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5500000005

第5章 聚焦卓越的投资企业(1)

1.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剖析

“股票”这个概念在巴菲特看来十分抽象,并非具有多么值得研究的价值,所以在别的投资人终日泡在股票市场,目不转睛的看着股票显示盘的时候,巴菲特却把注意力投向了他所看重的目标企业,通过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而详细的研究,最终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者应该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去盲目的相信企业分析师、市场分析师或是有价证券分析师的言论,要知道,对那个变幻莫测的市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他们看来合乎情理的数据,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倘若他们能够预测未来,大概任何投资者都不用担心自己有赔钱的那一天。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人们关注的不是企业的经营情况,而是被某些肤浅的了解吸引到一场投资中去的话,他们有可能在刚一看来某些不对的苗头时就吓跑了。”这表示,巴菲特在评估一项潜在交易或是买进股票的时候,首先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经营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研究企业如何运营,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企业是否具有强劲的竞争力等方面。

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关键要看它的“内功”是否深厚,具体来讲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要从企业的业务层面进行分析。巴菲特认为只有对于企业的盈利方式、费用、现金流、价格和企业的资本需求、分配和运用、劳资关系等方面都了如指掌,才能确保投资成功。巴菲特拥有众多企业,如无线和有线电视公司、保险公司、广告公司、食品公司、加油站、银行、纺织厂、报社、铝业及水泥公司、油田和矿产开采公司、烟草公司、连锁的大型零售商等。他之所选择投资这些企业,就是因为他对这些企业的高度而全面的了解。“仅在你的竞争优势圈内选股,这不在于这个竞争优势圈有多大,而在于你如何定义形成优势圈的参数。”这是巴菲特对所有投资人的建议。

巴菲特认为当投资者无法去理解那些各方面都十分复杂的企业的时候,把目光投向那些业务流程简单明了的企业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了解投资对象的投资才算是真正的投资,而对于那些只凭对企业表面的肤浅了解就去盲目投资的人来说,梦想获得长期投资的超额利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1950年,当巴菲特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学生的时候,他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那里知道了GEICO公司。出于好奇心的驱使,他利用周末跑到华盛顿,去向该公司营业处主管大卫森,了解这个公司的特点。于是他投资了2万美元购买了该公司的股票,同时他回到奥玛哈他父亲的经纪公司,去推荐公司顾客购买GEICO公司的股票,这让很多人对他的做法都产生了怀疑,甚至是抱怨。但一年后,当他卖掉手上的股票时,他却赚得了一半的利息。这也增加了他向他的委托人推荐保险业股票的信心。同时,他也开始了大量购买保险业保险的步伐。先是通过投资组合的形式,在伯克希尔哈萨威的有价证券里,拥有了马萨诸塞州损害赔偿暨人寿保险公司,然后又购买了堪城人寿的股票,随后又在1967年,购买了国家偿金公司的控股权。在多次购买保险业股票的过程中,巴菲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了解了保险公司如何赚钱,从而练就了他透过变幻莫测的表面深刻剖析大企业深层问题的能力,在GEICO公司的财务状况陷入重重危机的时候,他仍然信心十足地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其次,要注重对投资公司过去业务经营状况的分析。GEICO公司在上个世纪70年代遭遇了困境,公司经营陷入了低谷,这让很多有意购买该公司股票的人都望而却步,而巴菲特却不按常理出牌,继续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并坚信将来一定会大赚一笔,事实也的确如此。其实,在决定投资前,巴菲特已经对该公司的经营历史做了深入的分析。

在他看来,GEICO公司提供的低价、无中间代理的保险商品在竞争激烈的保险业商场上有它独一无二的优势;而且,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小心谨慎的客户群,公司仍未他们提供保险需求并从中赚取利润;在价格基础上,GEICO公司一定会在竞争中获胜。而且,GEICO公司十年来不断为其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上注入资金,以此来巩固它的优势地位,从而为它的股东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这在巴菲特看来,则意味着公司仍然在保险业市场上拥有众多的客户,占据着绝对的优势,GEICO的股票仍然非常值钱,购买GEICO的股票仍有利可图。

