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5500000052

第52章 论财产(1)

自然理性教给我们,人一出生就具有生存的权力,因此可以享用肉 食、饮料以及自然所提供的维持其生存的其他物品。上帝的谕示告诉我 们,上帝把世间的东西给予亚当、诺亚和他的儿子们。不管我们从自然理 性还是从上帝的谕示加以考虑,这都是显而易见的,犹如大卫王所说(《旧 约·诗篇》第一百十五篇,第十六节),上帝"把地给了人类的子孙",使人类 共同拥有。但是,假设是如此的话,似乎非常无法理解的是:怎么可以让任 何人对任何东西享有财产权呢?我自己不认为如下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 假如根据上帝把世界给予亚当及其后人并为他们所共有这一假设,很难 理解财产权,那么,根据上帝把世界给予亚当和他的继承者而没有给予亚 当的其他后人这一假设,除了整个宇宙唯一的王之外,谁也不可能享有任 何财产。不过我将努力阐明,在上帝赋予人类而为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中,在没有全体世人的明确协议下,人们怎样把其中的某些部分变成了他 们自己的财产。

上帝不仅把世界给予人类让他们共同拥有,还把理性给予他们,使他 们以此利用那些东西而获得生活和便利的最大好处。土地及地上的所有 东西,都是为维持人类生存及其舒适生活而给予人类的。所有自然生长的 果实和土地养活的动物,因是自然而然地生长的,所以它们是人类的共有 之物,无人具有排斥他人最初对这些东西中的任何一种东西的私人所有 权,因为这些东西是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东西。然而,既然这些东西是供人 类使用的,就必然有一种方式,在其被利用之前,这样或那样地分配它们, 以对任何特定的个人有益。未开化的印第安人不懂得圈用土地,仍然是土 地的共同居住者,维持他生存的鹿肉或果实必须首先成为他自己的所有 物,因为是他的,即他的一部分,而他人不能再对这些东西具有任何权力, 之后才能对维持其生命有益。

虽然大地和所有低等动物共同属于所有人类,但是每个人对他自己 的身体所享有的权力只属于他自己,其他人对此没有任何权力。我们也可 说,他的身体所参与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从事的工作自然而然地归属于 他。因此,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他使其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其原初状态,他 就已经加进了他的劳动,即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能使他对某些东西具有拥 有权的东西,由此使它们成为他的财产。既然是他使这件东西脱离了自然所赋予它的寻常状态,那么在此基础上就由他的劳动加上了一些东西,正 是这一点排斥了别人对这件东西具有的共同权力。因为,劳动是劳动者天 经地义的拥有物,除他自己之外,不能再有任何人对这一被加进他的所有 物的东西享有权力,至少,在还有大量的同样好的东西为其他人所共有 时,情况就是这样。

一个人把在橡树下捡到的橡子,或者在林中的果树上摘的下苹果作 为营养自己的食物,他就当然地已把它们占为己有了。没有人会否认,食 物是完全应该由他消费使用的。那么我想知道的是,这些东西从什么时候 起属于他呢?是在消化的时候?是在吃它们的时候?是在蒸煮的时候?是 在把它们带回家的时候?还是在捡到它们的时候呢?显而易见,如果没有 最初的采集使它们成为他的东西,那么,就没有任何其他可能的情况了。 使它们与公共的东西之间产生区别的是劳动,劳动在万物之母的自然所 已造就的那些事物上增加了一些东西,因此使它们成为他私人所具有的 东西。有谁能说,由于没有得到全人类的同意使橡子或苹果成为他的所有 物,因而他对这些通过捡到它们而加以占用的东西无法享有权力呢?这样 把全体共有的东西划归己用的行为是否算盗窃行为呢?倘若这样的同意 真有必要,那么,即便上帝把如此丰富的东西给予了人类,恐怕人类也早 已饿死了。在以契约保持的共有关系中,我们看到,从共有物中取出任何 一部分,使它脱离本来所处的状态,由此产生了财产权。如果没有这一点, 共有之物就毫无意义了。从共有之物中拿出这一或那一部分,这并不需要 取得所有共有者的明确认可。因此,我的马所吃的料草,我的仆人所割的 草皮以及我在同他人共同享有开采权的地方挖掘的矿石,不需要任何人 的转让或允许,都成为我的财产。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来的自然状态, 从而确定了我对于它们的财产所有权。

