登陆注册
74419200000012

第12章 生存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昌平城的建设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对于朱由橏从何处取来的一袋袋的称为水泥的灰土,官员们根本无法猜的出来,对于建城的方式也是闻所未闻,不过这不妨碍建设的质量和建设的速度。

老泥瓦匠王石头已四十余岁,头发花白身体也有些佝偻,在经过惠昭王爷的培训后,初时带着数千人在城内浇铸水泥房,几天工夫就琢磨出了省时省力的施工方法。

让人砸了些石子混入水泥中,再掺入河沙加水搅拌,使用木夹板固定浇入泥浆,很快一面面的墙便立了起来,按着王爷在府外给的房屋的样板,甚至学会了制做预制板去盖房顶,很快成了整个使用水泥施工工地的负责人,每月可从王爷的侍女手中领取二十五两银。

王石头本是逃荒的灾民,连年大旱实在是无法生存,丢下了父母只带着家中妻儿六人,从河南随着流民一起逃往京师,不过半路上饿死了两子,只余四口又被官府的人拦住,分流到了密云县。

在密云县靠近坡脚极偏僻的位置分到了两亩地,便努力的想让家人活下来,只是密云也受了灾后来便是疫病大起,女儿经不住疫病折磨撒手而去,正绝望时得知京师放粮施药,遂不顾一切,带着余下的家人偷偷的逃往京师。

在京师城外,看着一望无际的逃难的人们,王石头头一次感觉到了人生的绝望,几次都想着悬梁离去,可又想着妻儿实在是放不下。

前两日在痛苦中度日,挖野草剥树皮想尽办法的活下去,不想妻、子均染上了疫病,只觉的再也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第三日,城里出来了许多的人,个个胳膊上缠着红布条,在他们的指挥下,麻木的人们开始分了片区,然后开始分粮施药,听说是皇上派了他的弟弟一个王爷来救助百姓。

那一天,城外家家户户堆土做灶,相互借着碗盆吃下了一口热饭喝下了所施的药。

王石头哭了,哭的惊天动地,他的妻儿虽生了病可也是放声大哭,三人搂成一团,他还清楚的记的,城外百姓们的哭声直震苍穹,大明还记着她的百姓们,这些穷苦之人。

从那天起,王石头如同变了个人,谁有难处他能做到的都拚命的帮助。

百姓自有自己的觉悟,大明太大人口太多,这天灾不断不是皇上的错。

听说皇上自责的还写了字,向百姓们说都是他老人家的错,这根本就不是的,天灾哪朝没有?

咱不能给皇上添乱,能自己解决多少算多少,于是无数的百姓如王石头一样,开始相互协助自救。

眼看着妻儿好了起来,心里更是安稳,待听得皇上的弟弟去了北面要建城,那里需要大量的人手,皇上需要俺帮忙,怎么能不去?

于是王石头伙同数万百姓,一起浩浩荡荡的绕过了京师,直奔昌平城。

到了昌平城即被安排在城外,编入了保甲,每天米粮不断能吃上了饱饭,心中更是感激皇上和王爷,自己动手搭建了一间小屋,烧了堆火取了暖,才算是有了安身之地。

同无数的百姓们一样,王石头热心的帮着身边的人一起搭屋,更多的百姓们是一起动手盖屋搭舍,在几日后听了施工要开始了即报了名,然后编入了城墙的拆除队。

冬季里北风刺骨,工地上烧起了一堆堆的火在化解冻土,可百姓们似乎感觉不到丝丝的寒意,一个个使发了性子拚了命的干活,能挑十斤的挑五十斤,能搬一块砖的搬五块,一个个大汗淋漓。

没多久,城墙就被清除干净,然后又开始挖坑,手冻的裂开了口可心里踏实,天天编铁制的骨架,听说那是皇上的弟弟从天宫里取来的,是这个世上还没有的东西。

待城内的所有的房屋铁制的网骨架完成后,米粮、银子流水般的放了下来。

破天荒的头一次领到了十两银子,这在从前河南那里一年也挣不上,一时百感交集,有商人运来了肉、菜、面、布等在片区内兜售,于是花了一钱银,一家三口包了饺子饱食了一顿,吃的舌头都融化了。

