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1400000076

第76章 你能富吗——重新界定“美国梦”

美国的问题是,穷人要进这个中高产阶层越来越难。你要是像当年富兰克林或卡内基小时候那样穷,活在现在的美国可谓生错了时辰。但是,一旦侧身于中高产阶层之间,自己的子弟在和最上流阶层子弟的竞争之中就不会吃太大的亏。毕竟条件家长可以创造,本事还得自己学。美国是个崇拜明星的社会。一般老百姓虽然向上混不容易,但是最精英阶层的流动性还是越来越大,成功的名流对全社会都有一种励志之效,特别是中高产阶层子弟,一看到几个最富的人是自己干出来的,就觉得什么时候也会轮到自己,“彼可取而代之也!”于是“美国梦”还是可以做得又香又甜。

1890年,美国的工业革命已经使其凌驾于大英帝国之上,成为世界首富。领导这一革命的摩根、卡内基、洛克菲勒等一代金融与工业巨子成为时代英雄。卡内基在总结他们的业绩时写道:“工业界的领袖们从当小职员和学徒起家,他们接受的训练比任何学校都更严酷、更有效率。这就是贫困。”

卡内基的话,颇有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味道。他的生涯,就是这段话的见证。他本是一个苏格兰的穷孩子,1848年随着断了生计的父母离开破落的家乡,来到美国。那年从英国到美国的移民,多达15万人。谁也不会注意这个13岁的小叫花子。他登陆后,立即到纺织厂当童工,一周挣12美元;1853年18岁时,就当上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高层经理的私人助手,实际掌管了世界最现代、最复杂的大企业的运作。到了19世纪末,他成为世界钢铁大王。他的工厂生产的钢铁,比整个英国的钢铁产量还高。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在美国的建国之父中,富兰克林是一个蜡烛、肥皂匠的第十五个孩子。他靠当学徒起家,成为建国之父中两位最富的人之一(另一位是华盛顿)。更奇特的是,他获得这样巨大的财富是如此之早,乃至42岁就从金钱世界“退休”,投入了政治。1828年,另一个14岁的穷孩子托马斯·梅隆(Thomas Mellon)读了《富兰克林自传》,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富兰克林比我还穷。但他靠着勤奋和节俭变得博学睿智,并且获得了财富和声誉。”于是梅隆离开自己家的农场独闯天下,成为成功的律师和法官,最后创立了匹斯堡梅隆银行。

这也难怪,哈罗德·C利夫赛(Harold CLivesay)在安德鲁·卡内基的传记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美国梦’更能界定美国:不管出身多么卑微,只要努力、诚实、节俭,任何人都能够出人头地、获得权力和影响,甚至成为美国总统。”

如今这个“美国梦”在某种意义上还是真实的。美国的最顶尖精英阶层一直是开放的,而且有迹象显示它正变得越来越开放。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福布斯》杂志评选的400位美国首富中,有将近200位是靠继承遗产而居其位。如今,前400首富只有37位是继承遗产而来。这说明大多数首富是“自我成就的人”(self-made man)。

但是,除了这个顶尖的精英阶层外,“美国梦”正在受到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从1970年以来,美国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加大,穷孩子成为富翁越来越像个梦幻而非现实。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相信一种“富不过三代”的理论:家长的财富优势,只有20%能够传给孩子。按这样的比率,富人的孙子辈和平民相比就几乎没有什么优势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认为,祖辈在收入上的优势,在三代之间基本抹平。同时,贫困也不是在几代之间持续的“文化”。

但在过去10年中,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根据不断完善的数据得出了新的结论。“富不过三代”变成了“富不过五代”:家长在收入上的优势,有45%能够传给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可以高达60%。这样,一代的财富优势可以在子孙中延续近五代。

与“美国梦”形成的最大反差,首先是贫富分化。根据设在华盛顿的经济政策研究所的数据,30年前,最顶尖的100位企业总裁的平均年收入为130万美元,比普通职工的平均工资高39倍;如今则达3750万美元,比普通职工的平均工资高出1000倍。2001年,1%最富的家庭的收入占美国家庭收入总和的20%,其财富占美国家庭财富总和的334%。最新的研究表明,2004年,美国拥有百万美元以上家产的家庭达到750万户,上升了21%;家产超过500万美元的,则达到74万户,上涨了38%。

这一统计,还不算家庭的主要住房的价值(这个档次的家庭自己住的房子,一般价值在百万以上)。根据国会预算委办公室的数据,从1979年到2001年,美国最富的1%的家庭,税后年收入上升了139%,达到70多万美元。换算成税前收入,就超出百万美元;中间的1/5家庭的税后收入,仅提高17%,达到43700美元,换算成税前收入,也不过五六万之间;最下层的1/5家庭的收入,仅上涨了9%。对大多数工人而言,每小时工资上涨速度超过物价上涨的现象,仅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最繁荣的时期,而且退休福利在不断下降。2004年度美国的实际小时工资,又是14年来下降最快的。因为通货膨胀率是31%,小时工资仅上涨24%。

