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0600000050

第50章 从范式角度审视民生新闻

■董天策

近年来,“民生新闻”不仅是国内新闻传播实践领域的一波新浪潮,而且是学界广泛关注的理论问题。民生新闻是什么?这自然是一切研究首先碰到的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对民生新闻的界定,或认为是一种“新闻类型”,如说民生新闻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板块中各划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一类新闻;或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新闻体裁”,如说“民生新闻的主要形态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或认为是一种“节目形态”,如说“‘电视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生活为主体的新型电视新闻节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不难看出,不同的说法之间存在着学理上的矛盾。究其原因,都是从单一的新闻分类标准去把握民生新闻,而这些单一的分类标准之间具有排他性,肯定民生新闻是A,就意味着民生新闻非B。然而,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民生新闻与新闻学领域里传统的按照单一标准划分的样式不同,是多个标准共同生效的划分结果。”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主要报道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从宗旨和终极目标上看,民生新闻是以关切的目光关心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也立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不过,正如作者所意识到的那样,“让多个分类标准共同生效,一方面帮助我们从内容、表达、受众定位三个方面理解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在原有的新闻专业领域里我们无法找到与其对应的分类项。民生新闻就是这样充满悖论地存在着。”

显然,要解决如何界定民生新闻的困惑,就要解决民生新闻充满的“悖论”——既是一个重要的新闻现象,却又无法在原有的新闻专业领域里找到与其对应的分类项。如何解决这个悖论呢?应当说“多个分类标准共同生效”的解答已经作了有效的探索,但其结论却不免令人沮丧:“对于这样一个新的专有名词,没有必要急于给予其一个统一的界定。”因为“在民生新闻的概念认识系统内,多元观念的相互影响和讨论,客观上必然带来对民生新闻认识的逐渐清晰,甚至最终达成共识”。事实上,既然是“多个分类标准共同生效”,就意味着这些“标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如何从理论上来把握这种内在的联系?我认为不能停留在现有的理论架构或认识框架之内,需要引入科学社会学的“范式”概念及其理论模式。

1962年,托马斯·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范式理论。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的模式是由一个常规科学传统转变到另一个常规科学传统,两个传统之间的变化即是范式(paradigm)的转换。不同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le),即“两个范式之间找不到共同的基础来理性地比较高下”;而同一范式则具有共享性,即范式是一套共同的科学习惯。库恩在1969年对范式作了进一步阐释:“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整体的一个元素,即具体性谜题解答;把它们当做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作为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在库恩看来,范式的构成包括以下四种要素:(1)符号概括,科学共同体共同使用的公式;(2)共同信念,包括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或是理论模型;(3)共有价值,科学共同体培养了科学家共同的鉴赏力;(4)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库恩的“范式”概念主要是指“科学范式”。推而广之,任何“范式”都意味着由一定的概念或术语、一定的世界观(主要是信念与价值)、一定的范例所构成的实践或理论模式。从这样广义的范式概念来看,中外新闻传播显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范式。比如,源自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中国新闻界创造的典型报道、正面报道,就是不同的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的实践及其概念化,本质上是对我国当前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的理论概括。换言之,如果要问民生新闻是什么,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

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是多种独特内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闻实践模式。前引李舒、胡正荣关于民生新闻三种分类标准的论述,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民生新闻范式的某些具体内涵。而这几年来对民生新闻内在规定性或“本质特征”的探讨,其实也就是对民生新闻范式具体内涵的探讨。这样的论述已经很多,本文无意提出什么新说,只是在众多说法中进行选择,从而进一步明确民生新闻传播范式的独特内涵。在我看来,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的独特内涵主要包括:

(一)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何谓“民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在题材选择上,民生新闻所聚焦的正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生新闻”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时事政治、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只要是关乎“民生”的事件、活动与现象,都可以是民生新闻的题材。有论者说得好,“民生新闻就其内容而言,除了日常社会新闻外,可以涵盖于地方百姓最直接相关的政策服务资讯,有与时政新闻、社教新闻的交叉,还可涵盖一部分消费、经济信息”。