可见,巴菲特在分析企业时多么的看重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在巴菲特的投资历程中,一直以来他都对正在解决某些难题的公司和由于过去经营上误入歧途而准备彻底改变经营方向的公司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他认为“重大的变革和丰厚的投资回报永远是不相交的平行线。”令人不解的是,许多投资者对即将重组或改变经营方向的公司怀有一线希望。面对这种情况,巴菲特总是无奈地说“基于一些不可理解的原因,投资者总是被一些企业将来可能带来的利润的假象所蒙蔽,而忽略了眼前的企业经营现状。”对于那些陷入困境的企业,若想通过对其主营业务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使企业摆脱困境的目的,常常是徒劳无功的,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企业如何解决所处的困境一无所知,但唯一应该清楚地是:如何绕开那些麻烦的企业,以免使自己成为牺牲品。

再次,要看企业是否具有长久发展的优势。在巴菲特所投资的众多企业中,也许不难发现,这些企业都是同行业的中的佼佼者,这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及其盈利能力都是其他企业所无法企及的。巴菲特在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时,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经营特许权”。而拥有“经营特许权”的企业,在巴菲特看来就是指那些具有旺盛的消费需求、产品无可替代,同时不受政府管制的企业。这些企业和普通的商业企业相比,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第一,在它们有规则的提高价格的时候,仍然会受到忠实消费者的信赖,这可以使它们不用担心会失去市场占有率;其次,它们拥有较高的经济商誉,从而使它们在面对通货膨胀时,能够有效地抵制通过膨胀的影响;第二,即使它们的经营者管理不善,也不会对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巴菲特曾经说过:“我所喜欢的企业,一定具有我所能了解,并且认定它能够持续长久的经济优势。”纵观巴菲特的投资历程,在他每一次投资成功的背后,都渗透着他对目标企业的全面而深入的剖析,这就他之所以能够在变幻莫测的股票交易的世界里,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2.投资目标是企业而非股票

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们感兴趣的并非股票本身,而是公司的潜在价值及其发展前景。要根据一家公司的远景展望进行相应的投资,我们需要的是有才能的投资基金委托人,而非利用财务杠杆收购谋利的股市赌徒。”作为华尔街叱咤风云的投资家,巴菲特在常人眼里是深不可测的,似乎被上帝赋予了黄金的脑袋。

当人们无法了解这位“股神”神秘的大脑时,便转而研究他的投资理念。巴菲特对股票、企业以及股票市场的理解与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同。他认为股票是股票持有人拥有和管理企业的凭证,代表的是企业的价值。所以他在本质上关心的不是股票本身,而是股票背后的企业。他似乎并不像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关注股市每天的波动行情,对于证券市场,他也总是持怀疑态度,而他每天所做的唯一的事就是阅读投资企业的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的经营范围、营运历史、盈利能力、管理层素质,直到他对这些情况都了如指掌以后,他才会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而此时大多数的投资者却在华尔街股票市场疲于奔命。在他看来,只有企业的运行状况才是他做出决策的关键因素,而价格走势只是迷惑众人的表象罢了。

巴菲特认为,任何一个热衷投资股票并希望从中获利的人,都应该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企业分析师。这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都会从中受益。但是似乎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此不屑一顾,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股价走势。而巴菲特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此,他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倾注于研究企业当中去,因为他知道,研究财务报告、分析行业动态、调查企业盈利能力、观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这些都是最终做出投资决策的关键所在。而“股市”这个词在他的脑海里似乎毫无意义。

同样巴菲特与大多数投资者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市场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有效市场理论”曾经风靡一时,该理论认为市场总是无所不知,因为关于股票的公开信息都已经完全反应在股票价格中,进行股票分析就变得的毫无意义。信奉这个理论的人除了那些学术界人士外,还有许多专业投资人和公司经理。然而巴菲特以他六十年来的套利经验对市场有效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市场有效理论根本没有为那些分析可得信息并由此占据竞争优势的投资者提供任何成功的假设,因为它本身存在着致命的弱点:首先,大量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投资者根本不具有理智的期望值。然而有效市场理论却认为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所有可得信息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价位。其次,投资者在对信息的分析时,通常不是运用最基本的体现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来给给股票定价,而总是依赖捷径来决定股价。而巴菲特却认为,市场是飘忽不定的,它的行为总是让人不可思议,如果投资者太过信赖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其结果反而是常常被市场玩弄于股掌之间。所以在巴菲特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总是倾注所有的精力去研究企业的价值,而不是过多的关注市场的波动,对于他来说,他比市场更加了解他所投资的企业。因此,他总是提醒所有投资者离市场远一点。再次,他认为大多数的投资者在衡量企业的业绩时,并不是从长远角度出发去进行分析,而是往往过分关注企业的短期效益,这样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只能被市场击败。

