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1200000010

第10章 人潮汹涌的无人之地 (1)

回归自己的路程迂回而曲折,那座叫做“本来”的圣城,一直在远方。那辆叫做“出离”的大巴,驶在最寂寞的路上。那叶叫做“解脱”的舟楫,飘摇于长夜茫茫。即便如此,还是不能退转。

人潮汹涌的无人之地

纵横交错行走的秘道如同莲师的掌纹我信任你摊开的掌心也信任你交叠的手印如同我信任你的忿怒和你的寂静于是我勇敢进入了这片无人境地

这片人潮汹涌的无人境地万法归于心而心归于幻

所有无法与自己对谈的人们都开始高声发问而唯一能够作答的人他们却无法信任在这片人潮汹涌的无人之地他们寂寞无依

让所有无法看见自己的人都看见你吧让所有失心的人都学会对你心怀感念让我们做那触碰你指尖的另一个指尖然后合十在胸前沿着你的掌纹到达你我一如的心

一直向西,行脚去

行脚的不一定是僧。

于僧道,行脚是一山一寺一道观地寻访、参问,生死大义、天道人伦,都一一去觅个究竟。然而于愚人如我,行脚是不得不渐行渐远,直到找到一个足够疏离的距离,足够高远的高度,才稍微能够一瞥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的更多面向——是的,我的意思是,当我和世界深深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我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这个世界。

为什么是行脚,而不是旅行?因为山山水水不是目的,即使我必须经历它们,而且我也绝对不会错过一次尽情的浏览。但是当借阅了别处的风景与人生,再借问了他人的领悟和实证之后,最终需要穿越的,是我自己内心的沟沟壑壑,需要找到的,是心灵的暗礁与险滩。这是一个上下求索、左右奔突的过程,最后可能豁然开朗,也可能一无所获,但既然选择了出发,就需要有一点儿一意孤行的凛然,不是吗?

我选择一直向西,从北京到拉萨,从拉萨到尼泊尔,从尼泊尔到印度,行脚而去。

又寂寞又细小

北京到拉萨,T27次列车,晚上七点半出发。在火车上一觉醒来,看到了一片古城墙,明明上了岁数,还要一副光彩崭新的模样,想必是西安,倒头接着睡去。又是一觉,还没醒来,被邻铺吵醒,说是看见了雪山。看上去好矮的雪山啊,却不知自己已经是身处海拔4000米以上,所以连连的小山稍一仰脖,就顶了天、白了头、穷了首,生生立在了三界外。沿着藏北草原遗世独立的曲线缓缓前行,海拔在升高,气温在下降,越来越寂寞。

其实所有的旅程都是寂寞的,我甚至渐渐相信,我们之所以出发,就是寻那旷世寂寞而去的——离开我们所熟悉的参考点,关于成功、关于幸福、关于欲望,离开这一切,与孑然一身的你自己对话,问问她:如果没有任何人来要求你应该要怎么样,你自己会最想要怎么样?

其实所有熙熙攘攘、风风光光都因为其无常而虚妄,继而我们因为贪着虚妄而不自由。

只有空无与寂静才是究竟的自由与富有——“如果你只是一粒沙,整个宇宙全部的空间都是你的,因为你既碍不着什么、也挤不着什么一般地一无

所有;你面对无垠的开阔,你是宇宙的君王——因为你是一粒沙。”这话又有谁真正懂得?有谁真正相信,我们也可以因为细小而强大?

