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13300000047

第47章 申生之死

申生之死是一个历史性悲剧,他身上所表现的孝和义,酷似当年卫宣公之太子汲,忠孝之人往往死于奸小之手,太子汲死于蛇朔,申生死于骊姬。

话说晋献公建二军,自领上军,世子申生将下军,率领大夫赵夙、毕万进攻狄、霍、魏三国,大获全胜,占有三国之地。申生之功越高,骊姬忌之越甚,而阴谋越深且毒。太卜郭偃曾预言,晋国十年之内必然致乱,骊姬杀申生用了十年,走了十步棋,终于逼死申生,为自己的儿子奚齐争得储君之位。下面,戊申说说骊姬这十步棋都是怎么走的。

一:密谋优施。晋献公听信“二五”的话,分散三公子到边城以后,渐渐疏远世子申生,而对奚齐愈加亲爱。骊姬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儿子终于独宠于国君,忧的是申生无过,将兵有功,无机可趁。

于是,骊姬叫来她的姘头优施,问以废掉申生改立奚齐之策。优施不单单是个偷情的小白脸,他还是个很有见识的偷情的小白脸,同时,他又是世子申生的知己,可谓知之甚深。优施指出,三公子势众,即使申生不立,还有重耳夷吾,因此,必须将三公子全部除掉,奚齐才有机会为嗣,而三人之中,首先要除掉的就是申生。优施说申生有两大特点,仁慈,精洁。仁慈就是心地好,心地好的人喜欢把错误归于自己,不喜欢把错误归于别人,喜欢自我批评,不喜欢批评别人。精洁就是清高,自视甚高,有高尚的节操,这种人不容许自己的身上有污点,如果有污点,他们宁可死。在君子眼中,申生无疑是个贤者,他身上有大大的优点,可在小人眼中,比如骊姬和优施,申生的优点就变成了缺点,他们可以利用的缺点,他们可以下手的凭借,事情成功他们上上大吉,万一失败,申生也不会计较,他们没有损失。优施和骊姬之所以敢于对申生下手,正是看准了申生的心理,十分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有点儿像今天的老太太讹年轻人,讹上了可以敲一笔,讹不上也没关系,啥事没有。鉴于申生的性格,优施建议骊姬多吹枕头风,就是说坏话,胡说,诬陷,捏造都可以,因为晋献公十分了解申生的为人,想说他的坏话很不容易,必须锲而不舍,多说,巧说,一直说到晋献公相信为止。

二:蛊惑献公。骊姬听从优施的建议,开始在晋献公面前中伤申生,采用的手段多种多样,无中生有,颠倒黑白,贼喊捉贼,反正就是极力往申生身上泼脏水。诡诸本来是不信的,架不住骊姬不停的说,一次,两次,三次……再加上诡诸同学成了老糊涂,吃屁不知道香臭,分不清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对申生越来越不满。晋献公对世子申生态度的转变,骊姬起了很坏的作用,当然,在骊姬来说,这显然是相当成功的。

三:申生伐狄。骊姬蛊惑晋献公,说申生在曲沃很得民心,必有异谋,所谓异谋,就是弑君夺位。当时,赤狄皋落氏经常侵扰晋国,骊姬献上毒计,要晋献公派申生带兵伐狄,如果兵败,正好问罪,如果成功,则说明申生果然很有本事,不但得民心,而且会用兵,必有异志。就这种屁话,晋献公居然相信,真的派申生攻打皋落部。如果真是军事用兵,那也就算了,关键是此次用兵动机不良,兵败问罪尚有可原,成功问罪真正无法理解,这也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吧。当然,朝中也有人出来说话,他就是戊申前面提到过的里克,里克是世子申生的师傅,申生有两个师傅,大师傅杜原款,二师傅就是里克。

论权谋,十个里克也不是骊姬的对手,估计他并不知道派申生将兵的真正目的。但里克身为国家重臣,从大局出发,以正言进谏晋献公,提出——太子,君之贰也。就是说,太子或世子相当于第二个国君,是不能轻易离开国都的,国君出则太子监国,平时待在国君身边,问候起居听取教诲,这才是世子储君应该做的事。之前让太子远镇曲沃已经不对了,现在怎么能再派世子领兵打仗呢?晋献公说,申生带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什么关系。里克说,以前带兵那都是跟在你身边的,那是随君出征,这次要他单独带兵,那怎么一样。晋献公固执己见,不听里克之言。

