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2800000031

第31章 李太白八仙浪天涯,孟浩然一心畏圣名 (1)

【李白】

姓名:李白,字太白

生日:公元710年2月28日

星座:双鱼座

性别:男

身高:一米七二(找一米八以上的女生请绕行)

体重:必须注明是喝酒前还是喝酒后

爱好:读书(苦读二十四年)、耍剑(剑术天下第二)、写诗(还行吧)、旅游(铁杆驴友)、喝酒(白的)、唱歌(艺术青年普遍的业余爱好)、当官(就是所谓的“政治抱负”)、当隐士(做做样子)、交友(必须的)、修道(一个热爱道术的儒生)

梦想:拯救祖国

名言:……(太多了)

李白有很多朋友,有交情好的,也有交情不怎么样的。交情好的,汪伦、岑参、孟浩然、杜甫……反正很多很多。开元气象,天下安康,商旅不停,李白自己也闲不住,二十郎当岁,他四处瞎逛,于是,在某个风光无限好的地方,结识了一脸愁苦的孟浩然。

李白和孟浩然交好,那是因为他俩志同道合,证据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一下:

孟浩然同学四十五度角俯视洞庭湖的时候,写给张九龄张丞相的一封自荐信(这是题目)

八月的湖水没有波浪,它虚怀若谷,充斥天地。

它的蒸气在云梦泽上挥发,它的波浪撼动了岳阳城!

我想要过河,可是没有船拉我。

在这个盛世里头,我竟然没找到工作,我觉得非常丢人!

看着人家都有工具垂钓,而我没有,我只能羡慕忌妒恨!

这求职信真够水的,但因为没啥实际能力,孟浩然同学的求职,估计是打水漂了,但这首诗,却被喜欢赞人的张九龄宰相拿出来宣扬,他还极力表扬了孟浩然的文采。

孟浩然年纪已经不小了,听名字是个愣头青年,实际上他要比李白大十一岁,因为隐居深山写诗而出名(和李白认识并很铁,则是因为他也很能喝),所以李白才会去找他。

孟浩然游历长安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竟然没考中(瀛洲来的都考中了)。所以浩然兄异常愤懑,后来他经常参加一些文人的聚会,那日,在太学赋诗,他的诗歌把公卿们震住了。公卿搁笔赞叹,盛赞孟浩然的文笔。

此一战,浩然兄的才名天下知晓!

李白发出这样的感叹,“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浩然兄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慷慨好施,喜欢救人于苦难之中,人们都特别喜欢他。李白就是喜欢这样的人,浩然兄有菩萨心肠,这一点,让那位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很是欣赏。王维信佛,还给自己取了个佛家的名号,名曰“摩诘”。不过,王维同学和浩然兄有些不太一样,人家早在开元九年就中了进士,官拜右拾遗,再拜监察御史。

真是羡煞李白也!

王维虽然不热爱升官发财,但他的官位却一直在升,孟浩然虽然热爱升官发财(也许他很热爱发财,但他不热爱因为受贿而发财),且努力进取,却只是一直原地踏步。所以,王维和孟浩然最后得出了关于孟浩然的一个结论:也许他真不适合考试,还是找找其他门路吧!

门路是有的,王维欣喜地告诉孟浩然,当今圣上正在求贤,而且经常会路过摩诘居所,来这里坐坐。那日,李隆基来了。王维早就习惯了清修,所以很淡定,从容地开门去,可孟浩然慌了。他虽知道李隆基要来,但完全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一没背好台词,二自己的形象没办法跟张丞相相比。如果皇上来了,我说什么?如果不知道台词,难道我就站在一旁看皇上和摩诘两个人聊天?我还要不要当官了?我的政治抱负啊!

浩然兄冲王维低吼,“不行,我得赶紧藏起来!”

于是,浩然兄干了一件很牛的大事,一头扎进床底,王维拉都拉不住。等李隆基进来,为了不惹龙颜大怒,王维直接将孟浩然藏起来的事说了出去。李隆基一心想着求贤,见孟是王维的朋友,心想,一定也很有才华,便让孟浩然爬出来。孟浩然拜了拜,李隆基便问:“说说吧,你都会什么?”

刚从床底爬出来的孟浩然,故作镇定道:“作诗。”

李隆基呵呵一笑,“哦?好啊,那来一首!”

于是,孟浩然就来了一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嗯,不得不佩服浩然兄欠抽的才华,现翻译如下:

北门的人也不上书了,我决定去南山找个破茅屋住下。

我没才所以明主不要我,我多病所以老友都远离我。

我已经老了,没多长时间了。

我整天睡不着觉,那是因为我心里头不舒坦。

评价:该翻译浅显易懂,粗俗而又没文化,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诗人的痛苦。

之前大家都体会到了,李隆基脾气不好,不听还好,听完大怒,指着孟浩然说:“卿不求仕,而朕亦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你不求当官,而朕也从没说过要放弃你,你怎么能这样诬陷我!)

