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1600000044

第44章 刀快脖子硬

审配站在邺城的北门外,皱眉抬头看着正在修筑加高中的城墙,心里很是生气。

邺城乃魏郡治所,周围还分布着平阳城、武城、九侯城、污城等四座卫城,距离南下黄河的黎阳渡口仅有一百二十余里,距离进入并州的咽喉要道壶关也只有一百九十余里。

魏郡地处冀州南部,与司隶毗邻,是幽、冀二州进出洛阳和兖州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控制了邺城,就等于是控制了魏郡,而控制了魏郡,则等于是从冀州拿走了最丰茂的一片土地。

如今袁绍未经韩馥同意,便夺了魏郡之地,将原太守及郡中官吏悉数驱逐,私自任命其妻之弟李孚为郡守,这样的作为跟土匪强盗有何区别?

而且更坏的是,袁绍这么干,等于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今后各地诸侯以此效仿,不用请奏朝廷,便随便安排地方官员,造成的结果就是名义尚存的中央朝廷将更加的失去正统影响。

如果谁的兵马强壮,谁就可以肆意妄为,今后大家穷兵黩武,割据一方,这天下将永无宁日!

正在审配思索之间,从北门内走出一队人来,当先那位却是审配的老相识郭图。

“正南兄北来,袁公让我前来迎接,还请随我一起入城!”

对于郭图,审配一向都是瞧不顺眼的,因为他觉得郭图当初身为韩馥从属,理当尽心竭力辅佐,怎么还能帮着高干游说韩馥让贤给袁绍呢?这不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么?

因为心中不喜,所以审配面无表情地向郭图还礼,然后说道:“且在前面带路。”

郭图看到审配这副人人欠他一笔钱的表情,也是懒得攀交情,扭头就在前面带路,也不问审配是为何而来。

似是袁绍授意,郭图领着审配在邺城中行走时,并没有直接往袁绍如今所住的郡守府中而去,而是先带着郭图“免费”参观了一座人声鼎沸、训练正酣的兵营,又参观了贮存粮草和兵甲的仓库,最后才带着审配来见袁绍。

审配对于郭图这点小伎俩自然心知肚明,于是本就沉着的脸便拉的更长了。袁绍拿他从冀州抢来的粮草兵甲向现任的冀州治中炫耀,你说直肠子的审配能高兴的起来么?

见到袁绍时,一肚子火气的审配直楞楞地站在一大群人的面前,却是纹丝不动地看着袁绍,竟然是要袁绍先向他行礼!

虽说如今是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可场面上的礼节大家还是会遵守的,士大夫们彼此相见时也是谨遵礼教,毕竟谁也不想落个无礼失仪的名声。

从礼节上来讲,谁先向对方行礼,则表示地位上要比受礼之人要低,审配如今见了袁绍不先行礼,意思就是自己的地位比袁绍高。

袁绍帐前大将文丑见审配如此“不上道”,一把抽出腰间佩刀,几步来到审配面前,“唰”的一刀便将审配下颚胡须削去了一缕,然后将刀刃紧贴着审配的脖颈,恶狠狠地说道:“如今可知吾刀利乎?面见袁公,为何不上前行礼!”

审配在高邑那可是出了名的“二杆子”,连老好人韩馥有几回都被他顶得胃疼,他可是真不怕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只见他轻蔑地一笑,冷声说道:“哼!你这丑鬼,真是不知礼数!吾乃堂堂冀州治中从事,袁本初乃渤海太守,哪有上官先向下官行礼的道理!”

文丑勇武过人,与颜良义结金兰,在河北被人并称为“河间二虎”。二人在袁绍担任讨董盟主时双双来投,如今是袁绍帐前哼哈二将,在武将之中地位仅次于袁绍的外甥高干和袁绍的老伙计淳于琼。

有道是“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虽然文丑的卖相不怎么好,肤色黢黑,满脸的横肉,可被人当众骂作丑鬼,你让他如何能够忍受,所以审配这话刚落地,须发皆张的文丑便举起刀来要砍审配。

“文将军住手!”

