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500000026

第26章 各得其所 (5)

前面说过,按照“宪法”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皇帝也是要接受“议员”监督的,其他的任何人当然都不能例外。正常情况下,“议员”对太监进行监督,政府是绝对支持的。毋宁说,“议员”监督太监,是政府求之不得的。可是,张居正是个例外,他绝对不允许“议员”监督太监。

话说在张居正和冯保勾结,发动政变罢黜极力压抑太监势力的高拱以后,太监们一时兴高采烈,有点扬眉吐气的味道了。当时的留都南京,一个叫张进的太监,是被派去监督南京守备司令的,经常喝酒,在禁地耍酒疯,而且追辱留都南京的“议员”。有个姓赵的“议员”看不下去了,就参了张进一本。要说,这样的事,张居正知道后应该是震怒才对。倘若反过来,是政府的干部做了追辱太监的事,张居正绝对会打发这个干部回家。可是,张居正不仅不去惩治那个太监张进,而是把赵“议员”谪贬了。后来,那个张进得寸进尺,在南京闹得实在不像话了,别人见赵“议员”因为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居然触怒了最高实权人物,就敢怒不敢言了;那个被谪贬的赵“议员”忍不住又参了一本,这次,张居正更加恼怒,居然说这个赵“议员”欺负皇帝年幼,“不道”!

一个“议员”依法履行职责,参劾违法太监,找不到别的理由惩处,就说他不讲政治,简直令人啼笑皆非。所以,有历史学家说,冯保因为有张居正的关系,根本就不用担心“言路”了。

应该看到,张居正这样做,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的。这样做,是完全颠倒黑白,与道义背道而驰的。人心是不服的。高压手段在你当权的时候或许是有用的,可是,谁能永远当权呢?况且,身为文官的总代表、代言人,本来是应该毅然决然保护坚持公理、坚持正义的“议员”的,为了太监而打击这样的“议员”,这个历史污点是抹不掉的。

精明过人的张居正,为了讨好冯保,连这些都不管不顾了,那只能说,他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

该说第三个方面了。

张居正以堂堂的最高实权人物,不顾体统,亲自上阵,为冯保的胡作非为摇旗呐喊。

要说,太监也有他的可怜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古训。太监注定要断子绝孙的,死后逢着忌日,恐怕连个烧纸的人也没有。因此,他们的心理就和普通人不同,行为也颇是怪异。生前揽权、贪财,故意欺负那些政府的干部等等,对他们来说是很常见的。而且有了权势,还往往喜欢建座寺庙,以为身后延续香火。冯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这个太监头子不仅大肆敛财,修建寺庙,还大兴土木,营建所谓的寿宫(也就是自掘坟墓)!更有甚者,全国各地建祠堂(活人的祠堂啊)!对此,按说张居正是有责任加以约束、劝阻的,或者,你出于哥们儿义气,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不知道,也就罢了,何必还为冯保摇旗呐喊呢?他居然给冯保的这些豪华建筑题词写记!写就写吧,还肉麻吹捧,称冯保为“公”!

过去,太监专权最盛的时候,政府的领导人中,谁叫太监一声“老公公”,已经被认为巴结了,很失身份了!可是,张居正居然称冯保为“公”,真是史所罕见!可骇可怪!称“公”就称“公”吧,张居正公然吹捧冯保,说国家“中外宁谧,宫府清晏,盖公之力为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几大班子很和谐,冯保的功劳最大。听听,这成什么话了?!如果冯保“之力为多”是真的,那不是颂扬宦官干政吗?如果是假的,那不是纯粹的溜须拍马吗?叫人如何替张居正打掩护啊!所以,很多吹捧张居正的人回避了这些。

下面轮到说第四个方面了:对冯保要求安排的人,不顾物议,破格提携。

最典型的是对冯保的家奴徐爵的任用。记得我已经说过,在张居正伺机“篡党夺权”的时候,他已经巴结上了冯保,并让他的管家游七与冯保的私人秘书、也被认为是其干儿子的徐爵,结拜金兰。冯保和张居正相互勾结,游七和徐爵是主要管道。张居正大权在握,为了讨好冯保,就破格提拔徐爵当了锦衣卫同知指挥,署南镇抚。这个职位是十分显赫的,权力也是很大的。提拔太监身边的人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在宦官专权鼎盛时期,也无非如此。想像一下,看到这个局面,军队里的多少干部,一定会感慨万千,后悔没有给太监当“秘书”!巴不得给太监做干儿子!

