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18700000003

第3章 明明童颜暗里老

老与少

佛经的问答往往都是一层一层转进的。佛先向波斯匿王提出问题,在《楞严经》上是这样说的: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这话很容易懂得;佛对波斯匿王说,那么你现在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你的相貌和你当小孩的时候比较怎么样?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这意思文字表达得很清楚,很好了。波斯匿王就从自己小孩子时候的身体谈起。肤,皮肤。腠,中医书上叫腠理,指皮肤的内层这些肌肉。也就是说,小时皮肤及其内层的这些肌肉都很光润,充满张力、弹性。身体各方面都发展到巅峰。“而今颓龄,迫于衰耄”,现在年龄很大,身体衰老了。“形色枯悴,精神昏昧”,身体(包括脸部)的形与气,都自然老化而干枯、憔悴了。精神呢,昏昏沉沉,每天看人也迷迷糊糊的,头脑也慢慢地“憨憨”(闽南话)啦。头发也白了,脸上也皱了。“逮将不久”,我看我自己活不了多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那怎么能和当小少爷那个时候比啊!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佛说话像法官问话一样,一层一层逼过来的,他说:“那么你的形貌相状总不是一天就老到这个样子啊!”当然,一般人不是这样的。不过,最近外国报道,有一个五、六岁女孩子,突然一天当中,就老了好几年。现在只有十九岁,看来却已经有五、六十岁那么老了,这是一个特殊的老化病历。

明明童颜暗里老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变化密移”,我们学佛的人要注意了,这是点眼的地方。人的身体变化随时要注意,不知不觉之间就衰老。我根据修道作功夫的道理经常观察到,人的衰老往往是这样走法:平常好好的,一下子就掉下去;掉下去后就慢慢稳住了;然后,隔一段时间,你看到没有衰老,其实,是不停地渐渐累积起来的,到时候他就老一下,所以要小心。当你精神绝对健旺的时候,要晓得修持。可惜我们一般人学佛打坐,总是等到“莫法度”(闽南语)的时候,才想:“算了,我还是学佛的好。”等到精神一好起来,却又改变主意:“这个慢慢来,我还是先做一点事情好。”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我诚不觉”,说句老实话,我自己都不觉得变化。

“寒暑迁流,渐至于此”,我们看到这八个字,时间、气候的变化,随时影响你的生命。这气候的变化在中国医学,就叫做外感。春夏秋冬之间的气候变化,尤其是风、寒、暑、湿的外感,在你还未知觉时,已侵入到里面,再加上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等心理的变化,双层夹攻,这个生命很快的就过去了。

“何以故”,他说,什么理由?为什么呢?“我年二十,虽号年少”,二十岁少年,但是“颜貌已老初十年时”,可是回头来跟十岁时比,二十岁已经嫌老了。不信的话,请以十岁小孩的眼光来看就知道了。“三十之年又衰二十”,到了我三十岁的时候,回想起来比二十岁又老多了吧!“于今六十又过于二”,现在六十二岁,想退回去变五十岁,这就做不到了。六十二岁回想,如果我现在是五十岁多好,“宛然强壮”那时还是很有活力。

其实我们的身体,差一年就差得多了。所以我经常跟老友说笑,五十岁的朋友们,一年不见,碰了面会说:“最近好吧?又一年不见了。”一年为期还可以,到五十五,半年不见,要问一次了。算不定半年以内,他就退票了。到了六十的时候,差不多一两个月要问一次。六十开外,半个月不见,你赶快打听、打听。快得很哪!

当然啦,像有一天我在路上碰到一位朋友,彼此对话:“嘿!廿年不见,你头发那么黑,好哇!”“啊!染的。”“喔!这样啊,那你还有希望啊!”既然六十岁还去染头发,他当然要抱很大希望啊!但拿心理学来看,却是多大的悲哀,想要回转四十几岁那个样子,这就是逃避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可是,现实逃避不了的啊!老了就是老了。

生命的流速

“‘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这一节文字写得很细腻,如果以电影手法就很难表演。波斯匿王站在佛前面答完了话,大概沉思了一下,又接着报告下去。

“我见密移”,依我的观念看起来,这个生命绵密的在变化,“虽此殂落”,虽然看着它,一下就掉下去了。“其间流易且限十年”,中间的变化是姑且以十年为单位来算,“若复令我微细思惟”,但我现在自己很仔细的思考研究,“其变宁唯一纪二纪”,“一纪”是十二年,这是中国一种时间的算法,他说,变化岂以十二年做为一个阶段啊!

