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32900000008

第8章 爱钻研的小公务员

1900年秋,爱因斯坦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拿到了文凭。

爱因斯坦的毕业成绩如下:理论物理5分,物理实验5分,函数论5.5分,天文学5分,毕业论文4.5分,平均4.91分。

虽然分数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还有优秀研究者的名声,但是爱因斯坦没有被留在工大,他的朋友们却被留下了。

从此以后,爱因斯坦开始了漫长的求职之路。

为了寻求一份固定的工作,爱因斯坦不得不考虑加入瑞士国籍,这样做是为了取得在瑞士居住的合法身份。

1901年2月,爱因斯坦最终花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回答了有关祖辈们的健康和性格问题,并向当局保证不酗酒之后,才获得了瑞士国籍。

可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在瑞士人眼中,只是在表面上承认他入了瑞士国籍,在实际上他与真正的瑞士人的待遇是不同的。

在这并不陌生的异乡城市里,现实对爱因斯坦来说却显得那么的无情。他虽然是以优秀的成绩毕业的,但是,在这座势利的城市里,他却一直都没找到工作。

就在他疲于找工作时,家里又有事了,妹妹来信说父亲病了。

爱因斯坦立即决定回到米兰去,家里的情形的确是很困难。

回到米兰的家中,父母见到爱因斯坦回来,都十分高兴,爸爸的病好像也轻了许多。母亲波琳激动地说:

“阿尔伯特,我就知道你一定会顺利毕业的。”

爸爸也说:“阿尔伯特,就在米兰找个工作吧。”

爱因斯坦同意了爸爸的建议。可是,尽管花了许多精力,他在米兰也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然而,就在这时,瑞士方面通知,因为他已经加入了瑞士国籍,让他回去应征入伍。

爱因斯坦最讨厌军队了,但是他没有办法,就只好回去参加体检。

幸运的是,这个公民没有被征召入伍、参加瑞士的联邦军队,因为军队发现,他是平足脚,并且还有静脉曲张,不适合当兵。

经过三个月时间的奔波努力,爱因斯坦终于在5月份得到了一份工作,到温特图尔城的职业技术学校当几个月的教师。为此他还特地给苏黎世的一位教授去信说:

我接到了一个建议:从5月15日至7月15日,去温特图尔职业技术学校工作,负责教数学,因为常任教员要去服兵役。我今天得到了通知书后简直喜出望外。我不清楚哪位仁慈的人推荐我到那里:因为我原先的教授中没有一个曾认为我是好样的,同时我并没有申请就得到了这个职位。我还有希望以后得到瑞士联邦专利局的固定工作。

应当补充一句:我是一只快活的小鸟,决不会沉溺于郁郁不乐之中,如果我没有肠胃失调或其他类似病痛的话。最近我将沿施普留根徒步而行,以便把接受令人高兴的职务和娱乐结合起来。

爱因斯坦登上了讲台,他又兴奋又激动。因为这是职业技校,所以学生的年纪大都和爱因斯坦差不多。

爱因斯坦一进教室,就吓了一跳,学生的个头有的比自己还高,这些学生也根本没把这个小老师放在眼里。

爱因斯坦走到讲桌后面,大声说:

“同学们,早上好!”

可是,下面却一片静寂,没有一个人回应他。

接下来,他就走到黑板下面,镇静了一下情绪,开始了他的第一节课。

刚开始,下面还有些声音,渐渐地,随着爱因斯坦画上简单的图形,再画些复杂的图形,精细而清楚地讲解,学生们都渐渐地安静下来,开始侧耳倾听起来了。爱因斯坦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节课。

接下来,工厂的学生们有了一个期待,总是盼望着上这位代课教师的课,他以自己的知识征服了学生。

可是,6个月之后,爱因斯坦不得不离开这里了,因为来了一位正式的教授接替了他的课。

他离开小镇的时候,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来送他。爱因斯坦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不过,爱因斯坦很快就找到了下一个短暂的栖身之处,是夏富豪森,莱茵河畔的一座小镇,这里以吸引过许多旅游者的瀑布而闻名。

爱因斯坦在联邦工业大学学习时结识的哈比希特的家就住在这里。经过哈比希特的推荐,爱因斯坦进入一所私立的寄宿制中学,找到了一个补习教师的职位。

他的职责是把学生们教好,以便应付毕业考试。

但是他和雇用他的老板雅科巴·纽易莎对教学的观点和目的不一致。这个补习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判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得纽易莎非常不满,于是他很快就被解雇了。

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作“科学伯乐”,因为他曾无数次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

但是,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爱因斯坦都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音。

爱因斯坦怀疑信件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也是石沉大海,毫无音信!

