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91400000002

第2章 梁惠王(上) (1)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1 ]。王曰:“叟[2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3 ]!何必曰‘利’?亦[4 ]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5 ]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6 ]利而国危矣。万乘[7 ]之国,弑[8 ]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9 ]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10 ]。未有‘仁’而遗[11 ]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前319年),于前369年继位为魏国国君。他在位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次落败,不得已将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因此魏国又被称为“梁”;前344年,他自称为王,史称“梁惠王”。据史料记载,前335年,为谋富国强兵,梁惠王以重金招募贤士,于是,“孟子适梁,礼请孟子,见之”。

[2]叟:古代对长老的尊称,这里是梁惠王对孟子的尊称。当时,孟子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另外,叟也指老人,如《愚公移山》里的智叟。

[3]王:指梁惠王。孟子将梁惠王简称为王。

[4]亦:只。

[5]庶人:即百姓。

[6]交征:互相争夺。征,求取。

[7]万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当时以拥有兵车的数量来衡量诸侯国的大小强弱,一般而言,一乘兵车配甲士三名,步兵72人。万乘之国就是很大的国家了,其次是千乘之国等。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燕、齐、楚、秦等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等国。而文中提到的千乘、百乘之家,指的是公卿大夫封邑的大小强弱。

[8]弑:臣子杀国君。此外,下级杀上司、地位卑微的人杀地位尊贵的人也称弑。

[9]苟:如果。

[10]餍:满足。

[11]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问道:“老先生,你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一定有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说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百姓说‘怎样有利于我自己’?就会造成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的局面,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就拥有一千辆兵车,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他们就拥有一百辆兵车,这其实也不算多。可是,如果轻仁义而重利益,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相反,从来没有讲‘仁’的人抛弃父母的情况,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侵犯国君的情况。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够了,又何必说利呢?”

【阐释】

这是《孟子》一书的第一章。之所以把这一章作为全书的开篇首章,是因为孟子在这一章里提出的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从孔子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起,儒家就认为“圣王之道唯有尧、舜、禹、汤、文、武”,而这些“圣王之道”又以仁义为首,因此,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

孟子身处的乱世是现实的功利思想大行其道的社会,针对当时的这种社会风气,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大力提倡和宣扬仁义之说,希望以一己之力改变这种状况。因此,他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为己任。由此可见,孟子的这些做法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的,充分体现了孟子强烈的责任感。

当时,诸侯们追求功利的手段已经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而作为一位大国之君的梁惠王之所以能见到孟子,根本原因也是为了能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取得优势。在刚刚见到孟子时,梁惠王对孟子了解不足,错把孟子当成是苏秦、张仪等崇尚“诈力”的纵横家之流,因此刚一答话便问“有以利吾国”,而心怀仁义思想的孟子也不客气,观点鲜明地回敬道“亦有仁义而已矣”,从而揭开了向全社会提倡和宣扬仁义思想的大幕。

当然,尽管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义,但他也不是始终都不想利、不讲利,他只是不唯利是图而已。根据《孟子》一书的记载,孟子关于利的观点有“鱼,我所欲也”、“修天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而人爵”等。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孟子仁义思想的重要方面——保民之说——其实讲的也是利。可见,孟子是并不排斥利,只不过利不是他的主要思想。

孟子讲的利,与其他人追求的利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孟子反对人们不讲社会公义、只讲一己私利的做法;其次,当社会公义与私利发生冲突时,孟子主张把社会公义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等等。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对儒家思想和《孟子》全书有更深的了解。

现在的君子不仅不羞于言利了,而且已经是“义利齐飞”,达到了孔子所谓的“见利思义”的地步。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1 ]上,顾[2 ]鸿雁麋鹿,曰:“贤者[3 ]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4 ]云:‘经始灵台[5 ],经之营之。庶民攻[6 ]之,不日[7 ]成之;经史勿亟[8 ],庶民子来。王在灵囿[9 ],麀鹿[10 ]攸伏,麀鹿濯濯[11 ],白鸟鹤鹤[12 ]。王在灵沼[13 ],于[14 ]轫[15 ]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16 ]曰:‘时日害丧,予及女[17 ]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沼:水池、池塘。沼上就是指池塘边。

[2]顾:看、观察。这里可以解释为专注地看。

[3]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

[4]《诗》:这里特指《诗经·大雅·灵台》篇,这篇诗描写的是周文王与民同乐的情景。

[5]经始灵台:开始规划建造灵台。

[6]攻:建造。

[7]不日:不久、没几天。

[8]亟:急。

[9]囿: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猎场。

[10]麀鹿:即母鹿。

[11]濯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12]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13]灵沼:周文王的水池。

[14]于:语气助词,表赞叹。

[15]轫:满。

[16]《汤誓》:《尚书》中的篇章,主要记载的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宣言。

[17]女:同“汝”,即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边专注地看着嬉戏的鸿雁麋鹿,一边问孟子道:“品德高尚的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了吗?”

