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13900000242

第242章 大明党争(中)

天还没亮的时候,朱允炆便醒了过来,这个时间,金秋下的南京城还没复苏呢。

“皇上您怎得醒这般的早,这离着大朝会还有两个时辰呢。”

守夜的小宦官吓了一跳,平素里一般朱允炆睡了之后,双喜也就歇着了,他就好像朱允炆的影子,朱允炆醒了他便也就醒了。

因此,看到朱允炆翻身下了床,马上便有人去通知双喜。

朱允炆没有开腔,款款落足,自有几名宫女上来穿衣和准备洗漱的物件,前者还没洁面,暖阁外双喜已经匆匆走了进来。

“皇上要保重龙体啊,您这过了子时才睡下,这前后不过才一个时辰,龙体哪里吃得消啊。”

“等朕一下,桌上有茶自己倒着喝。”

水打在脸上赶走困意,朱允炆边擦边感慨着,“睡不着啊。”

看到朱允炆迈步出暖阁,双喜便唤上扈从赶忙跟上。

“今天大朝会,朕心里已经有了准备,是以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踏实。”

漫步在殿宇楼阁之间,头上的繁星还没有退去,秋风习习,朱允炆也就懒得上肩辇,而是在这皇宫中干脆散起步来。

“今日朕都不用猜想也知道奉天殿里会是怎样一副场景,党同伐异大打出手啊。”

朱棣跟徐辉祖没有一个是愿意捏鼻子吃亏的主,指望他俩挨着一刀之后不还手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哪怕你的御前司和西厂不报,朕猜都能猜到他们俩会对付哪些人。”

朱允炆走着聊着,他心里憋得事越来越多,这睡眠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

“三法司一定会被四叔和徐辉祖弹劾,就是不知道他们俩能罗织哪些罪名出来,唉,党争一旦开始,又是多少颗大好人头落地。”

朱允炆嘟囔着,双喜就亦步亦趋的跟着听,却是沉默着什么话也不说,偶尔看到朱允炆说累了,便从左右倒上一杯茶水。

“你怎么看?”

走的累了,朱允炆便寻了一处台阶,顾不得灰尘一屁股坐了上去。

听到皇帝发问,双喜组织起语言来,他先是小心的瞥了一眼朱允炆的脸色,后才开口道:“陛下,让奴婢来看,满堂衮衮诸公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是陛下的肱骨大臣,这攻讦弹劾的事,陛下只要愿意,还是可以压住的。”

“是啊,只要朕愿意。”

朱允炆喝着茶,叹着气,

“朕让高炽当吏部尚书的时候,今天要发生的事其实已经有心里准备,但朕还是坚持己见,乾纲独断的让高炽进了庙堂之高,就是在鼓励他们进行党争。”

不患寡而患不均。

宗亲生来就是人上人,享受着富贵荣华,已经让天下人很是嫉妒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喊了将近两千年,早已深入人心,真当那群读书人愿意老老实实的看着宗亲耀武扬威吗。

只是以前大家各管一摊,都有自己的利益范围,不踩过界的话,文官绝对会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己的圈子里,不可能去跟宗勋们打擂台。

但现在不一样了,皇帝砍宗亲年俸,转过头却又鼓励宗亲们自食其力,去参加省考甚至是科举,鼓励宗亲从政为官,这就势必会侵害到他们的利益。

自古党争皆利益之争,宗勋踏过了界,这群玩意就一定会予以反制。

弹劾,就是他们手里最锋利的武器。

“自古党争祸国害民,唐宋之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朕缘何一意孤行?”

朱允炆突然笑了起来,因为他陡然想起明朝是党争玩的最熟稔的一个朝代,而政治倾轧最凶的两个年代:嘉靖、万历更是被频繁搬上大荧幕,让老百姓看的直呼痛快,再然后东林党一枝独秀,大明亡国。

政治这两个字,堪称是从永乐登基贯彻到了明亡。

“你看这天色,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双喜微微一怔,他心思聪敏,很快从朱允炆这句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陛下的意思,是想让他两方互相攀咬,为国纠虫?”

见双喜明白了自己的心意,朱允炆便轻松的笑了起来。

“楚王叔那日劝朕,希望朕慎杀戮,以免宗亲与朕离德,眼下朝廷之上,文官、武勋、宗亲三方并存,政局平衡且相互钳制,更有利于朕的皇权稳固,你觉得是这个道理吗?”

