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500000004

第4章 精巧机变 (3)

我还要说一句,没有官场经历的人或许根本想像不到,官场中的人,尤其是高级领导人,不像人们看到或者想像的那样风光。甚至,就连升职,也会带来烦恼。因为,升到哪个位置,就会有哪个位置带来的问题。

到了张居正得以入阁拜相的时候,他所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难题。

这不,当张居正一坐到内阁的办公室,就感觉到了这个国家中枢机构里,充满了火药味:首相徐阶和次辅高拱,内阁里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也是当时中央威信最高、被认为是第一流政治家的两个人,正在展开激烈的争斗。

而这两个人,和张居正的关系,都非同一般。徐阶就不用说了,他是张居正的保护人、官场的导师。可以说,徐阶对张居正恩重如山。现在,他张居正能够坐在这里,全是因为徐阶的一手提拔。

另一方的高拱,则是张居正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到什么程度?按照张居正自己的说法,他和高拱是“生死之交”;按照高拱的说法,他和张居正是“金石之交”;按照当时一些知情人的说法,高拱和张居正的关系,属于“刎颈交”,其亲密程度,“胶漆金石,不足比拟”。还说他们“同道同心”“肝胆相照”。关系怎么样,好到什么程度,恐怕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词加以描述了吧?如果说他们两个人情同手足,似乎也不算夸张。

诸位想想看,一个恩重如山,一个情同手足,这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斗,让张居正如何是好呢?似乎有点像婆媳不和,做儿子和丈夫的,夹在中间实在不好办。

其实,问题还不止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

引发徐阶和高拱矛盾公开化的导火索,和张居正有关;而徐阶之所以派直升机把张居正接到内阁,又和他想解决与高拱的矛盾有关。

事情是这样的:简而言之,徐阶作为首相,和内阁里能力最强的高拱,政见不同,性格和处事方式差别很大,在许多问题上有分歧。这个要说也正常,也还能够彼此迁就勉强维系下去。但是有一件事,高拱耿耿于怀,导致他和徐阶的矛盾公开化了。

这件事,简单说就是因为一份重要文件的起草。这份文件具有路线、方针、政策的性质。其重要性,可以约等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按照制度或者说惯例,这样重要的文件,应该是通过内阁研究讨论的。可是,徐阶瞒着内阁所有的同僚,偷偷干了!等到文件公开发表了,包括高拱在内的内阁同僚们才知道。

实际上,这份文件的执笔人,就是张居正。当时他的级别还相当于司局级干部。徐阶偷偷把张居正找去,两个人冒着风险,深夜秉烛,字斟句酌,完成了文件的起草。正是因为徐阶瞒着同僚起草了这份文件,才导致高拱的激烈反应,两个人的矛盾于是公开化了。所以,我说徐阶和高拱矛盾公开化的导火索,和张居正有关。

当然,张居正参与起草这份重要文件的事,是绝密,只有徐阶和张居正两个人知道。也正因为如此,当高拱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不依不饶的时候,作为应对措施的一环,徐阶以他的威权,给张居正提供了直升机,让他赶紧进入内阁。

或许,诸位早就有人有这样的疑问了:徐阶为什么那么卖力提拔张居正呢?答案就在这里。

当然,不能说这是全部。以我的分析,徐阶之所以如此打破常规提拔张居正,原因有三:第一,张居正是他的学生,自己人。人治官场,用干部首先用自己人,那是铁律。第二,张居正在暗地里是他打倒政治对手的幕僚,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作为酬劳,也应该提拔。第三,张居正这个人,有能力有抱负,而且深有城府,善于韬光养晦,权谋过人,完全可以作为接班人来培养。

和高拱矛盾的公开化,加快了徐阶提拔张居正的步伐,已经到了不管不顾、提拔上来再说的程度了。很显然,徐阶是希望张居正能够帮助他对付高拱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面对这个局面,张居正该怎么办?

我要告诉诸位,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说明我辈真是书呆子,实在太平庸了!至少,是一般人的一般想法在作怪。而张居正,不是一般人啊!

根据著名专家韦庆远先生的考证,在波谲云诡、微妙多变的斗争中,张居正“极精明地选择好对自己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策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再加上风险最小化。

按照这个策略来权衡,那么,张居正面对徐阶和高拱之间的争斗,就不觉得是麻烦,恰恰相反,很可能,在张居正的看来,这不是坏事,是大好事。

因为,很显然,两强相争,必然两败俱伤,说白了,最好是徐阶和高拱连同他们各自的同党,都卷铺盖回家!如此,则毋须劳张居正费神,横在前面的两个强势人物就一下子都搞定了。这对张居正没有损害,只会带来利益!

