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500000041

第41章 权令智昏 (1)

绝对权力下的忘乎所以

人云:利令智昏。殊不知,权力,也能够让人昏昏然!而且其概率可能还会更大些!绝对权力,基本上像毒品、春药一般,让其享用者难以自拔。张居正深谙韬光养晦的秘诀,深有城府;他也是非常聪明、非常有心计的人。但是,他掌握绝对权力以后,许多事情的处理,就不那么理智了。走出前人的误区,又陷入新的迷途。为了掩盖意气用事铸成的错误,会继续犯更大、更幼稚的错误。确实很奇怪,连引车卖浆者流都觉得很幼稚、很不明智的举措,堂堂的国家领导人竟然作为很庄严很神圣的事维护、推动不遗余力。敢于提出异议的,还会受到严厉打压!无他,权令智昏也!不暇自哀而人哀之!

没有不敢迈的坎儿

政治强人之所以是强人,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无论是谁,政治强人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制度、至少是教化风俗的羁绊。换句话说,摆在领导人面前的,总会有一些难以逾越的坎儿。有的人,什么样的坎儿都敢迈过,而且能够迈过!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强人。

比如说,美国的总统,不管他年龄多大、威望多高,连任一次以后,他非卷铺盖走人不可!这道坎儿,他绝对不敢迈过的!俄罗斯也有同样的宪法规定,可是人家普京,就有办法绕过这道坎儿,牢牢把握着治国的权力,继续当这个大国的掌舵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国家领导人遇到的坎儿可能未必相同,但实质都差不多:人人都说,这下没招儿了,只能这样了;可是,强势领导人却不这么认为,他相信可以迈过、能够迈过这道坎儿。这不,张居正遇到的这道坎儿,甚至比美国和俄罗斯的总统遇到的,还要难迈!

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万历五年九月,张居正他爹去世了。或许有人会说,这算啥事啊?小题大做了吧?!别急,很快就会知道了,这道坎儿,敢迈的人,绝无仅有。诸位谁敢说你就敢迈,那真可以说是张居正再世了!

话说那个时候通讯不发达,老爷子咽气十多天了,讣告才送到张居正的手里。接到讣闻,估计张居正很是烦恼。我说烦恼,而没有用悲痛这个词,是经过斟酌的。张居正已经十九年没有见到他的父亲了,他和乃父之间,生疏了,或许,还有点怨气存在心里。

应该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张居正因为一时看不到升迁的希望,同时也有避祸的考量,曾经回家隐居了几年。他的父亲,连续参加科举,是考了二十多年始终连举人也没有考取的老秀才,看到自己的儿子中进士、点翰林,不好好往上爬,却跑回老家隐居,很不满意,没少给张居正脸色看。张居正一方面忍受不住乃父的奚落,另一方面看到其师徐阶渐渐站稳了脚跟,就硬着头皮回到北京复职。十九年过去了,张居正再也没有回家;他的父亲也舍不得家乡的优哉游哉,美女姬妾,一直也没有到首都转转。所以他们父子,十九年不曾谋面。

消息倒是经常通的。不过,多半是些要张居正以权谋私的要求。父以子贵,张居正或许开始还不太情愿,有点无奈;慢慢地就习以为常;再后来,可能就成为他光宗耀祖的一种方式了。所以谁要批评他这一点,他就火冒三丈,严厉报复。比如刘台,就是一例(后述)。或许,张居正可能内心里认为,他已经以他人难以比拟的特殊方式尽了孝道,可以心安理得了。总之,要说张居正和他爹的感情有多深,那是不真实的。因此,他接到父亲的讣闻,或许会有遗憾,但不会太悲痛,更多的,应该是烦恼。

是的,烦恼。亲爹死了,麻烦事就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宪法”规定,父母去世,儿子要丁忧。

关于这个丁忧制度,我们现代已经没有了,所以有必要简单说几句。

按照孔圣人的说法,孩子在三岁前,离不开父母的怀抱。那么,父母去世,作为儿子,也要守制三年。这以后,特别是明代,作为制度,就明文规定了,父母去世,儿子在外做官,应该立即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实际计算出来是二十七个月即可),此谓之“丁忧”。守孝到期,再复职做官,谓之“起复”。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战争爆发什么的,将帅势必不能回家尽孝,那皇帝就可以命令他继续为国效劳,不准丁忧;考虑到这个决定不近人情,所以称为“夺情”。