如果必须通过获得每一个共有者的明确同意的方式,人们才能把共 有物中的任何部分划归私用,那么孩子和仆人们就无法割用其父亲或主 人的肉,因为它是为他们共同准备而没有具体指定各人应得的部分的。虽 然泉源的流水是大家共有的,但有谁能怀疑盛在水壶里的水是只属于打 水人的呢?一个东西还在自然那里时,它是共有的,是同样地属于所有人的,但当他的劳动把它从自然那里汲取出来,他就可以把它划归私用。 所以,这个理性的法则使印第安人所猎到的鹿归他自己所有。虽然在没有加进劳动之前是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东西,但是,一旦有人对它施加劳 动,它就成为他的财物了。在那些被视为人类中文明的一部分人当中,他 们已经制定而且增订了确定财产权的一些法律,但是,这一关于从原来共 有的东西中开始产生财产权的最原初的自然法,仍适用于很多地方。据 此,在那宽广的仍为人类所共有的海洋中,任何人所捕获的鱼,或者,任何 人在这里采集的龙涎香,因为劳动使它脱离了原来自然赋予它的共同状 态,它就成为对此付出辛劳的人的财产。甚至在我们中间,一只任何人在 围猎时追赶的野兔,就会被认为是他的所有物。因为,作为野兽,它仍被认 为是共有的,没有人可以对它私自占有,但是,无论什么人,只要对它们付 出了如此多的劳动,比如去发现和追赶它,他就使它脱离原来的那种共有 的自然状态,从而成为他的一种私有财产。

倘若采集橡子或大地里生长的其他果实等等,就等于对这些东西具 有了所有权,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其意愿随便占取,或许有人会反对 上述观点。对此,我的答复是:并非如此。同一自然法,用这种方式给予我 们财产权,但同时也对此类财产进行了限制。"上帝厚赐百物供我们享受"(《新约·提摩太前书》第六章,第十七节)是为神的谕示所证实的理性之 音。那么上帝是在怎样的限度下给予我们财产的呢?以供我们享用为度。 谁能在一件东西坏败之前尽可能地将它用于生活的任何便利,谁就可以 用他的劳动在这个限度内对这件东西确定其财产权。无论任何超过这个 限度的东西,都不再是他的份内应得,就是归别人所有的东西。上帝所创 造的东西,没有一样是让人们糟蹋或毁坏的。因此,可以考虑一下,在过去 很长一个时期内,世界上的自然物资十分富饶,而消费者很少,一个人通 过勤劳所能获得到的、对它进行独占而不让他人分享的那部分物资(特别 是由理性限定的可以供他使用的那部分范围之内的物资) 数量很小,因 此,关于如此确定的财产就可能很少有纠纷或争执的余地。

但是,构成财产的主要物质现在已不再是大地上的果实和依靠土地 而生存的野兽,而是包括和带有其他所有东西的土地本身,我认为,显而易见,土地所有权的取得和前者是一样的。一个人能耕作、播种、改良、栽 培多少土地和能消费多少土地生产的产品的多少,也就是其财产的多少。 这就像是他凭借其劳动从公共东西的范围内取得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对 公共的东西具有同等的权力,因此如果没有得到他的全体共有者,即整个 人类的许可,他就不能占有它们,更不能圈用土地,这样的说法再正确,也 不能使他的权力丧失效力。上帝将世界给予整个人类时,也责成人们要参 与劳动,同时人的贫乏境况也要求他们这样做。上帝和人的理性要他开垦 土地,也就是说,把属于他的东西,他的劳动,施加到土地之上,即为了生 活的利益去改良土地。他服从了上帝的指示去开垦、耕耘和播种土地的任 何部分,他就把原来属于他的某种东西施加其上,这种所有物是其他人无 权要求的东西,倘若强行夺取,就必将造成损害。

