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1500000050

第50章 悠久的古埃及文明(3)

会唱哀歌的石像

我们乘游轮横渡尼罗河,登上西岸后改乘出租车游览。西岸为丘陵地,是古代埋葬国王和大臣们的地方,已发掘出的陵墓有数百座之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法老寝陵集 中的“国王山谷”和安葬王后们遗体的“王后山谷”,以及著名的迪尔·巴哈利神庙和哈布神庙等。车行不一会儿,公路右侧一片空旷荒凉的田野里,出现两座孤零零的石像。司机告诉我们,它们便是大名鼎鼎的会唱哀歌的石像。我们好奇地下车观看,只见两像并排地巍然端坐,相距约10米,每像高为20.19米。由于长年日蚀风袭,像的周身上下伤痕累累,面目模糊。贴近石像仔细倾听,半晌未闻一丝声音,灼热的阳光催我们赶快离去。

据史料,建造卢克索神庙的阿门荷太普一世在此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阿蒙神庙,庙门口竖立两尊用整块巨石雕琢的石像。据此,有人推测这两尊石像可能是这位国王与王后的雕像。公元前27年,这里发生强烈的地震。但是,为什么神庙荡然无存,惟剩石像,已很难考证。

石像以美农之名传遍欧洲。据说它源出于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一个故事。事情是这样的:远在希腊人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每当太阳升起前的黎明时刻,石像总是发出如诉如泣、凄楚动人的声音,人们便称它为“会唱哀歌的石像”,而希腊人则想象它是《奥德赛》中英勇无比的美农。年轻的美农离别其母黎明女神奔赴战场,不幸壮烈阵亡,其英魂牵挂其母,每当黎明来临之际,它便哀怨呜咽,呼唤女神母亲。迷信的人们深信这哀声是神明显灵,于是石像成了瞻仰和朝拜的偶像。古代不少希腊人远涉重洋前来向石像表示敬意,有人甚至在石像上刻赞美的诗句。罗马皇帝哈德良偕王后曾在石像旁安营扎寨三日,专门倾听石像唱出美妙的歌声,并在像上刻下几行字,说他听到了歌声,石像还向他两次致意。

大概到了公元200年左右,一位罗马皇帝不忍心石像破败不堪,便好心地下令修补,以恢复它们昔日的仪容。但是,从此石像便哑然无声,再也听不到它们唱歌了。

石像“唱歌”的秘密在哪里?为什么“歌声”消失了?

原来,经漫长的岁月洗礼,石像的全身风化分裂出许多缝隙,公元前27年的地震又抖落了部分表层。拂晓前石头空隙受寒收缩,强劲的冷风吹进裂罅,发出阵阵哨笛声,千百个空隙好似无数个笛孔,合奏出一支优美的乐章 ;清晨,凝聚在石像表面的露珠流入缝隙,经阳光照射发热,成水蒸气冲出缝隙时,便发出声音似歌唱。自然,当石像的缝隙被填补后,它们只得一声不响地默默注视着人间的沧桑。

扬名四海的国王山谷和王后山谷

汽车抵达一个山谷,谷口两旁几十个摊贩在向游客叫卖当地的石刻和手工编织物。我们径直向山谷走去。山谷不大,左边为一座小山包,一个小山脉在对面绵延起伏。难道这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法老墓葬地——国王山谷?我们感到有点儿惊讶,想象中它应是深山狭谷、绿树葱葱、野草青青的风水宝地。然而,眼前满目皆是浅黄的山石和灰白的石路,依然灼人的深秋阳光,把山谷映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四周无一阴凉之地,我们急急走入一个陵墓。陵墓为隧道式,似我国之窑洞,但极深,与地平面平行笔直地伸入山内,最深的可达上百米,尽头处是棺椁室,一般比较宽敞,有的还向两侧延伸,构成多个厅、室。隧道的墙面和拱形的天花板上,绘着许多壁画,画工细腻,形象逼真,色彩斑斓,鲜艳如新。画面为各种动物形状的古代神像、宫廷生活和欢乐歌舞场面,也有国王狩猎、农夫耕耘以及指导国王阴府生活的亡灵书。

国王山谷位于古代死人城的

北部 ,隔尼罗河与卡纳克神庙相望,其墓地历史可追溯到新王国时期。那时底比斯诸侯在这一带建墓,墓上面立一小金字塔作为墓志。此后盗墓事件屡屡发生,于是国王们抛弃金字塔标志,凿山为墓。殡葬后,堵死墓口,并尽可能加以隐蔽。同时,纪念去世国王的神庙也另建别处。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国王陵墓仍然逃脱不了盗贼的光顾。

