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41500000116

第116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5)

如此一来人类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是生存安全。很多科学家寄希望于一种乌托邦式的将来。斯坦福大学的威利斯·哈曼是一位伟大的工程学教授和系统理论专家,他宣称:“地球上正在发生着很多美妙的事情,这些事情都非常有创造力。人们一直在建造各不相同的事情,创造奇特的经济,崭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居民区。崭新的社会正在日积月累地形成,它不是任何共产主义的运动,更不属于其他任何形式,这种社会是没有任何威胁的。它是一种有机的世界……当前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时代之一。我对将要来临的一切都有绝对的信心。”还有一位地球化学家对我们当今的时代给予高度的赞誉,哈里森·布朗,他说:“我能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人类所拥有的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估计。我相信目前人类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建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会拥有自由、小康、有创意的生活……我知道人类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伯里克里统治的黄金时代在它面前也会变得微不足道。”

不过目前国际上一些风行的书籍,表现出与这种积极的设想完全对立的态度,这些书名看上去都很消极,诸如“世界末日”“历史的结束”或者“未来的终止”等。不仅仅是书籍表现出了悲观的情绪。不久之前,一个国际小组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0000多名男女进行了调查研究,虽然这些人来自诸如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德国、中国台湾地区、黎巴嫩、新西兰等不同的地方,但是研究发现这些人中带有严重的消极心理的人数,要比他们祖父母那代人高出三倍左右。

我们的时代变得复杂而矛盾。从一个角度来说,现代人勇敢地登上了喜马拉雅山,而从另一个角度就发现,对自己的消极怀疑使得人们的步履犹疑不定。并不是担忧在山顶死去,而是恐惧行过“死亡之谷”之时倒下。报纸内容和电视节目中到处充斥的地狱场景,与哈曼和布朗设想中的美好世界同时存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人们总是表现出自我怀疑。福特汉姆大学的年报中曾描述过此种现象,在《社会健康指数》中详细地写出了自我怀疑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个报告对青少年自杀、吸毒、失业、高中辍学率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甚至统计了供房能力的数据,这些统计数据对美国社会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检测。而这个指数在1970年和1991年的对比显示,美国社会健康的程度从75下降到36。当时年报的负责人认为这个结果是“极度糟糕可怕”的。

但是为何科学家们所预测的完美世界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别呢?而且这个差距目前还在不断扩大。我们的文化可能是最好的解答。几乎所有的民族文明和文化当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约束机制,以此规范人类的日常行为。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产生和积累,深刻体现出社会生存的机制。而不论是何种文化价值观,都是出于社会团结和社会生存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为这个目的服务。也就是说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一般来说,是要最大可能地保证种族繁衍、物质生产和军事自卫。

几千年的发展使得文化成为社会的基本基石。文化让每个人知道如何进行社会活动,而任何威胁到文化价值的事情都变得很严重,就像威胁到基本物质生产需要的水和食物一样严重,所以人们不愿接受时代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巨大变革。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文化对各种改变都包含着敌对和反抗的态度。即便是在开放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对文化传统造成一定冲击的时候,文化依然表现出抵抗的姿态。一般来说科技的变革是很受欢迎的,这种科技更新会带来一拨好的效应,比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等。但是文化的变革会威胁到传统的实践和价值观,就会引起恐惧和反抗。

上述矛盾一直存在于历史之中,于是科技如同狂风暴雨洗刷着我们的物质生存条件,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但是社会的进步却是缓慢而滞后的。这种矛盾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暴力革命和血腥屠杀。在现代社会当中,这种分歧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不论是间接影响还是直接影响,略微扫视一眼新闻就能一清二楚。

工作

人类学家们达成了普遍的一致,远古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比现代社会的人们更清闲,他们采集食物之后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现在依然存在的采集食物的族群,不论是澳大利亚的土著还是南非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功人”,他们每个星期只会用15-20个小时来收集食物。这种清闲的生活方式保证了他们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进行社会交际,也包括制定规则来准备和分配食物。人类历史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不过当农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时候,也就是大约一万年前,这种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可以说,农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很快引起了冶金业、轮胎业、纺织业、造瓷业、造币业的大发展,甚至成为18世纪末工业革命和二战后高科技革命的先驱。科技带来的革命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这些革命也不断地延长人们每日的劳动时间。例如,农业要求在耕种、施肥、收获农作物和养殖牲畜方面投入更多的劳动;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的劳动时间更长,基本上每个工人每周要工作六天,每天的劳动要在10小时-16个小时左右。后来对此做了调整,工作日开始出现减少的趋势,1900年一个美国人每个星期平均要工作60个小时,而到1935年的时候法律规定将其减少到每星期工作40个小时。

