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6500000024

第24章 农村土地集体产权主体化研究(2)

有学者指出,尽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缺位是农地制度改革中最严重的顽疾(陈小君等,2002)。问题首先并不在于国家或是农民个体是否应该和需要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而是缺失一个能够在所有权意义上对土地负责的主体或实体。一方面,集体并不能作为所有者对土地的相关权力负责,在农地分配、土地流转等事务上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在遇到外部(主要是国家)需要征、占、用农村的土地时,也几乎没有同意与否以及维护相应利益的谈判能力。另一方面,“集体”又是若干个体自行其是的合法名义,“集体”或者是国家管理农村的一个虚拟中介,或者是具体个人管理农村的合法名义,它如何能保证对农村生产力的促进,尤其是如何保证农民能够获得由这种促进带来的利益,都是不确定的(孙津、郭薇,2006)。对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认知,徐旭等(2001)在浙江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2.8%的被调查农户认为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属于个人(家庭),有48.7%的农户认为承包土地归集体所有,有26.7%的农户认为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该调查结论认为,这反映出法律上的农地产权主体在现实中被架空的事实。一方面,通过长期承包经营,农民享有对农地产权的众多分割;另一方面,国家及其各级代理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权力对农地产权的限制和分割。174陈小君等(2004)在山东、湖北、广州等地所作的田野调查中,有60%的人认为是国家的,27%的人认为是村集体的,7%的人认为是生产队(小组)的,5%的人认为是个人的,还有0.4%多的人认为是其他人的。该调查结论认为,作为正式制度安排的集体所有权之所以在其成员中获得如此低的认同度与所有权本身的缺陷有密切关联,至少应在厘清公私法的基础上去实现集体所有权的完整化。175此外还有不少调查可以相互印证。虽然各地调查情况不尽相同,但农地所有权主体并不为农民集体的样本,仍占有相当比例。虽然进一步的分析可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不完全性,与一般认为的所有权的社会化不同,而是与城市国有土地所有权相对比在权能上的欠缺和失衡。如果在法律上确认了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而实践中又严重限制和弱化这一所有权的权能,那么集体土地所有权只能变成一个无实际内容的空泛概念。

要解释空洞化的集体产权长期得以存在的原因,如前所述,正是国家权力的全面干预,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对集体产权的利益关系进行安排,以维持集体产权的存在。国家权力干预及其政策构成的产权规则,既是造成集体产权空洞化的原因,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集体产权的空洞。集国家和基层政权的法律、法规、政策而形成的产权规则,其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这也正是集体产权和家庭承包责任制适应性与局限性的根源。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并非由农民集体和农民自主创设,而是由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从外部加以制定和调整,如集体土地的权利束的设置,农民集体和农民的权利及行使规则,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分离等等,这种行政化的产权关系不是市场交易的产物而是国家赋予的,也隐藏着国家对农民土地使用权侵蚀的合理性。现行土地制度将本应由市场调节的各种经济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主体间的经济关系,异化为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主体间的行政约束关系,这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包纪祥、姜爱林,1998)。由于受农村中现存的准行政关系的约束,各农民集体(乡、村、组)之间的地位和所有权边界实际上是不平等和不清楚的,而这正是集体产权利益残缺和流失的制度根源。从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角度看,现行政策和法律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向和方式,还形成了国家垄断权对集体产权的不平等竞争态势,以严重偏离市场均衡的低价强行征走了大量的隐性土地地租,“政府其实是比农民集体更大的所有者” (范兆斌、苏晓艳,2001)。甚至,集体“只是具有名义上的所有权而已。真正拥有支配权的是国家,而这恰好是土地所有权的核心和灵魂所在”。176也有学者(刘凤芹,2005)认为,我国的法律和有关文件将农耕土地这样关系农民生存权利的极度稀缺的资源,实际上界定给了村委会这样一个半官方机构,该机构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并享有土地发包权、改包权、收费权等等其他相当多的经济权利和行政权力,还常常借助行政权力对农民的一些经济权利进行剥夺和侵犯。究其原因,在土地所有者(委托人)缺位的条件下,村委会扮演了政府在乡村的代理人、为社区服务的当家人和集体资产管理的代理人等三种相互矛盾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和职能在运作过程的相互博弈,很容易使村委会从集体土地产权代表演化为政府的附属物,造成集体产权利益的流失。此外,种植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国际国内粮价倒挂,农民种地不挣钱、有地不愿种、有地不敢种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价格干预、农资垄断和政策压制造成的。在这些方面,需要政府对集体产权和农民利益给予真实的界定和保护。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空洞化,也导致了农村经营体制的残缺。虽然名义上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家庭经营与集体服务二者没有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规模经营和集体工业两个重要支撑点都相当软弱无力。事实证明,双层经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农村生产关系的适应能力,农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市场也是可行的选择。承包制使农户获得了很大的生产自主权,但也相对削弱了集体的功能,使得依靠集体来搞的一些社会福利事业和农业基本建设成为薄弱环节。双层经营体制的残缺,使得家庭承包经营这种农业普遍采用的经营形式,难以发挥出其全部绩效。由于“联产承包”与“责任”概念比较空泛,加之农村小农经济思想一息尚存,农户宁愿对土地进行粗放经营甚至抛荒,也不愿放弃所承包的土地,致使小块土地难以集中,土地规模效益难以发挥,不仅限制了农村土地专门化的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而且也阻碍了对有限的农业资源进行高效而合理地利用。乡镇企业一度创造了乡村工业化的奇迹,但很快在政府主导的整顿和改制中整体衰落,并导致乡村工业化长期滞后。从理论上讲,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具有价值中立性或工具性,企业可以为个人占有,也可以集体占有,集体成员也可以共同分享大部分利润,如华西村、南街村的集体企业就是明显的例证(王晓林、沈建明,2006)。因此,乡镇企业的衰落对集体经济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损失。经过二十多年发展,集体经济除了在少数村庄略感兴旺外并不景气,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双层经营只剩下家庭经营这一层,使我国农村呈现出现代小农经济的特点。随着村办企业的大量倒闭和改制,不少地方村组“机动地”又基本被取消,农村集体经济变成了“空壳”,原有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名存实亡。

