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93500000044

第44章 命运坎坷的柏辽兹

埃克特·柏辽兹是一位优秀的吉他演奏家,他任职于巴黎音乐学院,是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事实上,柏辽兹和李斯特有某种意义上的师生之谊,但这一点可能谁都没有想到,因为他们的差别实在太大了。李斯特一生风风光光、百世流芳,而柏辽兹却在困顿和苦痛中过了一辈子。柏辽兹的遭遇和朱塞佩·威尔第颇为相似。威尔第是意大利最伟大的现代歌剧作曲家,他为人平易近人,很有长者风范。柏辽兹的不幸,在于他和理查德·瓦格纳是同一时期的人。瓦格纳拥有超群出众的才华,著名的《众神的黄昏》就是他的杰作。只要他还没有离开舞台,别的音乐家就只有干等的份儿。

在这期间,没有人会关注别的音乐家的作品。而且,瓦格纳自高自大、咄咄逼人,把才华超过自己的人都当成了眼中钉,并不择手段地压制他们。可怜的柏辽兹就是这些被压制的音乐家之一。如果他当初听从父母的安排,也许他的一生就不会如此凄凉了。柏辽兹的父亲希望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做一名医生。但是,从小就向往音乐的柏辽兹,却希望在音乐领域里大显身手,因此就离开父母,来到巴黎另找出路。柏辽兹在巴黎的生活困顿不堪。不过,在巴黎这个大都市里,你可以一周就挥霍掉一百万,也可以一天只花一个先令就能毫不费力地活下去。所以,即便柏辽兹没有多少收入,他也可以靠每天只花一个先令困顿地生活下去。

不过,年轻的柏辽兹有的是精力和热情,衣食对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作曲才是他生活的重心。他不停地创作,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在他二十七岁时,他终于凭借自己超凡的作曲天才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他的《幻想交响曲》获得了罗马奖。《幻想交响曲》是一部清唱套曲。他创作这部曲子的灵感,来自拜伦勋爵的一首诗。一直以来,他都把拜伦当成英雄来崇拜。在柏辽兹看来,这部《幻想交响曲》无疑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事实证明,它确实是一部罕见的杰作。随后,好运开始降临到柏辽兹身上,他因为《沙得纳帕路斯之死》而得到了很高的票房收入。这笔收入,足够支付他三年的旅费。

不过,柏辽兹并没有就此开始进行衣食无忧的旅行。他要先在巴黎亲自观看《幻想交响曲》的首场演出,以确定群众的确喜爱自己的作品。演出非常成功,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他的作品,传遍了巴黎的街头巷尾。无论是名门贵族还是凡夫俗子,都在热烈地议论着他的作品,言语里充满了赞美之词。

可是,在音乐上受到空前赞誉的柏辽兹,却并没能因此收获到爱情。他深深地爱着安莉耶特,可她却一直对他很冷漠。直到安莉耶特和妹妹一起亲临柏辽兹的音乐会,情况才有所转变。因为,安莉耶特此时的境况有些窘迫,因而她的态度也没有以前那样高傲。当她面对自己曾经不屑理会的追求者时,她觉得非常惭愧。不过,柏辽兹倒是对这种情况非常满意。因为,这么一来,他就可以慢慢地靠近从前那个美丽得不可一世的公主,并不失时机地向她求婚。最终,安莉耶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求婚,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并梦想着好好建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安乐窝。不过,这个梦想却遗憾地破灭了。因为,他们刚结婚没多久,安莉耶特就不幸受了伤,再也不能重返舞台了。安莉耶特没有了舞台,也就失去了某种光彩。

这让柏辽兹非常彷徨、郁闷、愁苦,他挥笔创作了《艺术生涯中的插曲》这部出色佳作。一向自视甚高的帕格尼尼,就非常赞赏这部佳作,并说它是史上最优秀的一部交响曲,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威尼斯狂欢节》。遗憾的是,柏辽兹的乐曲始终得不到普通大众的普遍认可。柏辽兹失去了听众,也就没有了光彩,只好靠写音乐评论来谋生。事实上,他非常讨厌写音乐评论,但他却在这种工作上一干就干了二十多年。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痛苦!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琐碎的痛苦,并没有磨灭柏辽兹的音乐才华。他没有因为生计而变成平庸之辈,而是继续创作着,写出了很多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贝文纽特·奇利尼》,以及《安魂曲》等,都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安魂曲》写于征服阿尔及利亚的战事之后,以纪念在战事中阵亡的法国士兵。