仅仅贫富分化倒不妨碍人们做梦,只要穷人有朝一日能变成富人。可惜,贫富之间的流动也放缓。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支行的一项研究,同样把美国家庭的收入状况按人口平均分成5个档次,衡量跨档次间的社会流动。结果发现,从70年代到90年代,这样的流动不断减少。那些在经济收入上停留在父辈的社会阶层的家庭的比率,20世纪70年代为36%,20世纪90年代为40%。劳工统计局的数据,也支持了同样的观点。联邦储备银行芝加哥支行的经济学家巴莎尔·马苏德(Bhashkar Mazumder)最近综合政府调查和社会保险的数据,对几千位在1963年到1968年间出生的男性进行了追踪,考察他们在二三十岁时的收入水平。他发现,那些父亲的收入属于最低的10%的阶层的人中,只有14%能够使自己的收入达到前30%。那些父亲的收入属于最高的10%的阶层的人中,只有17%的人自己的收入跌人最低的30%阶层。如果把种族因素考虑进来,问题就更复杂。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家汤姆·赫兹(Tom Hertz)的研究表明,生于最穷的10%的家庭的白人,有17%无法摆脱自己家庭原来的底层地位。而这个数据在黑人中,则高达42%。

阶层世袭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退步。西北大学的经济史学家约瑟夫·费利(Joseph Ferne)根据美英的人口统计追踪了几千位生活在1850年到1920年间的父子。他发现,当时美国80%的非熟练工人的孩子最后获得了高薪、高地位的工作,而英国在这方面的数字不到60%。可见,当时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个梦,而确实是现实。即使你自己没有经历,你也会看到你的邻居是怎么发起来的。特别是比起欧洲来,穷孩子在美国就是有出路。这也怪不得在1840年到1920年间,3200多万欧洲移民涌人美国,形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卡内基是其中之一。他们就是冲这个梦而来。

如今,美国已经不是穷孩子寻梦的地方。从社会流动率上看,美国和英国不分上下。法国和德国的社会流动比美国还略高。北欧国家和加拿大的社会流动则比美国高出许多。这一现实,开始挑战了美国人的民族意识。美国人一直认为欧洲有着世袭的贵族和王室,平民百姓很难出头。美国则是像《独立宣言》中写的那样,人人平等,人人有机会。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中,一上来就赞叹美国是如何均富、如何为普通人创造了机会。但是,现在大家的情况倒了过来。美国在社会流动方面,只能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比才占优势。

为什么会如此?主要原因是美国的贫富分化比欧洲、加拿大、日本大许多,使不同阶层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上拉开了差距。一个生在美国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特权。但一个生在美国贫困家庭的孩子,则比生在欧洲、加拿大、日本的同阶层的孩子要倒霉得多,无法为未来的成功做好教育上的准备。

这一对比,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第一,美国在19世纪还是一个未成熟的经济体,有大量的处女地供下层人士和新移民发展;如今美国则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平地起高楼的空间已经非常少。第二,旧的精英制度靠家庭继承,而未成熟的美国由于财富积累有限,又有大量新的发展空间,像卡内基这样一文不名的天才能够轻易打败世袭精英。如今的精英制度靠教育来维持。不管你是谁,想成功首先要有本事。由于科技发达,必要的本事必须经过复杂的训练才能够培养,教育又需要大量注入金钱。像卡内基那样没有上过学的13岁的穷孩子,已经很难靠自己的脑瓜机灵获得巨大成功。要想向上爬,家长就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

这一变化,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景观。如上所述,虽然贫富差距加大,但是顶尖的精英阶层是开放的,必须经过竞争才进得去。而最重要的进身之阶,就是教育。你家里有钱不行。孩子必须聪明才可能有出息。如今科技进步,新产业层出不穷,不进则退,不创业只是守成很快就会被淘汰。这就给精英阶层带来了巨大的不安。所以,美国人过去那种放任孩子的作风已经大为改变。从三四岁起就把孩子塞进这个班、那个班,学个没完。像布什父子都上过的贵族寄宿学校菲利普斯学院,一年学费就3万多美元,一届的毕业生进哈佛的就有十几位。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挤进了这所学校,举家迁居到学校边上,督促孩子的学业。等申请时,仅补习、咨询、校园访问等先行费用就达数万美元。这种挥金如土的游戏,穷人如何玩得起?

