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21800000039

第39章 学问

视线转回到一等地产的总部会议室,老四、小孔以及其余公司管理层正在开有关公司发展战略的会议,主题围绕着“多元化”展开。

由于一等地产人才不断地补充,甚至一些海归高材生也加入了公司,所以使得一等地产的高层团队更加丰富化,视野化。

一些人敏感地察觉到房地产行业内微妙的变化,好多房企不再追求“小而精”,而是大刀阔斧地向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

有的房企已经进军制造业了,还有的投资煤炭矿业,也有一些名企成立了基金公司,杀入金融市场。甚至一些房企已经开始涉足体育以及娱乐产业了。

实现多元化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投资占股、全资开办公司开展相应业务、合资、吞并、收购等等。多家房企在新的领域里重新展开了一番厮杀,虽行业不同,但策略无异,那些在房地产行业积攒下了的“兵法”和血淋淋的教训,在另一个领域里也同样适用。

公司热衷多元化就像是大学热衷于综合化一样,别家有的专业我也要有,虽说单专业排名不咋地,但是综合排名一定靠前。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热门专业,它们就像是爆红的时尚单品,您要是没有,嘿!都不好意思出门。

而且从公司战略层面看,多样化也会帮助公司降低社会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否则,万一哪个领域自己没涉足到,等它迅猛发展起来之后再入局,那只能看着别人山珍海味,自己蹲在街边吃糠咽菜了,甭想着在他们手里分得一杯羹。

会议室内大家的建议都很international,但老四作为leader(or the King ),他也得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大家欣赏赞叹和举手同意。

老四说他准备投资农业,卖大米和化肥。

会议室内响起了默契的silence。大家不是不同意,而是都不懂,所以无法发表见解。

老四有一个很好的特质,就是他不懂的事情,可以放手给下属去做。既然坚定了多元化的路线,那么就让懂得人去干吧。但是卖大米和化肥的事情也得做,只不过无需跟着公司管理层商量了,因为他们几乎都“五谷不分”。

“那行,你们针对刚刚提的那几个投资,做出份可行性的方案出来,后续咱们在开会,细致地讨论一下。大家没什么意见的话就先散会吧。”

稍作休息,老四、小孔以及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等人继续开会。会议内容是关于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的。说是完善,其实是纠正。

自从老四从培训班毕业后,就喜欢上了看书,尤其是管理类的书籍。结合自己的见解,老四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比如老四发现员工们上班期间闲聊,于是开会说要严肃上班纪律,本意是让员工们上班期间不要做跟工作无关的事,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严肃上班纪律”这句话通过电话会议、邮件等方式,从公司总部传到了各个分公司、区域公司、工程项目部后,就被翻译成了多种“严肃”。

一等地产根据上班环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个总部写字楼内上班的,另一种就是在工程项目部上班的,办公室多在以活动彩钢板搭建而成的临时建筑内。

首先是在写字楼内上班的员工,为了贯彻并执行“上班时间不闲聊”的方针,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寡言,偶尔出现个乐观开朗,爱说爱笑的人,那肯定是刚入职的新员工。

员工们每天一进办公室,那感觉就跟进了考场一样,大气都不敢喘,尤其是考官(领导)在场的时候。每天都活在紧张的氛围中,压力逐渐增大。

更重要的,即使卷子做完了,考试时间也到了,但是也不能交卷,因为考官没走。所以只能熬,看谁能熬过谁。在“熬”的过程中,已婚人士占据了绝对的心理优势,因为家里还不如办公室清静。不过这可苦了那些单身男女青年们……什么?热恋中的男女?别开玩笑了,成天加班哪来的热恋。

时间一长,不管是因为情感还是个人压力大的问题,离职率逐渐攀升,而且经常出现员工离职时大骂领导的情况,气势之凶宛如发了疯的精神病人。

其次是在项目部上班的员工,对于他们来说,“上班时间不闲聊”这条就很难实行,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各种人闲聊,说话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再者他们很多人每天都在工地上转悠,闲不闲聊谁能知道。

所以项目部的领导推出了四条方案来解释“严肃上班纪律”。

一、各部门经理轮流抽查在办公室内的员工,看他们做的事、说的话是否与工作有关。

二、各部门经理不定期去现场巡视,发现有两个同级别员工聚在一起便视作违反上班纪律,因为如果上下级,那是在安排讨论工作,如果是同级,那他们肯定在闲聊。

三、项目经理、助理以及项目总工抽查各部门经理监督情况以及工作饱和度。

四、按时打卡,否则扣工资。

尤其是第四条,听起来好像没毛病,但是在项目上,尤其是工程部人员,经常需要加班,但是加班都是义务的,之前为了抵消“义务”累积所造成的负面情绪,项目上会让那些加班到十点之后的人第二天上午弹性工作。可是按时打卡很显然让那些“义务”彻底变成了义务。

同时,项目上出现过早晨打完卡人就找不到的情况,于是有的项目上实行打四次卡,早晨、中午、下午上班、下班。所以不管你在工地现场多忙,也要跑回项目部打个卡。不过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如果确实是因为工作原因未及时打卡,或者漏打,可以填写表格,把情况写明,然后让主管、经理、项目经理签字,最后提交到项目文员那里修改考勤。

迟到或者漏打,谁会说自己不是因为工作原因造成的呢?

