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4700000003

第3章 龙的传说

不知从何时起,中华民族自认为是“龙的传人”,这个称号不仅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在世界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以,这本《寓言里的中国》从有关龙的寓言开篇,应该是合适的。

根据有关辞书的说法,龙是我国先民想象中的神物,在综合几种动物形状的基础上,又以想象增加各种修饰而绘成。《辞源》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则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龙字最早是指天上的龙星,即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于夏季夜晚出现在我国东方天空的星宿,又称东方七宿。

稍微了解一点中国文化,就知道龙这一形象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中国人共同的图腾,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易经》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的爻辞,就完全围绕“龙”的不同状态展开: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这些词汇今天已经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要穿龙袍、坐龙椅、睡龙床。隐身于民间草莽的英雄豪杰被称为卧龙,因此诸葛亮在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之前所待的地方就是卧龙岗。骏马被称为龙马,因此新年祝福语中常祈愿对方有龙马精神。在许多古代建筑中,多以龙为装饰;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九龙柱、九龙壁比比皆是。在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的夏历新年习俗中,要舞龙灯。阴历二月初二,号称龙抬头,人们纷纷剃新头以示自己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五月端午赛龙舟的习俗,据考证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前就已经蔚然成风。旧时参加科举考试叫跃龙门,如今的年轻父母仍然个个望子成龙……

由此可见,龙,确实是我们崇拜的偶像。但是,偶像崇拜与对偶像的追求还不是一回事。好比当今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可是又有多少家长真的能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足够的心力呢?每个学生都希望能通过考试跃龙门,获得广阔的发展舞台,可是又有多少人肯下苦工夫,来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呢?每位官员都希望取得好的政绩、赢得好的口碑,可是又有多少官员甘于脚踏实地以为老百姓谋福利而不是靠投机取巧来脱颖而出呢?对这样一些现象,古人早就有了深刻的洞察,并用寓言故事提出了批评。其中最著名的一则寓言故事就是见于我国目录学的鼻祖、西汉文学家刘向《新序》一书中的“叶公好龙”。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大约出生于公元前77年,卒于公元前6年,享年七十一岁。刘向系汉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祖籍秦国泗水郡沛县丰邑(今属江苏徐州),世代居住在都城长安。

因为显赫的家庭出身,刘向年轻时就被安排做官,后来则因为自己的才学出众,在汉宣帝时被选为儒俊材,曾受皇帝的诏令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到汉元帝时,又被提拔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但是,因为在任上多次上书议论朝政,得罪了权贵,竟两度下狱,被贬为平民,闲居十余年。到汉成帝即位后,他又重新被启用,拜官中郎,后又升迁为光禄大夫,最终官至中垒校尉。在此期间,刘向又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颇受汉成帝嘉许,但也就如此而已。

刘向为人平易朴实,不重威仪,廉洁乐道,潜心学术,昼诵《书》《传》(《尚书》《左传》),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因而取得了诸多学术成就,在很多领域都堪称开山鼻祖。据史料记载,刘向学问渊博,曾奉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近二十年,对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所编撰的《别录》,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刘向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衍行事,以类相从,撰成《洪范五行传》十一篇,成为中国最早的灾异史。在文学上,刘向以辞赋和散文见长,在《汉书·艺文志》载有刘向作的赋三十三篇,当然因为各种原因,今天大多散佚,目前只有一篇仿照屈原《九章》而作的《九叹》传世。刘向的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点校古籍的叙录,著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文章家评价他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他还采集汉代以前的史料轶事,撰写成《说苑》《新序》《列女传》,其中有一些很有意义和文学特点的故事,可以说是魏晋小说的先声。

其中,《新序》,是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原书三十卷,如今只存十卷,曾由北宋曾巩校订。书中记载了相传是宋玉对楚王问的话,列举了楚国流行歌曲《下里巴人》《阳阿》《薤露》等,说是“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寓言故事“叶公好龙”即出自这本书的“杂事”篇。

原文是这样的: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叶公十分喜欢龙,衣带钩上画着龙,酒杯上刻着龙,屋里的家具上雕饰的也是龙。天上的真龙看到叶公这样喜欢它,想给他一个惊喜,有一天就从天上下来到了他的家里。因为龙的身体太大,龙头从窗户向屋里探望,龙尾却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看到真龙,转身就跑,吓得像丢了魂似的,大惊失色,都无法控制自己。

