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0600000018

第18章 Internet:被解放的新闻价值观(3)

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在Internet环境下,得到了媒介技术能力的支持。Internet的分众能力,使得受众可以根据自己阅读需求去寻找他们的所需要的频道和新闻栏目,可以集合自己所需要的、与自己阅读口味相一致的人群,并与他们形成传播交互关系。事实上,这种传播方式上的变化是新闻媒介的题材热点发生变化的一个主要的动因。就像在经济学领域里所发生的从生产者导向转化为消费者导向的发展潮流一样,媒介所发布的新闻有任何一点旨趣上的变化都是由受众市场引起的。在Internet环境下,这种多元化的格局将会保持下去,并且以一种看得见的调节方式,来使得新闻逐步地在终极用户那里得到和谐和统一,并且自发地产生某种新的秩序。这就是我们所要论述的有关传统新闻价值观中的“显要性”的价值元素开始向“需要性”方向发生偏移的机理。

这种偏移,目前是以一种“显要——需要性”相统合的形式出现的。在未来将向什么方向变化,一时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种以一个单纯的关键词来规定哪些新闻是受欢迎的、哪些新闻是不受欢迎的价值观念已经过时。

七、接近性与亲近性的统合

有关接近性(accession)的价值观在网络新闻环境下正在向“接近——亲近性”(accession/intimate)的统合型价值观方向发展。

接近性是对新闻题材与目标受众生活空间的吻合程度的度量,有学者更直言接近性是指“在报纸发行的广播的区域内发生的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接近性之所以构成新闻价值,是因为人们对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件总是更感兴趣,并受到打动——事件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越近,与受众的利益关联就越大。如果对此做一个有趣的推论,那么我们会认为新闻接近性倾向于把物理距离缩短为零:要是某一新闻事件是由受众自己参加的,那么该事件的报道在这一个别受众心目中的新闻价值是最高的。一个较为极端的关于灾难性新闻报道的阐释:灾难事件死亡人数的多少与事件发生距离的远近(以当地为中心)成定比。例如,某个遥远国家因洪水死亡上千人的新闻,其价值相当于本国边远地区淹死上百个人的新闻价值,又相当于本州内淹死十人的新闻价值,还相当于本地淹死一人的新闻价值。因此媒介对于不得不报道的外地新闻和遥远的国际新闻,通常会千方百计地突出与当地目标受众相关的因素,使其带上地方性的色彩。这种相关要么是指在空间上与其接近,要么就是在情感上与之相联系。而从传统媒介来看,想使得信息与最大量的目标受众相吻合,通常的做法只能首选空间上的接近性。

但在网络时代,这种局面已为之改观。这主要反映在:1.技术特征使得媒介新闻可以支持个性化订阅、栏目的互动化以及更强的参与性。这使每一个受众都能够主动地寻求与自己的心理相接近的新闻。同时,他们自己还能够做到使用交互手段使心理距离更加趋近于零。这实际上是在把过去传统媒介甚至不敢想象能达到的出版目的,在一举手间得以实现。2.由于数据库能形成任何一条新闻和其他相关新闻相互联系的便利,使得新闻的本地色彩或者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关联变得更加容易。3.在BBS、新闻组等媒介信息(泛意义上的新闻文本)服务项目中,人们所亲身参与的内容恰恰又多是他们所最关心的新闻,因此在这种样式当中,新闻的拉近性,最大限度地表现为与每一个对象的零心理距离的亲近性。

我们注意到,以上三种特征,无一例外的以心理接近消解了空间距离。之所以能够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在Internet环境下,对于接受心理的控制是新闻分众化作业的首要问题,而空间性则早已被介质特征所消解。使物理转化为心理,这一媒介特质开创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网络新闻在新闻价值方面改变了从前我们所确认的关于“接近性”的单一原则,使其转化为“接近——亲近性”的统合原则。联想到美国自90年代以来,由Walt Harrington等人在传统新闻领域里倡导“亲近性新闻学”(Intimate journalism)时所强调的“记录普通人每日心理与生活”的理念,不能不使我们产生有关网络新闻环境下“接近——亲近性”的统合型价值观正在与所有新闻领域里的相关理念形成相互激励的推测。显然,赛博空间以其虚拟性消解了受众以往所依赖的集群法则,并正在试图使信息消费的指向从物理空间重新回到人本身。

八、人情性与人群性的统合

有关人情性(humanity)的价值观在网络新闻环境下正在向“人情——人群性”(humanity/community)的统合型价值观方向发展。

人情性是对新闻内容契合人类基本感情的程度的度量。人情性又称人情味或人性。按照麦道格尔的观点,人们对于人自身以及对其他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涉及男男女女的各种事件的兴趣就叫做人情味。而汤姆森基金会则认为,人情味是指报道可以更多地涉及新闻中的人的人性侧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情性可以看作是新闻对于人性的展现、挖掘或捕捉,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与社会的关联,以及人类独特的情感特征,并进而唤起受众的广泛的共鸣。

有关人情性的基本共识大致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怜悯。对不幸的人物或人群悲惨的命运给予关注,并提示他们不幸的根源。2.幽默。日常生活当中所出现的喜剧化的特征能够为新闻作品带来相互的阅读趣味。3.故事性或悬念。如前所述,戏剧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的吸引力因素。4.对妇女儿童的关注。妇女儿童的处境总是能够被置于一种特殊的视角被观察,对她们的关注能够反映人性中最根本的善意。