二战之后,出现了一些可以代替劳动者劳动的机器设备,人们普遍希望这可以使工作时间有所减少。1992年威廉姆·格林,也就是美国前任劳联主席宣称:“如今我们面临的唯一选择就是失业或者休息。”现在看来,我们面临的唯一选择是失业。很多公司都不愿意缩短工作时间,他们认为这样做会使得劳动成本进一步增加,会使企业丧失竞争的能力。于是一本书应运而生——《过于劳累的美国人》,在机器和计算机平分天下的时代里,这个问题可是很严重的。与此同时,日本人新创造出一个名词“过劳死”,用来指称因为过度工作导致加速死亡的疾病。日本国家公众健康学院对此做出定义,认为这种疾病引起高血压病情恶化,最终能导致死亡。而一个比较严肃的事实是,现在的日本,“过劳死”的致死率仅次于癌症,是第二大致命疾病。

不公正

“过劳死”并不是机器时代面临的唯一问题,技术和社会变革的不一致导致了更深层的问题——社会的不公平,在全世界经济富足的时候却存在着世界性的贫困和营养不良。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一直认为不公平是由人类的贪婪特性和侵略本性决定的,然而心理学家证实并不是这回事。最新研究认为,人类的合作性和贪婪占有欲并不是天生的。具体来说,人性还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现实社会中流行的文化形态会对人们产生作用,人性也会被塑造成各种形式。例如,在旧石器时期,游牧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很难接受贪得无厌的思想。因为游牧民族需要不停地迁移,个人财物的掠夺和积累不利于重新扎营。

但是农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们从游牧生活进入到村落聚集的定居式生活,物质财产的收集变得很方便,人们对它们的渴望也就很强烈。人类历史时期中从游牧生活到农业定居生活之间的变化,造成了农民和贵族之间、世袭贵族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分裂。一位社会学家说:“技术和经济的发达,会让社会越来趋向不公平。”现在看来是很贴切的。

而且这位社会学家的结论在现代社会能得到更多的证明,如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也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多的不公平。1994年联合国《人权发展报告》认为,在人类发展过去的50年里,世界收入得到了7倍的增长,人均收入也增长了3倍左右。但是,不管是从国内社会还是从国际社会的状况来看,收入分配是很不合理的。报告指出:“1960年到1991年之间,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占了世界人口的20%,而拥有的财富比例从之前的70%增加到85%,而世界人口中最贫穷的20%所拥有的财富比例,从之前的2.3%下降到1.4%。”

这种不公正不仅体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而且在各个国家都有体现。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主席拉瑞·布朗是“美国医生反饥饿任务力量”的领袖,1985年他们在报告中讲得很详细。这个组织对大量州长、老师、部长、社会工作从事者和贫穷人群做了调查和走访。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大约有2000万饥民,他们没有能力购买食物,不能按时达到温饱。组织里有医生认为:“美国一个全国性的疾病就是饥饿。根据组织的调查和研究,现在美国的饥饿现状比过去的10年到20年之内所面临的状况更加严重,范围和程度都是不容小觑的。我们认为,如今饥饿问题和营养不良问题在美国的各个地区都已经是很严肃的问题,根据调查可以证实,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或者州能避免饥饿现状。”

哲学家罗素仔细地研究了日本的“过劳死”问题和美国的广泛性饥饿问题,得出了一个令人恐惧的结果:“人类将会比预想中更快地消失。”放眼20世纪,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死去,这足以说明罗素的预想是正确的。而且,如果我们还将自己看作生物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我们的未来恐怕会变得更加可悲。现在地球上还存在着大约4000万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但是在历史时期中,地球上曾经存在着50亿到400亿不同的生物。换句话来说就是目前世界上只有千分之一的生物还存在着,也就意味着地球上的所有物种中,99.9%的物种都失败了。

目前人类在地球上虽然还占据着中心主导地位,但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消失,让我们必须开始担忧自己的命运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历史时期中有一些生物曾在地球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它们没能适应大的地球环境变化,比如冰川时期气候的变化,于是它们匆匆地消亡了。智慧是人类与那些99.9%的物种不相同的地方,我们能依靠智慧来改变世界——这是人类独一无二的能力,我们不是如其他物种一样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变化。所以,只有人类,才是主导自己的造物主,而不是接受命运安排而产生的衍生物。但是智慧无所谓好坏,我们很难确定和保证在使用智慧的过程中所做的事情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智慧决定了我们能运用合理的技术建造出任何完美世界,但是迄今为止,人类真的创造过什么值得自豪的世界吗?再严肃点讲,有些环境学家也警告得很清楚,我们的努力难道不是在背道而驰吗?我们是不是正在创造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世界呢?