集体产权空洞化也表现为农民对土地的实际利用不足,使得农村生产力日趋空洞化。农村发展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土地和劳动者的配置,劳动力要素与农村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强调了农民对土地的耕种,但由于理论认识和实际政策却是鼓励农民作为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所以农村优质劳动力实际上并未与农村土地很好结合,使得农村土地总体上利用不足。一个时期以来,主流观点认为农村劳动力是严重过剩的,甚至是无限供给的,进而提出减少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在相关政策的配合下,农民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虽然解决了城市化所需的廉价劳动力问题,但“三农”的面貌并未因此发生根本转变。进城农民大多因户籍管理、就业能力等原因无法变身市民,农民数量并未真正减少,数量颇多的农民工甚至使“三农”问题演化为“四农”问题(胡鞍钢,2005)。由于农村承包经营权的存在,进城农民大多不会放弃农村的土地产权,因而农村人地比例并未根本改变,但耕种土地的农民却实实在在地减少了。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在全国17省区57个县市的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例平均为54.12%,比全部劳动力转移率47.9%略高;3/4的村庄已无青壮劳动力可向外转移,大部分村的干部认为能够转移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都已经转出。据统计,2006年四川省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874.1万人,约占当年全省农业人口6651.7万人的28%,2007年该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02万人。177有学者(韩俊,2007)认为农村劳动力“既过剩又不足”,农村劳动力的时间和总量是过剩的,还有不少老、弱、低文化的劳动力,但农村青壮劳动力基本转移出去了——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尚有少量,同时受过培训的技术工人十分短缺。也有学者(蔡昉,2007)认为,农村尚有1.5亿或1.6亿剩余劳动力的判断属明显高估,目前农村40岁以下的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只有五千余万。大量情况表明,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农村已经进入青年劳动力短缺与中老年劳动力过剩并存的阶段,农村只能维持土地等生产资料与较低素质的劳动力的结合,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外迁等原因,全国各地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地撂荒现象,还有不少土地代耕及三季种两季、两季种一季。以重庆市万州区的调查为例,该区现有耕地面积86.12万亩,其中撂荒面积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而地处偏远高山的地宝乡2007年撂荒面积800亩,占其耕地面积的21.6%。同时,该区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3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而且转移的是农村劳动力最精干的部分,在家务农的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外出打工,年龄偏大或素质较差的劳动力。农村优质劳动力的普遍流失,仍属农村支持城市的第一个“普遍性趋向”的发展阶段,也是农村生产力空洞化的一个表现。从产权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在于:(1)现行集体产权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使农民获得长期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使农民存在某些机会主义行为,一般也不会轻易丧失,有关政策为农民转移实际上开了绿灯;(2)现行集体产权的构造,维持着较低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及乡村工业和其他产业的缺乏,促使优质劳动力转而寻求更高的比较收益。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与劳动力产权之间没有达到协调配置,只能维持低于现有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生产力状况。