人情味的价值指向实际上是在确认,新闻媒体应该用各种手段,从风格和题材上指向尽可能多的人群,并且使他们能够因相同的情感而产生类似的共鸣。这种同一化的努力有时因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使得大量目标对象的理念差异不能被有效地弥合。而在网络条件下,由于大众性和分众性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泛传播意义上的分层、分群的交流,因此,对于人性的指向可以以一种定向方式“本地化。”这既包括个性化服务,也包括网络用户的主动性阅读。如果我们观察网络新闻的总体格局,会发现随着网络新闻的日益成熟,它在平台的开发、新闻栏目的设计,以及受众的交互方面,都越来越倾向于不单纯依靠泛泛而论的人性指向,而不断地“增添”那些能体现“人以群分”思想的人群性议题的传受方式。对于人群的关注既不会过多地抵触人性的基础,又会较为准确地照顾到某一特定人群的传播趣味。

就出版而言,在网络媒介上,它早已不是单向的,而呈现为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编辑的分群化处理也早已被程序设置以及广泛的传播互动所取代。正因为如此,人群性不仅没有使得人性化的意味因为网络新闻的实践而减少,相反,更为它增加了新的、丰富而具有指向性的元素。这不仅使新闻更加具有信息效果,而且,其实在化的能力也比以往大大增强。——比如,你会发现那种“一人有难众人相帮”或者“一人有疑问众人交互解答”的高效的实在化生活场景现在正频繁地发生在网际信息环境中。

结论是:“人群——人群性”的统合理念比之于单一的人情性的理念,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更多地强调新闻价值中的“有用”的部分。“有用”的思想,与其说是在反映人性,不如说是在反映实际生活的需求和特指的实在人群的尊严。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西方某些关于中国的“人权”报道,在某种意义上总是在力图泛化普遍的人性,而忽视了在今天这样一个多极化、多元化的世界及传播环境中,脱离有人群性专指的新闻价值观,实际上难免会退缩为片面化标榜的高头讲章。

今天,网络媒介的分群能力早已不单纯是一种口号,而成为完全可以用技术来实现的作业内容。小到只有一个人的专指的新闻服务,大到面向一个阶层、一种文化或一个国家。从新闻价值观来说,也许,这种技术上的伟大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为未来新闻指引了更加科学化的观念之路,即从普遍人性的观点迈向“人情——人群性”的统合价值观。

同类推荐
  • 高校廉政建设论

    高校廉政建设论

    时至21世纪,腐败仍被视为破坏世界发展的癌症。从世界范围来看,权力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犯罪早已不分国界、民族、习俗和社会制度,普遍存在于各种权力领域,甚至连国际奥委会也未能保持自身一片神圣的净土。
  • 树人文库-启迪一生的民间故事

    树人文库-启迪一生的民间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没有无法保障的安全,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毒猪油事件,“口水油”沸腾鱼,陈化粮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这些事件让人胆战心惊,举国上下人人自危。安全的隐患随时都像凶残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盯着我们麻痹的神经,脆弱的肉体。人命关天,国运所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生命与使命

    生命与使命

    对于人的生命,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曾为之激动不已,也曾为之困惑不解。长期的困惑和迷惘带来了长期的思索和探讨,思想家、哲学家们渐渐发现了人类生命的本质:生命更多地表现为主观意志和内在精神,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素质和信仰意蕴;生命不是纯粹的被动的物质客体。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人具有思维和意识,具有丰富的精神活动。因而,生命是灵与肉的统一,是身心、形神的统一。人不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且是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人”。人类生命的本质与高贵正在于其社会性,在于其精神性。法国哲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如是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死亡逃杀

    英雄联盟之死亡逃杀

    每一个凡人获得游戏中的英雄身份。【神之王】的出没。众英雄的追杀。谁能逃脱魔掌?
  • 明妃

    明妃

    这才是我心中明非的形象虽然他还没有成为我所期待的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会的正如源稚女所说的路明非是一个眼神里藏着狮子的人..........
  • 泣血凤凰

    泣血凤凰

    她艳绝天下,为了国家只身前往敌国求得十年免战之苦,最爱的男人误会她,手刃他们的亲生骨肉,最疼的妹妹背叛她,将她推下毒池,她为国为民,为情所苦换来的不过是物是人非,众叛亲离的凄苦,然而,云开月明时,他却在彼端,守候她,保护她,许她万世江山,倾尽一生之爱。
  • 娜年遇见

    娜年遇见

    娜年,我们在那年里相遇;从懵懂到无畏,青葱校园里的相遇、相知、相爱,几经周折,终在彼此的文字里诉说衷肠,温暖青春了岁月,更无悔于与你相恋。这便是娜年遇见的美好……
  • 沈家微事

    沈家微事

    自大唐到民国再到科技发达的现代,一个族成功跨越了许多时代,唐期的沈家,民国的沈家,再到现在的沈家,无疑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且看沈清泱在历劫多世错过,如何喜结连理
  • 极品神医闯都市

    极品神医闯都市

    俗世修行,红尘磨砺,大道至简,不破不立。张一凡碰瓷给母亲筹医药费,碰出新境界,碰瓷都能获得医术传承,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 诀别言

    诀别言

    一个天赋异禀的女孩与小三只之间会发生........
  • 地外桃源

    地外桃源

    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世间万物都遵循着既定规律在运转着,生老病死,死而复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但唯独王衍例外!这一切要从王衍五岁捡到的一个玻璃珠开始说起……
  • 异世文明系统

    异世文明系统

    当穿越到‘唐宋元明清’五朝同空的时代,我能做什么呢?纨绔子弟?富贵闲人?可身为小国的皇子必须成为治世能臣或沙场名将不,这些我都想做我想要盛世繁华我想见识青莲与霞客的仗剑同游易安与东坡的把酒言欢少陵与稼轩的悲国悯世诗与词的碰撞;书与画的交织百业千工的兴盛;国家与民族的富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