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0100000182

第182章

论曰。诸欲杂修四静虑者。必先杂修第四静虑。以彼等持最堪能故。诸乐行中彼最胜故。谓彼静虑最有堪能。现在前时。令所依止自体势力增长广大故。若依彼杂修静虑。后虽退失生余天中。由于先时杂修彼力。复能依彼杂修静虑。即由此理第四静虑。诸乐行中最为殊胜。彼轻安乐极上妙故。谁于静虑能杂熏修。唯诸圣者通学无学。学位唯通信解见至。于无学位通时非时。必先三洲杂修静虑。退生色界亦能杂修。岂不杂修诸静虑者。必先已离三静虑贪。如何可言杂修静虑。通于见至而成上流。谓要人间杂修定已。后退三定生梵众天。于彼复须离三定染。方能重起杂修静虑。从彼没已乃生净居。方名上流。如先已说。非诸见至可有斯理。彼于离染必不退故。无如是失。彼从先来住见至根非所许故。谓彼先住信解种性。杂修静虑然后退失。彼惧于后复有退时。便修练根成见至性。从欲界没生色界中。乘前复能杂修静虑。故六种性皆有上流。于杂修时作何方便。彼必先入第四静虑。多念无漏相续现前。从此引生多念有漏。后复多念无漏现前。如是旋还后后渐减。乃至最后二念无漏。次引二念有漏现前。无间复生二念无漏。名杂修定加行成满。从此以后不由功力。任运唯从一念无漏。引起一念有漏现前。无间复生一念无漏。如是有漏中间刹那前后刹那无漏杂故。名杂修定根本圆成。如是杂修第四定已。乘此势力随其所应。亦能杂修下三静虑。杂修静虑五蕴为体。然于此中诸世俗智。是四法四类八智所杂修。有余师言。诸世俗智唯为苦集。类智杂修彼二能缘此为境故。若尔无容多无漏智现前杂故。则不应言此由彼杂。故得自在杂修静虑应不圆成。此不从余灭道法类。苦集法智无间而生。及无间生彼诸智故。杂修静虑略有三缘。一为受生。二为现乐。三为遮止起烦恼退。谓不还中若诸见至。杂修静虑为前二缘。一为受生。二为现乐。为受生者希求胜生。谓厌共生欣不共故。为现乐者欣乐胜定。谓世俗定最能资身。由此能令现法乐住。前后无漏为其助伴。若诸信解为前二缘。亦为遮防起烦恼退。谓钝根者起二无漏。方便防护清净等持。令味相应等持转远。不令净为染等无间缘。故阿罗汉中不时解脱。但为现乐杂修静虑。时解脱者为求现乐。亦为遮防起烦恼退。若杂修静虑为生五净居。何缘净居处唯有五。颂曰。

由杂修五品  生有五净居

论曰。由杂熏修第四静虑。有五品故净居唯五。何谓五品。谓下中上胜上极上。品差别故。此中初品。三心现前便得成满。谓初无漏。次起有漏后起无漏。第二中品。六心现前方得成满。谓二有漏为四无漏之所杂修。如是所余随其次第。有九十二十五念心。如应现前方得成满。如是五品杂修为因。如次能招五净居果。如是十五有漏无漏心。皆是先来未曾得今得。有余师说。初五无漏是从先来未得今得。余十皆是曾所得心。前五现前时已未来修故。有不起定杂修成满。有要数起方得圆成。有余师言。由信等五次第增上感五净居。谓或有时信根增上杂修静虑。或有乃至慧根增上杂修静虑。随此差别感五净居。诸感净居为是业力。为杂修力。若是业力杂修静虑则为唐捐。若杂修力与品类足所说相违。如彼论说。杂修静虑及由业故生净居天。诸所有处等名非异生法。有说。业力感净居天。然不唐捐。杂修静虑以修行彼思现前故。有余师言。是杂修力。而不违害品类足文。彼论先说杂修定者。为显先时入彼定故。次后复说及由业故生净居者。为显后时即由彼力生净居故。此中决定俱由二力。以随阙一不生彼故。然唯有漏感彼异熟。非无漏力弃背有故。经说不还有名身证。依何胜德立身证名。颂曰。

