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48500000004

第4章 隋唐五代状元

杨纂

杨纂,陕西人。《旧唐书》有传记“杨纂,大业中,进士举,授朔方郡司法书佐。”《新唐书》中也有“杨纂,大业时,第进士”之记载。

房玄龄

房玄龄,山东人。《旧唐书》中有房玄龄“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他当时已看清隋将亡,“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为相15年。

孙伏伽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状元。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开言路”;废“百戏散乐”;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免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王维

王维,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字摩诘。生于周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唐玄宗开元九年(72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5人。考官裴明复。王维官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又因其曾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亦称河东王氏。

王维早年丧父,聪颖过人,9岁即能作词赋,懂音律,熟琵琶并深受佛教思想熏陶。其诗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和歧王李范关系密切,开元初年被任为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降为济州司仓参军。

王维应举之前,得知公主预定名士张皋为状元,颇为不满,求歧王帮助。五日后,身着锦绣之衣,随歧王拜见公主,独奏琵琶,满座皆惊,公主称奇。王维又献上所做诗作,公主读罢大惊:“此早已熟读之诗,原以为古人佳作,岂知竟出自汝之手!”遂请至上座。歧王乘机语及解头之事,公主一口应承,后王维果然先后取解头、状头。关于取状元时间,《唐才子传》《登科记考》记载为开元十九年,新旧《唐书》分列记为开元初年和开元九年,《唐才子传校注》经考证认为是开元九年,本文从其说。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任宰相,王维上诗请求引荐,被任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贬,王维也于当年秋天出使塞上,在凉州小住。开元二十七年返回长安。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从开元末到天宝末这十五六年内,王维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他在辋川买下产业,常与文友聚会,写下大量田园诗。同时又参禅信佛。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他被迫受伪职,在此期间他曾写《凝碧池》诗,其中有“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之句,表现了对朝廷的怀念,受到唐肃宗嘉许,战后得到宽恕。此后一段时间,他万念俱灰,“以禅诵为事”,上元元年官至尚书右丞。留有《王右丞集》,他的五言山水诗艺术成就高超。其山水画为画家南宗派之祖。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死后葬于蓝田别之西。该庄园位于今蓝田县南部的辋谷内。

李琚

李琚,顿邱(今河南清丰)人。字号不详,生于周武后延载元年(694),卒于唐玄宗天宝九年(748)。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7人。同榜有颜真卿等,考官为孙逖。本科试题为《梓材赋》和《武库诗》。李琚同年又得博学宏词科第一名。所做之赋为《公孙弘开东阁赋》。

李琚曾官石山县令,官至洛阳尉,与颜真卿过从甚密。善书法,尤工“八分书”。开元二十五年(737)撰《唐真定令杜府君遗爱颂》,即以“八分书”之体书之。

贾至

贾至,(一说贾季邻),长乐(今河北冀县)人,(一说河南洛阳人)。字幼邻。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乙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7人,同榜有李颀、萧颖士等。考官为考功员外郎孙逖。

贾至生于官宦家庭。父贾曾官至太子舍人和礼部侍郎。贾至早年曾跟从玄宗避安史之乱于蜀中,拜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将军王去荣因擅杀县令,依法当斩。但是,肃宗因惜其才下诏免死罪。贾至谏之,反对赦免王去荣。后被贬为岳州司马,又升为尚书左丞、礼部侍郎,代宗大历初年任兵部侍郎。大历七年,死于右散骑常侍任上。终年5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

贾至才学出众,为官清正。有诗文集三十余卷传世。

崔曙

崔曙,定州(今河北定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戊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3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姚奕。试题为《拟孔融荐弥衡表》、《明堂火珠诗》。

崔曙自小孤贫。工于诗,因沦落而居宋州(今河南商丘)。他在《明堂火珠诗》中写道:“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其中“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之句颇得玄宗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第二年病故,仅留下一女名星星。人皆以为应“曙后一星孤”之句。

崔曙喜交游,与薛据等友善。工诗,人称其诗言词款要、情趣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全唐诗》有其存诗一卷。《全唐文》有《瓢赋》一篇。

