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8500000002

第2章 汉魏晋名医(著)方(1)

张仲景方

太阳病

方一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用法】上5味,以水1400毫升,微火煮取6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200毫升,啜热稀粥200余毫升,以助药力。服后盖被1小时左右,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1服汗即出病情减弱,停后再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间隔一会再服,半日许令3服尽。若病重者,1日1夜服,随时观之。服1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功效】解饥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论·辨霍乱病脉并治》。

方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组成】桂枝(去皮)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芍药9克,大枣12枚,厚朴(炙,去皮)6克,杏仁(去皮尖)50枚。

【用法】上7味药,以水1400毫升,微火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复取微似汗。

【功效】调和营卫,宣肺平喘。

【主治】营卫不和,肺气不利所致之发热,自汗出,恶风寒,气喘,苔薄白,咳嗽,咯白色痰,脉浮缓等。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方三桂枝甘草汤

【组成】桂枝12克(去皮),甘草6克(炙)。

【用法】上药2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顿服。

【功效】温补心阳。

【主治】心阳不足,心无所主。症见心下悸动,或空虚或有空悬感欲得按,短气,或略有心痛,脉微缓或结,苔白。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方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组成】桂枝3克(去皮),甘草6克(炙),牡蛎(熬)6克,龙骨6克。

【用法】上4味药,以水1000毫升,煮取500毫升,去滓,温服160毫升,日3服。

【功效】温补心阳,潜镇安神。

【主治】心阳虚所致烦躁。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方五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组成】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干地黄30克,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麦门冬15克(去心),麻仁15克,大枣30枚(擘)。

【用法】上9味药,以清酒1400毫升,水1600毫升,先煮8味,取600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200毫升,每日3服。

【功效】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主治】(1)气虚血少,脉结代,心悸动,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萎者。

(2)虚热咳嗽,痰中有血丝,短气羸瘦,虚里筑筑动,虚烦不得眠,自汗或盗汗,咽干舌燥,大便难,脉虚数者。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方六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茯苓24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

【用法】上药4味,以甘澜水2000毫升,先煮茯苓减400毫升,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每日3服。

【功效】温阳培土制水。

【主治】心阳受损,水停脐下所致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心悸等。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方七桂枝加附子汤

【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附子9克。

【用法】上6味药,以水14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功效】调和营卫,复阳固表。

【主治】表邪未尽,阳虚液脱。症见恶风,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于屈伸,小便难,发热,或脉浮大而虚。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方八甘草干姜汤

【组成】炙甘草12克,干姜6克。

【用法】上2味药,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辛甘化阳。

【主治】恶寒,自汗出,四肢不温,烦躁吐逆,咽干,脚挛急,小便数,脉浮虚(先复其阳,继复其阴)。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方九甘草附子汤

【组成】炙甘草6克,附子6克,白术6克,桂枝12克。

【用法】上4味药,以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3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100毫升,恐200毫升多者,宜服120~140毫升为始。

【功效】解表祛风,温里化湿。

【主治】风温留注关节。症见骨节疼痛而烦,屈伸不利,痛处拒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苔白,脉沉细。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方十桂枝附子汤

【组成】桂枝12克,附子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去桂加白术汤即由上方去桂枝加白术12克)。

【用法】上5味药,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温3服。

【功效】温阳除湿(桂枝附子汤偏重于祛风胜湿,去桂加白术汤侧重于崇土化湿)。

【主治】风湿搏于肌表。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溏而小便不利,或大便溏而小便自利,脉浮虚而涩等。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方十一茯苓甘草汤

【组成】茯苓6克,桂枝6克(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9克(切)。

【用法】上4味药,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温3服。

【功效】温阳和胃散水。

【主治】胃阳不足,不能输化水液所致心下悸,不渴,四肢欠温,或汗出,苔白滑,脉弦等症。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中)》。

方十二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甘草3克(炙),杏仁(70个去皮尖)9克。

【用法】上4味药,以水18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温服160毫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方十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12克(去节),杏仁(50个去皮尖)9克,甘草6克(炙),石膏24克(碎,绵裹)。