“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己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么了?”

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应该可以顺利看见这封信的内容了!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须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间!”爱因斯坦心想。几天后,爱因斯坦拿起笔写了第四封信!这次,他不仅是采用明信片,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儿子这般情形,心里非常难受。他心疼地对儿子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可能奥斯特瓦尔德并不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不,父亲!我的努力不一定会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努力,却代表着绝对不会拥有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坚持着说。

这封连回信用的信封都捎上的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又满怀信心地等了一个多月。但是结果还是令他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奥斯特瓦尔德能为他送上什么鼓励和帮助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的时间,爱因斯坦决定再继续写第五封求职信。

那是一天清晨,在爱因斯坦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邮递员突然敲开了他的家门。

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专利局邀请爱因斯坦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并且希望爱因斯坦能够接受这一职位。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信,却为什么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信呢?爱因斯坦为此感到困惑不已!

原来,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就已经搬移了实验室,而爱因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邮递员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

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个实验室工作时,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助手,他在奥斯特瓦尔德搬移实验室之后就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

有一次,那位年轻助手在途经实验室门口时,无意识地在那座空房子门口来回走了走,正是因为如此,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才得以被人发现!事有凑巧,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即格罗斯曼!

对于爱因斯坦的才华,格罗斯曼是绝对了解的。格罗斯曼凭着这些信件,向自己所在的专利局极力地推荐爱因斯坦。

恰在那时,专利局刚刚设立了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而又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胜任这一要职。于是,在格罗斯曼的推荐下,专利局就委派他把爱因斯坦找来。

这一天,格罗斯曼终于找到了异常落魄的爱因斯坦,他关切地问:“爱因斯坦,你的工作找到了没有?”

“没有。到处都碰钉子,我已经感到心灰意懒了。”

“如果工作地点在伯尔尼,你也愿意去吗?”

“不管什么地方都可以,乡下也不要紧。”

“那么,我有一个好主意。伯尔尼专利局有一个职位,不知你是否愿意屈就?”

“谢谢,那就拜托你了。说实话,我已经山穷水尽了。”

于是,爱因斯坦收拾行李,前往瑞士的首都伯尔尼。

一路上,爱因斯坦的心里很是不安。因为在这以前,他有过几十次痛苦的经历。

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专利局局长一开始便说明专利局的工作:

“还有一件事,他们所提出的申请书里面,有很多是不合法律程序的。发明家虽然有发明的才能,但很多人都不能好好地将它做成图案或书面的说明。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应替发明家服务,将它修改成法律上有效的文件,以便保护发明的权利。

“我们的工作内容,大概是如此,你愿意干吗?”

爱因斯坦觉得这些工作并不怎么难,就用谦虚的态度回答道:“我想我会的。”

然后,局长又问了一些爱因斯坦的学历、经历。知道了他是专攻物理学,而不是学工程的之后,稍微显得有些失望,但又接着说:“不要紧,即使是没有经验,只要有你这样的科学知识,很快便可以学会你的工作。不过,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爱因斯坦愣了一下,以为又有麻烦了。

“你有瑞士的国籍吧?因为这里是瑞士的政府机关。”

“是的,我有瑞士的国籍。”爱因斯坦答道。当他在求学的时候,省吃俭用而获得的瑞士国籍,终于派上了用场。

“好吧,你被录用了。”局长说。

爱因斯坦终于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他已不需要在苏黎世的街道上,像野狗那样地徘徊了。薪水虽然不多,但对他这种生活需求不高的人,已经足够了。

于是,爱因斯坦搬到伯尔尼,专利局的新职位正如局长所说,他很快就学会了工作。别人要花一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不到三个钟头便做好了。他把剩下的时间,用来研究物理学。

爱因斯坦在之后的一生中,只要提起此事就不忘对格罗斯曼表示感谢,但同时他也会顺便说一句:

努力从来不会白费,只要坚持,哪怕无法在这个枝头开花,但却能够在另一处叶下结出果实!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

马尔塞罗·格罗斯曼作为我的朋友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这样一件事:在我毕业后一年左右,他把我介绍给瑞士专利局局长弗里德里希·哈勒。经过一次详尽的口试之后,哈勒先生把我安置在那里了。这样,在我最富于创造性的1902—1909年这几年中,我就不用为生计而操心了。

