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89500000006

第6章 万经之王《道德经》3

老聃建言

建言:即是箴言,指古语或古谚,类似于格言警句,将生活中的经验,感悟出的哲理提炼出来形成文字,让后人得到启示,从中受益。老子很诚恳地将他的感受和领悟写进了《道德经》里,言之者谆谆,他希望闻之者也能有所裨益。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这是老子记录炼丹的经验和体会:在练丹过程中本来光明的道,感觉像是于黑暗中前进一样;原本以为炼丹每天都在进步,却体会到好像在后退一样;本来很平坦的道,却像是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老子在炼丹实践中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证道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错觉,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练功的深入,也会有一些魔障出现。打个比方:我们在坐高铁旅行时,当两列车相对静止的时候,这辆车开了,你会误以为是那辆车开,这就是一种错觉。比如赛车的车轮飞速前进时,你看到车轮像是很慢转动,甚至向后转动一样,这都是一种错觉。有错觉、幻觉出现,不必注意它即可,其实你每天都在进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证道的过程中可谓:‘魔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如果人为地干预和参与,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走火入魔。

有句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在炼丹的过程中不管有什么现象发生,都不要去干扰它,也不要参与它,顺其自然而已。‘恬淡虚无,清净自然。’是炼丹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恬淡虚无’是在做功中自然而来的,并非做作,如同自然辟谷一样。有些学子喜欢气浪澎湃,以为得入丹道的个中三昧,殊不知这正是不入道门,甚至离走火入魔不远。老聃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平时没有任何感觉,往往身体健康;如果忽然有感觉,恰恰说明身体有恙。无论炼任何内功心法,勿要追求新奇,以平淡是真为原则。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士’古代指读书人,有聪慧心性的上士听说了大道,马上心领神会,颖悟其中并去践行;中士听闻大道之后,半信半疑,认为这个‘道’不一定真实存在,也有可能存在;下士听了,则揶揄嘲笑,嗤之以鼻。拿自己的小聪明,和他平常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想法去判断,认为道根本就不会存在,同样一个‘道’,可是对它却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正因为有排斥和嘲讽大道的人存在,才会更加彰显大道的珍贵。老聃在《道德经》里言之凿凿说‘道’的真实存在,虽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确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对待‘道’的态度,在先秦时期老子年代是这样,‘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乃至于‘宋元明清后’,时至今日依然也是这样。大道随缘,诚如《论语》里言:‘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經》第十六章

“常”作恒解,指不变的修道方法和原理,也指永恒的道。只有明白道德本质,通达证道的原理和方法,才可以称他为明白人,才不算糊涂。对人的生来死去有个了解,知道生命的归宿,以明确追求的目标。不明白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不了解大道的来龙去脉,而擅自证道是有危险的。我们都知道炼丹不当容易走火入魔,这并非故弄玄虚,而是真实存在。导致身体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诸如内气乱窜,外动不止,精神异常等等,不一而足。走火入魔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炼丹必须要明白原理和方法,否则不要轻易涉足,证道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充满艰辛和危险,稍有不慎,拐入旁枝分叉,则祸患丛生,而贻害无穷,因此必须由过来人带领,明师至关重要,古语有‘无师不成道’之说。早在先秦时期的老子已经洞察秋毫,并在著作中明文指出,作为对后学的告诫。

汉以前的民间百姓用铁鼎作为烹饪器具,鼎的特点是锅灶一体。烹饪不离火候,火候的掌握是烹饪的关键。后代借用世俗的生活现象来形容炼丹,炼丹不当可致人体生理和心理出现异常,类似烹饪食物的成败一样。烹调得当,可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反之则相反。丹道作用在人体上也是如此,‘走火’一词源出于此,形容生理异常,‘入魔’则形容心理异常。均缘自无明师指导教授,擅自生火烧丹(意守丹田),引火烧身(以意领气),追求动触,违反禁忌等,造成阴差阳错,气机错乱而不归元,致生内气乱窜、不消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产生幻觉、妄想、强迫等,身不由己的一系列身心异常现象。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道德經》第十八章