常衮

常衮,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夷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55)。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乙未科状元及第。

其父常无为是三原县丞。常衮登第后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永泰元年(765)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以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不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竟献珠宝邀宠。常衮上书曰:所贡宝物,源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代宗赞许,加封常衮为集贤院学士。大历九年(774)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科考。处事谨慎、墨守陈规。大历十二年(777)拜相,杨绾病故后,独揽朝政。以文辞出众而又登科第为用人标准,堵塞买官之路。对朝中众官俸禄亦视其好恶而酌定。封河内郡公。德宗即位后,被贬为河南少尹,又贬为潮州刺史。不久为福建观察史。常衮注重教育,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建中四年(755)死于任上。享年55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

常衮性清高孤傲,不妄交游。为政苛细崇尚节俭,反对腐败。有文集十卷、诏集六十卷行世。《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齐映

齐映,瀛州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7),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己酉科状元及第。

齐映出身官宦之家,其父齐官太常少卿。齐映状元及第后,又中博学宏词科,补河南府参军,被滑亳节度使令狐彰选中为掌书记,后又招为婿。建中年初(780)升为刑部员外郎,随后参军,又遇兵乱,幸得军中士兵指路而脱身。德宗巡幸奉天,授齐映为御史中丞。因办事忠直,深受德宗信任。常令随侍左右。兴元年初(784)随皇帝巡幸梁州,于道路奇险处,均亲为德宗牵马,即被提为给事中,回京都,转为中书舍人。贞元二年(786)累官至中书侍郎、御史大夫。齐映原与张延赏有师生之谊,交情颇厚。日久张延赏居于齐映之下,嫉妒之心渐起,加之张延赏多次为亲属谋官,均被齐映拒绝,张延赏恼羞成怒,弹劾齐映。贞元三年正月,齐映被贬为夔州刺史,又转为衡州刺史。在江西观察史任上,将八尺高之磁瓶朝贡,作为皇帝生辰贺礼,想重获恩宠,终未如愿。贞元十一年七月卒。享年48岁,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齐映善画山水,为官亦清正,但过于看重官位,为名所累。

张式

张式,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约生于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33人。考官是上都,礼部侍郎张渭。

张式出身于官宦家庭。其曾祖张大礼为坊州刺史;祖父张绍贞为尚书右丞;父亲张官至苏州司马,其弟张正甫官至吏部尚书,侄儿张元夫、张杰夫、张征夫先后进士及第。张式曾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司员外郎、户部郎中。贞元十五年(799)为河南少尹飞骑尉。后不知所终。

张式好学工文,今《全唐文》存其《燕昭王筑黄金台赋》等两篇。

杨凭

杨凭,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字虚受,一字嗣仁。唐代宗大历年九年(774)甲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2人。考官为上都为礼部侍郎张渭,东都为留守蒋涣。试题:东都试《腊月祈天宗赋》、《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上都试《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合诗》等。

杨凭早年丧父,其家于安史之乱中移居苏州,历官起居舍人、礼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侍郎、监察御史。为人重交游,尚气节,讲信用,与穆质、许孟容、李为友。元和四年(809)任京兆尹。开始大兴土木,营造私宅,又召妓纳妾,铺张奢侈,被与其不和之御史中丞李夷简参劾,贬为临贺尉,官终太子詹事。

杨凭性情孤傲,恃才凌人,但才干过人,时有政绩,尤善文章。《全唐诗》有存诗一卷。

其弟杨凝、杨凌于大历年间相继状元或进士及第,时号“三杨”。

丁泽

丁泽,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代宗大历十年(775)乙卯科东都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7人。同榜有王建等。考官为东都为留守蒋涣。试题为《日观赋》和《龟负图诗》。

诗云:“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全唐文》存其《日观赋》一篇。

黎逢

黎逢,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丁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12人。考官是礼部侍郎常衮。试题为《通天台赋》,以“洪台独存,浮景在下”为韵。