站在那座寂寞宫城的顶上,向着佛陀当年跏趺而坐的方向,我道出心间的一句默语:“你频频拈花,我却忘了微笑,所以无量劫之后,我学着你当年的身姿,踽踽独行,去寻找足以回应的表情。”

又遥远又高广

只要翻过海拔5000米的聂汝雄拉山口,离尼泊尔边境就不算太远了。在那个离天空如此之近的地方,我却第一次感到了如此脚踏实地。我们一直以为只要放开手,就一定会跌入万丈深渊,但是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自己:真的放开手,你就会发现,落入到真实的大地,才是最深刻的安全。

从一个山巅到另一个山巅,同样的高广,不一样的领悟。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有一座据说是在古佛时代自生而出的香根大塔。香根大塔在一座山上,我总是愿意绕到塔后静静地站在一个临风处,看山下那些密密匝匝、零乱而热闹的小房子、小街道、小人生。我猜想,眼前应该几乎是整个加德满都了吧?也许那只孤傲的黑鹰,稍一展翅,就能飞出了国土、遁入净土。其实只要我站得足够高,一切我无法企及的境地都将变小,一抬步便跨出去了,便从中解脱了。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看轻一点儿,轻到可以飞翔呢?然后我们便有了一个新高度,足以看到出离的方向。

因为香根大塔的存在,我相信整个加德满都从来没有离开过那双佛陀的眼睛,经年累月被注视着。印度教徒也好,佛教徒也好,佛陀悲悯他们不变的生、老、病、死;湿婆的子民也好,库玛丽的信徒也好,文殊师

利的门徒也好,佛陀对其宣说一样的苦、集、灭、道。唐卡中的曼达拉坛城描绘的是宇宙的终极真相,真正的坛城其实没有边际,没有中央,加德满都领悟到了吗?所有疑问凝固成了佛眼下的那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其实没有要追寻的答案,只像是一次没有信号的漫游,脚步走走停停,念头明明灭灭。华丽皇宫被寻常巷陌肆意围绕,而曲折的巷道中蹲踞着的,可能是活女神的父亲,天上的神祇还有三亿个之多,被尼泊尔仅两千三百多万人口每天膜拜着,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十个以上的神所看顾,即便是如此,我没有疑问。奇幻的色彩源于纯白归于纯白,虚幻的显现源于空性归于空性,所有疑问都归于沉默。后来我听说,佛眼下的那个问号,其实是尼泊尔数字“一”,《华严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所以,从哪里出离又要前往哪个远方呢?

如同我无法对你形容那青天白日下的酷热,我也无法向你述说那芳草萋萋间的清凉。世间的狂躁与我内心的宁静,都超于笔墨了——当我置身于佛陀降生的蓝毗尼园。

当我立于阿育王所建庙宇的废墟之上,我突然意识到在我的身体之内,那颗足够老的灵魂,已经老到可以蜕壳而出,入于尘土。

是的,入于尘土,如同一颗蕴藏了所有岁月的种子,它已经具足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我只需要坐在树下,静静地等待它发芽。

我向世界交出了我的老灵魂,只要我足够耐心,它一定会如同那个金色的婴孩,在天地间重新出生。

唯一的远方就是那本自清静的你自己。

直到回到蓝园,回到那个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婴孩降临的地方,我才知道,我们走了那么远、那么远,只是为了回到那个失散许久的心灵童年。

坏消息,好消息

在观心的过程里,永远都有一个好消息伴随着一个坏消息。

例如:坏消息是:我有嗔恨心;好消息是:我发现了我有嗔恨心。 坏消息是:我有分别心;好消息是:我发现了我有分别心。 坏消息是:我的自我很强硬、很狡猾;好消息是:我发现了我的自我很强硬、很狡猾。

不要以为我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实我想说的是,观心的重点不是心怎么样,是不是至美至善,是不是让自己满意;而是“正念”与“觉知”,是“观”与“发现”。无论我们发现了什么,“发现”本身就是成就。修行就是去发现,然后才谈得上对治。

宗萨仁波切在被问到禅修时,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在专注里的时候,他说:“目前来说,我们唯一的参照点就是那个没有专注的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没有专注,就自然回到了专注。”发现就是觉照。

其实,不仅仅是禅修、观心的时候,任何时候,发现事实都是非常有价

值的。

我们可以一起来想想看啊,例如: 坏消息是:我很无知;好消息是:我发现了我的无知。 坏消息是:我错了;好消息是:我发现我错了。坏消息是:你不爱我;好消息是:我发现了你不爱我。 ……

