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76000000106

第106章 黑白各半的赫鲁晓夫墓碑

赫鲁晓夫的墓碑很奇特。半块黑色大理石和半块白色大理石镶成一个对比鲜明的框架矗立在两块灰色大理石之上,正中的上方是赫鲁晓夫的头像。

这位名噪一时的大国领袖究竟属于黑色的还是白色的,无人能说明白。在他生前,人们就为他行事的是非议论纷纷,而死后就更为他的功过争吵得难解难分。多少年过去了,赫鲁晓夫依然处于是非不清、功过难明的黑白包围之中。

这黑白两色的墓碑是他一生最恰当的写照。然而,这墓碑却是和他就艺术问题的黑白进行过激烈争论的苏联著名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雕塑的。那是1971年9月13日,赫鲁晓夫的葬礼结束后,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在米高扬的儿子陪同下去拜访这位雕塑家,请他为赫鲁晓夫雕塑墓碑。涅伊兹韦斯内回答说:若是要我雕塑,“我就要按我认为合适的去做”。谢尔盖同意了。涅伊兹韦斯内问:“为什么你们认为我会接受这项工作?”谢尔盖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家父的遗愿。”

赫鲁晓夫生前在台上时,他所最信任的政治家把他拉下了马,下台后,那些人避瘟疫一样回避他。然而,赫鲁晓夫执政时最讨厌的文人竟然在他下台后成为他的常客。甚至1962年在列宁山(即麻雀山)上的宾馆宴会上被赫鲁晓夫侮辱至极的著名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还前往农村别墅去看望赫鲁晓夫。此举当然令赫鲁晓夫非常感动。涅伊兹韦斯内在接受委托之后说:“死者当众侮辱我,使我在几年之内心情郁闷。但我还是决定为他立碑,因为他值得我这么做。”

在曾任《真理报》总编辑的谢皮洛夫眼里,赫鲁晓夫是个不读书、不看报、不能起草文件的不学无术之辈。赫鲁晓夫执政期间的全部讲话稿都是靠他身边的秀才们起草的。而当别人起草的文字一经他的口说出来,那里面的一切知识、智慧、判断和预见就都变成他赫鲁晓夫的了。他的权力越大,他也就认为自己的学问越来越大。几乎人间没有什么东西他赫鲁晓夫不知道。按照他的逻辑,权力就等于知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有一个显著特点:他敢于和一切知识分子对话,敢于在一切知识领域中发表意见。1962年是赫鲁晓夫的权力的鼎盛时期,所以这时期他会见各种艺术门类的知识分子最频繁,最敢于对自己本一窍不通的诗歌和小说、绘画和雕塑大加评论和褒贬。

1962年12月1日,赫鲁晓夫去马涅什展览馆观看绘画和雕塑作品展。半个月后,他在列宁山上和著名艺术家和作家会过一次面。当时,他和抽象派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的争吵、和诗人叶甫图申科的对话就是这种典型的会见。著名画家鲍利斯·朱托夫斯基当年参加了这些会见,并作了详细的记录。据他的记录,赫鲁晓夫在参观展览时,把涅伊兹韦斯内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认为“一头毛驴用尾巴也能涂得比这好”。涅伊兹韦斯内当然接受不了这样的评价,马上直言相问:“您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评论家,您有什么根据说这样的话?”他的话大大触犯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当即反驳说:“我当矿工那会儿是不懂。我当基层干部时也不懂。可我现在是部长会议主席和党的领袖了,难道我还不懂吗?”

赫鲁晓夫的话是鲁莽的,但却具有极大的威胁力量。涅伊兹韦斯内面对此情此景哑口无言,其他在场的画家们谁也不敢吭声。

赫鲁晓夫确实是鲁莽的。他执政后的一切行动都具有这种鲁莽性质。他想在这种鲁莽中表现他个人的睿智和正确,他从没有想到自己的言行会有失误。他把鲁莽看成是果敢,把轻率看成是决断。其实,这不止是赫鲁晓夫个人的鲁莽和荒唐。这里还有着无法回避的历史继承。在苏联的历史发展中有个现在的人看起来很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就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权力加权威,这就是万能和万知。领袖的一句话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最高执政者的一个字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赫鲁晓夫执政之后,对玉米情有独钟。他整天叫嚷要种玉米。在苏联各地,到处都要种包谷。赫鲁晓夫成了种植玉米的专家权威。那些追随他、吹捧他,整天也跟着叫喊种玉米的人转瞬间就成了专家、教授、科学院院士。而那些对此举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到处种玉米的真正的专家、教授、院士立刻被斥责为无知,说他们搞假科学、伪科学,甚至被剥夺了专家、教授、院士的称号。