即使完全不提这一点,明确规定技术专利权的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它迫使你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对物理的思索也有重大的激励作用。

总之,对我这样的人,一种实际工作的职业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因为学院生活会把一个年轻人置于这样一种被动的地位:不得不去写大量科学论文,结果是趋于浅薄,这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顶得住。我感谢马尔塞罗·格罗斯曼帮我找到这么幸运的职位。

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后不久,就被任命为三级专家,也就是技术审查员,年薪3500法郎。

爱因斯坦终于可以在工作之余,专心致志地研究他心爱的物理学了,他很满意,也很知足。很快他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一个同事问他:“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公务员?”

他微笑着看了这位同事一眼,慢吞吞地说:

这里有一个公式:A=X+Y+Z,在这个公式中,A是成功,X是干活,Y是游戏,Z是沉默。

这位谈吐幽默、语调诙谐的三级专家,整天坐在位于专利局四楼的86号办公室里,细心地审查着一份份专利申请。他必须像局长严格要求的那样,对每一项专利申请都能提出一针见血的意见,并且要写出精确的鉴定书。

爱因斯坦总是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着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五花八门的新发明。他能凭着自己敏锐的直觉,很快从复杂的图纸中抓到本质的东西。

爱因斯坦总是把自己认为是错误的、荒唐的、异想天开的所谓的新发明,毫不犹豫地往办公桌边上一推,便不再看一眼。

然后,他再把有价值的和新颖有趣的新发明、新创造,认真地从头到尾审查一遍。他分门别类地给每一项发明写出鉴定书,并归档。

每当工作做完,爱因斯坦就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来,搞令他痴迷的物理学研究。

原来,这就是他那个公式中的游戏Y!一行行的数字,一个个的公式,爱因斯坦很快就写满了一张纸,一张张写满的纸,又很快堆放成厚厚的一沓。

爱因斯坦眼睛盯在纸上,耳朵听着门外,一旦听到有脚步声走来,他就赶紧把纸片放到抽屉里去。因为局长规定,上班时间不准做私事。

八小时之后,爱因斯坦回到家里,又继续他那发现自然规律的工作,至于这项工作什么时候结束,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上班时时间毕竟是有限制的,下班以后,他就常常沉浸在物理推论中忘了回家。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边工作边乐此不疲地研究着。可是,为了能早点儿和米列娃结婚,他还想多挣点钱。

有了这个想法不久,爱因斯坦就在伯恩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小广告,他想要通过教授数学和物理学,做家教多挣点钱。

这则广告的效果还真不错,刊登第二天就有人主动找上门来了。

“请问,这里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家吗?”

爱因斯坦听到敲门声,急忙去开门,只见一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站在门外。

“请进,我就是爱因斯坦。”

“我是看了你登的广告,才找到这里来的。”

“太好了,欢迎你。”

年轻人走进屋里后,自己介绍说:

“我叫莫里斯·索洛文,是伯恩大学的学生,我在学校里学的是哲学,可我并不感兴趣,所以,我想跟你学物理。”

爱因斯坦非常高兴,不仅是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他也很喜欢眼前这个思路敏捷、精明聪慧的年轻人。

于是,他们成了师生。渐渐地,两个人发现,他们有很多志趣相投的地方,这时,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师生了,还是朋友。

爱因斯坦对索洛文说:

“我看,我们也别说是什么讲课了,你有时间,我们就在一起讨论,至于学费,也就免了。”

索洛文连忙说:

“那可不行,我们还是要生活嘛,学费是坚决不能少的。”

不久,爱因斯坦的另一个好朋友,青年数学家康拉比·哈比希特也参加到他们的讨论中来了。

他们几个人经常在爱因斯坦的小公寓里,有时针对某个问题要激烈讨论到深夜,邻居们有时实在睡不着了,就会提出抗议。

“请你们安静一点儿吧,已经深夜12点多了。”

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真的是已经很晚了。

他们的每一次聚会,同时也是聚餐。几根香肠和面包,再有几块干酪和水果,就是他们最丰盛的晚餐。

爱因斯坦生日这天,大家笑着说要搞得隆重些,于是,大家一起来到附近的一家小餐馆。

朋友们还特意为爱因斯坦点了他喜欢吃的鱼子酱。

爱因斯坦一边大口地吃着,一边大声地说:

“牛顿说,物体上的惯性是对绝对空间讲的。马赫说,物体的惯性是对遥远的星系讲的。到底谁对呢?”

