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6200000017

第17章 蒙元帝国汉族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1)

【南吕·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们)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乍读关汉卿原文,人们肯定觉得这是老花花公子放荡不羁的自吹自擂。当然,有心人可能会思忖老关一辈子风花雪月胡折腾,肯定幸福一辈子。文人能做到“一世里眠花卧柳”,能饮东京酒,赏洛阳花,博得“浪子风流名”,当他暮年黄昏回首往事时,肯定会自己照着镜子对老脸自言自语:汽车轧罗锅,死也直(值)了!

果真这样吗?这位我国古代的“莎士比亚”(五十年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文化影响力的上升,英国人介绍莎士比亚时可能会说他是英国的“关汉卿”),真的一辈子是那么潇洒走一回吗?真的没有闲愁到心头吗?真的从未“虚度春秋”吗?

如果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关汉卿所生活的时代,我们会真切地发现,文人们的字里行间,满是压抑重围,满是怀才不遇,满是沉郁酸楚,满是志不获展。所谓不平则鸣,在那样一个于知识分子而言没有任何出路的出奇黑暗的年代,只有放纵形骸,才能不同流合污,才能够勉强保全一丝人格。所以,我们会发现,关汉卿这位旷世奇才的笑声,总会被泪水所溅湿。

关汉卿,对于一般人来讲,仅限于历史教科书上学得的薄浮知识:元朝戏剧家,名作有《窦娥冤》等等……除此以外,印象最深的就是课本里那幅白描画象,头戴软巾,散坐锁眉,一副忧国忧民之相。其实,与其说关汉卿是元人,不如说他是金人,金朝的汉人。有关其生卒年,史书完全无考,推算来看,他应该是出生于十三世纪三四十年代金朝亡国前后,卒于十四世纪初元成宗年间。正史无文,笔记中有两则关于他的记述。其一是元人熊自得著《析津志》:“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其二是元人钟嗣成所撰《录鬼簿》:“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钟嗣成所载恐不可尽信,观关汉卿诗文,不像是一个曾经做过中央老干部疗养院院长(太医院尹)的人。

如此身世模糊的文人,却创作出杂剧六十五种,泱泱煌煌,确为一代文豪。

在元朝,关汉卿虽然是汉人,是“知识分子”,他毕竟还不是社会最底层,他属于元代社会的第三种人“北人”。比起第四等人“南人”以及江南的“知识分子”,他的遭遇要好得多。老关心中的无限压抑,毕竟还能有所排遣。

从天堂到地狱的幻灭

——元代的民族界限与知识分子境遇

如果仅看《元史》,会觉得忽必烈得天下完全是依靠儒臣辅佐,他攻略南宋的主要鹰犬皆是北方汉人将领。忽必烈在作宗王时,儒臣谋士确实给他帮了大忙,他也假惺惺做了一些诸如“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的举措,无外乎是出于收拾人心的目的。李璮之乱后,忽必烈杀掉与李璮有姻亲关系的汉臣王文统,对汉人疑忌心陡增。随着南宋在厓山的最终败亡,汉人儒生在这位大元皇帝眼中更是失去了任何利用的价值。过河拆桥,是帝王们常用的伎俩,更何况忽必烈本人是位不晓仁义礼智信的虏君。

1278年,忽必烈就以“汰江南冗官”为口实,追夺宋朝旧官的“告身”(委任状),把大批旧宋儒臣官员清理出去。

元朝大一统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赤裸裸的民族分类。第一等,自然是蒙古人,包括数十种蒙古部落的“国人”,如札剌儿、蔑儿乞、塔塔儿等部。第二等是色目人;“色目”一词原本起源于唐朝,取“各色名目”之意,我们不能望文生义以为是“眼睛有颜色的人种”。元朝色目人主要包括西域诸族、西北各族以及欧洲人。第三等是“汉人”,主要指中国北部特别是原金朝辖地的民众,包括了汉族、女真族、契丹族、高丽族等;除此以外,也包括较早被蒙古人征服的云南、四川大部分地区的民众。(“无心插柳柳成荫”,“汉人”分等使契丹、女真融入了汉族,加速了“汉”族的融合,先前仇怨,慢慢消泯于身份一致的认同之中)。第四等,也是最后一等,是“南人”,泛指被元朝最后攻下的南宋辖境内的人民,他们被元朝统治者和前三等人蔑称为“蛮子”(蒙语“囊加歹”)。在元朝,“南人”泛称前面的三种为“北人”。

元朝的民族压迫,十分残酷。据《元典章》记载:“诸蒙古与汉人争斗,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蒙古人打死汉人,一般就罚数下杖刑或出兵役抵罪。反之,如果汉人打死蒙古人,根本不问原因,一律处死抵罪,并没收家产交予蒙古人处理。