那天,王石头又哭了,想起了没带来的爹娘,想起了死去的孩子,不过,屋外到处响起的哭声,比他的声音大的多。

后来施工结束了,自己不知该往哪里去,可接下来的几日听说又要开始施工了,是要将整个的片区纳入城中,心中的热火顿时燃烧,然后主动的与身边人商议,开始组队,不料一天内即有了数千人。

听说要学很多的东西,大家共同推举了王石头等一共三人,去了王爷住的地方。

临行前太多百姓围着三人,让他们三个好好的替他们给王爷叩几个响头,表达他们对皇上的心意。大明记的她的百姓们,这个说法在百姓们口中疯狂的传播着。

王爷很年轻,笑容满面,数百人齐齐的跪下给王爷叩了十数个响头。王爷不停的劝阻怎么也拦不住,那又怎么可能拦得住?王石头觉的自己是真心实意的,如果这个头不叩下去,自己心里会很难受。

两日的时间,王爷给他们讲解了要注意的事项,并自己动手做了示范,如何将水泥浇铸在铁骨架上,如何才能浇的结实。

王石头听了极是认真,恨不得将王爷说的每一个字都背诵下来,经过两日的现场实践,已初步掌握了水泥的使用方法,然后即带着人投入到了城墙的建设中。

由于建的好、建的快,那天王爷来看了后很是夸奖了几句,王爷身后跟着的那个很是好看的侍女,笑着将十两银子亲手放在了他的手中,王石头觉的幸福满满。

四个月后,高达七丈、宽五丈余的内外城墙均拔地而起,虽然灰秃秃的,但是看起来很是结实,使了铁锤狠狠的砸上去也只有一个白点。

内城的房屋建设也完了工,外城的房舍建设开始了。

初时,按片区百姓们轮流入内城暂居,外城空出来了太多的草屋,百姓一哄而上的飞快的拆除,然后挖坑、布基、搭建铁骨架再以水泥浇之,一幢幢的房舍飞快的立了起来。

当百姓们知道这是皇上要给他们盖房,热情足以溶化了太阳,一个个的拚了命,官府的官员们怎么说百姓们就怎么做,绝对的服从、绝对的听令、绝对的去执行,不让朝廷有一丝的为难,让官府的官员们有些吃惊。

王石头也偷偷的听了几位官员悄声的议论,心里很是自豪,百姓们当然与王爷是一条心,百姓们当然与皇上是一条心。

王爷说的话就是皇上说的话,百姓们没有不听的,谁若不听,王石头会第一个冲上去与他拚命,当然不等王石头冲上去,不知多少的百姓早已冲了上去。

今天干完了活回到家中,王石头看着桌上的菜有些吃惊,这菜从没见过。

显的很是苍老、脸色却又红润、一头乱发的妻子骄傲的说,这是王爷让种的,是土豆,两亩地产了三千余斤,家里不用愁吃的了,可以做粮食也可以当菜,今天做的是肉炒土豆块,蒸的白米饭。

从开始用水泥盖房时,城里的官员们就一家给划分了两亩地,地很贫可也能种,王爷又带来好多的种子块,教会大家怎么种,那地种这个没出一点事,几个月下来就收了三千斤,还是那些明军官兵们帮着收的。

王石头听了又想哭,心里一个劲的自责,一个堂堂的汉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眼泪。

王爷好啊,有他在,这二十余万人硬是没有愁吃的也没愁穿的,自家小子都穿上新衣啦,扭头悄悄的抹去了眼泪,这是赶上好时候了。

王石头的媳妇很骄傲,现在靠着会缝衣服,在官府组织下每天能缝两件,一个月下来也有二两银,种下的地也不用太忙,那个土豆几乎不用人太操心,自个儿在地下疯长。

那些明军官兵们也一个个的面有笑容,帮着收地,然后用推车将收获送到家中,以前那些兵总是抢家里的东西,什么时候这样对百姓好过?