说完,他就端起已经吃光的鱼子酱的盘子,在空中画了一个大问号,然后又放回到桌子上。

同伴们问他,知不知道刚才吃的是什么。

爱因斯坦看着空盘子,实在想不起来了。

“是鱼子酱呀!”

“哎呀,你们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爱因斯坦十分惋惜地叫了起来。

当爱因斯坦知道是朋友们专为他点的鱼子酱后,沉默了片刻,说道:“不必请我这样的家伙尝什么山珍海味,反正我也不知道它的味道。”

大家热烈地讨论了一阵后,索洛文说:

“我看,我们讨论问题,简直可以说像个小科学院了。”

哈比希特也称赞说:“我们可真像个科学院呀!”

“那么,我们就成立一个科学院吧,怎么样?”

“好啊!就叫奥林匹亚科学院。”

“真是太好了。”

爱因斯坦说:

“我也赞成。”

索洛文说:

“我们应该再选一个院长,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了。”

哈比希特也叫道:

“好!就是他!”

就这样,由爱因斯坦担任院长的小小科学院在三个人中间形成了。

不久,奥林匹亚科学院又增加了几个新成员,一个是爱因斯坦的同事,一个是专利局的青年技师贝索,还有一位是叫温德勒的年轻人,他是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的朋友,也是玛雅后来的丈夫。

这一群志趣相投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简直是热闹极了。

他们经常就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然而,他们对科学的认真态度,也可以说是具备了当时国家级科学院的水准。当然,爱因斯坦对专利局的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因此同事们都很喜欢他。

爱因斯坦有了固定职业后,就在克拉姆胡同49号租下了一套比较便宜的住房。

这下他总算可以稍加歇息,认真地考虑成家的问题了。

在定居伯尔尼之前,爱因斯坦就已经有了和大学期间的女朋友米列娃结婚的打算,但是他的双亲得知后,却一直极力反对这门婚事。

1902年,他还因为自己的婚事与母亲产生了意见分歧,暂时闹得很不愉快。母亲不仅在当时反对他的婚事,就是在后来,她也一直都不喜欢米列娃。

1902年,爱因斯坦的父亲患了心脏病,他又回到米兰,陪在父亲身边,照顾着父亲的起居。

父亲终于在临终之前同意了儿子的这桩婚事。

1902年10月10日,赫尔曼·爱因斯坦逝世,葬于米兰。

1903年1月6日,爱因斯坦和米列娃冲破阻碍,终于举行了婚礼。他们的婚礼十分简单,证婚人是索洛文和哈比希特。

一年以后,米列娃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叫汉斯·阿尔伯特。儿子的出生给爱因斯坦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他本来已经拉着专利局和物理学研究这两部沉重的车,现在又套上了家庭这部车。

这个年轻的父亲,常常是一边用左手抱着儿子,一边用右手做着各种计算。

孩子的啼哭声和大人哄孩子的声音时常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不太和谐的交响曲。

爱因斯坦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奇妙的自我孤立的本领。现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一个人,那里的声音是分子、原子、光量子、空间、时间和“以太”!这个年轻人有才能,有决心,他要解决物理学中最困难的“以太之谜”。

这个难解之谜,不知困惑倒多少物理学家!

现在,这个年仅26岁的小公务员开始冲击这一高峰了,他下决心一定要亲手解开这个谜题!爱因斯坦思考这个问题实在是太久了,他已经整整考虑了十年之久。

不知有多少次,爱因斯坦的眼前似乎马上就闪现出亮光,只要稍稍再转个弯,就该是他所向往的光明境地了。可是,却忽然又跌入黑暗之中。

不知又有多少次,他似乎已经走近了成功的大门,钥匙也已拿在手上了,可一个不眠之夜后,他又会悄悄地走到好朋友贝索那里,轻声告诉他,手上的钥匙开不了那扇大门。大门里面又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夜深了,爱因斯坦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根本无心睡觉。是啊,他哪里睡得着啊!那个谜还在一如既往地折磨他。

没有一丝希望,没有一线光明。但是突然,在笼罩着一切的漆黑的天幕背后,似乎有什么东西就要破云而出了。黑暗终于裂开,出现了一线亮光。

一下子,那淡青色的、杏黄色的、血红色的、绛紫色的千万道光芒全部冲了出来。

太阳升起来了,爱因斯坦心里的太阳终于冲出重重迷雾升起来了,爱因斯坦顿时睡意全无,他立即翻身起床。

他看了一眼正在酣睡的米列娃和小汉斯,悄悄地走到外面的屋子,点上煤油灯,开始写起来。

同类推荐
  • 巨人神话:史玉柱

    巨人神话:史玉柱

    本书从史玉柱的个人特性出发,把他出道以来的成功得失与他的性格成长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
  • 富兰克林自传(译文名著精选)

