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0100000217

第217章

论曰。如契经说有修等持。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得现乐住乃至广说。善言通摄净及无漏。修诸善静虑得住现法乐。而经但说初静虑者。于中乐想最增盛故。谓超欲界众多过失。故于此中乐想增盛。如游砂碛热渴疲劳。创饮浊水亦生胜乐。或圣道乐此具有故。谓具一切菩提分法。四沙门果九断遍知三界对治。又诸定首诸定乐因。是故偏说。岂不经说如是苾刍。住此先受离生喜乐。后生梵众受乐同此。何故不言住后法乐。详此唯说现法乐者。为令弃舍乐现欲乐。说现定乐令其欣乐。或现乐住是后乐依。但说所依能依已显。如契经说。先住此间入诸等至后方生彼。或现法乐三乘皆住。后乐不定是故不说。谓或退堕或上受生或般涅槃便不住故。虽诸静虑即现法乐。依近分故说为得。言修近分力得根本故。或即依现乐说为得言。如言石子体故无有过。有说此定佛依自说。如说菩萨居赡部林。起初世间似无漏定。能引一切有情共乐。由此不说后法乐住。即由此故亦但说初。菩萨尔时唯得初故。若依诸定修天眼通。便能获得殊胜知见。此依何义立知见名。本静虑中有遍照智。此遍照故立以见名。见体即知故名知见。眼根名见世所极成。为简异彼以知标见。或即此见决断所缘。故名为知即亦名见。谓本静虑是乐行道。不多劬劳而现前故。不劬劳故其体坚牢。由体坚牢故用决定。用决定故立以知名。见义如前故名知见。为知为见修此等持。即是为求决定照义。此亦善逝依自而说。谓为显佛以天眼通。观诸有情死生险难。方为拔济起静虑等。故为知见修天眼通。有余师言。为欲胜伏诸随烦恼起胜知见。起此胜知见不离光明想。此光明想引天眼通。由天眼通得胜知见。若修三界诸加行善。及无漏善得分别慧。谓从欲界乃至有顶。诸闻思修所成善法。及余一切无漏有为。总说名为加行善法。修此善法能引慧生。于诸境中差别而转。故言修此得分别慧。如说善逝住二寻思。能如实知诸受起等。此显修善得分别慧。说加行言为简生得。非修习生得得未曾得故。若修金刚喻定便得诸漏永尽。谓若修习第四静虑。金刚喻定并随转法。便能获得诸漏永尽。第四静虑佛依自说。无上菩提依此得故。金刚喻定顿证漏尽。引尽智生是故偏说。有说一切有顶断治。第四静虑皆此所摄。此经所说若习若修。若多所作义差别者。为欲显示习修得修所治。更远如其次第如是。已辩所依止定。当辩依定所起功德。诸功德中先辩无量。颂曰。