大道废弃,仁义才会倡行。老子认为无声无色的“道”高于社会道德,因为“道”在无知无识的潜意识状态里,而‘仁、义、礼、智、信’都是意识状态的产物。社会道德是在意识状态中形成的。行大道就要把仁义放在一边,缘自大道处在无知无识之中。不在行道的状态,仁义才会施行。当运用智慧时,那么‘大伪’也就出现了。在炼丹的过程中,思维对身体反应的感知、理解往往是错误的,甚至是背道而驰,行者还自以为是。因此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炼丹遵循道法自然,禁止‘智慧’参与,人为的判断和干预,对烹炼金丹没有任何益处,甚至有害。所以老子又说: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道德經》第十八章

古代善于修道的人,不是在百姓面前表现的很聪敏,反之显得很木讷。缘自在修道的过程中摒弃智慧的干预。智慧的参与只会阻碍炼丹的进展,与道相违。后世认为老子有愚民思想,是没有站在证道的立场上看问题,社会的进步与人类智慧息息相关,没有智慧的参与,现代社会依然处在茹毛饮血的年代。出世修道和入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质不同,不能同一而论。老聃谈道并不是愚民,而是讲证道者的身心状态,通常修道者的外观表现为行止木讷,恬淡超然,与天地同存。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經》第十七章

如同上、中、下三士,‘太上’是比上还上,最上、至上。感觉不出有‘道’的存在,他已经和道融为一体,他就是道,道也是他,不分彼此。每天践行在证道的过程中,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差一些的愿意亲近道,并且会赞美道,对大道憧憬向往,知道大道是真理,明白修道的益处。再差一些心存忧惧,会害怕大道,听说过证道的艰辛和危险,有走火入魔的存在,怕引火上身,得不偿失。再差一些则会嘲笑、贬低大道,认为纯属无稽之谈,不可理喻。依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觉得大道是虚无缥缈的事情,不足为论,不值一驳,要么揶揄,要么讽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大道了解的不够深刻,自然认识也就偏颇,即使大道存在那里,也不会相信它的存在。道是真实客观地存在,不是宗教信仰的信与不信。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道德經》第六十二章

三公指先秦时期辅佐皇帝的重臣:太师,太傅,太保。即使天子继位,分封三公爵位,进献珍贵的拱璧,再进献豪华的驷马举行这样隆重的仪式,虽然拥有如此奢华的生活,也不如安静地在那里进而修道。在老子眼里,道的尊贵远胜于过眼烟云的功名利禄。证道可以变化人的气质,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日修日得,月修月得,功不退转,这也是修道的特点,所以老子说坐进此道,进而不退。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經》第七十章

这就话直译很简单:治理大国,如同煎烹小鱼。有句俗话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国和小鲜在个体上的反差很大,却又有相同之处,在烹调和治理上的相同点大致如下:一是无论事情大小都要认真,即使烹煎小鱼,也要遵循规律,比如注意火候,少翻动小鱼,佐料适量等。如果不认真,小鱼也烹调不好。二是烹饪小鱼并非复杂,中间不要过多干预。治理大国是否繁缛复杂呢?如果人为弄得很复杂,其结果未必治理得好。把握关键,少一些政令干预,因势利导才可养民利生。

通常认为小鲜容易烹调而失去认真,大国地域广阔治理难而人为复杂干预。《参同契》将此引申为御政思想,如同管理朝政,皇帝只需安居中心,朝臣制定政令,四野官员执行,八荒百姓遵守法令,治理国家并非那么复杂。

治理大国,如同煎烹小鱼。烹炼金丹也是如此:说简单很简单,如同煎小鱼一样,但要认真。关键把握住‘中’的核心思想即可。至于身心各种纷繁复杂的变化,只需淡然处之。人的身心结构极其复杂,如同大国,拥有正确的炼丹方法去调理身心,则若烹饪小鲜一般的简单。此即大道至简。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經》第七十章

老子感慨:我说话浅显明了,讲的道也很清楚,证道的方法非常简单,并不那么复杂。可是天下的庶民百姓依然不清楚我讲的是什么,那个‘道’在哪里?莫衷一是。更不会践行证道,丹道学说就像宝珠沉埋土中,不见天日。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解了道的特点、道的价值、证道的原理和方法、功程中的感受、世俗对道的认知等等,是第一位阐述丹道学理的实践家。应该在老子之前的华夏大地上,已经绵延传承了丹道学说,限于传承者的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难见文字记载,老子开创了先河,将‘道’行以文字。‘道’是先祖们在实践中总结的智慧结晶,是中华古代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国学中的明珠,作为后世炎黄子孙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它,让这颗文化明珠熠熠生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双手合抱的参天大树,起始生长于弱小的萌芽;垒砌九层的高台,最初筑起于一小堆泥土;千里的行旅,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迈出的。老聃告诉学者烹炼金丹非一日之功,乃经久累月而成。