如此看来,叶公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而不是真龙的东西罢了。这个寓言用虚构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讽刺了那些表面喜欢实则十分惧怕某件美好事物,或者徒有理想却不愿身体力行的人。当然,这种表面的喜欢,可以是附庸风雅,可以是随大流的从众,可以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使出的一种伪装,也可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不切实际的追求,最终都会因为粗鄙露怯,或者算计落空,或者伪装败露,或者力有不逮而留下笑柄。

梁启超曾在《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一文中,讽刺历代统治者虽然口口声声号称以民为贵,却很少实际施行,恰恰就相当于:“叶公好龙,好其是而非者。”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也说,那些表面上希望民众起来,可是“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的人,“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龙,在中国文化里代表了美好神圣的事物,象征着人人都希望拥有的美好品质,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乃至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美好未来。但是,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往往是艰辛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愿意付出,不诚信服膺,我们就会离美好越来越远,真的有一天上天眷顾、机会降临,我们也会因为没有准备而吓得落荒而逃。

在历史上,叶公是确有其人的,但历史上的叶公却并不是这样的人。他最著名的功劳是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又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叶公是春秋时楚国王室后裔,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因封地在叶,故称叶公。“叶”在古代是多音字,在用作地名或者姓氏时读作“社”。叶公的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他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就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

经考古发掘证实,他主持叶政期间,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了两百多年,比郑国渠早了三百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都保存尚好,是叶公治水的历史见证。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史学专家安国楼博士称,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叶公好龙”的故事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但是专家们也指出,汉代刘向以叶公为主人公所创作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

根据儒家经典《论语》的记载,历史上这位“叶公子高”跟孔子不仅同时代,两人之间还有过交往。孔子当时正在周游列国,希望推销自己的治国安邦理论。听说叶公政绩显赫,特地从蔡(现河南新蔡)入叶,希望与叶公探讨治国方略。孔子与叶公认识后,叶公经常请教孔子为政之道,但是没过多久,两人就分道扬镳了,因为通过深入交流,孔子发现两人政见不合。

《论语·子路》说:“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叶公说,他的家乡有一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了父亲。孔子说,他的家乡正直的人与叶公子所说的不同:父亲要为儿子隐瞒,儿子要为父亲隐瞒。这才是他所理解的正直。叶公是从法治的角度主张大义灭亲,孔子则是从人情层面反对大义灭亲。到底谁对谁错?粗看似乎都有道理,而且叶公的主张似乎更加理直气壮。但是,按照儒家的观念,人情是更基本的生活逻辑,是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基石;这个基石动摇了,毁坏了,整个社会就会崩坏。

如果用刘向虚构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来指摘叶公当年的认识误区的话,似乎也说得通:叶公虽然有一腔治国理政的理想,却终究因为认识局限而没有找到正确的治国之道。或者,他似乎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人民应该正直,可是却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正直;遇到为孔子所赞赏的正直行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他就要害怕了!也许正是因为《论语》记载的这段公案,促使四百年后的刘向在编书时,选择把“叶公子高”作为他寓言的讽刺对象吧。

正如本书前言所交代的,与西方寓言多以各种动物为主角不同,中国的寓言故事多以人为主角,而且还经常假托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这样的不同,凸显出中国的寓言更加急切的现实针对性,因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得中国寓言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也让许多寓言故事与典故合流,进而沉淀为一种固定的语词组合——汉语成语。比如,叶公好龙这个寓言故事,后来就浓缩为一句成语。前面所引梁启超和毛泽东的话,就是在成语的意义上使用的这则寓言。

一个历史典故、一个寓言故事,一旦浓缩为成语,就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效率;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精炼的语言,成语的大量存在,是使汉语高度凝练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龙有关的另一个成语——“画龙点睛”也很有名,而这个成语同样来自一则寓言。

唐代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有这样的记载: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这段记载来源于下面的传说。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这不合常理啊!于是大家纷纷要求他,一定要把龙的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就会破壁飞走的。”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破墙而入,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上了天空。过了一会儿,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了。

这段颇有些荒诞不经的记载,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标准的寓言故事。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些道理:我们对神圣的事物要保持一种敬畏;或者人们精湛的艺术创造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是可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地步的。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和寓言故事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写文章,在关键处用上最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这样的话则被称为“点睛之笔”,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的特殊作用。随着人们语言实践的发展变化,这句成语不仅用来形容说话、写文章、绘画等活动的精彩独到之妙处,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精妙创造。

