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1200000043

第43章 治学(3)

第三,基本常识。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由概念而产生的知识结构。举例来说,唐代分期为初、盛、中、晚唐,我们要知道每个时期的起迄点在哪一年。如果了解得更深刻一些,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划分。比如说,大历年间的诗歌失去了盛唐时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由雄浑转向淡远,因此成为中唐的起始点,诸如此类的常识,都要熟悉掌握。还有一些基本常识,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就要把这些不同的观点、有争议的问题研究清楚。这些看上去不是基本概念,但它恰恰是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很多研究都是从这些有争议的地方开始的。例如,李白的出生地、去世原因、丧葬地点以及他的一些作品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对这些观点有所了解,然后要知道哪些常识是大家普遍采用的,其根据何在。从远古到明清,甚至到近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都有大量的问题存在争议。不论我们选择什么研究对象,都很有可能遇到这种困惑。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基本的常识弄明白。即使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学史的所有知识全部掌握,但至少我们要明白自己研究对象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一个作家的时候,还要有一些基本的思路:第一,从作者的生平入手进行研究。从作者的生平入手,就像阅读他的简历一样,他在哪里出生,在哪里读书,何时参加科举,认识哪些朋友等,这要求我们对作者一生的经历了解得清清楚楚。第二,从研究对象的思想倾向入手。中国古代的文人,有的始终充满儒家的入世色彩,有的一直怀抱道家的超脱情怀,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在得意时充满儒家思想,失意时便在道家的思想中寻找解脱。所以说,从思想倾向入手,也是了解作家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从作品入手,分析作者每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例如,大家都熟悉的《赠汪伦》,要了解李白的这首诗,首先就要知道汪伦是何许人,他为什么会让李白如此看重。据《随园诗话》记载,汪伦非常倾慕李白的才华,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便十分兴奋地受邀而去。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所谓“十里桃花”,是说当地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则是一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虽然被愚弄,但李白还是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两人游玩数日,临别时李白留下这首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趣谈。也许前人已经写过这样的文章,再写不出什么新意。但经过这样一种训练,我们就能体会到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另外,《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文章也都可以这样去做。要从事学术研究,就要具备还原故事的能力,比如说,读《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就要想到这首诗李白在何时何地赠给孟浩然的?为什么他要给孟浩然写这样一首诗?他对孟浩然是什么态度?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多少?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在读书时想到,久而久之,通过这种途径加深自己的学术底蕴,每读一本书都可以提出无穷的问题。列出一个好题目,就意味着文章成功了一半,因为组织材料来证明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一个好的研究者,不在于他能解决多少问题,而在于他能提出多少问题。

总的来说,大家一定要有一些基本的常识。要知道,中国古代文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本身,大到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体系,小到某一篇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都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只有具备了这些常识,在读书的时候才能够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从中寻找出有益的论文选题。

二、文化素养

广义上的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文化史研究。为什么呢?因为单就文学作品本身进行赏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只能算是一种感悟。面对同样一首诗,不同心境、不同经历的人对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以《阿Q正传》为例,一位文学爱好者读这本书,可能只会发现其中的某个部分。有人就认为孔乙己是中国的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有几句话很著名:一个是“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另一个是“‘回’字有四种写法”;还有更著名的一句话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的区别是什么?“窃”是私下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偷”是偷人,在孔乙己看来,拿别人的书,只能叫“窃”,如果说是“偷”,那就是侮辱他的人格。从这三句话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首先,孔乙己的训诂学不错,能区分开“窃”和“偷”的含义;其次,他的文献功底也还可以,像“多乎哉,不多也”这样的古文能随口引用;最后,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说明他的文字学功底也挺深厚。这是文学爱好者读《孔乙己》得出来的结论,但实际上,这样的结论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表层,距离深入研究还差得很远。

当然,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像孔乙己的那些常识,我们也应该掌握。比如说,简化字“云”在繁体字中分别写作“云”和“雲”。“发”在繁体字中,解释为“发财”时写作“發”,解释为“发髻”时写作“髮”。“皇后”的“后”和“以後”的“後”在简化字中都通用为“后”,而在古代,它们的用法完全不同。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定要能够分清这些字的基本差别。这就是所谓的基本的文化素养。