但是,我估计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鄙夷张居正了。

还有一次,冯保要张居正安排一个人,张居正给办了,一位部长看不下去了,提出异议,结果,张居正就找借口把这位部长给撤职了。

好了,四个方面说完了。是不是能够得出结论呢?

请允许我再补充一点。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反正,我还没有看到张居正批评冯保的任何记载;相反,却看到过冯保批评张居正的史料。当年张居正刚刚当国,还有点在嘉靖老皇帝时代的思维,喜欢给皇帝献祥瑞。于是,他就给李太后和万历小皇帝献上了白莲、白燕,结果被冯保一阵猛批,说你这样做,不是在诱导皇帝玩物丧志吗?这话倒没有错,不过说话者的身份不对——如果因为他说的对我们就认可,就等于认可宦官可以训斥政府首脑。如果是“议员”对张居正提出这样的批评,那才符合身份。当然,倘若真是“议员”说了这话,恐怕他的饭碗就保不住了。冯保批了张居正一顿,张居正还真的表示反省,悔过了呢!

我再提醒一句,张居正对高级领导干部,是从来不留情面的,对“议员”,是高压手段,对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态度也很严厉。按照著名明清史专家韦先生的话说,张居正当国,整个就是“以君谀臣”的局面。就是说,皇帝还要讨好、逢迎张居正的。可是,皇帝的奴仆太监冯保,却不需要讨好张居正,相反,张居正却要处处讨好巴结冯保,整个就是卑躬屈膝的表现。真是可骇可怪啊!

张居正作为一个强势的最高实权人物,不顾体统,对太监卑躬屈膝,违背“宪法”,败坏风气,有失人格。他干吗要这样?

隐情和谜团的背后

不错,张居正得以当国柄政,冯保之力实多。换言之,倘若不是冯保,张居正会不会只是一个政坛上的匆匆过客,那种情况确实是大有可能的。因此,他对冯保充满感激,态度上表现得亲切甚至谦恭,或许可以理解的。又据一些专家说,张居正讨好冯保,也是他的一个“曲线救国”的权术,即安抚冯保,使之尽量不干预朝政,好让张居正放手用权。这些,或许都是有道理的。但是,能够站得住脚吗?

专制国家、人治官场,权力难道可以靠安抚就能够让渡的吗?绝对不是的!解释不通的嘛!那只能说,另有隐情!

如果说,张居正和冯保勾结,阴谋“篡党夺权”,那也是相互利用,成功以后的权力再分配势必要发生。

很明显,万历小皇帝年幼,他不可能亲自行使最高权力。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几种可能性:一是李太后掌握最高权力,张居正和冯保都受李太后的支配,他们谁都没有拍板的权力;二是李太后在冯保的辅佐下,行使最高权力,那么张居正就只能唯唯诺诺,执行他们的决策;三是李太后在张居正的辅佐下,行使最高权力,那么,冯保为首的宦官势力就相应受到压抑;四是冯保行使最高权力,那么就是宦官专权,张居正只能是冯保的“马仔”;五是张居正行使最高权力,那么冯保就得老老实实服从领导。上述五种情况,历史上都出现过的。

然则,高拱去国后的权力格局,上述五种情形,都没有出现。勉强可以说,类似于第五种情形。那么,掌握最高权力的是张居正,他对冯保就没有必要那样讨好、巴结了吧?倘若是冯保掌握最高权力,这些都可以说得通。而事实是,张居正掌握着绝对权力。

那么,就有两个谜团需要解开了。第一,李太后为什么拱手把最高权力交到张居正的手里?而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的冯保,为什么也没有去和张居正瓜分“胜利果实”?可以肯定地说,仅靠张居正个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只能有一个解释,李太后约束了冯保(她对自己的亲儿子还那样约束,对冯保当然就更有可能)。