1840年,安莉耶特逝世,这使终生挚爱妻子的柏辽兹痛不欲生。也许是上帝不忍心再让他痛苦吧,此后,赏识柏辽兹的人越来越多,他在德国音乐界的知名度也迅速提高。他能声名鹊起,也有罗伯特·舒曼的一份功劳。舒曼曾在他自办的《新乐坛》中,极力推荐过柏辽兹,说柏辽兹有优秀的指挥才能。于是,柏辽兹就不断地接到了来自维也纳、柏林、伦敦和圣彼得堡的邀请。柏辽兹应邀前往,在各地都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但是,他的法国同胞对他却不是这样,他们甚至对他嗤之以鼻。他的《浮士德的沉沦》,就受到了他们的冷嘲热讽,还被他们批判得一无是处。这极大地打击了柏辽兹的自信心。幸运的是,此时他得到了李斯特的帮助。由于柏辽兹的音乐也给了李斯特很大的启发,所以李斯特一直很感激他,并为他的《基督的童年》在魏玛小城的演出提供了大力的支持。而且,负责演奏的交响乐团的成员,一共有三十六人,他们都是李斯特这位著名乐长的手下。这种乐团是当时级别最高的乐团,是在魏玛宫廷演奏人员最多的乐团。

时过境迁。如今,这种规模的乐团已经屡见不鲜了,甚至连三流广播电台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交响乐团。但是,在柏辽兹生活的那个时代,拥有一支如此规模的乐团并非易事,更别说是一个小小的德国宫廷了。就这样,因为李斯特等一大批音乐家的存在,19世纪上半叶的魏玛小城变得光彩夺目。德国宫廷在音乐和戏剧方面的贡献,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在当时,在欧洲的音乐中心魏玛举办一场演出,无疑是一种荣耀;要是能和伟大的李斯特同台献艺,那就更是一种至高的荣誉了。出人意料的是,一向不太幸运的柏辽兹,却有了和李斯特同台献艺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身价陡然上升。同样的情况,五十年后再次出现在萨克森-迈宁根大公的剧院,当时的音乐家们都以能在该剧院参加演出为荣。由此可见,能够提高音乐家身价的,有时并不是他自身的技艺,而是某些外在的机遇。其实,当时的音乐家们幸与不幸,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感受得到。这就像喝水一样,冷暖自知。总之,当时的魏玛毕竟是多年前的一个小城,即使有一个李斯特,它也无力再配备一个更大规模的乐团。所以,今天的人们根本无须嘲讽当时魏玛宫廷的乐团太小。

现在,豪华的大乐队、大剧院屡见不鲜,所以许多人都会为自己是现代人而沾沾自喜。但现在的这些乐队,往往只有小乐队的初级水平,而且绝大部分剧院的情况都是如此。所以,从技术水平上看,人们根本没理由自得。

言归正传,重新关注柏辽兹。柏辽兹一生坎坷多难,但原因却不得而知。因为,他既没有生逢乱世,也没有遇人不淑。他生活在一个几乎人人都爱好音乐的时代。他那与众不同的音乐,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赏识,并有很多热心的爱好者。另外,他在音乐界还有几位挚友,他们总会抓住时机全力举荐他。更何况,他也并没有像倒霉透顶的赛沙·弗兰克那样不幸,反而称得上青年得志。(赛沙·弗兰克一生都是在焦虑的等待中度过的,他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无人问津。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他的一些佳作才成为巴黎的交响乐团的演奏曲目。

)如果非要说出一个他一生坎坷的原因来,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音乐界的党同伐异。但是,柏辽兹和瓦格纳并不是一类人。瓦格纳得罪人,就像他一挥而就地谱写军队进行曲一样容易,而且他到处树敌,并不知反省,所以自然积怨太深,以致处处遭人抨击、贬损。然而,柏辽兹却谦和而又温文尔雅,而且向来都很尊重别人,并获得了别人的尊重,还有很多好朋友。然而,柏辽兹的内心却一直都是凄苦而孤寂的。尽管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但他生前并没有得到他应得的认可;直到他逝世,他也仍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悲哀,甚至很快就被当时的人们忘记。其实,只要我们略微回一下头,就能在不远处看到他那孤寂、落寞的身影。

柏辽兹晚年时,娶了他的第二个妻子阿黛琳娜·帕蒂。帕蒂是一位演员,她的演技非常出色。一战开始时,她的身影还活跃在舞台上。几年以前,她在巴黎过世。她的身上,似乎有着柏辽兹的影子。