这种靠改良任何一块土地而将这块土地占有,对他人没有任何损害, 因为还剩余着足够多的同样好的土地,它们比尚未取得土地的人所能利 用的还要多。因此,事实上某个人为自己圈用土地,并没有使留给别人的 土地有任何减少。因为,一个人只要留下足够供给别人利用的土地,就与 毫无所取没什么不同。没有谁会因为别人喝了水且牛饮地喝了很多,而觉 得自己受到任何损失,因为他还有整整一条同样的河水可供他解渴之用。 而就土地和水来说,在两者均完全够用的地方,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上帝把世界赐给人类,使人类所共有,但是,既然上帝把世界赐给人 类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让他们尽可能从它那里取得生活的最大便利, 那就不能假定上帝的想法是要让世界永远保持公共所有而不让人加以耕 作。他是把世界赐给勤于劳作和有理性的人们使用的(而劳动使人取得了 对它的权力),不是给予喜欢争吵和喜欢纷争之徒,让他们胡作非为和大 肆抢夺的。一个人,如果还拥有剩下可以改良的、与已被占用的土地同样 好的土地,那他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也不应该干预别人已经通过劳动加 以改进的东西。假如他这样做了,那么,不难得出,他就是想从人家的劳动 中捞取好处,这是他所不具有的权力。他所想要得到的,并不是上帝共同 给予他和其他人的可以在其上进行劳动的土地,这些土地,在其他人占用 一些之后,仍然还有同样好的土地,而且比他知道在其上做些什么或通过他的勤劳所能从土地上获得的还要多。 的确,在英国或任何其他国家共同的土地上,那里有很多在其统治之下的人民,他们拥有金钱,从事商业,倘若没有取得全体共有者的同意,没 有人可以进行圈用或私自占用。因为,根据契约,也就是不可侵犯的国家 的法律,这是留给公有的。虽然这种土地对于某些人而言是公有的,但是, 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却并不如此。它只是这个教区或这个国家的公有财 产。况且,通过这样的圈用后所剩余的土地,对于其余的共有者来说与原 先全部土地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那时他们所有人全都可以共同使用所 有土地。而人们刚刚聚居在世界广袤的土地上的时候,情况与此完全不 同。那时人们所遵从的法律,不如说是旨在鼓励进行占用的法律。上帝指 示他劳动,他自身的需要迫使他不得不从事劳动。只要是他通过劳动而确 定的东西,那就是他的财产,在他划定的界限内,人们不能将其夺走。因 此,我们发现,开垦或耕种土地,和对它具有占有权,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是另一个的依据。因此, 上帝通过指示人们开垦土 地,而给予人们占用其所开 垦的土地的权力。需要劳 动和进行劳动的资料,也就 是人类生活的条件,必然地 导致私人财产。

自然恰当地设立了财 产的范围,这是自然根据人 类的劳动和生活所需的范 围设立的。没有任何个人 的劳动能够开垦或占用所 有的土地,他享用的最多也 只 能 是 其 中 的 一 小 部 分 。

因此,对所有人来说,都不 可能以这样的方式侵犯另一个人的权力,或为自己争得一些土地而损及他的邻人,因为他的邻人(在 别人已取出他的部分之后)尚且还有可以利用的土地,它与被占用以前同 样好而且同样多。在世界的原初状态,荒野上的人们一旦离群就很难生活, 他所遇到的这种危险,要远远大于因缺少进行种植的土地而带来的不便。 这一范围确实把每个人的私有财产限制在合适的比例之内,这样,就使他 在可能占有自己的财产的同时,不会对其他任何人造成什么损害。这个同 样的范围仍然是可以采用的,即使现在似乎世界上已有人满之虞,但它也 没有对任何人造成损害。设想一下,在亚当或诺亚的子孙们最初在世界上 繁衍人口时,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所处的情况:让他在美洲内陆的空旷荒野 上进行种植。我们将会看到,根据我们所制定的范围,他能够使他自己占用 的土地不会太大,甚至在今天,尽管人类的种族已经将他们自身扩展到世 界的每个地方,并且的确无限地超过了最初的微小数目,但这仍然不会对 其余的人类造成损害,或者给予他们抱怨的理由,令他们认为人们的这种 侵占使他们自己受到了损害。非但如此,而且,如果不是劳动,土地的扩展 就只有微不足道的价值。而且我曾经听说,在西班牙就有下述确实存在的 事情,即一个人可以被允许在他没有其他权力的土地上耕耘、播种和收获, 而不被别人干涉,只要他是对土地进行利用就行。而且,非但如此,居住者 反而还认为他们从他那里得到了好处,因为他在还没有被开垦而依然荒芜 的土地上付出的辛劳增加了他们所需的粮食。但是无论如何这一点还不是 我所要强调的。我敢斗胆肯定:如果没有发明货币,如果人们没有以默许的 方式同意赋予土地以某种价值,形成了(在同意的基础上)较多地占有和对 土地的权力,那么这一所有权的法则,即每一个人能够占有多少他所能够 利用土地的法则,将仍然在世界上起着作用,任何人都不会感到有什么困 难,因为世界上还有足够多的土地满足成倍居民的需要。对于货币所造成 的财产和权力的情况,我将一步步更充分地加以阐述。

同类推荐
  • 黄河北去

    黄河北去

    本书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是作者有关讲话、文章的汇编。
  • 现代领导哲学思维

    现代领导哲学思维

    思维的力量最终可以改变世界。哲学的灵光让领导者视野更广阔、目光更深远。哲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是现代领导者的必备素养。本书围绕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哲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结合领导工作实际,对系统思维、过程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求实思维、实践思维的特征、功能和训练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旨在使各级领导干部读过本书之后对哲学思维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明晰哲学思维的养成途径,增强哲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
  • 长三角协同发展战略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长三角协同发展战略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协同发展,更多强调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服务,疏解过度集中的功能和要素,以城市群、都市圈模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本书以2035年为战略愿景期,着重研究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问题、战略目标与战略路径。
  •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三)