孟子回答道:“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换了别人,即使拥有了这些,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诗经》上说:‘周文王开始规划建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妙安排。百姓们都高兴地来为他劳作,结果没几天就建造好了。建造灵台本来是不必着急的,但百姓们却自愿加快进程。周文王到灵囿游览,母鹿悠闲地卧在草丛里。母鹿身子肥大,毛色光亮,白鸟也闪动着美丽的羽毛。周文王到灵沼游览,满池的鱼儿都欢快地跳跃。’

虽然周文王依靠民力才建造了高台深池,可是百姓们却非常高兴,把那个高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水池叫做‘灵沼’,并为周文王能享有麋鹿鱼鳖而快乐。古代的国君与民同乐,所以得到了真正的快乐。相反,《汤誓》里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毁灭啊?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百姓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的国君,即使拥有高台深池和珍禽异兽,还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阐释】

在这一章里,梁惠王劈头盖脸就以奚落的口气问孟子道:“你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觉得我的园林怎样啊?你能感受到快乐吗?”精明的孟子自然不会上他的当,只见他“将话就话”,接过话题,假装一本正经地又论述了自己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认为,只有仁慈的国君因为能与民同乐,所以享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孟子的这一思想就像是一个预言一样,在以后的历代国君身上不断得到验证。

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关于与民同乐的话题孟子论述的已经很透彻了,现在我们来说说由与民同乐延伸出的话题——与人同乐。曾经有人提出,只要稍加替换,与民同乐就可以变成“与人同乐”。当今社会,有钱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真的获得了快乐吗?其实不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晚景凄凉,没有至亲与他一起分享有钱的快乐,自然会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相反,一些并没有多少钱的人,却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获得了人生真正的快乐。这就是与人同乐的道理。

自古以来,快乐与否一直就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虽然物质生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但起决定因素的却是精神生活。因此,追求和保持精神生活的富裕,才是获得真正的快乐的根本。那么,怎么样追求和保持精神生活的富裕呢?这就回到了孟子的观点上:有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不要“独乐乐”。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1 ]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2 ]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4 ]少,寡人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5 ]战,请以战喻:填[6 ]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7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8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9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10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11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12 ]之教,申[13 ]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14 ]不负戴[15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6 ],途有饿莩[17 ]而不知发[18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19 ],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1]寡人:封建时代帝王的自称。

[2]河内:即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一带。

[3]河东:即今山西省的黄河以东地区。

[4]加:增加或减少。

[5]好:喜欢。

[6]填:军队交战时,战鼓发出的声音。

[7]走:跑,逃跑。

[8]直:仅仅,只是。

[9]洿池:地面低洼处形成的水池,这里指养鱼的池塘。

[10]斧斤:泛指斧头等伐木、砍柴的工具。

[11]畜:家畜。

[12]庠序:商朝把乡村的学校称之为“序”,到了周朝又称之为“庠”,都指的是乡村的学校和小私塾等。

[13]申:反复告诫。

[14]颁白者:指头发花白的老人。

[15]负戴:肩扛头顶。

[16]检:收敛、约束。

[17]饿莩:即饿殍,指因饥饿而死的人。

[18]发:指发放粮仓里的粮食救济灾民。

同类推荐
  •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他们各自分立于不同时代,屹立于学术巅峰:他们又上下彼此传承,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中接衲传灯……本书将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时空,从隋唐五代至宋元,与一代代光耀万古的儒学宗师并行,领略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死守善道的儒家本色,以人弘道的儒学旨归……
  • 情商的迷思:一种动物精神的导论

    情商的迷思:一种动物精神的导论

    本书是一本关于情商的长篇论著,用“输入维度”以及“输出维度”对“情商”进行描摹,给“情商”铺垫一个哲学基础,尝试整合“作为一种被严格定义概念的情商”,“一种唯心的、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和“一种情感主义伦理学”。
  • 不一样的逍遥游

    不一样的逍遥游

    本书作者试图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出以往哲学研究成果的思想真谛,讲述各派哲学家的人生故事。内容包括:人类历史寓言、人类幸福童话、谈谈人生问题及人生逍遥哲学。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倾城懒妃凤霸天下

