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88500000038

第38章 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

余秋雨:其实,最能代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化特征的,并不是曹操和诸葛亮,而是一群被称为“魏晋名士”的人。曹操、诸葛亮他们毕竟是残酷战乱环境的制造者和参与者,而一些真正的文人却放浪形骸、纵情自然,成了社会主流价值系统的叛离者。

王安安:刚才我们还谈起阮籍和嵇康这两个人,也谈起秋雨老师那篇《遥远的绝响》。虽然是好多年前读的,但是对那篇文章我们都印象深刻。秋雨老师用这两个人,真是把魏晋那一批名士的风采写绝了!

余秋雨:既然我已经写过,你们也都已经读过,那今天就不必讲得太多了。但是我还想与大家分享两个意象。原因只在于,这种意象非常奇特、难以解释,进入了一种特殊艺术人格的神秘部位,而且贯通古今。

第一个意象是阮籍的哭。他经常坐着牛车往前走,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当时的路,四通八达的不多。走着走着就走不通了,于是牛车停下了,他就号啕大哭,然后再让车子掉转过来,走另外一条路,又走到路的尽头了,又号啕大哭。这是在荒野之间,没有任何人看见他,他是哭给自己听。

这种方式,是不是有点后现代的味道?

丛治辰:阮籍可能只有用这种“后现代”的表意方式,才能表达出内心的苦闷吧。我在秋雨老师的文章中看到,他曾在刘邦和项羽打过仗的地方感叹过“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就可以想见他心里原本是有多大的志向,但是偏偏遭遇了这么个破世道,也算是一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吧。我能体会他的绝望和痛苦,真是不哭不行。

余秋雨:很抱歉,我的看法可能有点不同。阮籍一次次在路尽头的哭,并不包含很具体的针对性。既不针对古人,也不针对世道,也不针对自己。那是一种宏大的哭,具有整体象征意义的哭,却又说不清象征什么。我看中的正是这一点。好像是在哭人生途穷、世间窘迫,也好像是在哭草树凄迷、长天冷漠。更重要的是,这种哭又与一般意义上的悲伤不同,他一次次地重复寻找这种哭的机会,一次次寻找走不通的路。他追求这种体验,而且是一种隐秘的、纯个人的体验。这是一种极为超越的大人格、大行为,足以凌驾古今中外。

与他有关的第二个意象是“啸”。这是一种发声方法,没有内容,没有言辞,只让一种喉底的声音自然倾吐,深沉洪亮,婉转悠远。他曾到苏门山去寻找一个叫孙登的高人,两人见到都不说话,他就“啸”了起来。“啸”了一遍之后,孙登从打坐入定的状态中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他便再“啸”一遍。“啸”完,发现孙登又已打坐入定。他觉得已完成任务,就下山了。走到山下面,突然听到另有一种“啸”声从山上传来,立即铺盖得漫山遍野。这是孙登在回答他。

你们这些当代大学生能够想象这种情景吗?阮籍写过一篇《大人先生传》,他所说的“大人先生”就是孙登这样的人,是一种与造物同体,与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的存在。他们真没有太具体的语言了,只能“啸”。正是这种“啸”,与前面所说的哭连在一起,体现了一种难以企及的高迈,让人永久神往。

王湘宁:我很想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他是怎么生活的呢?

余秋雨:在现实生活中,他处处反对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礼教。他做得很故意,因此极有影响。例如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他听说有一个兵家的女儿长得很漂亮,没有结婚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根本不认识这个女孩和她的家人,却赶到灵堂放声大哭,哭得比女孩的亲族更悲伤。这种哭,看似荒诞,却很纯粹,完全是为生命而哭,为生命的美好却不可延续而哭。

但是,当他的母亲亡故的时候,他听到噩耗居然没有停止下棋,这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因为那毕竟是一个严格提倡孝道的年代。大家奇怪地看着他,只见他脸色越来越青,下完棋喝了两升酒,大号一声,便吐出大量的血。