里克没办法,就把这件事告诉狐突,狐突是狐毛和狐偃的父亲,是个老江湖、老狐狸,他一眼就看出申生将兵的危险和骊姬的险恶用心,赶紧写信给申生,劝他不要带兵,赶快逃跑为上。申生何尝不知道晋献公的用心,所谓用兵不过是一次测验,自己考不及格和一百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在得到狐突的书信后,他不愿逃走,前面已经交代过,申生仁慈而精洁,是位谦谦君子,他不愿落得一个违上抗命的骂名,与其这样,宁愿战死沙场,博得一个为国捐躯的美名。因此,虽然申生知道前途未卜,仍然奉命出征,结果大胜皋落氏,取得稷桑大捷。

也许是晋献公还没有糊涂透顶,也许诡诸还念着一点儿父子之情,也许是申生太过完美而无从下手,稷桑大捷后,申生并没有受到晋献公的处罚,当然,骊姬并未就此罢手。

四:申生伐虢。晋国南边有两个国家,虞国和虢国,两国都是姬姓公爵,唇齿相依,和晋国接壤。虢公丑骄傲自大喜欢用兵,经常侵扰晋国边境,晋献公就想讨伐虢国。骊姬借此大做文章,建议晋献公派申生伐虢。当然,骊姬可不是为了什么军国大事,他对申生的政策从未改变,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整倒他,申生伐虢,输了挨罚,赢了遭忌,不是啥好事。晋献公本来答应了,但他也有顾忌,他倒不怕申生打输了,反怕申生赢了,军功威信太大,更加难以制约,因此最终没有派申生伐虢。晋献公假途灭虢的故事也非常精彩,戊申后面会有专门讲述。

五:拉拢荀息。晋国假途灭虢之后,伐虢主将里克功高无比,这对骊姬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因为里克是世子申生的师傅,是世子一党的人,里克的强大显然阻碍了骊姬废嗣立子的进程。为此骊姬很心焦,又找来自己的姘头兼军师优施,问以对策。优施说,满朝文武,能与里克相抗衡的只有荀息,假途灭虢,功在里克,谋在荀息,荀息之功不在里克之下,荀息之智更远在里克之上。因此,只要把荀息拉下水,里克不足虑也。骊姬因请晋献公拜荀息为奚齐、卓子之师,荀息正直君子,不知是骊姬之计,欣然答应。可叹荀息以一人之智而灭虞、虢二国,却堕入骊姬之党,真是可惜可悲。

六:中立里克。拿下荀息之后,里克成为骊姬唯一的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又如喉中之梗,不吐不快。优施分析,里克这个人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多疑,二是好饮,多疑则顾虑多决断少,好饮则易亲近难自清。于是,骊姬给了优施几瓶路易十三,准备了一只烤全羊,优施借机邀请里克喝酒,里克很爽快就答应了。席间,优施唱了一首歌叫《暇豫》,歌词为:暇豫之吾吾兮,不如乌乌。众皆集于菀兮,尔独于枯。菀何荣且茂兮?枯招斧柯!斧柯行及兮,奈尔枯何!里克不知何意,问以菀枯所指。优施说,其母为夫人,其子将为君,本深枝茂,众鸟依托,所谓菀也。其母已死,其子又得,祸害将及,本摇叶落,鸟无所栖,斯为枯矣。说完,优施就起身告辞了。

优施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跟着奚齐混,吃香的喝辣的,跟着申生混,连屎都没得吃。里克当然知道优施的意思,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食不甘味,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到了半夜,实在睡不下去,叫人连夜把优施叫来,要问个清楚。优施多聪明,知道鱼儿已上钩。废话就不多讲了,优施到了里克家里说的最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君将杀太子而立奚齐。其实此时晋献公还没有这个心思,优施属于假传圣旨,即使到后来诡诸起了杀子之心,那也全都是骊姬和优施暗中鼓捣的结果,而且,优施很巧妙的把罪魁祸首骊姬隐藏起来,真正要杀申生的并不是晋献公啊,而是骊姬。在优施迷雾重重的话语面前,里克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觉得很为难,自己一方面是晋献公的臣子,另一方面又是申生的师傅,助子抗君则不忠,助君杀子则不义,怎么做都不对。最后,里克决定中立,优施说行,中立也足以自保。里克中立对骊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一位重臣只要不帮对手,那对自己就大大的有利。