无论是什么原因使然,柏辽兹的一生都是坎坷的。他像其他艺术家一样桀骜不驯,而且不了解社会,喜欢一意孤行,不会阿谀奉承。许多人在名气不高的时候,谦恭行事,而柏辽兹却从来不会这样。比如,他在里昂举办音乐会时,虽然身处窘境,却依然理所当然地要求主办者使用几千人的演员阵容。他希望只是提高有钱人的票价,同时却让穷人只要花十分之一的钱就能观看演出。他的这种想法,无疑不符合主办者的想法。所以,没有几个人喜欢为他办音乐会。也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才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柏辽兹除了行为与众不同,他的言谈也跟一般人不同。他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音乐似乎可以左右我的生命力,我的生命力总是随着它起起落落。有的乐曲会顿时令我生命力倍增,并将我淹没在一种突如其来的快乐之中,最终涤荡净尽我的理智。每当这时,我就会习惯性地进行一些分析,然后就会因此与作曲家有共鸣而产生发自内心的赞赏。作曲家思想的力量可以改变我的情绪,让我渐渐产生一种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激动,直到我泪流满面,结束这段突发的情感。不过,除了这种可见状态之外,我心里还有某种更为激烈的情感在涌动。这种情感,甚至令我肌肉痉挛、手脚发麻、四肢抽搐,全身颤动不已,以致让我丧失一部分听觉和视觉,从而无视眼前的事物、听不到耳边的声响,然后在一种巨大的快乐中晕厥过去。”

这段表白是他内心真情实感的写照,它虽然描述的是快乐,却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寂寥和凄苦。因为,如此不可名状的幸福,他却只有在音乐中才能享受到,现实生活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死一样沉寂的孤独。这种孤独,即使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也没几个人能够感同身受。因此,柏辽兹展现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无论是温文尔雅的还是焦躁狂暴的,他内心其实都是孤寂的。所以,无论人们对他的态度如何,都能深深地伤害到他。于是,他就慢慢地远离了人群,甚至远离自己。他的灵魂总是处在痛苦之中,他的神经总是被无处倾诉的孤独啃咬着,他的内心饱受煎熬。总之,他的内心世界不胜凄凉。但是,这一切不幸的情感却从未被他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他的音乐充满了淡月、清风这类雅致的东西,超脱了一切苦难。

他在内心孤寂的同时,却又非常浪漫,头脑中满是美妙的幻想。所以,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这也许就是命运在跟他开玩笑吧。他的音乐里,充满了蒙面侠客和美丽公主的唯美爱情故事。其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明月高悬、万籁俱寂的夜晚,痴情而勇敢的蒙面侠客驾着一叶轻舟来到戒备森严的宫廷外面,偷偷地接出公主,带着她来到威尼斯湖上,在平静的湖面上悠然荡漾。这样浪漫而又优美的意境,竟然是由这样一个内心充满了忧伤和孤独的人写出来的,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也许,他内心深切向往的,一直都是这些美好的东西吧。只是,他生不逢时。如果他和拜伦一样生在浪漫主义时期,那么他也许会过得快乐一些。

但是,尽管这位绅士长着一头黑发和潇洒的相貌,而且腿像拜伦一样略微有些瘸,但他的一生还是凄凉孤寂的。事实上,他的晚景不算凄凉,因为晚年时他的财富已经可以和王公贵族相比了。他拥有一个豪华至极的私人鹿苑,方圆两千亩。但是,他的心已经破碎了,再多财富也缝补不了。因为,他更看重的是甜蜜的爱情,可他心仪已久的女人却没有投入他的怀抱,而是幸福地嫁给了一位经济学家。她一家六口生活在郊区,一家人虽然不怎么富裕,却过着干净、体面、快乐的生活。他最羡慕的,是他们夫妻的爱情。如今,这位经济学家应该还在研究货币的本质,以期得出有关货币本质的新理论吧。而柏辽兹这位实际而又出类拔萃的法国公民,为什么要一直揪着浮士德去不去地狱这个问题不放呢?这也只有柏辽兹本人才能回答。

如今,柏辽兹早已离开人世,只留下了他的音乐。说到柏辽兹的音乐,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我可以从他那富有浪漫情调的音乐深处,听到一颗支离破碎的心的低吟声。当年,我曾观看过他用不带文字解说的方式演奏标题音乐的演出。如今,我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对当时的演出情景记忆犹新。我记得我当时观看的是《罗马狂欢节》的演奏。它的标题语言很简单,只有“地点:意大利首都罗马;时间:狂欢节”这几个字。而且,狂欢节一词是由拉丁文四个字组成的,我就不再赘述其具体含义了。如今,事易时移,一切都烟消云散,只好作罢。