还是王爷的兵好,那些半大小子都嚷嚷着去当王爷的兵,自已那小子也要去被挡住了,说是年龄太小,可不小了,已经十四岁了。

“唉,王爷,皇上,还是你们好,那些地方的官离你们太远,你们看不见,他们可欺负俺们了,皇上啊,王爷唉,哪天您俩老人家知道了定会收拾他们的,不过现在好了,俺们在王爷身边没人敢欺负,哪天去给你叩个头。”王石头自言自语道。

“爹,俺要去当兵。”王石头的半大小子冲进屋来:“旁边的那几家都有去的,豆豆、果果、草粒儿和狗蛋都去了,俺去时说是家里只一个的不要,岁数太小的不要。爹,你去帮俺说说可好?”

“王爷说不要你你就不要再去,听王爷的,王爷一天那么多事,忙里忙外的,还要想着你吃饭没喝水没,还要想着地里的庄稼种下没,种下庄稼还要想着收了没,想着你娘衣服缝的咋样啦,你有没有新衣服穿啦,还要操心那些官们听不听话啦,累死了,你别去给王爷添乱。”王石头厉声的道。

半大小子一脸不情愿的“嗷”了一声,走到木桌前伸手端碗吃起饭来。

吃完饭,王石头匆忙的到了工地。

现在的工地是外城的护城河,听说要引来的是沙河的水,不过护城河提也是用水泥建起来的,还有最后一点就能完工了。

水泥彻成的护城河坡直上直下的看起很整齐,宽约三丈深也有三丈,底下也是用水泥抹了,很光滑。到了近前看正对着的是南关门,这里今天要架吊桥,听说那桥宽达到了一丈五,方便百姓和大车进出。

有官员在河提边指指划划,有几人站在边上不停点了头,王石头急忙跑了过去,原来那官员正在安排接下来的活,于是细细的听了。

不多久,马车一辆接一辆的行了来,车上拉满了双层的铁架,

王石头忙招呼自己队里的人,一车车的卸了,然后在空地上开始拼装。

铁架子之间用铁铆钉铆上,数百人一起努力抬起隔空架在了护城河道上,然后即在上面开始铺设木板,一块块的也用铁铆钉固定住了,用铁链上了绞盘固定在绞支上,当试着拉起再放下后,天已是有些黑了。

官员们挥手让人散了,遂一路和熟悉的人说说笑笑的向家中而去。

行走的路一半已铺上了水泥,说是整个城里都要铺成水泥路面,那样显的干净整齐。

王石头自已住的屋和其他人一样,是两层的,面积虽然不大,可住七、八个人没有丝毫的困难,房子一幢幢整齐的顺着街道排开,很是舒畅。

小屋有一个小院,能放下桌子,在院墙边种上两排蔬菜,现在家中只有桌和床,再过些时间得去打些家俱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王石头一时又有些伤感。

回到家里天完全黑了下来,家中点了盏豆油灯,虽然昏暗,可也能看的清房中的一切,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一小碗豆油可以供一家八口人一月之用,现在好像不太在意了。

还得说说媳妇,不能大手大脚,日子还需精打细算。

晚饭是擀的面条拌着肉菜,真是神仙也不换的好日子。

吃完了晚饭,王石头搬个小凳坐在院中。

这是下旬了,天上星光密布。那天上到底啥样?王爷是怎么将东西从那里搬下来的?要不有人说王爷本就是个神仙。

......

密云县城位于白河的东侧,城并不大,横宽都不到一里半地,除了县衙和十几座看起来还稍整齐的府第,便俱是百姓们的住所了,县城也有城墙,是用堆土外加石条而成的,只有丈余高。

