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0100000131

第131章

论曰。六种随眠由行部界门差别故成九十八。谓于六中由见行异建立为十如前已辩。即此所辩十种随眠。部界不同成九十八。部谓见四谛修所断五部。界谓欲色无色三界。且于欲界五部不同乘十随眠成三十六。谓见苦谛至修所断。如次有十七七八。四即上五部于十随眠。一二一一如其次第。具离三见二见见疑。谓见苦谛所断具十。一切皆违见苦谛故。见集灭谛所断各七。离有身见边见戒取。见道谛所断八。于前七增戒取。修所断四。离见及疑。如是合成三十六种。前三十二名见所断。才见谛时彼则断故。最后有四名修所断。见四谛已后后时中数数习道彼方断故。由此已显十随眠中。萨迦耶见唯在一部。谓见苦所断边执见亦尔。戒禁取通在二部。谓见苦见道所断。邪见通四部。谓见苦集灭道所断。见取疑亦尔。余贪等四各通五部。谓见四谛及修所断。如是总说见分十二。疑分为四余四各五。故欲界中有三十六。经主于此自问答言。此中何相见苦所断。乃至何相是修所断。若缘见此所断为境名见。此所断余名修所断。此不应理。所以者何。遍行随眠缘五部故。则见苦集所断随眠。亦应通是见集苦等所断。又见灭道所断随眠。缘非所断法。当言何所断。故彼非善立所断相应言。若见缘苦为境名为见苦。即是苦法苦类智忍。此二所断总说名为见苦所断。乃至见道所断亦然。数习名修。谓见迹者为得上义。于苦等智数数熏习。说名为修。此道所除名修所断。是名为善立所断相。色无色界五部各除嗔。余与欲同。故各三十一。由是一切正理论师。以六随眠约行部界门差别故立九十八。于此所辩九十八中。八十八见所断忍所害故。十随眠修所断智所害故。何缘于此约界不同建立随眠非约地异。如无欲色异界随眠于一事中俱随增理。初二静虑异地亦然。若谓地虽殊而有同对治。非欲****对治有同。是则不应别立无色。以无色与色有同对治故。若修所断对治渐生。故色无色应别立者。诸地亦尔。何不别说。故应立二百八十四随眠。设许如斯亦无有过。且约界异立九十八。所以然者。由离界贪建立遍知沙门果故。谓立此二由断随眠。此断随眠约界非地。故不约地建立随眠。宿旧师言。佛于法性明了通达能说示他。定应善观四静虑地诸烦恼法性少相似虽有四地而合说一。于四无色合说亦然。经但说色贪无色贪等故。由此义故正理论师建立随眠约界非地。如何四地性少相似。有说。同是摄支地故。此释非理。所以者何。诸近分地中有生烦恼故。有说。同是遍照地摄故。有说。等是色贪类惑故。我说。此中少相似者。唯薄伽梵明了通达。要于永断第四静虑下下品惑方立遍知。下位不然。故知四地必有少分性类相似。非上地烦恼能缘缚下地。下三静虑得离系时。宁不别立断遍知体。定知一类烦恼未除。虽已离系与系相似。要同类惑永断无余。方得名为究竟离系。故唯约界建立随眠不约地立。于理为胜有余师说。如有为怨禁在囹圄。方便走出乃至未到。与怨城林田空闲等不相似处。虽越怨狱未大安隐。如是若断下三定贪。未到彼贪不相似处。虽越少分未大安隐。故唯约界建立随眠。有余师言。若越欲界便为已越。多趣多生大蕴处界无量苦法。若越****。便为已越一取蕴全多处多界。若越无色界。便为已越一切生死摄蕴处界尽。离下三定所越不然故立随眠约界非地。然诸古昔正理论师。亦许随眠约地建立。故设如是假问答言。颇有异生于九十八随眠永断具成就耶。有。谓异生生在欲界得第三定未离彼贪。颇有异生得第三定。于向所说九十八种随眠永断不具成耶。有谓彼异生从欲界已殁。颇有住见道苦法智忍位。具成九十八随眠永断耶。有。谓彼异生得入正决定。颇有诸圣补特伽罗。于十智中唯成就四而得八十二随眠永断耶。有。谓具缚入正决定。于正住在苦类智时。若****中四静虑地同一系缚如欲何过。此则善顺约断界贪建立遍知及沙门果。又顺本论说。遍行因为因能生自界染法。不尔经论理相违故。且引经文证四静虑非同一系。如契经言。彼作是思。我当安住寻伺寂静第二定中。虽作是思而不能入。复作是念。何因何缘。我于此中心不能入。作是念已。便自了知。以我犹于寻伺过患未识未达。未见未知于无寻伺静虑功德。未能修习多修习故。于第二定心不能入。广说乃至。我由住此数数发动寻伺俱行。诸想作意过患令起。今定应断。乃至广说。此中意显。如越欲界。如是当越静虑地等。下地所有诸想作意能障离染。及能退故。说为过患非自地者。故知****非一系缚。又见过患能为厌因。厌为离因。离故解脱。若同一缚此应唐捐。又说寻等渐次息故。谓契经说。若瑜伽师入第二定寻伺便息。广说乃至。得入无边虚空处定色想便息。****诸地若同一缚。诸瑜伽者。既无力能顿舍寻伺喜乐色想。以心怖怯极重担故。应毕竟无舍寻等者。又说离喜断乐言故。谓契经言。离喜断乐非同一缚。欲界诸处有毛端量未得离贪。可说名为全离欲系。唯除已断见所断法。虽永未离修所断贪而名离缚。非彼境故。****诸地若同一缚。应有余缚。离断不成。此等名为经相违故。次引论文证四静虑非同一系。如本论言。谁成乐根。谓生遍净若生下地。若圣上生。谁于此不成。谓异生生上非下地法。生上地时。虽曰不成。而不由断于同一缚。欲界等中不见如斯定成等理。然于本论说遍行因为因能生自界染者。且就约界建立随眠辩遍行因。故作是说。