一直没有说话的袁绍忽然出声,制止了文丑。

说实话,此时袁绍真的很想看到文丑一刀将这个不知死的审配给砍了,可他却不能让文丑真这么干。

审配虽然落了他的面子,可人家说的也没错,如今袁绍名义上的职务还是渤海太守,哪怕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三个半郡的地盘,哪怕渤海郡如今被公孙瓒给抢走了,在没有经过朝廷的正式任命之前,这冀州从法理上讲,就该是韩馥做主!

这也正是袁绍费尽心机想要威逼韩馥让出冀州牧这个职位的原因。

只要是韩馥当众向外宣布自己愿意让出冀州,那么袁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管冀州,哪怕是朝廷的任命文书不到,但在外人看来也是可行的。可若是韩馥没有答应,只要韩馥一天还在冀州,那他袁绍就算将整个冀州都抢过来,天下人依然不会认同。

这就是所谓的“势”,这就是所谓的“大义”和“名份”,曹黑子之所以能够咸鱼翻身,统一长江以北,是因为他当初听从了荀彧的建议,迎天子到许都,从此打着天子的旗号征伐不臣,因为他占据了天下最大的势和名份。

若是袁绍坐视文丑今日杀了审配,或许过不了几天韩馥、公孙瓒、刘虞甚至连东郡太守张邈都会加入进来一起攻击他!更何况,他现在之所以小日子过得红火起来,就连韩馥和刘虞对他占据冀州三分之一的事情都默认了,是因为去年他担任了讨董盟主之后有了声望,是因为韩馥在支伐董卓作战的后期确实克扣了粮草供给。

也就是说,袁绍现在还占着一定的道义,可他要是杀了审配,那就彻底将之前的经营付诸东流。这样的反面例子不是没有,历史上曹黑子一怒而杀陈留太守张邈,结果惹出了多大的乱子?陈宫直接造反,伙同吕布占了曹操老巢,差点没把老曹整死。

士可杀而不可辱,是文士本人对于别人的说辞;士不可杀也不可辱,则是对于想要收服天下人心的主公而言。

文丑虽然性情暴躁,但绝对不是演义中描述的那般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当他听到袁绍出言制止时,很规矩的收起了佩刀,然后狠狠瞪着审配说了一句“老杀才莫要着急!”,便返回了站班的行列。

文丑不杀审配,那是因为他听从主公号令,但袁绍可没说不许他骂人,这句“老杀才莫要着急”的含义很丰富,既像是赤果果的威胁,也似乎是一种示威和宣言,意思是冀州迟早都要落入主公袁绍手中,那时候他文丑便可以寻个理由名正言顺地杀人了!

袁绍很不情愿地从座位上起身,然后对审配抱拳行礼。

“袁某见过正南先生。”

审配虽然脖子硬,但也不是食古不化的迂人,见袁绍服软,也就还礼,然后说道:“审某今奉韩州牧之命,特来邀请袁郡守前往安平信都共商讨董大事,还请莫要推辞。”

说完这话,审配自袖袋之中掏出一封书信,然后示意侍者面呈袁绍。

袁绍此时已经明白审配的来意,所谓的“共商讨董大事”,依然还是一块遮羞之布。冀州如今三分,大家各有算计,暂时也不想凑在一起打生打死,那就需要三方坐下来划定一个临时的边界,定下一些和平共处的条款,否则各方将士因为没有约束,私下里冲突不休,便会引起一些无法收场的麻烦。

大家都很忙,青州和并州那边大片的地盘等着去接收呢,这个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在冀州窝里死掐?

袁绍心里也愿意跟韩馥和公孙瓒好好谈一谈,看完韩馥的来信之后抬头对审配说道:“信都位于冀州中心,倒是方便各方汇聚,只是不知此地如今由谁掌控?”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安平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若还是韩馥控制,倒也不怕,毕竟韩馥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不可能干出类似鸿门宴这种事情来,可若是安平落入公孙瓒的手里,袁绍这边派人过去,岂不是很危险?

