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13900000397

第394章 一五计划收官(完)

比起其他几个大部来说,教育部的工作就简单了许多,教育是百年大计,五年十年看不出什么成效来,无非就是多建了多少所新校,招录了多少学生而已。

至于性质上更类似与后世国资委的国有资源部,那汇报起来就恍如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大事小情一大堆,拿着奏本一开腔都能说上一个时辰。

“煤产量、铁产量、钢产量。”

这三大项算是国有资源部的重要成绩指标,也是朱允炆最关切的三点考评要素。

在铁产量这一项上,大明亦或者中国这个概念来说,自唐朝之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而到了建文十年这个时间线上,全年产出高达三千五百万斤。

而这个数据也不过才刚跟洪武二十八年仿上仿下。

不是大明这十几年一直原地踏步,而是因为洪武后期,全国的铁产量实在是太高,导致太祖不得不下令关闭了大量的官办铁厂。

建文朝这些年,朝廷一直在支持民间自营铁厂的发展,官营矿场完全被封存,只要保证不被倒手变卖就成。

国营变私企的事是内阁无法允许的,而且这些年,山西的煤矿买卖也开始被监管,大片新发现的煤矿都被内阁收走了所有权,山西布政使司不再拥有自主买卖权。

“诸卿辛苦了,双喜,让尚膳局做些饭菜送过来。”

汇报就这般从清晨一直持续到中午,草草吃了顿朝会简餐后又要继续。

后世有句词,叫做会山会海,朱允炆就曾经一天参加过大大小小十几个会,虽然现在在大明当皇帝没有那么多的会,但架不住一个会的时间长啊。

总参的会还好些,雷厉风行,军队只负责服从就行,内阁的会议就冗沉繁琐了许多,更别说一五计划收官汇报的会议了。

大家伙一开始还坐着汇报,等到了下午便改成了站着,连朱允炆都是来回走动着听。

“这几年大理寺做了统计,发生一起案件中致多人死亡,或多人参与的凶杀案,高发地便是两广和贵州,其次则是辽东。

这几个省都是土汉夷混居,风俗争执情况严重,而且两广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极易引发大规模,甚至是一个村庄跟另一个村庄集体械斗的情况。

地方的军卫所弹压还会发生被反击的情况,造成过不止一次地方卫所兵死于戡平暴乱中的现象。”

作为最后一个汇报的大理寺,高肃说的事算是最微不足道的疥癣小事,但却又是最难处理的问题。

“用水权、渔猎权、地权甚至是通婚权,都会成为这几个省发生严重争执的祸根,地方府县组织过当地耆老之间的沟通,但往往都是一阵风,能老实几天之后,紧跟着又大打出手。”

广东闹乱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连攻占广州府,劫掠广东布政使司衙门这么严重的造反案都出过两次,足可知民间械斗死人性质的案件更加频繁。

“当地的民族情况复杂,除了土民和南迁的汉民,这些年随着广州商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南洋人、阿拉伯人在广州也是日趋增多,这对该省治安造成了很恶劣的破坏,基本上是三天一小打,十天一大打,只要打大了,就一定会死人。”

朱允炆负着手在殿内来回走动,高肃的目光就跟着挪来挪去,却等不到一丝回应。

皇帝压根没有给出什么建设性的指示。

“这样的事,内阁持什么意见?”

建文朝不是洪武朝,朱允炆也不是太祖皇帝,能狠下心派大军平叛,一杀就是上万人,因为事实证明,除非你杀光那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不然这种影响地方治安的事还会持续发生。

杨士奇开了口:“臣建议,从南洋抓一批南洋人迁到广东去。”

这个提议别说朱允炆了,整个谨身殿都一片哗然。

本来广东就打的如热窑一般,还要往里添一批南洋夷。

这不是火上浇油是什么?

