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7900000053

第53章 游说高手,三寸之舌破敌百万(2)

这天,蒯通找到韩信说:“人的高贵和卑贱在于骨相,人的忧愁和喜悦在于气色,人的成功和失败在于决断。从这三方面综合分析人,保证准确无误,万无一失。我看您的‘面’最大不过封侯,而且即使封侯也不会长久,甚至还很危险;但我看您的‘背’却无比高贵,如能自立则富贵无比。”

韩信问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蒯通进言道:“天下最初起义兴兵时,勇士们一声呼唤,似狂风骤起,火花迸发,像鱼儿一般汇集在一起,合力推翻了秦朝。现在暴秦灭亡了,而汉王刘邦对西楚霸王项羽背信弃义,发动楚汉相争,导致天下血战不止。他们争的是谁当天下之主,苦的是天下百姓。当初,楚国人项羽起兵转战四方,锐不可当,席卷广大地区,威震天下。然而现在项羽与刘邦处于相持状态,谁都不能马上战胜谁。但楚汉战争的现实却是使生灵涂炭暴尸荒野,百姓怨气冲天,社会动荡不安。我看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天下的圣贤,别人是平息不了这个大祸乱的。而您具有杰出的才智和德行,又拥有众多部队,占有富饶辽阔的齐国,燕、赵业已臣服。天下只有您实力最强,只有您的部队掌握着主动权,所以说您就是那个圣贤。项羽和汉王两人的命运都掌握在您的手中。您为汉王出力,汉王就会胜利;您如帮助楚霸王,楚霸王就会胜利。因此,您现在的力量是举足轻重的。”

蒯通接着再一次显示了他替天下百姓着眼的战略策略,说道:“我希望您不如让项羽和刘邦共存下来,谁也不吃掉谁,然后您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您可以出兵刘邦、项羽的空虚之地,牵制住他们的后方,顺应老百姓的愿望,阻止刘邦、项羽的争斗,为百姓请命,那么天下就会闻风响应,谁敢不听?然后您以强大实力为后盾,分割大国,削弱强国,封立诸侯。那么,天下就会归服听命,统一江山的大业就建成了。”

虽然蒯通这番说其实是在劝说韩信充当国际维和部队,把楚汉战争双方分割开来。但韩信念及刘邦好处,执意不从,反而说:“当初我韩信在项羽手下只不过是一个执戟的卫士,进言他不听,计策他不用,满腹才华无法施展。而我投到汉王刘邦手下后,他却拜我为上将军,让我统帅数万精兵,赐我锦衣玉食,听我言,用我计,我如今的地位都是汉王给的。人家对我这么亲近信任,我背叛他就太没有良心了。”

面对韩信这种以私人情谊对待天下问题的态度,蒯通说:“您自以为替汉王效死沙场,想建立流传万代的功业,汉王会赏识您,我却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王可知常山王和成安君吗?常山王和成安君都是平民的时候,结为生死之交,后来投身项羽的楚军,结果因为军事谋略不同,翻脸结仇。常山王背叛项羽投奔汉王刘邦,汉王借给他军队,叫他引兵东进杀死成安君。这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好的,但还是弄得彼此攻杀,最终成安君命丧常山王手中。这是为什么呢?祸患产生在人心难测。现在您与汉王的交情不会比常山王、成安君之间的情谊更巩固,更亲近。相反,您与汉王之间的分歧,远比常山王与成安君之间的军事计谋之争严重得多。所以,我认为您过分相信汉王不会害您,只能是一种幻想。何况还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前车之鉴。以交情而言,您与刘邦比不上常山王与成安君;以忠信而言,您超不过大夫文种、范蠡和勾践。我还听说,勇敢和谋略震动君主的人生命就有危险,而功劳超过天下的人也就无法封赏了。自从您凭着空前绝后的谋略,摧垮了魏、赵、齐的20万大军,灭了这三个国家,立下了举世无双的功劳。您就拥有了震撼君主的声威,拥有无法封赏的功劳。你投奔楚国,楚人不敢相信;你投奔汉王,汉人感到震恐。拥有这样大的功劳您打算向哪里去寻找归宿?所以当今之计,只有脱离刘邦,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则性命可保,大业可成。”

后来蒯通又劝道:“猛虎犹豫不决,反不如黄蜂、蝎子的毒刺厉害;骏马徘徊不前,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能达到目标;虽然有舜、禹一样的智慧,如果闭口不言,反不如聋哑人用手势比划。可贵之处在于行动,功业难成而容易失败,时机难得而容易错过。你迟迟不下决心,就等于大火烧到眼前还在安然沉睡,洪水已经漫到脖子还在执迷不悟。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大王身遭毒手并留下骂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希望您当机立断!”