    本书内容包括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弘扬职业精神,勇于创造、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考验面前冲锋在前;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于任事,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
  •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为了解决百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民生问题,方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国家政策精神与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这本面向普通百姓的《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采用问答阐述的形式,针对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运用现行政策法规进行解析,对案例进行点评、支招,提示大家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政策,理智、策略地应对民生问题,打理好日常生活。书中的案例,都是从百姓关心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分为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百姓理财、文化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六个部分,案例真实、具体、鲜活,代表性较强,较全面地反映了百姓的民情和民意。
热门推荐
  • 幸福心计学:改变命运就要从心修炼

    幸福心计学:改变命运就要从心修炼

    《幸福心计学:改变命运就要从心修炼》编辑推荐:在与人生和命运较量的过程中,光有勇气和坚强是不够的,还需要高明的处世方略,更需要精明的手段和心计。心计不是阴谋,不是为达到目的而使用手段,而是做人做事时所需的技巧,让你待人接物更圆融,轻松行走社会不跌倒。是人们为达到成功而采取的策略,是大师先哲们的处世智慧。它既能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够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为自己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
  • 死神传之剑灵

    死神传之剑灵

    剑灵、拥有灵的剑,水之力青龙灵剑,火之力朱雀灵剑,力之力白虎灵剑,防御之力玄武灵剑,它们散落的地方伴随着不幸,一对父子踏上了寻剑之旅
  • 重生之神仙通鉴系统

    重生之神仙通鉴系统

    重生到灵气复苏的地球,林阳意外获得神仙通鉴系统。……
  • 仙剑灵枢

    仙剑灵枢

    倘若真能重来呢?何不对酒当歌,爱恨由心?采春花酿酒,取秋水煎茶。天涯仗剑走,诗酒,趁年华。
  • 绯闻女妖

    绯闻女妖

    重生为修仙世家的千金小姐一无灵根二无灵力如何自处?没关系,身后美男多如云,日子照样悠闲过。霸道傲娇又粘人,一边去!妖冶魅惑无节操,一边去!天然萌物自然呆,一边去!.......温柔体贴极品男,一边。。躺着去吧!
  • 亡天剑祭

    亡天剑祭

    一个学生步入武林,却因武林争斗而失去了爱人与双亲......逃亡中误入仙界,得知凡间有天道之血可起死回生,从此仗剑天下,开启了寻求天道的路......
  • 武炼仙途

    武炼仙途

    前世毕生追求的先天武道,却不过是修仙入门,附身紫府尽毁,无缘大道的仙门云渺山弟子,杨禅弃道入武,炼就金刚不坏之身,龙象巨力,阴阳交汇,凝炼九阴九阳玄煞真罡,纵横大陆,开创与修仙分庭抗礼的武修一脉,挑战天下高手。一步一杀,骸山血海,累累白骨,踏上巅峰!以我之道,脚踏八极,手握苍穹,唯武独尊,肆无忌惮!激情澎湃的战斗,仙道法力,武道神通,修士与武道的争锋,漫漫杀途,血流成河!
  • 大秦谋略

    大秦谋略

    月下灯客所著的《大秦谋略》是一部历史小说,还原真实的战国。韩赵魏楚燕齐七国是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排除了周王室,这七国统治着华夏大地大部分的土地,虽然还有一些如卫国、陈国这样的小诸侯国,但是却无法与这七颗璀璨的明珠相比。本书以战国时期为背景,写那时候的人物与战国故事,让读者更好地学习那段时期的历史。
  • 不作死就不会死之该死的孽缘

    不作死就不会死之该死的孽缘

    易白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会以另一个样子去面对他……夕寒死也不愿相信,有一天自己居然会栽在一个单纯的男孩手里……当平静的生活变得混乱,当甜蜜的爱情变成阴谋……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脱离了原先的轨迹,变成了另一个人……只是,当所有的一切都已变了模样,这份感情到底又该何去何从?!Σ(°△°|||)︴慢热文!大家表急……新人练笔,绝对处女作,就是不知道写的咋样了。请多多支持……~~~~(>_<)~~~~求点击、求评论、求意见、求收藏、求包养、各种求……n(*≧▽≦*)n
  • 如一一戎生

    如一一戎生

    NO扮猪吃虎,NO傻白甜,女王一生推。剧中女主哭的梨花带雨,一边向男主道歉道“对不起,我..拖了你的后腿,我也不想的..”话语未毕,男主便心疼的将女主搂在怀中,讲着腻死人的情话。他转过头“如果有一天我也被陷害入狱的话,你可怎么办啊”“我会调整我的择偶标准,然后再换一个人”“...哦。”此生只能定制一次的求婚戒指又开始洗脑大众,让那些小女生开始趋之若附的时候。他问“你想要这个吗?”“一生给我买一个戒指,然后再天天给别的女人买Tiffany&Co?”“...冤枉!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