炼丹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执着反而会受到损失。所以圣人持无为也就不会招致失败,不执着也就不会遭受损失。老聃告诉学者炼丹要持无为思想,恬淡虚无为本,勿要执着。

老百姓做事情,经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所谓‘功败垂成’。‘功败垂成’出自《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所以烹炼金丹至始至终都要谨慎对待。即使炼丹快要成道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则不会有失败出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老聃将大道与万物的关系阐述的很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乃至于**分化成万事万物。如果想回到原点,只有逆而行之:万物复三归二,并二于一,返还合道,老聃接着说:万物都有阴阳,阴阳相合交融于中是根本。(这就是大道之因,证道之理)。世俗百姓都不喜欢‘孤、寡、不谷’,人所最嫌恶的,就数孤弱、无助、不得相养,《战国策?齐策四》:‘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王公却这样自谦。(证道也是如此,要处下、谦卑、不争,才更容易炼丹取得成绩)。所以任何事物,减损它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却得到减损,(不要以表象代替事物的本质)。别人教导我的,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老聃说这些道理并非自己凭空想象,是‘言有宗,事有君’。可见老聃是有传承的,大道延源于太古时期,贤者薪火相传、递相授受。)自恃强大而不遵从道之规律的人大都不得善终,(炼丹自有其理法,必须遵循它的规律,若擅自妄为不认同它的规律去违背,只会深受其害,坠入走火入魔的深渊,即‘不知常,妄作凶。’)老聃说我将这些原理作为写这本书的根本告诉大家,其谆谆之情跃然竹简之上。

‘孤、寡、不谷’与‘强梁’是相对应的,人们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也未必是坏事,倾慕的也未必是好事。所以老聃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证道有时候是异于常人的,正如他说‘我独异于人’。这种异于常人的状态并非做作,惟于此,方符合证道的规律。身在道中,异于世俗,这也是证道的特点之一。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大象:大道,证道的方法。《周易》云:‘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日月相合而谓明,天地之间日月往复循环,是最广大且显著的象。《参同契》有:‘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乾坤即是天地,坎离乃运行之日月。因此魏伯阳说:‘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阴阳配日月,水火为效徵。’大道不离其身,运用存乎于心,所说的日月就是炼丹的丹药,借用世间的水火来比喻坎离。坎离、水火、日月均是阴阳的衍生名词,其义则一。掌握了金丹绝学,天下的百姓黎民自会向往、倾慕、亲近,得道高真与世俗平民彼此交融并不相悖,安谧、平和、康泰。

道与俗原本可以相互融洽,彼此和谐。老聃说:‘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让百姓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彼此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彼此相安无事,大家并不干涉,安心享受生活,您若超凡脱俗亦可安心,您若吃得香甜,穿得漂亮,只管享受,各从所好,这是老聃理想中世外桃源的生活,没有兵戈,丰衣足食,道俗原本并不分离、隔阂,非势如水火。道在人间,不逆世俗,不悖人伦,此即‘往而不害,安平泰。’

《道德经》小结

在中国先秦时期一位文化巨摩老聃以其简练的语言铸就了辉煌巨著《道德经》,影响了华夏乃至世界的文化思想,《道德经》是老聃首次将丹元大道公诸于世,秦简之中蕴含了金丹之学的理、法、功效等,涵盖内容灿烂丰富。在老聃之前上古先祖们在生活实践中应该已经知晓了大道,在文化传承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只能口耳相传。老聃将此金丹绝学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奠定了他乃金丹文化的开山之祖,开创了中华炼丹文化的先河。《道德经》书中将大道的性状特点在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况下尽力阐释,书中隐含了炼丹的方法,这也是《道德经》的价值所在之一。此经明书了证道的原理:‘玄牝之门,谓天地根。’炼丹者的生活状态:‘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我独异于人’。炼丹的日常规范:‘恬淡虚无’。老聃认为大道是绝学:‘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并且大道不要轻易向别人展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聃也意识到不得真传轻易炼丹的危险性,他用极为简练的语言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告:‘不知常,妄作凶。’只可惜后世擅自妄为而致走火入魔者不计其数,相续火坑均是不知常导致的结果。由于道的不可见闻,老聃反复强调了大道的真实性,不是凭空想象,他说:‘言有宗,事有君。’虽然是这样,他也清楚绝大多数人是‘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在炼丹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与事实不符的幻觉和错觉,所以他提醒证道者:‘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炼丹者只需安心进程,不必纠结于此。