话虽这样说,毕竟,张居正和两个人的关系非同寻常,如果言行中稍微流露出如此的想法,那后果是严重的。这就需要政治智慧了。

那么,表面上,张居正是怎么处理如此复杂的关系的呢?

公开的记载是这样的:张居正并不像徐阶所期盼的那样,站在徐阶一方,哪怕是稍有表示!即使是高拱公开拿那份实际上是由张居正执笔的重要文件做文章和徐阶较劲儿,在公开场合,张居正只是保持沉默,不发一言,更不要说站出来为徐阶辩护了。当然,张居正也不会公开替高拱说话,尽管他内心觉得真理在高拱这边。

不用说,张居正也会做些表面文章,比如在徐阶和高拱面前,说些无关痛痒的劝解的话。当时给人的印象是,张居正很为难,很尽力地在调解徐阶和高拱的矛盾。

暗地里,张居正是不是有故意挑拨离间、火上浇油?——当时的一些人是这样看的,不过,张居正是不是真的这样做了,我不好断言。但从张居正以后的表现看,这个结论多半是能够成立的。

那就先存疑吧。

但是,有一点无可置疑:张居正,该出手时就出手。

他出手的第一个对象是高拱。

毕竟,徐阶在官场,身经百战,绝对是老手,高拱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尽管总体上说,理在高拱,但是他还是抵挡不住徐阶的手腕儿,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在徐阶的策划下,中央各部门的干部,纷纷出面攻击高拱,强烈要求他下台!

这个时候,张居正出面了。

张居正出面,当然不是替高拱说话,他是要高拱赶快卷铺盖回家!

从史料上看,张居正似乎对高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现在老兄的处境很危险啊,还是暂避锋芒为好;等到时机成熟再回来也不迟啊!他可能还说过,等时机成熟了,小弟我替老兄在皇上面前转圜,请老兄再回来!

我甚至怀疑,张居正可能还向高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我会想办法,请走徐阶这尊神,我兄不会等得太久!

高拱听从了张居正的建议,辞职回家了。

也许,张居正转脸会对徐阶说:“师相,姓高的被学生打发走了!师相这下终于可以安心了!”

这是我的猜测。但是我估计十有八九是真的。为什么这么说,请诸位先不要着急,往下看。

当高拱下台回家的时候,内阁里的六个人,就剩下五个了。其中一个叫郭朴的,相当于“三把手”的位置,即排在徐阶、高拱之后。他是内阁里唯一一个公开站在高拱一边的高级干部。对他,张居正就不客气了,毫不犹豫地“佐徐逐之”!这样,内阁里就剩下徐阶、李春芳、陈以勤和张居正四个人了。

徐阶就不用说了。李春芳是张居正的同年,是那一科的状元。这个人是个老好人,能力差、人品正,对徐阶执弟子礼。陈以勤是张居正科举的老师,是前辈,但是他是个与世无争的“自了汉”,这个人似乎对一切都无所谓,在内阁里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的角色。

要说,这个班子是应该很和谐、很团结的。作为首相的徐阶已经没有了任何对手。他应该是心情舒畅、志得意满了。但是,这又只能是一般人的想法。

张居正不是一般人。现在的徐阶,在张居正的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他张居正恩重如山的导师和保护人,而是他夺取更大权力、施展宏伟抱负的障碍了。所以,徐阶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然,并不是说,张居正此时会和徐阶公开作对,公然采取措施驱逐徐阶。真要这样,那就不是张居正了!

以我的分析,导致徐阶很痛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他和高拱的争斗余波未了。虽然徐、高之争以后者的下台告一段落,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实际上,徐阶也不得不认识到这样的现实:他和高拱的争斗,自己并未取得完全的胜利,而是两败俱伤。因为随着高拱的下台,中央和地方干部中内心同情高拱的人逐渐多起来了,他们对徐阶的不满在逐步发酵、发泄出来。徐阶的日子,就显得不那么好过了。第二个原因是,徐阶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隆庆皇帝,互不欣赏,彼此对对方都产生了深深的失望情绪。

这其中,张居正是不是在背后做了文章,比如鼓动亲高拱的干部攻击徐阶等等,我不敢断定。反正事实是,当时不少人都开始上参折对徐阶展开攻击。

但是有一点可以绝对肯定:张居正希望徐阶早点下台!