在题材内容的意义上,把民生新闻界定为“对最新的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是有道理的。而认为“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的观点则过于狭隘,认为民生新闻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类板块中各划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观点也不够全面。当然,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以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中的切身利益与酸甜苦辣为基本特色的。但是,如果在理论上将民生新闻的题材仅仅确定为这样的“小民生”,必然限制民生新闻的提升空间,不利于“小民生”新闻走向反映具有一定“国计”内涵的“大民生”新闻。

(二)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多年来,传统的党报党刊或者电视新闻,往往过分注重自上而下的指导性,将受众看成是需要教育的对象,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在这样的背景下,平民视角不仅是指新闻报道的平民姿态,而是新闻工作者与百姓心灵相通,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在民生新闻中,记者与百姓站在同一平台上,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目光看待百姓,更多地聚集普通人和弱势群体,更多地反映普通人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因此,平民视角意味着新闻工作者摒弃那种居高临下的心态,意味着新闻传播过程中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意味着记者采取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报道立场来审视民生新闻题材。

(三)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如果说平民视角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那么民本意识则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宗旨。所谓民本,就是“以民为本”。在中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尚书·夏书》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到孟子力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一直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无不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民生新闻在价值取向的民本意识,就是站在民众的立场反映民众生活和民生疾苦,表达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民生新闻在价值观念最大的特点是其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而这“以民为本”的新闻观念,包含了四层含义:一是强调贴近百姓生活,二是强调新闻的平民品格,三是强调服务性和人文关怀,四是鼓励百姓积极参与。

(四)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在这里,“民众话语”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报道有关民生内容,如“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收心理与接收能力的‘软性’表达”,特别是在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多采取“说新闻”的形式,使观众产生“拉家常”的亲切感和收视愉悦。二是让民众在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使媒体成为民众言说公共事务的公共领域,较好地发挥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意识、民众话语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统一,才构成民生新闻这样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范式。正如有学者所论述的那样:“尽管所谓‘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与传统新闻分类中的社会新闻十分接近,但由于‘民生新闻’并不如社会新闻那样着重于新闻报道内容上与其他新闻类别的区分。‘民生新闻’不仅概括了媒介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换言之,“虽然目前的民生新闻大多取材为城市社会新闻,但民生新闻不等于社会新闻,更不等于是社会娱乐新闻。民生新闻的本质属性是:从民生的角度、从百姓的视角、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选择民众普遍关注的新近发生(变动)或正在发生(变动)的事实。民生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又多了‘一种加工的态度’——即‘从民生的角度、从百姓的视角、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也就是说,一样的世界,但不一样的观点和解释的方式,使它的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

诚如《南京零距离》栏目制片人张建赓所言:“民生新闻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体裁,也不是一种新的新闻类型。也就是说,它不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之外的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在电视新闻采编领域,它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并正在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电视新闻的全新实践。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对传统的电视新闻观念的全面冲击。”尽管作者认为“用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来概括”民生新闻“不那么重要”,但作者的这段论述恰好表明:民生新闻是不同于既往的一种新型新闻传播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概念中的“新闻”并非新闻文本意义上的news,而是新闻传播活动意义上的journalism。在英语中,“news”是指新闻、新消息(facts that are reported about a resent event or events),或者新闻报道(the news:a regular report of resents broadcast on radio and television);“journalism”是指新闻业、新闻工作(work of collecting,writing,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terial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or on television and radio)。两者的关联在于:journalism所包括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等各项工作,都是围绕news这个轴心而展开的。大体上,news是名词,对应于汉语的新闻、消息;journalism是动名词,对应于汉语的新闻业、新闻工作,也即新闻传播活动。假如将民生新闻翻译成英文,准确的表述不是“new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而是“journalism for the people"s livelihood”。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

写到这里,可以肯定地指出:从新闻传播范式来看,民生新闻不仅是可以成立的科学概念,而且是带有鲜明创新色彩的新闻实践。检视那种认为民生新闻概念不科学的观点,是很难成立的。比如,有论者认为,“从学术角度看,民生新闻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具有独立内涵的新闻学概念。”其理由是:“广义地说,所有新闻都是为了民众和民众关心的,因此,应该都是民生新闻。”这个理由如果不是对“民生新闻”概念内涵的随意曲解,就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民生新闻”的特定内涵。至于有论者认为,“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类型,它实际上也还是传统的‘社会新闻’的花样翻新,这有点类似于家电业的概念游戏,只是为了听着更新鲜更招人耳目罢了。”这样的看法也仅仅是从民生新闻的题材内容(或者说报道内容)着眼来看问题,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民生新闻同时还体现着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立场、价值取向、报道方式上的独特性,特别是这种独特性与传统社会新闻的报道题材以及更广泛的报道题材的有机结合,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因而完全是皮毛之论。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新课堂教学与语言艺术