所以巴菲特总是喜欢说:“我们买进的市企业,而不是股票,股票充其量只是投资获利的工具,企业才是投资获利的关键所在。”

3.重视企业升值潜力,锁定投资目标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经说过一句话:“选股就像选美一样。你必须第一时间发觉一个少女的潜质,然后教授她仪态、打扮和谈吐方面的知识,接下来你就可以和这位‘准美后’签订合同,由你承担她一切‘投资’,并在将来独占她当选后的奖品。”

巴菲特似乎更能体会这句话的真谛,他在选择投资目标时,总是率先把橄榄枝投向那些具有稳定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他看来具有巨大升值潜力,在这些企业的价值尚未显现的时候对其进行投资,结果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1985年巴菲特购买了大众食品公司的股票,该公司的每股盈余从1979起持续上扬,就在公司收入上升相应带来了公司实质价值的上升,进而促使公司股票上涨的时候,市场却仍以和政府公债获利相当或低于实质价值的价格来对公司做出评估,这在巴菲特看来,显然是愚蠢的。正如菲利普·费雪所说的:“某些具有独特财务状况的公司拥有某种潜力价值,即使该公司持续以低于它实质的价值来出售股票,如果该公司的获利持续改善,到最后股票的价格仍会上升,反映出该公司改善后的素质。”

1979年,如果购买大众食品的股票,每股可以赚5.12美元,股票的市场价值在每股28~37美元之间。相当于有13%~18%的获利率,而当时的政府公债的获利率是10%,以此计算与政府公债相当的价格,大众食品每股应该是51.20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购买每年回报率10%,价值51.20美元的政府公债,一年只能赚得5.12美元。

巴菲特曾说过:“一个杰出企业的经济状况是完全不同于那些二流企业的,如果能买到某家杰出企业,相对于二流企业的静态价值,杰出企业会有扩张价值,其扩张价值最终会使股市带动股票价格。”所以即使大众食品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跌落时,巴菲特仍不会卖掉他所持有的股票,因为大众食品是具有扩张价值的企业,其市场价格终究会上扬,该公司的经济体制会让其经历长期增长,最终会由增加的每股盈余反映出来。巴菲特似乎感觉到了格雷厄姆理论的缺陷,因为他意识到,二流的企业完全不会有可预期的收入,对一家经济状况历来不好的企业更是不应抱有任何希望,虽然或许会有一段给人以希望的时期,但好景不会持续,终究商业的残酷竞争会排除任何会增加公司价值的长期收益。而格雷厄姆的买下所有廉价股票的方式,并不是正确的选择。

巴菲特在1973年用973万美元购买了《华盛顿邮报》约两百万的股份,并且直到今天他还仍继续保持对该公司的投资。在持续对《华盛顿邮报》投资的二十多年里,他也得到了将近18%的年累计回报率。巴菲特之所以连续二十年对该公司进行投资,原因是他认为《华盛顿邮报》公司是一个杰出的企业,持续投资必定会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

费雪的杰出企业扩张价值理论让巴菲特受益匪浅,他对企业的分析开始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二流企业终究是二流企业,投资于二流企业的人只能站在二流的队列里。对于那些贪图于廉价购买二流企业所带来的那点微薄的好处的投资人来说,时间可以证明杰出企业是天使,而二流企业是恶魔。因为杰出企业的经济状况与二流企业大相径庭,杰出企业以它具有的扩张价值最终会使股市带动股票价格。如果该企业持续成长,无限期的持有投资会让你最终受益。

而在巴菲特的早期投资中,并没有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那时的他坚持的是低价原则,他认为如果以相当低的价格买进一家企业的股票,按照正常的逻辑只要这家企业日后经营能有所改善,他就能从中获利。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大多数这样的企业的经营业绩都无法达到他的预期,这让他非常失望。于是他对自己的投资方法产生了质疑,在进行了彻底的反思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这些陷入困境的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个问题又接踵而来,似乎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所以即使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入,但到头来还是一钱不值。而且买入时的低价优势最终也会被企业过低的投资回报抵消。

同类推荐
  •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本书中这套方法为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份穿行于新领地当中的路线图,并能收获优异的表现与心灵上的满足感。无论是销售业界的前辈级人物,还是初涉销售圈的新人,阅读这本书,都会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在相同的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相同的从生到死,但每一个人都书写着不同的人生故事。有的人碌碌无为,贫穷一生;有的人叱咤风云,经天纬地;有的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泽被后世;有的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有的人留下了瑰伟的艺术,光烁古今;有的人创造了华美的篇章,留传万世。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之内,人生的道路如此截然不同?人的命运竟会出现如此天壤之别?问题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于人生的掌控、对时间的利用。无数事实证明: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先掌控好自己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时间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 商用三十六计