古代文学研究者的文化素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历史和地理知识。就历史知识而言,我们要知道研究对象大致生活在哪个皇帝的时期。以司马迁为例,他的生卒年大致和汉武帝相当,也就是说,汉武帝驾崩的时候,司马迁的寿数已经到尽头了。所以,《史记》中有一些武帝之后的记录,这就是后人补加的。只有了解大量的基本常识,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够使用精确的语言。比如说,春秋时期,往往使用周王纪年,有时候也用鲁国十二公纪年,那么,我们就要对周王和鲁国十二公非常熟悉。再比如,研究《论语》,就要知道《论语》版本的流传情况,知道“张侯论”是怎么一回事。“张侯论”是《论语》的一个版本,是汉成帝的老师张禹根据《鲁论语》和《齐论语》整理出来的,在经过东汉郑玄作注后,成为我们现在通用的版本。

作为研究者,还要对研究对象的官职有所了解。以唐代诗人为例,李白曾供奉翰林,“翰林”是什么职务?贺知章曾经担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是何官职?杜甫、白居易、陈子昂都当过拾遗,“拾遗”又是几品官职?汉代辞赋中有大量的述行赋,杜甫也有《北征》和《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等类似的作品。根据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推知作者的出发地、目的地在哪里。诸如此类都是历史、地理和文献学的基本常识。

当我们静下心来研究某个作家的时候,如果把和他相关的作品读得滚瓜烂熟,将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琢磨透彻,学问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即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作品,其中仍不乏知识点。以《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我们平时睡觉用的床吗?不是。那么,“床”在中国古代有几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指我们睡觉用的床,但古人一般称之为“榻”;第二个义项,指的是胡床,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马扎。胡床是在东汉时期传进来的,魏晋时期就已经非常普及。所以,《孔雀东南飞》中说阿母“捶床便大怒”,捶的是胡床;第三个义项,便是井上围栏,古乐府中有“后园凿,井银作床”的说法。再比如,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到“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小山”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是屏风,也有人说是屏风上画着一座小山。“懒起画蛾眉”,什么叫蛾眉?这都涉及名物考证,都是历史知识的一部分。

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还要懂得基本的地理常识。举例来说,《孔雀东南飞》中提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过去有外国学者问陆倪如:“孔雀为什么往东南飞呢?”陆先生回答说是因为“西北有高楼”。当然,作为戏谈的回答是可以的。但作为一名学者,就要思考孔雀为什么要往东南飞。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句诗用的是起兴的手法,但所有的起兴都是有根据的,为什么要以东南为方向?有学者就根据这句话展开研究,先翻阅《庐江县志》,明确了汉朝时代庐江的位置,然后根据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当地的县令向她求亲这个线索,推测出刘兰芝娘家的位置。最后他发现,刘兰芝从焦仲卿家回娘家是朝着东南方向走的。所以说“孔雀东南飞”,是用来比喻刘兰芝万般无奈地回娘家,“五里一徘徊”说的则是她不忍心离开。总之,具备了地理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

