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38700000041

第41章 我武惟扬 (2)

李靖于是使出诱敌之计,先派人去敌人阵前百般辱骂,再派战斗力不强的部队去攻城,打了几下打不过,立刻转身逃跑。守军终于忍不住出来追击,结果落入了唐军的陷阱,早已埋伏好的唐军主力冲杀出来,迫使辅公佑部野战。唐军兵力占有优势,辅军溃败,博望、青林两处都被攻克。李靖乘胜追击,亲自领兵进攻丹阳。果然如二李所料,主力的溃败决定性地打击了辅公佑的士气,辅公佑虽然在丹阳还有数万守军,士气低落下竟然不敢一战,就全军放弃都城丹阳向会稽撤退,希望能与其兵部尚书左游仙的兵力汇合。李靖派李世绩追击,辅公佑部自行溃散,走到句容县时辅身边只剩下几十名心腹了。落水狗人人爱打,不用唐军动手,辅公佑自己的部下为了戴罪立功,抓住他献给了唐军。这种部下对上级的出卖在隋末屡见不鲜,如李轨、刘黑达、高开道等人都是被手下献给唐朝,失败者是很难要求属下保持忠心的。不过这些手下也过分些,不干了的话可以自己开小差,也可以去投降,这都不算没道德,打工的没必要为老板殉情,可如果为了保自己的富贵把老板抓起来献给敌人,那就难免让人寒心了。偏偏中国历史里这种没良心的事多得无法统计,真让人不知该如何评论。

李渊对李靖的信任此时已经获得了超额的回报,光平萧铣史书中就号称唐朝获得了九十六州土地,六十余万户人民,加上后来平定的江南,根据后来的测算,李靖所打下的土地与人口据信占到了当时整个唐朝的四分之一强,此时的李靖再不是李渊所憎恶的对象,而是把他当宝贝一般了,平定江南之后李靖不但被大加封赏,更被李渊赞为“萧铣、辅公祏之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评价已经是极高了。

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发扬我们的武力,侵袭于国的疆土,攻灭凶残的敌人,大肆的杀戮吧,比成汤的事业还要辉煌!

突厥袭来

初,关中霖潦,饷道绝,军次豳州,可汗万骑奄至,阵五龙坂,以数百骑挑战,举军失色。秦王驰百骑掠阵,大言曰:“国家于突厥无负,何为深入?我,秦王也,故来自与可汗决,若固战,我才百骑耳,徒广杀伤,无益也。”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上*突厥上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帝国的统一大业基本完成,一条完整的中国龙终于昂然屹立在了东亚这块土地之上。在长期的战乱摧残之下,这条伤痕累累的中国龙虽然恢复了往昔的形状,但是依旧虚弱不堪。而上天却并没有给这条满身伤痕的巨龙好好休养生息的时间,北方的恶狼已经对着巨龙亮出了他们锋利的獠牙。

突厥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关东与唐帝国的小打小闹,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唐朝的心脏——关中。武德七年三月丁酉(公元624年四月二十日),突厥人开始了他们潮水般的攻势,他们首先进攻原州,同年秋,再次循南北两道入侵关内道。凉州通长安北道,即乌兰关道的突厥军队于七月抵达原州,唐朝遣宁州刺史鹿大师发兵赴援,并由杨师道自灵州率兵截突厥的退路。但是突厥军队很快就突破了唐军的防线,越过弹筝峡,癸未(八月三日),进抵阴盘城(即径州潘原县,地在今甘肃平凉东厂〕。南道,即兰秦道的突厥军队也在七月庚辰(八月一日)抵达陇州(州治在今陕西陇县),东距长安仅有四百余里的路程。这点距离对于拥有大量马匹的突厥人来说,仅仅需要一天就能兵临长安城下。而此时的唐帝国对于这种情况并没有充足的准备,这两年唐军东征西讨,但是关中地区却始终未遭受什么大的威胁,因此北面的防御设施并不完备,突厥人的南下攻势几如无人之境。

首都长安老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可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前车之鉴就在不久之前,南方的反王萧铣就是因为把首都放在前线,结果被唐军一鼓而下,这次唐朝自己也出现了这种情况自然就会产生迁都的想法。这时候有人不失时机地献上了迁都的谏言,说是突厥人之所以频频入寇是因为贪图长安的财富,如果迁都再烧掉长安的话,那么突厥人无利可图也就不会再来了。这个谏言现在看来十分地荒唐,可是在当时却很是吸引人。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裴寂等人均是此意见的极力推动者。此时唐朝内部的政治内斗已经处在白热化的边缘,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位已经是手段尽出,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这个荒唐的提议李世民自然要极力反对,两派于是在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李世民慷慨陈述道:“戎狄为患,自古就有。