“说说你这个想法的理由。”

朱允炆看向杨士奇,颇有兴致。

“土汉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前后持续了几百年而且愈演愈烈,不过臣发现,自打广东愈加繁荣,开始出现南洋人、阿拉伯人之后,土汉之间的冲突虽然还有,但部分矛盾开始转移,毕竟土也好、汉也罢,都是大明人。

以前是自己内部人打,有了外夷,还是可以摒弃前嫌一直对外的,这也是臣这个建议的目的。”

外夷数量一旦增加,土汉就会寻求一个合作点,一致对外的去跟外夷争执,打上几年十几年,在大方向上就达到了一致,内部也会开始互有合作。

不得不说,杨士奇的脑回路还挺清奇。

而这种转移矛盾的手法,朱允炆却隐隐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不是后现代,有所谓的人权,迁外夷与广东,都不用朱允炆猜,也知道这群外夷的结果会有多么的凄惨,杨士奇这是打算拿这群外夷的命,来做土汉寻求融合的基石。

“这件事不能贸然施行,以免出现外夷祸乱血统的情况出现。”

细想想,朱允炆还是觉得杨士奇的建议存在可行性,但又怕出现南洋猴子满街走的情况,所以决定先挑个试点。

“将广东眼下的南洋人、阿拉伯人集中管理,挑一个既有土民也有南迁汉民的地方安顿,内阁监管一下成效,看看是不是确实能够起到效果。”

如果牺牲一批外夷,能够起到粘合剂的作用,让土汉之间的矛盾减少并且开始相互合作,那么这群外夷的牺牲就有了价值。

毕竟帮助大明稳固了地方的安定统治。

“贵州还闹着呢?”

说完广东,朱允炆又对贵州的治安上了心,看向内阁有些诘责:“这么多年过去了,贵州土司还闹呢?”

“没有。”

杨士奇忙回道:“这几年,贵州一直推行陛下提倡的贵人治贵,贵州同知司衙门也开始任命土司官,地方土司也在自发领导各自土部深入汉化学习以期通过每年的考核,总的来说,成绩是相当斐然的。”

“要加大点力度,让贵州土司们尝点甜头。”

朱允炆想了片刻,突然说道:“改贵州同知司衙门为贵州布政使司,咱们设省,放出风给那些土司官,谁做的好,就让谁做第一任左布政使。”

贵人治贵,让土司做左布政使!

这可是大明破天荒的头一例了。

“朕记得,西南山地军当年有一个叫周云帆的小旗官,是先登清化的尖兵,好像就是贵州的山民,调他去贵州做都司的都指挥使。”

让土司做行政主官,汉民做军事主官。

土汉合作,同保地方的安定和谐。

这是贵州和广东迥然差异的不同性,贵州的土民跟汉民并没有太过激烈的矛盾,主要争端还是在土地使用上,洪武年,贵州第一次搞改土归流运动的时候,辅以严正的刀兵迫胁,拒绝授予土司任何权力,这就是太祖皇帝严重的民族主义。

朱洪武身上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在他早期登基的很多道谕天下檄中都有体现,尤以处理贵州、两广的问题上最突出。

大汉本位制,权力尤其是地方的审判权那主官都是汉人,加上普遍的重汉轻夷社会观,相等案件判罚上,判土民就远比判汉民重。

这就加剧了贵州问题。

“贵州不是广东,贵州土司更不是祸国叛贼,他们只不过想要追求相等的权力而已,所以臣附议陛下的意见,贵州置省,让那群土司去争吧,谁更心近朝廷,能够率领土民学习领会陛下的治国精神,就让谁来做这第一任布政使。”

拉拢和分化,绝对是处理贵州问题最好的方式。

“好了,这些暂定如此,说说辽东吧。”

这个时候朱允炆的脸色就变冷了不少:“辽东闹什么,朕和朝廷已经对他们够宽仁了,还折腾啥?”

“还不是改牧为种的事。”

高肃苦笑:“这群游牧民自打迁到辽东后,这种变换民族几千年习性的一时半会哪里习惯的了,早两年的时候饿死了不少人,大量的游牧民便卖儿卖女,确实出了不少惨事,而这些卖掉的狼崽子这两年都成了十来岁的少年郎,就搞出了不少的血案。”

“不会种地,朕当年不是明令,要地方派专人去教吗,还专门批复户部,每年要调近两百万石粮北上储备,用以应付这种现象,怎么还会闹出这种事来。”