总之,他处处与世俗规矩反着来,却以最坦诚的方式吐露出生命的本真。

母亲的灵堂里来了好多人,都是来吊唁的,照理他作为儿子应该站起来感谢他们。他不,还是坐在那里,用冷漠的白眼看人。后来,有一个叫嵇喜的人去吊唁,回来告诉他的兄弟,说我去吊唁阮籍的妈妈,他居然给我白眼。他兄弟想了想,就拿着酒和琴到灵堂去了,既喝酒又弹琴。这是多么荒唐的事,但阮籍反而站了起来,走向他,用的不是白眼,是青眼。我们似乎能够听到他心里的声音:谢谢你,用美酒和音乐来送别我辛劳的母亲。

费晟:常人根本理解不了阮籍,就跟钥匙和锁不配套一样。他这把孤独的锁,找不到钥匙。这就跟“高山流水”一样,真的是碰上知音才行。

余秋雨:说得不错,这个到灵堂里来弹琴喝酒的人就是嵇康。嵇康比阮籍还要厉害,他是大学问家,对道家和《易经》都研究得很深,但他整天在洛阳郊外打铁,当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摆脱常规。当时,一起打铁的还有他的一个朋友向秀。向秀给他拉风箱,做做零碎活。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向秀,他也是个大学问家。这么两个人埋头干活,也不怎么讲话,这种感觉很特别。

王安安:比较起来,嵇康的性格比阮籍要暴烈得多,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这样的性格肯定会给嵇康惹麻烦。

余秋雨:你们都读过我对嵇康遇害的描写,这儿不重复了。简单说来,司马昭政权无法容忍一个不愿合作的独立知识分子,于是借着一个事件,受到小人的挑拨,嵇康便慷慨赴死了。死前,还在刑台上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裘小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这种从容态度,真是连死也死得不同凡响。

余秋雨:这就是魏晋名士的风采。按照罗宗强先生的说法,他们把庄子的理想人间化了,也就使生活变得诗化、艺术化了。

王安安:确实感觉他们是把生活艺术化了。不是在过日子,而是把自己所有那些不能实现的理想,都放到自己的生命里去燃烧。于是,就迸发出非常灿烂耀眼的光芒来。

余秋雨:他们鄙视权贵、漠视世俗、傲视成规、无视生死,最后凝聚为一种充满诗意的孤傲美和寂灭美。这种生态在后来世世代代知识分子身上无法重复,后人只能仰望,或者,只能局部模仿。

他们的这种心态,还包含着一个特别的话语方式,那就是清谈。我们前面已经说到,他们在一般情况下很少说话,但一说起来,便延伸为一种云山雾罩的冗长结构,一种超尘脱俗的话语逻辑。

我想听听你们对清谈的理解。

刘璇:我早就关注清谈,查过一些资料。清谈是源于汉代的清议,就是品评人物,那时,其实是为了选拔官吏。县里面品评一下,觉得这个人好,就推荐上去当官。后来,品评的权力集中到了名士手里,名士如果说这个人很牛,那这个人就暴得大名。这种品评最早是针对道德,后来,慢慢发展为评价一个人的风度仪态如何,后来又慢慢发展到了谈玄。我觉得就品评人物这一点来看,清谈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以一种舆论的方式来干预政治。

余秋雨:讨论清谈,不要过多地着眼于它的内容和目的。不在乎内容和目的,恰恰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是学术争论,也不是主题研讨,更多的是一种智力游戏和社交活动。一有固定的内容和目的,魏晋名士们就觉得俗了。清谈在进行过程中,也不讲究寻常逻辑,只求惊世骇俗。它在无功利、无对象的世界中游荡,并获得快感,有点像西方现代派的“意识流”。但“意识流”主要集中在写作,而清谈却需要与他人一起进行,而且必须让潜行的意识外化为语言,而且语言必须漂亮。在这样的智力游戏中,一些模糊又飘逸的概念也有可能独立出来,获得智力论定,例如当时一直搞不清的“无”和“空”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清谈又建立了一个特定的社交圈子,就像后来法国的沙龙那样,构成了一群贵族知识分子的聚合。这在非常讲究实用的中国社会中,具有独立和逆反的色彩。但是,他们又洗去了政治色彩。