审配明白袁绍的担心,一脸轻松地说道:“袁郡守不必担心,如今安平国既不在公孙瓒的掌控之中,亦不在韩州牧的掌控之下,而是暂时交由天子特使刘和公子托管。”

“什么?刘和!”袁绍有些吃惊地说道。“韩州牧怎可如此荒唐?将偌大一个安平国交到一个黄口稚子手中,他懂什么!”

袁绍这话说的,听起来有些酸。

“袁郡守可能没听明白,不过是暂时托管而已。韩州牧为了让大家放心,于是出此之策。有刘公子届时作为见证,想必袁郡守可以放心了吧?”审配问道。

“好,便依韩州牧之邀,届时袁某必派人前往!”

审配此间事了,告辞离开,前往驿馆休息。袁绍没啥兴趣摆宴给他接风,审配更没什么兴趣陪着袁绍帐前一群如狼似虎的家伙虚与委蛇。

“主公,方才审正南的有句话需要注意。”许攸提醒说道。

“哪一句?”

“他只说韩馥将安平交给了刘和,并未提到会盟事了之后是否收回,但刘和势必不能在安平久呆下去……”

“子远的意思?”袁绍忽然心中一动。

“若是我们暗中与那刘和交涉,说不定可以不动刀兵便将安平国也拿来。”

同类推荐
  •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三国处处爆机甲

    三国处处爆机甲

    蔡琰是硬核工程师、大小乔是双生黑客、甄宓是主播台姐、孙尚香是飙车党、吕玲绮是高校女霸、步练师做过客服、黄月英烧过电焊、马云禄开过战斗机。我躺在貂蝉的怀里微微一笑:“你们以为这是机甲流,不不不!朕只是打着科幻的幌子方便幻想女神姬……”
  • 宰相

    宰相

    宰者主宰。相者辅佐。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执掌天下之人也!
  • 龙山明月刀

    龙山明月刀

    北魏中期,太武帝实行奖励军功的政策,国力大增,东征西讨,统一了北方。位于平州肥如县的龙山秦太儒夫妇人到中年,方在幽都山猪龙道长指引下生下爱女玉涵。玉涵长大后到龙山书院学习经典子集,在龙山书院结识了柔然王子莫尔和公主格音。表兄李玉龙和宛露也来书院读书。后太白山杨钧之子杨玉昌又来到书院,带领众学子习武,灵山圣母牵红线玉昌与玉涵相爱,两人同上百花洞拜圣母学习武艺,铸造明月刀,成为当时武艺绝伦的相恋情人。莫尔与宛露、玉龙与格音互相爱慕,宛露赞同莫尔民族融合的理想,嫁到了草原。太武帝驾崩后,冯太后开始推行改革,杨玉昌和李玉龙扶助太后和孝文帝改革,杨玉昌在边疆平定库莫和西凉,屡立战功。然而朝廷大权被奸臣宇文觉和宇文浑把持,他们离间帝后,陷害忠良。不发粮草,导致玉昌兵败酒泉,身陷大漠,在女儿国受尽女魔王西王母的百般凌辱,所幸西王母美丽的女儿兰七妹爱慕英雄,深夜送信放走了杨玉昌。秦玉涵千里寻夫,击退了西域追杀玉昌的杀手,俩人在大青山下相逢,历尽万千难万险返回朝廷,不想奸臣将玉昌打入死牢,妄图害死玉昌,阻断太后改革进程。玉涵也因玉昌牵连获罪流放故乡。被人陷害昏死山下,化成了美丽的石像。
  • 山海青州志

    山海青州志

    经历了太古的那场战争,九族分治,天下得以安定。青州,人族的发源地。王朝更迭,留下一段段不朽诗歌。焱、釜、瑞、晋、周、岢……皇朝被终结的同时,伴随着新生。三百年前,当年轻的百里工页挥剑斩断先朝皇旗时,代表着剡的灭亡。又三年,百里工页带着四象营,检阅自己平定乱世的雄师于路阳城外的击鼓之歌时,楚而立。三百年后,盛世天下,却有无数暗流涌动。时间在流逝,冲淡一个个传说。英雄出世,谱写新的传说。青州的土地上,故事还将继续……
热门推荐
  • 有史以来最强异能