密云县令是姜埰,字如农,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后授县令职。

姜埰将一切安排好,拜别了朱由橏返回密云县。

知道了朝廷即将发出的调令,将改任仪征县,时间上来说应该还有两个月,要卸去现任而赴新职了,姜埰心里极为不舍。

眼看着三县在惠昭王爷的带领下,即将走上一条民富之路,这个时候离开,将错过许多实现心中宏愿的好机会。

方到了县衙即收到了请帖,原来是城中的几个乡绅请他一聚,本来有些累了,县丞再三劝说,才勉强答应去赴宴,将手中带回的名册递给县丞存档。

密云县有四成百姓户籍落在了昌平城,现在的名册是经过修改后的,不过,姜埰也向惠昭王说明了密云县的实情。

此时密云县仍有百姓近三十五万户人口达七十余万,灾疫减户近十三万户人口三十余万,近一半的百姓或死、或逃去了昌平,现有可耕良田不足二百万亩,其中有一百五十余万亩良田归了乡绅,而不用纳税。

对于乡绅,姜埰是又愤怒又无奈,这是大明数百年遗下的脓疮。

那些乡绅们趴在大明的身上,吸食鲜血养肥了自己,反过头来却又不停的说,大明对不起他们。

就如这次一样,百姓们生活不下去逃往昌平,乡绅不思已过,反不停的催促县里派衙役围捕,初时县丞瞒着姜埰让衙役抓了不少的百姓回来,当姜埰知道后急忙纠正,仍有百余百姓死伤。

惠昭王知道了密云县发生的事,沉默了许久,对于乡绅所为没有说任何的话,不过,只是说将要修整白河,然后将修一条大路从昌平直达密云。

姜埰顿时欣喜不已,知道自己赶上了个机会,这机会或许一生只有一次。

午时,在密云县城唯一一家酒馆中,十几个乡绅迎来了县令和县丞大人。

酒馆不过四十余平方米,有四张方桌,能容三十人就已不易。

将四张桌拼了起来,然后铺上了大布,让店家做了菜,酒水用的是密云自产的低度米酒,这时代能用了米粮制酒,不是大贵就是大富人家。

姜埰和县丞二人换了常服,方一进入酒馆,十余个身着华贵的乡绅笑着迎在了门前。

“李员外、张员外、朱员外,哎呀还有黄员外,诸位员外为本官洗尘,本官不胜荣幸,哈、哈。”姜埰笑着四方拱手道。

“县令大人为国操劳,辛苦了。”十几人竟然能齐声道。

互相谦让着围着拼的桌坐了,姜埰坐了主位。

“诸位员外,是有什么事要说吗?”姜埰开门见山的道。

张员外笑着道:“县令大人先不急,先喝几杯水酒解解乏,吃点菜,去年收成不好,今年种地的人少,看起来收成更差,随意点了几个菜,还请县令大人莫怪。”然后扭头对着内堂喊道,“上菜。”

内堂有人拖长了声应了。

菜无非是十凉十热,凉的有白切羊肉、卤味辣藕、姜汁松花蛋、仔姜拌苦瓜等,热的有东坡肉、红烧牛肉、红烧狮子头、糖醋肉排等,飞快的被端上了桌,不过盘子是平时的两个大。

张员外端起酒坛,将酒倒入碗中,然后双手端给姜埰。

姜埰看着桌上的菜,不知怎么心里一痛,这些菜肴的花费足够百余个逃荒的百姓吃十天半个月了。

缓缓的伸了手盖在了酒碗上,姜埰闭了眼说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如果不知道诸位想做什么,这酒本官吃不下。”

李员外看了看围着桌坐了一圈的人,犹豫了片刻道:“县令大人的脾气,吾等自是知晓,也罢,那就直说了。姜大人,那些逃荒的下贱人等许多都去了昌平,听说不会再回来了,有没有这回事?”

姜埰仍闭着眼,缓缓的道:“有这回事。”

李员外忙出声道:“那些下贱之人跑了,他们的地没人种了,吾等想将那地平分,划入吾等的家业,有吾等的能力,再雇多些人种了,也能让逃荒和受灾的贱民们吃上口饭,是不是这个理?”

姜埰觉的心在流血,若不是这些人贪得无厌,将才安置下来的许多流民逼的无处可去,断水断路强行收费,强放高利逼死了多少人家,那些地又怎么能够荒芜?

这些人满嘴圣人书、大道理,可做出的事为什么是这样的?

