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0600000066

第66章 谈谈广播电视研究和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1)

■赵玉明

广播电视是20世纪问世的传播工具。中国的广播事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电视事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广播电视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经过近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众多教学研究者的悉心钻研,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已逐步建立起来,成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一、从广播研究的起步到广播电视学的建立

从广播研究的起步到广播电视学的建立,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缓慢起步(民国时期对广播的研究)

1923年,上海最早出现了外国人办的广播电台,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视台在哈尔滨诞生。在此期间,1924年8月,上海《东方杂志》发表曹仲渊的《三年来上海无线电话之情形》,是目前见到的中国人写的有关广播的第一篇专文。作者自称该文是“上海播送站之沿革史”。20年代末,国民党中央台编印了我国第一本广播年鉴——《中央广播无线电台年刊》收入了吴道一等有关广播的专文。

在国民党统治区,三四十年代广播事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对广播的研究进展迟缓。其成果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少数专家学者在其无线电史、交通史、新闻史著作中对广播的论述和记载。而关于广播的著作只有《无线电播音》、《广播常识》等几种常识类的小册子,此外,还有一些广播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另一种是国民党广播机构及其负责人(如吴保丰等)对广播事业调查所编印的专刊、专文如《十年来的中国广播事业》、《广播事业》等。第三种是少数作家如鲁迅、茅盾、叶圣陶等对广播节目的评述。1946年胡道静的《新闻史上的新时代》较早地涉及到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过程。

在日伪统治区,40年代初出版了两本伪满《放送年鉴》(1939年版、1940年版)。

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延安诞生。在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温济泽起草的《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工作细则》中即提出语言广播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的三项任务,第一即研究语言广播,其次才是编写稿件、指导播音。解放区对广播的研究是同如何办好人民广播、总结经验教训以及介绍解放区广播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阶段:曲折前进(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对广播电视的研究)

从50年代初期至“文革”前,中央广播事业局先后召开的9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所形成的文件和有关负责人的报告、讲话、文章,是对广播事业发展的记述和基本经验的总结,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对广播电视理论、历史和业务研究的成果。在此期间,对苏联广播工作经验的研究和各种专题研讨会的举办,有助于推动广播研究工作的开展。1955年中央广播局创办《广播业务》,至“文革”前夕先后出版了百期,代表了当时对广播电视研究的成果及水平。1958年,中央广播局成立研究室,开始比较系统地收集、整理广播文件、史料和译介外国广播电视材料,除继续承编《广播业务》外,还编印了《广播工作文献集》(一)和《广播业务译丛》3期。

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研究迈上新的台阶。广播学院新闻系依照综合大学新闻系设置了新闻理论、广播史、广播业务、播音、文艺和摄影等教研室(组)并开设相关课程,在新闻学的框架内开始了广播电视的教学工作,并结合教学需要开展研究工作。前述中央广播局原研究室也并入新闻系,继续编印《广播业务》和《广播电视参考资料》。大学新闻系设有研究室在当时仅此一家,副院长左荧兼新闻系主任和研究室主任。

在康荫、温济泽、高而公等“老广播”的带领下,一批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开始了广播电视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得到了中央广播局、中央电台及部分地方台的支持,短短五六年中初步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编印成书的有《中国新闻广播文集》(上、下册)、《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大事记》(草稿)、《陕北台范文选》、《广播稿选》(第一集)、《新闻工作与语言》、《马恩列斯论报刊·列宁论广播》、《毛泽东同志论宣传工作》、《大跃进广播稿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事业概况》、《社会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事业概况》等,未印成书的有《广播概论》、《中国广播史稿》等。

60年代初期受“左”的思潮影响,曾对一些教材作过错误的批判,影响了对广播电视研究的进展。“文革”前夕,《广播业务》停刊。“文革”初期,广播学院停办。“文革”期间,极“左”思潮泛滥,大批判横行,正常的广播电视研究中断,仅对延安(陕北)台的历史调查取得了新进展。“文革”后期,1973年广播学院恢复,教学研究工作重新启动。

第三阶段:恢复成长(改革开放以来至80年代末对广播电视的研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广播电视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景象。1980年举行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经验。1983年举行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的工作会议提出了立志改革、开创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的历史任务。

适应总结历史经验和开创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的需要,广播电视研究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以198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成立为标志,可以作为前后两个阶段。

1986年以前,广播电视研究除广播学院外,广电研究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广电系统外几乎无人专门研究广播电视。

1980年,广播学院进行学科调整,原新闻系重新组建为新闻系、播音系、文编系和电视系,并成立新闻研究所。结合教学需要,广播电视的研究开始突破新闻学的框架,向建立广播电视学迈出了第一步。此前,1979年广播学院开始招收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同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创刊,1981年新闻研究所创办《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81—1989)。由新闻系主持的解放区广播史调研工作开始,根据调研结果并经中宣部批准,从1980年开始,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由1945年9月5日更改为1940年12月30日。1983年7月,广电部政策研究室和北京广播学院等在长春联合召开了第一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座谈会,《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编写工作启动。1985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首届年会在北京召开,《年鉴》编纂工作启动。1986年,广播学院、广电部政研室先后在北京、庐山分别召开解放区广播史讨论会和首次广播电视学研讨会。