国王山谷为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法老的墓地。 第十八王朝国王图特摩斯(公元前1525~公元前1595年)令建筑师伊尼尼在这片渺无人烟的山地勘察两个月,最后选中了这个面向东方、背后山峦起伏、有一峰呈“金”字形的山谷。山谷内迄今已发现的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陵墓共65座,建筑形式大同小异,全部开凿于山体内,呈隧道状。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第十九王朝西提一世的墓穴,它深入山内长达100多米,有多间石室。望着那被灯光照明的墓室和绚丽多姿的壁画,人们心中不禁纳闷:古人采用什么照明设施来开凿如此深的墓穴和绘制这么多的壁画?我们到另一墓穴参观,见到有人在入口处手持一面大镜对准墓口,一道白光直射深邃的墓室,阴暗的隧道里顿时明亮如墓外。哦,明白了,聪明的古埃及人利用金属镜折射阳光的原理为凿墓照明。

与国王山谷齐名的王后山谷位于死人城的南端,埋葬着同期的王后与一些夭折的王子,已发掘70余座,其中最漂亮的墓穴为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纳菲尔塔丽的墓。此外,西岸还有大量的王亲国戚、宠臣祭司和权贵富绅之墓。

西岸残存的神庙仅有两座:一座是建于公元前12世纪的哈布神庙,它的风格与卢克索神庙雷同;另一座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为阿蒙神而建的神庙。神庙利用地势,依山而立,共分三层,好似一座大殿。庙内有一幅描写女王诞生的绘画,画面上,太阳神在伸手迎接她,表示她是太阳神的女儿,是神授的王位。另一幅著名的壁画是她派遣50艘帆船经古苏伊士运河前往索马里进行易货贸易的情景。这幅画被认为是存在古苏伊士运河的确证。

图坦卡芒陵墓挖掘记

在国王山谷,我们望见一座光秃不毛的小山包前围着一簇人群,走上前去,见短墙旁一块牌上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着:图坦卡芒。噢,原来久仰大名的图坦卡芒之墓就在眼前。我们急欲入内参观,旁边一位导游把我们拦住。他解释说,图坦卡芒之墓位于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开凿于岩石内,由于墓小游客多,必须分批入内。

约莫等了20分钟,我们从北面铁栅门拾级而下,折向东,进入一条甬道,抵达 第一石室,接着往北,便到墓室。甬道和第一石室内,四壁空空,装饰全无。墓室内有一具石棺。四周墙上绘有神圣的动物狒,以及图坦卡芒的继承者阿伊正在向图坦卡芒的木乃伊贡祭品,并主持葬礼,包括启口仪式。凝视着石棺,人们仿佛看到里面沉睡了5000多年的这位法老。

据史籍记载,图坦卡芒为第十八王朝后期的一位法老,约于公元前1558~公元前1557年执政,他的陵墓的发现,应归功于英国考古学家卡特。

卡特出身贫寒,17岁时作为文物绘画者来到埃及。1899年,他被任命为埃及文 物局的一名监察员。1908年,他结识了在埃及出资从事考古挖掘的英国勋爵卡纳封。卡特向卡纳封提出资助寻找图坦卡芒陵墓的要求,卡纳封欣然同意。

国王山谷终年酷热干旱,夏日犹如火炉。考古挖掘一般于10月底开始至次年5月止,这一段时间称为考古季度。1917年秋,卡特选择了一个三角形地带,领着50名民工开始挖掘。这块地方位于已发掘的三位法老陵墓之间,面积约1万平方米,但工程极其浩繁、艰苦,他们必须用镐、锄、篓等简单工具,将几十万立方米的大小石块和沙砾刨开、运走。卡特连续挖了几个季度,毫无收获,感到心灰意懒,准备打退堂鼓。1921年,纽约博物馆在鉴定收购到的几件埃及文物时,意外地发现它们是制作图坦卡芒木乃伊的器皿。有的还是木乃伊安葬仪式上的用品。这些东西无疑是存在图坦卡芒陵墓的铁证。消息传来,卡特不胜欣喜,于是继续挖掘。