黎逢于大历十一年(776)游长安,与著名诗人韦应物等友善,并互唱和。第二年,应进士科考。开试时因故迟到,便于檐前设席应考,主考官先是觉得奇怪,又讥讽他不知考场规矩,黎逢貌若山野之人,昂然入坐。主考官颇感惊异,以为此人一定胸有成竹,便令人在旁观看,句句来报,初闻报是“行人徘徊日”,又连报数联,听后连连称奇,后拔为状元。

入仕后于建中三年(782)任监察御史,后行迹不详。

黎逢有文名,诗赋俱佳。其赋尤为时人称道。今《全唐诗》有其诗二首,《全唐文》有其赋九篇。

杨凝

杨凝,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宇懋功,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正月。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戊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1人。

杨凝早年丧父,和兄杨凭、弟杨凌奉其母避难于苏州。中状元后曾任侍御史,后为司封员外郎,为当权者忌,久之才升迁右司郎中,贞元十二年(796)为董晋奏降任宣武节度判官。又二年,兼任亳州刺史,教民垦田,兴修水利,高筑堤防,于治理水患方面颇有政绩。后来孟叔度阻挠军治,杨凝无法施展才干,亦沉沦。贞元十五年,董晋死后,汴州军乱,逃还京师。闲居三年后授兵部郎中。因病于贞元十九年(803)正月死于任上。

杨凝哥哥杨凭,大历九年状元。弟杨凌亦中进士。号为“三杨”。

杨凝能文善诗,有文集二十卷。今《全唐诗》有其存诗一卷,多为低吟浅唱抒发离情别绪。如《春霁晚望》:“细雨情深小苑东,春云开气逐光风。雄儿走马神光上,静女看花佛寺中。书剑学多心欲懒,田园荒废望频空。南归路极天连海,唯有相思明月同。”

崔元翰

崔元翰,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17人。考官是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崔元翰之父名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因母丧而隐居教书治学,多有著述。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当掌诏令。”贞元三年(787)召入朝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七年知制诰。于朝中言辞温厚,举止庄重得体,有典诰之风范。然而他生性刚烈,不为世所容。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不久病故。

崔元翰是学者型的官僚。性喜孤独,极少结交,一心于翰墨,好学不倦。他师法班固、蔡邕。尤善对策、奏记及碑志。主张文以载道。今《全唐诗》存其诗七首。录其一首《雨中对后丛竹》:“含风摇砚冰,带雨拂墙衣。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

其弟崔敖、崔备亦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为佳话。

张正甫

张正甫,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字践方。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卒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7人。考官为礼部侍郎鲍防、国子监祭酒包佶。

登第后曾为襄阳从事、监察御史,后不附权要被诬陷,贬为郴州长史,拜殿中侍御史,迁任户部郎中,又改任河南尹。

在任上,有朝臣推举一人为河南科试解元,遭其拒绝。力主选人公正,任人唯才。后又由同州刺史入朝拜左散骑常侍、工部尚书,大和五年(831)任检校兵部尚书、太子詹事。大和六年以吏部尚书之职告老辞官,赋闲在家,两年后去世。追赠太师。

张正甫以仁爱待人,拒交不义之徒,为官清正,行事强悍,不为名利所动。

其家族累世为官,兄张式为大历七年(772)壬子科状元。

其子张毅夫亦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弘文馆学士判院事,其孙张登第后入仕,官至吏部尚书,皆为一时名臣。

牛锡庶

牛锡庶,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丁卯科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33人。考官为礼部尚书萧昕。

牛锡庶才华出众,性情孤寂,累举进士不第。一次,因避朝官误入礼部尚书萧昕府第。萧昕此时年老独居,少有人来拜望。见牛锡庶来见,大喜,引入厅堂,此时牛锡庶尚不知老者系何官何人,悄悄问侍者,方知是萧尚书。索性将错就错,恭敬有加。交谈之余,尚书又索要牛锡庶之文卷,阅后再三称赞。又问道:“外面议论,明年何人知贡举?”牛锡庶对答:“萧尚书办事公正,肯定是您知贡举。”萧昕道:“来年若知贡举,君即状头也。”牛锡庶起身拜谢,忽然外面传呼“尚书知举”。牛锡庶又拜。再三叮咛。萧昕道:“必守言诺”。