1986年10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在北京成立。温济泽在大会发言中建议把广播电视研究从新闻学的框架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广播电视学,并形象地说,在新闻学母体中孕育的广播电视学已经成熟,欢呼广播电视学婴儿的诞生。

80年代后期,可以说是广播电视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标志性事件有: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成立,并组建了第一批专业研究委员会(现已增至30多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省级学会并组建若干研究委员会(组);该会主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于1987年创刊,并主持编写《中国广播电视学》;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由广电部主持编写的《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上下册)于1987年3月出版;

——根据国务院决定,由各省级广电厅局主持的本地广播电视志编纂工作启动;

——北京广播学院有关系所主编的第一代原创性广播电视教材(1986年)和第一部广播电视专业辞典(1989年)问世;

——北京广播学院、广电部政研室主编的首卷《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年版)于1987年出版;

——一些综合大学的新闻院系开始设置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中央三台和部分省级广电局、台成立研究室或(广电)史志办公室。

第四阶段:走向成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对广播电视的研究)

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学术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批以中老年为主的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兼职的广播电视研究队伍已初步形成;广播电视的研究从分散、个体为主逐步走向有组织、有计划的课题性研究为主;广播电视科研成果已初步构建起广播电视学的框架,学术论著的评奖活动已走向规范化。1992年召开了全国广播电视研究工作会议,2000年国家级高校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在北京广播学院建立,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同:

第一,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把“广播与电视”列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范围内与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等并列的二级学科。在“广播与电视”范围内列入了“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业务(包括广播电视采访、写作、编辑等)”、“广播电视播音”和“广播电视其他学科”等三级学科:同时在“文艺学”学科范围内将“广播电视文艺”与戏剧、戏曲、电影等并列为三级学科。

第二,1997年3月出版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编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其中《新闻学》章节内论及广播电视研究时称:“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进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理论方面还比较薄弱。”(见该书第690-691页)

第三,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在艺术学一级学科的范围内首次列入“广播电视艺术学”。

第四,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本科生专业目录中将“新闻传播学类”内与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等并列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称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同时在艺术类内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

第五,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同意,复旦大学将广播电视学列入“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的学科、专业”之一,该校徐培汀教授主编的《20世纪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已将广电学列为独立学科加以评述。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至此,广播电视有学、无学之争,已告一段落,广播电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地位业已确立。

二、广播电视学的界定、对象和学科体系及其特点

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

就广播电视传播活动来讲,大致包括传者(广播电视台)、传什么(宣传、节目、编采播等)、用什么传(技术设备)、怎么传(管理)以及受者(听众、观众)等诸方面的内容。据此,广义的广播电视学应包括广播电视宣传学(广电新闻学、广电文艺学等)、广播电视技术学、广播电视管理学和广播电视受众学等。

狭义的广播电视学指建立在新闻传播学基础上的广播电视学,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广播电视实务研究、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以及某些交叉性的学科(如广电心理学、广电法学、广电经济学、广电广告学等)。

也有学者将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分为五大分支学科,即广电节目学、广电受众学、广电传播工程学、广电管理学和广电史学等。

还有学者认为,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应以广电节目为中心,分为五个层次,即:

第一层次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广电节目学(采、编、播、导或广电新闻学、广电评论学、广电文艺学、广电播音学、广电广告学);

第二层次节目的制作和接受研究(广电人才学、广电受众学);

第三层次广播电视台研究(广电管理学);

第四层次广播电视系统研究(内部纵横关系、体制、运行机制等也属广电管理学);

第五层次广播电视与外部(国内、国际)环境关系的研究(广电社会学、广电文化学、广电法学等)。

以上五个层次的研究均含有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和历史研究三个方面。

以我从事广电史教学研究工作40多年的经历和体会认为,广电史的研究既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广电学研究的基础。在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中,其史学研究往往走在其他分支学科的前列。

衡量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来讲应有三个条件,即:

第一,是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第二,是否构建起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三,是否能与其他学科划清界限。

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的广播电视学的特点有三:

第一,时代性,我国的广播电视学形成于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适逢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第二,实践性,广播电视学应是源于实际,高于实践,而又能指导实践,办好节目,吸引受众,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综合性,广播电视学的研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如: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法学、文艺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以及某些自然科学如传播科技等的诸多方面。它的研究过程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的结果。

同类推荐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本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代教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为分析、研究主要对象,较为集中地归纳了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发生变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原因,剖析了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试图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有更为全面、本质的了解,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坚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 “关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九卷)

