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3100000020

第20章 毒士贾诩

转眼就到了六月,因董太后立刘协为陈留王,引起何太后与大将军不满,何进与三公联名上了一份奏章,奏章的主旨为:“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仍应迁于河间安置。”原来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特殊的皇太后,因为她的丈夫不是皇帝而是一位藩王。可她儿子刘宏却出人意料的被当时执掌政权的窦家看中,迎接到首都洛阳,继承了大统。而董太后的出身,如今正成了何氏攻击董氏的利器。

最后董太后在去河间的途中死了,传言是被大将军何进暗中派人给毒死的,遗体被送回董太后老家河间,下葬在文陵,外戚之争也告一段落,以何氏彻底独掌朝政告终。也许你会说这些跟年仅七八岁的李陵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穿越过来的李陵却清楚的知道,此时已经离董卓入京已经不远了。

李府众人的关系在和谐相处的氛围中愈发亲密起来,李陵与荀彧郑泰等人更是来往频繁,大有成为忘年交的迹象。最让李陵吃惊的却是那望月楼的李馨儿,虽然暂时还摸不透李馨儿的来历身份,但是随着这段时间在望月楼出入的多了,除了会友之外,偶尔与这李馨儿谈天说地也是一大重要功课,对李馨儿的感情却不知不觉的日愈加深。为了讨馨儿欢心,花了一天半的时间默写出百十首唐诗宋词和汉乐府短歌,遇上应景之时,便低头沉吟片刻,然后朗声“背诵”自己的“佳作”,以博美人一笑。甚至提出等自己再长大一点,就给李馨儿赎身,让她拥有自己的酒楼,还要开遍天下。这一番“宏大志向”,逗得李馨儿花枝乱颤,又感恩在心。当然李陵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青楼酒肆这类场所,自古不就是打探消息的绝佳地点吗?自己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为今后的情报事业做个铺垫,至于对李馨儿的感情,那自然是千真万确,一定会好好对待她的。

而董太后死后,京城四处皆是何进毒害太后的流言。何进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有鬼,开始托病不出。这时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时任司隶校尉的袁绍劝说何进趁此时机一鼓作气诛灭宦官不成,又进言何进诏令四方人马进京除宦……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一天午后,李陵上午从皇宫中伴读结束后回府,洗浴更衣后,想起好久没有陪师傅、师姐练字了,又到书房里打算挥毫泼墨一番,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有无进退。书房里,蔡邕本在指点女儿蔡琰练习书法,见李陵忽然转性来主动练字了,不由好奇的凑到一旁“观摩”,让独享父爱的小蔡琰又心生不满。

此时的蔡邕左手横放胸前,右手拈着胡须,看着李陵下笔成文,暗自点头,不时还摇头晃脑的似乎在哼哼唧唧着什么,一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模样。让一旁在另一张书桌上练字的蔡琰顿时把那些不满给抛到九霄云外了,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不住的往这边张望,却又不敢擅自离位,眼眶里的盈盈秋水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不过那一老一小两个臭男人却是丝毫没有关注咱们的小萝莉,让蔡琰一阵无语。

其实蔡琰原本对李陵是不太待见的,觉得父亲在学业上和生活上老是偏袒李陵,对自己的关爱都不再像之前那样多了,所以蔡琰自打进了李府,就一直没给李陵好脸色看过。不过经过他们这几个月的相处,加上数月前与李陵一道历经陈留、中牟和谯县的种种难忘的回忆,让蔡琰对李陵的印象大为改观,心下也暗自佩服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奇男子,无论胆色还是谋略皆是上上之选,竟然心里渐渐泛起一丝涟漪。此刻看着父亲不住的点头认同李陵书法的进步,却不像从前一样气恼和嫉恨了,眼中望着正认真执笔疾书的李陵,竟然带有让人不易察觉的仰慕之情。

这时却是门外的叩门声将陷入感情漩涡的蔡琰给拉了回来。只听见门外一个家丁在门外恭声道:“少爷,老爷吩咐小的即刻领少爷过去正厅叙事。”

正在沉浸在书法的意境中的李陵恍若未闻,蔡邕倒是从欣赏的意境中回过神来,冲蔡琰比了个噤声的手势,自己开门出去叮嘱下人安静片刻去了。

李陵仍然沉浸在书法的意境之中,丝毫也没发觉蔡邕曾经走出过这间屋子然后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只见他手中大笔一挥,完成了最后一笔。还没等李陵反应过来好好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却被一旁的蔡邕一屁股给顶到了一边去了。

蔡邕小心翼翼的看着蔡侯纸上墨迹未干的字句,都舍不得捧起来看,生怕弄坏了这幅字作,一边咀嚼着词中意,一边不禁低声吟诵,大为惊叹李陵之才。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为;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书写历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只是最后一句对大儒杨雄杨子云有些轻视和不屑的意味,唉,看来小公子志向高远,不愿为腐儒啊。只是不知道公子志向是那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呢,还是那指点江山的明主呢?