亦有本说生自地染。此等名为论相违故。如何一系与理相违。且与随经理相违者。不应于二定说内等净支。未断寻伺俱诸烦恼浊故。又生第四静虑有情。亦应成染寻伺喜乐。然契经说寻等息言。又契经言。离喜断乐与随本论理相违者。谓本论中说。第二等味相应定。能与初等味相应定。唯作二缘。谓增上缘及等无间。****诸地若同一缚。诸上地贪于下地爱。亦应能作因及所缘。又除受生时。应为等无间。又初定爱乃至应与第四定贪为等无间。又应从初味定无间。乃至第四净定现前。又除受生。应从第四净定无间初味定起。如是上下等无间缘。展转相生应立多难。又不应于第四业内。说四思能断白白异熟业。又不应说上近分定能断下惑。同一缚故。又得初定诸不还者。与得四定所断应同。是故定应许上下地如界业惑因果皆殊。由理不同。一系缚故。如前所说上界除嗔。以何因缘彼嗔非有。彼嗔随眠事非有故。谓于苦受有嗔随增。苦受彼无。故嗔非有。又嗔随眠干涩相故。谓此烦恼其相干涩犹如风病。彼有情类由奢摩他润滑相续。故彼无有干涩相嗔。又彼非嗔异熟因故。谓嗔必感非爱异熟。上二界无诸非爱事。外无毒刺茅灰等缘。内无热风癫痫等故。有说。彼无恼害事故。慈等善根所居处故。诸所摄受皆远离故。有余师说。嗔性躁急速可远离。故瑜伽师离欲贪时即能止息。如不居穴诸干涩垢。才加洗拭速可遣除。分别论师作如是说。无九十八所立随眠。经说随眠唯有七故。谓契经说。若欲永断七种随眠。汝等从今应于我所勤修梵行。由此故知正理论者唯依自计立九十八随眠。若离圣言依自计立。则应许有无量随眠。无量有情身中转故。今观具寿于圣教理不能审谛。如实观察于此所立理教极成。随眠数中能固非拨。且非彼所引七随眠经有证定数能非了义故谓余经言。若欲于色厌离欲灭永解脱者。应于我所勤修梵行。乃至于识说亦如是。此经唯说欲断随眠。应于我所勤修梵行。故知此经非了义说。又于余处亦有唯依欲离一界染。一随眠少分说。应于我所勤修梵行言如契经言。若于乐受欲永害贪随眠应于我所勤修梵行。又契经言。若于苦受欲永害嗔随眠。应于我所勤修梵行。岂以彼经所说极少便应非拨说七随眠。故知此经文同彼非了义。今应详辩。此契经中欲断七随眠应修梵行。意谓此经意为显随眠种类有殊故标七数。如契经说。法有二种。非离二种别有余法。岂由此不许说十八界耶。然意类中说余六界。故二十八互不相违。又如经中说盖有五。非无明体非盖所摄。经说无明能覆盖故。又即五盖余经说十。如契经说。苾刍当知。贪欲盖体差别有二。一内二外。乃至广说。又如经说。由四因故大地振动非无余因。又如经言。世有三法宜应开发。然有说四。又如经言。谛唯有一更无第二。然为梵志说谛有三及说四等。又如经说智有二种。谓尽无生非无余智。又如经说。心有二种谓善不善。非无无记。如是等类无量契经佛顺机宜说意各别。不能了达圣教理趣。唯计损坏他宗为德。此类岂能逮善说果。如世尊告邬陀夷言。若于如来异门所说。一切一切物一切一切种。不欲于中求解义者。汝应知彼于圣教中求斗诤住。乃至广说。又彼所说则应许有无量随眠。许亦何失。约依身别数无量故。然就体类分别随眠但成六种。此六约门异成十六。或十或二十八或三十六。或七十四或九十八。谓佛处处约界行部诸门差别显示随眠。正理论师随佛所说约界等异立九十八随眠。且诸随眠体类有六。谓贪嗔慢无明见疑。体类别故如前已辨。以薄伽梵于契经中说三界贪总名爱结故知体类唯六随眠。即六随眠约界差别世尊且说贪分二种。谓欲有贪随眠异故。由贪差别可类解余。为显随眠定不定界各成二故作如是说。然唯说贪界差别者。以多处说贪为首故。谓诸建立烦恼教中。处处说贪以为上首。如说九结三不善根五盖。上分三业道缚业缘集等无量。契经以贪随眠是生死本故。于诸处多说在初。既说最初分为二种。由此类显余亦应然。然不可说嗔亦约界分二。由欲有贪显余差别。此非如慢等说上亦有故。由如是教已显随眠。随其所应定散界别。佛余处复约有贪异门。显定界随眠亦有差别。谓世尊说上分结中色无色贪别立为二。由贪差别可类解余。为显随眠。于诸定界色无色异故作是说。然非上分结唯修所断故。则唯修所断有贪界。有别见所断惑。与修所断种类既同。必亦异故前总显示见修所断定散界别。今别显示唯修所断色无色殊。以无漏道如是断故。谓色无色见所断贪同一对治。修所断贪各别对治。故于定界见所断贪不显界别。修所断贪则显界别。如是别引二经证贪有三界殊。显余亦别。今复总引一经为证。如契经言。爱有三种。一欲爱。二色爱。三无色爱。由爱差别可类解余。为显随眠欲色无色界差别故作如是说。已举圣教证诸随眠界有差别理亦有异。谓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欲界法总得离系非色无色。彼由断此诸随眠故不欲界生。此所断随眠应知欲界系。色无色界类此应知。是故随眠由圣教理。界定有异数成十六。已显界别。行异云何。即六随眠见由行异。世尊处处说见有五。有身见等如前已列。故六随眠约行有异敷积成十如前已辨。行界合分成二十八。已显行别。部异云何。部谓随眠约别对治。谓有一类由见苦断。有由见集灭道亦然。有由后时随于一智数数修习增胜故断。若异此者立四谛见及后果智则为唐捐。然见道中于四圣谛必渐现观如后当辩。如是五部决定差别。佛于经中自正显示。如世尊言。