那么,里克中立的决定对不对呢?肯定不对,大大的不对,那就相当于你一个朝廷重臣看着国家陷入动乱而不管不顾,这是什么重臣,糊涂蛋嘛。里克虽然做了决定,心里还是不得劲儿,不知道对不对,优施对他的分析真的是很到位,多疑而少决。优施走后,里克也没睡觉,挨到天明,前去拜见大夫丕郑,告以中立之言。丕郑是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叹说,你糊涂啊,怎么能说中立呢?那不是火上浇油吗?不管优施说的话是真是假,你都当它是假的,不信,既然不信,也就无所谓帮谁,更无所谓忠义之嫌。对方看你态度不明朗,肯定不敢胡作非为,你再相机行事,多给太子说好话,局势扭转也未可知。现在你说中立,太子危矣。里克捶胸顿足,只恨没有先和丕郑商量,无奈中立之言已出,只得在回去途中诈称坠车伤足,称病不朝。优施之谋得逞矣。

七:伪招蜂蝶。这是骊姬谮(读音:Zen去声)杀太子申生的又一个诡计,所谓谮,就是进谗言,说坏话,而且基本上都是无中生有的坏话。骊姬给晋献公说,你把太子从曲沃叫过来,我跟他联络联络感情,以缓和你们父子关系。这当然是屁话,可诡诸毫不怀疑,派人把申生叫到绛城。骊姬在宫中设宴款待申生,一切都非常正常。席散之后,到了晚上,骊姬开始发枕头疯,说申生在宴席上调戏她,而且把调戏的由头都想好了。骊姬是这么说的,申生的母亲齐姜本来是晋武公——也就是申生的爷爷的妾,晋武公老了不中用了,晋献公就把齐姜接手,生了申生。骊姬就诬陷申生说晋献公百年之后,他要接手骊姬,由此而生调戏之心。骊姬为了把罪名坐实,证明自己没有说谎,约晋献公来日自己察看。

第二天,骊姬邀申生同游花苑,事先把蜂蜜抹在头发上,结果蜂蝶纷飞,骊姬要申生为她驱赶蜂蝶。申生中正之人,不知是计,就挥起衣袖帮骊姬赶蜂。晋献公远远望见,以为真有调戏之事,大怒,欲杀申生。骊姬又故作好人,劝献公不能此时杀申生,外人会以为是她设计杀的,她不想落恶名,申生因此逃过一劫。骊姬真的怕留恶名?绝不是,她在晋国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只不过她知道时机不到,调戏一事不足以钉死申生,只要激起晋献公的杀心足矣。

八:毒胙之冤。有一次,晋献公到翟桓田猎,骊姬再生毒计,派人告诉申生说君上梦见齐姜没吃的,饿肚子,必须赶快祭祀,也就是烧纸儿。齐姜是申生的母亲,不敢怠慢,赶快烧纸儿,完了以后把祭祀用的胙肉献给晋献公吃。古时,祭祀烧纸儿用的肉叫胙肉,胙肉也称为福气,只有尊贵的人和有功之人才能享用。申生献胙肉,表示对晋献公的尊重和敬爱。当然,这一切全都在骊姬的算计之内,申生并不知情。胙肉到了宫里,晋献公田猎还没有回来,骊姬趁机下手,在酒里和肉里下毒。六日后,献公回宫,骊姬说申生献来了胙肉,献公欲吃,骊姬又说试肉,一试之下,肉有剧毒,狗吃狗死,人吃人亡。晋献公大怒,骊姬在旁边假情假意煽风点火,诡诸终于决心杀掉申生。

九:申生自缢。毒胙事件之后,申生弑君罪名已成,晋献公杀子之心已定,遂召开朝议,征伐申生。当时大臣们中,只有狐突、里克、丕郑三人称病不出,其余人等毕集朝堂。晋献公将申生弑君逆谋公之于众,群臣知道晋献公和骊姬蓄谋已久,没人敢说话。遂命东关五为将,梁五为副将,率车二百乘伐曲沃。大夫狐突虽然闭门不出,但派人时刻关注朝局,听闻二五出兵,心知定是讨伐曲沃,急忙叫人密报太子申生。申生与太傅杜原款商议,杜原款提出两条建议。

