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56900000050

第50章 传统佳节,民生万象(1)

§§§第一节 春节

春节概说:

春节,即农历新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中国的春节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还有这颇具特色的节日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的历史十分悠久,而关于春节的起源,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源于殷商时期人们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相传当时舜即位做了天子,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将这一天当做一年的开始,把这一月称为“元月”。

然而在历史的流传中,“春节”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指和内涵。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称为“春节”。在魏晋南北时期,整个春季都被称为“春节”,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现代意义上的春节正式固定下来。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大致为祭神拜祖、除旧迎新、祈求丰年、相互祝愿等,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场面热闹异常。

春节特色习俗:

贴春联

春节期间一个富于特色的习俗就是贴春联,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到了除夕之日这天,人们一大早都会精心选择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增加春节的喜庆气氛。

春联是楹联中的一种,也叫门对、春帖、对子,因为多在春节期间张贴,所以在正式的场合一般都称为“春联”。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中并没有春联这一种文学形式,只有中国才有。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幅完整的春联一般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横披”主要张贴在门媚中央的横木上,上联和下联则分别张贴于门的两侧。春联所用的语言对偶、工整、简洁、精巧,常用于描绘时代背景、反映生活变化、抒写美好愿望等。

在中国,春节张贴春联的习俗历史悠久,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目前还没有准确翔实的资料可供查证。比较通行的说法是,这一习俗大约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一些学者通过史料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此外,有学者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考证得出,春联的原始形式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符。

相传在五代时,西蜀的国君突发奇想,让人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表达美好祝愿的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不仅如此,在很多地方,人们已经不用桃木板,而改用了一种叫做“春贴纸”的纸张。纸上书写文字的的内容一般都是祝愿性的,包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祈求五谷丰登等。这一习俗不仅是为了驱邪避灾,还传达出人们的美好愿望。

到了明代初年,“春联”这个词正式出现了。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却喜欢排场和热闹,当他即位后,看到大户人家每到除夕都贴的桃符非常喜欢,于是决定推广一下。便颁布圣旨,要求金陵的每户人家都要用红纸写好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而且还亲自挨家挨户地查看。这一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在春节期间,除了贴春联,中国很多地方还有贴门神和贴“福”字的习俗。

不仅是贴春联,贴“福”字也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在贴春联的同时,很多人家还喜欢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这种方式来祈求福气、福运的到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历史的发展,“福”字的图案也变得越来越精致和多样化,有寿桃、寿星、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都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在原先的时候,“福”字一般都是正着贴的,到后来,有些人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自己的希求和向往,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的意思。

这一“福”字倒贴的习俗,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相传春节前夕,恭亲王府的大管家为了讨主子欢心,便命家人在贴春联的同时也在大门口及家中张贴大大的“福”字,有一个家丁因为不识字,竟然把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福晋看了,非常生气。

此时达主管灵机一动,忙跪下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心中非常高兴,不仅没有责罚那位家丁和主管,还奖赏了他们。

从这以后,倒贴“福”字的习俗就慢慢流传开来,不仅是达官贵人,寻常百姓人家也喜欢将“福”字倒过来张贴,在贴的时候还不忘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以图吉利。

吃饺子和年糕

到了除夕之夜,中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关东地区甚至有“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的说法。这是因为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同时还有年份更替的意思。同时,因为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还有“招财进宝”的寓意。

中国人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历史悠久。据三国魏人张揖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的用面制成的食品,形状上与现在的饺子一样,只是被称为“馄饨”。到了南北朝时期,春节期间吃这种食品在民间已经十分普遍了,只是在当时,这种面食在煮熟后是和汤盛在碗里一起吃的。大约到了唐代,饺子的外形和吃法就变得和现代一样了。

在现代的春节,中国的平常人家通常都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这些东西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吃到糖和如意的人,来年的日子就会更甜美如意,吃到花生的人将会健康长寿,发大财;吃到枣和栗子的人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

在一些地区,人们还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制成糕饼状。它的种类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其中南北地区的年糕风味很不一样。北方的年糕多位甜味的,制作的方式有蒸和炸两种;而南方则甜的咸的都有,制作的方式也更为多样,除蒸、炸外,还有片炒和汤煮等。

年糕不仅是人们爱吃的一种美食,还寄托者人们的美好祝愿。年糕又被叫做“年年糕”,这个词与“年年高”谐音,象征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围炉守岁

在中国,除夕守岁是最一项重要的年俗活动。丰盛的年夜饭之后,全家人便会围坐在火炉旁一边闲聊一边品尝瓜果糕点,除夕这晚整夜都不睡觉,一起等待新一年初一的到来。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们生性残忍,虽然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但也时不时地会到人居住的地方来吃人。后来,人们了解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便会出来危害村民,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天亮时便会返回山林中。于是,到了“年”要到村子里来肆虐作恶的日期,每家每户都会提前将家中的好东西都藏起来,大门紧闭,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