    有史以来最强异能

    没有废物的异能,只有不会使用异能的人!看着自己只有五十克力量、攻击距离还不能离开身体的念能,苏朋选择相信这句话。
  • 大唐西域生存记

    大唐西域生存记

    “如果能重来我要做李白,写写诗来澎湃,逗逗女孩...”李白是幸运的,他生活在大唐如日中天的年代。李莫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真的重来了却没有成为李白,他只是大唐北庭都护府治下,俱六守捉城中混饭吃的教书先生。此时是唐德宗贞元四年,大唐的骄阳已经无法照耀西域这片土地,只留落日的余晖宣告着曾经的辉煌。
  • 妖志异闻录

    妖志异闻录

    折枝阁。平安街9号,木门常闭,偶有人敲门,门上大大的匾额,朱红色的折枝阁三字仿佛带着灵性。街上传闻纷纷。不过都知道,折枝阁里有一位白衣公子,素爱白衣,容貌温润俊雅,气质高贵,端的一副贵公子姿态,惹的不少女孩倾心。鹤钰,混沌诞生以来第一块灵玉成神,身兼守护人间与妖大任。听闻折枝阁有一本书,被阁主鹤钰视为无价珍宝,其名为妖志异闻录。
  • 复仇之一生的爱

    复仇之一生的爱

    “复仇吗?”“嗯”“为什么忘了我?”“..........”
  • 恶劣魔王娇仙妻

    恶劣魔王娇仙妻

    他是远古魔王,残忍嗜血;她是瑶池公主,善良纯真。前世今生的相遇,注定摆脱不了的劫。都说是她迷惑了魔王的心,却不知,他是心甘情愿为了她而自毁魔界!几度轮回、千年劫难又如何,他自信可以再次得到她的心!
  • 和鬼魂同居的日子

    和鬼魂同居的日子

    一只人类与吸血鬼僵尸同居送走鬼魂的爆笑趣事,看一看,你不会后悔
  • 三重门外

    三重门外

    我的原创《三重门外》名似校园小说,实则包含人生万千浮华、万千憔悴、万千孤独的坚持和守望,以及万千思考。其中一至十九节是我二十岁左右所写。二十节至最终章是年近不惑之年续写~这部中篇小说,以主人公“石影”的视角,叙述了一个在我国现存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的初高中学生,他所经历的教育、友情、爱情、青春以及各种青春期的际遇和思考。在体制下的“石影”貌似什么都不出彩处处碰壁,但他真有那么差吗?抑或原本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相信有心的读者自会判断。如果读者能耐着性子把本书读完,或许会有在沙滩上无意拾取到珍珠或是在废墟的矿石中挖掘到钻石的惊喜和感动!青春每一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石影”般能拥有如此多的体验、思考还有感受,以及迷茫、挣扎和反抗。大多数人都是在得过且过中苟且、在懵懵懂懂中平庸、在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这本书的书名《三重门外》,是因为和韩寒先生的《三重门》文风题材相似。《三重门》发表的时候正好是我完成前十九节之时,从某种程度上说“石影”有点生不逢时。因为有太多声音告诉我,“韩寒”只有一个……从本书的停笔到续写,相隔了二十年。这二十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儿:就是把自己想完成的事做完,不留遗憾。
  • 蓝陵醉笙箫

    蓝陵醉笙箫

    第一次见面,他和她为何就感到很是熟悉,是什么牵扯着二人,走到一起?就算是天定的孽缘他们还是彼此的不放手,最终是否会做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守护甜心之茵星婷琳

    守护甜心之茵星婷琳

    她是众人的追捧对象。却不料被别人陷害……(作者是新人,不好勿喷。)
  • 豋穹

    豋穹

    一名因家族没落被仇家的污蔑而不终身囚禁的男孩莫萧,机缘巧合之下逃出了牢狱,却被仇家追杀,同时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经过无数次的洗礼,仇恨与怜悯交织的少年将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