虽然蒯通说了许多话,可韩信就是不以为然。蒯通又痛心疾首地说:“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正是时候,将军若坐失良机,日后悔之晚矣。”最后当见韩信总是犹犹豫豫,既无自立之心,又任由楚汉相争伤及天下百姓。“守小信而忘大信,虑小患而失大患”。蒯通对天长叹说:“韩信,一介武夫也,不足与之为谋。”遂离韩信而去,为了自保,蒯通还佯疯避祸,做了巫师。

话说后来形势的发展果不出蒯通所料,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做了皇帝,有人诬陷韩信谋反,刘邦先是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不久,刘邦的夫人吕后趁刘邦不在京都,假传圣旨召韩信入宫并诬陷韩信谋反,对他处以极刑。临刑之时,韩信无奈地长叹一声:“悔不该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故有此难。”

刘邦回来听说了韩信的临终遗言,便四处派人寻找蒯通,找到后直接押解到京城长安。刘邦怒责蒯通,欲加死罪。蒯通显然事先已想好应对之策,于是从容回答说:“当初韩信若听我之言,说不定现在就是皇帝哩。”刘邦更火了。但只见蒯通又说:“大王,你知道不知道,当两个人相斗的时候,狗一定会帮自己的主人而咬他人,这并不一定是自己主人比别人好,只因为他是自己的主人。当初,我在韩信帐前做事,就知道帮韩信出主意,哪会想到大王你呢。要是那时我在大王帐下,自然就不会替韩信出主意,而是为大王着想了。现在大王要杀我,只一句话就行。可朝中的大臣,以后谁还敢向大王进直言呢?”刘邦听蒯通说得有道理,又见蒯通确有才能,便放了他。这样,蒯通竟然又死里逃生,不仅免于被烹,后来还当了相国曹参的幕僚,得以善终。

事实上,在古今游说和谋略之士中,蒯通是最值得佩服的一个人。他一生上演过两次重要的游说之剧,都是出于为百姓考虑而平息战火,其心真是广大而令人敬佩。与他同时代的张良虽有好谋和自保之智,但同时张良客观上又参与了吕后争夺太子的斗争,导致刘邦所爱的戚妃被虐杀,吕后一族控制天下很久,弄得天下乱糟糟的。如此对比,不能不说蒯通之谋大也,且非关乎天下百姓则不谋也。

除了蒯通,另一个比较牛的游说之人是主父偃。

主父偃,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26年,临淄(今山东临淄)人。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其思想与学术都学杂了。在故乡齐国,主父偃曾广泛结交各个学派、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物,不仅未能得到赏识,还受到当地儒生的排挤,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为了生活和发展,主父偃遂“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国,可结果同样是不能被重用,客居他乡的生活十分困顿。这段惨痛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在诸侯王国中很难找到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只有京师或许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强烈的出人头地思想驱使下,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来到汉都长安,投到大将军卫青门下。卫青很欣赏他的才干,数次向汉武帝举荐,不幸却没有引起汉武帝的重视。不过,这并没有使主父偃灰心丧气,在内心功名欲驱使下,主父偃径直向武帝上书。当天就被召见,并被拜为郎中。不久又升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连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主父偃之所以上书一次即得重用,固然是因为当时汉武帝还是一个想有作为的领导人,但也是因为他善于游说之故。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曾说:“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讲的是主父偃西游长安追求功名时家庭生活的辛酸。实际上,主父偃经过广博的阅览,下层生活和人情世故的历练,对当时的政治走向有着准确地把握,所以提出的建议多能符合时代的潮流,切中社会的痼疾,故搏得了汉武帝的厚爱和信任。史书记载,他上书汉武帝“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由于上书的内容涉及当时的法制建设和与匈奴交战等热点,所以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兴趣。汉武帝视之为“相见恨晚”的能臣。