明代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有这样一段话:“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俞平伯在论说曹雪芹《红楼梦》创作历程艰辛的文章中,把拟好回目比作画龙点睛。他说:“以回目言之,笔墨寥寥,每含深意,其暗示读者正如画龙点睛破壁飞去也,岂仅综括事实已耶。”梁思成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一文中,对山西洪赵县霍山的两个蒙古统治时代建造的广胜寺建筑群有这样的评述:“这两个组群是一个寺院的两部分,一部分在山上叫做上寺,一部分在山下叫做下寺。上寺和下寺由于地形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轮廓线。上寺位置在霍山最南端的尾峰上,利用山脊作为寺的轴线。因此轴线就不是一根直线而随着山脊略有弯曲。在组群的最南端,也就是在山末最南端的一个小山峰上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琉璃塔。尽管这座琉璃塔是15世纪建成的,却为14世纪的整个组群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和第一则寓言中的主人公叶公子一样,这则寓言的主人公张僧繇在历史上同样也是确有其人。张僧繇系南北朝时梁代天监年间任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官职。他一生苦学,“手不释笔,俾夜作昼,未栾倦怠,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终成名动当时的知名画家。他擅长画佛像、龙和鹰等,作品多为卷轴画和壁画。根据《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等书的记载,他曾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颇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像现代的速写,被当时人称为“疏体”。张僧繇的画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受他影响。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看来,尽管画龙点睛的故事是虚构,但是张僧繇超出同代人,率先掌握了更加科学先进的绘画技法应该是千真万确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否可以说,从叶公好龙,到画龙点睛,象征着人们的认识活动,从对美好事物的朦胧向往,已经上升到逐步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能抓住美好事物之所以美好的关键的境界。从叶公好龙,到画龙点睛,记录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

说到画龙点睛,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另一个通常作为它的反义词的成语,那就是同样来自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的“画蛇添足”。与画龙点睛相反,画蛇添足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创造活动中多余的、不合时宜的、与整体不协调的,乃至损害整体效益,甚而系统崩溃的举动。

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同样出自刘向之手。这则见于刘向所编订的重要典籍《战国策·齐策二》的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这个故事说的是,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一把将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当然,这完完全全是架空虚构的故事,在原文中,这个故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纵横家陈轸为劝说楚国大将昭阳从齐国撤军而编造的,但是因为它符合中国儒家所倡导的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也就是说符合人们所掌握的事物发展规律,所以很有说服力。

陈轸讲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楚国大将昭阳率楚军攻打魏国,击杀魏将,大破其军,占领了八座城池,又移师攻打齐国。陈轸充任齐王使者去见昭阳,再拜之后祝贺楚军的胜利,然后站起来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禄位?”昭阳答道:“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纒”。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陈轸就说:“令尹的确是最显贵的官职,但楚王却不可能设两个令尹!我愿意替将军打个比方。”

接着陈轸就讲了上面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讲完故事后,陈轸继续说道:“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夺其八城,兵锋不减之际,又移师向齐,齐人震恐,凭这些,将军足以立身扬名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昭阳认为他的话有道理,于是就撤兵回国了。

陈轸果然是个厉害角色,用一个寓言故事挽救了一个国家。他的出色口才不得不令人佩服,但是我们要明白,口才背后其实是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人心的透彻洞察。

不出意外,由这个寓言故事浓缩而成的成语的使用也十分普及。唐代文章大家韩愈的《感春》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中有这样的对白:“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是蜀将姜维的部下张翼劝谏他的话。只是在书中,姜维并没有听取张翼适可而止的建议,却坚持冒进,最终不仅无功而返,还险些被魏军所虏。有学者甚至认为,正是姜维此次冒进,为蜀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了祸根。

蛇是中国寓言故事中经常出现的角色。在中国文化符号中,蛇有时被称为“小龙”,这似乎说明,人们似乎多多少少有把对龙这一虚拟神物的既爱又怕的复杂情感,投射到蛇这一神奇动物身上的倾向。

这一节我们讲了与龙有关的两则寓言故事,又附带讲了一则“小龙”的寓言故事,本来可以收笔了。但是,因为龙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符号体系中确实太重要了,不仅渗透到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以致这一形象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隐喻;换言之,龙的形象就是中国文化的寓言。因此,很有必要对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龙的寓意作进一步的开掘,以便让我们能更加清晰地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绝妙之处。

那么,什么样的隐喻最能体现龙文化的神奇绝妙呢?我想到的是有关“龙生九子”的传说故事。龙生九子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龙生了九个儿子。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习惯以“九”来表示多,九又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不一定是具体数量。龙生九子的传说应该有漫长的历史,但是已知见于典籍的,最早只能追溯到明代,龙生九子的具体组成也是到了明朝才出现各种明确的说法,如李东阳《怀麓堂集》、杨慎《升庵集》和徐应秋《玉芝堂谈荟》等。

