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416300000007

第7章 亚洲之谜

不锈铁柱之谜

在印度西部的农村里,矗立着一根公元5世纪铸造的巨大铁柱。这根铁柱高7米,直径约1.37米,用熟铁铸成,实心,柱顶有着古色古香的装饰花纹。据说这根铁柱是为纪念旃陀罗王而铸造的。

但最令人惊异的是,铁柱在露天中耸立了1500余年,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至今仍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一般的铸铁,不用说千年,几十年就锈蚀殆尽了。

在印度新德里城附近的夏麦哈洛里,矗立着一根公元5世纪铸造的巨大铁柱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防止铁器生锈的有效办法。尽管从理论上说,纯铁是不生锈的,但纯铁难以提取,造价高昂。而且有些科学家分析了铁柱的成份,发现其中含有很多杂质,绝非纯铁。照理说应该比平常的熟铁更容易生锈才是。

如果说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炼不锈铁器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后来失传了,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冶炼出其他任何不生锈的铁制器具呢?而且在古印度制造铁器的书籍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铁柱孤独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在向人类的聪明才智挑战,同时也是古印度文明的象征。

印度河文明之谜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灿昨天。而且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无前例独占鳌头的。

马亨佐达摩遗址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8世纪哈拉巴遗址的发掘中,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遗址。19世纪末,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只是个外来物品,因而只写了个简单的报告,此后50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不出所料,以包含哈拉巴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达1500公里,南北1600公里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也震惊了世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600公里处的马亨佐达摩遗迹,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人们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考古学家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然而令人激动的还不仅是它的面积和年代,不久,人们就发现虽然这些遗址属于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并不一样,参差不齐,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出土的印度印章进行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人能释读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马亨佐达摩和哈拉巴有出土,于是专家们推断,马亨佐达摩与哈拉巴都是都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准不一样,当然这只是这些专家的一些主观臆断。

这些城市的统治者是什么人?考古学家按照惯例首先在马亨佐达摩寻找王宫和神殿,结果一无所获。这又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方法统治这块辽阔的国土?而且马亨佐达摩和哈拉巴有着完全相同的城市建设,难道它们都是首都?因为没有神殿,能不能用其他古文明中的例子——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国王同时兼任法老或祭司王来推测统治者呢?所有遗址中确实没有发现有祭司王统治的痕迹,难道5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文明已经废弃了君主制?这么大的国土不可能没有统治者,考古学家又仔细研究第一块和以后出土的印章,但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印章上的字还是无法读解。那么,它是否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如果是,这两个城市为什么又没有神殿和宫殿呢?因为有一小部分印章上刻有神像,于是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宗教遗物。但也有人反驳说,这完全是家族或个人的保存品,不能说明整个国家具有宗教性质,况且出土的近3万枚印章有神像的只是很小部分。谜团越来越多。有人认为只要能够释读印章上的文字,就可以解释这个文明的来龙去脉。其实,文字固然可以使人了解整个文明的起源和衰落,但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必须从多方面研究,以触类旁通。

圣牛之印为了进一步证实马亨佐达摩和哈拉巴的都市性质,考古学家对马亨佐达摩进行了最广泛的发掘。马亨佐达摩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分西侧的城堡和东侧的广大市街区。西侧的城堡建筑在高达10公尺的地基上,城堡内有砖砌的大谷仓和被称为“大浴池”的净身用建筑等,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谷仓的庞大,这似乎显示了这个城市当时的富足。不过装满大谷仓的谷物是怎样征集来的呢?市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宽10余公尺,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烧制过的砖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在其他古代文明中,砖块只用于王宫及神殿的建筑。

最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完整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就连现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都市也未必能达到。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

面对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们不禁瞠目结舌。住宅区各处均设有岗哨。从挖掘结果看,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设施的城市,这是一个什么社会形态的社会呢?为什么它没有宫殿,所有的住房水准又都一样?完全不同于宫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及国王、法老陵密布、贫富悬殊的埃及呢?

