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54500000010

第10章 万人迷大师(评《理解托斯卡尼尼》)[18]

唱片公司与音乐厅经理人“售卖”古典音乐家是件赚钱的买卖——不过,这势必对演出水平带来不利影响。1964年,极为成功的演奏会音乐家,来自加拿大的古尔德宣布正式退出音乐会舞台;直到1982年去世为止,他都将自己的工作局限于唱片、电台和电视。关于这个决定,他给出的其中一条理由是:音乐会现场的观众使演奏发生扭曲。古尔德感觉自己不得不在修辞上耍花样,在一些地方加重语气以吸引观众的注意,而巴赫的复音音乐有其古典的节制,这些花哨在巴赫的音乐里根本不应该出现。只是,所有艺术家、制作人、演出者都需要观众。难题是,如何在内在的自我艺术要求与外在的社会需要间拿捏平衡,社会大众总是要求被满足,需要娱乐与兴奋,而对此其实不可能真的置之不理。

这个困境不可避免地引发人们进一步的反思,关于艺术与社会的矛盾议题究竟有无可能得以巧妙解决,毕竟其中每每涉及可观的经济利益。通过市场运作,唱片公司以及音乐会经理人掌握着力量强大的营销机器,如发射器般,完全可以把一位略有声名的钢琴家或歌手包装为身价亿万的超级明星。这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乎高额资金的事业。艺术家几乎不可能继续自足于安安静静的自我艺术世界,也不可能仅凭良心闷头做事了。如果电影《莫扎特传》可以将莫扎特这些了不起的成就变作财源无穷的门票与唱片,如果唱片公司将一场稀奇一点的演出标榜作“世界最伟大的”,便能进账好几百万,那么某些艺术家极有可能会为了追逐名利与名望,不惜牺牲艺术的清誉。试图将泛泛之辈变成一个个帕瓦罗蒂或帕尔曼未免荒唐可笑,不过,我们倒是因此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推测,成为超级巨星的代价是牺牲演奏上不断精进的细致与醇雅。相反,那些表面上不那么“成功”的演奏者往往才是真正执着于演奏的人。

经过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约瑟夫·霍罗维兹(Joseph Horowitz,1948— ,美国文化史学家)在其著作《理解托斯卡尼尼》(Understanding Toscanini)中亮出了极有说服力的论点: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指挥家”大体上可归结为美国式成功的典范。一位有着惊人天赋的男子,经由RCA[19]公司包装,经由霍罗维兹口中各色“保守派大众普及宣传者”与“高级文化民粹主义者”的打造,加之本人威权主义式的、但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音乐人格,霸占美国至高艺术独裁者之位长达近半个世纪。1957年托斯卡尼尼去世后,其名望日渐式微。一方面,大量唱片、磁带已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向别的指挥家;另一方面,托斯卡尼尼所代表的那种苛求却并不令人满意的指挥标准,已不再能够取信于人。然而,在担任NBC交响乐团(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Symphony Orchestra)指挥的全盛期(1937—1954年,该乐团专门为他而成立),托斯卡尼尼在美国音乐生活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存在:他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尊,根据霍罗维兹的说法,他的规则不容置疑,消灭一切竞争对手,他的每一项要求都是法律。

托斯卡尼尼出身意大利城乡,先是担任米兰斯卡拉剧院总监,后一路跃升至大都会歌剧院(1908—1915)和纽约爱乐(1927—1936)音乐总监:霍罗维茨在书中梳理托斯卡尼尼的经历,并强调其职业生涯中的几个动机。霍罗维茨将这些动机归结为“本世纪典型的中产阶级音乐现象”。首先,当然是超凡敏锐的音乐能力,绝对可靠的耳朵与记忆力,并且对于将要演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将之戏剧化呈现的本事——对于托斯卡尼尼而言,一切音乐,无论是贝多芬的交响曲、勃拉姆斯的序曲还是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都可以比照威尔第的作品处理,强调戏剧性。其次,美国社会有一个倾向,喜欢将文化简化为一套僵死的、进口的杰作,一众高声叫卖者、公关人员、市侩及毫无鉴别能力的狂热之辈齐力将之端上台面。这些人把对象炮制成英雄,包装成经典作品的诠释大师,利用基本上不容争议又实用、好用的托斯卡尼尼名利双收。霍罗维茨称,这种转化并非全无根据,托斯卡尼尼的音乐才能的确不假,拿他来代表欧洲传统里某些优良的传承,也算正当。

