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37100000055

第55章 信 (2)

1989年1月20日,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在北美洲撰文以纪念雷震逝世十周年,这也是由傅正主编的《雷震全集》正式出版之际。唐德刚以其一以贯之的“汪洋恣肆、纵横开阖”的笔法,回顾了他本人与雷震这位前辈相知与相交的全过程,并说现在“……是我们替儆寰先生竖铜像的时候了”。在台湾为雷震造一座铜像这话原本出自于胡适之口。1952年11月,胡适从美返台讲学时,正值《自由中国》创办三周年纪念会在台北“妇女之家”举行,当时有社会名流、国民党官僚、党外人士一百多人到场,这是胡适到台湾后第一次作公开演讲。据聂华苓回忆,胡适“开头就说,‘雷先生为民主自由而奋斗,台湾的人应该给雷震造个铜像。’那两句开场白引起久久一片热烈掌声。” 胡适对雷震有着如此之高的评价,以唐德刚个人的看法,大概是“胡氏鼓吹了一辈子民主,处处碰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谁知道在垂暮之年,却遇到这样了不起的‘传人’雷震。雷震所搞的简直就是百分之百的‘胡适民主’” 。

胡适、雷震与《自由中国》半月刊,可说是推动台湾社会朝着民主政治方向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设若当年没有胡适的大力支持,《自由中国》不可能维持十年的生命;如果没有雷震不计个人毁誉的全力投入,《自由中国》也难以冲破国民党当局对言论自由的百般禁锢;而没有《自由中国》十年的抗争,民主宪政理念就不可能在台湾社会深入人心。胡适虽是《自由中国》半月刊揭橥自由民主理念的一面大旗,但在《自由中国》整整十年社务中,扮演其重要角色的却是雷震,他“不仅基于立宪主义原则对时局提出针砭,其思想的变化亦与外在政治环境的改变息息相关,而趋向于实践。这种由理论趋向实践的思想特性,是同时代的中国自由主义者、立宪主义者所较欠缺者,也罕见于中国一般知识分子间。” 胡秋原有过一段很重要的回忆,将当年组建反对党和胡适、蒋廷黻、雷震以及他本人的态度作了一个比较,尽管他本人始终认为“救国之道多端,不一定要从事政治或立党”,但雷震在当年勇敢地突破传统知识分子的旧辙,有别于一般的知识分子则是不言而喻的。胡秋原这样写道:

四十五年,罗先生(指罗鸿诏,作者注)在台大医院病故,他孤零零的一人死在台北 。我到台大医院太平间悼丧,发现儆寰兄一人守灵。这样,我们便在鸿诏兄灵前握手复交了 。这年十一月,我奉派为联合国代表团顾问。儆寰兄到松山机场送行。他当着许多人面前开口便说:“你见到蒋廷黻时,请代我问问他,反对党的事他究竟干不干?”……我到纽约后,曾将儆寰的话代问蒋廷黻大使。他说,他现在身为代表团团长,不能谈这件事。……有朋友告诉我,反对党之议,起于宋子文。他知道他不足以号召,便去找蒋廷黻商量。蒋认为自己的声望还不够,最好由胡适出来带头。不日,胡适先生知道我来纽约,约我到他家吃饭,问我对反对党以及他出来领导有何意见?而且再三说,希望我“说老实话”。……我说反对党是民主应有之义,但在今天台湾则不适宜。……民主政治与反对党需要条件。

文治与基本的法治,一也;言论自由,二也;自由经济培养出大批中产阶级,三也;由此产生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四也。最后一点,最为重要。否则,今天以胡先生的声望,在新公园演讲,宣布新党成立,可以得到十万人的欢呼。但如果枪声一响,第二天可能一个人也没有了。……等到四十六年我经欧洲回台湾之时,……此时儆寰兄家中常常高朋满座谈反对党问题。承他好意,也请我吃饭,参加谈话。……在这些谈话中,我听的时候多,说话的时候少。儆寰兄曾经两三次对我说,希望我参加反对党之发起。我很郑重的回答:我赞成和支持反对党的运动,但“你与胡适先生都可发起反对党,唯有我不能。在许多朋友中,我年纪也许最轻,但干反对党,我也许最早。我是在民国二十二年就参加所谓闽变的。我青年时代反国民党,中年因抗战而支持国民党。现在是我的晚年,如又反对国民党,只要四个字,就可将我打倒。”……他知道不可强,但他仍不断请我到他家吃饭。我有时去,忙了便不去。

1970年9月,雷震出狱后,曾到胡秋原家吃过一次饭,没有讨论政治问题。有一件事让胡秋原始终引以为憾,就是胡适为什么在“反对党领袖”这个角色上多有反复,其中有何重要的原因?胡秋原觉得“这无论对于研究反对党历史或儆寰个人命运都有重大关系”,他当年几次想问雷震都未果,想起来一直觉得惋惜。胡秋原对雷震的评价很高,“就我三四十年与儆寰兄淡水之交的观感,第一、他是一个直爽的人;第二、他笃信民主主义,并身体力行,从事反对党的组织,是一个有道德勇气和狂狷之气的人;第三、我想,今天是可以组织反对党之时了,如他在今天组织反对党,我想他一定不会组织一个主张台独而有法西斯作风的反对党,而一定是一个民主统一的反对党,是我深信不疑的。