一时间,赫鲁晓夫成了惟一的农业权威。最后呢?玉米并没有能拯救苏联和赫鲁晓夫;虚假的、吹捧起来的知识和知识分子也没有能拯救苏联和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还着了迷似地号召开垦荒地。他到处讲垦荒,似乎只有垦荒才能保证充足的粮食,才能有牛肉吃有牛奶喝,才能有发达的农业。赫鲁晓夫又成了开垦荒地的专家权威。他说让荒地长多少粮食,荒地就得长多少粮食。赫鲁晓夫用权力和权威支撑起一个虚假的“知识和科学体系”。结果怎样呢?荒地只给了赫鲁晓夫一年的粮食。从第二年开始,被毁掉的草地和植被、被怠慢了的大自然就给了赫鲁晓夫以毁灭性的打击。

赫鲁晓夫是被他忠实的战友和学生密谋撵下台的。那时,他正在黑海边的皮聪大别墅逍遥自在、踌躇满志地休息。直到他执掌苏联最高权力的最后一瞬间,他也没有弄明白是什么使他从辉煌的顶峰跌落至凄惨的深渊。赫鲁晓夫死后甚至不能葬于苏联国家领导人安葬的克里姆林宫的墙角下。赫鲁晓夫的惨败有许多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太迷信权力,太迷信权力就等于知识这种思维和行事准则。

如果说赫鲁晓夫在农业领域还有那么一点发言权的话,那他在艺术领域就是十足的外行。有人说他是“甚至都没有进过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没有听过《卡门》”和没有起码文化艺术教养的人。赫鲁晓夫在和知识分子打交道时,本应慎之又慎,可他偏要见作家谈小说(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就是他在听秘书读了几页后下令出版的),见诗人谈诗(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焦尔金游地府》历经出版的磨难,只是在诗人亲自在皮聪大别墅给他朗诵了几节后,他才首肯发表的),见画家谈画,见雕塑家谈雕塑,可谓见什么谈什么,见什么批评什么,似乎只有他才是文化、艺术、戏剧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主宰。然而,知识分子不像玉米和荒地那样沉默不语,却往往是头角峥嵘的。所以,他们或者把这位最高统治者的言论当成耳旁风,或者是当面反对他的意见。

在与赫鲁晓夫的对话中,叶甫图申科建议要对知识分子宽容,要容许各种艺术流派。叶甫图申科对赫鲁晓夫说:“抽象派艺术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样都可能有好有坏。以毕加索为例吧。难道我们能把他排除在外吗?在古巴就有抽象派艺术家,可他们都是忠于革命的人。恩斯特(即抽象派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是个有杰出才华的人。怎么能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呢!”赫鲁晓夫听了之后气得只说了一句话:“那就发护照,让他们到古巴去!”不过,赫鲁晓夫虽然在口头上这样大张挞伐,可并没有在实际上去重复历史的错误,他对知识分子也就是骂骂而已。

赫鲁晓夫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事,其中有些事,如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和为无数遭镇压的人平反,更是前无古人的勇敢行为。然而,在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政策上,他却和斯大林没有多大差别,都是把知识分子视为必须听话的工具的。

赫鲁晓夫是1971年9月11日因心力衰竭悄然死在自留地的树下的。他在新圣女修道院公墓下葬的那一天,警卫森严,但却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和他生前的“战友”来参加。然而,赫鲁晓夫的墓前并不萧瑟,在最初的那些年代前来拜祭他的人还是不少的,墓碑前总是放满了鲜花。不过,随着岁月的消逝,墓碑前的花毕竟是越来越少了。

同类推荐
  •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吴祖强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几十年来,他既在音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又为中国音乐界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更是中国音乐取得发展、走向世界的带头人。本书介绍了吴祖强令人称羡的音乐学习经历及他创作的优秀作品,并分析了他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全书约12万字,按时间顺序分为八章,作者在各章中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对吴祖强音乐生涯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描述。
  • 纪伯伦全集(第一卷)

    纪伯伦全集(第一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
  • 玄奘与玉华山

    玄奘与玉华山

    玄奘与玉华山有缘。玉华山是玄奘法师晚年著述译经、生活的场所和圆寂的地方,这里是玄奘学术生涯的精髓所在。他在翻译《大般若经》后曾动情地说:“吾来玉华,本缘般若。”他生命的最后四年是在玉华山度过的。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易少心尖宠:邪魅男神是女生

