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59300000003

第3章 技术与艺术

一、上古建筑

两千年前古罗马的学者马库斯·维特鲁威·波里奥(Marcus Vitruvins Pollio)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还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17世纪初,亨利·伍登(Herry Wotton)在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原则基础上也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因为建筑的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建筑首先需要坚固。这是和一定的技术相联系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但是原始初民还是做出了最初的发明和创造。由于尼罗河两岸缺少良好的木材,古埃及劳动者使用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和土坯建造房屋,结构方式是梁、柱和承重墙相结合。巴比伦由于气候炎热,一般房屋在土坯墙头排树干,铺芦苇,再拍一层土。中美洲和南美西岸的一些土著人,他们的窝棚很简陋,用树枝编壁,涂泥土、搭禾秸作两顶坡。而在印度,早期的竹子和茅草(棕榈和稻草作屋顶)建筑物虽然现已荡然无存,但在梵文写成的城市史中仍有关于竹、草结构建筑的记载。而后来最普遍的是采用石头。石头是埃及的主要自然资源,因而他们的建筑主要是采用石头来建造,如神庙和金字塔建筑。石头也是印度造寺庙的“神圣”材料。而在古代美洲人们早就用大量的石块来建造规模庞大的宫殿和宗教建筑物了。在希腊、罗马,建筑可以说是一种石头的建筑,因为石头可以用来表现永恒。

印度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这些木材大多是从缅甸和西藏运来的软木和上等的麻栗木。穷人用的是生长在印度河谷的麻栗木,从山林里采伐后顺流漂下。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材作为材料。梁思成认为,木材“是中国建筑自古以来采用的主要材料。这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在古代有茂密的森林,有取之不尽的木材。”而李泽厚也说,“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成为中国一大特色,为什么?似乎至今并无解答。”但是后来许多学者都试图对此做出解答。石头和木材是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而存在的,它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因此人类发明了砖。原始初民的建筑材料除了石头之外就是砖。在钢筋水泥预制构件出现前,砖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圣经》上说: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早期的砖是成形后晒干使用,后来才开始放进砖窑里烧制而成。古埃及和巴比伦最初用它来造房屋。到了罗马人那里,制砖的技术就非常高明了。中国古代也采用晒坯、版筑以及后来烧制成的砖、瓦等建造房屋。

在砖的基础上,人类发明了拱。拱是用楔形砖或石料建成的一种弧形结构物,每一块砖和石料都相互依靠,侧向压力由柱子导入地下。其中任何一部分拿掉,拱就会倒塌。古代巴比伦人的空中花园引水槽就是用拱形支撑结构;埃及人和希腊人也采用拱的技术;印度用拱来建造砖砌的贮水池;而中国则在公元前3世纪用它来建造穹隆式墓穴。拱在古罗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后来又发明了拱顶。拱顶是由若干个拱形成的,比圆柱和过梁结构能够跨越更宽的距离。古罗马人采用圆拱顶,而哥特时代则发展成尖拱顶。

用石头和砖砌的建筑相对容易留存,而用木材建造的房屋则相对比较易毁。因为迄今为止,西方的石结构建筑留存了大量的遗址,如古埃及金字塔、阿蒙神庙,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胜利神庙、埃比道拉斯剧场,古罗马的万神庙、大角斗场、戴克利先浴场等。而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如秦汉时期的阿房宫、长乐、未央等宫殿,都不复存在。因为木头建筑容易被火烧,而一旦被火烧着,往往是毁灭性的。

其次建筑必须适用或者说实用。这是人类的实用行为所决定的。建筑是人类最基本的冲动。从农村的农民来看,一旦有了条件,首先是造房子,而住在城市中的人,不能自己造房子。那就以装修房子为能事。同时,建筑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在谈论建筑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人的存在,其实不同时期的建筑都与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相关。同时建筑也是根据实用的需要而产生。这种情况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根据需要而产生的建筑是基于人类的实用行为,而这种实用行为也存在于动物身上,如蜜蜂筑巢。但蜂巢再精美,也只是蜜蜂的一种本能的活动,而再差的建筑师,也是有明确的意图的。也就是说,人类的建筑,是按照物质的需要和美的规律进行生产。确实,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实用,关键是在于形成内部空间,以便于人在其中居住。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指出:“一个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便是那个建筑的灵魂,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概念。外部空间则应由室内居住的原状中生长出来。”他的这段话似乎是受到老子的影响,因为他曾经研究过老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室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容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空的部分,而空又必须是形成容器的实体包围才得到的。建筑也是如此。