李东阳在《怀麓堂集》里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李东阳所录龙之九子分别是老大囚牛(qiúniú)、老二睚眦(yázì)、老三嘲风(cháofēng)、老四蒲牢(púláo)、老五狻猊(suānní)、老六赑屃(bìxì)或称霸下(bàxià)、老七狴犴(bìàn)、老八负屃(fùxì)、老九螭吻(chīwěn)亦作蚩吻或鸱尾(chīwěi)。那么这九子各有什么爱好或习性呢?根据李东阳的梳理,他们的习性分别是:“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足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而杨慎所记则与李东阳所记略有不同,杨慎认为龙之九子分别是老大赑屃、老二螭吻或鸱尾、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餮(tāotiè)、老六(bāxià)、老七睚眦、老八狻猊、老九椒图(jiāotú)。

因为九并非实数,所以除了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螭首、麒麟、望天吼、貔貅、龙马等多个龙子。同样出自明代文人的《五杂俎·卷九·物部一》(谢肇淛撰)则说:“蒲牢好鸣,囚牛好音,蚩吻好吞,嘲风好险,睚眦好杀,负屃好文,狴犴好讼,狻猊好坐,霸下好负重。此语近世所传,未考所出,而《博物志》九种之外,又有:宪章好囚,饕餮好水,蟋蜴好腥,蚵蛉好风雨,螭虎好文采,金猊好烟,椒图好闭口,虭蛥好立险,鳌鱼好火,金吾不睡。亦皆龙之种类也。盖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

龙本性善良,人们依照龙九子的品性,将它们的外形用于装饰。根据各种资料,本人整理了这样一张表格,名称各异的龙子的习性就可一目了然。

名称 喜好 形似 见于

赑屃 负重 龟 驮碑

螭吻 吞 龙头鱼身 建筑的脊梁

蒲牢 吼叫 小龙 钟提梁的兽钮

狴犴 诉讼 老虎 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

饕餮 食 凶残野兽 青铜器的面部装饰

螭首 水 龙 排水口、桥柱

睚眦 杀斗 龙首豺身 刀环、剑柄吞口

狻猊 喜烟好坐 狮 香炉脚部、佛座狮子

椒图 闭居、不受打扰 螺蚌 铺首衔环

囚牛 音律 黄色小龙 蹲立于琴头

嘲风 险、远望 凤凰 殿角走兽

总而言之,综合各种说法,人们认为龙这一神物繁衍能力超强,可以和各种动物交配生子,所以其后代也就十分繁茂了。为什么龙生九子,其习性却各个不同呢?我的理解是,诸多龙子各有所好,虽然与它们的生母各异有关,可是这又何尝不是龙的传人希望通过这种象征体系,来寄托龙族兴旺、龙文化基因得以多样化传承的美好祈愿呢?

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傲,当然不希望龙族因为遗传基因过于单一而面临灭绝的风险。龙生九子的传说,庶几可以视为象征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个大寓言。

同类推荐
  • 带着系统救大明

    带着系统救大明

    明末中原有农民起义,后金政权又虎视眈眈,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走到了末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即将结束。男主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朱家后人,每每书中读到此处,便心中愤慨不已。终于在一次意外之中,让主角穿越回了这天下即将蹦乱的历史时刻,看主角如何拯救濒临灭亡的大明王朝。
  • 大宋第一人

    大宋第一人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携六尺青锋,创不世功业,何人敢为阵前卒?”“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泱泱华夏,何惧宵小?“作诗有何难,出口便是锦绣文。”“荒谬,圣上犹在,谈何登基?”汴京城内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勾栏瓦肆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谈笑自若……往事越千年,且看现在小年轻如何混迹在北宋年间。一切尽在大宋第一人。每日早九点中午一点晚上八点准时更新。新书上传望诸位多多支持。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太平洋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太平洋战场篇

    本套书系时空纵横,气势磅礴,非常具有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史事详尽,图文并茂,非常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很好总结和隆重纪念!
  • 大秦风云

    大秦风云

    一代天骄,大秦始皇。他的身世之谜、他的文治武功;他与战国大侠巨商吕不韦扑朔迷离的关系,令千年后人探秘猎奇。本书引导您进入那个波诡云谲、刀光剑影、群雄并起、天下一统的年代。
  • 回到清朝当驸马

    回到清朝当驸马

    穿越到清朝,大小姐,小宫女,公主……手到擒来……即便是霸气四射的皇帝,都忍不住要夸一句:“卿真乃吾大清之福啊!”
热门推荐
  • 睡错龙床赖错郎

    睡错龙床赖错郎

    唔…怎么会全身酸痛?昨晚好像…啊!不对不对!怎么身边会躺着他?昨晚居然不是梦,是真的!怎么办怎么办?现在惊慌失措的不应该是我,应该是另一个人啊,可是现在身边的人不对,手足无措的人也不对。老天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总不至于是我糊里糊涂地爬错了床吧?
  • 距离幸福一光年