同类推荐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本书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 课外雅致生活-陶艺设计漫谈

    课外雅致生活-陶艺设计漫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艺术与意象美学

    中国艺术与意象美学

    意象美学不仅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同时它亦在艺术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古今中外有关意象问题的论述杂然纷呈。为意象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积累了思想资源。然而,在当代中国艺术界,率先将意象美学引入艺术(尤其是美术)研究之中的现象,则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据我所知,它是以孙宜生先生所提出的“意象素描”的种种观点和教学实践及其所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等一系列活动为启始的。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热门推荐
  • 踏遍天地为寻你

    踏遍天地为寻你

    我去走你走过的路,只为寻找你的足迹...
  • 重装机兵之沙砾的记忆

    重装机兵之沙砾的记忆

    末日之后的一百五十余年,侥幸活下来的人们坚强的活在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上。这时的世道,强盗、土匪、受化学污染变异的生物导致人群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职业:赏金猎人。淳朴的格雷特从小村子离开,本是抱着帮助人的想法,却不料被一个阴谋逼上重装机兵、赏金猎人的传奇之路!
  • 福音骑士团

    福音骑士团

    飞鸟将回忆带向遥远的彼方,回首如今的自己已不再软弱无力。为了贯彻信仰,面对女神我们虔诚祈祷。为了维护教义,面对异端我们无所畏惧。为了守护彼此,面对试炼我们携手并进。我们是女神的忠仆,我们是光明的信徒,我们是异端的克星,我们是福音骑士团!然而,光明之下就一定代表着正义吗?
  • 天使打折恶魔半价

    天使打折恶魔半价

    一段不被命运祝福的感情,天使爱上了恶魔。结局是难以启齿的苟且,同时让天使和恶魔掉了身价。谁赢了?谁输了?天使输了,却赢得了爱情;恶魔赢了,却输掉了自己。##《天使打折恶魔半价》##==记得顶啊!==
  • 爱上魔女会死哦

    爱上魔女会死哦

    一袭白衣,却行走在世上最黑暗的角落。在她身边绽放的,是什么?“这世上,再没比她更矛盾的存在了吧。”白与黑,在她身上矛盾而又结合着。不要试图接近她,更不要爱上她,因为,会死哦~
  • 吸血鬼向前进

    吸血鬼向前进

    不是正统吸血鬼哦~最起码主角不是正统吸血鬼异能与科技并存武者、意念师、妖师………………………………………………………………………………………………更新时间暂定为:中午1点整,晚8:30。。。。一天两章~
  • 书中古画之洛雅园

    书中古画之洛雅园

    甄莎误入图书馆的神秘房间。打开众人所知晓的传说。洛雅园…画中交代着她将会认识的好友亦交代着她的好友会一个个离她而去。穿越后…甄莎将会带你来到洛雅园。每个妖神精灵,包括人之间的情感…经过被拐走被拐骗第一个的朋友离去后无意中负担起了一个重任还竟然为寻求真相卷入深宫之中神医、皇帝该选哪个?还有她…到底是有什么阴谋?跟随甄莎一一掀晓洛雅园的故事。提示:本作品不是主打宫斗…大约第三十章才开始有轻微宫斗成份,主要看宫斗的请想好还有,女主男主年龄差距略大,慎看
  • 星空时代降临

    星空时代降临

    地球历2260年,一道空间缝隙出现在北极上空,全球多个国家北极观测站观测到奇异景象。同年,世界各地出现了一群能够劈山断河的人,他们自称来自异世界的武者。从此地球进入大时代,史称星空时代。
  • 婚心漫漫:前夫别来无恙

    婚心漫漫:前夫别来无恙

    乔家大小姐,心肠歹毒人尽皆知。六年前,林家破产。她不顾一切夺走了洛太太的位置,不可一世……六年后,她和他深爱的人惨遭绑架。他不假所思地选择了初恋。乔安然从一开始就知道,洛子修不爱她。可是漫长的岁月里,她却倾尽全力对他好。那视死如归的爱情,最后换回来的却是牺牲她换别人活……
  • 虚幻的追逐

    虚幻的追逐

    他与她,两个人之间总有一些密不可分的地方,而绕在她身上的谜,究竟有多少?到最后,他们二人,能否冲破命运的拁锁……然后互相陪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