第三个需要探讨的,也是问题较大的主题,是托斯卡尼尼与上述美国社会倾向会合后,在音乐、美学上产生的后果。霍罗维茨提出一个看法——这是全书的主要论点,也是全书论述包含大量细节的原因——这看法是,不但艺术与音乐深受其害,连托斯卡尼尼本人也不能幸免。“若说托斯卡尼尼有什么特质达到了其他指挥家从未到过的高度,只能说他的个性,他的个性同行中无人能出其右”,霍罗维茨称,“若说托斯卡尼尼留下什么精神遗产,基本上都是音乐以外的事。托斯卡尼尼在指挥领域的影响不过是几个世代的传人与若干蹩脚的模仿者;而托斯卡尼尼崇拜,以及前所未有的经营组织、商业策略运作所造成的冲击则更为久远。”当RCA的大卫·沙诺夫(David Sarnoff,1891—1971,被称为美国广播通信业之父)与托斯卡尼尼合力打造NBC交响乐团时,大师已经七十岁,他的常演曲目一直在削减,仅剩下为数有限的19世纪经典作品。所有当代音乐,以及托斯卡尼尼认为太过复杂、边缘、偏于对位法的作品都被冷落一旁。如今,托斯卡尼尼集中全部心力只为营造一种境界极有限的群众魅力——“威尔第式的低级技巧好比万金油,只要能制造出演出的亢奋,便屡试不爽。”在NBC的8H录音棚——这地方绝对是大师高冷、不可见亦不可触之尊贵形象的象征,也是NBC在“商品化心态”下妄称作科学的大吹大擂——托斯卡尼尼和他的管弦乐团大量赶制每周一场的“传奇”演出。这些演出的内容缩水得厉害,单靠一群势利小人的炒作以及阿谀奉承的评论文章粉饰太平。

霍罗维茨的观点虽然极端,但绝不简单。将托斯卡尼尼视作被塑造、被崇拜的偶像,这个观点很有见地。我想,这个见解起源于德国哲学家、音乐学家兼社会批评家阿多诺1958年发表的一篇精彩短文,霍罗维茨在书中也援引了这篇文章。阿多诺认为托斯卡尼尼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一种失调,他精于掌控,象征着没有灵魂的领袖,诠释独裁主义式的、机械式的完美。于是在音乐中,他呈现出唯我独尊的风格,势必抛弃、消解音乐中的人性精神。

霍罗维茨不像阿多诺的论述那么微妙智慧,充满形而上的机锋,但他有足够的描述能力来呈现托斯卡尼尼现象。笔者以隐晦性的语言再现了托斯卡尼尼几场极具效果的演出,堪称引人入胜;另有更多篇幅以极具见识且引发思考的笔触,暗示托斯卡尼尼对“标准化”演奏规范确立的影响;这种影响力使得诸如马勒、富特文格勒(包括二战前后)、欧根·约胡姆(Eugen Jochum,1902—1987,德国指挥家)、克纳佩茨布施等欧洲音乐大家无法在美国闯天下,却使信奉托斯卡尼尼的塞尔(George Szell,1897—1970,美籍匈牙利指挥家)和弗里茨·赖纳(Fritz Reiner,1888—1963,美籍匈牙利指挥家)飞黄腾达。托斯卡尼尼好比“音乐欣赏”的《风尚》《好管家》或《读者文摘》,他与鲍勃·霍普(Bob Hope,1903—2003,美国戏剧演员)、厄尔·威尔森(Earl Wilson,1907—1987,美国记者、八卦专栏作家),以及那些招揽看客的人半斤八两,嘴里吆喝着:“快来看啊!世界上最大的鼓!”

虽然我们可以认同霍罗维茨对“托斯卡尼尼崇拜”的反感,以及他对于反威权主义音乐家阵营,包括艾夫斯(Charles Ives,1874—1954,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保罗·鲍尔斯(Paul Bowles,1910—1999,美国作曲家、作家)、亨利·考埃尔(Henry Cowell,1897—1965,美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等人的同情(他甚至在文中援引了惠特曼),霍罗维茨认为这些人的作品恰恰体现出本土创意;然而将美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完全归咎于托斯卡尼尼一人,并不妥当。他所谓的“林肯中心症候群”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托斯卡尼尼。把托斯卡尼尼说成美国文化里一个那么重要、影响力无所不至的人物,也行不通。霍罗维茨的行文太过直线条、太多重复,太专注于一个论点,分析的时候也把很多事情同质化;他的文笔颇佳,但我们意识到他在论述过程中有一股难以抑制的、不断想要解释的冲动,好像关于托斯卡尼尼的一切都可归结于美国的企业风气,反之亦然。毕竟,正如霍罗维茨自己说的,文化不只是各社会决定因素加起来的总和。那么,为什么还把托斯卡尼尼单纯地化约成一件只是用来营销、售卖的商品呢?

就霍罗维茨的这本书,比较好的读法,不是将其视作对托斯卡尼尼完全成功的分析,而应该视为一种呐喊,抗议当代社会的市侩作风与商业主义。至于托斯卡尼尼本人,我想,要比霍罗维茨笔下的形象来得更正面、更值得尊重。他在世时来不及享受晚近音频技术的巨大进步,然而,他剥除了音乐演奏里虚假的传统主义与马虎邋遢的滥情,这份精神遗产将会长久留存。托斯卡尼尼对于一些管弦乐杰作的解读结实有力,充满紧绷感,却被人称作“拘泥于字面的直译主义”,这是不公平的。当聆听状态极佳的托斯卡尼尼时,那体验如同触电;托斯卡尼尼引人注意之处,不能与NBC报幕员那些糖浆式的陈腔滥调混为一谈。