双喜便失声笑了起来。

“其以何评太祖高皇帝乎?”

“哈哈哈哈。”

朱允炆站起身放声大笑。

宗亲离德、武勋离心?

这两方是朱允炆登基伊始的时候拉拢追求的,他骗宗亲,厚赏武勋,但现在的朱允炆还需要在乎他们吗?

“天下民心、军心、士林之心都在朕一人的身上,他们三方生与死、忠与逆,荣与辱皆朕一言而决,其何以评太祖高皇帝乎!”

想想太祖朱洪武,他赐死了自己的儿子朱梓,囚了鲁王朱檀,贬黜流放过周王朱橚,禁足过秦王朱樉。这是宗族方面。

开国元勋方面更不要说了,解缙修太祖实录,多次为这事找过朱允炆,意思就是隐晦些,删减些,当年史官随扈时记下的太祖起居随笔可以适当烧掉些,焚毁些,都被朱允炆给拒绝了。

杀人就一定是错的吗?

是非功过后人评述不假,但太祖何许人,他在乎吗?

所以没必要篡史,就照常记下便是。

而朝堂方面,四大案哪一起案件是合法的反腐?

太祖皇帝把所有的势力都得罪了一遍,咋没见有人把太祖推进河里,没人造太祖皇帝的反呢?

朱桢劝朱允炆要慎重处置,企图以此来包庇宗亲兄弟,以法来说事,既无犯法,何必深究重处?

这些话,他当年怎么不去找太祖皇帝说。

“何以兴无名之狱,皆因公道二字简在朕心,朕说什么是对,什么才叫对!”

朱允炆又迈开腿走了起来。

“老百姓永远都不是这些权贵的对手,老百姓又没有文化,论钻法律空子的本事,哪里比的上权贵们精明,朕若是一味的迷信法治,跟一味的迷信儒家才能治国有什么区别?儒家为什么要提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什么也在大力的推崇依法治国?

因为他们亲手编纂的法律,他们知道漏洞在哪里!他们拿法律当幌子,目的是为了给君王的脖子套上枷锁,好让他们可以安心的攫取财富和利益。

早晚有一天,权贵们通过钻空子欺压了百姓壮大了自己,这些人的力量纠缠着、互相帮衬着可以跟君王分庭抗礼的时候,他们就该修改法律了。

等到那一天,国亡了、民亡了,就剩一本法典孤零零的悬在奉天殿上,这样的法律就算依然存活还有什么意思呢?

异族踏上咱们的土地,接受着那些权贵们的效忠谄媚,然后就会将咱们苦苦守护的法典扔进尘埃,嘲讽着吐上几口口水。

守法守到亡国灭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本末倒置之最高水平了。”

没有四大案,大明在洪武年就不可能如此迅猛的发展。

四大案合法吗?

淮西勋贵集团兼并土地,变民产为私产,这是锦衣卫查出来的,地方官府为什么没有查出来?

胡惟庸真的准备造反吗?

蓝玉真敢霸占太祖皇帝看上的女人,甚至喝点酒大放厥词?

空印案中,上万地方府县的官员,每一个都贪墨国家的税赋了吗?

四大案死去的人头,加在一起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这点上,正史跟野史无法相互佐证。

《明史》是满清修撰的,可能会有夸大抹黑的成分在。

《明实录》是解缙修的第一版,随后杨士奇又修一版。

但是第一版明实录中可没有建文年号,明实录有洪武三十五年,没有建文四年!等到朱瞻基承认了朱允炆的政治合法性后,官修的明实录里才有建文四年的史实,也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一版明实录。

大家都知道的史实,正史里却没有,那正史还代表百分百的正确吗?

“律法永远不可能比朕大。”

朱允炆叹了口气:“好事?坏事?”

依法治国还是依帝治国这个问题等同于,到底是独裁好还是民主好。

在大明这个年代,这个问题不需要纠结吧。

“朕让他们搞党争,就是想看看,我大明国内现在到底有多少的蛀虫!”

文官集团已经向宗勋集团发起攻击了,作为回应,宗勋也势必会向文官集团进行反击。

他们要做的就是爆料,爆出一大堆文官集团的黑材料、黑历史。

而后朱允炆就可以好整以暇的举起屠刀了。

让他们打的头破血流,可不就在无形中尽到了监察御史的职责。

“平素里他们沆瀣一气,互相遮蔽掩盖,都当朕不知道吗?”