第二,掌握最高权力的张居正,为什么要对冯保表现得低三下四呢?仅仅是出于政治需要?一种权术?或许有道理。不过还是说不太通的。是的,安抚冯保,喂饱他,都可以说得通;但是,这个不需要国家的最高实权人物亲自出面去送礼、去讨好、去巴结吧?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暗示、授意就可以非常圆满地解决了嘛!什么是人治?什么是绝对权力?生杀予夺啊!贫人富人啊!仅仅是换取支持,不需要张居正把自己的声誉、节操都搭上吧?只有一个解释:张居正怕冯保。

也就是说,张居正有把柄掌握在冯保的手里。是的,也可以说,张居正权力的获得是不光彩的;他参与锻铸的试图灭高拱一族的惊天假案,是非常见不得人的。这些内幕,冯保最清楚,他可以不替张居正背黑锅,一股脑抖搂出来,让张居正阴险、虚伪的真面目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张居正当然是怕的。但是,别忘了,这些见不得人的卑鄙勾当,是他们共同策划的,不到万不得已,冯保何必去主动抖搂这些龌龊事?而且,瓜分胜利果实这样的顺理成章的事,冯保都因为李太后的约束不能做,和李太后有瓜葛的阴谋,他怎么敢随意抖搂出来呢?也就是说,对此,张居正不需要怕的。至少,不需要怕到处处讨好、巴结冯保,而不顾忌自己的身份、声誉的地步。这些,都是历史污点,张居正不可能不知道的。

顺便说说,岂止张居正怕冯保,就连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万历皇帝,也怕冯保。他小时候怕冯保,或许情有可原,张居正已死、权力全部掌握在他手里的时候,还怕冯保,就难以理解了。也可以说,如果连皇帝也怕冯保,那么张居正怕冯保仅仅是出于权术的说法,就不能成立了。

其实,大谜团已经解开,这两个谜团也就不难解开了。

一切都是因为,李太后和张居正有奸情。而这个奸情,冯保知道。

还有一个间接的证据:对张居正的清算,是从清算冯保入手的。要知道,张居正的伪装还是起作用的,不少龌龊的事,舆论是记在冯保的账上的,而且冯保是太监,舆论、人心对他早就厌恶多多了。照理,与对张居正的清算相比,冯保是该受到更严厉惩罚的。但是,结果也仅仅相当于免职,让他到南京闲住。分析起来,也是万历皇帝害怕冯保反弹,把那些个暧昧的事情抖搂出来,那皇家的声誉,实在会损伤惨重的。

欲望和权力,本来就密不可分。欲望刺激人去获得更大的权力;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就可能听从欲望的召唤,做出与身份地位不相称的事情来。不能忘记了无欲则刚的古训。反过来说,有了见不得人的勾当,就有了把柄,就有可能被人牵着鼻子走。国家最高实权人物在一个太监面前卑躬屈膝,实际上就是被人牵鼻子走的表现。

实际上,类似的事情,还真的时有发生,甚至今天还有。就是几年前,某省的一号人物,因为和一个发廊妹有了奸情,结果被这个发廊妹的男友所控制,成了他的“马仔”。如果不了解幕后的真相,若干年后,如果有人说那个一号人物在一个农民工面前如何低三下四,如何乖乖就范,谁会相信呢?就像现在,我们说国家的最高实权人物,对一个太监卑躬屈膝,乍一看,都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有时候,性,就可能支配权力配置、权力格局的。所以,有时候,忽略了“性”这个上不得台面的因素,历史的真相是搞不清楚的,真实的历史可能反而被人怀疑其真实性了!

毕竟,历史事件的主角是人;毕竟,不受制衡的权力,会激发人性中恶的一面,使其肆意张扬!仅仅用政治标准、大而化之的概念去解读历史,忽视了人、人性,说不定反而会与历史的真相擦肩而过。

同类推荐
  •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作为开创大唐盛世的开元之君,其本身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唐朝初年的命运。首先,他是一个有抱负、敢作敢为的英雄少年,他敢于与父亲一起晋祠许愿、毁隋立唐。其次,他是一个懂得隐忍之道的政治家,在唐初那种血雨腥风的储君斗争中,他安全脱身,最终凭借“玄武门之变”除掉对手,夺取帝位。再次,他是一个勇于自我检讨的清明之君,在他的统治时代诞生了诸如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清廉干臣。最后,他还是一个深受百姓拥戴、为历史所公正评价的有为之君,如此世间才有津津乐道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以及青史留书的“贞观之治”。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永好抓住机遇、借改革之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陆首富的非凡经历。刘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市。1982年,刘永好同三位兄长一起辞去工职,用筹集来的1000元开始了创业。1988年,积累了第一个1000万元。1992年,注册成立希望集团。2001年度的《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氏四兄弟以8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居排行榜榜首,成为大陆首富。我们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先富要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感到担子更重,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国际上很多大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
  •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 恩格斯传