从此,悲惨的孟浩然就被李隆基放归了山林。

但浩然兄并没有太过伤心,开始漫游吴越。一直到了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韩朝宗当上了襄州刺史,在襄州看见了孟浩然,于是约他一起到长安。因为李隆基让每个人都求访贤才,所以人家愿意推荐他当官。

这可以说是最后一次机会了,皇帝李隆基也没惦记他以前的嚣张。只是,浩然兄又让人傻了眼。

当时,孟浩然喝得酩酊大醉,见刺史来请,竟然哈哈哈抽风似的笑,“喝酒爽,不理他!”(业已饮,何恤他!)(《新唐书·文艺传》语)就这样,浩然兄得罪了看重他的刺史,也又一次得罪了李隆基,失去了最后一次步入仕途的机会,从此一蹶不振,可以没事儿去抠抠鼻屎,聊以认知这个世界的肮脏。但明显的,浩然兄没这么干,晃荡了三年后,漂泊无依的他,竟然甘心当了荆州长史的一个小小幕僚。

但是挺好的,孟浩然如愿以偿,他自己很满意!

满意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因为此时的荆州长史,正是一代贤相张九龄。我想,张九龄能看中他,和他一起管理荆州,是因为孟浩然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是一个不肯同流合污的人,是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张九龄也是这样的,李白更是这样,孟浩然和李白很合得来,也正是因为李白很符合以上几个条件,且比孟浩然更严重!

在大道学家司马承祯面前,二十六岁的李白写下了一首《大鹏遇稀有鸟赋》,用以描述两人的会晤。

在诗歌传抄非常发达的年代,李白凭借着这首诗火了。话说司马承祯有一个女徒弟,名叫玉真。玉真是个道姑,她还有一重身份,她是李隆基的亲妹妹。可以确定李白心怀不轨,他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目的而心怀不轨。

据传言,玉真公主当道姑之前就已经结了婚,后来她提出离婚,一心跑到司马承祯这里学习。李白来见司马承祯,也多半和这个因素有关。可惜李白找错人了,人家玉真压根就不想在朝政方面瞎掺和。可惜了李白,白费了这么长时间的工夫。

天宝初年,李白一路赶到了长安,跟以前相识且相互了解的玉真公主见了面,还住在了她的别墅(李旦给她盖的)里头。在这里,所有该发生的故事都发生了,但独独没有发生让人期待的爱情故事,广大看官失望了。此时,李白已经结婚,他娶的人也非比寻常,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

李先生前前后后总共娶了四个女人,四个女人各有千秋。

第一任妻子就是上面提到的许圉师的孙女,李白属于倒插门儿,和许氏生了一男(伯禽、明月奴)一女(平阳)。可惜,许氏死得早。

第二任妻子姓刘,因为刘看不起李,觉得男人没钱是垃圾,于是闹离婚,改嫁他人。

第三任是李白在山东泰山、徂徕山隐居的时候认识的女子,美丽朴实,两人在兖州买了房子和田地,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很久。后来,李白云游,将全部财产都交给妻子保管,这个妻子五年后也病死了。

第四任妻子姓宗,两人纯属自由恋爱,传说宗氏相中李白才华,千金买下李白在墙上写的诗,从此坠入爱河。

宗氏的祖父也姓宗(废话),名曰“楚客”。

宗楚客,一个大奸臣!

可我认为,宗氏和李白之间的感情的的确确称得上是爱情。

【浪荡子弟】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三十岁。

因为心高气傲,所以他一事无成,还给张说投过简历,因为措辞太狂太嚣张,简历石沉大海。

李白感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在长安和市井待的时间长了,李白自己都觉得自己没出息,无聊透顶!这一年的夏天,他离开长安,跑到嵩山上去找一个名叫元丹丘的朋友。这段时间,李白创作了很多诗歌,最著名的就是《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终于知道李白愁什么了,浑浑噩噩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四处游走。也不知道是什么指使,李白最后到了襄阳,碰见了阔别已久的孟浩然大兄弟。浩然兄原来跟着张九龄混的,后来因病辞职,返回故居赋闲在家,每天读书之外,以斗蛐蛐数蚂蚁为乐。

刚好李白来了,二人相见欢。据孟浩然自己说,见了李太白,他背上的疮竟然好了许多。二人的嗨点从此引爆,谈天论地,喝酒撒欢。然后,李白就走了。李白前脚刚走,后脚又蹦蹦跳跳来了一个粉丝求见孟浩然。粉丝也有一个名震四海的名字——王昌龄。

王昌龄来了,谈天论地,喝酒撒欢,还吃了很多海鲜。

然后,孟浩然就去世了,死于疮口毒发。大夫曾经一再交代他,你这个病,坚决不能吃辛辣和海鲜。浩然兄刚开始还挺在意,越到后来越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健康人,啥都无所谓,所以事到如今,毒发身亡。王昌龄哭得死去活来,但对这位偶像的死,他也是无可奈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体是自己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写诗的本钱,身体是一切的本钱。