所以打四次卡,所带来的成果就是项目部的打印纸和墨盒更费了。

至于前三条,确实很有用,至少让员工们增加了侦查与反侦查的能力。

老四还推出了一个奖励措施,就像是销售部每个月都会选出一名“销售之星”一样,每个分公司或者项目部也要至少选出一名“星星”,给予“上墙”展示的荣誉以及固定额度的现金奖励。

“星星”的具体数量根据总人数而定。比如说一个部门人数达到了三十人,那么就可以选出一名。不足就没有资格申请。如果达到五十人,那么就可以选择两名。有时候人数的多少也在部门领导的争取。

首先说一下在项目上的员工,每个月都会开一次全体会议,专门为了票选“星星”。为了项目上整体的和谐,候选人由各个部门经理推荐。大家不记名投票,当场唱票宣布结果,然后由项目文员走OA流程报与总公司。

可是究竟根据什么指标什么维度来评比“星星”呢?项目上跟销售部不同,没有一个量化的业绩。所以谁能获得“星星”这个荣誉,起初靠的是人缘。

后来还是为了项目和谐,“星星”评比有了默认的规则,就是得到过“星星”的人,不再参加评比,而且部门之间轮换“星星”。比如这个月A部门的人成为了“星星”,那下个月就得放弃评比,而由B、C、D部门参加角逐。

所以慢慢地,“星星”就跟能力以及人缘无关了,它就是个福利,在各部门各同事间流转。如果你呆的够久,终有一天会成为“星星”。

后来却没人愿意成为“星星”了,不是因为它变成了毫无意义的称号,而是因为获得“星星”的人,不能忘记这份荣耀是如何获得的,那是倾整个部门甚至是整个项目之力才得到的,所以要懂得感恩。怎么感恩啊?把钱分了太俗,得请大家吃饭喝酒唱歌。但这一套下来,“星星”那点儿奖励根本不够,自己还得倒贴。所以,“星星”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原来被推荐为“星星”候选人还挺开心,内心还觉得,我何德何能啊,居然获得了部门那么多同事的认可!现在谁要是被推荐去候选“星星”,准会甩一句:“我特么才不当‘星星’呢!要当你当,我看你像猩猩!”

不过“星星”在写字楼里并没有沦落为形式,它依然是能力的象征。而且“星星”还作为绩效列入到年终考核。

写字楼内气氛本来就有些压抑,而且不同于项目部上的“和尚庙”,写字楼内女生很多,她们又不经常在一起聚餐互相沟通吐槽。所以“星星”的副作用就是会引来嫉妒。

“凭什么是她啊?”

“我干的活还少吗?”

“我哪天也没比他早走。”

“她拍马屁的能力我倒是比不上。”

“人家跟领导……嗯,你懂的。”

所以“星星”实际上将本已局促的办公室分成了若干个体,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一团和气。

老四作为一等地产的老总,他深知“良药苦口”的道理,所以还推出了个“满意度调查问卷”。

比如对公司福利待遇是否满意,下面选项是:极度满意,非常满意,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极度不满意。还有什么对领导是否满意啊,对工作环境是否满意啊,对绩效考核是否满意啊等等。

调查问卷是强制性的,每个员工必须填写,不过是匿名的。

最终收到的结果出奇的好,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极度满意。

傻子都知道这是假的,但为什么即使是匿名的仍然都未从心而选呢?因为他们都从心,非怂即穷。

调查问卷是老四雇了专业的团队做出来的,结果最终会分维度统计,比如整体,区域,项目,部门等。老四特别重视此事,并将自己的重视程度告诉了所有的分公司老总。

老四的重视到了分公司老总那里就变成了担心,他们担心自己区域的问卷结果很差而挨批评,所以便将自己的担心明确地告诉了各种经理。

但是问卷调查是匿名的,没有办法以“秋后算账”来暗示下属们,尽管有些人不用暗示就已经担心“秋后算账”了,但像这种从于心的人毕竟少数。于是众经理们想出了法子,明确地告诉下属们,“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跟年终奖金挂钩,满意度过低的项目或部门取消年终奖。”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除非那些不差钱的和准备辞职的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还有百分之五的极度不满意。