不过,开始,制度有漏洞,就有人钻空子。有些人,宁愿不要死爹死妈,也要权力,所以,居然出现了父母去世他隐匿不报,继续上班的怪事。看过《秦香莲》这个戏的人,或许可以回忆一下,陈世美共有三宗罪,其中就有一宗,是父母去世,他隐匿不报,身在朝中穿红衣。于是,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后来干脆就又明确规定,父母去世隐匿不报的,严厉处罚;而且对文官,一律不得“夺情”。换言之,凡是文官,父母去世,必须丁忧。

这是法律规定。就是说,丁忧,是祖制,是法条。

意识形态的和人情的因素,也得交代几句的。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呢?其实不仅仅是人情,更多的是统治的需要。历代的执政当局都讲孝道,明代尤甚。从朱元璋起,就号称以孝治天下。因为在当权者看来,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何谈“忠”呢?家、国一体,国就是一个大家庭,皇帝就是君父。不孝父母者,很难指望他忠于君父。推而广之,那他对自己的上司也就不会忠诚,这样的话,集权专制统治如何进行得下去呢?所以,孝道是很重要的,是判定一个人道德节操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

意识形态的观念,长期灌输下来,大家都挺接受。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那他对朋友会有信用吗?更有甚者,还会质问一声,那他还是人吗?也就是说,整个社会,从人情上说,也不允许父母去世,儿子却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照常上班。

可见,无论是法律上、意识形态上还是人情世故上,丁忧,是唯一的选择。

可是,张居正不想丁忧。他舍不得放弃权力,一天也不想放弃!那怎么办呢?想想看,张居正能不烦恼吗?

张居正是国家最高实权人物,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他都敢做敢为,说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不过,每次遇到什么反对的声音,他都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按照祖制或者说祖宗法度办事的,我问心无愧!也对。祖制听起来挺吓人,其实很模糊。祖宗说的话、做的规定多了,而且相互之间也有矛盾,谁都能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依据,为我所用。何况,对名教圣训、意识形态的解释,一向都是谁有权势谁说的就是对的。可是,丁忧这件事,祖宗法度规定太明确,容不得你随意解释,没有什么余地;而且,人情世故,张居正也不是不明白,他可能也想像到了,不丁忧,一定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然则,丁忧,就意味着至少要暂时放弃权力,想到此,张居正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过若干个可怕的场面。是的,张居正有点害怕。他是权力崇拜者,他所畏惧的,也只有权力。而且,张居正是心胸狭窄、报复心极强的人,那就不免会以己度人。他心里很清楚,他为了个人的私欲也好,为了推行新政也罢,得罪了太多的人,不该杀的杀了、不该关的关了、不该贬的贬了……如果权力掌握到别人手里,那他们会不会像他对待别人那样对待他自己呢?

顺便说说,不少高官恋栈,赖在台上不下来,普通人非常不理解;其实很好理解,他内心充满了对失去权力后的恐惧。

也有不少人从积极的角度或者说正面去理解,说张居正不愿意丁忧,是不想看到自己推行的新政夭折;况且,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从我们已经探讨过的张居正的用人原则来看,他自己也应该很清楚,那些他所用的人,多半是恭顺有余而能力不足的,根本指望不上的。在张居正看来,所谓国一日不可无君,用到他张居正身上,倒是很合适。

当然,事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比他有能力有操守有改革开放意识的人,现成的就有,比如高拱。倘若张居正真的丁忧,按照那个时代的惯例,高拱复职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而这,恰恰是张居正所不愿意看到的。张居正为了新政才不想丁忧的说法虽然是目前多数专家的看法,但是我认为这至多是一个次要的因素,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理由容后再禀)。

权力崇拜者不愿意失去权力,以己度人,便更担心失去权力后可能遭到的报复。这是张居正接到乃父的讣闻后,之所以烦恼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不愿意遵守“宪法”、顺应舆情丁忧的根本原因。《明通鉴》说法是:“自以握权久,恐一旦去,他人且谋己。”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符合实际的。

事实上,张居正病入膏肓以后,体力精力难以支撑了,可是直到死他也没有放弃权力,根本的原因也在这里。

可是,眼下,难题摆在面前了,怎么办呢?那就得想办法了。这个时候,让张居正感到唯一能够帮他迈过这道坎儿的,只能是大太监冯保了。

不错,张居正是国家最高实权人物,但是他不是名正言顺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所以要办一些大事情,还得绕个弯子,而这个时候,“黑老大”、太监冯保的支持,就很关键了。他们一个在外面,一个在内里,所谓里应外合,双簧戏一演,小皇帝和他妈,就被玩于股掌之上了。