    恩格斯传

    本书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生平传记,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以恩格斯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论著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世界末日之行

    世界末日之行

    世界末日,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每个人都命运也不同……
  • 殿下腹黑:皇妃不邀宠

    殿下腹黑:皇妃不邀宠

    他是泱泱大国的一国之君,却可以为了她倾尽天下放弃所有,而只为留在她身边。她是邻国最受宠爱的公主,儿时的痛苦记忆让她不断的逃避,期望着能过上平凡的生活。然而命运的转轮却让他们相遇,纠缠在这一世的轮回。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今生情愫所开?作为和亲公主的她能否接受这段政治婚姻……
  • 侯门公子上花轿

    侯门公子上花轿

    前世她是锦衣玉食的嫡女千金,却为了一个穷酸书生背弃婚约!忤逆父母,逐出家门;生活落魄,声誉尽毁!本以为将心上人送上权臣之位便苦尽甘来,却不想包藏祸心的他与便宜妹妹私下苟合,让自己凄惨而死!侥幸重生,她势要远离渣男!这一世乖巧联姻,婆家善待夫君宠爱,当初自己怎么就瞎了眼要悔婚?婚后生活甜蜜蜜,无奈一朝风云起。夫君在战场突逢大难,她千里寻夫,却见那个害人精气定神闲专程等着她颜佩卿两眼一翻,晕了过去......顾永安:这辈子还跟我在一起吧,不行的话我再等等,还不行的话我再想想别的办法,世子:这人好生不要脸,卿卿,快跟为夫回家!颜佩卿:……
  • 武踏八荒

    武踏八荒

    一个少年梦中的景象有一天成为了现实。一个谁都说不清来历的石碑,自己莫名进入的虚空世界,一个对待自己如儿孙的慈祥老人,两颗来历不明的神秘珠子。这一切都昭示着这个少年日后的非凡成就。
  • 异世兽夫:娇妻宠上瘾

    异世兽夫:娇妻宠上瘾

    陆晴一毕业竟然被带到了兽人世界。没关系,她既来之则安之。正准备待在奇怪的世界里,吃吃喝喝等死时,竟然一个又一个美男找上门——漂亮的狼族少年:晴晴,你不许在丢下我了……清冷的蛇族男人:这辈子都要和我在一起!蛊惑的狐族军师:小晴儿,想跑,窗户都没有!在一起又一次拒绝无果反被吃掉后,陆晴总算捂着自己的老腰,表示求饶:好好好,我不逃,不逃行了吧!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男颜天下之御言

    男颜天下之御言

    杂志主编沈琅才貌双全事业有成性格女王,年过30却一直单身,相亲认识刑警队长严言后,迫于现实压力决定尝试恋爱,一开始互相反感的两个人渐渐产生情愫,然而因为严言工作特殊,沈琅性格强势,两人误会不断,矛盾越来越多,逃避与吵架不可避免。当沈琅无意中受到歹徒威胁,严言拼命相救,两人终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 穿越兽世,女主无敌

    穿越兽世,女主无敌

    我也不想穿越啊,怎么回事,我靠这些是什么人?不要只缠着我呀,想我一世英名就要这样毁了吗?什么豹子什么老虎什么蛇。。。不要缠着我呀
  • 男神入我怀

    男神入我怀

    她以为余生不会再见,不料两人再次成了校友;她以为昔日同窗成为了校园传说,却总是时不时看到他在自己身边晃悠;她以为暗恋对象不会发现自己的小心思,却没想到他一直等她自投罗网;她明明已经成长成了不苟言笑金句频出的高冷女神,但一遇到他就破功,秒变说话结巴呆头鹅……当性格张扬的女同桌遇到精心撒网的老同学,注定是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