所以,初衷很好的“满意度调查”变成了费时费力费钱的形式,多此一举的同时还把员工们心底的非常不满意变成了极度不满意。

还有一件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叫做“自我批评,从我做起。”

起因是一次年中总结大会,在一等地产总部办公楼内举行。参会的主要人员为各个区域的总经理。

会议的开场白是老四做的,他先全面地讲述了行业的发展概况、公司的规划以及愿景等。而后是小孔发言,他将公司半年来的总体运营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对下半年公司的计划做了部署和安排。

然后便是会议的正式内容,各个区域老总汇报半年来的工作成果。

刚开始还很正常,伴随着图形并茂的ppt一页页地翻过,几个区域老总各自展示了区域内取得的成果,比如工程超计划完工,销售超额完成任务,业主集体大联欢,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员工工作认知积极,生活美满幸福等等。

但是到了杜总那里,一切都变了味儿。杜总的PPT只是在开始的几张简单地展示了一下区域业绩,余下的大量篇幅,播放的都是问题照片、视频、表格、文件等。杜总反其道而行之,不在领导面前吹嘘成绩,反倒自我检讨起来。说什么工程质量把控不到位,管理仍待加强,与员工沟通次数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等,说到痛时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

杜总的结尾也很讨巧,就像是面对神父忏悔一样,他先鞠躬致歉,然后信心满满地保证,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会殚精竭虑、身先士卒、不舍昼夜,一定将问题全部改正,请领导和同事们监督!

老四也如神父面对忠实的信徒一般,上台表扬了杜总一番,还引经据典,“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杜总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每个人都要向杜总学习,都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问题。对吧,有问题不怕,但放任它不管就很可怕。就像是人生了病一样,刚开始你不在意,等严重时再去医院,那就晚了!杜总今天有种‘刮骨疗毒’的意味,好,很好,这种精神值得表扬!”

会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但是杜总不是最后一个汇报的人,他后面还有几个区域总呢。他们就尴尬了,PPT都做好了,词也背完了,但准备的全是报喜不报忧的话,咋办啊?临场发挥吧。

于是几个老总对着精品工程图片说它们背后的问题,有时实在编不下去了,就说:“看!这图片明显的弄虚作假,我们区域就存在这种不正之风。”说完之后幸福多了,那感觉就像是终于把衣服脱下来了,有种返璞归真的畅快。

会议的最后由老四发言,他又将杜总表扬了一番。这也没什么,毕竟杜总别出心裁,很讨巧。但是谁知老四一高兴,当场宣布将奖金发给杜总所在的大区(年中也有奖金机制,其实就是将原本年底一起发的钱三七分,挪到年中发一部分,让员工们提前被激励,免得一年太长,等不到年底。年中和年底总结大会上表现好的区域会额外获得一笔奖金)。

这一举动瞬间就引起了其他区域总的不满。

那种感觉就像是什么呢?就像是领导分别给你和小A安排了工作。到了规定时间,你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但是小A却将工作干的一团糟,非但如此,他还将糟糕的工作成果展示给领导看,同时梨花带雨地忏悔,偶尔穿插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人觉得他未完成工作也情有可原。

最终领导对你的工作业绩置若罔闻,因为他觉得那都是你应该做的,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着重表扬了小A,说他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错误。最最重要的是,领导还给小A发了奖金!还是当着你的面发的!

这上哪说理去,分明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所以各个区域便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主题为“自我批评,从我做起”的全员运动。

每个基层员工都要列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少于十条。

每个经理级别的人物不少于十五条,以此类推,职位越高,要求的数量就越多。

同时每周要至少举行一次“自我批评,从我做起”的主题会议,每个部门轮流叙述部门内共性的不足。

最重要的是要留有影像资料,整理归档好之后发送给区域老总的秘书。

区域老总获得问题比获得奖金还要开心,这都是素材啊!老总们也会定期将问题整理筛选,调出“过目不忘”的问题以及图片,定期发送给一等地产总部办公室。

目的有两个:1.让领导们知道,我们干了很多事,也遇见了许多困难。但是我们积极努力地去克服,从会议纪要的厚度、往来邮件的数量、电话费的多少甚至是高铁票飞机票的张数,都能看出区域内无论从领导到基层员工全部都是兢兢业业。

2.提前将问题抛给总公司,这样年终总结时,即使问题尚未解决,但也有文件证明。言下之意:你看,这问题我早就跟你说了,你应该有这个思想准备。再说我们已经很努力地去解决了,问题你们不是也知道吗,有的确实很难解决,需要总公司出面。到现在还没解决,这事不能都赖我。

