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1200000036

第36章 读书(4)

对于这些道理,要能好好的体悟才能领会,要在字里行间见到真义理才行。闻道而行之,一定要把领会的道理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人才能有实际的提高,不要做夸夸其谈、好做空头文章而言行修养不好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故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就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这些道理。比如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样的话,就要能去体会其中深蕴的高境界和大格局。如果总是想把别人踩在脚底下,自己也是难以树立的;只有合众人之力,个人才能够有所成就,人的力量只有集聚起来才能改变一个局部的环境,进而改变一个时代。

细细思虑之后能把这个道理想明白,运用于实际中,我们的心境、心胸能开阔很多,也利于我们行事。读书深悟道理,做到“心静理明,渐见意味”,这不但是读书而悟至理的意味,也是懂得人生意义的意味。“广求博取,日诵五车”是读书的初步,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到专精,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体悟、实践、运用,这才是读书的真正道理。

对于读书要专精,古人论述还有很多。朱熹在自编的《学规类编》里反复讲:“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苏轼谈读书之道时也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所谓“博观而约取”,即是我们反复讲的“博学”,然后从中间找出有用的东西为自己所使用、所掌握。读书读得非常多,要对古往今来的人事都有认识与理解,渐渐地就能总结出前人成功的经验,能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成功很容易达到,这就是厚积薄发的道理。我们要多领会、遵从直接的指导,但更要依靠自己的领悟,来吸取书本中的间接经验。曾国藩教导自己的孩子,谓:“读古书以训诂为本。”(《曾国藩文集·家教》)就是要孩子读书时,仔细地琢磨每一个字词,把每一个句子都揣摩精透,这样的读书才是深入的。

张尔岐为明代学人,顾炎武赞之为“卓然经师”,其在《读书强记法》里开出了很详细的专精读书之法,详录于下:

强记之法,每读一书,遇意所好,即札录之。录讫,乃朗诵十余遍,黏之壁间。每曰必三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揜卷,辄就壁间观所黏录,曰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黏壁既满,乃取第一曰所黏者投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黏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曰。一年之内,约得千段,数年之后,腹笥自富。

我们如果能够照此行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境界是一定能够达到的。对于所读之书,一定要下这种精细的工夫,只有把至理都做到强记于心,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读书专精,要在自己有独立的精神,才能有所分别、有所取舍,读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明末清初,被后人尊为“理学真儒”的张杨园在《养正遗规》中留给后世的笺言是:

洗心静气,以求其解;勿执己见,以达古训;勿傍旧说,以昧新知。

洗心静气方能做到心思纯净,称为“心到”,只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道理切实的体悟明白。“洗心”就是要把心里面的杂念、污欲和成见都摒弃掉,这些都是读书的障碍。孩子们读书,一般都会记得很清楚,即使年龄渐长,那些知识也不易忘记。就在于孩子们的读书是没有功利心的,完全凭着兴趣来学。人在成年以后,阅历增加了,知识增多了,学问反而不能长进,就在于功利心、私欲心、成见心的阻碍。也许他人的观点、见解不及自己,但还应该在其中发现可资自己利用的东西。时刻想到超越他人当然好,心中要有这样一种理想,但在学习上还是要谦虚谨慎地对待每一个做学问的人、对待每一本书。先儒谆谆的教导我们,一定要做到“勿执己见,以达古训”,也是这样的期许。

读书不能先有成见,也不要固定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读书做学问不能总是在和别人商榷,在批驳他人的观点。做学问最好在于自己立见,树立一种学说让别人来跟自己商榷,总是揪住别人的过失不放,就永远不能证明自己的高明。要想让自己的学问站得住脚,就要正面立论,多吸取他人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立论,才是正途。