自1279年开始,在平毁所有汉地城郭后,元廷又下令汉人士兵平时在军中也进行武器管制。过了五年,元朝下令汉人禁持弓箭,连各地庙宇神像手中的真刀真枪也被追缴入库(估计关庙中关老爷的大刀也被木刀所替代)。不久,元朝又在昔日女真和南宋辖地收缴所有武器,除把质量好的刀剑归蒙古人使用及上缴兵库外,其余一律销毁。元成宗时代,在元朝两都宿卫军中充值的汉人也不得持弓箭“上岗”,最后甚至规定汉人二十家(一甲)才能使用一把菜刀。

元朝的这种歧视和民族压迫,说穿了也是内心虚弱的表示。翻看《元史》中的《刑法制》,可以看到元廷对汉人种种武器限制的最详细记录:诸都邑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家财之半……诸汉人执兵器者,禁之。惟为兵者,不禁。诸汉人有藏铁尺铁骨录及铁柱杖者,禁之。诸私藏甲全副者(全套甲胄),处死。不成副者,杖七十七,徒三年;四件以上,杖七十七,徒二年;不堪使用者,杖五十七。弓箭私有十副者处死;五副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副以下,杖九十七,徒二年;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凡弓一箭三十为副(元杖罪以“七”为断,出于忽必烈的“仁慈”——天饶你一下,地饶你一下,朕饶你一下)。生活于汉人的“汪洋大海”中,作为统治者,蒙古贵族不能不“忧心忡忡”。当然,蒙古人在“以少治多”方面也有诸多妙计,“军户制”即是其中一种,以汉治汉,以“汉人”治“南人”,又派蒙古和色目监视后两种人,在一定时期内成功保持了蒙元的统治。

“鼎革以来(元灭南宋),编二十家为甲,以北人(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徐大焯《烬余录》)元朝的这些基层“干部”,个个都是恶霸,连辖下人户女孩的“初夜权”也归其所有,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不少良家妇女不堪淫辱,羞愤自尽。特别令人浩叹的是,有不少美貌女子的人家为避免遭受淫污,竟出下策让女儿充当“舟妓”(供娱乐弹唱的船上卖唱女),“以舟妓不设甲主,舟妓得不辱身”。

元初以来,欧洲人或外来西域商人到了元朝大都或上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南人仕于朝者,每当参礼既毕,必交手于背,作反接之状,虽(南人)贵官亦然,以示归顺之意”(曹春林《滇南杂志》)。不知实情的外来者还以为中国南方人喜欢背后手站立以示有“风度”,其实他们是被迫做反剪被捆状向蒙古人表示服从。

至于官僚体系方面,“元制百官皆蒙古人为长”。“故一代之制,未有汉人、南人为正官者”。各个部门“一把手”,不是蒙古人,就是色目人。在元一代,汉人为相的,只有初期的史天泽和后期的贺惟一(太平)两个人,而此种特殊,也出于忽必烈时代需要依靠汉人灭南宋和元顺帝时代内部平衡权力的“不得已”之举。

至元二年,忽必烈下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为同知,永为定制。”除此以外,御史大夫“非国姓不授”,各道廉洁司也必选蒙古人为使,“或缺则以色目世臣子孙为之,其次始参以色目及汉人”(赵翼)。至于元朝各行省的蒙古人官长,多为世袭,形同封建,“同列(汉人、南人)莫敢仰视,跪起禀白如小吏”,实足的土皇帝架派。

蒙古人出身于奴隶制一般的低层文明,这就从“上层建筑”方面决定了他们对儒士的态度。游牧民族纵铁骑而来,摧枯拉朽一般灭金亡宋,自然“视南方(士人)如奴隶”。所以,“九儒十丐”,是那个文明沦丧、礼崩乐坏时代最好的标签词(文革时“臭老九”一词正源于此)。

元朝对儒士的歧视,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其一是谢枋得《叠山集》中《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所述:“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者。’”其二,是郑思肖《心史》:“鞑法(蒙古法令):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这种说法的“七猎(户)八民(农民)”,与“七匠八娼”稍有出入;其三,元人笔记《初学集》有载:“蒙古分民为十等,所谓丐户,吴人至今贱之”,虽未提及“儒”排第几,但证明元朝的“等级”分类肯定存在。

今人治史,好兴“翻案”来博取点击率和注意力。为此,不少人撰文讲元朝对儒士没有所讲的那么坏,他们所持论据,无外乎把忽必烈早期“优待”儒臣等摆出来说事,要不就是列举元朝中后期恢复科举等“仁政”。忽必烈利用汉朝文臣不必细讲。从科举方面看,元朝对科举制进行摧残,使得原金国占领地区长达八十年无科举,江南也有四十年左右没有开过科,直到元仁宗时才“装饰性”地恢复科举,其实也只有三年一科,到元亡仅仅开过十六科,每科七十多人,南人仅占其半。从这个数字可以见出,元朝一代,汉族士人能走上仕进之途至多五六百人而已,且终生沉沦下僚,完全是大元统治的点缀和装饰。

