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41800000003

第3章 母子之间的政治赌局(1)

1

李贤和他死去的哥哥李弘一样,对母后武则天缺少一种亲情的联系。他也知道母亲身边豢养着一帮酷吏,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用酷烈的手段给别人制造痛苦,给这个世界制造是非。

母子二人本就不够亲密,如今在心理上的距离变得更加疏远了。

就算是母子二人例行公事的见面,也常常无话可说。即使开口,也只是公式化地互致问候,然后陷入长时间地默然相对。

太子李贤觉得,自己与母后的关系犹如阳春与寒冬,只可相对而生,不可相融共存。

与此情形相反,李贤在父皇李治面前,又是另外一番情形。他可以与父皇谈上一个时辰而不知疲倦,而在母后面前,他连规定的晋谒时间都觉得是一种煎熬。

不甘于后宫平静生活的武则天,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女人。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她与寻常官家女子不可同日而语,往往会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做出安排。

平时不溺爱、不放纵,只希望在他们中能够成就一个像太宗皇帝那样的经天纬地之才。这大概是她最大的心愿,也是她难以释怀的心结。

儿子们根本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久而久之,她不免心生怨恨。

太子作为储君,因其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个人行为和品德不再是私事,稍有失误就会被那些文武大臣们拿起道德的尺子来衡量。从李贤走上太子岗位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官员无所不在的监控。

那些官员也并非全是捕风捉影,很多事也说得有鼻子有眼。而李贤又不是一个擅长掩饰自己真性情的人。

官员们反映最多的当然还是太子的生活作风问题,说他终日沉迷于酒色之中,不思朝政。

当然官员们也没有夸大其词,太子李贤这时候的言行举止的确像是一个不争气的败家子。他虽然背熟了“贤贤易色”等词句,但实际上并非不近女色。

在他看来,自己是堂堂的太子殿下,东宫的主人,未来的一国之君,难道还要刻意地去束缚自己吗?他无法做到对那些美艳的宫女视而不见,对迷醉人心的轻歌妙曲充耳不闻。

处于青春勃发期的李贤不是和尚,他没有办法抗拒声色的诱惑。

他不是不想替父皇分忧,不是不想尽一个太子的职责。可母后把持着李唐皇室的权柄,自己根本插不上手,顶多就是帮忙处理一下朝中的琐碎之事。

于是乎,往日书声琅琅的东宫代之以昼夜不休的歌舞。罗绡帐中,情意绵延;美酒宴上,娇娃争艳。平日里,太子李贤并没有把这些香艳之事放在心上,以为这不过是自己应该享受的生活,无须刻意束缚。

现如今,天后武则天居然写信加以责备,这不免让他惶恐和反感。

这时候的太子李贤正处于大好的青春时光,与生俱来的叛逆性格让他不甘心于向命运妥协。他身上兼具着好学和好玩的两面性,无异于一个矛盾体。

太子不同于普通人,一旦人生轨迹发生偏移,对政局和他自身命运的影响就太大了。

李贤这么随性胡闹起来,让他身边的属官也无所适从。太子属官多是拥护李唐社稷的忠臣,他们并不赞成武后专权,希望李贤的太子地位能够更加稳固,早日实现皇权的顺利交接。可是太子一副随性而为的消极之状,让他们既感失望,又心生恐惧。

东宫属官们都是明白人,他们看在眼里,却无人站出来加以劝谏。

他们知道,权力之柄已经有一大半落入武则天的手中。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写一份谏议报告,太子的名声就会毁于一旦,太子之位也就会变得岌岌可危,而他们最为忧虑的是自己的命运走向。

太子李贤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的荒诞行为并没丝毫的收敛。

太子洗马兼充侍读刘讷言就曾经多次看见太子与宫女或娈童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行淫乱之事。此时与太子李贤传出丑闻的不是宫女,而是一个叫作赵道生的卑贱户奴,一个雌雄莫辨的男人,可见李贤的伦理之失到了何种程度。

刘讷言不会忘记那令他激愤难堪的一幕,赵道生居然一丝不挂地在书案上模仿波斯国的舞伎,动作淫邪不堪,而太子李贤就站在一旁跳脚狂笑,毫无羞耻之色。

刘讷言几次谏阻,都遭到太子李贤的当面呵斥:“本王的私生活,你们也想干涉!”