想到这,蔡邕不由一惊,蔡邕虽然开明豁达,但是不敢想象李陵为一方明主的景象,在这大汉天子脚下,可是大逆不道的啊。唉,也许公子只是想封疆裂土,为一方诸侯罢了。努力抛开心中杂念,蔡邕又开始认真欣赏这幅字来。

蔡琰此时也壮着胆子凑到了近前,一旁的蔡邕还沉浸在诗意里。蔡琰见父亲此刻应该是顾不上责备自己了,忙向桌面上望去。乍一看,李陵的字的确进步神速,已经达到了父亲的七八分火候。再看看让父亲不住神往的诗词,念着念着,眼前竟也浮现出一幅侠客行走江湖的景象。“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侠客那杀身成仁、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李陵这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看来公子对任侠典韦甚为推崇啊,不知让典韦看了此诗,会不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然而,全诗在热烈的颂唱任侠的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前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英雄所不为。

如此的大气磅礴,自在洒脱却又有些离经叛道的诗词,倒也真符合李陵的性格,难为父亲蔡邕为当世大儒,却被自己徒弟将前世大儒给批了个一文不值,蔡琰不由心里窃笑。却对这首诗词愈发的喜爱,竟忍不住轻声哼唱了起来。哼着哼着,蔡琰似乎又有所感悟,连忙跑到书房一角的琴桌前坐下,抚琴一曲,轻声吟唱道: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吱呀……”随着蔡琰的吟唱声,书房的门竟然被人推开了,随即两道身影迈了进来。

“好诗!!好诗!!绝妙好诗!!不知这诗可是蔡大家新作?”

进来的二人自然是李儒与那位被李儒奉为上宾的贵客了。

原来李儒二人之前在正厅等候李陵多时,茶水都续了几杯,却还是不见李陵人影,让李儒不由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俊朗的面容上微现怒容。难得生气的李儒竟然有些怒气了,也不知道这贵客是什么来头,让李儒如此重视。

李儒向客人告了个罪,想亲自去将李陵给拎过来,可那客人却笑着轻声制止道:“区区小事何须动怒?文优未免太小题大作了。何况你若因此责备陵儿,反倒显得我这大伯太过小气不是?”

李儒听后,也洒然一笑,打消了责备李陵的念头,只是想过去看看李陵究竟在做些什么,连自己的话也不听了。那自称李陵大伯的文士开口说还是一起过去看看好了,李儒也不拒绝。于是二人便来到李陵的书房,却见那家丁正伫在门外。二人心下不由得好奇,对那家丁比划了下手势,示意他不要出声,便也双双凑到门前偷听起房内的动静来。接着,就是蔡琰弹唱李陵新作的一幕了。

此时李儒虽然疑惑蔡邕乃当世儒家代表,为何会写出如此诗作,一边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道。而那中年文士则在李儒身后,对着蔡邕等人颔首微笑着。

“文优这回可是猜错人了!哈哈哈!惭愧!惭愧啊,此诗可非老夫所作也!”蔡邕见李儒也认为此诗乃佳作,甚至认为是自己所作,不由也乐了,正真的作者估计李儒想破头也想不到会是他自己的儿子吧。

李儒不由得大奇,这书房内一共就蔡邕、蔡琰和李陵三人,竟然不是蔡邕所作,难道是……蔡琰?

想到这,又不由得向蔡琰望去,之前在门外听到蔡琰弹唱,那意境深远,词曲之间相得益彰,莫非……真是蔡琰所作?

望着李儒朝自己望来,满脸的热切,蔡琰可不好意思了,不得李儒开口,急忙说道:“大人误会了,小女无才,怎作得如此好诗…只是小女读了此诗心下甚是喜欢,一时兴起为这首诗赋了曲子而已…”

李儒一时无语了,难不成…这是陵儿所作?