读书要自树立,就还要做到“勿傍旧说,以昧新知”。一代有一代的学问,一代有一代的气象,故而一代要做出一代应有的成绩。那些被我们尊崇的发现,比如圆周率、小孔成像等,在当时确实是人类很伟大的发现,我们要记住这些历史功绩。但是当这些知识成为我们习以为常之说,成为我们自小学就要掌握的一些常识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自己的责任。我们作为知识的承继者,有责任把人类的认识向前推进。人类不能局限于狭隘的认识世界,为学者也一定不要局限于前人旧说,要敢于创新、敢于开拓。近几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发展艰难,还产生了“钱学森之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做研究者过分地尊从前辈们的结论,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去发展。我们可以学习前辈们的经验、精神、方法,尊重他们的人品和成果,但就是不能固守其结论。

人类认识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在推翻前人结论的基础上向前进了一步。只有不把原来的结论放在神圣的地位,我们才能把自己的学问研究解放出来,才能做出新的成绩。周朝的时候,一种学问可以持续八九百年而不衰;唐朝的时候,一种学问或学说还能维持二三百年;而到了明清之时,一种学说能够维持一百年就很了不起了;到了现代,学术上的一个结论也只能维持十年的时间,之后就会被超越。因为人类总体知识增加得越来越快,人也是越来越聪明。所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前代人的结论不能成为这一代人最终的结论,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发展,我们要竭尽力量、不懈向前。

二、广博

读书讲求专精,就是为了建立起自己学术基础的骨架,框架筑起来的同时,还要靠更为广博的涉猎来填充之。读书的专精与广博,是不可分的,专精使人学问之骨骼变得硬朗,而广博则将使学问之筋肉变得丰满。做一领域的研究,只读本专业的书是不够的,到一定的时候就要追求触类旁通的读书。人只有触类旁通,方能在更高层面上写出更高立意的文章来,因为人的视角或格局,以及写文章的眼光,都会因为广博的涉猎而变得更加开阔和独特。

读书要求广博,首要者是要读全书。正如冯班《钝吟杂录·家诫上》中言:

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

“节抄”即是在一本书里找出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自认有益的东西,这样就能把书越读越薄。读书如节抄者,即是在读书的时候要思索,在心中概括出书中的意味,也可以记在书页的旁边。一本书读完,留下来也许只是十几句的心得,这已经是很难得的读书之法了。其次,是观其大要的精读。要求读古书经典的时候摘记名言,节抄意蕴深长的话语。

但这里讲读书不可专持节抄,什么意思呢?这其实是对专业研究者的一个要求。比如读唐诗,中小学生一般读《唐诗三百首》足矣;到本科阶段,就要读比较大部头的《唐诗选》,这还是“节抄”读书的阶段;而要想再深入研究的话,想以研究唐诗为安身立命的本领的话,就要把《全唐诗》*好好研读一下,这是做研究的基本要求。如果不通读《全唐诗》,就不能知道唐诗的全貌如何,做研究便是无稽之谈。就好比拿一片落叶,钻到屋子里面,以资研究秋天的景色,这是愚蠢的做法。或者说,不着眼森林而去研究一棵独木,越研究,思路就会越狭窄,我们要在研究一棵树的时候,逐渐关注到整片森林才行。读书亦是如此,广博就像秋天的景色、辽阔的森林一样,只有立意如此,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更富有层次感、更加深厚,成果也就更有价值。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900卷,共2529人的42863首。

读书欲求广博,就要有勤奋的精神,坚持翻阅大量典籍,万不能懈怠。明清之际大儒傅山在家训中言道:

读书勿怠,凡一义一字不知者,问人检籍。不可一“且”字放在胸中。(《十六字格言》)

读书中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一定不要朦胧过去,要动手把它查检出来,日积月累,会发现不认识的字越来越少。如果把“且”字放在胸中,不但识字上懈怠,在探寻书本深意上也必定懈怠,不愿花费神思来细细地体悟。在读书为学上糊弄自己,这是很大的硬伤。做学问,不能放过任何一点疑问,有疑问就要立刻动手去查,查检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比如,顾炎武的《日知录》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背景,如果我们读的时候能把这些话语的背景还原、弄明白,在这些小题目里我们也能领会到很深广的知识。郑燮《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讲:“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过目成诵虽是一种能力,但真正的读书,并不一定都是要去背记,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在书海中泛舟求索。立志要做学问,或立志做一个博学的人,就不要以读书为炫耀能事,而是需要有沉潜下来的心境。