太子李贤居然有兴趣搞起了同性恋,而且已经发展到同居的地步。

李贤的心计与其母后相差甚远。年轻人不懂得掩饰自己,喜欢处处显露自己性情上的放纵,而这也加速了他悲剧性的命运。

太子李贤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依然故我。他甚至当着东宫官员的面说:“我命不久矣,趁我今天还活着,就让我及时行乐吧,谁也不要拦着我。”

太子李贤身上的锐气和鸿鹄之志已经在这种毫无安全感的焦虑中渐渐散失,东宫学者们每每意识到这一点便顿感失望,他们与北门学士争斗的这颗砝码已经越来越轻。

同性之好并不是太子李贤首开风气之门。当年太宗皇帝就杀了儿子李承乾的同性恋人称心,导致李承乾走向谋反之路。如今,太子李贤又沉溺于此,怎不让武则天和那些东宫属官们心有忌惮。高宗皇帝听说后,只是无奈地摇头。

武则天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还是有所克制的,她只是教导李贤应该怎样去做一个受大臣们尊敬和爱戴的太子。可是武则天的克制,并没有换来太子李贤的良性呼应,反而惹得对方全力反击。

这时候的太子李贤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基本观念与武则天截然不同。他甚至隐隐约约地讽示母后,少干预政治。

太子发出的警示让武则天大为震怒,在武则天的心目中,政治地位已经重到与自己的生命一样,要她少干预政治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贤撺掇那些拥护李唐的大臣们轮番上书,历陈母后势力过大,已经威胁到了皇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母子之间的矛盾很快从幕后直接转移到台前,针尖对麦芒地斗了起来。太子李贤和他的官僚宰相集团与武则天和她的北门学士集团,原来只是处于权力竞争的隐形状态,如今随着太子与天后关系的日趋紧张,双方也由此进入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

武则天的所有警告,在太子李贤身上根本不起作用。武则天的所有指责,在太子李贤这里都会激起强烈的反抗。李贤并不理会别人的眼光,一如既往地走马飞鹰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如既往地大玩同性之恋。人生的别样风情,作为太子的他又岂能虚度这大好青春。

李贤越挣脱,武则天就越紧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武则天和太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成为长安城街头巷尾的八卦话题。

各种小道消息悄然出笼,而且每一个话题都与武则天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高宗的身体状况愈加恶化,数次命太子李贤监国听政,处理朝中一些政务。监国之日,皇太子俨然一副君临天下的样子。

自太子监国之日起,东宫属官们的任职,也超越了东宫官署的藩篱。像太子左、右春坊,这时就担当起类似于同中书、门下省的职责。

太子李贤监国之日,在一定程度上,朝廷中枢暂时移往东宫。东宫体制是一个相当完备的权力体系,或者说是一个“准朝廷”。

太子李贤奉命监国,处事明审,赢得朝堂上下一片赞誉之声。

随着太子李贤地位和声望的不断提高,相应地,对于权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官僚宰相们已经洞悉天后武则天的权力野心,他们了解武则天利用北门学士来达到分解相权的目的,他们怀疑李弘的死因,甚至可能怀疑东宫同僚、李弘的家令阎庄之死都与武则天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武则天也有所畏惧,感到李唐政局正在一步步滑向危险的境地。

为了维护李唐皇权的神圣以及高宗皇帝的地位,他们不惜冒着风险站出来反对武则天单独临朝摄政。可是这种良好的状态也只维持了两年,就变得令李唐的忠诚之士们心生忧虑。

太子李贤虽然监国用心,读书也够认真,但时常也会有疯狂之举。和当时的大部分贵族子弟一样,他也喜欢声色畋猎,尤其是在搬入东宫之后,少了许多羁绊。

他经常带着侍臣,在东苑的球场上疯狂地打球,或是到郊外纵马狩猎。

只要安静下来,李贤那本该青春勃发的面庞常常显得心事重重,眉宇之间锁着无限的阴郁和哀愁。

太子的变化牵动着朝中每一个人的心,他们在私下里祈祷,与太宗皇帝有几分神似的太子,能够早日带领李唐帝国走出当下的政治困境。司议郎韦承庆劝导太子:“伏愿博览群书以广其德,屏退声色以抑其情,恬虚寡欲,非礼勿动,非法不言,居处服玩,必循节俭,畋猎游娱,不为纵逞。”

韦承庆说的这番劝导之言,是每一个朝臣的心愿。可是李贤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圣人之言,依然我行我素。放浪形骸之下,包裹着一颗不安的心。

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到武则天,他的脸色就会瞬间变得苍白。

凡是母后所赐的美食佳酿,他一概弃之不用。其中的理由非常简单:韩国夫人、魏国夫人以及原太子李弘的暴亡都是因为吃错了东西……

为了防备不测,太子李贤暗中吩咐左右亲信将一些武器藏入马厩,这样,一旦宫中有变,他也不至于束手就擒。

高宗皇帝对太子的心思一无所知,这时候的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已经难行帝王之实。前些年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刊布之后,紧接着就召集北门学士修撰典籍,天下臣民对武则天独揽朝政早已习以为常。