因为,只要徐阶下台,内阁,这个国家的中枢机构里,就剩下李春芳、陈以勤和张居正三个人了。而李春芳和陈以勤这两个人,虽然都比张居正资格老、牌子硬——他们一个是张居正的老师,一个是堂堂的状元出身,但是,从主观上说,这两个人都是与世无争的老好人,他们都没有野心,也没有权力欲;从客观上看,这两个人能力都不怎么样,威信也一般。就是说,这两个人没有当国执政、驾驭全局的欲望,也不具有这个能力。那么,实权就落在了张居正的手里。以这两个人的性格和能力,张居正略施小计,就可以把他们赶走,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执政当国者,就是他张居正无疑了。

还有一个理由。张居正这个时候急于表现自己的才干,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是他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徐阶似乎不那么合拍,而他又不想公开和徐阶对立,落下背师犯上的恶名。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暗地里活动,尽快把徐阶打发回老家!

时机也比较成熟了。两败俱伤嘛,现在高拱已经败下阵去了,伤痕累累的徐阶也别硬撑着啦!所以,张居正又出手了!

不过,这次张居正不是公开、直接地劝徐阶下台,而是采取了釜底抽薪、断绝后路的办法。

这样的机会大大的有。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有惯例,一般说,受到参劾的人,或者说和谁闹了矛盾,以及自己认为不再被领导信任(比如提出的什么建议没有被采纳)的人,就会主动请求辞职。而同样是惯例,他也会受到慰留。也就是说,一般说来这只是无伤大雅的程序。

这些走程序的事,实在太多了,大家都习惯了,不觉得会有什么意外的。比如前一年和高拱斗的时候,徐阶就曾经一连上了四道辞呈!

张居正看准了这样的机会,他要徐阶再次走程序,而暗地里,却把程序变成了现实!

据张居正的同年、历史学家王世贞和后来几位有名的史学家的记载,徐阶在受到不断的攻击以后,提出了辞职,这个时候,张居正在幕后和皇帝身边的太监打招呼,说不要挽留徐阶,赶紧准了!

顺便说说,在当今皇帝还是裕王的时候,张居正曾经给他做过老师,而王府里的“中官”即太监,张居正结交了几个。其中有一个叫李芳的,现在在皇帝身边管事,张居正就找到了他。

徐阶接到文件,自然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于是,在高拱下台一年后,徐阶也灰溜溜地卷铺盖回苏州(华亭当时归苏州管)老家了!

就这样,两位难得的政治家、第一流的人才——高拱和徐阶,相继下台了。

按理说,在徐阶和高拱的争斗中,张居正没有站在自己的一边,明显是辜负了徐阶对他的期许,徐阶应该对张居正产生怨怒才对啊!而高拱呢,既然张居正和自己是生死之交,那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张居正居然袖手旁观,不帮助他渡过难关,还算是朋友吗?他也应该对张居正产生疑问才对啊!

事实却正相反!无论是高拱还是徐阶,对张居正都没有恶感,相反,都把自己以后的命运,或多或少寄托在他的身上!

高拱似乎认定,他和张居正这个“金石之交”已经有了约定,将来找机会,张居正会替他活动,让他复职再起的!

徐阶就更进一步了。可以说,久经宦海沉浮的徐阶,对官场的波谲云诡是了然于心的,但他甚至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了张居正身上。很可能,在临别前,徐阶拉住张居正——这个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的手,言辞恳切,老泪纵横!将国事、家事,都托付给了张居正!

其实这也不是秘密。张居正自己就说,我张某人“受知于老师也,天下莫不闻;老师以家国之事托之于不肖(自谦,即我的意思),天下莫不闻”。

同类推荐
  •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升迁就学曾国藩

    升迁就学曾国藩

    曾国藩出身贫寒、其貌不扬、又不善于钻营投机,他一生行得正,走得稳,虽然历经磨难,但总体还是直线升官,12年间升了十级,位极人臣。他一生都在跟太平天国干仗,打赢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本书详细地记述了曾国藩的传奇一生。
  • 歌德

    歌德

    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一代兵圣——韩信

    一代兵圣——韩信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热门推荐
  • 原始征途

    原始征途

    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人们。在这里人类如同虫蚁一般被异族吞噬圈养。
  • 信念之塔

    信念之塔

    我没有放弃我会再来这一次让我看到了很多不足这条路不是那么顺畅但关键是我没有放弃……
  • 盗心贼

    盗心贼

    原来爱可以如此容易,只为这一次,倾尽一生情。脉脉昼夜千万宠,宁弃江山相依守。岁月走,岁月流。漫漫孤梦不言愁,只盼有朝与携手。当初悔,当初恨。剩,今朝泪思涟。忆时笑,忆时怜。了,一次错,终生过,寻不回,痛断肠。心死而身亡,恨已迟,悔已晚,佳人即失不再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暴走公子妙千金