父皇您现在一统海内,手下精兵百万,所向无敌,如果仅仅是因为胡寇扰边就害怕得迁都,岂不是让四海蒙羞被后人所耻笑么?以前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个将军就立志消灭匈奴,何况我这个堂堂大唐王子,只要给我几年时间,我一定把颉利给您抓过来向您请罪。如果到时候不行您再迁都也不晚。”而李建成则立码反唇相讥道:“以前汉朝将军樊哙吹牛自己能以十万人横行于匈奴,你李世民的话岂不是跟樊哙一样么?”李世民据理力争道:“形势各异,用兵不同,樊哙不过一个庸才,何足道哉!不出十年,必然平定漠北,这绝不是大话!”别人说这话旁人一看就会认为这是在吹牛,可是李世民则不一样,他平定中原的战绩在那里摆着,说出来的话分量自然大不相同。可是李渊此时已经不再是特别喜欢李世民的那个李渊了,他在继位的斗争中完全站到了太子李建成的这边,打定了主意不把皇位传给李世民,因此对于现在的李世民极其排斥。

这其中固然有立嫡以长的传统,更主要的是有隋朝的这个前车之鉴。李世民与杨广实在太像了,他们都出身最高级的大官僚家族,都是比长兄耀眼聪明比长兄更得母亲宠爱的次子,都少年成名,都以军功起家并靠这个把长兄害死坐上皇位,都多才多艺,最后还都征讨过高丽。李渊不想看着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帝国再被类似于杨广的二儿子李世民给毁掉,他不愿意成为第二个隋文帝。因此李世民提出反对迁都的意见以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大怒,依然坚持要求迁都,并且派人到处勘测新都城的地址。而李建成也趁热打铁,通过后宫向李渊进谗言说:“突厥虽然屡屡成为边患,但是得到财宝也就会退兵,而李世民假借防御突厥的名义其实是要拿到兵权,以便图谋不轨。”使得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越来越深。当然李渊毕竟是个不错的政治家,最初的不理智过后他还是清醒了过来,认识到了李世民建议的正确性,最终取消了迁都的决定。他一面宣布京师戒严,一面派李世民与李元吉总领兵马于豳州(今陕西彬县)御敌。

唐军虽然做出了迎击的态势,但是此时关中霖雨不止,粮道受阻,而士兵们因为突厥的突袭而大规模的被征召,疲惫不堪,而朝廷对新兵的武器装备也准备不足,从朝廷到军中均愁云密布。唐军行军至豳州与突厥相遇。突厥可汗率万余骑兵乘高而阵,唐军将士见到突厥人的军容都十分震恐。李世民眼见这样下去必然要打败仗,于是对李元吉说:“现在突厥人居高临下,我们不能露怯,应该与之决一死战,你能跟我一起么?”李元吉则没有李世民那份勇气,说:“敌我形势悬殊,怎么能轻易出动呢?如果万一失败了,后悔就晚了。”李世民知道李元吉胆子小,于是道:“你不敢出战,我就一个人去,你留在城里观战吧。”于是李世民仅率领百名骑兵出城迎战。到了阵前李世民对突厥人说:“我们唐朝与你们可汗签订过盟约,为什么毁约入侵我唐朝的地方?我是大唐的秦王,特来一战,你们突厥可汗如果自己来,我就跟他单挑,如果全军杀来,我也只用这百名骑兵。”颉利可汗不清楚李世民的虚实,所以笑而不答。

李世民眼见激将法没成功,立刻转而用离间之计,他派骑兵与突利说道:“以前我们盟誓的时候说过不论谁有危难都要互相救助,现在你居然率兵攻打于我,你还有往日的香火之情吗?”颉利可汗看见李世民居然只率这点人出战,又听闻突利与李世民竟然有香火之情,立码就对突利有了猜忌。为了防范突利在身后插一刀子,于是率军后撤。李世民一看有门,又接连派遣使者说服突利不再与唐朝为敌,并且同意与突利和亲。突利这样一软,颉利可汗也就硬不起来了,只能同意了突利的建议,撤军回归草原。前文已经说过李世民与突厥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唐朝起兵伊始和突厥的联盟便是他一手策划的。他不但通晓突厥语,更对突厥内部事务观察入微,因此此次出击虽然冒着天大的风险,但并不是逞血气之勇,而是早有预谋。首先关中地带大雨不止,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让唐军没办法快速征调粮食,但也废掉了突厥人的依仗的战斗武器——弓。我们知道东方民族使用的弓均是复合弓,突厥人自然也不例外。

复合弓的制造中最重要的一种材料便是动物的筋腱,干燥之后的筋腱具有极强的弹力,这是一把弓能发挥威力的关键之一。但是复合弓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怕水,一旦被水浸湿,那筋腱便会软化,其原理如同我们现在泡发干货,这样一张弓便不再具有弹性,成为了摆设。除此之外更为关键的是,李世民敏锐地把握到了颉利和突利之间的巨大矛盾。