对高宗而言,要打破这种拖泥带水的权力格局,只有将希望寄托在太子的身上。

可是这种希望是盲目的,又是极其危险的。在太子李贤没有全面接手皇权之前,高宗和大臣们对太子李贤寄予的希望越大,太子的处境就会越危险,武则天的杀机也就变得越重。

高宗李治时常会派人给太子李贤送来嘉奖诏书,这位心切的老人仿佛存心要与天后武则天过不去。

高宗特予褒奖,文曰:“太子监国,贤于处决,明审利害,治事勤敏沉毅,宽仁有王者风。公余之暇,深究经史之奥秘,阐发圣哲之遗芬,尤能褒贬得宜,折中至当。瞻望来兹,国家得贤明之主,百姓乐太平之治。欣慰曷似,爰赐锦缎五百段。”

高宗李治如此大张旗鼓地嘉奖太子,让武则天内心陷入巨大的惶恐与不安。

与高宗和大臣们满满的期望相比,太子李贤这时候却表现得无奈而又无力。有一次,他在与刘讷言闲聊时说:“倘若自己日后能够顺利得到皇位,必拱手相让。”

刘讷言听后不禁问道:“莫非太子心中隐有不安?”刘讷言的预感是准确的,太子李贤的不安在此时达到了顶峰。他之所以一次次拒绝父皇和母后的邀请,宁愿待在长安也不去洛阳,就是害怕有去无回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李贤笑道:“我的安全感如果丈量出来,它只有六百五十里。这是母子之间的安全距离。”

刘讷言知道,太子所谓六百五十里是指从长安到洛阳的距离,言外之意非常明显。

到达东都洛阳的东宫居位之后,太子李贤就按照心中制订的计划,开始搜集盔甲和刀剑,秘密藏于东宫的马厩,好不容易获得了五百套。

一旦发生什么变化,这些武器虽无济于事,但总比没有要好。

太子李贤已经下了悲壮的决心,他知道,那一刻终究会到来的,他只能等待命运之神对自己最后的裁定。

有人向天后密报了东宫有异常状况,可是一直找不到确切的证据。由于事关太子,在没有拿到十足的证据以前,她也不能公开处理。

其实武则天对太子李贤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赏识,在她的几个儿子之中,内心的天平还是偏向李贤多一些。她虽然不像高宗李治那样溢于言表,但是每次看到神清气朗的李贤在阳光下向自己走来,那泛着金属光泽的强健体魄和透着儒雅清新的书卷之气都让她颇感欣慰。

从李贤的身上,武则天仿佛能够看到当年太宗皇帝的一些影子。

武则天对此喜忧参半,喜的是,对一心推行新政的武则天来说,聪慧好动的李贤或许会成为自己未来政治上的一个绝佳的帮手。忧虑的是,李贤的太子地位日益稳固,名望已经牢固不拔,深入人心。他的性格并非软弱无能之辈,也不是愚痴可欺之人。

武则天的内心始终怀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几年之后,李贤若继承大统,武则天再想行统治之实,势必无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内心的预感越发强烈。

3

李弘死后,李贤的身上总有一种让武则天难以接近的乖戾妖媚之气。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他的一系列反常举动引起了她的警觉和不安。

武则天知道,李贤之所以故意躲着自己,完全是因为他听信了谣言的结果。

眼看着母子亲情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武则天不得不在繁忙的政事中抽出时间与其周旋。她先后几次派人前往长安,急召太子李贤来洛阳,试图澄清事实,以此来消除母子之间产生的隔阂。但太子李贤并不理会,一再借故推托。

武则天写去的一封封书信也如石沉大海,派人送去的精美食品和布帛,太子李贤也是分毫未取。这让武则天渐渐产生了疑虑和猜测:莫非太子李贤真的另有图谋?

武则天从李贤那张英武瘦削的脸上感受到的仍然是怀疑、隔膜和拒绝,她试图想缓解紧张的母子关系,可太子李贤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漠然。

阴翳像是头顶上的一片云笼罩在他们母子之间,挥之不去。

太子李贤久居东宫,对高宗和武后所在的东都洛阳毫无向往与眷恋,这一点武则天早就应该有所觉察。

同类推荐
  • 缅甸鼎盛于乐中心历时

    缅甸鼎盛于乐中心历时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 鹤笠

    鹤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天下事。君埋泉下泥销骨,某寄人间雪满头。“五哥,可以原谅我么?”“不能。”“那你要将我送去哪里?”“南境,位两岸。”
  • 明末铃医

    明末铃医

    李志轩,一个中医学院的学生。意外来到大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年。这一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作为伐明的檄文,发起萨尔浒之战。这一年,中国各地水、旱、蝗灾频繁,饥荒瘟疫严重,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面对父亲刚刚去逝,老母怯弱多病,小妹年幼无知;面对将近年关,家里仍然一贫如洗,无以度日;面对满清铁蹄入关,山河破碎;以铃医为起点,他开始了在明末的荆棘之旅……
  • 长江传