朱允炆有些恼怒。

“辽东布政使司主观上存在怠政问题,而储备粮的事,前两年辽东受了一次灾,这批粮食用作赈灾,但大多数还是给了当地的汉民,仅有小部分拨付给夷民。

而实际上,因为习性的问题,当地的汉民家中都有存粮,而这些夷民并没有,所以前后饿死了好几万。”

杨士奇叹了口气:“当年这个事内阁已经处理过,时任的辽东左布政使已经被撤职,但祸根种了下来,今年不过是爆发了出来而已。”

“朝廷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

思忖片刻,朱允炆开口道:“眼下不少的各族牧民被征调去西北打仗,这些矛盾要抹平掉,等明年初,内阁就跟辽东地方拟个章程,看如何进行补偿,不要怕花钱和花粮,要补偿到位。

同时传令辽东按察使司,对于暴力犯罪的绝不手软,对包庇同族犯罪的亦坐同罪。”

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做顺民,朝廷给钱给粮,一应补偿切实到位。

反正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好好活下去不是?

“对于那个撤职的辽东布政使,仅仅撤职不行,太轻了。

如果要是内陆省,赈灾不及可是死罪,不能因为他的怠政害死的只是异族就从宽处理,这般不公,自然会容易引发争执。

有道是一人蒙冤,邻里知而生怨怼之心,百人蒙冤,糜烂十里之地。

辽东的事何止一人百人,简直就是万人蒙冤而死,导致辽东一省糜烂,所以不能仅仅是撤职,把人抓去辽东问斩,以抚民心之怨。”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人头有了、补偿有了,还闹事,那就别怪朝廷的刀要见血。

“诸卿还有其他亟待解决的问题吗?”

见所有人都摇头,朱允炆复又笑了起来。

“既然没有了问题,那咱们接下来就聊聊,二五该做哪些事吧。”

众皆相视苦笑,该来的躲不掉。

同类推荐
  • 伤宋

    伤宋

    天圣七年元月四日,繁华昌茂的东京汴梁街头,人们正在欢庆新年之时,灯火通明的夜市中突然出现一个年约30左右的女人,此女眉目姣好却衣不遮体状若颠狂,嘶吼狂奔于街市之上逢人就咬……
  • 穿越之三国龙神

    穿越之三国龙神

    一次宿命的相遇,神秘少年背负起了自己的使命,踏上了去往三国的时空之路,改写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扭转了无数文臣武将、美女的命运,当他站在那个世界之巅时,却发现他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孩子,当你在过去的时空、现在的时空和未来的时空拥有了王者之风、仁者之心、勇者之躯的时候,我会跟你一起彻底消灭”它”,完成我族背负的使命!敖老目光炯炯,穿过天空中的白云,穿过神州大地,看向了世界的一角,随后收回目光,跟随天空中一道刚劈下的闪电,消失的无影无踪……
  • 吕布真传

    吕布真传

    吕布,专职做文官到三十岁,还算无名鼠辈。跳槽于董卓军团,凭借业余爱好之武功,让曹操、刘备、袁绍等军阀们不敢小觑,却很快斩获了盛名:三国第一猛将。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三国之华夏英雄

    三国之华夏英雄

    一颗淘气的脱轨小行星让地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他,背负着拯救全人类的使命来到了群雄逐鹿的三国乱世,究竟是泯灭在茫茫人海中碌碌无为的终老此生,还是驰骋疆场一扫群雄,一切都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热门推荐
  • 邪王盛宠:商妃不好惹

    邪王盛宠:商妃不好惹

    她只想好好的盗盗墓陪着儿子四海为家。可是,谁来告诉她,眼前这个红眸尖牙的男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身怀僵尸血脉,这辈子注定不会跟平常人一般。女人对他而言,只不过是权利争斗下的一枚棋子罢了。可是,谁来告诉他,眼前对自己张牙舞爪的女人到底是谁?她只求一味药,翻遍天下也要寻得。哪怕,杀了眼前的这个男人也在所不惜。“司徒蕴瑈,你告诉本王,为什么你的儿子跟本王如出一辙?”某王爷磨牙怒声竖眉。某女淡声,“物有相同,人有相似。王爷,我是一个商人,所以儿子长的跟别人撞脸也是正常的。”某包子:娘亲,您不是说我爹坟头草都比我个头还要高了吗?为什么这王爷长的如此像我,还说他是我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妻很乖