由于受到汉武帝的器重,主父偃积蓄许久同时也是被压抑许久的各种主张终于得到全面释放,上书言事更加积极主动。

为解决汉武帝对分封诸王造反的担心,主父偃提出要求诸侯在各自地盘上分封子弟的建议,由此促成了“推恩令”的颁行。开国之初,刘邦为了西汉政权的巩固,大封宗族子弟为王,结果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同姓诸侯王。这埋下了后来中央集权与诸侯王之间矛盾的伏笔。为顺利解决中央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许多大臣和政论人士都曾积极想方设法,出谋划策。汉文帝时,谋臣贾谊建议“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景帝时,大臣晁错认为与其晚痛,不如早痛,积极主张大规模武力削藩。可惜激发七国之乱,诸侯未削,晁错却被汉景帝冤杀。而主父偃借鉴前人的得失,对武帝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推恩令”。主父偃说,古时代诸侯的封地不过百里方圆,中央强大而诸侯弱小,这样就容易控制他们。但现在诸侯所占据在的地方,往往是十余个城市相连,方圆千里。平时没事时诸侯王骄奢淫逸,好为淫乱,弄急了则联合起来对抗京师。现在如果用法律强制削弱他们,必然会使其反叛,从而导致当年晁错那样的结局。但要注意到如今形势已经起了变化,那就是诸侯们一般都有很多子弟。按照过去的法令,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诸侯国王位,其他的子弟都没有这个机会。所以现在皇帝不如让这些诸侯把他们的土地也向子孙进行分封,如此一个诸侯国内就会产生若干小封地。这样一方面显示了皇帝的恩德,一方面也在实际上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因为诸侯国的子弟们也不是人心非常齐。

汉武帝一听,这个主意好,于是完全采纳了。当许多诸侯王封国辖区内凭空增加不少小的侯国之后,各诸侯王再也无力向中央叫板,长期困扰汉朝皇帝的诸侯王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推恩令”,用和平的手段实现了尊崇皇权、裁抑王国的目的。

主父偃则乘胜提出,把在与匈奴作战中夺取的河套地区设置成朔方郡。他认为朔方北依黄河,土地肥沃,若在此设置城市,不仅可以作为出兵的据点,且能发展生产,直接补充军需,从而减省大批用于运输的人力物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在夺取的河套以南地区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并筑朔方城,以内地民众十多万在朔方屯田戍边。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在汉对匈奴的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举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匈奴当然不甘心失去这一战略要地,多次出兵骚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套以南地区,但最终只是徒劳。

主父偃凭借自己的机谋才智,游说汉武帝解除了困扰其多年的两大麻烦,加上在立卫子夫为皇后和揭露、审理燕王刘定国谋反案中,又为武帝立下别人无可替代之功,汉武帝对他更加倚重。他在朝臣中的地位亦随之大大攀升,以至出现了大臣们都害怕主父偃那张嘴。

在主父偃落难之际,有“面谀”之称的丞相公孙弘趁机落井下石,其实也不是偶然的。在汉武帝面前,公孙弘一直是品行忠厚,谦让有礼。甚至在遭到同僚严厉批评时,他也表现得非常宽容。但在《史记》作者司马迁看来,公孙弘是个疑心极重的人,表面上宽厚,实际上内心阴险恶毒。凡是和他有过节的人,他都表面上装作关系很好,暗中却找机会报复。主父偃一年之中接连四次获提拔,成为皇帝身边红得发紫的人,公孙弘当然会把他视为头号敌人。因此,当他抓到主父偃审理齐王案件造成人命的把柄时,便下了狠手。