    富兰克林自传(译文名著精选)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被广泛阅读的重要自传作品之一,无论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时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使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富兰克林自传》包括三个部分:“自传”、“致富之路”以及“富兰克林年表”,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很多通过努力奋斗走向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众多道德真谛与对世人的告诫。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三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三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 西方视野中的伟人:邓小平传

    西方视野中的伟人:邓小平传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赠送邓小平纪念书签?权威精装版?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三十年心血力作!西方视野中的邓小平,客观公正的纪念碑式传记作品。
  •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本书揭示了刘氏家族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天府豪门、军阀登场、叔侄争霸、畸形怪胎、妻妾成群、一世枭雄、经营西康、恩怨情仇、世家寂寥等。
热门推荐
  • 倾国传

    倾国传

    在皇宫里,你还敢爱么?在权力的漩涡中,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会异化。那个真实的九丈宫墙里,俊美仁慈的少帝,妩媚温柔的宠姬,最终都沦成了拿着刀柄,拼死搏杀的灵魂。段锦织:穿越再穿越,背叛再背叛。她将残存的信任化成对帝王的愚忠。姜奉清:从少年蜕变成一代帝王。他用仁义孝的灵魂交换那无上的权利。沈妆宜:美艳绝伦,聪颖过人。她从头到脚都是权力争夺战中最完美的利器。薛晚晚:开始的希望换来最终的绝望。斗争的见证者啊,帝王,你敢爱么?++++++++++++++++++++++++++++++++++++++++++++++++++++++++++++++++++++点进来的亲们~~就收藏一下好不好~~谢谢看官~~撒花撒花~~~茶话会群:16656383欢迎广大作者读者加入。有兴趣就加下~~阿里嘎多~~
  • 系统让我统治世界

    系统让我统治世界

    被东方玄幻系统霸道绑定的少年来到了异世大陆的大楚王朝,开始了他的漫长修仙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精河

    精河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宽容(译文经典)

    宽容(译文经典)

    《宽容》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龙极其著名的“宽容”之眼,让我们重新发现和更深入地认识几千年来政治、宗教、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历史和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漫长历程。
  • 浮沉玄机

    浮沉玄机

    芸芸众生中的再普通不过的一员,屌丝宅男由于机缘巧合,意外获得财富,因此开始逐渐步入了上流社会,加上一系列的奇遇,人生价值得到提升,正在春风得意之时,恰逢乱世之秋,玄机面临一系列重大人生抉择,他的未来将会怎样?他能否绝地逢生?能否依靠低级装备逆袭成功?地球保卫战能否以弱胜强,最终取得圆满成功?这些问题需要读者细细品读,将会一一得到答案。
  • 异事处理店

    异事处理店

    上空倒立的神秘异世,来自文明世界简短的命令。他似乎又接到他最厌恶的任务,此时此刻正是文明与神秘对立的交锋与融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今我已功成名就

    如今我已功成名就

    主人公季言在高二那年,因自己喜欢的女生被他人调戏,冲冠一怒为红颜,打了副镇长的儿子,然后被学校开除。17岁的季言年少气盛,也执迷不悟,不听父亲和哥哥的苦劝,选择了去打工,他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施展他宏图大志的地方,想闯出一番事业。初次远走他乡的季言,兴奋而自信,却不知道外面社会的艰难。季言干过许多种工作,曾因学历低被别人瞧不起,后来也遇到了许多挫折,体会到了现实的不容易。但他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那就是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追梦路上遇到过许多喜欢他、欣赏他的人,也遇到过瞧不起他和陷害他的人。季言不甘一生碌碌无为,不甘卑微,他后来把握住了机遇,勇敢的去尝试,克服了创业路上的艰难,最终创业成功,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也娶了他最爱的女生,还做了许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人生起起落落,从未放弃过追求。
  • 玫瑰花园的秘密

    玫瑰花园的秘密

    当某件事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甚至完全相反,我们便会把它归罪于“命运”,命运的齿轮让两人相遇,却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去爱。如果可以,下辈子我们就做兄妹吧!同父同母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