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广泛而积极的经济活动的表现。这所有的一切出于何人?这个设计师可以说具有现代化的头脑。另外,整个马亨佐达摩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惟一先例。

这个文明创造于何人?从何时开始?开始人们曾误以为是受其他文明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但是进一步考古发现,无论是文字还是印章都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而且对出土人头类骨的鉴定也表明,这里的人融混了许多人种的要素,不是现在已知的某个特定民族。

从马亨佐达摩出土的人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出土的人骨,都是在十分奇异的状态下死亡的。考古学家发现这些人是猝死的,在通常的古文明遗址中,除非发生过地震和火山爆发,否则不会有猝死的人。马亨佐达摩没有发生过上述两件事,人骨都是在居室内被发现的,有不少居室遗体成堆地倒着,令人惨不忍睹。

最引人注目的是,有的遗体用双手盖住脸呈现出保护自己的样子。如果不是火山爆发和地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令这些人瞬间死去呢?这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谜,考古学家们提出了流行病、袭击、集体自杀等假说,但均被推翻了。无论是流行病还是集体自杀,都不能解释“一瞬间”的死去。而且有谁一边又在井边洗物品,在浴池里洗澡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印度考古学家卡哈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卡哈博士的报告说:“我在9具白骨中发现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不用说这当然不是火葬,也没有火灾的迹像。”是什么异常的高温使马亨佐达摩的居民猝死呢?人们想起了一些科学家推断的远古时代曾在世界不少地方发生的核战争。马亨佑达摩遗址与古代假想中的核战争有无关系呢?事实上印亚大陆是史诗神话中经常传诵的古代核战争的战场。公元前3000年的大叙事诗《马哈巴拉德》中记叙的战争景像一如广岛原子弹爆炸后之惨景,提到的武器连现代化武器也无法比拟。更重要的是如此毛骨悚然的惨痛记忆留传至今,是非1945年“广岛”事件所能相提并论的。诗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决战的场地是被称为“兰卡”的城市,而“兰卡”正是当地人对马亨佐达摩的称呼。据当地人说:1947年印巴分治后属巴基斯坦而被禁止发掘的马亨佐达摩,有不少类似广岛核爆炸后遗留下来的“玻璃建筑”——托立尼提物质。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托立尼提沙漠中试爆后,沙因高温凝固成的玻璃状物质。答案似乎出来了。有人认为,印度河文明与其他文明是同时堀起并存的。是不是可以说,印度河文明发展之初,受到过外来文明的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高度文明。

还有人提出,印度河文明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印度河文明的特殊性和神奇性,使其过去、现在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奉献着无法取代的财富,它不仅是印度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一环,揭开它的谜底是今人的重任,最终定能揭开。

神秘莫测的亚历山大陵墓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是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他于公元前336年即位后,大举侵略东方。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东征西伐建立起东至印度河、西至圣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版图广阔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不可胜数。但遗憾的是,关于他生平的一些历史记载却没有留传下来,而后来的一些传抄本及书籍又众说纷纭,矛盾重重,而且带有极浓重的传奇色彩和个人色彩。因此,他死后2300多年的今天,这位古代伟大统帅的业绩仍令人们十分关注,迫切希望发现他的帝王陵墓,以求从出土文物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证据,来评价这位傲视一世的英雄。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亚历山大市的报纸发表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陵墓找到了!波兰考古家们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美国《纽约时报》立刻刊登并给波兰考古队发了一个电报,希望就这一伟大的发现写篇文章,并给予优厚的稿酬。各国记者也争先恐后地飞抵埃及。同时,大批旅游者的涌进也使得埃及警方不得不处于戒备状态。

可惜,消息是假的。原来发现的并不是亚历山大的陵墓,而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剧院的遗址。那么这位著名历史人物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关于这个谜众说纷纭。

亚历山大的死因历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说他远征印度时在距离巴比伦不远的地方,迎面碰上的一些精通天文和占卜的祭司,劝告他不要去巴比伦,否则凶多吉少。虽然他没有停止前进,但此后却变得心情阴郁烦闷不已。

亚历山大的婚礼一次,他驾驶着战舰在湖泊上游逛。突然刮来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走,掉在芦苇丛中,正好落在古亚述国王的墓上。所有的随从以及亚历山大本人都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派去追赶帽子的水手,在泅水回来时,竟大胆地把它戴在自己头上。这就更加强了不祥之感。亚历山大勃然大怒,当即把这个水手杀了。不久,亚历山大身患重病。13天后,终于在公元前323年6月的一个傍晚逝世。他当了12年零8个月的国王,死时才32岁。

这些琐事,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巧合罢了。其实,亚历山大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于行军艰辛,加之经过多次作战,弄得遍体伤痕,在沼泽地里又感染上了疟疾等原因造成的。

另有一个传说:亚历山大之死是因为在宴会上有人往他的酒杯里下毒药。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亚历山大是死于阴谋,而不是自然死亡。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将军(后来成为埃及王)用灵车把他的遗体运往埃及,安葬在亚历山大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