“实为年变”实际上每一年、每一年都不同喔!任何一个人,一年不见,样子就变了。“岂唯年变”,但接着他又说不对、不对,岂是一年变化,“亦兼月化”,一个月、一个月就不同了,但还不对,“何直月化?兼又日迁”,也不仅是一个月,天天都有不同。

最后他的结论是“沉思谛观”,仔细想来,“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不能拿天天来计,每一秒钟,人都在死亡中,都在变化中。“故知我身终从变灭”,由此看来,我们这个生命,最后它变不动了,不再变化了,那当然就停摆了。

“佛言:‘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知汝身中有不灭耶?’”

好了,这佛啊,教化像抓蛇一样,慢慢的赶,把蛇赶拢来,盘起来了,三个指头捏那个脖子,三寸,就这么一捏,佛跟人家辩论,总是用这个方法,一点一点把你勾来,勾得没得后退了,他一拳就来了。“佛言: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佛说,你总算了解了,人世间一切变化无常,生命的变化变迁很快,而且从不停止的。“悟知汝灭”,因此你了解,自己总会有一天停摆、死亡。“亦于灭时,知汝身中有不灭耶”,但是你知不知道,一个人当死的时候,身体里头有一个可以不死的东西?本来生命是不一定指这个身体,但是拿活人来讲,这个生命的功能,还活在这个身体上面。所以可以拿这个身体做代表。

波斯匿王一听,这叫做穷人得宝,一定笑得都合不拢嘴来了,不过他还是定下心来,再回答佛的问题。

似水年华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波斯匿王赶紧合掌致礼,坦白回答佛说:“我实不知。”最好佛您给我一点开示,我不死最好了。佛说:“你注意啊,我马上告诉你,你现在身体内部有一个东西永远不变,不死、不老。”佛接着提出问题:“大王,你几岁的时候亲自看到恒河的水?”

在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建立佛教以前,印度传统的文化,都是婆罗门教,也就是现在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是拜天的,拜天主,耆婆天是天神,许多天主之一。

他说,当我三岁时,妈妈牵着我走路经过这条河,我第一眼看到,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恒河。当时,我的印象很深刻,现在还记得。

这里头看个问题,佛为什么要拿水流来比方,这个问题先把它安在脑筋里,要注意!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佛说,如你讲的,廿岁的时候比起十岁来已经衰老得多了。乃至活到六十岁开外的人,这六十年当中,每年每月,每月每时,每分每秒,都在刹那刹那间迁移变化。“则汝三岁见此河时”,那么你在三岁的时候,看到这条河流的水。“至年十三,其水云何”,过了十年,到了十三岁那个时候,看这个恒河的流水怎么样呢?

老者不老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午六十二,亦无有异。’”

他说,我三岁时看到这条流水,现在六十几岁看到还是这条流水,没有什么两样。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见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说,你刚才讲自己感伤年纪老了,头发白了,脸也比童年时多了很多皱纹。那么,你现在眼睛看这条恒河,跟你童年时,你那个能看见的那个作用,有没有因年纪的老幼而有所不同?

波斯匿王答得很干脆:“并没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他会这么回答?请注意!“观河之见”这四个字,如果佛只是这样笼统的问:“那么大王,你六十二岁所见的有不同吗?”假使我是波斯匿王,我的答话是“有不同”。我三岁到十几岁看那恒河,看得清清楚楚。我眼睛没有老花,也没有散光,也没有近视,很清楚。现在我老了,虽然看见的还是水,却有点迷迷糊糊了。对不对?所以要注意问的是能见的道理,先不要想到明心见性上去,所见现象虽然不同了,但能见的功能还是一样,是没有变。

灭无所灭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佛说,你的面虽然皱了,老了。这里下了一个定义,“见精”,等于能见的那个功能,这里没有用见性,所以与明心见性有不同。但是这“见精”,如果讲学佛成道作功夫亦是有很大作用的。现在教育普及了,近视越厉害,大家就要懂得如何保养这见精。

“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眼睛的各种组织虽然老化了,但这见精本身具有的性能、功能,却没有老化。

“皱者为变”,外面的面皮看到皱了老了,那个是变去了。“不皱非变”,可是那个生命中间有个见精,却没有变过。“变者受灭”,能够变去的,那个有生死。而那个不变的见精,生命功能,“元无生灭”,没有生灭,没有生死。你要找到这个东西。

“云何于中受汝生死”,所以在我们生命当中,那个东西,他本来就不变的,不生也不灭的。死了是外形死了,肉体死了,那个功能没有跟着你的外形变去而死亡的。

佛最后对波斯匿王说,以你过去所学的那些老师,比如末伽梨等,认为这个身体死了。那“见精”(勉强以中国话“灵魂”来代表)也跟着死去了,这是不对的。何必引用他们的说法?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波斯匿王听到佛那么一指出来以后,相信了。这时不是悟道,不是明心见性,相信了而已。至少在理论相信,这个生命里面有一个东西,“舍生”,丢开了这个身体死掉以后;“趣生”,另外又去投胎,不一定变人,总是抓住另一个身命。

观花眼 流水心

讲到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点,为什么叫波斯匿王要以流水来看?为什么没有像在灵山会上拿花来看呢?