    暴走公子妙千金

    居然穿越成了将军府的千金小姐,是幸运还是她的不幸?她不过想做一个不思忧虑的米虫罢了,刚刚逃脱选妃的命运却莫名其妙被人劫持!慕容珏看看他俊挺的眉峰,举手轻轻抚了抚,还好,你长得不难看,又是名人,我也不算太吃亏,不过你可不能因此就让本姑娘负责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花千骨之糖宝翻身记

    花千骨之糖宝翻身记

    夭夭三原则:不苏,不小白,不虐心(本文女主糖宝,男主……自、己、猜!)
  • 绝色狐后乱天下

    绝色狐后乱天下

    “凌寒......”她仰头一吻,不过蜻蜓点水,却已经足以够他温暖一生,雪然,这一世,有你无憾。上一代的恩怨情仇,书写出一段江湖、皇室和百年世家的恩怨情仇,凤鸾嫁衣的现世,更是解开了一段仙界与魔界的纠纷。“我,上官绝汐,是终究要回到仙界的。”而这一代......清冷质子、冷心帝王、霸气王爷、绝尘神医......“然儿,好像...你是孤的王后吧......”绝色狐后,当真是乱了天下!(简介无能,内容嘛,作者敢打包票保证精彩!)
  • 狄更斯的梦

    狄更斯的梦

    序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初言:当你的想法和我的思想越是接近,就越能深度的欣赏这部作品,然后……就能以我的视角在这个世界中自由穿梭。
  • 极品都市霸王

    极品都市霸王

    昔日顶级豪门子弟楚天从小家破人亡,被一代邪医收养,习武道、医学,在都市中混的风生水起。一步步解开身世之谜,面对一个个强大的敌人,他铁拳破之,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青年,成长为纵横都市的极品霸王!霸王身边,怎么少的了各种绝色美女,热情似火的美女学姐,性感妩媚的御姐总裁,知性优雅的女明星,呆萌可爱的小萝莉,九天仙女般的豪门贵女……美女缠绕,艳福无边!这是一个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故事!
  • 血魔书

    血魔书

    “天之所钟,地之所倾,天胎地果,神魔焉附?天血地液,灵蒙启之。”天地所钟情孕育而生的天胎地果,即便神魔也难以驾驭驱策。唯有天地的血液,方可开启灵识。天地六千年凝血一滴,滴血处,至宝生,灵兽护,非凡人可得。但诸多古神都曾有因缘得到天地血液。方今盛世,北土黑疆,被蛇河一分为二。古神遗脉绵延至今仅余黑疆少羿,八甲两族。北土天绝门,大禅寺,涂山派三派称雄……地胎出世之日,引动天劫,黑疆十余年大旱,民不聊生,北土封魔塔先天之气外泄,群魔环伺。一个身怀宝血的少年,一番机遇,有幸认识了南疆巫姑,救了天下第一大帮帮主,拜入了天绝门,由此开始了一段飞天之旅……
  • 太始之初ios

    太始之初ios

    《太始之初iOS》;趴拉稀著夜尽不唤遮羡仙,往事不过转眼间,风雨欲来风满楼,陈情诉苦了恩仇。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不如我这个废物,你们污蔑,侮辱,诋毁,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二世祖,在我眼里连个老鼠都不如。哈哈!死到临头还叽叽咕咕的,你还有什么怨言去黄泉说去吧!慢着!这个小哥哥,我救下了!带着你的人滚蛋吧!呸!这都啥剧情啊!这年头英雄救美变成了美女就英雄,老戏骨变成了小鲜肉。张不唤果断切换了下一个节目,今日新闻,我市将迎来大风天气,请所有市民做好防护,以免乱了发型。"严肃的新闻也变得吐槽了许多,算了出门溜达去吧!待了一小天了"张不唤也没有顾虑天气啥的,这高楼大厦的,大风也就是风扇的程度吧!"喂!莉莉,今天我休息,晚上吃个饭啊?""啊!那啥,今晚没有时间,我还要加班。""好吧!那你注意休息"张不唤有些落寞的说道。都说男人三十而立,自己今年刚好三十,昨天才有了对象,就是刚才打电话的莉莉,虽然她长的不漂亮,但是我也长的不帅啊!正好合适,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