而且,在守岁之时,人们吃的各种食物也都是有讲究的。在北方,人们一般喜欢将大米和小米混合着来煮,黄白相间的“金银饭”象征着“有金有银,金银满盆”。而人们所吃的各种水果,基本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苹果象征着“平平安安”; 杏仁代表幸福人;枣代表春来早;柿饼代表事事如意;而长生果则代表长寿健康等。

以前,在守岁期间,有的人家还会进行一些增进家人感情交流的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等,不过现在守岁之时大家更习惯于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就这样,一家老小在守岁的过程中边吃边乐,交流情感、其乐融融。

拜年和压岁钱

在中国,春节“拜年”也是一中很有特色的传统节俗。新年的初一,全家人早早地起来,走亲访友,以吉祥的话语向对方祝贺新年。

这一习俗起源于明朝。在当时的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相拜年,百姓则会在春节期间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拜年时,一般是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说一些吉祥如意的祝福话。

拜年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同宗族的族长带领一些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全家人相邀去亲戚家拜年;有的是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而对于那些左邻右舍的街坊,则会再见面的时候抱拳说些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这类的吉祥话,有时也到屋里去小坐一会儿。

一般大年初一是儿子给长辈们拜年的时候。到了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还要准备很多礼品,在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

拜年时,长辈通常都会给年幼的晚辈一些压岁钱以表达祝愿。压岁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趁孩子熟睡时悄悄地放在其枕头底下;另一种则是长辈先将钱用红纸包裹好,然后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这一种最为常见,而且至今仍然盛行。

相信多数同学都在收到压岁钱的时候都很高兴,可关于压岁钱的由来却未必人人都知道,下面就来说说吧。

早在我国汉代时期,就有压岁钱出现了。不过当时它被称为“压胜钱”,是一种铸成钱币形式的供赏玩的物品而不在市面流通。这种钱币的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而关于压岁钱的由来,还有个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每到除夕之夜都会到人间游逛,还专爱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一旦被他摸了,就会发高烧、说梦话,甚至变得痴呆。大人们都怕他来伤害自己的孩子,于是亮着灯陪孩子玩耍,整晚不睡,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除夕之夜,他们在陪孩子玩耍的时候实在是熬不住便睡着了。“祟””到了他们家,刚想作恶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吓得它逃走了。原来,这道亮光是孩子枕边的钱币放出的。

很快,这件事就传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因为“祟”与“岁”发音相同,后来就慢慢地成为“压岁钱”了。

§§§第二节 元宵节

元宵节概说: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所写的一首关于元宵节的诗歌。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元宵节便紧接而来了。

元宵节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节日期间的热闹程度堪称中华民族“狂欢节”。

早在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文帝时期,正月十五已被命名为元宵节了。按照农历的说法,正月即是元月,古代的人也称之为“宵”,而正月的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这天就被称为元宵节。到汉武帝时,还会在这一天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后来,在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的节日了。古代,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进行一些祭神拜祖、点灯敬佛之类的活动。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这一民间传统节日仍然流传了下来,只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在,人们常常会在这天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然后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与祝愿。

元宵节特色习俗:

正月十五吃汤圆

汤圆是元宵节的特色食品,因为一般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人们也常常称它为“元宵”,一些做生意的人还会称之为“元宝”。尽管全国各地元宵样式繁多,风味不尽相同,但都有团圆的寓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在中国台湾的民谣中还有“吃了汤圆,好团圆”的说法。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流传开来了。宋朝时期,中国民间流传着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主要用各种干果做馅,外面用糯米粉包裹着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由于这种食物在煮的时候会不断地沉沉浮浮,到最后完全浮于水面就可以吃了,所以又被称为“浮元子”,后来人们根据形状又称为“汤圆”。最迟到了明代,这一称呼和做法就流传得很普遍了。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口味也越来越多样化。

关于元宵和汤圆的称呼,在中国近代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一心想当皇帝,但又很担心激起民愤。在这年的元宵节时,更是觉得终日忐忑不安,因为“元”和“袁”、“宵”和“消”同音,他担心自己会被消灭,于是就将元宵改为汤圆。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现如今,吃元宵已经成为了元宵节重要习俗活动,人们在这天一定会自己制作或购买美味的元宵。全家一起来分享。