假如真是如此,那么我们跟星象学家米奇奥·卡库所总结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难道不是正如他所说的在复制一个自我毁灭的银河系吗?如卡库所认为的,2000亿星球组成的银河系中,成千上万的星球上说不定有更高智慧的生物存在。地球人却对100光年之外的星球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接触到那些高智慧生物可能进行的探索或者已经进行的探索了。有些科学家认为,带有智慧的生命形式可能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他们能够提取“铀”来进行自我毁灭,也就类似于地球人恐惧的“核冬天”的威胁。卡库这样说:“也许不同于地球的文明,有些文明是倾向于自我毁灭的。这还是无法认知的事情,但是银河系之中的我们还是如此贫瘠可能说明一些问题。现在也许该我们自我毁灭了……也许有一天地球会变成其他文明感兴趣研究的一个死去的文明。”

上面的推测几乎没有什么依据,虽然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在做一些愚蠢的事情。但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是,如今我们拥有着先祖们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让我们能看到希望和光明。一个优势是不断提高的科技和生产力,依靠它们,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全球繁荣。过去我们的先祖都经受着长期的贫困,他们只能依赖有限的自然资源发展自身。但是时至今日,我们的自然资源已经不是我们依靠的重心,几千年来积累沉淀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能做出的蛋糕不再有限,我们也无须为了生存而进行残酷的斗争,也不需以政治为重心而忽视精神思想。但是传统的政治还是存在的,就像全球不公平问题所指出的一样。

另一个优势是目前比较火热的通讯革命,人类进步所获得的成果都能通过通讯迅速地让所有人了解和使用。不必再像过去的农业技术和冶金术一样,要历经千年才能在区域内流通使用。过去人类的成就首先在一个区域内流通,在传播开来之前,只能局限在很小很封闭的区域内为人所知;随后这些成就会不断发展变化,从石器时代再到青铜器时代……如此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发展。

如今,人类已经不再被自然资源所局限。我们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从岩石中提取宝石、矿物质和铜铁等物质,再高成本地加工之后才能使用。现在,科学家们会根据具体的需要设计出某种物质,这种人造的东西会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过去的石器、青铜器和铁器等很是流行,现代社会却是建立在各种合成物质和塑料制品等人造物质之上。

同类推荐
  • 用兵运筹帷幄

    用兵运筹帷幄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杀清

    杀清

    大西太祖武帝张献忠于华夏将倾之际力挽狂澜,侵吞江南,覆灭南明小朝廷,与多尔衮大战与大江南北,成功阻止了满清过江南下,其后下安南、吕宋,莫卧儿,驱逐英、西、荷、葡的殖民者,建立了一个与满清、郑明分庭抗衡的大大帝国。如今已传三世,皇权旁落,四王争利,军阀蜂起,红衣乱世,满清郑明鹰狼环伺,国祚将崩之际,作为一个穿越来的二十一世纪小白领“赵崇宇”再也不能忍了,面对着比前世更加强大的八旗军、愈发厚颜无耻的满清士子和老谋深算的三藩、还有那文治武功千古一人的康熙小儿,他拔出磨的锃亮的宝剑,笑道:“不错,来吧。”
  • 明朝眼镜店

    明朝眼镜店

    眼镜店小老板穿越到了大明朝,通过有限的历史和专业知识,把中国的眼镜行业历史提前了两百年,打造出了自己的眼镜产业,富可敌国。
  • 属于我的三国时代

    属于我的三国时代

    赵云,吕布,张飞,关羽,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但是不好意思,我要找的是那些未被发现的明珠,然后,一统天下!如果有新朋友点开这本书,先不要着急看内容,请先看第一百九十四章,如果希望,请继续,如果不喜欢,请关闭,谢谢
  • 大宋武夫

    大宋武夫

    此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热门推荐
  • 丫头,我们恋爱吧·下

    丫头,我们恋爱吧·下

    漂泊在北京的田城;活泼炽热的雨霏;静怡温婉的楚伶;韵美感性的荷子,放荡不羁的张明理。田城在面对两份感情、一位红颜时,他将如何抉择,生活又告诉了每个人什么?
  • 绝世巅峰之神

    绝世巅峰之神

    昔日的天才,功力全废,沦为废物。一次机缘,得奇书重修,从此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且看叶枫如何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一步一步登上巅峰
  • 碎仙途

    碎仙途

    “写的好不好,自己进来看。。。”可好??……
  •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

    《一九八四》(1949)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 执念集

    执念集

    轮回,成仙。抵不过执念心间。千万年寂寥,只为你一个心愿。冗长岁月里,孤寂独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刺客,从不曾遗忘

    刺客,从不曾遗忘

    刺客,一个拥有故事的人,一个离我们那般近的存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追寻梦想的少女

    追寻梦想的少女

    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在实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是在途中,还是说你忘记了,曾经的你为什么偏执的坚持梦想,到最后为生活所困忘记了,如果你看到这片小说有所感悟,那么,请评论下方说一下你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先给自己列一个清单,一点一点实现梦想。这是一部四位女孩幻想未来完成的梦想,虽然很忙,但还是很充实,做自己最想成为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