【用法】上4味药,以水1400毫升,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者。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方十四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6克(去节),细辛6克,附子6克(炮,去皮)。

【用法】上3味药,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3服。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来源】《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方十五麻黄附子甘草汤

【组成】麻黄6克(去节),甘草6克(炙),附子6克(炮,去皮)。

【用法】上3味药,以水14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每日3服。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恶寒身痛,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气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小。

【来源】《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方十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麻黄6克(去节),连翘6克,杏仁(40个去皮尖)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擘),生桑白皮(切)15克,生姜6克(切),甘草6克(炙)。

【用法】上8味药,以潦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温3服,半日服尽。

【功效】解表发汗,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内郁,表证未解而发黄者。

【来源】《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方十七葛根汤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9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7味药,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葛根,减400毫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功效】发汗解表,生津止痢。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身痛,项背,或下痢,苔薄白,脉浮紧。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方十八桂枝二麻黄一汤

【组成】桂枝6克(去皮),芍药3克,麻黄2克(去节),生姜3克,杏仁3克(去皮尖),甘草3克(炙),大枣5枚(擘)。

【用法】上7味药,以水10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再服。

【功效】调和营卫,微发其汗。

【主治】风寒郁表(表郁较轻)。症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形似疟,1日数发,有汗出等。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

方十九生姜泻心汤

【组成】生姜12克(切),甘草9克(炙),人参9克,干姜3克,黄芩9克,半夏9克(洗),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8味药,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每日3服。

【功效】补中和胃,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致痞,而见胃中不和,心不痞,干噫食臭,腋中雷鸣下痢等。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方二十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9克,人参6克,生姜15克,代赭3克,甘草9克(炙),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

【用法】上7味药,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3服。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心下痞,噫气不除,反胃呕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者。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方二十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组成】顾朴24克(炙,去皮),生姜24克(切),半夏9克,甘草6克(炙),人参3克。

【用法】上5味药,以水2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每日3服。

【功效】健脾行滞,消补兼施。

【主治】脾虚不运,气滞不宣所致腹胀满,食欲不振,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苔薄白,脉缓等。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中)》。

方二十二五苓散

【组成】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6克(去皮)。

【用法】上5味药,捣为散,每服5克,每日3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功效】利水渗湿,通阳化气。

【主治】(1)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症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症。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方二十三猪苓散

【组成】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9克。

【用法】上5味药,以水800毫升,先煮4味取400毫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140毫升,每日3服。

【功效】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症见发热,口渴欲饮,或见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不利者。

【来源】《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方二十四文蛤散

【组成】文蛤15克。

【用法】上1味为散,以沸汤和5毫升服,汤用1000毫升。

【功效】散水除烦。

【主治】水寒外侵,表阳郁遏。症见心烦,肌肤冷缩起栗,欲饮水反不渴等。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方二十五牡蛎泽泻散

【组成】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

【用法】上7味药,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加水和服5毫升,日3服,小便利,止后服。

【功效】清热逐水,软坚散结。

【主治】下焦湿热壅滞,气化失司所致腰以下水肿,小便不利,或短赤黄涩,脉沉数有力,或大便秘结等。

【来源】《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方二十六桂枝人参汤

【组成】桂枝12克(别切),甘草12克(炙),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

【用法】上5味药,以水1800毫升,先煮4味,取1000毫升,纳桂,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温中和表。

【主治】表证未解,脾胃虚寒所致下痢,心下痞,腹痛绵绵,口不渴,发热恶寒,头痛,苔白滑,脉浮虚。

【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同类推荐
  • (便携式)伤寒论学习记忆手册

    (便携式)伤寒论学习记忆手册

    《伤寒论》中的112方代表了112个汤方证,这些汤方证是《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亦是学习掌握的关键之处。本书即以《伤寒论》112个汤方证为主线编写。由于各汤方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联系,具有主从、组合、相关等关系,包含着临床辨证思维、汤方加减灵活运用等内容,故将112方划归为17大类阐述,以便学习领会。每一个汤方证下,一般设[原文]、[名词解释]、[辨证提要]、[论治归纳]、[相关证析]、[背诵要诀]等6个栏目。
  •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近年来,我省各大医院的临床营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临床营养科(室)在组织建设、管理、医疗、教学、人才培养、医疗科研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服务能力降低,成为医院医疗服务“木桶”中的“短板”。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和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受省卫生厅的委托,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们组织省内部分专家编写了《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希望从体制上、工作内容及流程、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人员配备要求及管理、设备仪器、房屋建筑以及质量监督标准等全方位的进行统一规划。
  • 专家诊治痔疮