老聃所云‘自然’的原意是:本来就如此。‘道法自然’即是大道本来就是这样。寂寥空旷,亘古长存。‘道’不可言说,却真实存在。

老聃挥笔的语言非常精湛,言简义深,玄机妙含其中,比如:‘虚其心,实其腹。’‘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等等多处存在,先生之心境真可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在《道德经》里老聃借鉴和引用了先秦诸子的一些学术主张来阐明自己的论点,可见老聃的博学广闻。对于丹道之景象,老聃并没有过多地描绘,仅仅说了‘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并且肯定地说‘其精甚真’。老聃认为‘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只有真心向道,才有可能与道同体。他认为大道是亘古长存,与道合真即是长生久视之道。

老聃说:‘反者道之动’,将证道之法明言,可是世间又有多少人知道其真义呢?对于俗与道的区别,他客观地指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证道的结果出乎常人意料之外,有它神异的一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也有它平常的一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聃认为大道不要轻易干预,事实上人为干预只会适得其反。‘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他借用兵法谋略来阐明道法自然之理,顺其自然正是证道之根本。我们自身是这个世界的宾客,大道才是宇宙的根本。

《道德经》里有一些篇幅与道并不相关,谈哲说理,这也是《道德经》非一人所著的佐证。《道德经》的价值不言而喻,老聃将古人对自身和宇宙的关系、灵性生命的归宿,以及宇宙的本来进行阐述,认为现实世界是阴阳相对,只有进入绝对世界,与宇宙融为一体,也即证道至‘天人合一’,才会永恒,‘死而不亡者寿’,‘根深固坻,是谓长生久视之道。’这样的状态才是生命的归宿。

《道德经》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两千多年,其蕴含真知哲理,因此还将会闪耀光芒。

同类推荐
  • 双魂之天下鸿均

    双魂之天下鸿均

    道祖鸿均在合道成神时,被宇宙飞船的爆炸击中,与一名科学家双魂合体。道祖成神,没有无边风光,却沦落为一只自言自语的小小鸟。在这个把人当兽、当宠物的神仙界,在绰号为“差一点”的科学家的指点下,这只倍受欺凌的小小鸟不好好修炼化凤诀,却化形为人,端掉凤凰的鸟窝,屠龙收妖,使人类成为高等动物,普渡众生,在异界再登道祖巅峰
  • 仙侠新时代

    仙侠新时代

    神威降世!仙界覆灭,成仙遥遥无望!上古仙家,化作冤魂,承载亿万年的罪孽!仙界覆灭,成仙无路,上古之后谁能成仙!身负罪孽,吾仙无望!然则只能,洗罪孽,开凡胎,悟道法,明玄微,聚元神,踏青天,夺仙果,成真仙!古之境,开辟仙侠新时代!
  • 花千骨之爱恨两相难

    花千骨之爱恨两相难

    她哪怕负了他,也要不负苍生。一颗断情丹,断了他的思念。黄泉路上、三生石旁、忘川河中、奈何桥头她的情...彻底断送!一碗孟婆汤,只能使她忘记爱。留在她脑海里的除了肝肠寸断的往事就只有恨!他,的身上交织着她的爱于恨。他,白子画、她花千骨!这一次会何去何从呢?
  • 万世界法则

    万世界法则

    本书是集修炼,亲情,友情,爱情为一体的一部不容错过的好书!!
  • 天穹血歌

    天穹血歌

    夜有月,两清风静。此一杯,扬扬自乐。与人斗,苦不堪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上元之期,有尸自太空而来,落于东土神州大国,人葬其尸于陵园,刻铭天墓。十四岁少年吴缺离开他的师傅,来到京城,寻找家人,留下名垂……
热门推荐
  • 秀儿的全民逆袭