第一条:写状子鸣冤。因为胙肉已经在宫中停留六天,肯定有人做手脚,傻子都想得到。只要申生鸣冤,朝中肯定有人说话。杜原款的这个建议是可行的,这明显就是个冤假错案嘛,只要报上去,肯定会翻案。申生不同意。理由有三条,1.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妃,非骊姬吃不饱、睡不好。申生对目前的态势非常清楚,对骊姬的认识也很清楚,她是晋国上下最得宠的人,晋献公离了她就不能过。而且,毒胙事件明显是骊姬所为,自己怎么能够和父亲最宠爱的人作对呢?2.就算按杜原款说的写状子鸣冤,也不一定能够洗清冤屈,如果鸣而不冤,那不是罪上加罪吗。3.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沉冤得雪,毒胙事件和自己没有关系,必然要牵扯到骊姬,君上很可能会袒护她,不仅不能治罪,而且又伤了君上之心,何必呢?因此申生宁愿自己死,也不愿鸣冤。

第二条:弃宠求广土而窜伏焉。这是《左传》上杜原款对申生说的原话,弃宠就是放弃宠幸、尊位、特权,其实申生这时候没有任何宠幸可言,他已经被骊姬怼到赐死的地步了,还有什么宠幸,尊位、特权倒是有一点儿。求广土就是寻求更广阔的空间土地,不要局限于一国之地。窜就是跑。伏就是藏起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别待在晋国了,跑吧。申生不愿跑,又有三条理由。1.仁不恶君。一个怀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会让他的主君蒙受恶名的。如果逃到国外,那不是显得国君不够英明吗,居然跑到别国去生活,看来晋国不咋地。晋献公要赐死申生,申生仍不愿他爹受世人非议。2.智不重困。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让自己陷入双重的困境的。现在的情况是在国内蒙受弑君之名,这是第一重困境,如果跑到国外,会凸显国君的恶名,见笑于诸侯,这就是第二重困境了。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诸侯,怎么能这样做呢?3.勇不逃死。一个勇敢的人,是不会逃避死亡的。逃跑就是逃避死亡,不能这样做。

于是,杜原款的两条正确建议都被申生否决了,不上诉反映了他的仁慈,不逃跑反映了他的精洁,与优施对他的分析完全一致,最后,申生上吊自杀。与其说申生是被骊姬谮杀,倒不如说他是死在自己的性情之下。所谓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申生的性格和气度决定了他的悲剧。

十:原款捐躯。申生自杀之后,东关五把杜原款抓回去,报说申生畏罪自杀。晋献公要杜原款交代申生弑君之事,杜原款大呼冤枉,被骊姬使力士锤杀。至此,申生一事告一段落。

申生虽死,申生之义犹在。今人多说申生迂腐,恰如卫之太子汲,二人都是死不背义之典型。便宜从事者多,执着死节有何不可。戊申是很同情和佩服申生的,晋人的同情之心更远胜于我,骊姬之乱的第一阶段结束了,但即使是心机如渊的骊姬,最后也免不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命运,这个戊申以后细讲。

话说骊姬怂恿晋献公派世子申生前去伐虢,献公未准,究竟派了谁去?请继续关注戊申读东周系列——假途灭虢。

同类推荐
  • 楚汉新争霸

    楚汉新争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孰对孰错自有身后评。彭城之战,羽3万轻骑挫败邦60万精兵,羽对邦曰:“吾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垓下城被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乌江决绝:天之亡我,纵江东父兄怜我,我有何面目见之!结束也是开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悠悠大秦

    悠悠大秦

    一场空难,理科生穿越到战国。所以他成了……秦政的授业恩师,秦朝的开国功臣,秦朝的太尉,蒙恬蒙毅李斯的引路人;帝国学院的院长,东征舰队的舰长,新航路的开辟者;最大商号唐堂的主人,全国最富有的人。还是大秦单人所获专利最多保持者,儒生的偶像,外邦人口中的恶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且看唐蛟搅动风云
  • 手腕