同类推荐
  • 明伦汇编官常典县令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县令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八家诗抄

    十八家诗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Raven

    The Rav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谷风之什

    谷风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杏花宝卷

    杏花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婢妾

    婢妾

    语言天才意外穿越,惨遭宅门职场潜规则。这是个炖肉多过谈情的年代,渣爷觊觎,渣奶陷害,小小通房忍辱负重,只为了攒钱赎身幸福奔小康~——PS: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么~
  • 六界浮沉

    六界浮沉

    何为六界:神界,魔界,仙界,冥界,妖界,人界……自鸿蒙创世消失后,六界无主爆发旷世大战,最终各界主签订六界盟约并开启界壁防止其他界域入侵……一位少年的崛起是命运还是……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天师狂徒

    天师狂徒

    一曲镇魂,演绎人生百态,一段过往,勾起百世轮回。万世浮沉,谁主永恒,纵观人世,不过轻舟一叶。往生路,百鬼行,地府阴曹终不见。红尘毒,争纷飞,一念一世始沉沦。踏尽凡世,走遍万千,悲渡苦海,终始梦成空!
  • 虐爱成婚陆先生放过我

    虐爱成婚陆先生放过我

    幼时相遇,他对她一见钟情20年后,他因认错了人对她百般伤害知道真相后,他对她宠到入骨,她却对他弃之。
  • 统御九霄

    统御九霄

    蛮荒世界,种族众多,宗派林立,更有不朽的皇朝统御一方。不过任你风华绝代,冠绝天下,百年后依旧是红粉骷髅。任你为一代人皇,坐拥亿万里山河,到头来也是黄土一捧,散尽天地。不朽的愿望永存与世人的心中,直到古老的修行之法焕发出了光辉。强大的武者,弹指间天翻地覆,挥手间斗转星移,用绝对的实力将遥远的梦想变的触手可及。一位少年,手持古老的修行之法,自乱世中崛起,在浩大的天地间留下属于自己的传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诗不成唐

    无诗不成唐

    作者采用章回体的写作形式,将历史与诗人的生命轨迹相互结合,以渊博的学识、幽默流畅的文笔,讲述了唐代数十位诗人的逸闻趣事,再现了唐诗的魅力与诗人的天才,更展现了诗人所在时代的历史画卷。读古诗,知古事;诗中有史,史化为诗。本书为读者讲述唐诗背后的隐秘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化唐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