第二,天文和民俗知识。我们在读《尚书》等古书的时候,会发现其中记载了很多奇怪的天文现象,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发达,一般老百姓都懂得不少天文知识。《诗经·七月》中写到“七月流火”,这是说大火星往西走,天就开始转凉。但现在的人多不知道这个含义,误以为就是指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如同火烤一般。《诗经》里还有一些说法,如“三星在户”,“三星”指的是参星,而不是三颗星;“户”是门前的意思。杜甫有句诗形容相见之难:“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因为参星和商星此出彼落,永远没有相见的机会。《太平御览》中记载“天再旦”,意思是太阳出来以后又下去了,过不久又出来了,这其实指的是日食。根据农历历法,日食基本上发生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月食则基本上发生在农历的正月十五,这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中记载有日食或者月食,就应该知道那天不是正月初一,就是正月十五。这些都是基本的天文学常识,如果不了解,就很难理解古人的意思。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民俗知识。在研究古代文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有关民俗的描写。比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很多诗作中都会涉及。元宵节在唐朝初年才普及到全国,那个时候往往称其为上元灯节,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都要放假,大家晚上一同放烟花、吃元宵,所谓“上元开宵禁”。从那以后,晚上开宵禁就变成一种习俗。除了一些传统节日外,还有一些日子也非常重要,比如古诗中经常会出现“人日”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中国古代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有一个小占卜,顺序依次为“鸡、狗、猪、羊、牛、马、人”,正月初一称为鸡日,如果这一天阳光万里,天气晴好,说明今年适合养鸡;如果初二天气好,就适合养狗,以此类推。而如果正月初七天气很好,就说明今年不会有瘟疫。所以,正月初七这一天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农村一般都比较重视正月初五,叫“破五”,这实际上在是唐朝以后,佛教对中国节日的改造。

三、学术素养

所谓学术素养,就是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那么,研究古代文学,必备的学术素养有哪些呢?

第一,文献阅读能力。良好的文献阅读能力,能使我们把一篇文章读明白。具体来说,只要我们读到某篇文章,就要把其中的字义和典故研究清楚。比如,骆宾王的《咏鹅》中有一句“曲项向天歌”,什么叫“项”?为什么不说“曲颈向天歌”?因为,“项”指代的是脖子后边,“颈”指代的是脖子前面。东汉的董宣被光武帝称为“强项令”,说的是脖子后边很硬,不肯低头,而不叫“强脖令”。再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妇孺皆知的诗歌,实际上,这首诗的意境来自屈原的《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陈子昂对其重新进行了解构。作为研究生,要对这些知识做到胸中有数。

除了文章中的字义和典故外,现在接触的很多成语,如视死如归、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也都应该知道它们的出处。比如说,在先秦的很多寓言故事中,做傻事的都是宋人和郑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商人众多。周朝的文化不及商朝,虽然灭掉了商朝,但周人面对商人的文化优势,却有一种抵触心理,因此他们要在舆论上打击商人,这是舆论战。由此可见,周朝遗留下来的典籍中,对商朝的责骂和诽谤并不一定都是真的。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一旦遇到问题,即便不是大问题,也要详加考虑,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逻辑思维能力。写文章的时候要有基本的逻辑概念,知道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这就好比我们给人指路,从东北师范大学到火车站该怎么走。我们应该先说东北师大位于什么地方,火车站位于什么地方,具体应该怎么走,这是基本的方法。但很多同学却不这样去写,却总是喜欢从头说起,不管研究谁都从生平开始。实际上,如果有些生平已经成为大家所公认的常识,就没必要去研究了,做论文非常忌讳这样的面面俱到,我们要做的就是直接把问题说清楚。

同类推荐
  • 马瑞芳说聊斋

    马瑞芳说聊斋

    《聊斋志异》谈狐说鬼,瑰丽迷人,这些神奇变幻的精灵们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寂寞的心弦,触发过多少人的神外之思。《聊斋志异》,一个花鬼狐妖的世界,一篇篇亦庄亦谐的故事。蒲松龄笔下的美女为什么总会爱上书生?远离人间的牛鬼蛇神为什么比君子更可爱?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引入“政治文化”这一视角对鲁迅其人其文的特点进行研究,揭示出鲁迅其人其文特点背后潜在的政治文化影响,给鲁迅的特质找到新的依据,提供新的解释;从“政治文化”视角研究“符号化”的鲁迅是如何参与后世文学建设之中,凸显不同时代由政治文化的变动带来的文学思路的“交错”“转换”和“对话”,来探讨现代文学“文学建构”的规律性,丰富对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通过对“政治文化”视角下鲁迅这一典型个案的研究,分析政治文化变迁和作家思想方式、文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揭示政治影响下文学建设的规律性。
热门推荐
  • 丫头,给本大人停下