不仅是最上层,一般富裕的中产阶级,也开始蜂拥到公立学校最好的地方安家立业,抬高当地的房价,把穷人挤走。这样,各阶层之间从居住地点开始,就越来越隔离。穷孩子的劣势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尽管有种族平权、社区学院的扩张以及一系列扶贫的措施,贫富分化还是越来越大。因为富人阶层在自己的孩子没有成人前,就不惜一切地把自己的财富转化为孩子身上的本事。这也怪不得,在美国最优秀的250所大学中,高收入家庭出身的孩子的比例越来越大。

那么,在美国谁能够致富呢?穷人很难,但不是没有可能。富人有优势,但光靠家里有钱也不行。《纽约时报》的报道中提出衡量社会阶层的四大王牌:教育、收入、职业和财产。克林顿是个穷孩子,但靠耶鲁的教育和罗氏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获得了其他的三张牌。比尔·盖茨起步于中高产阶层,却还没有大学毕业就把四张牌都拿到了手里。这些特异之士,不是一般人能够效法的。大体而论,一些暴发户如果教子无方,下一代几乎肯定衰落;一些穷教授虽然生活寒酸,子弟的前途却不可限量;有教养的富裕阶层,则最有优势。

美国的问题是,穷人要进这个中高产阶层越来越难。你要是像当年富兰克林或卡内基小时候那样穷,活在现在的美国可谓生错了时辰。但是,一旦侧身于中高产阶层之间,自己的子弟在和最上流阶层子弟的竞争之中就不会吃太大的亏。毕竟条件家长可以创造,本事还得自己学。美国是个崇拜明星的社会。一般老百姓虽然向上混不容易,但是最精英阶层的流动性还是越来越大,成功的名流对全社会都有一种励志之效,特别是中高产阶层子弟,一看到几个最富的人是自己干出来的,就觉得什么时候也会轮到自己,“彼可取而代之也!”于是“美国梦”还是可以做得又香又甜。

同类推荐
  • 在理论战线上

    在理论战线上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它抓住了事物发展变化中最本质的东西。理论总是在实践经验之后才能形成。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而理论恰恰是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以,理论具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 纸媒变革

    纸媒变革

    本书为第二届浙江省报业经营管理论文集,收录了相关征文大赛中获奖的40余篇论文,按内容分为发展战略篇、运营方略篇、纸媒转型篇、发行策略篇、广告经营篇、文化产业篇、内部管理篇七个部分。全书对我国与浙江报业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体现了浙江报业面临严峻现实的冷静思考,阐述了积极应对的战略思路与创新探索。
  •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本书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当一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和方法,是广大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本书教育的对象是班主任、家长以及学生们,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 守望学生成长

    守望学生成长

    本书稿作者陈美彬是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根据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撰成。本书稿运用散文笔法,采用案例叙事的方式,按时间顺序,详近略远,选取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个个精彩案例(集中在16个孩子身上,涉及自尊、压力、厌学、追星、网隐、早恋、体罚、管理、评教等方方面面),展现作者从教历程,探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此表现教育的真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热门推荐
  • 库洛希尔

    库洛希尔

    从温湿丛林到辽阔的原野,再跨过陡峭丘陵,遨过无垠的海洋......我们一路上一项秉持着能偷就偷绝不手软的历练,把偷来的物资用来当做炼金材料壮大自身,这样就算被抓到也能毫不示弱的回瞪对方,这便是星野与勇渚的常胜之法。跨越各种地势,只为寻找更多的高品质的材料。
  • 最牛二世祖

    最牛二世祖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一个纨绔二世祖又怎样?志向不灭,天耐我何?我将要脚踩生灵,手掌生死,传说不朽,唯我不败!书友交流群:572820181
  •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对幸福没诚意2

    我对幸福没诚意2

    低调是错的,谦逊是有罪的。猪鼻子插葱,那才是主流的。她,一个展转于各大相亲饭桌上的女人,“让娶不着我的男人着急去吧!”他,一个被心高眼高的她抛弃过的男人,“现在我所站的高度能让你看见了吗?”
  • 太古鲲鹏

    太古鲲鹏

    此书只是娱乐形的,人物都是皮一下显示中认识的人。少年云鹏拥有鲲鹏的血脉,他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泰戈尔作品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泰戈尔作品选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修真聊天群宋壹篇

    修真聊天群宋壹篇

    修聊中宋壹被送往过去,遇见年轻楚阁主,白龙姐姐,白骨仙姬……改变宋书航一生的故事。用我自己的想法填坑(/ω\)害羞
  • 别离的花期

    别离的花期

    她是春光灿烂的清爽妹子一枚,是Y大众多女神中脱颖而出的栀子花女神。可谁知,女神的感情世界也曾经历创伤,在人海茫茫中不断寻找着当初那个格外熟悉的背影…可最终,当她找到了正在前方向她微笑招手的人,那个自己一心思念不愿再错过的人,可却在一个角落中发现了另外一个温暖如太阳,为她晒掉所有悲伤的人
  • 风尘战绩

    风尘战绩

    他天赋异禀,却受世人唾弃……他孤军奋战,却让风云涌动……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奴仆、一个跑腿的、还有一个爱他的女人……为了打败一个对手,他奋起直追……所到之处必定刮起一阵狂风……他是赤子风,如疯子一般搅动着世界的格局……
  • 吸血鬼骑士之你是我的唯一

    吸血鬼骑士之你是我的唯一

    一场穿越,遇见了她最喜欢的枢大人,可惜造化弄人,知晓剧情的她不可能成为玖兰枢的未婚妻,所以她决定成全枢和优姬,让他们在一起。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成全。当她遇见夜间部的各位,尤其是那个叫做一条拓麻的温柔的男孩,又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