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56900000052

第52章 传统佳节,民生万象(3)

一种说法认为清明插柳的节俗,是为了纪念尝百草而且对中国的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祖师神农氏的。

另一种说法则强调了柳条驱鬼辟邪的作用。在古时候,中国人认为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这几天是百鬼出没的时节,所以就将它们定为三大鬼节。而且,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鬼怪很怕柳,这种思想我们可以从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的传说中可以看出。而且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所以清明这天,人们便会采折柳条和插柳来辟邪了。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认为,插柳这一习俗起源于唐代。清明时节,万物繁茂,毒虫和病菌也很猖獗。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当时的人认为春天在野外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所以人们常常会在外出的时候折一些柳条编圈儿戴在自己的头上或是在屋舍钱插上柳枝以避虫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更是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外出踏青,然后摘一些柳条回来插在自家门口以避免虫疫。

另外,古时有人还会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同时,柳枝还是旺盛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这是因为柳条很容易生存,只要将其插入土中,它便能成活,而且不用几年就能长得非常繁茂,中国民间就有句很形象的俗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普遍流行的习俗。在中国,每逢清明前后,无论是在宽阔的广场还是在田间街头,手牵风筝的长线奔跑竞比的情景。从古至今,这一习俗一直被沿袭了下来。清代诗人高鼎在他的诗中描述了这一场景,诗句是这样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或纸鸢。风筝的历史很悠久,只是最初的风筝完全是木制的,也称“木鸢”。早在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就曾制作出能飞上天空的木鸢。后来,随着造纸术的法阵,风筝的制作材料也变得更轻便了,出现了以竹木为架、用纸糊、绳牵的纸鸢。

在中国古代很长的时间内,风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楚汉争霸时,韩信就利用风筝来测量距离,以此来确定地道的长度;南朝作战时,有士兵曾将风筝作为从高处降落的工具;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放风筝成为一项民间娱乐游戏是在宋代以后,到了元代,这一活动得到推广并远播到欧洲一些国家。清代时,风筝的制作工艺更加成熟,出现了北京、天津、潍坊、南通四大风筝产地。后来,潍坊还成为了闻名遐迩的风筝之都,当地每年清明前后都会举办国际风筝博览会。

中国传统的风筝一般分为硬翅、软翅、伞形、桶形、长串等,品种繁多,形式多样。根据地域的不同,风格和形态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制作风筝对做工技艺非常讲究,在扎细竹骨架、糊纸绢、绘图、调准牵线等各道工序上都要一丝不苟,要不风筝就很难飞上天空。

与现代人只在清明的白天时分放风筝不同,古时候,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晚上也放。天黑以后,人们会在风筝下挂上一些彩色的小灯笼,让它们随着风筝飞上天空,一闪一闪的,就像是“神灯”一样。而且在过去,放风筝不仅仅是为了游乐,更主要的目的是放走晦气,祈求除病消灾。人们一般会在风筝上写好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疾病,等风筝飞上蓝天后,就剪短牵线,任凭风筝被风儿带走,以此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另外,在传统的观念中,放风筝是有所忌讳的。那就是不能捡人家放掉的风筝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甚至在北方民间还有风筝挂在谁家树上,谁家就会遭遇灾难的说法。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些观念已经很少人在意了,人们普遍重视放风筝的娱乐价值和锻炼身体的功用。

§§§第四节 端午节

端午节概说: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根据有关的资料统计,在我国的诸多传统节日中,端午节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它的名称多达二十多个,如端五节、午日节、重午节、地腊节、中天节、浴兰节、夏节等等。在这些名称中,端午节是最常用的。这一名称的由来是这样的:“端”是“开端”、“初”的意思,所以初五又可以称为端五。而“午”则是农历地支纪月中的第五个月份,因此称五月为午月。

很久以前,中国就有“端午”一说了,这是在近代人周处《风土记》的记载中,原话是这样的:“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而关于端午的起源,中国民间更是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民间认同度比较高的一种说法是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百姓们得知屈原投江之后,纷纷划船江中寻找他的尸体,又因为担心鱼虾糟蹋他的尸体就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划龙舟和吃粽子就慢慢演变为一种习俗,屈原投江的那天也被称之为端午节。