    商用三十六计

    本书结合当前的商业事例,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了三十六计所蕴含的内在哲学思想。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
  • 大客户销售

    大客户销售

    本书内容有:初识大客户、分析大客户的采购风格、大客户人员概述、接近大客户、与大客户谈判、处理客户异议、大客户管理等。
  • 自动自发(当下执行版)

    自动自发(当下执行版)

    执行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执行不力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当今时代,执行力已成为企业的效率之源、成功之本。执行力的核心是人。拥有了执行力强大的员工,组织才能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企业需要执行力,更需要执行的人,需要不折不扣的优秀执行者。
热门推荐
  • 花落满枝丫

    花落满枝丫

    她本是仙界法力最强大的女仙,却因为触犯天庭戒律,被毁去记忆、剔除仙根、打入凡间。孰知,在凡间,她遇到了腹黑狡诈的容白,遇到了可亲可敬的凉初,遇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这究竟是一场幸运,还是一场劫难?且看她如何过五关斩六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指掌天下!
  • 修真兰若寺

    修真兰若寺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树妖,对着关堂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棵树木石为盟,相伴而生,灵犀互通,万古长存..........关堂穿越到了一个别样的修真世界,竟然有着兰若寺这样的存在。在这里,黑山老妖和令人恶寒的树妖竟然成为了自己的亲人。一脸大胡子的燕赤霞化身成为锦绣少年。宁采臣与聂小倩的旷世绝恋又夹裹在地域门派的战斗中。。。。一切怎么都和关堂预想的不太一样。
  • 弑神箭典

    弑神箭典

    二零一七年新学期开学没多久,一颗蔚蓝的科技星球上生命正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 暗枪决

    暗枪决

    40年爆发大危机一种不知名的生物迅速占领全球人类奋起抵抗,25年后危机暂时解除、有各种内斗频繁不断。在这黑暗世界,在这熟悉有无比陌生的世界。什么原因才会引发这样的灾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道与鬼

    小道与鬼

    一个生长在普通家庭里的穷屌丝,正准备去外地上学,就在他充分展示他屌丝风范时,一些意想不到的奇遇去悄然出现在他的身上.......
  • 唯儒独尊

    唯儒独尊

    上一世,百无一用是书生,只见朱门酒肉,只恨生不逢时。这一世,读书人书心笔胆,胸怀《圣贤书》,成人望书心,手持才气笔,书山河日月。人族不亡,人望不灭。儒生【笔下生花】,儒秀【笔诛墨伐】,儒士【笔扫千军】,儒君【笔走龙蛇】。儒师一怒,【笔点江山】,天地为纸。儒圣一念,【代先圣书】,可诛苍天无道。此时,儒教治国,无君王,废百家,儒术独尊。此时,群魔乱舞,山河碎,礼乐崩,烽火连城。这里记载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专属读书人的热血与传奇!
  • 呆萌娇妻:总裁大人别傲娇

    呆萌娇妻:总裁大人别傲娇

    片段:“展大总裁,我求求离我远一点好不好,我都有男朋友了。你这样我家男人他会误会的。”白涟漪摇了摇手中的红酒杯。“我就是不远离你,看你怎么样?哼,我就要是让他误会,你是我的。”展大总裁不要脸的撒娇。小片段2:“涟漪,你还要瞒我多久?明明六年前我们就已经结婚了啊?”展大总裁拿着手中的结婚证。“是吗?我又没说过我们没结过婚。”白涟漪看着他越来越黑的脸颊,知道肯定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不行,快逃,才不让这个恶魔重新住进我的心里呢。
  • 修了一半的仙结果我穿了

    修了一半的仙结果我穿了

    21世纪的千金大小姐闲得慌拿钱捐了一辈子的款,因此喜获携带记忆到仙侠世界生活的恩泽。本应凭着天资聪颖后天努力成为一名小仙子。结果...修着修着仙她穿了??还有一个憨憨系统带着她到处耍?!
  • 璀璨青春之复活计划

    璀璨青春之复活计划

    她是个好女孩,因为他,导致了车祸,变得失去自我,可又当和仇人熟悉时面对重重困难,他让她找回了自我,但又在面临着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