李儒身后那中年文士一听,眼神不由一亮,饶有兴趣的望向自己义弟李儒的那宝贝儿子。

只见李陵此刻正在一旁忿忿不满的生着闷气,李儒向他望去,他却立刻将头扭到一边,不去看李儒,让李儒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

此时蔡邕已经将李陵那风干的的大作捧起,拿到李儒面前展开。一边面露自得的向众人介绍起来,连门外的那个家丁也忍不住在后张望。

李儒看字先是一喜,蔡邕的书法早已闻名于世,善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汉灵帝时,蔡邕还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而此时眼见这一幅字,正是大篆所书,而当代在大篆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师只有蔡邕蔡大家了,没想到李陵仅仅师从蔡邕半年,竟然在书法造诣上有如此表现,实在让他欣喜非常。

再看那诗词,李儒和身旁的中年文士不由皆是一惊。全诗行文洒脱不羁,有一种磅礴大气的侠士之风,且作者不屑为那阁中儒士,在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可算是异类了,只是那志向却比成为当世大儒更为高远。虽然词中未达其意,似乎只是赞颂侠客的诗,蔡邕也未将他心中所想说与众人听,李陵也只是个半大的娃娃,可是李儒等人却丝毫没有怀疑那诗词中隐藏的深意,只是因为最近那源源不断投奔李府的人才们,结合当下的这首诗作,竟然让他们下意识的有了这样的判断。

李儒眼神中精芒一闪,似乎多了一丝玩味的笑意。“呵呵,陵儿最近书法可是大有长进啊!”李儒拈着胡须开始表扬起李陵来,一边向李陵招手示意其过来,并将身旁的中年文士介绍给他:“来,陵儿,快来见过你文和伯伯!”

李陵听了李儒前半句还无动于衷的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表情,可听到“文和伯伯”几个字后,不由的内心一震。

“文和?字?能和李儒有关联的,名字里带有‘文和’的,整个三国里就只有一个人了!与李儒一道,同在董卓帐下为谋主的三国毒士——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与李儒一同随李傕、郭汜联军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贾诩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并曾两度献策与张绣大破曹操,曹操长子、侄儿以及恶来典韦尽皆战死。官渡之战前他又劝张绣归降曹操,保全了张绣和自己的前途(话说曹操连亲生儿子和典韦的仇都可以不报了,估计也忘了自己是如何哭典韦的了)。官渡之战时,作为主战派,力谏曹操应与袁绍决战,不应逃避退缩,最终官渡之战一举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赤壁之战前,贾诩认为初得荆州,应当安抚百姓而不宜劳师动众讨伐占有长江天险和水师之利的江东,曹操不听,结果曹操于赤壁之战又成就了三国时期第二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只不过大败而归的是曹操罢了。后曹操与马超、韩遂联军相持于渭南,于潼关被西凉马超杀得割须弃袍,亏得曹洪拼死相救才得以脱险,此时贾诩又献离间计,瓦解了马超与韩遂的联盟,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立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封其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贾诩一直活到了公元二二三年(黄初四年)才去世,他比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大了十四岁,还死在刘备之后(刘备同年六月去世,贾诩为八月),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贾诩乃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未曾一败的谋士,达到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的谋士最高境界。如此一个三国牛人出现在自己面前,看样子竟然还是父亲的老熟人,叫李陵又如何能不激动万分?

李陵的小心肝一下不争气的噗咚噗咚的一阵狂跳。虽然历史上自己的便宜老爹李儒官至九卿,更是差点将曹操扼杀在起兵初期。董卓之乱后又能全身而退,也说的上是算无遗策的一代奇人。在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时,李傕上表献帝以贾诩为左冯翊,并推举李儒为侍中。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为地方长官拱卫京都;而侍中为皇帝近臣,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便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之后,侍中地位又得到提高,等级直超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相比之下似乎不论在董卓时期还是后李郭时期,老爸李儒的地位都一直在贾诩之上,可是和贾诩一生的传奇经历相比,李儒的履历表还是显得太寒碜了点,毕竟历史上的记载太少了。

如今李陵正愁想要在这乱世立足,却没有足够的谋士可用,没想到老爹李儒就给他把贾诩给带进门来了,真是刚打瞌睡就送来个枕头,让他忍不住想跳起来狠狠亲李儒一口。

同类推荐
  • 他的弟子是鬼谷子

    他的弟子是鬼谷子

    盛子曦作为极道者科技公司的第三代核心,本来准备穿越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年,去收集战国十大名剑,但是在穿梭过程中,收到太阳风暴影响,穿梭虫洞坍塌,他穿梭到公元前420年,他凭借极道者科技公司为他打造的各种先进的科技产品,开辟丝绸之路、加强海上贸易、带领人到美洲挖掘金矿,后来一统六国、消灭印度孔雀王朝、征服埃及、参与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消灭波斯帝国,大败亚历山大军团……当然,他也是鬼谷子和墨子的老师。
  • 历史快餐.七世纪:翰海唐风