二说是为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吴国功臣,帮助吴王成就了霸业。在打败越国后,吴王变得骄傲轻敌,伍子胥极力劝说吴王,勿忘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让伍子胥自杀并把他的尸体投入江中。伍子胥含冤死后,变成了“波涛之神”。所以江浙一带的百姓们每逢端午节就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悼念伍子胥。

第三种说法是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这一说法得到了学术界很多学者的认同。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因历史上某些坏人生于五月五日,所以人们在这天都会举办一些镇妖避邪的活动,后来也就演变为端午节了。

尽管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但时至今日,中国人民仍然重视并喜爱端午节。国家不仅将“中国端午节”作为法定节假日之一,还将其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人们也一直继承和发扬着端午节的优良习俗。

端午节特色习俗:

赛龙舟

端午节中最富有特色的习俗之一是赛龙舟。这一习俗至今在我国南方仍然是流行,民间相传它是由古时楚国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所以划船追赶和营救这一活动演化而来。

事实上,“龙舟”一词在我国出现得很早,最早可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中的“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这句话 。而“龙舟竞渡”一说早在战国时代也有了。那时的人们边快速击鼓,边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比赛者看谁划得快,以此来娱神和自乐,这是一种兼有宗教性质和娱乐性质的活动。

因为起初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所以原来在赛龙舟前往往还会伴有一些祭祀、纪念之仪式,如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而且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非常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祛邪避灾,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要“图个吉利”。后来,随着时代的,这些仪式活动越来越简化了。后来,赛龙舟的娱乐性在慢慢增强,仪式功能多多少少被弱化了。在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各代地王都有在水边观看赛龙舟的记载,但作为节日游乐的意义更大一些。

现今中国的一些地区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举办龙舟比赛,比赛要求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最先到达终点者胜出。可由于地域和文化等的不同,人们关于这一节日习俗的由来和纪念意义的说法也是不一样的。如在江浙地区,人们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浙曹娥或伍子胥。在广州等地,赛龙舟之前,要先请龙、祭神,祭拜之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而且,一般还会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这样可以保佑船平安。而在湖南、湖北等一些地方,人们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一些地区在比赛之前还要先到庙堂前,将龙头供在祠中祭拜,然后在龙头上盖上红布,再放在船的前方,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之后,赛龙舟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年增强,目前早已先后传入了邻国日本、越南以及英国等国家。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是在民间旧时广泛流传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歌谣。在现代,一提到端午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也是粽子这一美味的食物。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中国民间多认为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投江而亡的屈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各地的各种习俗中,端午节吃粽子是流传得比较广泛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的。

粽子是中国人过端午节必备的传统食品,它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粽子在古代的时候又称为“角黍”。最早提到“粽子”这一名称的是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而后,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也对粽子有所技记述。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因为形状像牛角所以称为“角黍”。在东汉末年,人们常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然后用菰叶包裹好,此时粽子的形状也不仅限于牛角状,还有四方形的。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而且此时包粽子的原料也更为多样,除了糯米外,还会在掺杂一些肉类、板栗、红枣、赤豆等,大致就跟现在的粽子差不多了,当时的粽子在形状上除了牛角形、四方形的外,还有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在那时,粽子不单可以自家食用,还能作为交往的礼品。唐宋时期,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而且粽子制作的工艺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元、明以后,包粽子的材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制作粽子的原料和粽子的品种都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一直到今天,每年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形式和种类更为繁多。粽子的馅料根据地方的同会有所差异。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千百年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流传不衰,后来,这一节日习俗甚至还流传到了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悬菖蒲,挂艾草

中国有句民谚,说的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悬挂艾草是中国端午节的又一特色习俗。

古时候,中国民间的百姓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没的时候,所以常常会想出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因而,端午节悬挂艾草及其他一些植物的习俗也与这一思想有关。