    “关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 [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消失的光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消失的光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主人公冠名海子,倒不是因为诗人海子,仅仅只因为“海子”是这个时代洪流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名字。作者以真实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当代农村青年的一个生存现状,无论是当兵和还是考大学,面对的都是一个难以融入的城市和回不去的家乡,而爱情,理想,又在何方?有人写幻灭,有人写荒唐;有人播种阳光,有人诉说绝望。我只想说,生活本是这样,得与失,悲与喜,都只是寻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木涩

    青木涩

    这圈子莫过如此,情侣中总有一方比另一方更爱对方,这圈子恋爱只是为了那段恋爱的过程,结局永远都是分离。能永远在一起的你看到了几个?恋爱的时候他对你说的话不要太当真,因为恋爱中的情侣都很傻,什么话都会说。想要找个永远陪你在一起的他,除非对方可以为了你而出柜。你可以为了他而逃离故乡。不要因为某人而颓废了自己,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痛苦难受的时候.不要憋在心里好好的大哭一场.然后对自己说,谁的青春没遇到过人渣,好好疼惜自己。
  • 凤翔九霄:废材逆天倾天下

    凤翔九霄:废材逆天倾天下

    她是神秘势力的掌权人,却不慎被小人暗害。重获新生,她是瞑渊国的废物小姐。废物?她嗤鼻。当羽翼未满,她韬光养晦,默默无闻。当废物华丽逆袭,她手执神剑,萌宝伴身,一身红衣,走遍苍穹大陆!强者之路,伴随着各色美男群涌而来。沧澜国太子:“卿妃,我宁愿为你舍弃帝位,只愿与你携手共游这天下,你可愿意?”傲天国战神王爷:“墨卿妃,你想要自由,我便给你自由,只要你能永远在我的视线中,我愿予你任意翱翔。”神秘楼主:“只要是你要的,哪怕上天入地,我都会给你,只希望你能永远无虞,我便足矣!”君无忧:“……阿卿,强大如你,快点变强吧!我会在那个地方等你,不要让我等太久。”如他所愿,与君携手,苍穹大陆,任我遨游!
  • 打出阳光业绩:电话销售场景应用技巧与经典范例

    打出阳光业绩:电话销售场景应用技巧与经典范例

    本书总结了数十位金牌电话销售人员的方法与经验,以电话销售场景与案例的形式讲述了销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需要掌握的方法。内容涉及电话销售的准备工作、突破秘书关、开发新客户、发掘潜在客户、电话约访、产品介绍、接听电话、应对拒绝、成交、服务跟进、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的沟通技巧等,旨在为销售人员提供抓住客户心理、获得客户认同、最终打动客户的实用方法。本书适合电话销售人员、一般销售人员及销售主管使用。
  • 帝魄至尊

    帝魄至尊

    万年之前的一战留下了太多的谜底,剑魂大陆的所有强者在耀皇的带领下去和魔界至尊邪天决战,然后便没有消息,所有强者一个都没有回来。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后世小子叶天却成为解决这一谜团的人,担负着拯救大陆的责任。修炼等级,剑者,剑士,剑师,剑王,剑尊,剑宗,剑君,剑皇,剑帝,剑圣。
  • 龙擎九州

    龙擎九州

    陆光原本是天阙大陆的顶级人物,可是在渡劫时被一个神秘人传送到地球的现代都市。陆光遇到了一个乞丐,想不到这个乞丐是一元宇宙的统领者天缺,更想不到自己的师傅竟然是天缺的分身。天缺传他修真般的《流离诀》,给他拥有时间比例的戒指,让他修炼成神,成为接管宇宙的候选人。所以陆光从头开始,龙组当掌柜的,武林当盟主,修真界耍耍继续灭门派,仙界狗屎运我巧奔妙逃。
  • 命运之星

    命运之星

    《谢尔顿作品:命运之星》讲述昔日的小镇姑娘,怎样变身纽约地产王国的女皇?她是大众膜拜的偶像,是不择手段的商人,是迷,是传奇,也是渴望爱的女人。稳重可靠的男助手、横跨黑白两道的保护神,究竟是她的坚强后盾还是引发毁灭的导火索?不堪回首的童年,早已为她的人生埋下了最大伏笔。当获得完美的爱情时,她的世界也悄悄滑向了前所未有的险境……
  • 择天记之前世今生

    择天记之前世今生

    我穿越万千时空,只为重新与你遇见!不管你是徐有容还是林栖梧,只要你是我找的那个人就够了!——君玄烨(陈长生)
  • 路漫漫亦修远兮

    路漫漫亦修远兮

    在林梓6岁那年她遇见了她的太阳——沈逸辰,而对于沈逸辰来说她亦是他的光。他们的家庭背景都是很强大的,但是他们的靖宇却完全不同,林梓自从出生以来,只见过自己的母亲3次,她的行动一直被父亲从监控(只能在自己家范围活动),而沈逸辰确实被自己的父母所宠爱。就在6岁那年,她在遇见了8岁的他,那是她第一次有了朋友,可是却又在她16岁的那一年,他离开了,她一等就是4年,就在她绝望之际,他回来了。“小林子,我回来了,你的四叶草回来了。”四叶草本就属于你这片林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