    历史快餐.七世纪:翰海唐风

    7世纪世界诞生了两个超级帝国,一个是风姿飒爽的唐王朝,另一个是瀚海中走出来的阿拉伯帝国。印度的戒日王朝相形则逊色许多。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在中华大地,隋王朝扮演了800年前秦王朝一样的角色,两个王朝都成为后继王朝的铺路者。在农民起义浪潮中脱颖而出的唐王朝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随后经过武则天精心治理,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讨伐高丽的战争就是对军事力量的一种炫耀。在文化上,唐王朝魅力无比,浩荡唐风连大洋也不能阻挡,许多落后民族争相效仿、学习唐帝国,大化改新就是其中的代表。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如同彗星般崛起,经过一系列的扩张,到欧麦尔一世的时候进入鼎盛时期。
  • 云深落知处

    云深落知处

    十多年的时光能把一个人消磨成什么样?平民到太子,这样的身份落差你是否曾敢想。纷争,权谋,背叛,暗杀,高处不胜寒!也许有的时候,一介平民,又有何不妥。但生在帝王家,你又该做些什么,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云深,知处!
  • 大明船师

    大明船师

    舰队入海,纵横海洋。七下西洋,扬我国威!船舶设计员徐子松来到了明朝,在面对偶像郑和,他会怎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郑和完成这一次伟大的航行?靖难之役,著永乐大典,建造宝船,七下西洋,在这一系列的事情当中,他又将饰演怎样的一个角色?升斗小民奋斗史,江湖儿女闯乱世,铁血沙场秋点兵。侠骨,柔情,赤胆,热血……只要你心中有一个梦,就请登上这艘大船随可可一同扬帆起航吧!************************************************PS:求收藏,推荐票,打赏,评价!新人新书,新的开始,望各位多多支持!谢谢!
  • 1630我成为了崇祯

    1630我成为了崇祯

    1630年十二月一号,李铭穿越成为了崇祯皇帝这一年……
热门推荐
  • 来自霍格沃兹的新魔王

    来自霍格沃兹的新魔王

    霍格沃兹的问题学生。斯莱特林密室的真正所有者。拿到火焰杯冠军的人。斯内普指定的救世主保姆。凤凰社的资助人。魔法部长的眼中钉。身兼多职业的划水咸鱼有一天突然想通了。魔王你伏地魔做得,我就做不得?
  • 余生暖暖幸而有你

    余生暖暖幸而有你

    幸福不是权倾朝野,不是长生不老,是想喝粥的时候有人为你熬,想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 他们的轨迹

    他们的轨迹

    记录真实的错综复杂的内心情感,记录变异的心理过程,从纯白到混乱的生活轨迹
  • 屠神纪元

    屠神纪元

    这里有举手抬足可以毁天灭地的古神,这里有万古不灭不老不死的真仙,这里有弑神诛仙的人间至强武者,这里有掌握天道法则的神秘魔法师...真理可以塑造,天地可以改变,广宇远宙,浩瀚无边,数以万计位面,至邪死者界,浩大主宇宙,上下九重天,等闲不得探知禁忌领域,谁曾真正主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执仙掌魔

    执仙掌魔

    平平淡淡的修仙,轰轰烈烈的成魔。三千大界,浩瀚星空,何处才是我归处!仙亦如何,魔又何妨,待我证无上大道,执掌仙魔!
  • 小友记

    小友记

    是阿纳托尔·法郎士发表于1885年的自传体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法郎士的“朋友”皮埃尔(即作者本人)的童年回忆,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温馨故事;第二部分是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女儿苏珊的童年回忆;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探讨了童话的起源和意义。 法郎士在《小友记》中塑造了一个纯真善良、敏感好奇的小男孩的形象,并通过他的眼睛描绘了十九世纪末的巴黎风情。
  • 鬼仙传:血色归途

    鬼仙传:血色归途

    一个人类、妖族、鬼族共存的世界,一场步步惊心的权利纷争;一次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一曲荡气回肠的人鬼恋歌!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杨力讲人体保健

    杨力讲人体保健

    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大脑、头发、眼、耳、口、鼻、肢体、胸、背、腰、腹、皮肤,以及五脏等多个重点部位,向读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全新的科学养生方法。《杨力讲人体保健》涉及了中西医保健学、卫生学、生理学、病理学、营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翔实、简单明了,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