据说,在主父偃被捕到处死期间,从头至尾没有任何人替主父偃说好话。后人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主父偃之所以在外一个朋友都没有,既有其为在皇帝面前谋得信任无意间得罪了几乎所有大臣的原因,也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主父偃未得志时人人弃之如敝屣,“父母不把他当儿子,认为他不务正业;兄弟们也不理他”。主父偃富贵后却门下宾客上千人,每次收贿行贿都以千金计。等到他被捕受诛,竟“无一人视”,唯有孔车为其收尸安葬。这种人情冷暖,主父偃其实早已看透。所以当其以齐国最高行政长官身份衣锦还乡时,“遍召昆弟宾客,给了他们五百两黄金”,然后怒斥他们:“过去我贫穷时,弟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从不入我门。如今我在齐国为相,你们竟然到千里之外来迎接我。这种炎凉真是没有意思,所以从此与各位绝交,你们不要再进入我的家门。”当时主父偃这么做,既可能是一种报复,也可能是一种杜绝贿赂的策略。不过既然他如此看透世事人心,并曾狂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那么相信他死时心中也不会有所悔恨。要说悔恨,只能怪自己牵连了家人。

历史上的那些游说高手们,以对全盘形势、各方利害关系以及游说对象性格、所关心问题的深刻洞察,以言中要害,条理清晰,动人情感的游说,达到获得权力或财富持有者青睐的目的,从而发迹。当然,游说者要注意捡重要的人,重要的事,在关键时刻去游说。如果只是游说小事而得不到什么重大利益,游说又有何益?

时空对话

在有些历史书中,有人说主父偃发迹不是靠纵横游说之术,当他看到蒯通和主父偃并肩而来时,我不禁上前询问。

主父偃则回答道:其实《汉书·艺文志》纵横家就录有西汉的蒯通、邹阳、主父偃、徐乐等人的书。这不仅证明这些人是纵横游说之士,而且还反映出西汉前期纵横家之风盛行。游说之士致力于富贵,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或者为自己,或者为别人四处游说。在游说时他们善于抓住要害,吸引人的注意力;说到利害,令你毛骨悚然;说到痛快,使你颜色顿霁;说来说去,令人为其所用。事实上,历朝历代无论做什么的人,都多多少少要有一点游说功夫。即使是战国时口吃的法家大师韩非,对游说术也有非常深的研究,甚至对于游说国君的方法态度进行过仔细研究,对于游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他都有独到的见解。

而蒯通则以其一贯的超脱风格说道:“无论何时,游说之人都应尽可能多为百姓,少为某些集团的私利而去游说。对于熟悉历史的大清周培公来说,他同样希望游说之士们不要只想着私心,而是多像蒯通那样为百姓游说。”

同类推荐
  • 晚汉

    晚汉

    重生汉末,成为东平王刘苍之后。如今家道中落,寄人篱下,为世人所轻。宦官、外戚、党人三方角力,举国乌烟瘴气。皇帝卖官鬻爵,廉吏十难寻一,民不聊生,大乱将至。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大丈夫当激流勇进,效光武中兴汉室,揽大厦将倾……
  • 唐方

    唐方

    【一样的隋唐时代,不一样的隋唐英雄】王鹏这个中医药大学的屌丝男,跟同学去游泳馆潜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没再从水里爬出来。等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竟带着搜索引擎穿越到了隋朝末年。王鹏先是结识了程咬金和尤俊达、秦琼、单雄信、接着阴差阳错地摇身一变成了李世民,且看猪脚如何统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梅、魏征、李靖等名臣良相。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王鹏自认为是一个小郎中,也就给人看看病,谁知发明感冒退烧药就大卖,发明消炎药就脱销,摇身一变李世民,发明指南针、望远镜和枪炮,各地军阀全灭掉。建成夺位靠边站,篡取皇位众将赞,西域都护镇边关,打得突厥鸟兽散,参赞降服收吐蕃,开创贞观之治盛世新局面!!看医科男王鹏屌丝如何逆袭,踏上高富帅之路!开药方,治病救人;写良策,治国安邦,故曰《唐方》!!(另:本书与正史有出入,请勿拍砖)
  • 历古,别离

    历古,别离

    汝想要成就大业,却因父亡国吾只是想跟在汝身边辅佐汝却换来饮恨之结果吾不会怪你但是,吾一定会找到你……
  • 退后一步是家园

    退后一步是家园

    本书内容包括:苍穹之魂——抗战中的空战、铁甲威龙——中国战车部队的故事、白山黑水——抗联的战斗、铁流天下——八路军之战、威霸天南——中国远征军掠影、荧屏硝烟——抗日电影解析。
  • 辛亥:国运1911