    萌妻很乖

    如果是去拥抱你,我想我会是用跑的。他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影帝,她是徘徊在18线的小萌新。某日,苏糖披着马甲和一群小迷妹一起去男神微博下刷“老公,求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时候,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不仅亲了男神,还把男神这朵高岭之花给采了!!?“你,你,你要干什么?”苏糖躲在角落里一脸茫然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当然是,亲亲抱抱举高高。”男人勾了勾唇,瞬间压了下来。苏糖:“.......”说好的高冷禁欲系?男神你形象崩了T^T这就是一个18线小女星天天披着马甲网上追男神,终有一天掉了马甲上了男神的励志甜文【1vs1】(可以先收藏,等肉厚一口吃)
  • 定尘埃

    定尘埃

    新书(异世三部曲之乐神)求收藏,求推荐票。大元落尘埃:魂穿。(穿回到原身)大元太子:双面穿。(另一面是东元太子)大元黑衣人:古穿。(穿越者是西元太子)大元文状元:现穿。(21世纪文科状元)大元定王没有穿?重生月,大元朝迎来了穿越盛世,手握金手指的落尘埃带领穿越者逃命天下。元定:组团一起逃命,可否?穿越者:定王的仇家贼多。落尘埃:你们的也贼多。穿越者:加上他贼贼多。元定:我是男主角,自带主角光环,可以消贼贼多。落尘埃:咳咳!定王,这是大女主文。元定:哈哈!本王只是想保护你。穿越者把定王踢出群,咦,落尘埃怎么也不见了。金手指:他们是自动绑定。追命系统升级……逃命系统升级……众人: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 我向天行

    我向天行

    平民子弟云天行,因在深山之中误食万年灵物血天芝,从而发生蜕变重获新生。从此,吾向天行,云雾避之;吾往地入,万石俱焚。
  • 古穿今之闺秀在现代

    古穿今之闺秀在现代

    古代的名门闺秀重生在21世纪的农村,看琴棋书画的女主怎样在现代生活。云淡风轻,偏偏身边各种正太、酷男、帅哥争相献媚。一个家长里短,温馨浪漫的宠文。
  • 双黑合璧:夫妇虐渣手册

    双黑合璧:夫妇虐渣手册

    九年后的宋云禾,身残体破,心仍旧与九年前一样,像被荆棘裹得死死的,血一直在流,怎么都结不了痂。她一直无望的活着,凭着体内的血海仇深维持着寥寥无几的生气。她一直想亲手料理了自己苦难的根源,却苦于没有机会。万历十九年大雨瓢泼,宋云禾坐在小坟包前,突然感受到由衷的疲惫。她的灵魂飘飘忽忽的飞上天,最后回头看见她捡来的男人抱着她的尸体绝望大哭。宋云禾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儿,没及想,再睁眼,却发现她回到了鲜衣怒马的少年时节。
  • 六道为仙

    六道为仙

    吾本为仙,只因六道未全,七魄未聚,既能登仙却为仙不容。茫茫天地,许我一世修为,上能战天地,下能保安民。十世轮回,九死一生,为报家仇,阿宝踏上修仙之路,沧海一笑为红颜,仙道不容怒战天,正魔两道亦有道,十世轮回吾为仙。
  • 飞猱搏雕

    飞猱搏雕

    他是毒王之子,却一心只想制造汽车服务大众。他不是英雄,可他做的事比英雄还英雄。他是一个博士,奈何战争使他成了杀手。他不是神,乱世却逼他做神做的事。谁都不该死,他却为了该死的战争猎杀不该死的炮灰……
  • 江湖决策人

    江湖决策人

    顾宇原本只是想当一条咸鱼,逍遥浪迹……但命运不公,总有刁民想搞事,那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命运!我,即是尔等命运!
  • 大明之特种兵王

    大明之特种兵王

    一个穿越到明朝的历史系大学生,凭借一腔热血,以无穷的勇气和智慧,平定后金,安抚西北,杀稳了明朝的半壁河山。白龙分队,大明兵王,他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