凯撒大帝、卡拉卡尔皇帝、奥古斯皇帝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过,还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了一顶金冠。可是到了公元4世纪,有关陵墓主事,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公元642年,阿拉伯大军攻占了亚历山大城,这里的辉煌历史陈迹使他们感叹不已异常兴奋。1798年,法兰西拿破仑的军队进入亚历山大城时,这里已呈衰落景象,城中只有7000居民了,跟随拿破仑的一些学者只看见不少古建筑的废墟。19世纪初,这里开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筑遗址成了采石场,有许多遗迹被深埋入地下遭到了破坏。亚历山大城很快成为地中海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可历史陈迹却荡然无存了,慢慢从人们的眼中消失了。

按古希腊的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学家分析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

近来年,波兰考古学家玛丽亚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古人在制作灯时,在上边绘制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对其位置做了一个有趣而大胆的推测。她认为在模型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这因为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圆锥形建筑,这种墓形很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

英国人维斯曾对托勒密王朝的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他们认为这些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像。他想像亚历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放有许多稀奇精美之物,墓内还可能保存着从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及有关历史记载。20世纪末,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大体上证实了这些猜想。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的陵墓。

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椁,上面有宝石,沉重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安放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战盔、王权标志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其中有五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得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五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力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腓力二世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本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惊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腓力二世国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难道他儿子的陵墓就不能寻觅,悄然失踪了吗?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亚历山大陵墓的确神秘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谁能解开这个陵墓之谜?人们耐心地期待着。如果一旦解开,很可能会发掘出当时许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珍品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这对考古学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呀!这也是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巨石建筑之谜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有记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曾先后被埃及、罗马、奥斯曼、法国和英国占领,直到1941年才成为独立的黎巴嫩的首都。历史悠久而复杂,形成了这个多元的城市。

贝鲁特以东70公里处的贝尔拜克围城遗址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色之一。自从公元前63年巴勒斯坦全境被罗马帝国征服后,罗马人在这里为维纳斯女神和罗马主神兴建了神殿,代替了早期巴力神及其伴侣阿斯泰特女神的庙宇。

这些古罗马的伟大建筑,历时千年风雨飘零,大部分都在一次灾难性地震中毁坏了。这使得原来被压在下面的更古老的建筑残余部分得以显露出来,也给考古学家出了一个千古难题。在这些建筑中有一部分围墙称为三石塔,所谓三石塔是由三块凿好的巨石构成,这三块巨石每块重800吨,而其中的一块巨石又在7米高处。平稳地放在另两块摆放整齐的巨石顶上。在三石塔附近的石场中还有一块凿好的巨石,高4.5米,宽3.7米,近22米长,这块巨石至少重达1000吨。

这些巨石建筑显然源于比罗马人更古老的时代。古代有大批朝圣的人,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谷风餐露宿跑到巴力和阿斯泰特的神庙。根据古代阿拉伯人的记载,巴力和阿斯泰特的第一批神庙,是在大洪水之后兴建的。至于这批庙宇的创建者,按阿拉伯人的说法,是远古时代的宁禄王下令由“一族巨人”负责建造的。

建筑工程学家们说,即使用现代起重机械,也不可能吊装这样沉重的巨石。那么,古代人是怎么把塔顶上那块巨石吊上去放在预定的位置上的呢?而这个巨石建筑又到底象征和意味着什么呢?

至今,这块巨石还在俯瞰着苍茫的大地,似乎在向游客诉说着这个千年的谜团。它似乎在问每一个游览的人,到底有谁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奥秘呢?

诺亚方舟之谜

诺亚方舟的故事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诺亚方舟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便无从知晓了。

1916年俄国飞行员拉特米飞越雪山时,发现山头有一团蓝色的东西,好奇心促使他飞回细看,他惊讶地看到了一艘房子般大的船,一侧还有门,其中一扇已毁坏。诺亚方舟这个奇遇很快就报告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当时他曾令组织一支探险队,由于十月革命爆发,这项计划告吹。

其实,拉特米并不是第一位发现诺亚方舟的人。早在17世纪,荷兰人托依斯就写过一本书声称他找到了诺亚方舟,并附有方舟的插图。1800年,美国人胡威和于逊,1892年耶路撒冷大主教和当地土耳其牧人都说他们看到了“方舟”。