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控制下,农村长期保持着“家家承包、户户种田”的平均化、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但小农经济基础上是无法真正建成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弱势的产权、弱质的农业、弱小的农民,正是当前新农村建设所目前面临的总体图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小农经济在社会化的大市场条件下注定是要破产的,市场经济“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灭亡和衰落”178,“我们的小农,同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任何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179。由于小农规模效益低、农产品储藏困难、生产周期长而固定、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以及上亿农户彼此孤立而使农产品的供应难以预测等原因,农民往往在市场经济中受挫。但真正的症结在于土地按人口均摊承包经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缩小,农业机械难于大面积推广使用,造成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效率不能充分发挥。按照恩格斯的设想,发展工副业可以吸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行业上分流农民,达到减少农民数量来改善人地比率的效果。同时,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应付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民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来保护自身的力量。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农民既需要有家庭经营作基本的保障,也需要集体经济、集体组织和乡村工业,否则只有可以预见的相对贫困甚至破产,而这些都需要集体产权,以及集体产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性构造。

同类推荐
  • 彭迪先全集

    彭迪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战时的日本经济、实用经济学大纲、新货币学讲话、世界经济史纲、经济思想史、货币信用论大纲等。
  • “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对亚洲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能否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与繁荣?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能否与周边国家共创繁荣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亚洲沿线国家和地区,也是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本书将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
  •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我国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与有关方订立的合同很多,但货物买卖合同却是一种最主要的、基本的合同。这不仅是因为在我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中,货物进出口是主要的、基本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除通常的逐笔成交以货币结算的单边进口或出口方式外,还有经销、代理、寄售、投标、拍卖以及通过期货市场(商品交易所)进行购销等贸易方式。随着加工、补偿等业务的开展,方式更趋多样化。
  • 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本书追溯至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兼并重组,讲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到寡头垄断时期的关键历史事件,并向你展现随詹发生的四次兼并浪潮是怎样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也颠覆了企业成长的路径模式。你会发现,探讨“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是深化对兼并重组认识的重要方法。本书共分18章,内容包括:早期的美国铁路大兼并、标准石油的兼并之路、家喻户晓的卡内基钢铁并购案、反垄断法与垄断势力的较量、迅速扩张的大宇集团等。
  • 货币的逻辑

    货币的逻辑

    货币,从无到有,从实物货币到纸币再到电子货币,从一般等价物到金融投资再到掠夺大众财富和垄断控制的工具,不是在“进化”而是在“变异”。你以为你听懂了,往往都是错的。危机时,无数真假专家都在“告诉你”,如果你不懂货币,他们告诉你了,你能分辨吗?这是一些常识: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都与货币有关,一切都在急速变化,你必须不断地学习。这是一部简史:货币的“变异史”,关系我们的现在,决定我们的将来。这是一本辅导:读“货币战争”,看“金融危机”,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进阶读本。这是一种眼光:以货币为放大镜,看懂世界格局和中国经济。
热门推荐
  • 诸天灵源谜

    诸天灵源谜

    问世间,何为孤独?盛世烟火因你而放,众人只为看烟花,无人想起你。问世间,何为难过?莅临世界之巅,所爱之人,不在眼前。
  • 邪魅公主:将军别着急

    邪魅公主:将军别着急

    宠文,男强女强,双宠无虐,轻微宫斗。她,穆雪,弑兄弑父,助亲兄夺嫡,从不受宠的九公主到地位仅次帝王的羽柔公主。他,秦煜,羽国护国大将军,骁勇善战,战无不胜,人称战神。新帝妃嫔不敬?她十倍奉还,以牙还牙!新帝昏庸无道?她拯救黎民苍生,一统天下!她逆天改命,他为其保驾护航!儿时回忆再现,她开始恐惧血染白衫,他就道:“乖乖待在我身后,我定会护你周全,不再让你受半分伤害。”
  • 千玺的专属童话