    长江传

    一部关于长江的美丽凄楚、动人心弦的传记。作者远溯亿万年前由东向西流出的古长江的初始形态,从徘徊流水的序曲到奔流入海的尾声,一如徐刚以往的风格,时而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时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融地理、历史、人物、文化于一炉,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大地的背景上所作的饱含忧患的刻画,于仪态万方中教人沉思冥想。书中既有长江百年水患的详尽钩沉,又有绿色中国的蓝图创意,独特的语境洋溢在字里行间,大地完整性的思考给出了作者铭心刻骨的警醒之言:我们正走在一条离开物质财富越来越近、离开江河大地越来越远的不归路上。
  • 东周烩(下):战国篇

    东周烩(下):战国篇

    以轻松、诙谐的笔法,给大家带来一场名为“春秋战国”的历史盛宴。书中囊括了从周王室东迁洛邑,到秦始皇赵政灭掉六国,一共515年的历史;描写了包括周幽王、郑庄公、管仲、楚武王、宋襄公、先轸、楚庄王、晏子、老子、孔子、吴起、墨子、孟子、庄子、赵政等数十位历史文化名人;记载了包括“烽火戏诸侯”“颖考叔劝孝”“齐桓公称霸”“泓水之战”“晋国雄起”“阖闾战楚”“勾践兵败”“三家分晋”“窃符救赵”“王翦灭赵”“中原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笔触简约、细腻传神,让两千年前的前尘往事浮现眼前,可读性甚高,值得有兴趣的人一同品读。
热门推荐
  • 重生三国搞事情

    重生三国搞事情

    公元181年,汉室势弱,各路英雄豪杰并起。一个历史系大学生穿越而来,在刘备前三顾茅庐,在曹操之前遇到他的爱将,在孙权之前赶紧招安吕蒙。且看这个大学生如何带领小弟镇压叛乱,安稳朝堂,恢复汉朝往日的荣光
  • 火影之绯色的幻影

    火影之绯色的幻影

    终于等来的S级任务,却遭遇意料之外的变故。同样身为瞳术一族的遗孤,红莲和佐助之间究竟有何隐藏的关系?巨大的八足蜘蛛从天而降,带来的是隐藏在历史最深处的秘密。被夺走的写轮眼,与被夺走的红莲眼,绝境面前,少年们该如何应对?一切的阴谋背后,都有大蛇丸的影子……
  • 重生之浮华一生

    重生之浮华一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千倍还之。
  • 玄七

    玄七

    听说,穿越到异世界,首先得确定.....我是不是主角!但是......为什么我不是个人!其实当狐狸也没什么不好的,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过.....为什么要把我拍卖出去啊?一见倾心什么的根本不现实,但为何小根本人气那么高?天生我材必有用必有用!喝点小酒助助兴。勤学苦练终于修成人形,但为何胸部一马平川?什么?十八岁那年才能确定性别?那现在我是个真正的人妖!?哦不!
  • 我与你终归是要错过

    我与你终归是要错过

    “哥哥”她声嘶力竭的喊着“对不起,我爱上了你”他毫不留情转身跳下祭坛……最终她心爱之人复活了,而他回不来了
  • 卷发灵异讲堂

    卷发灵异讲堂

    我叫啊锋,是个学生,有一次我回老家,看到一个老屋子挂着一个牌匾,写着“卷发灵异讲堂”在屋子的档案柜中,整齐陈列着大量文件和资料。我好奇之下,将之整理,发现了一个藏在现世下怪诞又恐怖的世界。档案中记载的事件也逐渐出现在了我的生活中……
  • 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

    绝对真实,靓爆你的eyes。此处省略无数字,哈哈哈哈哈
  • 大小姐的极品兵王

    大小姐的极品兵王

    只因一个诺言,兵王之王不得不留在都市里,用其一生,去守护那个诺言中的那个人。
  • 毁灭之初

    毁灭之初

    “还有希望。”劳伦斯抱着基因数据库背着博士说。“当然有。”博士对他做出了肯定回答。最后劳伦斯也走进波纹中。晶石在它消耗尽能量后化为虚无,圆形机械也失去了光泽,从新变成镶在是石壁上的壁画。“我还要回去。”博士僵硬的脸上出现自嘲的笑,他还要自己的烂摊子要处理。尽管他不知道被灾难武器蹂躏过的星球有怎样的希望,但是他心中肯定着这一个答案-有。战舰升空返回了它的出发地,这一切就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一样,它曾经降落过的地方继续被尘埃埋没着。这些对于现在的宇宙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件,根本威胁不了它的运转。如果不喜欢请从第二卷看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