1922年11月5日清晨,卡特来到工地,见民工们正围在一起静悄悄地观看什么。卡特快步上前,民工队长兴奋地报告说,他们在拆除一座石屋的断垣时,发现一条呈55°通往拉美西斯六世陵墓下面的岩石台阶。在小心翼翼地挖掘和清理出16级台阶后,露出了一座门,门上用胶泥封着胡狼形的守墓神阿努比斯女神的图案。凭着多年考古经验,卡特确信它是古代王室陵墓封印。卡特让民工们掩埋石阶,急忙回到卢克索,致电在伦敦的卡纳封:“我们终于在山谷里找到一座重要的陵墓,封印完好。恭候您的光临。”

11月25日,卡纳封赶到山谷。在 第一道门上,他们见到至少有两处开启与封闭的痕迹。打开后,里面是一条堆满碎石、全长7.6米的甬道。将乱石运走后,露出与第一道门类似的第二道门。

1925年11月16日,举行正式的开门仪式。卡特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他攥着铁杆,发颤地在门的左上角凿开一个小孔,点燃蜡烛,移近孔口,试探着是否有腐败的毒气泄出。然后把孔凿大,探首向内窥视。卡特在其所著的《图坦卡芒之墓》一书中如此描述当时的情景:起初,我什么也看不见,洞里一片漆黑,从里面散发出的热气使烛光摇曳不停。慢慢地我的眼睛适应了微弱的光线,里面的物体渐渐地显现出来了:有奇形怪状的动物像、各种神灵的雕塑、闪闪发亮的金子……我惊得哑口无言。卡纳封在一旁忍不住问:“你看到什么没有?”“有,有,全是珍宝。”我回答说。

同类推荐
  •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宇宙如何起源的?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这是萦绕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追问。但当今时代,人们更加忙碌,更没有时间通过读大部头的专业书来获取相关知识。谁能引导我们去追索这些知识呢?没有比尼尔·泰森更合适的人了。他的这本《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简洁而清晰,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你可以在繁忙的日常里随时随地享受其中隽永的章节。当你品呷早间咖啡的时候,当你在乘坐地铁、等侯火车或航班的时候,《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会用最易懂的语言,为你讲述你最关心的宇宙问题:从大爆炸到黑洞,从夸克到量子力学,从搜寻宜居行星到寻找地外生命……
  • 生活知识百科(第二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二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艺术小百科

    艺术小百科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 电脑新秀

    电脑新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变性的植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变性的植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变性的植物》是一本以植物为主题的科普读物。撰写的内容既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又以实践经验为依据,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如“千年古莲子开花之谜”“植物的亲子鉴定”“植物的第六感”等。对青少年增长科普知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很大帮助。
热门推荐
  • 无灵传

    无灵传

    本是女娲补天之时遗落的一块灵石碎片,一朝塑肉身得灵魂,拜于飘渺上神为师,终有一天成为真正的神,而那个人……
  • 三洞道士居山修炼科

    三洞道士居山修炼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佣兵首领也穿越:佣兵皇后

    佣兵首领也穿越:佣兵皇后

    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界首领,想不到有一天,不幸的穿越到一个废物公主身上。“刷”当痴傻公主的痴呆的目光,被锐利的眼眸代替,现代佣兵王者降临异世。痴也好,傻也罢,现在既然自己占了这副身体,那当然是:“欺我者死”且看现代佣兵首领,如何在异世一步一步走上权力巅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疠疡机要

    疠疡机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第一男子

    第一男子

    他嫁给了一个女人,被他的丈母娘和他的女人瞧不起。他应聘工作时,找到了他的舅舅的公司,他的舅舅,将它的公司,传给了他。他靠自己的努力,成为让他们畏惧的人。
  • 故事茶馆

    故事茶馆

    故事茶馆,可以用故事支付茶点的费用。茶晓晓自从有了记忆以来,就一直守在这个茶馆里,倾听每一个愿意敞开心扉的客人的故事。尽管这些故事或是幸福、或是悲伤、或是遗憾、或是悔恨、或是无奈、或是凄凉,却是最为普通平常的人生。
  • 异世小卒丁

    异世小卒丁

    天呐,因难穿越到异界,万万没想到孤儿院里同父异母的“大魔王”也跟了过来,这可怎么办才好。
  • 假如给我一颗后悔药

    假如给我一颗后悔药

    华夏历2083年3月6日18时三月,正值暮春时节,恰逢雨水充沛、百花尽落、草木繁盛之时,故有“草木知春不早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暮春之景。……
  • 魔子在都市

    魔子在都市

    一代天魔,竟然为了退位培养对手来跟自己打,于是派了自己的手下的儿子去外面历练,并且让他找到可以用来增长自己的黑心石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貌,还现实以真实。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在雀跃,在欢笑,在悲泣,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建言,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