    秀儿的全民逆袭

    由于在火车上多看了冷酷小姐姐几眼,秀儿就被盗了仙府手镯,还被迫绑定了一个逆袭系统,从此!秀儿:“不,我还是个宝宝!”————快穿,CP看心情。
  • 一梦光遇

    一梦光遇

    因为一个意外,来到游戏的玩家们被强行关在游戏里,为了能活着出去,玩家们努力着,跟着先祖们回忆着历史的一个个纪元,想办法在这个分崩离析的充满奇幻色彩的新世界生活下去,但是最后还是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作为创始者的零零从头至尾并不后悔,因为……玩家们救赎他们自己的时候,也救赎了它。
  • 圣雕侠侣

    圣雕侠侣

    轻月的爷爷死前给轻月指了一条江湖之路,让轻月前往峨眉山峨眉派进行拜师,一路上,轻月被不少人嘲笑和讽刺,甚至还挨了不少的拳头,可轻月一直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天,轻月跪在峨嵋派的掌门面前,希望掌门收留,因为什么东西都没带,不少人开始取笑轻月,掌门看着满眼坚定的轻月,内心产生了奇怪的感觉,掌门收留了轻月,轻月在峨嵋派修炼了整整三年,掌门最终让轻月下山走江湖,轻月依依不舍的离开,先是到了离十分近的小馆里工作,中途被邪魔教的人鄙视了不少,江湖之路,不怕我废物,只怕不努力。
  • 修真教授生活录

    修真教授生活录

    我是一个教授,一个会修真的教授!身兼五行均衡灵根,吸收太阳真火,以画圣师父吴道子一千多年的记忆为参照,上体悟天道,下治病作画,无往而不利!只是……当一个又一个的美女接踵而来的时候,我该怎么办?————————————————新书《奇门圣医》已发,书号:3410380,下面有直通车,拜求大家点击推荐收藏!
  • 盛世婚宠:陆太太你被捕了

    盛世婚宠:陆太太你被捕了

    “总裁,刚才夫人把你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陆BOSS“她喜欢就多买几个给他碎着玩”“总裁,夫人刚刚把西山的别墅给烧了,现在大火蔓延”陆BOSS“哦,她喜欢就好,你们负责看着她点,别让她烧到自己,等她玩够了,你们把火灭了就是”“总裁,夫人刚刚带着小少爷去了美国,说要跟你离婚”陆大BOSS“。。。。。”当天晚上”“老婆,离婚可以,但是离婚协议得改,这是我改好的,你签字吧”夏唯安。“。。。。。财产归我,房子归我,你,归我。。。。。”(陆大BOSS宠妻无下限)PS:,欢迎入坑
  • 王源之薰衣草的初夏

    王源之薰衣草的初夏

    他从三年前离开了她,她又因他的离开而出车祸导致失忆.....
  • 这是我的小仙女

    这是我的小仙女

    冷漠霸道的凌瑜在十七岁生日当天碰上了他此生要守护的小仙女,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小哥哥……”凌瑜惊了,第一次有人叫他小哥哥,还是一个软妹,怎么办呢?“你要去打架吗?好危险啊……”贝珞眨巴着大眼睛说。“不打了不打了哥哥不打了,哥哥在家陪你”凌瑜你的的包袱全掉了噢
  • 梦一样的来到

    梦一样的来到

    我叫雨纤,来自忆国。从小生活在皇宫,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公主。厌倦了这种无味的生活。有一天,我遇见了一位法师,他教会了我法术,帮助我离开了忆国。穿越到了这个奇妙的世界21世纪。遇到了美女妈妈,若馨姐姐,霸道同桌。。。这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
  • 我爱你的60秒

    我爱你的60秒

    “如果明天下雨的话,就去约会吧。”“嗯。这里是雨城,你想和我约会可以直说。”————平行时空不同城市的少年少女在时空裂缝中陷入爱情不会下雨的城市和不出太阳的城市明媚阳光的少女和阴郁敏感的少年“别怕,我是来救你的。”“这60秒里,我无条件爱你。”
  • 至尊战神豪婿

    至尊战神豪婿

    边疆战神,回归朴素,本想低调生活,宠妻生娃,奈何世人太过势力,我本不想招惹是非,奈何是非偏要找上门来。那么,就让我教你们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