灵山会上是看花,大家都晓得,佛拈花示众,那么转一转,不说了;迦叶尊者笑了一下,佛就说,你懂了。那花与迦叶尊者的笑,是另外一回事。但就看花的功能来说,是一样的。我们今天眼睛看花的,与六十年以后看花的,看的是不是都那么好看呢?一样的。等于唐朝人有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可是佛为什么还是用流水做比方?流水与花不同,到底一年有十二个月不同的花,正月开的花,落了要明年才能看得见,太麻烦了。“风”也不能比喻,“风”看起来是无形的;“光”可以比喻,但“光”的速度太快了,人的眼睛看不见它的迁移。人看见的物质现象,流水是最妙了。你看这股水,永远在流,因为人的脑子智慧很粗,只看到它永远在流,实际上流水是每一分钟、每一秒钟过去了,没有了、变了。看到在流,是后面不断的接上来,前面的不断的流走了。过去的不可得,未来的不可得,现在的不可得,这三段永远抓不住的。不停流的变化是无常,但是眼睛从表面一看,却以为它一直在那里。

所以,你可以用这个比方来观察自己的生命。实际上,我们是随时都在死亡,随时又再新生,生生灭灭不已。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见精。眼睛看见,是有见精的作用,所以修道要守戒律,要六根不漏、六根收摄。譬如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要都摄六根,就是把六根所有的精收回来,可能达到“一心不乱”。但这“精”不是精虫、卵脏的精,是精神的“精”,勉强作个比方,等于这个电的能。佛家为什么讲修定呢?你修定定了以后,这六根放射的能,拉回来了,可以常在了。这是从见精引申出来的道理。

何处觅精明

《楞严经》不但说到见精,还说:“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心精,实际上,心意识中的见精以及耳朵能听的闻精,这些都在心精之中。比如心精像一双手,眼、耳、鼻、舌、身等于五个指头,都属于心精。所以心精的元明,它的功能大得很,含盖了整个的虚空,这只讲“明心”,还没谈“见性”,所以《楞严经》前面所讲的,是指“见精”的见性,与“明心见性”是两回事。

前面讲过,佛问波斯匿王,你小的时候,看过这河水是这样,六、七十岁看,是不是还是这样?他答说,是这样,佛就下结论说,所以你的见精没有老。这个道理懂了,但波斯匿王并没有追问下去,我如果在现场,就会代表大家发问:“世尊,我不拿年轻或老花的眼睛来作比较了。我也知道白天我看见东西,闭上眼,我看不见了,却看见黑洞洞的,也叫看见暗,这都是见精的功能。”我要请问的是,我睡着了,也不看,那见精在哪里?在脑子里?在心脏里?我现在活着有“见精”是没错。但死亡后,你老人家说,这“见精”是永远不灭的,既是不灭,那到哪里去了?

同学讨论到,人在死后的极短时间内,捐出眼角膜,可以使别人复明,如果是脑的移植,那会是什么情形?

现在科学与医学承认人的思想都是唯物,都是由于脑的反应。假定这个理论成立的话,如果将甲的脑移植到乙的脑里,乙的思想是不是与甲的思想一样呢?如果乙的思想与甲的不一样,那么就不是唯物的。若是乙的思想变成甲的思想,那么唯心论就要垮了。不过现在没有脑移植的病症,但科学的进步很快,相信不久将来就可以看到结论了。不过,结论之后,又会发生新的问题。

现代学佛,我是主张从真实的问题上,去找宇宙万有生命的究竟,不能沿袭老套,完全披着宗教的外衣。完全的宗教是,信了就是;但有时是信不下去的。真正的佛法是绝对的科学,这里头,问题就是问题,要认真去研究、证实。如果像其他宗教一样的对待问题;“宇宙万有哪里来的?”“主宰给你的。”“主宰怎么来的?”“主宰是……唉信了就对,不要问。”那是完全的宗教,我们就不谈了。

宗教家说:“你进来就行了。”哲学家说:“进来可以,但你应该开个门缝让我看到一点,不然也要告诉我里头做什么,我再考虑要不要进来。”这是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说:“只要进来,你就得救了。”科学家就不然,科学家会说:“把门打开,是真的我就留下,不是真的我就走。”就宗教、哲学、科学这三种态度来说,真正的佛法,当然从“信”入手,但这个“信”包括哲学、科学,是要加以求证的信。盲目的叫我信了就得救,这是宗教性质的信。如果就只谈宗教,这没话说。如果真正是学佛法,那么就要有实证的科学精神。与波斯匿王的讨论,正是启示我们一步一步求证的典范。