    新课堂教学与语言艺术

    新课程改革,如初升的朝阳,照亮教育的一片天地,给其间的每一角落都染上生命的色彩,催生出无尽的希望。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新语言。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每一位从教者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面对全新课题,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沐浴着时代阳光前行,自身不能不带上阳光的色彩、阳光的味道、阳光的品格;但同时,也不能不从心底催生出无限的活力与渴求。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由此起步开局。这份高含金量的纲领性文件出台了许多重大举措,破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第三次农村改革的标志。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江南离人

    江南离人

    不懂爱恨情愁煎熬的我们...都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善变...相信爱一天抵过永远...在这一刹那冻结了时间...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
  • 公主快跑,桃花追来

    公主快跑,桃花追来

    一觉醒来,由二十八老处女变成二八小公主,囧!这也太狗血了吧!!这公主的后院男人闹不停,没事养那么多男人干嘛?闹腾!!繁华真情不过大梦一场,梦醒泪滴唯余枕畔凉,你们用半生为我造就的梦境美得不真实,可惜是梦终会醒。“对不起了,小公主。”“对不起。”
  • 从零开始的逆神传说

    从零开始的逆神传说

    “这无尽的幻想世界,全都是朕的囊中之物,惹怒我别说你只是一个圣者的分身,即便是你的真身降临,我也会将你活活打死。”安若离端坐在九重天外天至高之地的王座上,俯视着眼前那尊如同天神一般的存在,就如同在看一只蝼蚁般,蔑视道:“我连真正的神灵都敢杀,更妄论是你。”
  • 十界轮转

    十界轮转

    华夏九州,卧虎藏龙,光怪陆离,无奇不有,洪荒异种盘踞寒潭幽谷,修仙之人飞天遁地,半妖少年,体内有岁月之年轮,幼年惨遭变故,先天血脉被人强行抽离,险死还生,在鬼谷洞天开始了他乱天动地的一生。
  • 万事由来大全

    万事由来大全

    本书内容包括:历史大观园、文艺园地、天文地理瞭望台、科学探索、交通广角、军事博物馆、体育大看台、生活万花筒、民俗大观等。
  • 快穿之反派Boss想去哪

    快穿之反派Boss想去哪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健康,女主不小白】叶荼蘼笑容邪气的进入一个又一个的界面,许久之前的一个契机让她获得了系统,进入了反派公司。破坏了许多界面的他成功登上反派公司001的宝座。可这一切,不过都是个阴谋,一个,为了让“他”醒来的阴谋。“现在我还有机会重来么”某女无奈“没了,不过这么有精神,看来是我昨晚不够努力啊,不如再做做运动”某男微笑,将正在揉腰的某女抱起……
  • C少女的日常

    C少女的日常

    从C(作者)的视角出发的每天枯燥的生活日常
  • 快穿硬核女神

    快穿硬核女神

    曾经它们一言不合抹杀宿主。如今,抹杀成了宿主的专利。“宿主,我是神壕系统,绑定我,您将从此不差钱。““宿主,万界修仙系统了解一下,四海八荒将唯您独尊。““宿主,我是攻略系统,一起攻略做任务吧?”明媚:“你!说!什!么?“攻略系统,卒!众系统瑟瑟发抖,这个宿主是魔鬼吗?【1v1甜宠】
  • 男神大人求宠爱

    男神大人求宠爱

    【无男主】粉丝:男神好帅!!男神:嘘,再帅也是你们的粉丝:啊啊啊啊啊啊啊!!!
  • 魔界王侯

    魔界王侯

    在异时空的魔界里人人都有魔法魔力值有高有低曾经的一段古老传说,如今变成了现实。有史以来最高的魔力值注入到了一个男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