无量有四种  对治嗔等故

慈悲无嗔性  喜喜舍无贪

此行相如次  与乐及拔苦

欣慰有情等  缘欲界有情

喜初二静虑  余六或五十

不能断诸惑  人起定成三

论曰。无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言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故。此四能引无量福故。无量爱果此为因故。有说此能违无量戏论故。贪等诸惑皆名戏论。何缘无量四无增减。对治四种多行障故。如契经说。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慈能断嗔。悲能断害。喜断不欣慰。舍断欲贪嗔故唯有四。嗔谓心所。欲杀有情欲恼有情心所名害。耽著境界于诸善品。不乐住因名不欣慰。于妙欲境起染欣乐。情无厌足名为欲贪。此中慈悲无嗔为性。若尔此二有何差别。性虽无别然慈能治。杀有情嗔欢行相转。悲是对治恼有情嗔戚行相转。是谓差别。如苦与乐领纳。虽同而损益殊故。体有别苦乐体别如先已辩。慈悲二种差别亦然。有作是言。悲是不害近治害故理实如是。但害似嗔似嗔名说。悲之行相亦似无嗔立无嗔名实是不害。诸古师说。喜即喜受何缘观行者尔时喜受生。若缘与乐与慈无异。若缘拔苦应与悲同。又契经言。欣故生喜喜即喜受如先已辩。此喜行相与彼欣同。喜故生喜义有何异。若言下上义有异者。轻安与乐义亦应然。差别因缘不可得故。又违本论云何名喜。谓喜喜相应受想行识等。此中意显喜俱品法。喜增上故总立喜名。非受受俱其理决定。若喜即喜受何言与受俱。若言对法以理为量应如无过。诵本论文此亦不然。理为量论要有经证方可定文。若与经违理必可坏。不应随意辄改论文。是故此喜定非喜受。以欣为体或即无贪。谓别有贪是恶心所。于有情类作是思惟。云何当令诸所有乐。彼不能得皆属于我。喜能治彼故是无贪。此与喜根必俱行故。三地可得如悔忧俱。喜亦无贪分明相者。于他盛事心不贪著。知他获得深生欣慰。心热对治说名为喜。故知此喜亦无贪性。舍无量体唯是无贪。此与第三有差别者。离爱恚想等缘有情。如创入林等生树觉。平等行因说名为舍。若舍无量亦能治嗔。宁唯无贪与慈何异。又许此舍正治欲贪。与不净观有何差别。且舍与慈有差别者。慈能对治嗔所引嗔无嗔为体。舍能对治贪所引嗔无贪为体。岂不如舍无贪为性。亦能对治贪所引嗔。如是许慈无嗔为性。亦应能治嗔所引贪。此难不然。行相违故谓舍行相。双违贪嗔舍亲非亲差别相故。从此爱恚俱不生故。即由此故舍唯无贪。正能治贪兼治嗔故。慈之行相违嗔非贪。于诸有情与乐转故。由此慈舍虽俱违嗔。而慈顺贪舍能违害。是故此二极有差别。或修舍者治非处嗔。慈治处嗔故有差别。不净与舍如次能治。淫贪余贪故有差别。此四无量非损益他。何缘唯善非无记性。能近对治贪嗔等故。爱非爱相不能引故。力能令心自在转故。慈等体相已略分别。此阿世耶有差别者。观有情类如己谓慈。乐有情类离苦谓悲。于他兴盛欣慰谓喜。于亲怨相不思谓舍。又不观他有损有益。等观一切如友谓慈。于遭苦者哀愍谓悲。由胜解力想有情类。得益离损欣慰谓喜。于有情相等观谓舍。此四行相有差别者。云何当令诸有情类得如是乐。如是思惟入慈等至。云何当令诸有情类离如是苦。如是思惟入悲等至。诸有情类得乐离苦岂不快哉。如是思惟入喜等至。诸有情类平等平等无有亲怨。如是思惟入舍等至。如是所愿竟无有成岂不唐捐。修定功力能伏嗔等宁谓唐捐。应是颠倒何能伏惑。愿得乐等宁谓颠倒。谓此不言已得乐等。但由胜解愿诸有情当得乐等。能伏诸惑故修此四功不唐捐。于定蕴中说四行相六何令等。具如前说。言如是思惟入某等至者。此言若就等无间缘。慈等应无无间生理。别别思惟所引起故。若俱生者入言相违。初业位中别加行引。至成满位亦有俱生。定蕴就初说入无过。且慈无量愿得何乐。有说愿得第三定乐。诸受乐中此最胜故。若自未证由闻故知。有说愿得涅槃妙乐。于诸乐中此最胜故。有说愿得阿罗汉乐。此已解脱诸烦恼故。初修业者未证此乐。未现证故不能运心。但缘己身随所证乐。及他所证现可知者。愿诸有情同证此乐。故但缘现如理所生。无染污乐愿他同受。若于所受已舍苾刍。设未获得真实对治。亦处空闲受远离乐。力能映夺天帝等喜。如五乐等伽他中说又住远离勤修善者。定有善得念念恒流。如大海水遍满相续。喜轻安乐由此引生。以无吝心缘如是乐。愿诸含识一切同受。有余受胜学无学乐。如何观劣以授于他。不于当来还招劣果。若谓不欲以此与胜。便违遍缘有情为境。但由无吝福资所依。实不能令他得乐故。如有贫者以己所受粗弊资具。召施富人虽诸富人不求此惠。而彼施者亦无有失。表自敬心无所吝故。此亦如是故无有失。如于良田殖一细种。后所得果多而复大。如半核娑诸瓜瓠等。故非观劣以授于他。便于当来还招劣果。皆缘欲界有情为境。能治缘彼嗔等障故。谓于欲界有怨亲中。三聚有情能生嗔等。于中有舍怨亲等相。便能伏除嗔等烦恼。是故此境唯欲有情。必不能缘色无色界。