同样是“围空”,但是“围空”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帕瑞克·纽金斯指出:“纵观整个历史的发展,到本世纪建筑物结构的形成只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组砌式,即把一块砌块叠加到另一块上面;另一种是框架式,即制作一个框架或骨架再外加包皮的方式。”他还说,“无论多么精巧的建筑物,其柱和楣石(梁)都是世界各地建筑物上所使用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埃及以圆柱支承柱盘的形式,希腊建筑上的古典柱廊形式,中国运用斗木共来支撑屋檐的形式,都是基本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与实用功能的关系,到了现代发展成了一种沙利文提出的“形式随从功能的”的功能主义。

第三,建筑必须美观或者说欢愉。这是从艺术的角度提出来的。人类在获得了基本的生活满足以后,就会有艺术的要求和美的要求。对于建筑是不是艺术,或者说是否具有美,不同的理论家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建筑”(Architecture)或“建筑物”(Building)一词,是与雕塑和绘画相提并论的。康德认为美是纯主观的情感判断,美的本质在于非功利性。他说道,美的花朵,美的家具,美的风景等的理想(典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一个附庸于一定的目的的美,譬如一座美的住宅,一颗美的树,美丽的花园等等也无理想可以表象。建筑一方面为“感情真相的艺术”,另一方面又“松散自由地像在空洞的美那里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德对于建筑是否具有美,是否是艺术是困惑的。这是一种“二律背反”。而黑格尔将艺术分成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象征艺术的主要类型是建筑。黑格尔把各种艺术的发展序列划分成了这样一个进程: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指出:“艺术的序列通常从建筑开始。因为在人类所有各种多少带有实际目的的活动中,只有建筑活动有权利被提高到艺术的地位。”反过来说,在所有的艺术中,建筑艺术是最接近于实用的艺术。它是一种中介形态的、边缘性质的艺术。

但是人们有时绕开建筑是否是艺术的话题,而采用比喻的方法,如德国诗人弗列德里希·施莱格尔曾经把建筑比做“凝固的音乐”,黑格尔将其写进《美学》以后,这个比喻几乎人人皆知。但是除了这个著名的比喻之外,还有人将建筑用“史”和“诗”来比喻的。如上所述,在埃及、巴比伦以及希腊、罗马乃至整个西方建筑是以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有人说西方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而中国的建筑则是以木材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所以被人称之为“木头的诗篇”。但是,我们如果将“石头的史书”改为“石头的史诗”,将更有意味,因为西方的史诗和中国的抒情诗篇是相对应的。史诗往往是一种鸿篇巨制,而抒情诗篇则往往是精美雅致。这样“史”和“诗”就变成了“史诗”,这种比喻在西方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就以“诗意地栖居”出现了。

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往往是通过“视觉”而感受到的。但是要真正理解建筑,还必须通过“触觉”。本雅明说:“建筑物以双重方式被接受:通过使用和对它的感知。或者更确切地说:通过触觉和视觉的方式被接受。”在本雅明看来,一个旅游者面对著名建筑物常常采取“凝神专注”的方式去“构想”,但是真正了解建筑则要通过“闲散的方式”去接受。它不是“存在于一种紧张的专注中,而是存在于一种轻松的顺带性观赏中”。所谓美观是从“视觉”的“看”来得出的。但是,建筑物是人居住其中的空间,因为建筑活动的终极目标,就像舒尔茨所说的,是“帮助人找到存在的根据地,并领悟到其含义”。这就牵涉到建筑与环境和文化的关系。