现在读书不成问题,书籍很多,要找书也很方便,知识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个人只要先把自己的心纯净了,足够努力地用心去读,知识自然就记在了心中,并不是非要有过目成诵的本领才行。我们要明白读书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读,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有的人家境也许很贫寒,得到读书的机会着实不易,那就更不要浪费大好时光。我们看,那些武侠小说中描述一个人要想武功超凡绝伦,只靠在江湖上行走是不够的,靠整天的浮躁也是不行的,必须在一次失败之后陷入某种绝境,比如某个山崖之下,此时他往往会得到一卷武功秘籍。能够心无旁骛地凭着这本武功秘籍,耐得住寂寞而面壁三五年,然后一举成功,冲出江湖就会天下无敌。这些故事其实是我们生活的影子,要想超越他人,想卓然自立,就必须有这种陷入绝境也不懈怠、而面壁苦练的精神,认认真真地读书、求知识,早晚都会成功的。

要耐得住寂寞,就是要分清读经典之书与读社会大书的区别。社会教给人的是待人接物之学,有时候就难免于俗;而读书是让你长见识、拓心胸,提高自己的立意和眼界,是让人向“雅”的地方进步。既然是读书,就要按照读书人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而不要模仿社会中人的习性。不要到最后书没读透,社会的人情世故也没有弄明白,雅既不成,俗也不成。最终,社会上那些熟知人情世故的人把你看作是书呆子,真正从事研究的人认为你不过是学问的爱好者、门外汉。读书不是装点门面用的,只有读到自己的心里面,才能改变自己的气质,才能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真正地使自己对学问、对社会人事都能有真知灼见。

我们常言: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格言联璧·学问》)

这就给我们一种警醒。读书广博,不在于你形式上买了多少书,走马观花浏览了多少书,关键在真正能领会其意味地读了多少书。人往往是在想读书的时候没有钱买书,有钱了却再不想买书、读书,这还是太过功利。我们要多利用公共的图书资源,不要以为图书馆里很多旧藏是无用的,只是到书店里追寻所谓的畅销书。以前的很多书,尤其是能被后人保留下来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不能从图书馆众多的旧藏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书,还是说明自己的眼光不够,这便要沉潜下来,多读多记。能把广博之书都装在自己的心中,这样的人确实如面壁苦修而成功的高手,在学问上、社会中是无往而不利的。

三、涵咏

读书要涵咏,有两个意思在里面,一个既是对书要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不要只是流于表象,“咏”即是细细地琢磨的意思。而深层次还有一个“涵”的意味,就是要把书中的内容以及书中的境界,都内化为自己的身心修养。读书涵咏,历来被视为人生的大有滋味之事。程颐讲: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只有深入体悟,才是涵咏的真正含义。

读书,总是要有一定的追求才能涵咏、培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见识。陆游认为:“读书本意在元元。”(《读书》)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追根溯源。每一本书读完以后都要能心存疑问,并能把疑问变成自己进一步思考的线索和研究的动力。追根溯源,最终还是要我们能够通过读书来找到一种有意味的生活。

古人写书,大抵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书是用来表达的,人们用写书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感或见解,文学典籍就是此类。第二种书是用来总结的,比如历代的史书,就是在总结人类历史的规律。那些学术史,是总结经济的规律,法律的规律或者是物理、化学上的一些规律。第三种书是在总结和表达之外的,即是用来想象的。我们所读的很多作品,会给我们构建一个想象的空间或者构建一个思维的空间,而这种思维或想象的空间,实际上是当前很多科学所面临的发展的趋势。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品三国中的女人

    品三国中的女人

    从历史沉淀里寻找女人,也从历史文化长流里创造女人。通过这些与男人在一起的女人,展示社会百态和价值取向,为了与《三国演义》里的种种男人步调一致,就此将原有史书上的人物和文化人物改造了、嬗递了,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由政治人格渗合道德人格,此种打造了的三国文化女人,颇有伦理色彩,诸如诸葛亮妻相夫教子,徐庶母、姜叙母爱憎分明,曹操卞夫人的贤惠、简朴、孙权长女(大虎)的阴险、刻毒,几都为传统文化圈里妇女的多元模式。它也是三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另类。
热门推荐
  • 文本与阐释