张员外似乎觉的有些不对,忙接口道:“吾等也不会白取了那些地,愿出银子买。”

姜埰依旧缓缓的问道:“出多少?”

黄员外大喜道:“吾等商议过了,一钱银子一亩地。”

姜埰双眼猛的一睁,看了看这些人,不知怎的突然从心底深处生出了太多的悲凉。

这些人个个都是大明的栋梁,不是秀才就是生员,还有一个是举人。一个个平日里道貎安然,对于百姓生死根本不顾。

遂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平复了一下心情,姜埰道:“各位员外,一钱银子一亩地,是不是太便宜些了?”

张员外笑了笑道:“那些地太贫,收成不会好,一钱银子都高了,这还是看在大人的面子出的这个数。”

姜埰微微一笑道:“那地一亩一年能产多少?”

李员外警觉的道:“大概一亩不会超过二两银。”

一旁坐的黄员外抢着道:“哪有二两,一两都算好的了。”

姜埰哈哈的笑了起来,缓缓起身手扶桌沿看着众人:“诸位员外,如果那地一亩只产一两银,那岂不是白种了?”

李员外道身子向后微微一仰:“大人的意思是出多少?”

姜埰脸上生出了怪异的笑容:“多少也不用你们出了,那地另有它用,不卖。”

黄员外急着道:“大人,吾等平日里对大人好生相敬,为何这般说词?”

姜埰这时已是完全想透了,何况自己也即将远离此地,用不着与他们周旋。

不再理睬黄员外,姜埰扫视了一圈围坐着的人:“各位员外,尔等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那是皇上的恩典,还是不要再得寸进尺,人在做天在看。”说完话,离席洒脱而去。

县丞一直插不上话,见姜县令离开,便对着众人苦苦一笑双手抱拳致意,转身紧随追出了店门。

天已近未时,缓步而行眼看着近了县衙,姜埰心里竟然觉的平静无比。

怪不得惠昭王爷对官员和现在的世情不评议,他那是看的透了,能做好的事不用太多的语言,现在几十万百姓因他而活,说不得自当追随于他身后,一起为大明好好做些事,这个官做不做的到不重要了。

正低头想着心事向县衙走着,忽听的道旁有人哀求道:“老爷,给口吃的吧。”

姜埰抬头一看,见一面色灰暗的白发老翁领着个约八、九岁的女童跪在道边,小童面黄肌瘦更是一脸的病容,俱是一身的破衣烂衫。

见姜埰停了脚,老翁更是语气急促的慌忙道:“老爷,给口吃的吧。”

姜埰转了身,有些?异的面对着老者道:“尔等是哪个村的?怎么到这要吃的?”

老翁脸上升起了一股悲怆之色:“小的就住在城外,只因县官老爷上次给分了一亩好地,被人惦记,将这孙儿的爹、娘不知带去了何处,这都近两个月了至今未回,那地也被个大老爷收了去。”

老翁小心的看了一眼姜埰,见姜埰脸色平静,遂接着道:“说是这孙儿的爹娘从他那里借了银子跑了只能拿地抵帐,要想接着种小的只能租,一亩地要二两租银,小的没办法只好先要口吃的,看能不能碰上好心人,也好去昌平城。”

姜埰心中的怒火又是腾腾而起,这些个之乎者也长大的人,真正是毫无人性了,这事明摆着是有问题,可自己又能怎么办?

正在这时,忽的远处有人喊:“在那里了,想跑?快去抓住他们,让他们还银子。”

地上跪着的老翁忽的飞快的爬了起来,拉着孙女转身就跑,只是明显的来不急了,一老一小跑了不过十来步,数条大汉已急冲而至,人影晃动间将老翁和他的孙女围了起来。

一年轻人衣着华丽气喘吁吁的跑到了老翁身前,狠狠的道:“你跑,让你跑,跑的了初一跑不了十五,还银子,还不了银子拿你的孙女抵帐。”

老翁“扑嗵”的跪在那人面前道:“爷,小的不知道什么银子啊,地你也收了去,就给小的俩留条活路吧。”

那小女孩紧紧的靠在老者的身旁,小手紧抓着老翁的破衣衫,一脸惊恐的神色。

“慢着,”姜埰缓缓的走了过去,看着那年轻人道:“你可是黄员外家的黄管家?”