”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唐德刚本人对雷震的评价则是从人类大历史观这一视角出发的。他从民主政治说起,认为既不能靠执政者的“恩赐”而来,也不是靠“枪杆子”可以打出来的。民主政治是要以“一个富裕安定、光彩辉煌的中产阶级的政权作为基础的”。他还以拿破仑等人为例,说这些人“武力打倒了专制,到头来自己却做了独裁者、大皇帝……”而铁肩道义的书生辈一如谭嗣同、雷震、胡适等人,仅凭“头颅热血、笔杆嘴巴来争民主,也是争不到的”——君不见,这些人不是被杀头,就是坐大牢,或含恨而终,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相对制衡于“利益集团”的政治势力而存在。所以雷震这样一位方孝孺式的人物,只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先知和圣者,“他们走在时代的前面,没有他们‘导夫先路’,后一个时代,就没有顺理成章、光辉灿烂了” 。因此他断言:雷震这位民主先驱的铜像迟早要出现的……

1971年,唐德刚应邀返台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这时雷震刚出狱不久,唐德刚一时竟不知自己是否应去拜见一下雷震先生?当时台北的一些亲友们,在谈起雷震这个人时,仍人人色变,这让他犹豫不决。在此之前,他与雷震并无实际交往,虽在胡适的鼓动下,当年这位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曾给《自由中国》投过稿。以唐德刚本人的推测,1958年,胡适从美返台在南港定居后,肯定与雷震谈起过自己。因为时隔不久,唐德刚就收到了雷震的来信,向他正式约稿。若说起来,唐德刚与雷震多少还算得上是一个“至戚”。雷夫人宋英的娘家,与唐家已有多代亲戚关系。若以唐的本家算,宋英大他两辈;若从唐的外婆家算,宋英比他大一辈。“我们唐宋两家真是姻联秦晋的。可是当雷公在重庆做大官,我也在重庆穿草鞋、害夜盲、做难童时,我没有找过他。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在南京作‘待业青年’,也没有去找过他们,虽然宋英委员那时与我姑妈她们颇有往来,姑妈也劝我去‘找雷儆寰推荐、推荐’,但是我始终未去拜谒过。

后来雷公在台湾坐牢了,我奇怪为什么胡适之先生不去看望他,而我自己倒想去探监,可是始终没有这个机会……” 现在既然雷震已出狱,唐德刚也来到了台北,两人见一面大概也是不能免的。唐德刚找了一个借口搬出岳父家,住进台北“中泰宾馆”。在宾馆,唐德刚给雷震打了一个电话,说要去看他。雷震却说:“你不能来!”唐问为什么?“我家四周都有特务……我来看你!”说完,雷震就挂断了电话。雷震果真来了,“高大的个子,讲话那样斩钉截铁,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有其凛然不可犯的器度……” 这一天,雷震与唐德刚谈了两个钟头,沉浮往事,数历不堪,“彼此都唏嘘不尽”……这是唐德刚第一次见到雷震,也是最后一次“亲炙高风”。雷震走后,唐德刚言犹未尽,慨然系之,说“大丈夫,男子汉,当是如此!”若干年后,唐德刚撰文以纪念雷震逝世十周年时,回忆当年相见情形,如历历在目,“临别之时,我们相约再见,下次到他家中吃饭,并好好再谈谈,谁知竟是永别。如今雷公墓木已拱,忆别时言语,真是‘悬剑空垅,有恨如何’!”

同类推荐
  • 原来雍正

    原来雍正

    他人到中年才登上皇帝宝座,却一直背负着弑父杀弟的骂名;他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却少被后世史家赞誉;他处事果断凌厉,却痴迷于佛道的修身养性……在雍正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神秘。雍正是不是篡位登基?改诏说?弑父说?一段历史,几多疑问。勤政爱民的是他,杀戮功臣的也是他。昏君乎?暴君乎?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兼具史识和才情,以丰厚的学养、通俗的笔触,从历史大背景、人性层次以及权力斗争的微妙细节着手,通过对雍正身心、雍正信仰、雍正功过乃至雍正之死的分析,向读者娓娓讲述一个原来的、真实的雍正。在历史的天空中,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帝王。
  • 明清的那些皇子

    明清的那些皇子

    本书以传略的形式,选取明清时期有影响力的皇太子,描摹当时波澜壮阔的重大社会背景,再现他们宫廷争斗的历史片段。
  • 翻译家周作人论

    翻译家周作人论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他60余年的文学翻译生涯中,曾与其兄鲁迅一起提出并倡导过先进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且躬行译业,成就卓然。本书运用文本分析与点线结合等多视角研究方法,对周作人的译事和译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 有趣的中国名媛