    易少心尖宠:邪魅男神是女生

    邪魅成妖的少年遇上温儒清雅的男人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缘分。重生后的日子明明可以很平静,简倾九偏偏要制造出个大惊心动魄的事情。逃学旷课、打架斗殴、进酒吧、玩赛车等一系列危险事件。作为家长的易北浔很是头疼。家里小孩青春期叛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看见自家孩子和女同学一起,家长赶紧把孩子带回家做了一番教育。心理辅导、写检讨、背家规等种种如何教育孩子的“阴险手段”?!
  • 退婚狂妃:嗜血邪王的宠妻

    退婚狂妃:嗜血邪王的宠妻

    她是夺人魂魄的特工血凤,一朝穿越成魅家独宠的大小姐,却被传言有三克之人,并在大婚前夕遭人挟持,备受折磨,想让她婚礼变成葬礼。哼!我血凤之命是尔等说取就能取的,笑话,妄为我血凤二字。历经千辛,她找到了回家的路,却在当夜被人玷污,大婚之日,全城皆知她失身绯闻。本以为夫家退婚,却不料大红花轿前来迎娶,一句本姑娘不嫁惹来众多非议。一句他不配我更是张狂。在暗处的某人嘴角上扬“有意思!”他是人人闻风丧胆的邪王,嗜血成狂,唯独对她另眼相看。一场赏花宫宴,本是该命丧黄泉,却绽放她无尽风华。面对无尽流言蜚语,他指着她,就是她了。一句话她成了他的妻。她用尽手段报杀父之仇,当匕首刺进敌人的胸膛,却发现...
  • 男配他又挠墙了

    男配他又挠墙了

    天生心脏缺陷的少女时星穿越到一本民国大女主文~穿月半个月后才发现自己穿越到小说里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女配,好吧继续默默无闻下去(?_?)实力强人强的男配(?_?),啊~今天又是晴空万里,挠墙的又一天啊~哎~
  • 不做泡沫

    不做泡沫

    熊小乐27岁了男朋友却没有半个,都是清穿中的阿哥太子,高干文总裁文中的财阀美男害了她。终于有一天,老天发了个高干文中的男主给她,却没想到不但没有风花雪月还闹出了人命。只是王子那么多,又不止他一个,她才不要做泡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

    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

    在最美的年纪,心中所爱之人,是今生最难忘的风景。因为,《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以21位性格迥异的女孩为主角,一篇一个故事,写尽她们的爱情故事,抒发各自的爱情姿态。这个世界,因为形形色色的女孩,衍生出一段段形态各异的爱情故事,或轰轰烈烈,或阴郁婉转,造就结局迥异、令人唏嘘的爱情传奇。
  • 萧氏女帝

    萧氏女帝

    四境安定的大梁,内忧外患的大梁,哪个才是真实的大梁?被贬出京的太子,备受宠爱的太子,哪个才是真实的太子?野心勃勃的女儿,平静淡泊的女儿,哪个才是真实的瑾瑜?博学多识的子澜,甘为平庸的子澜,哪个才是真实的子澜?乱世之后的安定,和平盛世的安定,哪个才是真实的安定?翻开崭新的篇章,陪同大梁一代女帝一起成长,看看盛世之后究竟是百姓和乐,还是贵族享乐?
  • 刁蛮小田椒

    刁蛮小田椒

    人生难得一穿越且看我唐糖如何“虐心”~啊呸!是齁甜啦!锦绣田园是我的前面那个小狼狗也是我的!
  • 当如何

    当如何

    一个家庭的琐事这么多年,矛盾从未停歇。但终归消失不见
  • 走向辉煌——新时期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走向辉煌——新时期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致力探寻我国少数民族市州报业发展创新之道,既是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市州报业发展的一次专门研究,也是对我国报业改革发展方向的一次全面探讨。全书紧扣“发展”二字,实事求是做文章,全面而系统,论证严密,案例丰富,鞭辟入里,观点振耳发聩,力透纸背,细读之下,无论是从选题内容、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水平来看,不仅是首部研究民族市州报发展的专门著作,也是湘西地区民族报业发展研究的奠基之作,填补了湘西地方新闻研究的空白。
  • 浮生如花落梦一场

    浮生如花落梦一场

    在极端的命运中飘摇,在明与暗的人心当中沉浮……“愿此生做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拥有无尽的阳光、微风、甘露,还有不离不弃的伙伴们……这些才是我最珍贵的宝藏,别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