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791700000022

第22章 火器研制

看着崇祯一副如丧考妣洪阿九也不知道自己说错了啥:“也不是都这样,要回你家有亲戚考上功名或者当官,那也能省掉皇粮。”

听到这个崇祯脸色才稍微好一点,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应该是考上功名免自己的粮税和徭役吧?怎么亲戚也能收益?”

洪阿九羡慕的说道:“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只要亲戚有人考了功名,大家都会把地投献到他的名下,给他分一点钱粮,大家也能少交一点。”

崇祯嗯了一声:“虽有变通但是也无不可。”

朱慈烺知道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当即问道:“那要是考上功名岂不是白得那么多地?一个人能得多少呀?”

洪阿九挠挠头:“这个俺可不清楚,但是俺们邻村有一个秀才投效给他的地有几百亩吧,听说吴村的吴举人能得几千亩呢,俺们没有那个福气,也不懂。”

崇祯惊讶的问道:“朝廷规定秀才免五十亩粮税?哪来的几百亩?”

洪阿九摆摆手:“大家都这样,官府也不管,他们都是老爷,将来都是要当官的,官官相护呗,不过要是哪里有人考上功名乡邻就要倒霉了。”

崇祯奇怪的问道:“为何会这么说?”

洪阿九掰着手算:“要是考上功名他家和他亲戚的地都不用交税了,但是官老爷还要收够那个数目,不就要分摊到其他人身上。不是有人唱个歌谣么‘秀才考,邻里跑。举人中,乡邻空。进士得,全县躲。’”

朱慈烺无语的看着崇祯变幻不定的脸色,这些对崇祯的冲击太大了,朱慈烺问洪阿九:“那你在你们村算中人之家吧?你们村有多少户人家?能吃饱饭的有几家人呢?”

洪阿九思考了一下:“我们村有一百多户人,吃饱的应该有七八户吧,他们自己有一点地,种点菜和粮食卖到京城,像我们这样租地的农闲时在找些零活还能吃个半饱,吃不饱的少只有几户吧,毕竟是天子脚下,只要肯卖力气还是能吃上饭的。”

这话崇祯听着满意,朱慈烺对于洪阿九的话不太认同,刚想说话,洪阿九的孩子跑过来:“爹,娘说能吃饭了。”

洪阿九听罢哈哈一笑:“你们等着,我给你们端饭去。”

农村吃饭很少上桌,一人一碗有饭有菜找个墙角蹲着聊天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所以洪阿久把饭端上来一碗小米野菜粥,一个高粱馍馍。

崇祯接过之后看着黑红相间的馍馍一时不知道怎么下嘴。朱慈烺还是小孩,跟其他几个孩子一起趴在桌子上吃,咬了一口,虽然难吃但是还没有到不能下咽的地步,喝了一口小米粥,也是淡的。

这还真是粗茶淡饭,看着崇祯一脸纠结的喝着小米粥,即使当年当信王不受魏忠贤待见的时候,他也不至于靠杂粮充饥。

吃完饭朱慈烺跟着崇祯告辞,崇祯默默的走在路上,走了很久才问朱慈烺:“我大明普通之家生活竟然如此困苦?”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恐怕情况没有那么乐观,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大家即使粮食收成不好,只要近城找点活干还是能养家糊口的,但是其余地区的百姓生活如何还要调查一下才知道。”

崇祯默默点点头,奇怪的问道:“烺儿,为何你做的事,看到的问题都跟别人不同?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朱慈烺骄傲的仰起脖子;“我读书时书上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王阳明又说格物致知,同理之心,又加上孩儿精通算学自然想到用更多算学的方法来看待问题,所以才跟大家看东西的方式有点区别。”

崇祯接受了这个解释,看了看村子里的布局问道:“皇儿,咱们还继续看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咱们在看几家贫困户,看看他们家里为啥贫困,什么原因让他一直贫困,若是持续下去多久他们会成为流民。有了这些数据咱们就可以知道怎么避免流民越来越多了。”

崇祯听着非常有道理,以前他怎么没想到这些问题呢,连忙带着朱慈烺想挨个去问,第一户因为母亲生病借了高利贷,利滚利越来越多,朱慈烺跟他算过要是持续下去估计不用三年他连最低利息都还不起,只能逃跑。

第二户人家没有人,跟邻居了解这人是一个懒汉,平时好吃懒做,干一些偷鸡摸狗吃喝嫖赌的勾当,属于穷了活该型。不过这种人也是最危险的,最容易被钱财诱惑而铤而走险,是社会最不安定的因素。

第三户是因为男人生病,第四户是死了男人缺少劳动力。第五户是孩子太多,六个孩子压力太大……

一番统计下来崇祯算是彻底涨见识了,今天他看到的大明跟他平时听到的大明一点都不一样,原来书上说的体察民间疾苦是这样体察的。

回去的路上朱慈烺又让骆养性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全国调查,锦衣卫不就是打探消息的么,也算人尽其才了。

崇祯看着朱慈烺在马车上来来回回的计算,奇怪的问道:“皇儿今天有什么收获?”