第二十五章 王昌龄送别李十二,李林甫设计害裴宽;杨玉环改嫁李隆基,贺知章惊问李太白

同类推荐
  • 大明的回响

    大明的回响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存,逆之者亡。一个普通的嘴强王者,一段波澜壮阔的大明史。穿越到明成祖朱棣的身上,万里画卷任你书写。且看如何利用九年义务教育对抗历史的洪流。
  • 黑色诗谣

    黑色诗谣

    这算是部诗集吧?或者说是诗意散文?或者是散文诗?我无法将其定性。但体裁并不重要,或者说,不必强行将它划分为什么体裁。我主要是想用些很诗意的内容,将以前生产队时期,家乡彝汉山区农村的各种穷苦生活、奇闻异事、山野情趣、逸闻传说给写出来。这些旧闻逸事,仅隔了区区数十年,便已经显得很遥远,很陌生了,就像是发生在远古荒蛮时期似的……
  • 九转之末代皇帝

    九转之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自幼就被人革了命,十八岁那年又被冯玉祥赶出了皇宫,之后被日本人控制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来被苏联人抓去劳改了五年,解后以后又被送回国劳改了十年,再后来成了被人唾骂的历史罪人悲惨的终了一生。杨革竟误被九转灵童穿越到了溥仪的身上,但他可不想像溥仪那样做个傀儡活着,最后落个悲惨的结局,他要命运抗争,与军阀抗争,与列强抗争,最终,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下,杨革终于靠自己改变了溥仪的命运!(本故事纯属YY小说,如有人误将本文当成历史或据此为史实,就是傻X)
  • 三国之策御天下

    三国之策御天下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
  • 上古神话演义(第三卷):封山观海

    上古神话演义(第三卷):封山观海

    《上古神话演义》系列四卷是文史学者钟毓龙所著的上古历史通俗读物。本卷讲述帝尧命禹继承其父接任治水之事。禹带领群众逢山开山,遇洼筑堤,疏通水道,引洪入海,终疏通九河。禹潜心治水,不辞劳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消除了水患。《上古神话演义》系列四卷是文史学者钟毓龙所著的上古历史通俗读物。该书的创作历经十年风雨,于1936年出版。洋洋四卷本,共一百六十章,出版时评论界反映颇好,可与《封神榜》《西游记》等相媲美,是彼时给中小学生的一套增强国文修养的课外读物。
热门推荐
  • 武魂天帝

    武魂天帝

    东浩神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以血脉和传承为尊。少年陈阳,偶得一串虎眼石手串,从此,他便踏上了一条,自创传承,与美女相伴的路。————什么大能传承?那都是唬人的,还是用我的吧!——陈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师兄:风起

    师兄:风起

    “参见教主。”他当即扯回视线,单膝跪地,头深深地埋下,我看不清他的神色。抑或又是绝情?我不曾理会肩上的伤口,只是静静地看着昔日的风师兄一反既往,陌生地跪在雪地上,脊背僵直,所向着的却再不是师父。
  • 酒剑轮回

    酒剑轮回

    无烦恼,身世却迷惘,无烦扰,形影只伶仃。繁华劲竹非二景,轻霭烟霞是同形。日日复重重,落叶随旧风。穿肠酒,须尽兴,逍遥剑,任我行。轮回圆转分六道,生死沉浮合三生。缥缈九天影,潇洒尘缘中。
  • 清轩惜雅

    清轩惜雅

    她情商不高,成绩不好,是数一数二的学渣;他和她相遇,从学渣努力成了学霸只为她!从此命运纠缠……
  • 古代帅哥

    古代帅哥

    她,端木灵。与几个好姐妹一起去东方明珠游玩,没想到竟穿了?在古代她举目无亲,没想到其她的三个姐妹竟然跟着她一起穿到了古代,悲哀的是,她们几个人并不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穿越时空都会有一段美好的爱恋,那些个古代帅哥们咋比二十一世纪的帅哥还要拽呢?看她们怎么反击,嘿嘿嘿~      
  • 李白的爱情

    李白的爱情

    白:遇见你花费了我所有的幸运,伤痕累累,但不管多难,我都坚持到最后,因为是我爱的你。如果生命重来,无论多少次,我都愿意与你相遇。李:你要守护的人,我与你一起。
  • 繁城烟雨

    繁城烟雨

    星巴克的咖啡厅里,对面坐来一位陌生男子“我想找个情人。”“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把我自己卖出去了”“现在”
  • 能请你跳一支舞吗

    能请你跳一支舞吗

    女主来自社会底层的贫困人家,小小年纪便被穷困潦倒的父亲逼迫嫁给村里一把年纪的老头,结婚当天终于逃了出来,可是很快又落入了见钱眼开的人贩子手中,后被运往县城人口贩卖场,最终进入了大富商牧府,成为了三少爷房里的一名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