得灭定不还  转名为身证

论曰。有灭定得名得灭定。即不还者。若于身中。有灭定得转名身证。谓不还者。由身证得似涅槃法。故名身证。如何说彼但名身证。以无心故。依身生故。以身俱生得势力故。彼已灭位犹名得彼。此中经主作如是言。理实应言彼从灭定起得先未得。有识身寂静便作是思。此灭尽定最为寂静极似涅槃。如是证得身之静寂故名身证。由得及智现前证得身寂静故。今谓彼从灭定起位。虽得先未得有识身寂静。而非唯彼位方得身证名。先后二时俱得名故。由此设无缘灭定智。得势力故立身证名。是故前说于理为胜。举后边故唯作是言。得灭定不还转名为身证。理实身证于八解脱。无不具足。由身证住。以灭尽定用余解脱为门。而入故得。灭定决定亦应得余解脱。如契经说。入灭定时先灭言行。乃至广说。何缘佛说有学福田。身证不还不预其数。谓世尊告给孤独言。长者当知。福田有二。一者有学。二者无学。有学十八。无学唯九。何等名为十八有学。谓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家家一间。中生有行无行上流。是名十八。何等名为九种无学。谓退法。思法。护法。安住。堪达。不动法。不退法。慧解脱。俱解脱。是名为九。理亦应说。而不说者。以佛观见有学无学由断及根有殊胜故。能生胜果名为福田。然诸不还所得灭定。是有漏故不可说言。自性解脱故名清净。彼所依身犹有烦恼。未永断故不可说言。相续解脱故名清净。故不约成彼立有学福田。无学位中有漏功德。虽非自性解脱所收。相续解脱故名清净。由此亦能生殊胜果。是故约定及根差别。说九应果皆名福田。或立有学依因无故。不置身证有学数中。何谓建立有学依因。谓诸无漏三学及果。灭定非学亦非学果故。不约成彼说有学差别。然今于此不还位中。约无异门密说身证。若异此者不应唯说。得灭定不还转名为身证。此义于后当更分别。若说身证兼约异门。即上所言非善答问。三无色解脱亦通无漏故。已辩不还粗相差别。若细分析数成多千。此中且依行色界五。约诸地等五门分别。谓五约地数成二十四。定地中各五种故五。约种性数成三十六。种性中各五种故五。约生处数成八十。十六处中各五种故。五约种性根数成九十。谓退法种性下中上根。有差别故数成十五。乃至不动种性亦然。五约地种性数成百二十。谓四地中各三十故。五约地种性根数成三百六十。谓四地中各九十故。五约生处种性数成四百八十。谓十六处各三十故。五约生处种性。及根数成一千四百四十。谓十六处各九十故。五约离染处种性根积数总成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不还差别。谓以离染九品不同。乘前一千四百四十。已辩第三向果差别。次应建立第四向果。颂曰。