同类推荐
  •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简要介绍了鞋靴效果图的各种技法,全书分为七章,重点介绍了鞋靴效果图与素描、鞋靴效果图与色彩、脚部形体结构、鞋靴效果图基础表现技法等。陈念慧所著的《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不同表现风格的优秀效果图作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表达需求和爱好对其学习、借鉴。本书为全彩印刷。
  • 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是近年来,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泥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它们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 南京艺术小史

    南京艺术小史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十朝时期以都城南京为中心形成的灿烂文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同时,在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南京总是扮演着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的重要角色。南京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可谓名流辈出,名作如林。
  • 课外雅致生活-魏晋,五代绘画艺术鉴

    课外雅致生活-魏晋,五代绘画艺术鉴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批有确实的历史记载,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不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画名。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 静观的艺术

    静观的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静观的基本概念、静观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静观与其修炼方法的关系、我们的静观的特点、先天本我和后天自我、观念、意愿、意象、给没有修炼意识的朋友们的话等。
热门推荐
  • 笑之微虐

    笑之微虐

    生活,眼前不全是苟且,远方也不全是诗。律师徐久笑,以霸气面对生活,一张利嘴,可怼天怼地怼空气。在律所无视领导,在家父母怕她。和白胖胖一场姐弟恋,弄得......
  • 遗世秘宗

    遗世秘宗

    千年传承的术法学院,避世修行的绝密圣地,遗世秘宗,万般玄法。十三年前,她以身死魂陨为代价凝结太古封印,产下幽都魔主之子。十三年后,两位老友谨遵承诺,希望帮助少年渡过魔劫,寻回她残存的一丝真魂。
  • 异界之终极外挂

    异界之终极外挂

    李凡仰天大笑道:“我就是如同外挂一般的存在。”【请喜欢本书的兄弟们加群113843792。】【本书绝不TJ,偶会写完它的,每日至少一更】
  • 穿成炮灰皇后要逆袭

    穿成炮灰皇后要逆袭

    【改文】————————————————
  • 重生之改变1995

    重生之改变1995

    带着十几年的音乐积淀以及多年的记忆,回到年华璀璨的1995年。面对崭新的人生画卷,陈臻如何依靠自己的努力,登上理想的巅峰?初恋、校花、女强人……面对纷至沓来的情感纠葛,他又将如何取舍?—————本书慢热,一切以现实可能发生的轨迹发展,适度YY……
  • 伊人有约

    伊人有约

    [花雨授权]他是个混血帅哥,四岁时就订下自己的新娘\r并且专一多情,把她当作宝,宠爱有加……\r未来翁姑视她如亲生,\r但是,在她回到“娘家”之后,\r她老是莫名其妙生怪病;\r九死一生……\r拨开迷雾,幕后黑手居然是她的——\r
  • 倾颜决:梦遗千年缘

    倾颜决:梦遗千年缘

    千年缘,梦中系,古老尘封的诺言,是谁在守候?转瞬亘古,又有谁在等待?是谁错过了谁?又是谁遗忘了谁?三生石上,你我的痕迹早已淡逝,但那份铭记于心的眷恋却始终不灭。她,来自现代,本不想与古人有纠葛,却在不经意间喜欢上了那个风华绝貌的男子。阴谋,缘分,竟然使她遇上了那在现代让她心中所不能割舍的人。究竟,她该如何选择?红线究竟直往何方?她又情归何处?冰蓝的双瞳与黑色深瞳在眼前浮现,自己,究竟该如何选择??
  • 剑玄至尊

    剑玄至尊

    杯具穿越之后,怎么才能在这实力为尊强者如林的天界立足?神秘的玉符,不同寻常的生命本源,看主角如何成就天下绝顶……【保证高潮不断,求收藏推荐。】
  • 今日份小甜饼请签收

    今日份小甜饼请签收

    简介是什么?本书的简介已经被作者当做面包吃掉了。
  • 妙用人际巧办事

    妙用人际巧办事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人的生存质量,好的人际关系必需人得主动地搭建与协调,为了帮助读者更有效地掌握这些求人办事的技巧和道理,本书分别从活用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亲戚关系、父母的关系网以及贵人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使用各种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也给予了详尽的叙述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