读书的士人,这些昔日的天之骄子,文人墨客,一下子沦为“贱民”,“武夫豪卒诋诃于其前,庸胥俗吏侮辱于其后”,书中再无黄金屋,书中再无颜如玉,圣人之徒,匠隶不如!所以,儒士们在元朝“最好”的出路,一是作“吏”,二是走教职一途。吏道污俗,又要使上大把银两谋职位,因为在元朝,官吏贪污是常态,清廉反而是变态。教职方面,更是僧多粥少,学录、教谕、学正、山长等岗位数目有限,比起现在的两院“院士”还要稀缺,但待遇却极其低下,从“山长”考上“府州教授”,不过是“准正九品”的官。七品算“芝麻”,不知这九品算什么。所以,“九儒十丐”,是元朝的社会现实,绝非是遗民们愤激夸大的不实之语。

当然,还有人说,元朝文网疏阔,没有文字狱——以此来证明元朝对士人的“宽容”和“厚道”。如此,则大错特错。蒙元统治上层,基本不通汉语。至于高级官吏,唯利是图,又多色目人,自然对“字里行间”之事不甚关心,不少人“目不识丁,书押文卷,但攒三指,染墨印纸上”,如同现在派出所按指纹,以三指印按文卷代替签名,稍好一点的,以印章代签名,据《辍耕录》记载:“今蒙古色目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相近辅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就是这么一种简单的印章,成吉思汗自己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元史》中《塔塔统阿传》记载:“乃蛮可汗,尊之(塔塔统阿)为(师)傅,掌其金印以及钱谷。”(元)太祖西征,乃蛮国亡,塔塔统阿怀印亡去,“帝(元太祖)诘之曰:‘负此何之?’且问(印是何用)?(塔塔统阿)对曰:‘出纳钱谷,委任人材,一切均用此为信验。’帝善之,命(塔塔统阿)居左右,嗣后每有制旨,辄用印章。”可见,蒙古马背大汗,当时脑子里连玉玺、私章等要领一丝全无。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猎头系统

    三国之猎头系统

    宅男胡理带着一款猎头系统回到三国,本来胸无大志的他在系统的抹杀威胁下,无奈走上争霸之路,收名臣、集名将、揽美人,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田丰、陈宫、贾诩是我的,赵云、黄忠、张辽、高顺是我的,甄宓、大乔、小乔也是我的,蔡文姬、貂婵、邹氏、吴苋这些人妻也不能放过,西域风情、东瀛文化咱也得领略一番,有机会得去,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得去。
  • 我是这样的作者

    我是这样的作者

    什么?穿到自己写的书里了?什么?开篇就走上人生巅峰了?什么?得罪主角了?历史作者李怀,因长期拖稿、欠更、太监,最终在强大愿力的作用下,穿进了自己的那些小说里。“在故事里,也是可以创造故事……的吧?”李怀不确定的说道。——————书友群:221355482
  • 一品国士

    一品国士

    那是一个刚刚经过战争重役的时代.那是一个北驱匈奴,南慑山越的伟大君王辞世后的时代。那是一个看似清平安乐,实则为风气云涌的动荡时代。那是一个当朝皇帝年幼多病,朝中大将掌权,各处藩王枕戈待旦的时代。那是一个君王更换频频,皇家大势未明的时代。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多姿多彩的背景下,偶然之间,主角重生在了一位刚刚下定“绝心”的堕落子弟身上......苏真:“兄弟,我怎么感觉这里这么阴啊?凉飕飕的.....”室友:“唉,又是一个被吓傻了的。”苏真:“谁傻啊,我只是一时没拗过劲来而已。”室友:“吹牛吧你,主动到这来准备当内宦的,有几个是不傻的。”“内宦?宦官?.....”苏真闭上眼睛仔细的搜索了一下朦胧的记忆,恍然道:“这身体的原主竟然要去当太监么?!....吃饱了撑的!”
  • 三国星河