端午时节,人们在自家门前悬挂艾草的用意在于驱赶蚊虫,祛邪避灾,招纳百福。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有驱蚊虫和净化空气的功效。悬挂于门口,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说:“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艾草在我国古代本就是一种药用植物,中医学上常常以艾草入药,这样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能。艾草还可以制艾绒治病灸穴,在我国传统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的。

而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也已经流传很久了,所以在中国民间,人们在端午时节都会将艾草悬挂于自家门前,以求祛邪避灾,招纳百福。

和悬挂艾草的习俗相类似,中国民间的一些地方还会在门口挂菖蒲、石榴花、榕枝或胡蒜等。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片呈剑型,因为这些生长季节和外形的缘故,人们认为它可以感“百阴之气” 就像一把除却不祥的宝剑那样那样能为自己辟邪。晋代《风土志》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悬挂石榴花是因为石榴花正是端午时节开放的,而且也是中药材,有治病的功效。又因为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而胡蒜或胡椒可以除邪治虫毒。所以,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也会在门前放置这些东西。

现如今,悬菖蒲挂艾草这一习俗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还完好地保存着,但在一些地方已经不那么盛行了。但不管怎样,人们以这种行为来求平安、禳解灾异的观念来世值得让人记住的。

斗百草,玩击鞠

斗百草和玩击鞠都是端午具有代表性的娱乐活动。

关于“斗百草”的起源,至今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考证,但民间普遍认为这一活动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时期,没有球类游戏,没有娱乐活动,更没有电视和网络,当时人们的生活都很单调乏味,所以在闲暇之余,一些人就会斗虫、都草玩。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份,也就是现在的端午时节,一般都会结伴都山上去采药,用不完的,也会用来玩耍嬉戏,进行一些斗草的游戏。“斗百草”游戏的玩法大致可以分为“武斗”和“文斗”。其中“武斗”的方法是这样的: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车前草或疏钝齿,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而“文斗”则是指只动嘴不动手的玩法,这种方式比的是智慧。比如,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或是比赛以花草为题来写作诗吟对,这是一种需要具备植物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益智小游戏。

同类推荐
  • 写作资源库

    写作资源库

    本书分为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活动方案、工作汇报五部分,收录了包括小学年度工作总结、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校长个人总结、校长述职报告等校长工作写作材料。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战争与和平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战争与和平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小公主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小公主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希腊寓言

    希腊寓言

    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
  • 复活

    复活

    该书展示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复活》(1889—1890)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黑暗,在对政府、司法、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也在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你是我的三寸天堂

    tfboys你是我的三寸天堂

    自己爱了那么多年的男神,当近距离和他们接触时,才发现他们并非完美。幻想了那么多年的童话破碎了,她又该何去何从?
  • 鬼王妻之花花娘子

    鬼王妻之花花娘子

    她,花樱钥天生淡然,生活在一个无爱有利的世界,看破红尘。呐尼?!居然穿越了?!好吧,对她来说在哪里都一样,继续淡然…一道圣旨,将她赐婚于有鬼王之称的九王爷,她也接受了,可是……“母后…能…管用吗…”“放心,想当初我追你父皇的时候,那可是三招毙命!把他迷得神魂颠倒,颠三倒四,五神六主,七上八下,九泉之下啊!”皇后自信满满的拍了拍胸膛呵呵…三招…毙命?花樱钥嘴角抽了抽,好吧,没有传说中的宫斗,这皇后对她还是很好的,可是……“这玉佩就算是你给本王的定情信物。”“啊?!”这定情信物不是男的给女的吗?怎么这里一切都变了?这叫她该怎么继续淡然?
  • 维度之子

    维度之子

    更高维度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超能力?还是藐视你的神?一个人进化的道路只有一条?AP系统的真正意义?关于命运能力的传承?一切未知,等待着揭开的一日。
  • 重生影帝的惫懒星妻