这就要从突厥人的继承传统来谈起,最初的突厥人继承传统为兄死弟及,后来突厥分裂之后东突厥这一系变成了父死子继,而始毕可汗死了以后按理说合法继承人应该是他的儿子突利(这里的突利是可汗称号并不是本名,本名应该是什钵芯,为了大家阅读的方便以后一律称之为突利),但是突利此时仅有十五六岁,年纪太小并不能负担起可汗的职责,因此始毕之弟处罗继位可汗,其实是摄政王,不久处罗死去,此时突利已经成年,并且娶了隋淮阳公主,照理说此时的突利应该执掌突厥大权,成为正式的可汗才对。可是如果突利成了可汗,那淮阳公主必然会成为新可贺敦,于是义成公主为了保住自己的后位,勾结了颉利谋得了突厥可汗的位置。这样不合法的继承埋下了突厥内部冲突的种子,突利虽然敢怒不敢言,但与颉利之间已经是离心离德。因此李世民才能甘冒奇险,阵前离间此二人。

同类推荐
  • 大法王寺之聪明小空空——败家子

    大法王寺之聪明小空空——败家子

    有一个地方民不聊生,造成这一痛苦局面的源头竟是三个作威作福的衙役。他们一个是县太爷的外甥,一个是张千户的儿子,一个是府上衙役队长的侄子。各自为山霸、河霸、路霸。空空小和尚们与三个恶少展开了斗争,并最终战胜,为百姓伸张了正义。《败家子》金如山富甲一方,有一独子,名唤金百万。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挥金如土。管家贾狗因一次次为金百万收拾残局而被老爷惩罚,怀恨在心,决意报复。利用美人计使得金家家破人亡。幸得空空和尚们的感化、帮助,金百万才恍然醒悟,最终在和尚的帮助下重振家产。
  • 中国古代奇幻经典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十四)

    中国古代奇幻经典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十四)

    《三宝太监西洋记》,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明万历廿六(1598)戊戍年三山道人刻本,廿卷一百回,题二南里人著。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西洋”的史实敷演描绘成神魔小说,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本书描写明代永乐年间太监郑和挂印,招兵西征,王景宏为其副手,共平服39国。郑和七次奉使“西洋”(指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域),经历40余国,为历史事实,但《西洋记通俗演义》却非历史小说,此书多述降妖伏魔之事。按序,二南里人即罗懋登,字澄之,明万历间陕西人,作有传奇《香山记》,并注释传奇多种。
  •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三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三

    《二刻拍案惊奇》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系杂剧,故实有小说38篇。《二刻拍案惊奇》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概括地说,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二、表现封建官吏的思想行为;三、表现商人生活。
  • 新派古风历史悬疑小说(全8册)

    新派古风历史悬疑小说(全8册)

    本套装共8册,分别为《大唐辟邪司》三部曲、《兰亭序杀局》系列、《花雨枪》、《锦衣行:秉刀夜游》。
  •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热门推荐
  • 无限游戏武侠

    无限游戏武侠

    一条血一条气,败尽天下高手无数。从流星蝴蝶剑开始,并非止步于武侠。
  • 轻许你风情万种

    轻许你风情万种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的冉知眠一直渴望拥有家庭的温暖,六年后,她做到了,当她来到新家,这一切都如她想象的不一样,经历起起伏伏......
  • 火影之开局十连抽

    火影之开局十连抽

    XXX(将死之人不配拥有姓名)穿越了,开局十连抽,“叮!恭喜这位穿越者获得审判眼,GB炮,决裁眼,空间宝石,职位审判者,决心,满级厨师属性,满级政治属性,高级剑法,雷魔法……”
  • 乖,听话

    乖,听话

    李宇玉怀着不甘嫁给乐沨,而乐沨以满怀热情期待自己的婚姻却被泼了冷水。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怪圈彼此都以尖锐,刻薄,甚至负面的太对来应对彼此的挑衅。最终,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是否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的婚姻?当终于有了机会可以做选择的时候,这场被动的婚姻是否还能继续?
  • 此去不复返

    此去不复返

    何念慈,人可何,今心念,兹心慈我的名字……何念慈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却让她喜欢上了一个并不平凡的男生,默默地喜欢了他三年,爱了他三年,也是这三年,让何念慈牢牢的记住了三个字。陆北逸,他的名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请相信有真爱

    总裁请相信有真爱

    真爱多么靓丽的词,女主角孟欢欣善良可爱,对爱情至死不渝,当她遇到性格有点冰冷的男主角又会擦出咋样的火花?当她面临儿时青梅竹马的爱情告白又当如何抉择?当冷思成的前女友回来,制造种种误会,孟欢心,冷思成是否能用真爱打败。
  • 赴年轮

    赴年轮

    讲述的是仙七树与北冥步染的爱情故事,小短篇故事
  • 母凭女贵

    母凭女贵

    [花雨授权]一万块要她们母女大闹婚礼?就算大闹天宫,如果做得到也照干。不情愿的新郎亲自拜托,这钱赚得一点不违背良心。老太爷病危想见曾孙女?等他死了就完事吧?死不了了?太喜欢曾孙女想弄假成真?我竟是附赠品?才不要!
  • 仙的开始新的起源

    仙的开始新的起源

    传闻,世间皆有真仙,自后,人人向往那求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