    丫头,给本大人停下

    丫头,你,迟早是我的!我萧沐风会宠你一辈子。
  • 战国一哥

    战国一哥

    这是一位变法图强的战国初期政治家,还是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事奇才。他是战国时代唯一能够打败秦国夺得其土地并将秦国遏制在函谷关内的大将军。他一生中征战无数,在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包括秦国在内的土地千里。他共与诸侯国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竟然没有一次败绩!他的《吴子兵法》在历史上闻名遐迩,在汉代甚至超过孙子兵法!而且,有证据证明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与《左传》有扯不断的奇特联系……他是谁?战国一哥!
  • 玲珑撰录

    玲珑撰录

    被遗落在云皇大陆的水离陌拥有神秘黑暗力量的幽冥宸一曲萧声搅弄风云的南宫胤从相知,背叛,到理解,相守,一同踏上凤羽大陆寻求迷惑。片段一:“轻羽,她是他们南竺国的轻羽公主,我呢,她又是我的谁,难道我南宫肆只配生活在黑暗里,干一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不,轻羽是我的,她说过,她会在黑暗里陪我陪我走向光明,不,不,她骗我,她走了,她不要我了,没有人要阿肆了,轻羽不要阿肆了,都不要了。”片段二:“你以为将自己藏起来就看不到我们了?你错了,你藏起来看不到我们,我们却将你看的一丝不漏,这就是你作为父亲所谓的颜面吗?”片段三:“阿陌,倘若那天我没有去,你没有来,是不是你就不属于我了”,“阿宸,南宫胤他一直都知道,不知道的是我们而已。”片段四:“幽冥宸,这是真的吗?呵,原来是我想多了,你原来一直都在利用我,那些所谓的一直在我身边保护我,守着我,都是骗我的,骗我的,我还把小羲弄丢了,他什么也不懂,我不在,他吃什么?住在哪,我都不知道,不知道。”片段五:“阿陌,对不起,我从未想过要让你做什么,我也不知道事情会到这样,阿陌,从沙漠初遇,我便知道,此生我是赎债的,当日那一曲萧音,是祝福,只是没想到,适得其反。”片段六:“阿陌,想好了,今夜过去,你便是我的人,”“你怎么变得啰嗦了。”“没想到阿陌竟比我这夫君还要急,那为夫可就不客气了。”砰,一声响,“幽冥宸,你想饿死我是不是,谁想要这个,快拿吃的来,我饿了。”“娘子确定不要?”“还是要吧!”片段七:“黑暗之王来临,魔皇登位,梟战天下”“幽冥宸,你去征战去,那我呢?”“本尊的女人,自是随吾看尽世间繁华”。“南宫胤会吹箫又怎样,本尊依旧是胜者。”砰,一根玉萧擦着幽冥宸的脑袋飞去,“幽冥宸,你不吹会掉块肉吗?”
  • 驭妖人

    驭妖人

    我叫张传东,我有一个爷爷。我爷爷有一本能控制妖的怪的书。爷爷把书给了我。接着爷爷帮我找了个小龙女作伴。后来爷爷又给我找了个比我高比我帅比我有气质的敌人。真是亲爷爷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嫡女:病娇王爷太情深

    穿越嫡女:病娇王爷太情深

    穿越后十分钟,她死了,活活疼死的,狗男女还在她身边笑!再睁眼,居然重生了?回到了原主还没嫁给渣男的时候,此时渣男和贱女已经珠胎暗结了!感谢天感谢地,给她机会报仇!报仇第一件事——抱大腿!抱紧大腿不放松,但是……为什么大腿变成相公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好运来

    快穿之好运来

    作为一个被造物主手抖加多了霉运的悲惨孩子,苏凉被一块陨石砸住,凉凉了。可没想到最后终于好运了一回。“你被霉运缠身吗?你诸事不顺吗?想摆脱这样的局面就请绑定本系统,我们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好啊好啊好啊,能撩汉能好运,她就没在怕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Heroes

    英雄Heroes

    谢谢所有一起陪我做梦的兄弟姐妹。非职业写手,多担待。
  • 那缕风

    那缕风

    谁的青春不迷茫~~~或多也或少只是没留遗憾或者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