顺便解释一句,我说太监冯保是张居正的“黑老大”,不是随便说说的。首先说这个“黑”字,乃是因为,张居正和冯保的关系,是不符合体制和“宪法”的,相反,可以说是违法的秘密的地下关系,所以是“黑”;“老大”呢?是因为,张居正在这个国家,谁都不怕,唯独怕冯保,他对谁——包括最高领导人——都可以趾高气扬,甚至颐指气使,唯独对冯保,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就像黑社会的小兄弟对老大。

当然,冯保对张居正也挺够意思,有点老大的侠义劲头。所以,当张居正遇到仅仅靠他个人的手腕难以化解的麻烦事的时候,他想到的只能是这样一个人——“黑老大”冯保。

事不宜迟,张居正轻车熟路,密会太监冯保。在此之前,乃父去世的消息,被他严密封锁着,除了他的家人,首都还没有任何人知道。

张居正见到冯保,屏退左右,“扑通”一声,就给这个野心家、大太监跪下了。当然,这是我的猜测,没有看到任何记载。为什么我会说张居正会给冯保下跪呢?因为张居正来找冯保,是报丧的,他是“孝子”,见到人要下跪,也顺便表现出他对失去父亲的悲痛劲儿。况且,他是求冯保帮他度过这个大坎儿的,何不顺水推舟,就坡下驴,巴结一下“黑老大”呢?此外,这些还仅仅是推测,还有实例可以佐证的。一会儿诸位就可以看到张居正强迫冯保的吊丧代表接受他的跪拜的场景。张居正能够给冯保的马仔儿下跪,而且是强拉硬扯非要跪拜不可,那么我说他给冯保下跪,还需要怀疑吗?

冯保看到这个场景,一定也被吓了一跳,直到张居正哭着说“家父……”,才明白过来。当然,接下来,免不得一番劝慰,连忙把小老弟扶起让座。

我估计,他们的对话,除了寒暄性质的,诸如节哀顺变啦等等,实质性的,会有这样的几句。

“按制,居正要丁忧……”张居正说。

“这个……”冯保猛一听,还没有什么主意。

“公公,您老人家看,居正该怎样?”张居正用请示的语气追问,这个追问,其实就传达出他不想丁忧的意思了。否则,根本不需要问该怎样的。而且,很明显,张居正也不能直截了当说,我不想丁忧。毕竟,这样的话说出口,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差不多就等于说“我不是人”了!

“相公的意思呢?”冯保一定会反问,兹事体大,他不能说话太武断吧,况且毕竟是在堂堂的顾命大臣、当朝首相面前。

“公公,居正唯公公之命是从。”张居正的态度很谦恭。因丧父而“悲伤”中的人嘛,说话一般是会谦恭的,甚至是凄凄哀哀的。他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让冯保说,不能丁忧。

“居正查得,遇到这样的事体,有三条路可走,”张居正满腹诗书,得表现出来,先说方案,再请冯保拍板,所以他不等冯保说话,就主动说,“丁忧或者,夺情!”——估计张居正说“丁忧”是一带而过,而特意把“夺情”说得很郑重,所以我使用这样的句读。

“喔……这不是只有两个法子吗?”冯保边思考边问,“相公不说三条路吗?”

“是的,三条路。夺情,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彻底的办法,人根本不离开,就宣布夺情;一种是人回家奔丧,宣布夺情,不守制即赶回来。”

“有故事吗?”冯保问。

那个时候的“故事”,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先例,或者说相当于英国这些不成文法国家的判例。援引故事,是那个时代处理重大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同类推荐
  • 中国名人地图

    中国名人地图

    本书展示了84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景点,以名人的“功名、事业、文章”为经,以文化景点为纬,勾画出一卷名人与地域、文化、历史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的名人地图。
  •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是一本全面讲述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短暂却又精彩一生的人物传记。纳兰容若的诗词近年来不断升温,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因此他的诗集或者对他的诗词进行解读的图书种类不少,而且大都畅销。如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像本书这样人物传记却少之又少。本书作者晓梦斜阳光是研究与纳兰容若相关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就花了五年。本书所展现的纳兰容若,真实、全面,许多故事闻所未闻。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笔触去体会、描写纳兰容若,文辞优美,读来美不胜收。绝对媲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教师公文包——名人轶事