赏灯

中国不少节日有观灯活动,但在元宵节表现得特别突出。元宵节也称灯节,在这天,人们一般都会点灯赏灯。

同类推荐
  • 春雨的悄悄话(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春雨的悄悄话(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的经典童诗集,收录了《春雨的悄悄话》《爸爸的来信》《雨丝风片》等优秀诗篇。樊发稼的诗清新、自然、天真、有趣,且努力地把思想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熔为一炉,尤其注重寓教于趣,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牛虻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牛虻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 三国演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三国演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开山之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故事起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终于王濬平吴,描述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通过诸多战争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政治智慧。
  • 战争与和平(四)

    战争与和平(四)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书中共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王公、外交官、将领、贵族;下至地主、商人、农民、士兵,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最善于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和色彩,男女主人公们以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
热门推荐
  • 放弃你,下辈子吧

    放弃你,下辈子吧

    因出生那天给妈妈带来了好运气而得名的宁福生,刚出大学校门就被逼相亲。为了讨好纯情乖乖女,各路相亲对象施展奇招、怪招追求她。匪气霸道、貌似专情的“西装男”第一次相亲就摆了五十几人的相亲茶话会,从此对福生死缠烂打;长相一般、门当户对的怪癖医生出奇地设了一桌相亲蛆虫宴;体贴温柔却身份不明的帅气小伙儿终于走出了“激情三日“的阴影,和她共度彩云之旅……爱情路上如此坎坷,我只想说:“我很普通,我只想找个我喜欢的,和他一起过简单的生活,也这么难吗?”可他却说:“放弃你,下辈子吧!”
  • 白莲皇后要护夫坐拥天下

    白莲皇后要护夫坐拥天下

    某女带白莲花系统,穿越时空,来到个不知名的时代神秘的王朝,成为万人心中的白月光。甚至成为一代战皇,极丑吓人的丑皇战玄凌的皇后。人人议论丑皇不配上这么世间第一美人,各势夹击。她霸气护夫,当着众人,一步一步成为丑皇心中的白月光。并且,一代丑皇变成天下第一美男,过上了平凡一起游山玩水,种田体验的百姓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斗罗开始之武装到牙齿

    从斗罗开始之武装到牙齿

    本书属于万界流,同时也是新手作,用的搜狗拼音输入法,会有很多的同音的错别字,希望看官姥爷们不要介意。世界:斗罗,纳齐亚大陆,超神,奥特多元宇宙,西游一个忘记自己有系统的人,在诸天万界的闯荡全靠自己的武魂。就是那么彪。将苟演绎到极致,每个世界都会苟到最强才出门装逼。昂,就这样吧
  • 死灵炼金术士

    死灵炼金术士

    你们的身躯已经死去,但是你们的灵魂将会不朽。我的同胞们,再一次屹立在这片大地之上吧,将你们的身躯化为我的利刃,用你们的尸骨砌筑我的城墙,编写自己的史诗,创造我们的神话。让我们来为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
  • 嚣张狂少戏花都

    嚣张狂少戏花都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一只怪异的宠物狗。纵横花都,游览两界,不尽风流。各类美女,各种诱惑,暧昧到底,猥琐无罪。
  • 还没想到起什么奇葩名字怎么破

    还没想到起什么奇葩名字怎么破

    呵呵呵!乱七八糟的开始,乱七八糟的剧情,乱七八糟的写作方式。看得懂给个赞!看不懂.。请走前回头点赞。我重新发文了名字叫【我的中二异闻录】
  • 余生让我来

    余生让我来

    贾嘉佳是有名的危机公关处理人员,覆手间风云变色。做久了便想给自己放个假。姜维负责所有的后勤保障,被气到不想干。 2人一同放假,老同学求着帮忙拯救公司,嗯……解决矛盾的事务所做不下去了?只能说是能力问题。怀着不屑前来,却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 本文是由各种家庭矛盾组成,养老、房子、情感,学习等方面,现实的生活也需要艺术的调解。
  • 试问风月

    试问风月

    及瞳终是化作一缕烟云随风飘散从此世间再无这痴情人无戈终是抛下九重天阙之上的束缚从此世间再无尊神祁裳终是磨平了自己的火爆性子从此世间多了个唠叨小媳妇厌寰终是不顾那所谓的世俗从此世间多了个体贴相公小司命等来了大司命从此他再也不用批注命薄到夜半了木方遇见了一个好姑娘从此他种的那些花儿只为那姑娘开放以澈后来活得越发阴郁暗沉,一直到那年大雪纷飞之时的来客又出现在他眼前时从此她便成了他的阳光
  • 搜神机

    搜神机

    一单送到殡仪馆的外卖餐单让毕业后送外卖的丁一发现自己天生异能和神奇身世开辟一场天神地煞人妖异世界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