锦衣卫和西厂又不是吃干饭的,很多材料早都放满了朱允炆的御案,只是早两年国家求稳,朱允炆视而不见罢了。

一时不纠不代表一世不纠。

皇位坐稳了,皇权到顶了,朱允炆已经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做他认为对这个国家正确的事。

“走吧,到奉天殿里吃点东西,顺便等着看看他们的嘴脸。”

倾诉完自己的心里话,难得又有双喜这么一个贴心的家伙能了解自己的心意,朱允炆的心情便好了不少。

“对了,在过几天你派点人把东暖阁拾掇出来,让文奎搬进去住吧。”

雄鸡吐白,旭日东升。

同类推荐
  • 一壶烧酒聊先秦

    一壶烧酒聊先秦

    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三千年以前的那些神秘而耐人寻味的历史!
  • 九州长歌之裂变

    九州长歌之裂变

    历史就像每个人的往事,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总会把精彩和美好的事夸大其词,把丑陋和黑暗之事推辞其就,在古代若生在乱世,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我以大胆的猜测去写一篇架空历史的乱世长歌!
  • 史上最后一个大汉

    史上最后一个大汉

    一场意外,魂穿百年,来到一个扭曲的历史时空。生在富商之家,双腿残疾,正当陈铮打算混吃等死过一生时,一个七品知县,一单冤案,打开他一生辉煌。
  • 武人经国

    武人经国

    政治上的波橘云诡,尔虞我诈。战场上的同袍情谊,浴血奋战。江湖上的腥风血雨,儿女情长。北方大漠,拦不住武人的征服之心。南方秦淮,美人如画,也一样要有武人之血的衬托方显惊心动魄。
  • 三国志之刘岱的崛起

    三国志之刘岱的崛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热门推荐
  • 齿心

    齿心

    心会有裂痕,会破碎。你可以选择就此成为一颗硬石子,又或者,将残损的心磨成齿轮,彼此依偎着运行
  • 403的青春

    403的青春

    校园内的故事,记载着我们的青春。令人怀念。
  • 望月

    望月

    张碧玉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星与月默默地发呆。群星善解人意地向她眨巴着眼,逗她开心。明月不语,却温柔地与她对望,像极了初见时的那双明目。只要有月亮,张碧玉总会对天而望,倾诉衷肠。她相信,月光会把她的哀思倾洒到心爱之人的身上。她反反复复地想着、问着,直到一片乌云飘来,月亮便再也望不见了……
  • 少爷,夫人离家了

    少爷,夫人离家了

    严冬儿是一位刚刚从卫校毕业的医院小护士,热情开朗,可爱亮眼,爱好广泛,一次半路意外相救了一位身价非凡的韩氏集团的总裁韩振业,于是彼此开始有了交集,但她本来就有男朋友,也从没想换男友嫁入豪门,但是命运视乎并不按她的想法走,看似风光的豪门背后且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许多秘密……
  • 全能天后很难撩

    全能天后很难撩

    魂穿千年之后的上官婉儿,早就厌倦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这次她只想安安静静的替原主演好她这一朵‘小白花’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时代的傻白甜就这么难当 ? 在她吊打各路妖魔鬼怪,摘得那个最高的天后桂冠后。有只狼狗趁她不注意将她扑倒问:天后娘娘,小的这就抱你回宫。她猝倒:不是说的是未婚吗?那这夜夜笙歌天天耕耘是这么回事?小奶包:娘亲~我可是你亲生的~ 她捂脸:我还是黄花大闺女的,好不好?
  • 末世经验浅谈

    末世经验浅谈

    丧尸?只是开始罢了。一个文明的发展,从毁灭开始。蝴蝶轻轻扇动翅膀,这颗星球陷入了一场文明的浩劫。一个问题少年被卷入风暴的中央,成为了新文明的领路人。
  • 与仙成说

    与仙成说

    人有两念:一念生,一念死。神也有两念:一念修,一念情。六笙也有两念:一念吃,一念睡。作为魔界第一神将,六笙实在不知道,在如此六界一派祥和的年代里,除了吃和睡还有什么值得为之奋斗的,直到有一日,她听说,天界出了新款桃花糕......
  •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逆战伐天

    逆战伐天

    天骄都有一痕道伤压身?天骄走古路都劫难重重?什么?一法不能同修体法?你们这世界太差劲了!战小天得意洋洋的挥着拳头狂揍天骄,告诉人们:我走的就是古路,我就是一法同修体法,我怎么没有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