    有趣的中国名媛

    在历史上,女人几乎一直被男人所压制。王朝更迭,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建功立业的将军;文学诗歌,我们记住的是挥毫泼墨的文人……而这些,基本上与女人无缘。在男人的头脑中,女人是生活的点缀,是炫耀的资本,即使非常之宠爱,也极少有愿意让女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但是,女人们还是突围了。千百年来,在众多被压制的女性当中,出现了一批受人瞩目甚至青史留名的女人,相比男人,她们毫不逊色。在书中你看到了让男人望尘莫及的武则天、有勇有谋的孙尚香、才智过人的卓文君等,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才华横溢,但这些东西都不足以保证她们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她们就像浮萍,在人世间漂来漂去,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热门推荐
  • 晨夕风露

    晨夕风露

    化学系女生白露闲暇时间写的小说拍成了电视剧,成了小编剧。导演看中了她在表演方面的天赋,请她拍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戏。“你说,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这么久了你都不曾动心过吗?”墨然和叹了口气,眼眸中无奈与宠溺,“你还小,我……”本身因怕说错话而不太爱说话的白露在这部戏中结识了圈中“老戏骨”墨然和,两人成为至交兄妹,白露也学会了如何去向证明自己,并由此进入娱乐圈的大门。在后来的日子里她遇到了人生的Mr.Right——当红男明星、歌手,宁宸风。大众以为站在他身边的一定是位国际女星时却意外爆出他将与在娱乐圈刚起步的白露参加爱情综艺节目marryme。原以为对自己的好只是逢场作戏的白露发现自己真心喜欢上了宁宸风,失落过后却得知这一切的相遇早就是某人安排好的…-----晨露夫妇的虐狗日常------“你先坐着等我一下啊,我去拿剧本。下午还有两个广告要拍,刚刚张导打电话来说......”白露才刚一转身,还未站稳,忽地手腕被人轻轻一拉,再回神已坐在宁宸风腿上被他圈入怀中。“宁太太,我知道你很忙,”宁宸风柔情似水的目光里带着无奈和不容抗拒的坚决,“但辛苦归辛苦,什么时候跟我去领证呢?”“......”
  • 星际里外

    星际里外

    望茫茫星河,我们来自哪里?为何而来?人外有人,星外有人吗?第四类宇宙文明真的存在吗?二类宇宙文明科学家伏超,在研究超光速的实验中,不慎迷失在一类文明中,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又进入三类宇宙文明中,发现……
  • 她不住这儿了

    她不住这儿了

    一部厚厚黏黏的青春哲学,开创新生代心灵文学的旗帜作品:初中,何声和麦子在没有说过一句话的单纯中相爱了,一直到大学毕业,两个人也只通过两次信。大学毕业后,何声怀着几近恐惧的心理到上海找麦子,麦子却不在了。于是何声在充满了麦子气息的小屋中,尽情地幻想着现实中的麦子并等待着麦子,这其间遇到了无数荒诞而离奇的事情,哈尔滨冬天寒冷的小旅馆中抛弃何声的女子、单纯瘦弱却有着神秘职业的女子、表面乐观豁达才气十足却最终自杀的男子……最后麦子和何声终于相见了,尽管已经各自有各自的身份。
  • 反派听说你很厉害

    反派听说你很厉害

    活了一辈子,到最后发现自己竟然是一本小说的女配。被虐惨死,没想到又来到了这个世界。还是好好过好自己的日子。咦,不对啊,身后怎么跟了个跟屁虫。还打不得骂不得,这日子不好过。某男可怜兮兮:“我会听话的,很乖。”最后,我后悔了……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繁花恋锦绣

    繁花恋锦绣

    仙魔大战后,宁芜以为自己已经被打得神形具灭了呢!没想道,自己不但没有死还成为一名修仙的小修士。修仙?对于一位称霸六界的魔尊来说,是实打实的耻辱。于是她荒废学业,打鱼摸鸟,藐视门规,气得各大长老胡子都掉了一大把。她就纳闷了,她竟然还没被逐出师门。原来她竟然是掌门的私生女……她晕……青霜城求学才真正让她正式走上修仙这一条道路。
  • 画廊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画廊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画家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一个缩影。这个影子,向森林、河流、山川以及大地上的万事万物投射一束能照见的光。这束光,面对那些画家的跌宕经历与坎坷人生,面对生与死、爱情与孤独。这束光,一位优秀的诗人、小说家,以他的敏感之心捕捉到了。
  • 九环印记

    九环印记

    一个小盒子,引来一个传奇,人仙魔到底那个才是王道。
  • 半醒浮梦

    半醒浮梦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个不行的少年该何去何从...
  • 和孔乙己在一起

    和孔乙己在一起

    在春暖花开这个播种希望的季节里,作者第一本散文集《与孔乙己在一起》出版。一篇美文犹如一杯清茶沁入心脾、亦如一面旗帜指引方向、如一缕阳光照进人生。本书选载作者15年以来创作的73篇散文18万字,全书编为四辑:怀旧怀人、随想追忆、山水之间、检察官经历,这些散文抒写人生见闻、怀旧励志,希望将读者带入一段心灵阅读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