    重生影帝的惫懒星妻

    叶暖:上辈子娱乐圈一招不慎斗死个球,穿的这辈子安安稳稳坐吃等死,却没想到莫名其妙怀了个球。岳珩:恩……影帝靠实力,生意靠人脉,追妻靠……不要脸,重生的男人更是腹黑不要脸。叶暖发现自己很苦逼,被人调换,搞错了身份,恩,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刚回到亲爸亲妈身边,亲爸就进了监狱!谋财害命,开玩喜好不好……她的小心脏不好……坐吃等死的生活没混成,为了生存,为了找到自己的老爸没有犯罪的证据,只能重操旧业,打混娱乐圈。这世界娱乐圈她的打开方式不对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听说他曾悄悄喜欢你

    听说他曾悄悄喜欢你

    陌修/简以笙此处相别,就此陌生。文案一“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吗?”“雨下的好大,我们回不去了。”文案二“你喜欢笙笙吗?”“我以后会遇到更好的……”
  • 坑人成神从做梦开始

    坑人成神从做梦开始

    又名:《我不是你想象中的深渊大魔王》,《我明明想要成为别人越恐惧我就越强大的大魔王,却意外成为了万人敬仰的神灵》《想要成神真是苦,又当爹来又当妈》……扑街写手穿越深渊,成为一头灾厄蜘蛛,就在他准备好异兽流套路小白文的剧本,摩拳擦掌征战万界,干翻创世神时,却突然间发现金手指似乎有些不对劲…………若干年后。坐在神位上的安德,面对无数信徒的跪拜,回想当初,无奈叹气:“怎么会这样?”“我当时只是想要坑你们一下罢了!”看,伟大真神的思想,永远是我等凡人无法领悟的。
  • 迪迦奥特曼之寻光

    迪迦奥特曼之寻光

    ★迪迦奥特曼重生!▼(开头不明显!本文大结局着重介绍※重生※缘由!)——光与暗,就像水与火,相生相克,就如南与北,背道而驰。追寻光明,一心向暗!光与暗注定争锋不休。光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惨淡收场!来自黑暗的欲望滋长,企图彻底成就光暗之神,却阴差阳错复苏了最终的黑暗……光与暗的争锋再次拉开序幕……大宇宙濒临崩溃……繁星驱动时光扭转!光与光产生共鸣,繁华归来,碎灭黑暗!★本文主讲兄弟情!★四大主角■大古(迪迦奥特曼,狄格奥特曼)■南星拓(奈克瑟斯奥特曼,诺亚奥特曼)■泰罗奥特曼(光之轩,光之子)■赛罗奥特曼(诸星真,赛迦奥特曼)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项问,一个角斗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屈辱嘲笑。生死存亡之际得到未知兽魂的认可,成为一名兽魂师。从此,风云再起。魂徒,魂士,魂者,……魂尊,且看项问如何一步步迈入强者之林。寻身世,灭强敌,拳战四野,脚踏八荒。既然天下人皆负我,那我为你孤战天下又如何?屹立在傀灵山颠,怀抱昏迷的采儿,项问眼眸如水,战意滔天!
  • 大佬又丧炸全宇宙了

    大佬又丧炸全宇宙了

    【快穿+主女宠男+高洁+甜宠】 #乖萌病娇弟弟露出甜甜的笑容,手指扯着女孩衣摆: “姐姐,我的床很软哦。” #矜贵优雅医生握着银泽色手术刀,将其搁在手腕的静脉处: “生生,你喜欢我,好不好。” #漂亮瘦弱美少年眨眨纤长墨鸦色的睫毛,眸色温软: “妻主,夜已深,该就寝了。” -#小姐姐的丧气时刻今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天就忘了。”气运之子的气运值:-100【叮,气运之子人选已另立他人】#小姐姐的霸气侧漏今生:“卡拿去,211路,985路随便坐。”#小姐姐的和善瞬间今生:为什么要吵架?难道我们就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砍对方几刀吗?—【别人都是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大佬是钱不知所去而一贫如洗。】#大佬她什么都不缺,就是没有钱?#论一个没有钱的大佬,如何花样败家别人买东西都是付钱,而大佬是付……今生:这个古董换你一个窝窝头可以吗。卑微.JPG#大佬在丧化,反派在黑化系统真善美:这个要慌,问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