大悲体是无痴善根。由此力能通缘三界。若四无量唯缘有情。何故经言。思一方等此由胜解。总缘器中一切有情故无有失。此四通在欲****系。以契经说无量能招梵释轮王殊胜果故。品类足论依修所成。说七智知****修断。及彼遍行随眠随增。有余师言。此四无量加行通欲本唯****。此四无量依地别者。若喜即喜受唯是修所成。彼应说喜唯初二定。以于余地无喜根故。若喜异喜受亦通思所成。彼应说喜通依七地。与乐舍受亦相应故。有余说。喜唯喜受俱。彼则应言喜通三地。或应如颂唯二非余。慈悲舍三通依六地。谓四静虑未至中间。或有欲令唯依五地。谓除未至是容豫德。已离欲者方能起故。有说此四唯欲及初得无量名。余地不尔。经说无量名梵住故。又说修无量生梵世故。又说招梵释轮王果故。有说随应通依十地。谓欲四本近分中间。若悲亦依下三静虑。如何得与喜乐相应。悲缘苦有情戚行相转故。此如无漏厌作意生。是故通依下三静虑。彼真实作意能顺生欣。喜乐相应可无有过。此胜解作意不顺生欣。如何可言与彼相似。疑是戚性不顺生欣。如何许疑喜乐俱起。胜解作意应与彼同。然此于欣极相随顺。力能引生真作意故。疑则不尔极违真故。彼尚相应此宁不许。此胜解作意理应违欣。有欢戚处中行相别故。悲既戚行相转应非喜乐相应。勿二行相俱时转故。若尔应不许与舍受相应。舍受处中行相转故。既非不许舍受相应。与喜乐俱理定应许。勿全不与受相应故。虽言此四能治嗔等。而不能断诸烦恼。得胜解作意相应起故。真实作意方能断惑。又此唯缘有情境故。缘法作意方能断惑。又此唯缘现在境故。通缘三世或缘非世方能断惑。又解脱道此可得故。要无间道方能断惑。有作是说。有漏根本静虑摄故。此因有失。不应说三依六地故。未至中间此应无故。经何故说此断嗔等。亦不相违。断有二故。或由此力引断道故。谓伏嗔等引断道生。是故经中说断嗔等。若尔何故契经中说。由善修慈住不还果。此中圣道以慈名说。如于余处说想名等。或依圣者先得慈心。后数修行得离欲说。或依为得修所成慈。精进修行得离欲说。有说此四依欲色身。无色不缘怨亲等故。修此必应先缘彼故。如实义者。唯依欲身于欲界中唯人能起。若喜非喜受成一必具四。若喜即喜受成一定成三。生第三定等唯不成喜故。依何义故契经中说。修四无量慈极至遍净。悲极至空无边处。喜极至识无边处。舍极至无所有处。云何****法能招无色果。又四静虑无不有慈。何缘修慈唯极遍净。有余于此倦于思寻。仰推慈尊当解此义。传闻具寿迦多衍尼子。曾以此义问设摩达多。彼尊寻思便入寂定。至明清旦欲为解释。时衍尼子复入寂定。时未会遇各般涅槃。由此迄今无能释者。毗婆沙者作是释言。应知此经依相似说。谓乐受法与慈相似。慈作与乐行相转故乐至遍净。上地皆无故说修慈极于遍净。求离苦法与悲相似。悲作拔苦行相转故。色身能作粗苦生因。有身便有断首等故。空处近分厌离色身。故说修悲极于空处。轻安乐法与喜相似。喜作安乐行相转故。识无边处轻安乐增。缘自无边识为门故。无边识相极增安乐。故说修喜极于识处。能弃舍法与舍相似。舍作弃舍行相转故。无所有处由近分中。弃舍无边行相成满。是故说修舍极无所有处。有言此经依相顺说。谓从慈定起欣等流顺第三定。从第三定起欲等流。亦顺慈定如是乃至。舍无所有起欲等流展转相顺。此不显理但有虚言。或应于中更求深趣。有言此经就意乐说。谓乐慈者乐第三定。乃至乐舍者乐无所有处。此亦无理由何证知。是故应如前释为善。初欲引起四无量时。先于有情分为三品。所谓亲友处中怨仇。三各分三谓上中下。上亲友者。谓生法身赖彼重恩舍便难住。中亲友者。谓财法交极相亲爱。下亲友者。谓唯财交亦相亲爱。上处中者。谓于自昔曾不见闻。中处中者。谓虽见闻而不交往。下处中者。谓虽交往而离恩怨。上怨仇者。谓夺名誉命及亲友。中怨仇者。谓夺己身命缘资具。下怨仇者。谓夺亲友命缘资具。于诸有情。分品别已。初修慈者。先于上亲发起清净与乐胜解。若由无始数习所成。恶阿世耶令心刚强。少遭逼恼便怀深恨。缘此还息与乐胜解。复应策励思其重恩。于彼复生与乐意乐。数习力故恨意永亡。与乐胜解相续无替此既成已。于中下亲亦渐次修如是胜解。于亲三品既得等心。次总于处中下中上怨所。渐次修习与乐意乐。乃至最后于上怨亲。得平等心都无升降。齐此名曰修慈成满。修悲及喜例此应说。谓观三苦遍逼有情。不应于中复加以苦。但应如已勤加济拔。渐次修习欲济拔心。乃至怨亲等无升降。齐此名曰修悲成满想。诸有情得乐离苦。深生欣慰如己无差。齐此名曰修喜成满。初修舍者。先舍处中非先舍怨亲恚爱难舍故。又处中品顺舍力增于中如前。先舍上品次舍中下及与怨亲。从下至中从中至上。先舍怨者以亲难舍故。如契经说。贪难断非嗔如是渐次修习。于舍至上亲友等上处中。普于有情舍差别相。齐此名曰修舍成满。若于有情乐求功德。彼于慈等能速修成。非于有情乐求过者。以断善者有德可录。麟喻独觉有失可取。先福罪果现可见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浮生一梦怨平生