    三国星河

    成都武侯祠汉昭帝庙、泰山玉皇殿极顶石、九星连珠时空隧道开启。风云再起、英雄豪杰、群星璀璨.....
  • 极品奸佞

    极品奸佞

    【起点一组签约作品】一个玩阴谋诡计的现代人转世到了康熙末年,投胎到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武林世家,看他如何运用自己那超人的IQ,在清王朝三代皇帝身边,逐渐的攀爬至权利的巅峰!以变相的手段,完成‘反清复明’大业!非常道士的宗旨:阴谋、战争、美女缺一个都不能成书!权利、军队、色情才是完整的一台戏!极品奸佞一群:6214194感谢兄弟`‘Me.、y!极品奸佞二群:22138025感谢兄弟L易尘℃极品奸佞三群:32436875感谢兄弟oO爱上你后Oo极品奸佞四群:9720252感谢兄弟‖皇储‖极品奸佞五群:62070942感谢兄弟●.|o*败镓倪(此群特殊,只招女读,发现人妖,一律阉掉!)喜欢奸佞的朋友可以加群!!!!
热门推荐
  • 缠上娇妻不松手

    缠上娇妻不松手

    “618”丫的,每次都说那个总统套房,这是非要跟自己潜规则啊。好!不就是进狼窝么,去就去,带个平底锅!乱来就拍死你丫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从打野开始

    无敌从打野开始

    地球灵气复苏,山林野兽崛起,外来种族入侵,弱小的人类随时都有灭族的可能,但好在身为野王的你出现了。你击杀了一只河蟹,积分+1。你击杀了一只咕咕鸟,积分+2。你击杀了一只魔沼蛙,积分+3。你消耗积分,提升自己的武力等级。你消耗积分,提升自己的精神等级。你消耗积分,提升别人的武力等级和精神等级。慢慢的,你带领人族走向超凡,重新成为地球的霸主。
  • 草根神医

    草根神医

    有些人注定要孤独一生,来到了这个世界还没有尝试到这个世界的冷暖就伴随着无数的悲剧事情让一个人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不是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换做是五十年前,这样的人肯定挨不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或许可怜的人总是会受到上天的眷恋,每个人总是幻想着拥有电视或电影里面那些特异功能能在自己身上,通天下地无所不能,甚至还有神话里面的七十二变,但是那些也许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父母留下的唯一遗物让一个穷山沟里的熊孩子走出了十万大山,利用那神乎其乎的医术掀起了医术界的一场风波,因为没有高学历,没有上过专业的大学,被救治的人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草根神医!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再见,平成时代

    再见,平成时代

    皇室更迭,SMAP解散,经济“负增长”,新井一二三回望日本平成时代,共感走过的曾经时光。《再见,平成时代》是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对于平成的回望。2019年日本改年号为令和,结束了平成时代。新井一二三回望平成时代,写日本皇室,写SMAP解散,写安室奈美惠引退,写樱桃小丸子作者樱桃子、西城秀树等在平成最后一年告别世界。新井写来到“负成长”的21世纪的平成时代,作家津村记久子说,普普通通一个人也能幸福过日子。两大超级高龄女作家:95岁的濑户内寂听和94岁的佐藤爱子,喊出90岁没什么可喜,活着就是为了死,不死的人最恶心。过去是次文化重镇的吉祥寺区域,过去要捏出好饭团才是日本好女人,男性垄断的政治界,虚假的皇室谎言……新井在《再见,平成时代》里记录平成时代的文化现象,并以《再见,平成时代》告别平成时代。
  • 三国名无双

    三国名无双

    典韦快停下,在打刘备要被你打死了,典韦道:是主公!美女去吃饭啊,你干嘛要跑啊..........
  • 替身暖婚顾少宠

    替身暖婚顾少宠

    她说,我喜欢你,不知何起,不问何由,不得归期……而他,或许只是从那一双如水的眸子看另一个人的影子。她以为只要她爱他,可以陪在他身边,就可以什么都不介意,可现实狠狠地打了她一个响亮的巴掌,她错了错的彻底……他终究爱的不是她……或许人往往要等到最后一步才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装在池子里的海

    装在池子里的海

    池海市第一中学是全市数一数二的高中,考上此高中的学生都是本地的佼佼者,唐星晚和白易宸就是在这里相遇的……
  • 远图霸业

    远图霸业

    一个背负恩怨情仇的男人,他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他秣马厉兵东征西战统一天下……
  • 当网恋对象是邻居并且还是明星时

    当网恋对象是邻居并且还是明星时

    腹黑大狼狗X呆萌女编剧徐凡是娱乐圈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男演员,并非流量小生,他的路人缘所有演技流的人都纷纷惊羡的,在圈内外出了名的情商高,并且后台硬,自小便在娱乐圈与演艺圈打着擦边球过着日子,更别说什么花边新闻了。肆清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女编剧,满肚子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她还是个典型的宅女,虽然不缺朋友但是也很少出去玩每天顶着一副素净的脸并没有任何攻击力给人感觉就是软趴趴的感觉,但是她眼神敛了敛的时候她的神态好像又不一样了...当傲娇又固执的守财金牛女PK看起来纯良无害的腹黑摩羯男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