亚拉腊山位于土耳其东端,靠近伊朗国境的地方,是座海拔5070米的死火山,山顶自古就被冰川覆盖着。传说山顶留有诺亚方舟,不过,住在这个被尊崇为神圣的山的地方,相信人若登上山顶会被上帝惩罚。长期以来,谁也没能征服过它。但这个谜最终还是得到了证明。1795年,一个叫弗利德里希的爱沙尼登山家,初次在亚拉腊山登顶成功。随后,在1850年,盖尔奇科上校率领的土耳其测量队也登上了顶峰。1876年,英国贵族詹姆斯·伯拉伊斯在圣山高约4500米的岩石地带,捡到了木片,并发表了他找到方舟残迹的消息。

二次大战后,一位土耳其飞行员拍了一张“方舟”照片。从此,“方舟”不再是人们口头传闻,而是有了照片的实物。更令人吃惊的是:照片放大处理后,测出船身为150米长,50米宽,和传说中的方舟近似。1952年,法国的琼·多·利克极地探险家又组织了探查队,并成功地登上了亚拉腊山顶,然而关于诺亚方舟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可是,当时的一个叫琼·费尔南·纳瓦拉的队员却认为:“一定在亚拉腊山的什么地方,残留有诺亚方舟,我要用双眼清楚证实它。”他下定决心,在1953年7月他带了11岁的小儿子拉法埃尔,试图第三次登上亚拉腊山峰顶,正当两人心灰意冷的时候,终于发现了诺亚方舟残片,他们从冰川中,带回了一块木板。这块木板后来寄到西班牙、埃及等国家的研究所,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其结果证明,是一块经特殊处理过的木板。经碳测它至少有4484年的历史,正是所传“方舟”建造的年代。人们惊呆了,又有照片,又有实物,费尔南坚信自己发现的就是“诺亚方舟”。

但有人提出质疑:即使发生特大洪水,地球水位也不会升到5000米的高度,方舟何以能在亚拉腊山巅?

有专家认为:从科学观点来看,历史上有人见过诺亚方舟的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方舟在5000年前搁置在亚拉腊山的山顶附近,那它很可能早就被冰川运动转移到较低的高地。方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支离破碎,木头撒遍了亚拉腊山的较低山坡。就我们所知,从来也没人找到过这样大宗的木头,更不用说方舟的残骸了。

可以设想出50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生的一场大洪水,诺亚家族能预见到当地的江河有泛滥之兆。于是他们造了一只船,贮藏了足够的物资,出于自然的冲动,给牲畜留出了舱位。那场洪水使生命财产损失浩大。数天之后,那只船搁浅在某处,诺亚方舟故事留传了下来。卡佐加斯各特的看法有一定的科学性。

1483年纽伦堡出版的《圣经》里的诺亚方舟最令人震动的消息还有:1989年9月15日,两名美国人乘直升飞机飞越亚拉腊山西南麓上空时,发现了诺亚方舟,并拍摄了照片。驾驶员查克·阿伦说,在亚拉腊山的一处通常由冰川覆盖的、海拔4400米的地方发现了这只方舟形物体,而那处地方的冰川今年夏天因该地区高温天气而消退了。然而,土耳其地质学家们说,那只是一块经过数千年风化侵蚀而形成的顽石而已。

同类推荐
  • 冈仓天心东方三书

    冈仓天心东方三书

    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之作,影响世界一百余年的东方美学经典!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的东方美学经典!上市百年,已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16种语言版本,约46种版本,13种中译本。《理想之书》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在《觉醒之书》书中,作者用渊博的学识,借助明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一手资料,讲诉了日本从德川幕府时期到明治维新,再到近现代的政权更替和政治改革的历程,并从历史、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回答了:在一个握有实权的君王的统治下,当今日本究竟是如何以让人惊讶的速度发展起来的,及其与中国、印度等邻国的关系。《茶之书》以精简如诗的文字,深入浅出,宏观远照,揭示了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所体现的东方文化的深层精髓。冈仓天心不仅勾勒茶史的梗概,更能借助茶道精神的探索来阐发茶人的美学追求,论衡东西文化的异同,赋予世俗中形而下的饮馔之事以美学意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流布功能。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辉煌前景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我省的文化传播产业按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推动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文化传播良性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文化传播产品日益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为促进文化传播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民族移民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民族移民

    本书从人生历程民俗、忙忙碌碌办年事、热热闹闹过大年、四时八节饶有趣、五彩缤纷的庙会花会、家常便饭最养人、风味小吃最诱人、适应环境的民间服饰等方面,介绍了兰州市的民风民俗。
热门推荐
  • 斗罗的普通人