    浮生一梦怨平生

    我来到另一个世界,殊不知,与你的相遇才是刚刚得开始
  • 舍我取谁

    舍我取谁

    失去你,赢了世界又如何,我就像一片落叶随风飘荡偌大的世界却没有我的安身之所孤独那是一种毒能销魂能蚀骨可谁是我的解药......想拥有全世界,可是,我只是个废柴,我真的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但是...我想改变这是我第二次尝试写作,也是第一次网络版图书,这部小说构思了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动笔,浙江此下定决心一定会好好完成,这次的题材是一个孤单,颓废的主人公慢慢成长的故事,涉及到一些异能,科技,希望大家喜欢
  • 玩转双界:凰女太轻狂

    玩转双界:凰女太轻狂

    【力荐新书《凤逆天行:纨绔嫡小姐》】她是生在以武为尊世界的废材,是昔日长公主之女,因遭人暗算沦落至现代,与母亲相依为命。即使沦落至此,她依然保持着骨子里的那一分傲气。当她在普通界已经身怀妖孽天赋之时,凤临天下,惊艳艳地回到了那个会使她遭人唾沫的地方,凤凰之神灵宠,光明元素,思想空间,任何一样足以亮瞎你们的狗眼!但是不曾想,她复杂的身世又即将揭开一层面纱......这一切的一切,也不知是福,是祸。但是,凤凰始终是凤凰,就算已落下了枝头,依旧也是凤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呵呵,你要来试试么?【男女双强√】【宠文√】-原书名《凤凰舞之泪》
  • “金融风暴”与企业的战略选择

    “金融风暴”与企业的战略选择

    面对日益蔓延的“金融风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的企业怎么办?这是当前许多企业界人士所关心的大问题,也是该书作者思考的出发点。《“金融风暴”与企业的战略选择》以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力图破解这个难题,着力为“金融风暴”下的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 仙剑奇缘之刘雪没

    仙剑奇缘之刘雪没

    在天界,她为爱坠入凡间,受尽千般情怨。仙,一旦有了感情就好比凡人,就连帝君也不例外。他不懂情,不动情,他只当她是个玩笑,但他不久后就后悔了,他爱她……
  • 激励你一生的成功法则

    激励你一生的成功法则

    不要失去目标,不要让自己打倒自己,永葆进取之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不要让想像的翅膀折断了,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吝啬付出,别浪费时间,不要害怕失败,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思考,管好自己的情绪,设计自己的性格,拥有健康的体魄。
  • 爱情公寓之特种兵龙傲

    爱情公寓之特种兵龙傲

    一个天狼特战队小分队奉命到中国某边境执行任务,在作战结束后,队长为了掩护战友不幸中弹身亡。他的灵魂穿越到爱情公寓的世界。。。。。。
  • 会是我和你吗

    会是我和你吗

    在一个最容易喜欢别人的年纪,邱晨曦也遇到了她生命中的那个男孩,他很干净,不爱笑,但笑起来又是那样令她着迷,青春是个什么样词,或许热烈,或许平庸,或许喜爱,又或许是悲哀,你学生时代喜欢的那个人还在吗?又或是,还在你的身边吗
  • 时然

    时然

    沈星然和苏时亦是从小的青梅竹马。他们俩认识是因为,苏家落魄,沈星然的爸爸把他带回了家,就这样沈星然和苏时亦成为了青梅竹马,到后来沈星然的父母因为车祸去世,只有苏时亦陪她,她很依赖苏时亦,苏时亦也不能离开她。
  • 劣马江湖

    劣马江湖

    边陲小镇的江淮,一个人长大,尽管这个世界没有对他有善意,他还是想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