霍罗维茨处理这个题材的困难,以及如何评价托斯卡尼尼才叫圆满,是一个理论问题:要如何将风格、表演这类复杂的事与历史及当下的社会现实相互关联?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获得充分研究和解答,也说明美国音乐批评界的智识尚处于未开发的赤贫阶段;相比文学批评或艺术批评,音乐批评不大关切社会脉络,即使存在与社会议题的关联,也常常处理得过于简单、初级。霍罗维茨能够探讨托斯卡尼尼这号令人敬畏的人物,值得记一大功,即使他身为批评家的缺失十分明显。不过,评述诸如托斯卡尼尼这样的音乐大家依然是极大的挑战,批评本身便是对大多数范式、概约化做法的碾压与否定,而批评者必须具备一套全盘性的诠释理论,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力量、他们的精准。在这一点上,霍罗维茨有所不足。不过他努力阐明托斯卡尼尼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令人印象深刻,这足以作为一个起点,驱使众多批评家行动起来。

同类推荐
  • 静观的艺术

    静观的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静观的基本概念、静观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静观与其修炼方法的关系、我们的静观的特点、先天本我和后天自我、观念、意愿、意象、给没有修炼意识的朋友们的话等。
  •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简要介绍了鞋靴效果图的各种技法,全书分为七章,重点介绍了鞋靴效果图与素描、鞋靴效果图与色彩、脚部形体结构、鞋靴效果图基础表现技法等。陈念慧所著的《鞋靴设计效果图技法(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不同表现风格的优秀效果图作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表达需求和爱好对其学习、借鉴。本书为全彩印刷。
  •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北京,一般认为在清朝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以引人发笑给人愉快为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 王端廷自选集

    王端廷自选集

    《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王端廷自选集》分为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当代艺术两大部分,收集了作者王端廷1990年代以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成果的菁华,这些文章既高屋建瓴,又见微知著,以历史和全球的视野论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有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忧虑,也寄予了殷切期望。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热门推荐
  • 爱你不过演戏一场

    爱你不过演戏一场

    因为父亲犯下的罪孽,她成为赎罪品,被送到他的面前。男人的眼眸冰冷,唇齿生寒,“江嫣然,我会让你生不如死。”她咬牙,“齐深,你会后悔的!”
  • 反穿后聿爷成了我脑残粉

    反穿后聿爷成了我脑残粉

    (甜宠女强)泠安是个大佬,能动手绝不动口的那种,傅修聿却想把大佬宠成小仙女。安安,你怎么又打人!以后换我来。安安,能动口千万别动手,受伤了我会心疼。安安,岁月静好你来,打脸虐渣我来。泠安:……这个人好烦呐。转头却悄悄牵了人家的小手,清冷的小脸染上淡淡熏红:闭嘴,再叨叨我揍你!
  • 校园重生:学霸男神太高冷

    校园重生:学霸男神太高冷

    季芫收到癌症确诊通知的当天,居然撞见自家男人和其少年时代初恋情人的“好事”!季芫到死都不甘心,她不信自己鞠躬尽瘁了这么多年的付出竟比不上那所谓的纯洁初恋!好在老天有眼,让我在在家男人的少年时代重生了。睁开眼睛,大家都恰是十来岁的青春华年。这一世,我倒要看看,那对渣男贱女的纯洁初恋到底有多么的了不得!可谁来跟她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被这枚不可一世的高冷校草个惦记上了?季芫表示被校草频频追堵的复仇路滋味真的是要多不爽有多不爽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夫人她又出来赚钱搞事业了

    夫人她又出来赚钱搞事业了

    刚大学毕业的程小姐忙着吃饭,睡觉,赚钱,搞事业。自己出来创业的傅先生不仅忙着创业,更是忙着套路程小姐。“人人都说傅先生清心寡欲,一心只想和自己的事业过完下半生。”而被点名的傅先生则是优雅地靠在沙发上,仿佛傅先生并不是他一般,反而慵懒道“过来,傅老师教你如何快速发家致富。”程小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起云涌的平凡岁月

    风起云涌的平凡岁月

    围绕鹰嘴岩下的村落,从朴素的一群人里看见新世界以来风起云涌的巨变。讲诉了一代人的峥嵘岁月
  • 调皮千金冷少爷

    调皮千金冷少爷

    讲述三位调皮千金与美男的爱情故事
  • 重生之商女好嫁

    重生之商女好嫁

    正经版:泽国江山入战图,红衣翻飞楼外楼。谁道是女子藏深院,谁道是商家不知愁?战马奔腾,山河碎。待从头,携手补天济苍生,共白头。娱乐版:李青妍上辈子吃亏没找个好男人。奔着侯门风光去,落魄丧柴门。这辈子可要离那些个高门大户远远的,不求岁月静好,但求郎君靠谱。至于王爷之流,高攀不起,高攀不起……胡说八道版:路人甲:听说赵王家的小妾胆子大,把赵王的冷脸都挠花了?路人乙:听说赵王家的小妾不识字,把赵王的文书都烧了?路人丙:听说赵王家的小妾腰三尺宽,把赵王的后院都砸了?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赵王哪里捡来这么个泼妇?赵王:要你们管!通通滚!本王乐意!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大佬发威,扯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