年轻人扭头看了过来,一见是姜埰,连忙道:“原来是县令老爷,小的正是黄老爷的管家,小的无眼,莫怪。”

“到底是何事?”姜埰一脸平静的问道。

“老爷明鉴,这老家伙家中的两贱人拿了黄府的银子,如今不知跑去了何处,这老家伙却又不去种地,一心只想着逃去昌平城,小的这才带着人到处捉拿,这等小事就不麻烦老爷了。”黄管家谄媚的道。

“他们拿了多少银子?”姜埰语气平和的问道。

“五两银子。”年轻人回答道。

老翁双膝猛的错动,爬跪在了姜埰身前,哀声道:“老爷,根本不是那样的,那日里他说是这孙儿的爹娘欠了他们一两银子。”

年轻人一脚将老者踹倒:“老东西,借银子不还利吗?”

老翁“哎哟”一声倒在地上,有些绝望的喊道:“那两孩儿不会拿你家银子的,就算拿了一两银子可地也抵给你们了,就算有,两个月不到,一两银变成了五两,你们还讲不讲理?”

姜埰觉的自己完全的麻木了,甚至身体内透出了无尽的疲惫。

轻叹一声,姜埰看着年轻人缓缓的道:“不许动手动脚,这事本官处理。”

一边说着,姜埰随手从怀中取出个小包,打开后里面是十几两银子,取了五两银递给了年轻人,在年轻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将老翁从地上扶起,然后再将小包塞入了老翁的手中。

姜埰温和的对老翁接着道:“去吧,去昌平,那里是大明最好的地方,那里有大明未来的希望。”

同类推荐
  • 射宋

    射宋

    新书《逆流红尘之梦蝶》已发,亲们多支持!韩逍遥坠入时空漩涡,本想小富即安逍遥一生,怎奈适逢乱世万物刍狗,为了活出人样,只能造反当皇帝。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无望,回首射宋。
  • 晚清原来是这样

    晚清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白金升级版),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王觉仁、醉罢君山、金满楼、姜狼、张程……当今历史写作界诸多名家大神经典力作!精彩丰厚的内容,别样的叙事视角,意想不到的真相,演绎真实的人性。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上都曾发生!从虎门销烟到清帝退位,从留美幼童到革命书生,从剪辫禁烟到开矿修路,本书以丰富的真实史料为基础旁征博引、从多重新视角切入,还原晚清历史鲜为人知的诸多细节,全景式呈现晚清帝国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以及壮阔恢弘的世界历史图景。硝烟四起,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僵腐的晚清朝廷将如何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沉睡的国民如何迎接西潮的连番冲击?十字路口的古老帝国将何去何从,又将如何破茧重生?拨开迷雾,直击真相,见微知著,窥斑见豹,深刻剖析百年前的人与事,从细微末节追近代历史的真奥秘,并对晚清覆亡的原因做了深入探讨和富有洞见的反思。
  • 贼寇

    贼寇

    揭竿而起沦为寇,失面失语失忆,浪迹漂泊,居无定所。被官府重重追缉,遭江湖层层封杀,险境厄运,如影随形。且瞧他,孤身只影,铮铮铁骨,走南闯北,奔东走西,冠绝笑傲天地间!
  • 英魂风云

    英魂风云

    为救稚子,寻求前路的小道士踏入一去不返的神秘洞,没想到却进入历朝历代群雄争霸的战火世界,为此,他将会合群英,大战各路枭雄。
  • 大唐懒汉

    大唐懒汉

    本书讲的是,现代一名官员穿越到唐朝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恋上学霸小哥哥

    恋上学霸小哥哥

    五岁的许念遇见了六岁的林嘉树,从此林嘉树成了许念的白月光,高二那年她与林嘉树做了同桌,许念立誓:我一定会追的林嘉树的。殊不知:那个学霸也心心念念着她
  • 地之人仙