    教师公文包——名人轶事

    本书讲述了名人勤奋佳话、名人教子佳话、名人尊师敬老佳话、名人幽默趣事等近200篇名人故事。
  •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一个沉醉于冒险的顽童,怎样种下毕生追寻的理想?一个叱咤田径场的少年,如何成为妙手仁心的医者?一个久别医坛的中年人,历经哪些磨难涅槃为业界泰斗?一位历尽坎坷的老人,凭什么两次在病毒肆虐时力挽狂澜?……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他以诚信做骨架,以大爱为经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完美诠释了院士的职责,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杯奶茶有点甜

    这杯奶茶有点甜

    『校园』&『甜宠』慕容妍身为从小被父母宠在手心中的掌上明珠,不负众望考上了A国数一数二的帝都大学,这是她从小的愿望。可是,A国离S国虽说不是很远,但也不是很近,她的父母又开始顾虑了,一方面舍不得女儿远走他乡,另一方面女儿从小就由他们宠着,若是在A国受欺负了,又没人给她撑腰,这该怎么办?……在慕容妍用尽八寸不烂之舌之时,终于将哥哥说服了。当晚跑路了。……到了A国后的她,也终于遇见了命中注定的他。不多说了,主要就是甜甜甜
  • 夜未央昼未至

    夜未央昼未至

    两个逆改命运的人。一个微小事件。翻天覆地的变化。化腐朽为神奇,让过去死在来时的路上。一切安然有序,重新开始
  • 喜欢你喜欢我这件小事

    喜欢你喜欢我这件小事

    他们的故事很长很长。在别人看来的欢喜冤家,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到底是什么关系。张婉星喜欢陈初栖全世界都知道,只有陈初栖不知道。
  • 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

    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清代文人作家创作出的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中,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作者通过对清初、盛清、清末的才子不同凡响的人物生平和传世佳作的解读,为我们剥开历史的层层烟雾,看他们是如何在这乱世中撒下一笔清墨的。
  • 金色的琴弦第3季

    金色的琴弦第3季

    《金色琴弦》的题材更贴近生活,而以学校为背景的设定也较具亲切感,加上里面的古典音乐元素,所以即使除去吸引女性观众的噱头,此作仍是可以值得关注一下的。《金色琴弦》曾是白泉社《LaLa》杂志的画家吴由姬的漫画,而其由谷山紀章、福山润、森田成一等众多一二线的声优所演绎的广播剧更是众声控追逐的作品之一。
  • EXO之别让灯光迷了眼

    EXO之别让灯光迷了眼

    他们是全球大势的偶像天团exo,她是名扬海外的绝色才女:黎婉之,他们本无交集,却因为一个人而联系在一起。他们相知相伴,无关乎于情爱。他们有着别人艳羡的默契,却也承受了旁人无法体会的伤痛。残酷的现实,无端的指责,横飞的流言,让他们的心灵防守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在混乱中迅速成长,在黑暗中脱颖而出,在质疑声中造就黎氏的巅峰!黎婉之,用最平淡的态度,征服所有的荆棘,划破了衣服,继续来。黎婉之,存在于矛盾之中,用最微妙的方式,徘徊于爱情,亲情,友情之中,那微不足道的牵绊是否能够蜕变出最靓丽的色彩?
  • 电娱之黑暗血统

    电娱之黑暗血统

    游戏工作室的青春日常,有欢声有笑语,更有置身虚拟世界的生死历练,尔虞我诈,友情交织着爱情,汗水夹杂着泪水,在无尽的世界中,怀揣梦想,挑战勇者的最终极限。
  • 星落响歌

    星落响歌

    星落,响歌。少年从星落之地出发,前往歌的方向。少年不停的往前走着,走着……路途中他邂逅了很多的人,遇到了很多的事。精灵魔装、魔兽、刻纹、斗气、炼金术、结界、灵歌……在路途的终端,等待着他的会是什么呢?他能找到她所说的东西吗?会有一天,他也能唱出,她最爱的那首歌吗?
  • 魔王轻轻爱:千里寻妻

    魔王轻轻爱:千里寻妻

    此文为小纸片的首发文,希望北鼻们喜欢醤~?(?▽`)~古代多为弱女子?错错错,大错特错,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必在家中相夫教子?姑奶奶我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身边美男一抓一大把,来抢夫,去你的,蹲在奶奶脚下唱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