第二年牛锡庶果然于萧昕下状元及第。后不知所终。

尹枢

尹枢,阆州(今四川阆中)人。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卒于唐德宗贞元末。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同榜有令狐楚等。考官为礼部侍郎杜黄裳。试题为《珠还合浦赋》和《青云干吕诗》。

尹枢文名甚高,应试时年已七十有余。主考官杜黄裳亦第一次主考。苦想选才公允之策,故三场试毕,对众举子道:“诸位学士都是当代才子,怎么就没有人帮我一把?”应试者计五百余人。大家面面相觑,不知何意?尹枢独自上前问道:“不知您有什么吩咐?”杜黄裳道:“没有人写榜。”尹枢道:“我愿从命。”杜欣然授尹纸笔,尹提笔逐一题名,唱名。自始至终,全场肃然,均服其公道,最后独缺状头,杜问:“写谁较好?”尹枢毫无愧色地答道:“非老夫不可!”杜黄裳大吃一惊,然而细想,也非他莫属。此事传出,轰动朝野。卢纶有《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诗云:“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宝器金重,清音玉佩寒。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全唐文》存其《珠还合浦赋》《华山仙掌赋》两文。

其弟尹极,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癸巳科状元。

徐晦

徐晦,字大章,籍贯及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3人。考官为中书舍人权德舆。试题《风动万年枝诗》等。

徐晦考试及授官均得杨凭举荐。状元及第后又登贤良方正科和直言极谏科,官授栎阳尉。后杨凭获罪,由京兆尹贬为临贺尉,亲友怕受牵连,无人敢送。宰相权德舆原来与杨凭交情最深,亦躲之不送,知徐晦亲送杨凭便道:“今日送杨凭,定受连累!”徐答:“我一向深受杨公眷宠,杨公被贬,我岂能无言而别?”权德舆感慨万分。御史中丞李夷简虽然是杨凭对头,却上奏徐晦为监察御史。徐晦问:“我向来不与您交往,您为什么推荐我?”李夷简说:“君不负杨凭,肯负国乎?”徐晦后来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晋州刺史、又入朝拜中书舍人。宝历元年(825)又出任福建观察使,第二年又回朝任工部侍郎,大和四年(830)拜兵部侍郎,次年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晚年因嗜酒过度而失明,于礼部尚书职辞官,开成三年(838)三月卒。追赠兵部尚书。

徐晦性情耿直,知恩图报,居官清严,为众人称道。

武翊黄

武翊黄,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字坤舆,未知生卒年。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3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崔。试题为《山出云诗》等。

武翊黄为宰相武元衡之子,才学惊人。曾三试独占鳌头。人称“武三头”。入仕后于大和年间官至大理卿。

晚年为美色所惑,为美妾而虐待发妻卢氏,犯众怒。虽然宰相李绅为其辩解,然仕途政敌甚多,不容于朝,流落他乡至终。

武翊黄善书法,尤工楷书。长庆元年(821),白居易所撰张讠咸碑即其所书。

《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

王源中

王源中,字正蒙,籍贯及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8人。其中有白行简等。考官是礼部侍郎崔。试题为《舞中成八卦赋》和《贡院楼北新栽小松诗》。

王源中及第后又登宏词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官迁左补阙。当时朝中宦官专权,甚至到了统领禁军的程度,多次违法乱纪。王源中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上书呼吁剥夺宦官兵权,宪宗采纳。后任户部郎中、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王源中嗜酒如命,一次,文宗急召入宫,后赐酒两盘,每盘十只金碗,每碗一升许,他立即饮尽,毫无醉意,堪称海量。后又因酒误召,遂失帝意,不得已以有眼疾为由请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入朝拜刑部侍郎,官终太平节度使。开成三年(838)卒于任上。赠尚书右仆射。

王源中敢直谏,淡名利,为政简约,颇受赞美。

柳公权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诚悬,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状元及第。

柳公权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拜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司封员外郎。穆宗即位后政务荒纵,曾问公权书法。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此乃借题发挥,以言政事。开成三年(838),转工部侍郎以直谏迁学士承旨。武宗时为右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封河东郡开国公。咸通初年,以太子太保辞官。卒年88岁。