总之,每一个坏消息后面,都一定跟着一个好消息。而最坏的坏消息可能是:好久都没有任何消息,你一直处在昏沉和愚痴里面。

自导自演也没关系

你们见面、通电话、网上聊天、偶尔还发邮件。于是你认为你们的交往挺好的,有来有往,如礼如仪。

直到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其实他从来从来没有主动邀你见面,从来从来没有主动给你电话,从来从来没有主动在网上找你聊天,从来从来没有主动给你发邮件。他只是慈悲而礼貌地回应着你,貌似有来有往,如礼如仪。

你是不是开始怀疑,也许应该推翻所有的判断,关于这段关系?因为那其实是一种孤单的关系啊,看似很主动,其实很被动,你一直“被逼”采取主动。那其实只是一个人的忧伤和愉悦啊,对方只是聆听,而绝不参与,你仅仅感动了你自己。

你是不是开始觉得遇到这种仁慈的君子,真是倒霉透了?就像是芬妮摩尔遇到亨利·詹姆斯——“想象一个男人生来就少了一颗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礼,但就是没有那颗心。”

也许他生来就没有那颗心,也许他有过,现在失却了,也许他能疗愈自

己,也许不能。但是你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嗯,我其实也没有更好的建议,不过幸好选择也不会太多,无外乎就是——

继续原来的方式,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爱他,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不要等待他的回应。反正所有的爱情到了一定程度,都是孤单的,没有人能真的懂得你在其中的狂喜与辗转,没有。爱,其实感动自己就够了,难得还有个人愿意仁慈地陪你自导自演。

或者停止所有主动的行为,好好看看,他到底有没有那颗心。如果有自然好,如果没有,你也要接受。也许没有那颗心,正是他保护自己的方式,是他赖以生存的方式。万一你硬给他一颗心,他死了,怎么办?我是说真的,有的人你可以带他去蹦极以治好他的畏高症,但有的人就直接吓死了。你真的确定他能承受太过热烈的爱恋吗?

除此之外,大概也没有什么是可以做的了。我们迟早要学会,人生就是这样的——就算不会给你剧烈的苦,也多少要给你一些不如意。

来,抱一下!

日日省之懦弱

我必须承认,面对他人的错误,我是懦弱的。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不会去争辩。一方面,是不敢确信自己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不敢让自己的善意被否定。

我总是会提醒自己:“你不见得真的了解别人的世界,别人的观点。“所以不愿意随意评论。但是,我为什么不敢让别人进入我的世界、了解我的观点呢?

当我提醒自己的时候,其实是不是是想提醒别人“你不见得真的了解我的世界,我的观点”?

同类推荐
  • 中国2010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0年度诗歌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10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

    冰心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女作家。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在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是最早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之一,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冰心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其代表作《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曾多次入选小学课本。小说《小橘灯》,诗集《繁星》《春水》更成为永恒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
  • 如梦记

    如梦记

    《如梦记》一卷九篇,本身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文章。虽然描写儿童生活,但它不是儿童文学,是写给大人看的。它也不是儿童自己来写自己,而是一个成年人回望童年时留下的一点回忆。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文章传达出的趣味是一种经过历练、经过省察的趣味,如果说这里面也有童趣的话,那它也是一位三十六岁的成年人的童趣。
  • 梁晓声文集·散文1

    梁晓声文集·散文1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

    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

    体例和观点有重大变动。一是在史论结合上,更突出论的特点,对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重建中的重大深层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比如文学介入社会价值体系重建的具体分析,对这个世纪文学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的探讨,价值与存在与真理的关系问题等等的研究;二是在对20世纪文学价值重建嬗变轨迹的研究中,加大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与现代文学比照的研究,并在与世界文学、古代史学的纵横比较中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意义;三是表达和语言叙述风格更加活泼,富有个人风格。
热门推荐
  • 流浪狗黑子

    流浪狗黑子

    我在黑子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我在我的影子里看到了黑子
  • 应是瑞雪兆丰年