    辛亥:国运1911

    本书介绍了清末黄花岗起义、立宪运动、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1911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热门推荐
  • 美人皇叔一笑倾城

    美人皇叔一笑倾城

    一名现代跆拳道散打教练慕容夕被人算计意外穿到天凌国慕容相府一位受尽欺凌的小小姐身上,从此娇弱的身体里藏匿的是现代强大的灵魂,慕容夕表示:真是太狗血了,给老娘一块豆腐撞死得了!既然有机会活下去老娘这辈子就风风光光的活下去亮瞎欺凌她的那些傻帽,曾经欺凌过老娘的人都一一修理一遍长长记性,还没有过几天消停日子就因为老皇帝一道圣旨指给了天凌国年轻有为的战神轩辕楚成婚当日蒙面黑衣人截杀,幸得一位姐姐相救,慕容夕的哈喇子瞬间流淌了出来,这尼玛也太美了!轩辕殇月一袭血色衣衫掀起阵阵涟漪乱了谁的心……
  • 我才不是倒霉蛋

    我才不是倒霉蛋

    “我太惨了!买个5连包的泡面居然有4包都没有调料包!”“那不是还有一包有呢吗!没事,不算最惨!”“什么呀!剩下那包就一个袋儿!空的!”“那是有点惨了!不过没关系!我补你一个大奖!穿越去吧!”“啊啊啊!啥玩意就让我穿越啊!金手指还没给我呢啊!”谈话间,樯橹,不对,是李凡灰飞烟灭。
  • dreaming

    dreaming

    那一年在宿舍里碰到了她,二人结缘在此,拥有梦想的她们,想成就一番伟业,可是事实非常的残酷,该如何摆脱这一切糟糕的现实?
  • 灰色逆流

    灰色逆流

    本已陷入深渊却向往光明,是一次次的利用,却无怨无悔,只是因为喜欢,可是到底哪个你才是真正的你呢,如果天堂太拥挤那么我愿意陪你在地狱猖獗
  • 妃你不竹:王爷好美味

    妃你不竹:王爷好美味

    传说,季家有十六位小姐传说,季家十五位小姐个个貌美如花传说,季家十六小姐异常肥胖传说,季家十六小姐是个吃货十年前“哎呀呀!十六小姐您别吃了!”一个肉球从众人面前飞快的‘滚’了过去,还伴随着各种糕点的香味十年后“十六小姐,欢迎回府。”什么,面前这位娇媚的女子,居然是当年那个大名鼎鼎的肉球!我季蕊竹时隔十年,又杀回来了!我要吃遍天下,尽享人间美食!
  • 专家诊治肺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肺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教你诊治肺病的书介绍了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朝颜散流年(下)

    朝颜散流年(下)

    [花雨授权]很久很久以后,她以为她早就忘记了前缘种种,只要不去刻意想起,只是,总有什么会来提醒她,或是一首歌,或是一句话,再或者,只是一杯酒。仿佛前世今生,一段感情,漫长到,她以为此生,是在不停轮回中度过。
  • 牵泮

    牵泮

    一个现代小护士在与朋友户外爬山时不慎掉入山谷并且机缘巧合下穿越时空,并被卷入一场人类、魔界,鲛人族的战争风波中,为拯救三界平衡的旅途中遇到命中注定的人,爱情、使命、责任、、、、、、
  • 不妨不妨来日方长

    不妨不妨来日方长

    但愿世上无疾苦,宁愿架上药生尘。医者仁心,一直以来以医术冠绝天下的长乐宫在十一年前惨遭灭门,大师兄当归不知所踪。为了找回当归,云挽离开避世的长乐宫,遇见了陆修远。同陆修远结婚后,云挽被卷入陆、沈、萧、晁四大世家的纷争之中。为了守护所爱,为了找回亲人,她一步一步成长。到最后,众人皆长乐安好,独有一人,囚身于深渊牢笼,与恶龙朝夕相处,与孤独共枕长眠。原是……那一人以自己三魂七魄为筹码,以一己之身之自由为代价,换她一生重新来过,改天换命……“若是我早知道,这一生是你拿命相换。我情愿……做一只不得投胎转世的恶鬼,也不要你生生世世,都受这孤独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