    专家诊治痔疮

    这是一本为您讲解痔疮的专业书籍;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看这本书巧治失眠

    看这本书巧治失眠

    这本《看这本书巧治失眠》由李艳、慈艳丽主编,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体质,从生活习惯、居室环境、工作状态、心理状况、用药情况等各个方面阐述了治疗失眠的方法。帮助大家了解睡眠的真实面貌,确定自己失眠的类型,并根据失眠者自身失眠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案,摆脱失眠困境。《看这本书巧治失眠》适用于失眠患者及其亲属,以及社区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 袖珍药物手册

    袖珍药物手册

    随着临床医学、药学的飞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加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这对临床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准确地开出规范的处方,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迫切希望能有一本方便实用的药物手册,临床工作中或遇到用药中的问题时可随时查阅。据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袖珍药物手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非凡俗人

    非凡俗人

    天地混沌,万物生长,神认为这个世界简单而平凡,于是创造人类,我本俗人,奈何踏上修仙,夹缝中求生存,刀尖上创奇迹。我叫李怀,李氏民的李,坏蛋的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室冷公主复仇记

    皇室冷公主复仇记

    当两个有着悲惨命运的少女,经历磨难回归复仇时,她们真的能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痛下杀手吗?是严惩,还是宽恕?面对着种种困难的选择,她们,将何去何从……她们最后能够拥有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吗?
  • 我属猪

    我属猪

    朱大海和妻子每年一胎,连生了十二个不同生肖的儿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些人的命运如何呢?主角是一个属猪的丐儿,因种种机遇,投身于了抗日洪流,但他其它的哥哥姐姐们在战争中又都干了些什么呢?作品最后会很快地告诉你答案!
  • 无良寨主

    无良寨主

    她是古灵精怪的药王谷谷主关门小弟子因为太调皮,老是闹得谷里鸡飞狗跳不堪其扰的谷主无涯子把她忽悠出了谷什么?抢劫?也不看看姑奶奶是谁坐上清风寨寨主之位,收下销魂三人组做小弟带上误打误撞失了忆的断肠花走着,跟着寨主去抢遍天下去
  • 我好像上了假大学

    我好像上了假大学

    “请简述一下内丹术的兴起,以及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借鉴价值。”“不知道。”“那请你谈一下对《存思法》的见解。”叶一白依旧摇头。“说一下对我们学校的看法。”叶一白摸摸鼻子,“我是从农村来的,没听说过贵校。”“农村消息这么闭塞的吗?”叶一白老脸一红:“其实我是山里人,最近刚出来,不是农村的,我吹牛了。”“好,你被录取了!”(本书讲的是快乐的校园咸鱼时光)
  • 冒险日志

    冒险日志

    我不是哑巴、也不是聋子,我是巴隆,这件事我不想忘记——巴隆我要走了,到最远的地方去,纵使是踩过刀山、纵使是游过火海、纵使是下过地狱,我也要去学会那斩断宿命的剑术,将着宿命的诅咒给斩断!——巴隆我记得我的故事,所以我还活着,别人记得我的故事,说明我曾活过——阿甘左真正的的忘记不是再也想不起来,而是你想起来的时候,心中却再无波澜——阿甘左一只被诅咒了的鬼手,一个被遗弃了的少年,一生抗争的宿命,一段热血的冒险故事,还有记载着旅途的《冒险日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道噬血

    极道噬血

    该死的系统,非要吸血赚妖血值“叮”你吞了一只妖鼠,妖血值+1“叮”你吞了一只蛹妖,妖血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