清谈的最大贡献,是大大提高了中华文化的“非实用智慧”,这对今后哲学的推进至关重要。当实用的羁绊被摆脱,思维就可以在抽象的天域里自由漫游了。中国传统思维为什么缺少自由漫游的广度和深度?当代研究者往往以为是受制于政治,但是在我看来,更受制于实用。

丛治辰:“清谈”这件事情好像后来名声很糟糕,大家总要说什么“清谈误国”,但我觉得这是比喻的用法,意思是你们知识分子搞那些文化的东西都没有用。救国靠的是实力,是武力。这样说的人当然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就有很多。可是如果硬要说清谈误国的话,那什么不误国?写诗作词不误国吗?画花赏鸟不误国吗?文化发达的文明一定比野蛮的豺虎之邦要孱弱——军事上打不过人家。所以,把误国的罪过推给清谈、推给文化是不公平的。

余秋雨:关于误国不误国的问题,在当时就出现了一些分歧。有一次,王羲之和谢安有过交锋。王羲之的想法是,做人还是要有所作为,不能老是空谈,他的目标是做治水的大禹。而谢安则说,秦为什么亡得这么快,就是商鞅、李斯他们太有作为了。谢安认为快速地推进自己的行政措施反而有可能误国。我们记得,这是老子和庄子的思维。

王羲之想有所作为,但他的儿子王徽之却是个清谈的专家。我想以他做例子来向你们介绍一下清谈具体进行的方式。王徽之曾经做过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问他在哪个部门工作,他说:“经常看到牵马的来,大概是马曹。”桓冲又问他管了多少马,他回答说:“不问马。”桓冲又问最近死了多少马,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这种听起来莫名其妙的回答,其实都幽默地嵌着典故。例如,回答说“不问马”,源自《论语》中记载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后问:伤了人吗?不问马。至于回答“未知生,焉知死”,也是出自《论语》。当子路向孔子问死后的情形,孔子就回答了这句。除了典故之外,有时还故意作“错位链接”。例如有一次,桓冲要他管事,王徽之回答说,今天早晨西山的空气特别凉爽。这就是典型的清谈之风。

这样的清谈之风,对实际政务确实产生了负面效果。大家都仿效着这种机敏、俏皮、错位、脱轨,连官员也跟着来。如果这些名士也做了官,结果可想而知,完全建立不了社会管理所需要的顺畅沟通,行政效率严重低下。

费晟:但是,从文化来讲,清谈导致了中国一个玄学流派的形成。通过清谈把佛学、儒家、道家融合在一起,中国的文化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性格。清谈在这个意义上,功劳是很大的。大家不要忽视这种文化上的意义。胡适先生就曾经说过,发现一个古文字的意义,和发现一颗小行星,学术价值是一样的。我们得允许在兵荒马乱当中,有一些人能够从容地谈点哲学,建构一下文化。

余秋雨:哈哈,你还是舍不得谈魏晋清谈的负面效果,坚持着它的正面意义。平心而论,如果作为一门课程正面论述魏晋清谈,花费一学期、一学年都值得,我也鼓励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的博士论文可以多研究一点魏晋清谈。但是,我们现在的课程是对中华文化史的快速扫描,只能稍稍涉足便拔腿而走,因此要急着讲讲它对中国后世文化的负面作用了。