上界修惑中  断初定一品

至有顶八品  皆阿罗汉向

第九无间道  名金刚喻定

尽得俱尽智  成无学应果

论曰。即不还者。进断****及无色界修所断惑。从断初定一品为初。至断有顶八品为后。应知转名阿罗汉向。即此所说阿罗汉向中。断有顶惑第九无间道。亦说名为金刚喻定。此定坚锐喻若金刚。无一随眠不能破故。先已破故不破一切。实有能破一切功能。此既能摧最细品惑。故知一切无间道中。唯此刹那名极上品。故能永断一切随眠。虽见道中亦有能断有顶烦恼无漏对治。然彼九品惑可为一品断。知彼烦恼势力微劣。见道既为劣惑对治。知非能破一切随眠。若有破能何碍不破。故彼不得金刚喻名。又诸随眠中无事者易断。见道治彼知非极上。由此不立金刚喻名。此中所明金刚喻定。能治一切有事惑中最后微微极难断品。故知能破一切随眠。由此力能一刹那顷。证一切惑断无漏离系得。如是所说金刚喻定。唯与六智随一相应。谓四类智灭道法智。缘四圣谛十六行相。通依九地义准已成。故此差别说有多种。且未至摄有五十二。谓苦集类智观有顶苦集。作非常等因等行相。与彼相应差别成八。灭道法智观欲灭道。作灭静等道等行相。与彼相应差别亦八。灭类智于八地灭。一一别观作四行相。与彼相应成三十二。道类智于八地道。一切总观作四行相。与彼相应差别成四。以治八地类智品道。同类相因必总缘故。灭唯别缘道则不尔。于随眠品已具成立。如未至摄有五十二。中四静虑应知亦然。空无边处有二十八。谓除灭道法智品八。及除观下四地灭谛各四行相相应十六。以依无色必无法智。及缘下灭类智品故。缘下地道于理无遮。道必总缘前已释故。余如前故有二十八。识无边处有二十四。无所有处唯有二十。谓彼于前复除观下。灭圣谛境四八行相。随其次第准前应释。诸有欲令三无色地。有缘下地灭类智者。彼作是说。空无边处加前十六。识无边处加前二十。无所有处加二十四。如是总说依无色地。金刚喻定七十二种。或复说有百三十二。有余师说。道类智品于八地道。亦各别观故前六地各有八十。空无边处唯有四十。识无边处有三十二无所有处有二十四。复有欲令灭类智品。于八地灭有别总观。故前六地中各百六十四。空无边处唯五十二。识无边处有三十六。无所有处有二十四。彼俱非理。道必总缘灭唯别缘前已辩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金刚喻定总有十三。谓断有顶见修断惑。无间道摄十三刹那。此亦不然。以四类忍前八无间道非极上品故。此定既能断有顶地第九品惑。能引此惑尽。得俱行尽智。令起金刚喻定。是断惑中最后无间道所生尽智。是断惑中最后解脱道。故说此定所引尽智。与第九品尽得俱起。或此尽言显一切尽。谓第九品及所余惑。皆得择灭故名为尽。金刚喻定能引诸惑。尽得俱行尽智令起。此与一切烦恼尽得。最初俱生故名尽智。有余师说。惑尽身中此最初生故名尽智。如是尽智至已生时。便成无学阿罗汉果。已得无学应果法故。为得别果。所应修学。此无有故得无学名。岂不无学亦希别果。以无学者亦转根故。此难不然。如先有学求得别果此不然故。谓如预流非一来等。于后获得一来等时。舍预流等名得名一来等。皆舍别果得别果名。此则不然。退非思等于后获得思法等时。虽舍退等名得名思法等。非舍别果得别果名。前后皆名阿罗汉故。唯舍前果得别果时。舍前果名得名别果。更无别果是所应学。故名无学前释无过。即是行向住前果者。求别名果此无有义。既说尽智至已生时。便成无学阿罗汉果。义准尽智未已生时。前七圣者皆名有学。为得别果勤修学故。住本性位何名有学。学意未满故。学得常随故。何故无学名阿罗汉。诸自利行修学已成。唯应作他利益事故。如契经说。不自调伏能调伏他。无有是处。或有三种补特伽罗。谓诸异生有学无学。异生虽学戒定慧三。而犹未能如实见谛。容有舍正作邪学理。故不于彼立有学名。诸有已能如实见谛。正学无退得有学名。由此世尊为显定义。于有学者重说学言。如契经中佛告憺怕。学所应学学所应学。我唯说此名有学者。诸已善学戒定慧三。不复学者立名无学。此是一切有学异生。所应供养故名应果。依如是义故有颂曰。