    倾城懒妃凤霸天下

    她冰冷,她懒散。他冷漠,他无情。一场意外,一场穿越。圣旨到,她成了他的王妃。收敛锋芒的她,冷漠无情的她,慵懒随性的她…哪个都是她。两人相遇,磁场相同,同极相斥。水火不容的两人,渐渐被吸引,两颗冰冷的心,渐渐被融化…
  • 航天大时代

    航天大时代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是仰望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但那里却并不是想象中的天堂,而是代表着恐怖与黑暗的未知领域。一个突兀袭来的天际之灾,迫使人类离别了美丽的故乡,转而在那黑暗中孤独的漂浮,但是,为了文明的延续,为了那一抹璀璨的蓝色,我们无怨无悔,我们也绝不放弃!因为,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航天大时代!(航天大时代QQ交流群:106282703,期待大家的加入,先进来先给管理员哦!)
  • 闲庭花事了

    闲庭花事了

    他是天下女子,皆趋之若鹜的皇帝——陆南城。一双桃花眼,染尽倾城琉璃色,开尽盛世桃花颜。偏偏遇见她!她是右丞沈廷之妹沈媛,为了替兄长巩固朝堂势力而被送进宫。多年相随,患难与共,出谋划策,她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就是为了铺就他的大业。众叛亲离。他曾许诺,会将这江山捧到她的面前。可是最后等来的不是三千宠爱,而是一纸废后诏书。“于贞和三年入宫侍驾,不想其妇德损失,恃宠骄矜,不配伺帝近身,实属有罪,着即赐死。”“你此生休得妄想与怜宜相比!”字字诛心将她逼到了绝路。
  • 不灭龙武

    不灭龙武

    不灭意志出西荒,龙武耀世惊天下。少年自西荒而出,以神秘无上龙族功法,踏遍天才强者,游尽无极诸天!太古有龙屹立于天地,不死不灭,不朽不败!龙皇意志,不灭之体!“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吧!”
  • 人生双绝:会交朋友会说话

    人生双绝:会交朋友会说话

    纵观古今中外,独领风骚,成就大业者,莫不都是会交朋友,会说话的杰出典范。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会忘却下面的这样一个情节:为救阿斗,赵子龙在敌阵中七进七出,血染战袍。为了安抚赵子龙,刘备怒摔刘阿斗,忿忿地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刘备的这一行一言,充分显示出他会交朋友、会说话的高超技巧,也因此博得了赵子龙“肝脑涂地”般的忠诚。
  • 冰天之神

    冰天之神

    冰天之神……神界所属——昙梦冰。。。。。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浮生花红颜枯骨未成沙

    浮生花红颜枯骨未成沙

    21世纪,九天大陆,时空巨变,斗转星移。阴阳器、无生镜、南魄珠,雪魂珠,颜离,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是否决定回到21世纪?我……前世今生无情的背叛杀戮、爱恨纠葛,14岁的少女褪变成一名最强杀手,这段乱事纷争的故事如何继续,又如何结局。“这是我的东西,他的名字叫枪!”为她,是谁侵尽了天下?又是谁倾尽天下?赤血染黄沙,青春悲白发,赢尽了天下输她。她说过我本不属于这个时代,既从未生,又何畏亡。只是待你君临天下,红颜枯骨成沙。
  • 不等了

    不等了

    原本以为我还会这样等下去,也许会十年,也许会更久,也许一辈子就这样了,总是固执的觉得我就是那个合适的人,时间会告诉他一切。只是当我也成为别人的'非我不可',才发现世界上不只是我痴,还有很多人的情有独钟。日子不是每天的惊天动地,我悄无声息的8年,却有如此大的力量,也许当初让他知道,结果会不一样的。只是,谁才能负责谁的人生,都是早已安排好的吗?等待消耗了我大部分的青春,我如行尸走肉般只想了了一生,可是我若是你生命的精彩,你怎会放我这般生息,你不知道,你还可以这样令人着迷,你等,是对了吧?
  • 重生后我家影帝超甜哒

    重生后我家影帝超甜哒

    那年的影帝望舒,辞去工作,只想一心求学。但他转学的概率,居然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本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望舒自带受虐体质,千初越是冷如寒冬,他却越是要暖化她。可他们同居了四年,终究还是人走茶凉。四年后,他归来,她病危。“若有来世定不负你。”“啊呀,不好意思,果真有来世。我重生了,还请望舒影帝多加疼爱。”——千初望舒影帝你上辈子是糖果吗?为何这么甜?——千初不,我是你生生世世的专属房东。——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