    千玺的专属童话

    本书属于魔幻,现实的类型。十年前,一个高冷女孩和TFBOYS公司签约了,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但是因为一次事件,她拥有了魔法,但是唯一的一点是错误的:她用来了报复,去报复一个让自己痛苦的人。一次一次的激怒和越来越深的仇恨,这些情绪,可能还会影响到更加大的战争……
  • 哥的余生猪负责

    哥的余生猪负责

    本书又名:歌的余生寒负责。某天,新闻爆料:#著名心理学家许清歌与寒集团董事长韩羡初同住XX酒店#新闻一出,全网瘫痪。“不是说寒爷他高冷禁欲,不近女色吗?不是说歌哥她是个不婚主义者吗?怎么都乱了套了,一定是谣言,坐等官宣。”#韩、许两大世家强强联姻#……统一战线:“没有结婚,订完婚还可以悔婚的嘛。”#清楚夫妇大婚#……统一战线:“结婚后有离婚。”#许清歌怀孕#……统一战线:“家里人逼的。”韩、许两家直播发布会。直播现场:某位董事长认真地帮媳妇剥葡萄,削苹果…众人:我昨天晚上应该没睡好。寒集团全体员工和许清歌团队:习惯就好。半晌,韩羡初发言,众人期待地看向他。“景辉,把我媳妇的手帕拿来。”众人:“……”boss,你似乎忘了今天是要来干什么的……寒爷宠溺地看着歌哥,问道:“还想吃什么?”“不想吃了,这里太吵了。”随后,这场记者招待会莫名其妙地结束了……原因:许清歌嫌吵……众记者凌乱,这次的稿子,得怎么编……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我艹(?○Д○)?我怕是看到了假的寒爷和歌哥。双强1VS1,超宠无虐,男女腹黑,干活不累。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林巧稚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林巧稚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魂穿:倾城神医大小姐

    魂穿:倾城神医大小姐

    21世纪特种军队获得过无数医疗奖项的军医姜琦因为一场狗血的缘故穿越到架空古代王朝,大将军府唯一的嫡女身上,虽然是嫡女,却被一群仗势欺人的家伙们整日欺负,虐待。看姜琦怎么狠狠地报复回来,用世上少有的绝世医术救治世人,并大力赚钱获得人脉,无人敢欺!敢爱敢恨,从不藏着掖着,快意江湖!—————————————————————————某女又在胡思乱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说我不好怎么办”某人宠溺一笑“他们与我又有何干,我只要有你一人即可”......某女不屑一顾的随便问起:“假如我有一天忘记你怎么办”某人坚定的目光道“那我就一直陪着你,在你身边,追逐你,直到我们重新开始,或者你想起来我为止”
  • 天下妖志

    天下妖志

    何为妖?妖便是通过修炼获得了法力的动物,就算能化成人形,也改变不了动物的本质,没有智慧,空有蛮力,生来下贱。妖王华朱在位时期,仙界对妖族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妖族退守庸城,仙界在庸城外设下结界,将妖族禁锢于庸城之中。三百多年后的一则预言,仙界再次对妖族展开攻击,誓要消灭妖族。妖族大子梁钦携几位妖趁乱逃出庸城,寻找复兴妖族之路。
  • 终结不过是开始而已

    终结不过是开始而已

    本文正在开始大量修改中··········
  • 猛虎志

    猛虎志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无异能,非重生,不穿越,一个比《陈二狗》更真实的都市元气文。都市黑白江湖里,一个胸怀大块垒、行事有原则的年轻人,将有怎样的际遇?又将成就怎样的都市猛虎传奇?(野心:打造都市经典;在真实感等方面挑战烽火。)(说明:有点慢热,越往后面越爽,不要错过!)
  • 校草大人:丫头你好坏

    校草大人:丫头你好坏

    沈梦好碰上四大校草,欧不!应该是五大,安泽七---冷酷、幼稚许泽林---温柔细心韩泽清---细心少言(应该说懒得说话)祁泽晨---逗比帮主,不过打架棒棒哒!沈泽潼---损妹妹那是一级棒为什么都有泽呢?来问作者大大吖!(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