    距离幸福一光年

    张赫,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却从小被父母抛弃,始终对父母有一种敌意。他努力奋斗,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英俊的外貌与杰出的能力,使它成为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为他倾情。云溪,雨红本是姐妹的她们喜欢上同一个人,三个人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纠葛?和云溪长相相似的天雪最终情归何处……
  • 花落亦落

    花落亦落

    花,那些曾经最为美好的;落,都终将不复存在。
  • 妃常风流:太子请束手就擒

    妃常风流:太子请束手就擒

    别人穿越,她东方念也穿越。别人穿越后,虐渣渣、秀恩爱,事业爱情双丰收,过得简直不要太舒爽。她穿越后,却是没对手、没对象,传说中的渣爹后娘白莲妹她竟一个没遇上!“哎?!这位仁兄你是谁?”某美男眼角微抬,挑眉冷笑,“你传说中的完美未婚夫!”这是一个看似套路,实则反套路的故事。这是一个看似阴谋丛生,实则温情脉脉的故事。这是一个腹黑太子爷和狡黠恶女斗智斗勇、斗着斗着便纠缠到一起的故事。铜雀朱台,两人执手相望,御清烨:“翻云覆雨控天下,酒意方尽赴山河;既逢乱世,便指江山,你我自成一番盛世风流!”“说人话!”御清烨弯唇一笑,轻浅却情深:“余生,你便从了为夫吧!”
  • 发财从做梦开始

    发财从做梦开始

    梦中自有黄金屋,梦中亦有颜如玉,梦中更有万宝楼!新书起航,求收藏!
  • 苏少是女生:校花别爱我

    苏少是女生:校花别爱我

    (本文已坑)21世纪的大明星陆清,因一次威压事故而丧命于片场。但没想却还能保留记忆,再次投胎于苏母身上的双胞胎之一。而那个只比她早出来3分钟的臭小子却成了哥哥,苏明玉表示:非常不服!但弟弟(哥哥)从小就让着她、包容她,每次替她背黑锅。甚至。。。“哥哥代替我去了一个地方,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而我则一次又一次的享受着哥哥的保护,让才仅仅7岁的哥哥一人去了这么危险的地方。”随后,因妹妹因家族的关系不得不假扮哥哥。于是,明城少了一个美丽可爱的苏家大小姐,只剩一个人前温和谦逊,人后狂傲不羁的苏大少。但今年,十八岁过后,哥哥就会回来。可在这之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事啊!?
  • 大佬仇恨值很高

    大佬仇恨值很高

    美艳女总裁死后重生。重生在身受重伤死翘翘的阎殿少殿主身上。从此,神医是她朋友,毒仙在她后院,有超牛逼师姐,还被某男死缠烂打,桃花朵朵开。但是这么牛逼的唐初却只想谈生意。自从唐初回归,昔日色女变成工作狂,只想赚大钱,因为除了赚钱其他的什么都不会。众才女:.....你可真是谦虚。某男:“初初我们去吃饭吧”\^O^/唐初:“不去,我要谈生意”(冷漠脸)某男:........
  • 妾身未明

    妾身未明

    这是个还君明珠双泪垂的故事。我遇见你的时候,早已所托非人,而你也并非我的良人。我以为母亲的悲剧不会在我的身上继续,怎料我的出生便是这场悲剧的开始。既定的人生,纵使中间稍有行差,但结果不都是你们既定好的吗?但,你们不对我的人生负责,我又凭什么甘心做你们的棋子。
  • 等待是最漫长的表白

    等待是最漫长的表白

    十年前,莫凡御对白墨染说“你可愿等我归来”等他归来时却发现眼前的人不再是自己心中的那个了。后来,莫凡御又爱上了另一个女孩陈晴儿,女孩却说:“她等你十年亦是如此,我又何德何能,我也不想她当时,还年轻,我等不起,赌不起。”
  • 诸帝传

    诸帝传

    混沌时代,盘古不惜身陨,一怒开天辟地,开辟诸天万界。洪荒时代,诸帝并起。鸿钧身化天道,女娲以身补天,巫族12祖巫,妖族帝俊、太一,三清之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等等大帝崛起。…………………………如今,被诸天万界称为祖星的地球已经成为一片废弃地,数百上千年来,地球上在没有出现过一个修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