    文本与阐释

    本书汇集了夏志清一生开创性研究的精华,内容涉及《红楼梦》、汤显祖、《老残游记》、《镜花缘》,还有端木蕻良、沈从文、张爱玲、白先勇的小说等。这些名著,有的早已沉浸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之中,有的经夏志清阐释,在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得以确认。书中处处机锋,又兼具国际视野,于中国古今叙事传统中娓娓道出西方批评理论和人文主义精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小姐你走开

    大小姐你走开

    三千青丝愁我心,柔情似水虏我心。有情人不成眷属,天涯海角寻归属。
  • 宠妻成魔:老公,抱紧我

    宠妻成魔:老公,抱紧我

    “古代皇后为凤,皇帝为龙。”“但这里不是古代,这里只是现代。”被男友陷害,失去一切,而后掌控了谢氏;回来复仇,却遇深爱自己的人。那一次,酒吧门前的相见,记忆突然苏醒,从此以后,她就是墨家少夫人;他,摩西,为什么叫我家宸叫得那般亲密,是不是跟我宸有一腿啊?你熙曦,凭什么无缘无故的说要杀我为你的主母报仇?你北冥妖月要跟暗夜打,凭什么牵扯到我的头上来?你安夜轩,怎么就成了擎宇了,还有,那熙曦不是你哥擎苍的人吗,怎么还要杀我?还有你们俩祁娜,七夜,要开青楼就开呗,谁不让你俩开了啊?你说说你们这一个个的,还让不让我好过了?
  • 九卿芳华

    九卿芳华

    这天下风景千万般,值得去看,这天下的尔虞我诈,值得去解
  • 网游之我是神偷

    网游之我是神偷

    2050年,一款虚拟网游《天命》火遍全球。2050年,某人拿着买“老王牌”方便面中奖得到的游戏头盔进入游戏。“叮!你觉醒了技能【神偷】!”“靠,有没有搞错,我一个剑士,你给我一个卑劣不堪的盗贼技能?我堂堂七尺男儿,怎能用?”第二天,刚进入游戏。“叮!你对【鸡】使用技能,你获得【一根鸡毛】!”“叮!你对【鸡】使用技能,你获得【一枚铜币】!”“叮!你对【鸡】使用技能,你获得【鸡毛布衣】(白银级)!”“白银器!竟然是白银器!发达了发达了!”【这是一个获得逆天bug技能的剑士,在游戏世界偷来偷去的故事】【类型:三分都市,七分游戏】书友群:879-958-897,欢迎各位各位大佬们来吐槽扯淡
  • 天定姻缘之特工冥王妃

    天定姻缘之特工冥王妃

    然而死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烽火刀侠

    烽火刀侠

    清风拂古巷,孤影月黄昏。寒夜吹冰心,何是故乡明。本文讲诉了一个家门被灭的少年,在边关长大,他是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上马能为国征战的将军,下马摇身一变成为令贼人闻风丧胆的侠客,看他如何一步步揭开家门不幸的真相,手刃杀害父母的明暗仇人,一曲羌笛怨杨柳,笛箫之声传大漠。
  • 鹿晗:我爱的终究是你

    鹿晗:我爱的终究是你

    一场车祸,导致两个人阴差阳错的在一起。但她终究想起了一切,他该如何面对?
  • 盘龙大地

    盘龙大地

    醒躺沼泽地,四周四只狼。金戈赤战场,美人怀中拥。笑谈天下事,浮云轻飘柳。剑指天地间,乾坤顺我行。且看,雅玛人预言被证实后,唐冕只因,喊出了心中的不甘,却因运穿越来到了远古的地球,这里有百米高的人形怪兽,有可千里外取人首级的武者,有可宁空踏步笑傲天地的法师,有只为血液而生存的血族,有强大的妖魔兽。这里的名字叫——盘龙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