    地之人仙

    万丈天命皆作古,人当与神争荣辱!当“为圣君而战!为圣君死无憾!”的齐声呐喊响彻云霄之际、当猛烈的炮火烧焦天壤之时,两个杰出的人类携手闯进了神族、星际间的纷争。从此结束了人类被神族主宰的宿命、同时也戮碎了仙凡不能通婚的铁律。只要你够智慧、够强大,那命运就永远掌控在你自己手中。来了,请帮忙点击一下,可以,请帮忙收藏一下,喜欢,请帮忙推荐一下,
  • 爹你今天读书了吗

    爹你今天读书了吗

    新书《系统能有什么坏心眼》以上线,求宠爱!别人穿越:团宠甜宠穿剧本,医术武功神空间周青穿越:自己穿越还不算,原主的爹也被一个架空朝代的老纨绔穿越了种地?不会!养猪?不会!吃鸡?会!!!为了能过上像所有穿越女主一样的富足人生,周青走上了一条催爹读书的不归路前一秒:父慈女孝后一秒:鸡飞狗跳男主:讨好媳妇的第一步,辅导岳父读书
  • 暴君他也是重生的

    暴君他也是重生的

    上一世,李瑜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却因为新皇昏慵残暴,落得家破人亡,毒死狱中,世人皆知,丞相是一个为民为天下的好官。世人亦知,当今圣上,残害忠臣,夺嫡,弑君,残暴不仁,宠信佞臣,罪行种种,罄竹难书。再活一世,无法逃脱当官命运的李瑜发誓,一定要把那个昏君消灭萌芽之中。后来,看着坐在皇位上,笑得格外灿烂的暴君。李瑜咬牙彻齿。李瑜有两个秘密:一是她是重生的。二是她是女扮男装。昏君他也有两个秘密:一是他是重生的,二是那个位极人臣的李相是女扮男装。轻松文,不考究。
  • 中国式领导智慧

    中国式领导智慧

    本书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智慧和先进管理哲学、领导智慧,以及自己十几年来打造团队、领导企业的实战经验完美结合在一起,全书实用性强。现在的企业管理已慢慢远离“术”的层面,靠近“道”的层面。人们需要静下心来学习老祖宗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企业家的根和脊梁,也是中国企业家的曙光和希望。《中国式领导智慧》系统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运用。
  • 八零种田小仙女

    八零种田小仙女

    在月宫的小兔仙犯下了一个错,被大怒的玉皇大帝贬下凡,嫦娥仙子眼泪汪汪的送给小兔仙一个锦囊………小兔仙只能在人间混吃等死,没想到得罪了个大狼狗,一直紧抓着小兔仙不放,小兔仙委屈巴巴的亲了大狼狗一口,大狼狗立马被顺毛,变成小奶狗。…………1V1双洁,放心入坑本文种田文~八零年代~女主有金手指,作者亲女儿,不可能虐!甜文!!
  • 喋血

    喋血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容不下我身。弹指登天路,天地人我行;朗朗乾坤,谁为至尊?瞧我翻了这天,看我覆了这地!既天地不公,那,从此我林浩,便是这天,就是这地!
  • 我们的轻狂时代

    我们的轻狂时代

    80末,90初。那个年代的我们,青春,年少,亦有轻狂。在经历过亲情,爱情和友情的锤炼后,如今大多已有了她,或者是他。只是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时常还会浮现,也会伴随我们终生。你还记得他,或者她吗?
  • 飞来飞去的实用攻略

    飞来飞去的实用攻略

    想要一整套乘飞机旅行的实用攻略吗?本书适合你们所有人。从准备旅行开始,找机票,装行李,登机,在空中,照顾行李,等等。一位资深旅行者为你提供的建议:简明扼要,清晰易懂。这本轻松无压力的旅行手册,对于中国旅行者来说,应该同样有趣。
  •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他说郞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可惜青梅枯萎,竹马老去。她说既当他的眼泪,也作他的湖可惜湖中月是天上月,泪中人却非心上人。涉过黑山白水,历尽百劫千难,于这滚烫星河里苦苦追寻,因为你是我的,人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