中国的文化历来与政治关系密切,清谈本来是可以拉松这种关系的,但也可能把空谈之风带入政治。不幸,这种情况果然发生了。高层哲学没有怎么发展,而文化人却越来越喜欢空谈政治。你所说的清谈把佛学、儒家、道家融合在一起,这是有的,但功劳不全在清谈,融合程度也不能估计过高;而文化人空谈政治的风潮,却越谈越烈,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弊病。用我的话来说,该空的不空,该实的不实,造成两头失落。

中国古代社会后期,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检讨。他们发现,很多文化人平日喜谈玄空的心性、道统,又自以为能够以此治国,连社会上很多人也有这个误会。每次出现社会危机,朝廷总是急急地把他们拉出来做顾问,但是,结果总是一塌糊涂,甚至加速了朝廷的败亡。即使在平时,要这些人来管理行政,也是一片疲沓。于是,清代出现了一些提倡“实学”的呼吁,明确指出空谈已经成为很多文人官员掩饰自己低能的保护伞。

因此,研究魏晋清谈和它的后续影响,可以成为窥探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一个方位。这种人格结构最严重的问题,是理性抽象能力和实践执行能力的对峙和互消。这就造成了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的两难境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背景》这本书,共分六辑。第一辑,写了我对故乡的理解与遥望,写了亲情、友情和故乡荆门的风情;第二辑,写了我的阅读体验和读书心得,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作了分享;第三辑,写了我的文化旅程,记录了我对一些文化名城的感悟和思索;第四辑,写了我曾接触过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环境以及它们对我心灵的触动;第五辑,抒发了我自己对写作、对文化、对人生的感受以及肤浅的文化体验;第六辑,写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教育的真谛和经验。书中的文章,绝大多数已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过,涉及的内容较为驳杂,或许只能以文化为主线,将它们串起来奉献给读者。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文史精品年度佳作所收录的文章正是以此为目标的。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百年,而《共和不和》《末世摄政王载沣的角色》《辛亥百年》和《三0二九广州起义之罗生门》从清朝、北洋政府、广州起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了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卢荻、吴韶成和莫栋梁、项小米的文章向读者们介绍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斗争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地下工作者的生平,历史不会遗忘他们。而最后一类文章更为有趣,李洁非和吴正格的文章则分别从桃色与党争的关系和满汉全席的发展入手,揭示了明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见微知著,发人深省。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热门推荐
  • 大佬要和我恋爱

    大佬要和我恋爱

    [##震惊!M城的傲娇腹黑秦影帝和一名女孩一起进了小区!!!!!疑似亲密!!##]两人逛商场,被狗仔偷拍。两人去度假,被狗仔偷拍。两人出入民政局,还没等狗仔偷拍发微博,就已经被大佬抢先一步发文:余生有你相伴@是晚念呀!配图##结婚证##
  • 三千繁花落

    三千繁花落

    一见倾心。三千繁花落,倾心于君。纵使万里江山,岂可与你相比。
  • 火影之继承火之意志

    火影之继承火之意志

    他,一个普通的90后青年,因为一次意外被YY大神选中,成为了原著中的猪脚———漩涡鸣人!想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吗?敬请关注《火影之继承火之意志》,不定是更新哦,亲!
  • 余烬逆燃

    余烬逆燃

    每个人都在寻求解脱,渴望在纷扰的时间获得一方心灵的净土,然而真正的解脱谈何容易。脾气暴躁的爸爸,逆来顺受的妈妈,勾心斗角的亲戚……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似乎都与这个18岁的少女无缘,迷茫中更多的是痛苦与挣扎,一面是活泼开、清新脱俗的校园女神,一面是不爱言语、拒人千里的牢笼困兽。到底是什么铸就了两种迥异的人格?“没有光,没有温暖,有的只是无尽的黑暗和刺骨的冰冷……”李妙然声音平平,还是和往常一样动听。卫骁看着近在咫尺的背影,眼神逐渐黯淡了……
  • 冷离别忧远