    手腕

    手腕是中国历史上种种斗争的经验总结:推翻常理,以柔克刚;虚实不定,以弱胜强……唯有不拘一格,才能出奇制胜;唯有采用非常策略,才能让对手一败涂地。看懂了这种游戏的规则,便通晓了手腕的内涵。要想击败自己的对手,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智慧。睿智的人,往往很善于把握自己的对手,从而将对方的行动纳入自己的算计之中,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被操纵,这就是手腕!本书撷取若干历史上精彩的权力斗争故事,全方位地展现权力斗争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手段,不仅要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要突出这些人物“高超”的政治斗争策略以及“近乎完美”的权力争夺艺术。
  • 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本书(作者张宇龙)以时间为基本顺序讲述了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故事。周王室东迁后逐渐衰弱,诸侯趁机做大,并出现了五个霸主。到春秋中叶,战争更是不断,国与国之间,甚至在诸侯国内都有规模不小的战争。进入战国时期后,各国间已经没有了友好,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本书在介绍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以后的战国时代时,前期多以历史故事为主,后期多以人物为主,人与事相辅相成,一直讲述到大秦统一。
  • 且问天下

    且问天下

    假如国民男友王睿穿越到明朝会发生什么?明末庙堂之争,以东林惨败告终。魏党持政,大肆屠戮东林之人。不久思宗即位,欲励精图治,却遇百年不见之灾荒,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十三家七十二营渐成气候。一平凡之人于这乱世中悄然崛起,庙堂,江湖,沙场,处处留下他的传奇。且问这“鹿”死谁手,天下哪位有德之人可持之?朱家?李家?满清?亦或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仗剑夺天机

    仗剑夺天机

    三尺青锋,一头毛驴,一壶浊酒...江湖恶风雨,命数常难定。只剑破残躯,风云卷天命。且看主角流浪在各个世界中,一步步发展,壮大主世界。最后...踏破天命!PS:嗯...这是一个浪子四海为家的故事。
  • 童话般若爱

    童话般若爱

    人生犹如童话一场,灰姑娘和王子最终都会幸福地在一起。他不怎么懂得制造浪漫,但给的爱却最真实。他不怎么会说甜言蜜语,但给的承诺却最可信。他不怎么喜欢分享烦恼,但永远不会让她为他担心。他不怎么容易生气动怒,但一遇到她的事情总是会乱了分寸。他总是以一种最平淡,最安心的他自己的方式对她传递着他对她的爱。无论她接受与否,他都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爱不动了,直到驾鹤西去的那一天,不然他是不会放手的。这样一份深沉的,厚重的爱,慢慢被人理解。理解的背后,是无数的感动与泪水一起交织着。他们的爱情《童话般若爱》。
  • 天生一对:宠妃不好当

    天生一对:宠妃不好当

    她是皇帝的心肝肝闺女,不是公主,而是拥有政治权利帝姬,在储君之列翘首以盼着九五之位。他是青楼的花魁,倾国倾城内外兼骚,有一颗死猪不怕热水烫心。两个人云泥之别,偏偏天雷勾动了地火,花魁瞧上了帝姬,帝姬瞧上了皇位。也许他可以扭转乾坤,他成了她手中的一枚棋子。上刀山下火海不需要,需要的是他脱衣卖身。她本来以为自己对可以视若无睹的,可是在紧要关头,她又忍不住了。皇位什么滴都是浮云,于是她开始进行倒贴事业,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微虐型的女强文,冠我之名,宠你一生一世……
  • 明末发明家

    明末发明家

    一个年满三十的机械工程师稀里糊涂地回到了明朝天启年间,想要通过一己之力改变大明的历史,让明朝走上工业革命发展的快车道,可能吗?
  • 事事关己

    事事关己

    本书主要呈现艺术家靳卫红的创作实践,包括艺术家的日记、随笔、访谈以及评论文章,还附有作品图片约二十幅。本书是艺术家个人在这个时代对生存境遇的抒发,也是对自我与他者,乃至整个艺术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朝夜慕久本卿卿

    朝夜慕久本卿卿

    她本是异世孤魂未曾想有朝一日还能涅槃重生扑朔迷离的身世情深意重的他天地不容逆天而行几世漂泊前世缘今生果缘生则种种法生,缘灭则种种法灭寻她千年日日承受剜心之痛只愿她一世无忧安好长久“我不恨你我只恨我自己为何偏偏爱上你...”
  • 流沙战神

    流沙战神

    万物即将湮灭,大能者重铸天地,延续万年传承。万年之期将至,天地再次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