朱慈烺抬头说道:“收获很多啊,父皇可想过军户逃亡问题?”

这些事情崇祯确实没有想过的,例如朱慈烺仅仅简单的计算一下:“大明有军户两百万户,每家有1人出逃则实际出逃二百万人,若是这些人参加流民动乱,稍加训练战力强过普通百姓很多,且此类人中多有工匠,如此流寇岂不是得到大明兵器制造之法?”

崇祯愣了一下,沉吟了半天问道:“该当如何?”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人已经跑了后悔已经于事无补,可聚集天下巧匠研制新的火器,例如西洋人的红衣大炮,秘鲁铳等,只有官军掌握更强大的火器才不会被农民军所乘。”

崇祯心里还在犹豫,朱慈烺接着说道:“而且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叛逃不仅带走了大量的红衣大炮还带走了制造火炮的工匠无数,近几年,建奴火器已经有超越大明之趋势,已经到了非革新不能破建虏的地步。”

崇祯嗯了一声:“朕会命工部招巧匠督办此事。”

朱慈烺趁机说道:“父皇,工部人浮于事,儒生往往不懂百工之事,还常言奇技淫巧非圣王之道,若是只交给他们怕不能尽心。”

同类推荐
  • 斩金

    斩金

    那一年,你起兵登州,救黎民于水火;那一年,你兵指淮河,斩金兵于马下;那一年,你挺进漠北,收蒙古而拓西域……然而,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此时,你不过是苟活于乱世的一介草民,还要为两餐烦恼!且看小小销售员,回到金朝的山东,如何自底层逆袭,成就旷世功业!群号:828400234
  • 百家三国

    百家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四代十国

    四代十国

    五代十国?不,还是四代十国就可以了,哪里来的北宋,一边凉快去。赵匡胤啊,你还是做我账下大将就好了,干得好明年我就把你妹妹娶了。21世纪学生郭侗穿越到公元950年的五代十国后汉-周朝交替时期,且看他如何施展拳脚建立起大一统王朝。
  • 铁血王朝:德国皇室

    铁血王朝:德国皇室

    皇室家族的兴衰,既是相关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皇族人物,特别是君王、重臣的起伏生死,构成了国别史、地区史,乃至世界历史整个剧情中丰富多彩的场景片段。因此,皇室家族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古魔君

    万古魔君

    大千世界,武道为尊,万族争霸。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一个弱冠少年,自幼体弱多病,受尽鄙夷,因觉醒了前世记忆,从此逆天改命,成为妖孽一般的存在。这是一大盛世,天才辈出,美人多娇,且看少年杨玄脚踏八荒,傲视寰宇,登上武之绝巅,成为一代魔君!
  • 宇宙涟漪

    宇宙涟漪

    “啧啧,真惨啊,与亲人分别是多大的痛苦,听的我都于心不忍了。”潘璋咽了口唾沫看向豹子,“你说这是多大的痛苦,你怎么忍心这么做呢。”说完摆摆手让豹子先不要说话,孙强本已绝望的眼神重新焕发出一丝神采。“这样吧,孙强也不用送到实验室了,送到我房间吧,他妈妈和妹妹也送到我房间,我要让他们一家人团圆。”潘璋似乎有些迫不及待。
  • 请回答2003

    请回答2003

    这样痛过的青春,只有一次就好。这样爱过的青春,只有一次就好。这样热血过的青春,只有一次就好。这样奋不顾身的冲过去,用生命保护你,只有一次,就好。所有的一切,刚刚好。我在青春里等你,你在哪里?请回答2003。
  • 千子恋

    千子恋

    改革开放后,北国的小村庄,李姓人家,以种地和卖粉格子为生,家中三儿一女,学习优秀,因母亲车祸,女儿高二辍学,加入到个体经营的洪流中,故事围绕四个孩子的婚姻恋情展开,用生活体验揭示了真正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社会的真善美.......。
  • 断空游

    断空游

    制作了史无前例的圣物-无尽虚空戒后,居然穿越了,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吗?!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梦父

    梦父

    儿时,认不清父的模样,长大时,已远离家难相距,再回首,父已不在,只留下脑海印象点滴。
  • 地狱使者:魂之复仇

    地狱使者:魂之复仇

    【梦溪】少时的‘噩梦’,让两颗童真的心破碎。她与她的相识,是上帝的安排。她跟她的相知,是上帝给予的‘缘分’。她们遇得他们,‘缘分’是这么简单。火爆公主撞上小受王子。乐天派女孩遇上呆萌男孩。四个人,一条红线。缘末,分尽,情断,根未失。
  • 蛙鸣蝉噪稻花香

    蛙鸣蝉噪稻花香

    本小说取材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和时代楷模赵亚夫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赵亚夫作为江苏省农业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他退休后自愿到最贫困的一个村——戴庄村推广农业科技。在这期间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他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态种养。他在戴庄村一待就是十六年。十六年他使一个人均收入不足三千元的贫困村、落后村发展到如今人均收入达三万多元的富裕村、小康村。如今的戴庄村村容整洁,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并获得全国“最美乡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