    斗罗的普通人

    至高大帝突破时被天劫反噬,一丝残魂掉落斗罗大陆,看怎么一凡人之躯力战各大天骄(主角没有看过斗罗大陆)
  • 被喝咖啡的上海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被喝咖啡的上海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直以来,上海人在中国都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如今的上海人,颇不受全国喜欢:上海人冷淡,自私,势利,排外。作品试图通过当地建筑、当地人的回忆来还原上海人最初开始活跃的租界时期,探寻上海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找到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历史、社会、自然因素。其中租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海人的乡土本性形成的张力,全球各地大量人口涌入形成的移民城市结构,对上海人生存态度有着核心影响,由此能对上海人有更全面的了解。作为上海人,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着浓厚的情感。作品并不是严谨的人类学研究论文,通过一条街道,一个人物、一场变革的时空还原,整理当时报刊杂志的相关描写,用讲故事的结构,聊天的节奏,串联200年的上海变迁,上海人的内心由此浮现。面对熟悉的城市和生活,将自己抽离出来,换一个角度去解读,去追根溯源,才发现原来自己习以为常的日子,竟是如此不同寻常,这种人类学最直接的乐趣,在作品中跃然纸上。啸峰,80后上海人,互联网从业者。对人类学情有独钟,没有受过系统训练,坚信人类学可以走入更广大的读者群之中,这是他第一次人类学研究尝试,如果这篇文章能够让人对上海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就已经有了现实意义。
  • 出逃A计划权少独家暖心

    出逃A计划权少独家暖心

    一夜之前从一个女孩子变成了女人,卧槽竟然都不知道把我睡了的男人到底是谁,如果被我找的话,我一定要他生不如死。五年后,她带着他的缩小版回到了C,阴差阳错中,她进了他所管辖的公司。而他却认出了她,他吧世界所有女生梦寐以求的东西都给了她,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想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而她却想尽办法的要带着自己的儿子离他越远越好,女人哟给了你世界所有人想要的东西,你却不知道感恩。她轻笑一声,哼哼哼!我才不稀罕呢?我要离你到天涯海角去也不想见到你。于是就上演了,出逃A计划权少独家暖心,谢谢支持我哟
  • 我和反派大佬同归于尽后

    我和反派大佬同归于尽后

    【马甲文,双大佬,宠文爽文】大豪门景家,好不容易找回失散多年的外孙女,外祖父母和五个哥哥都想把她宠上天。以为她生活穷困潦倒,直到景家遇到经济危机,才发现给景家注入巨额资金的人,就是他们以为生活困难的妹妹!这样还不算完,他们无意中又发现,传说中那个一诊难求的神医,竟然也是他们的妹妹……眼看着封家那个不受重视的少爷一步步接近景冬,众人冷笑,也不看看你什么身份!封时薄唇轻笑,身份这种东西,想要就有。于是,卸去伪装,他一跃成了站在巅峰的世界级大佬!!直到他露出狼尾巴,景冬愕然,这不是上辈子被她同归于尽的反派大佬吗……封时嘴角噙着凉薄的笑意,“上辈子让你跑了,这辈子你还想去哪?”【这是一个大佬和大佬对决,斗着斗着把自己斗进去的故事。】
  • The Fugitive

    The Fugiti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查理九世之幻镜

    查理九世之幻镜

    想知道我为何变成这样吗?因为我想有一个没有黑暗、背叛、虚伪的世界。他在笔记本上写着,留下了眼泪……
  • 龙瀛志

    龙瀛志

    “龙衔阳事件”之后改名为“龙瀛洲”的小世界,位于天与地交界的边缘,由四块大陆组成:东之东玄、西之龙合、南之湳瀛、北之苍溟。千年以来群雄辈出;千年之后的“大黑山事件”则是另一个高峰......
  • 守护天使不要说拜拜

    守护天使不要说拜拜

    总是难以忘怀当初最纯的那段时光出现的是你给的爱,守护天使不一定陪你到最后,却无法找人替代......
  • 我真是大好人

    我真是大好人

    “叮咚~~”系统任务:日行一善。任务内容:扶老奶奶过马路,任务完成,奖励好感度100,任务失败,宿主将被抹杀。“尼玛啊,太尼玛坑爹了。”韦烨的内心是崩溃的,泪流满面的说道:“狗屁的成功者系统,明明就逼着老子去学雷锋,而且不学就得死……麻麻的,老子跟你拼了!”黑道大哥重生之后,发现自己今生的道路已经定了,那就是学雷锋,做一个有益于民族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损己利人的所谓成功人士。一项腹黑狡诈的他是否会按照既定路线走?还是会玩命的和系统做抗争?在这条艰难而又崎岖的路上,韦烨不厌其烦的做着被系统坑,然后欢天喜地地利用系统物品坑人的坑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