    应是瑞雪兆丰年

    “你是我藏也藏不住的秘密,遇见过的所有人中,我最喜欢你,喜欢到森林里的老虎都融化成黄油,喜欢到春天的小熊抱在一团打滚,喜欢到胖婴鱼趴在鲛鲨的背上呼呼大睡,喜欢到汤姆(猫)和杰瑞(鼠)倚靠在壁炉旁过冬。怕你知道,又怕你不知道,你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是我触手不及的远,你是自私的我心底的太阳,你是疯狂的我眼中的大海,你是迷惘的我头顶的星空,你是我笑里念里最隐秘的一抹蓝,你是我唯一的告白。”她在自己生日那天吃了蛋糕喝了酒之后特别想吹吹风也特别想见他,之后借着酒劲儿在校园墙上写下了这首表白诗,而他全然不知……她也不知道此时此刻的他在哪里……
  • 三国之变身关银屏

    三国之变身关银屏

    汉建兴十一年诸葛亮正在准备第六次北伐。孙权封公孙渊为燕王。著名史书《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出生了。也是在这一年,一个2000多年后男子,来到了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正准备在这个时代大展身手,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女人,好吧,虽然变成了女人,但是自己好歹也穿越成了官二代,可以不愁吃,不愁喝,大富大贵的过一辈子,可是没成想天不遂人愿,自己竟然连官二代都当不成了。
  • 时光与你已不在

    时光与你已不在

    你是否承诺过某些事,你是否承诺过某些人。是否有着这么一个人坚信你的承诺,你是否履行了那个承诺……凌栩当初对叶汐许下过承诺,他承诺她会保护她一辈子,他承诺他会一直陪着她。可这么一天他走了,他违背了这个承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北欧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中北欧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德国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剧院,企图通过戏剧教育群众,以求得在精神上统一德国,莱辛、席勒以及当时一些民族剧院的创办者,都对此作过很大的努力。《维廉·麦斯特的戏剧使命》也反映了这种资产阶级的愿望和企图。出身于商人家庭的维廉·麦斯特不满意他身边的狭隘庸俗的环境,投身于他认为具有广阔天地的戏剧事业,想建立一所民族剧院。他幼年就爱好傀儡戏,到了青年时期,他经常到剧院看戏,爱上了女演员马利亚娜,不久由于误会和她分开了,随后加入了一个流动剧团。
  • 系统之逍遥农民

    系统之逍遥农民

    偶得系统,平凡少年从繁华都市回到乡村,成为一个农民,种点田和菜,养点鸡鸭鱼鹅,逗几条狗,找个老婆,生几个孩子,丰衣足食,逍遥自在。
  • 非洲民间故事

    非洲民间故事

    本书译自African Folktales&Sculpture(Paul Radin,1952),包含了80篇非洲黑人民间故事。原著是最早介绍非洲黑人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一,是珍贵的文学和民俗遗产。保罗·拉丁是20世纪美国颇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他的著作融合历史与文化,探讨了诸多非洲和印第安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他从黑非洲(包括豪萨、班图、阿善堤、布须曼、祖鲁等)的口述传统经典中精选和编译了这80篇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主题多样,大致分为四个类别——宇宙及其起源、动物及其世界、人的世界以及人与他的命运,表现了非洲黑人民族的生活经验、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故事情节曲折、通俗易懂,语言保留了非洲方言在语音、节奏等方面的特色,富于音乐性和趣味性,读者面广且具有很强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 圆月飞羽

    圆月飞羽

    家门衰败,不幸入赘汪家,未想媳妇竟是一蛮横霸道之人,呜呼哀哉!
  • 计武

    计武

    一子一城破,离人生死别。君成将功就,白骨露於野。醉卧美人膝,醒抚英雄剑。天外有飞仙,我有一杯酒。愿为佳人怒,不做冷清仙。一枪破天门,怒目谁敢对。万年博弈,千年一落,谁人断魂。血袍加身,鬼面遮心,为心头人。心动则行,子落盘外,谁为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