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感悟
陈洪恩的行为带动了当铺地村几代人,陈洪恩的精神感召了当铺地村几代人。人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片跨越了贫困和荒凉的土地上,陈洪恩所代表的绿色之魂一定会荫庇万代,陈洪恩所树立的绿色丰碑一定会永远矗立。
◎文苑拾萃
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防沙治沙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
当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以使大量植物生长,即使有植物,也会生长得十分稀疏,不能给土壤提供丰富养分。土地是否会发生沙化,决定的因素在于土壤中含有多少水分可供植物吸收、利用,并通过植物叶面而蒸发,任何破坏土壤水分的因素都会最终导致土壤沙化。土地沙化的大面积蔓延就是荒漠化,是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地球上有20%的陆地正在受到荒漠化威胁。
寻找“水稻寡妇”
◎对搞科研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袁隆平(1930—?),生于北平(今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并非第一个认识到水稻杂交优势的研究者。早在1926年,美国农学家琼斯就提出了这一观点。美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育种专家,都在水稻杂交方面做过研究,却无一取得成功。杂交水稻研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从头开始。
想让水稻这种自花授粉植物进行杂交,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但这种方法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几十、上百粒种子结成一穗,几穗乃至十几穗合成一株……人工去雄的工作量是无限大的。
另一条路,就是“三系”配套。这是一套复杂烦琐的育种工程,打几个比方,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好比一出生就是夫妻成双。想让它出现杂交,就要找到天生的“寡妇”,这就是不育系。水稻每年都要种,不断地需要不育系,所以,要让“寡妇”只能生“女儿”,这就要给她找一个特定的“丈夫”,就是保持系。到“女儿”这一辈,就要分两部分,一部分再和保持系杂交,仍旧只生“女儿”,继续做不育系。另一部分则要找到特定的“丈夫”,也就是恢复系。它们的后代要恢复成天生的夫妻成双,也就是杂交水稻的种子。这样“三系”配套完成,才能循环往复地制造出杂交水稻的种子。走通这条路的先决条件,就是找到天生的“水稻寡妇”。
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什么样?袁隆平没有见过,中外资料上也未见报道。没有任何捷径可循,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去稻田里一株一株地寻找。那份大海捞针的辛劳,如今我们只能在想象中体会。
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安江地区水稻扬花的时节,也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这时,安江农校的试验田和周边生产队的稻田里,总能看到袁隆平的身体躬成90度以上,脸贴着层层叠叠稻浪,一手拿放大镜,一手拿镊子,寻找着那万里未必出一的天然雄性不育水稻。
终于在寻找到第6400穗稻穗时,袁隆平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跟在他身边为他做助手的夫人邓哲,在笔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发现时间:1964年7月5日午后2时25分。发现地点:安江农校水稻试验田。水稻品种:洞庭早籼。
随后的一年,在1.4万个稻穗中,袁隆平又找到了5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
1965年年底,袁隆平对获得的材料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梳理,完成了关于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奠定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新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
◎故事感悟
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在研究的第一线,这种孜孜不倦、刻苦治学的精神正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的。他的努力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更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
◎史海撷英
袁隆平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近年来,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八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四年内,又连续荣获了三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文苑拾萃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是各成员国间讨论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国际组织。1943年5月,根据美国总统F。D。罗斯福的倡议,在美国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粮农会议,决定成立粮农组织筹委会,拟订粮农组织章程。1945年10月16日,粮农组织在加拿大魁北克正式成立。1946年12月14日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截至1991年7月1日共有157个成员国。到1997年,其成员有174个国家和地区。
粮农组织的宗旨是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营养和生活水平,实现农、林、渔业一切粮食和农业产品生产和分配效率的改进,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从而为发展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陇县有个愚公村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平田修地,在农村算不了新鲜事。一个村坚持常年修山不停,造地不止,却不多见。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城关镇黄家崖村四年时间修地2100亩,使全村近三分之一的“鸡窝田”、“皮带田”变成了水平梯田,成为该县农田基本建设“样板村”。黄家崖村干部群众用他们的坚毅和执著诠释了当代“愚公”精神。
黄家崖村位于县城北部浅山区,全村9个村民小组,335户,1287人,7700亩耕地分布在水银河两岸的梁峁上,水土难留,耕作不便。村上的主导产业是农业,但农业基础条件差,90%的耕地都是坡地,广种薄收,产量不高,亩产只有二三百斤。2004年正赶上县里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整修梯田300多亩,村民抢着种,为此还闹了不少意见。在此情况下,村班子商量后决定把修梯田的事接着干下去。2005年,村上集资4万元,购买了一台推土机,专门用来修地。同时购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拉油送水,解决修地的后勤保障。从此,这台推土机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四季轰鸣在黄家崖的梁梁峁峁上。他们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机械推土,人工整平,大大提高了修地的进度和质量。水利部门得知情况后,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派来技术人员规划放线,指导施工,先后安排项目资金10多万元,更加坚定了他们平田修地的信心。
几年来,黄家崖人不怨不等,自力图强,平均每年新修改造梯田500多亩,累计移动土石方37.8万立方米,义务投劳1.26万个。有付出就有回报,如今该村人均拥有梯田1.63亩,每年可增产粮食31万公斤,实现了水不出田,土不下山;大灾不减产,小灾保丰收。村民张喜全在新修的地里种了四亩小麦,亩产超过了600斤,张喜全高兴地说:“今年的收成翻了一番,多亏了把地修平!”他们还在新修地坎上栽植优质核桃1300亩,成林后又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如今走进黄家崖,看山山青,看地地平。
◎故事感悟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勤劳朴实是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黄家崖的农民群众们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向土地要粮食,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向了富裕的小康之路。
◎文苑拾萃
梯田文化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阶整地后坡面外高内低的梯田称反坡梯田。反坡面坡度视荒山坡度大小而异,一般为30°~ 50°,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较大,反之较小。田面宽1.5~3米。长度视地形被碎程度而定,埂外坡及内侧坡均为60°。反坡梯田能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土,适用于干旱及水土冲刷较重而坡形平整的山坡地及黄土高原,但修筑较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