同类推荐
  •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尼采的幸福哲学

    尼采的幸福哲学

    这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开心、幸福生活的读物。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在“经营幸福人生”上的精髓和感悟,给生活中常感到浮躁、压力巨大、不快乐的人们以指导。本书可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卸下压力和负担……从而让喜悦永驻心间,活出自己的精彩,拥有幸福的人生。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中国人向来有追溯历史的传统,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根植在国人的心灵中。我们追记历史,其实就是关怀当下,就是想从遗风遗俗中窥见前人的智慧,寻求当下问题的解决之道。正因如此,那些名噪一时、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才总是凝聚着后人探索的目光。也因此,《鬼谷子》受到世人追捧,逐渐浮出水面。
  •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从明清至民国,一代代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儒学宗师以致君尧舜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写就了华夏辉煌夺目的灿烂文化。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时空,以耳聆听大师们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
热门推荐
  • 青年青年

    青年青年

    高二的开学让四个中二高中生再次聚在一起,老校区种下的小树会因他们酸楚痛苦的经历而凋零吗
  • 财迷农女忙赚钱

    财迷农女忙赚钱

    一朝醒来,苏半夏的气势天翻地覆。爷爷奶奶伪善,她嘴角挂着冷笑,抬手一个咔嚓,幽幽的说道,“杀了你哟。”爹爹愚孝,她联合家人,实力改造,“不改休了你哟。”动手动脑,小钱钱飞来。数着田契,某女笑的比花还甜。小剧场:苏半夏数钱数的双眼冒光之际,一本狗刨式字体的菜谱摊到她的面前。俊美的易苍梧将人面前的银钱扫到一遍,笔墨纸砚伺候,“该练字了。”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梵网经古迹记

    梵网经古迹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府不养闲人

    王府不养闲人

    自打进王府,倒霉从天来。前有忽悠失败成婢女,后有逛街遇上凶杀案,引发严重社会不安,又惨被人身威胁。“这还没数完呢,大公子,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自带针对我的倒霉被动?为啥子每次跟你一块我必倒霉?”“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去去晦气。”对方似笑非笑。“啥?”“我们成冲冲喜。”
  • 镜生月圆

    镜生月圆

    一碗致命毒药,让她代替了她,一个是21世纪特种女兵,一个是幽明纪的千金小姐。父亲的儿子想至她于死地,妹妹恨她入骨,只有父亲和寄生在她身体里的哥哥是真心待她好。继母害她家破人亡。当16岁的月圆之日到来时,死神的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她却从未惧怕过,她————印镜阁将要挑战整个世界!
  • 这个约会不一般

    这个约会不一般

    非常短的一篇小说,纯粹是逗大家乐,小说都是平时所看所想,内容纯属虚构,最后祝阅读愉快!
  • 阿斗的斗笠

    阿斗的斗笠

    异种病毒淹没都市,世界彻底扭转,在黑暗的尽头却投来一道曙光,几个英雄,一支团队,突破重围,冲锋陷阵,超乎常人的能力,具备幻想魅力的武术,未来先进的科技装备,颠覆现实的故事,在你身边游荡……他在末日中拯救生灵,一顶斗笠遮住了昔日红尘……另一个空间,另一个生命,另一个故事,唯独不变的,你还是你,还是属于自己。有的人回眸一笑春暖花开,有的人从容淡定海阔天空,他把阴影遮住面孔,光明却会泼洒在大地上……
  • 精灵勇者4:守护盟战

    精灵勇者4:守护盟战

    灵星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何墨,付兰敏感地从新老师身上感受到一股神秘的黑暗气息。平静的校园生活暗藏汹涌,从异世界之门来到现实世界的恶魔们蠢蠢欲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守护和平和希望的少年们,决定利用空间频率波动一致原理,带着精灵使者们前往魔界,寻找魔王沉睡之地,彻底封印魔王。热衷于收集玩偶公仔的“熊爸“、见到女生就叫妈妈的”恶童“,勇者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恶魔并不是都心怀恶意……在渴望和平的恶魔们的帮助下,少年们即将迎来最终胜利……但是,隐藏在暗处的黑暗力量和被魔王意识控制的付兰,会这么容易让勇者们达成所愿吗?光明与黑暗的交锋,这是见证精灵勇者们勇气、力量与决心的守护战!
  • 神级细胞

    神级细胞

    一切的一切,得从陆羽变成一颗心肌细胞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