于戒定慧三  若已善修学

毕竟离忧垢  堪为世福田

学法云何。谓有学者无漏有为法。无学法云何谓无学者无漏有为法。诸无为法虽是无漏。而不名为学无学法。以有得者异生等身亦成就故。若无得者都不系属学无学故。如是有学及无学者。总成八圣补特伽罗。行向住果各有四故。名虽有八事唯有五。谓住四果及初果向。以后三果向不离前果故。此依渐次得果者说。若倍离欲全离欲者。住见道中名为一来。不还果向非前果摄。何故尽智唯是无学。诸有学者亦自了知。我已永尽地狱等故。此前已说。前说者何。谓尽得俱方名尽智。预流等位犹有余惑。既无尽得亦无尽智。由此契经作如是说。诸有学者成就八支。若成十支名阿罗汉。若尔何故尊者舍利子告大长者给孤独言。汝已具成就正智正解脱。无相违失。依彼成就能往诸恶趣邪。智邪解脱。真对治道密意说故。若尔何不说有学成十支。有余无智故心未善脱故。若尔何缘经作是说。诸有成就佛证净者。一切皆名已得正见。乃至已得正解脱者。见圆满者亦如是说。亦无违失。所以者何。我不说言诸有学者无有正智及正解脱。但作是说。彼不立支。不立支因如前已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画魂书

    画魂书

    成功太监,成功太监,成功太监,成功太监,成功太监
  • 长干行之最

    长干行之最

    洛水河畔,宓妃之魂流转,传下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洛家二女儿先天痴愚,洛老爷带着两位女儿回乡下生活,二女儿的痴愚之症得到缓解。洛瑜因此被留余乡下。在乡下,洛瑜和范承竹青梅竹马一起成长,感情深厚。长大后,洛瑜出国,范承竹因病离世。洛瑜得知出国前范承竹为了保护她假定亲的真相后,伤心欲绝,晕倒在自己的婚礼上。苏醒后,洛瑜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在2017年,洛瑜见证了他人的一场生死大爱,也领悟了自己的人生。穿越回1931年后,和有情人终成眷属。
  • 平平无奇小神农

    平平无奇小神农

    2020年五月,叱咤风云、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让各国风云人物竭力讨好的神医‘王老’仙逝。据说,王老有着一名弟子,习得了他的全部本事,就在王老仙逝后,他的弟子也随之消失。花园村,一名平平无奇的少年,脸上洋溢着干净笑容,走进了村庄。“师傅,遵从您的遗愿,我回家了……”
  • 滴血重生

    滴血重生

    一座血迹斑斑古石碑,见证一个超级大宗族的兴衰沉浮,也承载了生命重生的奇迹,演绎波澜壮阔的仙侠争战的画面和无数悲欢离合……
  • 此子有毒

    此子有毒

    四大毒王,东邪,西毒,南圣,北害都是他的师父,毒霸、医神也只是他众多的称呼之一。
  • 天上掉下个朱芭芥

    天上掉下个朱芭芥

    蛮国入侵,内贼苟且,一盏火燃凤,玉碎珠沉。再一睁开眼,身处异世。既然老天让她灰烬重生,那么她就要混的风生水起。害她者,诛之;伤她者,她也必伤之。本以为除了疏歌,世上再无真情可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的恋爱故事

    王俊凯的恋爱故事

    王俊凯和女主角在学校里会插上什么火花呢。。。
  • 幻影世纪

    幻影世纪

    23世纪是一个全靠高科技支撑的世纪,同时科技的疯狂发展,让人们发现了一个可怕的意图。
  • 环游平行时空的少女

    环游平行时空的少女

    时空穿梭者:隐姓埋名的科学家晨曦童年见到一个自称来自未来的姐姐,姐姐交代了晨曦一些关于未来的话之后却又莫名消失。为了找到这位姐姐,晨曦夜以继日地研究穿越机器,终于在55岁成功制造出了穿越机器,一系列试验之后,机器终于能够成功运作,晨曦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机器……来到了自己童年时遇到那位姐姐的那一天,见到小时候的自己却没发现那位姐姐,打算离开时却发现那位神秘的小姐姐出现了。记忆再一次重叠,小姐姐又做了和当年一样的事,只是言语却有些不同,当小姐姐转身,竟然和晨曦年轻时一模一样!在姐姐的引导下,晨曦渐渐发现了时空的秘密,一个个和她一样却又不一样的穿梭者陆续出现在这个时空,这一切该怎样收场?她和那位小姐姐又有着怎样的牵绊?
  • 重生之纵横一生

    重生之纵横一生

    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读书为了泡小妞,恋爱却是下一代。考试红灯,标准差生,萝莉御姐,多多益善。夏元意外的融合了来自未来世界的灵魂,从此展开了一段段暧昧,香艳,血腥的逆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