    冷离别忧远

    五千万年前,圣主帝君东方千凝以天下共主之位担起责任,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安定了天下苍生,从此天下分为天、地、海、地下四界。经过如此暴乱,帝君为凭借天下苍生舍弃了自己的一注凝魄,并向天下宣称今后不再执政。众仙家大乱,正当这时,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少年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帝君看出他眼中的坚韧,此后,便是当今莫旗忧执政的和平年代……暴乱究竟从何而起?几千万年后,曾被迫别离的两个少年能否重新拾起当年的心动,回想起原来的点点滴滴,再一次,是再次为了和平牺牲自己?还是背叛天下守护你?
  • 洪荒战纪传

    洪荒战纪传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天地间万族林立,尤以上古神、魔、妖、鬼为代表的上古种族实力最为强大。上古时期,人族崛起于微末,艰难的游离在各强大种族的强权之间,直至人族三皇出现,以莫大法力为人族争取生存空间,天皇伏羲动用无上至宝“东皇钟”封印鬼族,人皇女娲利用神器“女娲石”补天成功,隔绝神、魔两族,地皇神农借助“神农鼎”降服妖族、兽族,上古时代结束,开启洪荒世纪,人族得以繁衍生息。三皇已逝,各大上古种族争相复苏,远古神器先后现世,各种神兽时有出没,战纪新时代,谁主沉浮,还看洪荒战纪!
  • 萌妻驾到:老公请自重

    萌妻驾到:老公请自重

    男主白天文文雅雅当老总,晚上却是一个凌辱妻子的虐待狂。手法让常人不可想像。小美妻为了不失去这位土豪丈夫,强忍着内心的悲伤。不过她相信总有一天能把老公这种野蛮扭曲的心理扳过来。男主同父异母兄弟为了跟男主争夺父亲的家产,不择手段下套子谋害男主和他的小美妻。男主他们经历了一次次意想不到的灾难,可喜的是,每次灾难都让他们化险为夷。最后他们夫妻二人识破了同父异母兄弟的阴谋,从此两人和睦相处,男主不再虐待妻子,事业兴旺,家庭美满。
  • 冷宫太子妃:殿下,别乱来

    冷宫太子妃:殿下,别乱来

    穿越?不稀奇。替嫁?不稀奇。皇妃?也不稀奇。但天杀的为啥她遇上稀奇的太子殿下住冷宫!十字绣做寿礼,鸡蛋羹秒御厨,九连环戏太子,冷宫被她闹得鸡飞狗跳,好不热闹!“来,爷,给妞乐个~”误闯浴池,她还要不怕死的挑逗美男。“要不……妞给你乐个?”某太子邪魅一笑,一记手刀将她砍晕直接扛上身。天!矜持!虽然姐很诱人,可是腹黑殿下别乱来啊!
  • 过期恋情

    过期恋情

    只要你愿意,只要我拥有,所有人都以为了,可他们不是啊。终于说的很清楚了,不是吗?字字句句,都渗透着砭人肌骨的寒,为什么偏偏要去自取其辱呢?毕竟她有了他,因为她有了他,还好她有了他……
  • 神乐传说——云凉女国

    神乐传说——云凉女国

    神乐仙境,所有灵气来自于仙境神树,神树位于云凉女国,每届国主都会建立起与神树交流的通道,神树只听命于云凉国主,便使云凉成为整个神乐最强盛,最和平的国家,但云凉的国主却是最多只能活到四十岁。云凉女国,人口比例平衡,但因国主历任都是女子而称,且每位国主无论有多少个孩子,都只会生下女儿。被选定当国主的孩子从小就要吃下神树上唯一的果子,与神树建立联系。一年,云凉国主诞下一婴儿。但奇怪的是这是名男婴,为了不引起慌乱,故意对外称是女婴,但因云凉国主只能是女子,且神树只能与女子建立联系,后两年,云凉国主产下一女婴,抚养长大,前国主死后,此女婴登位,掌管云凉。懒得打字,就这么着吧,把第一段复制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