所以“自我批评,从我做起”的主题运动,最终还是回归到了老四那里。因为他收到的邮件,接到的电话,需要参加的会议都在成倍地增长,收到的“自我批评”条数也呈指数上升。好像那些“自我批评”都是给老四做的一样。

分身乏术,收效甚微。无奈,老四赶紧叫停了浩大的“自我批评,从我做起”的主题运动。

这会儿在会议室内,大家各抒己见,有说要立即纠正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也有说现有制度还不够严格的,也有人说一些制度的存在根本不合理,还有人反驳说存在即合理。

但总的方针不能变,就是制度要有,因为企业大了,只能靠完善的规章制度来降低人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还要有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才能。

老四不解地问,“我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怎么一执行下去就变了味儿呢?”

一位海归的职业经理人对老四说:“王总,企业做大了,人员变多了,区域分散了,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总公司就像是站在金子塔尖,有时候发放的福利政策就像是吹泡泡,下落的很慢,而且到达金字塔底部时,说不定早就破碎了。但是惩罚政策却恰恰相反,就像是在塔尖扔一枚小石子,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下落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当它到达金子塔底部时,威力以及造成的伤害远超于塔尖扔石子人的预期。”

这位海归是老四亲自招聘的,当时小孔还颇有些意见,可能是怕这个海归影响他的位置吧。海归的一番话老四听得似懂非懂,但作为老总,有时不懂也得装懂,全懂的那种。

老四说:“嗯,你说得有道理啊,管理也是门学问啊。这样,大家先研究出个方案,阶段性地去执行。”

会议开到很晚才结束。老四回到办公室,刚要坐下,手机突然响了。

“喂?谁啊?”

“王总,是我,老许。”

“哎呀,许总啊,啥指示?”

电话那头的许大螃蟹说:“哪敢指示您啊……就是想问问你,明天那个扶贫会,你去不去?”

“扶贫会?哎呀,你不说我差点都忘了!哎,不想去啊,去了就得烧钱,那破村子也没啥能开发的地方,老让我们白扔钱,跟无底洞似的,我不太想去……”

“谁乐意去啊,我本来也不打算去的。但是今天上午有个人给我打电话,说是那个扶贫会,袁大帅也去。”

“袁大帅也去?那……那咱只能去了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转圣经年

    转圣经年

    一位平平凡凡的普通上班族王进,一天去医院看病,偶得天雷照顾,把他劈到了一个名为拯救世界穿越者联合协会。正当他接受一切准备去拯救世界,但是一个小意外,导致他的脑袋炸了。为了恢复身体,他将继续他拯救世界的旅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巴桐煮字

    巴桐煮字

    本书作者承袭一贯的幽默洒脱的文风,处处蕴含哲理睿智的机锋。不少篇章充满了浓郁的异域色彩,闪烁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诗意与精致的文字,带给读者美妙的悦读感受。作者以“煮字”为标的,凸显他对文字的苛求。他试图颠覆惯性的便词常语,殚精竭虑地将方块字“煮”化、激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轮回天迹

    轮回天迹

    这次我想在我这本书的第一卷去写一个部落、一个存在于无数岁月之前的大衍部落、而这个被称作大衍的界域在无数岁月的流逝和纪元的破灭中存留了下来、在那看似被遗忘了的岁月的夹层里沉沉浮浮、孤独而又凄厉的存在着。而世间万物生生灭灭、既然存在而而没有灭亡那么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其中会有我心中所认知的情和我自己对人生的一些看法。
  • 我在异界集卡片

    我在异界集卡片

    旅行途中,楚凡穿越了。开局就有个滴血认亲的妹妹。在妹妹的保护下,他熬过了第一夜。接着觉醒了召唤师职业,只不过,这个召唤师有点特别。叮,你踩死了一条蚯蚓,获得图鉴蚯蚓(可召唤)叮,你击杀了一只孔雀,获得图鉴孔雀(可召唤)叮……
  • 雾都神都

    雾都神都

    落魄江湖少年的故事……有天得到了一个盒子,据说是父亲的遗物……
  • 时空神行

    时空神行

    超凡世界开启超凡人生,利用两界资源强大己身
  • 潜夫论

    潜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许你眉间一点朱砂

    许你眉间一点朱砂

    他们的相遇即是缘分。“缘,让我们生生世世纠缠在一起!”——风沙“分,让我们分分合合难以有结果!”——云点点“撒一个谎,诉一段情,也只为一生一世一双人!”——风枫“装一个疯,卖一个傻,也只为一生一世你安好!”——宓幂缘分就像是宿命的安排,他们能逃得过它的摆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