柳公权一生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直言敢谏,文宗称其曰:“卿有诤臣风”。

他自幼聪明好学。年十二工于辞赋。成年后通经术,对《诗》《书》《左传》《国语》《庄子》尤其精通。“每释一义,必数百言。”又通音律,但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柳公权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书法。他初学王羲之,又加以变化,又学虞世南、颜真卿等人笔法,取其精华。行家评其书法为:“柳体学颜体而变宽博为紧峭,化凝重为犀利”;“体势劲媚,正书及行,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其楷书结构严谨,世称“颜筋柳骨”,尤为文宗赏识,常与其谈对至深夜。当时公卿大臣家所用之墓碑,如不用柳公权手书视为不孝。附属国入朝送贡品时,常常另备货物换购柳体书法。其书法一直影响到后世,流传至今的大多是楷书碑刻。可确信为柳书真迹的不多。

柳公权亦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

《全唐诗》有其存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另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碑帖行世。

柳公权家族入仕者甚多,其族孙柳为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

孔纬

孔纬,鲁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字化文,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己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考官为黄门侍郎郑颢。

孔纬为孔子后裔。少年丧父,兄弟三人皆依于叔父。其弟孔纟熏为咸通十四年状元;弟孔缄为乾符三年(876)状元;其子孔崇弼亦登进士科,官至散骑常侍。

登第后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崔慎由镇守梓州,孔纬被荐为从事,后从崔铉为扬州支使,再迁监察判官,又被宰相杨收奏封为长安尉,值弘文馆,进为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从僖宗西去蜀。光启二年(886)拜相,后加司徒,封鲁国公;被贬又拜相。卒于相位,赠太尉。

孔纬为人疾恶如仇、公私分明、处事果敢。权要为亲友谋官者无数,均被其拒绝。僖宗移住陈仓时,召百官见驾,孔纬辞别病危之妻,对别人说:“大丈夫岂以妻之故怠君父之急乎?”毅然前往陈仓救驾。晚年悲晚唐乱世,不肯服药治病,后人称贤相。僖宗亦因其救驾有功,赐号“扶危启运保义功臣”,食邑四千户,恕十死罪,盛极一时。

赵观文

赵观文,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乙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15人。考官为刑部尚书崔凝,复试为翰林学士陆。

试题为《人文化天下赋》和《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复试为《曲直不相入赋》和《良工献问赋》《询于刍荛诗》和《品物咸熙诗》。

本科榜发时,张昭宪居榜首,赵观文名列第八;进士及第25人。落第举子不满,指责考官崔凝营私舞弊。昭宗得知,下诏于武德殿重试,并命翰林学士陆主试,又亲自阅卷。认为赵观文“才藻优瞻,义理昭然,深穷体物之理,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皆合本意”,遂钦定为第一。进士及第共15人,张昭宪等落第。

起初,昭宗对赵观文颇为赏识,称其为“名实相符之士,艺文俱美之人。”授官侍讲学士。怎奈赵不善迎合,对刘季述等权臣的专横横眉冷对,亦有过激言辞,为刘季述不满;同时又不屑与奸臣崔胤为伍,并由此将其得罪,至此赵观文深感官场险恶,危机四伏,遂急流勇退,辞官归里,至唐灭亡,五代纷起时更是志在归隐,终不复出。

赵观文的《冠群论》为当时名士所赞赏,已失传。

《全唐文》中有其《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一文。

扈载

扈载,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字仲熙。生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

扈载自幼好学,擅长于赋颂碑赞。以文显名,才华横溢,受世人推崇。扈载偶游相国寺,院内绿竹修美可爱,题《碧鲜赋》于壁上,传闻甚广。世宗命人抄录,阅毕即授扈载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显德三年(956),升翰林学士。扈载疾病缠身,不能入朝。世宗遣太医为其诊治不愈。次年病重,强撑病体入直学士院,赐告还第。病卒。

扈载有诗“芳草”收入《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九册第八百八十七卷:“幽芳无处无,幽处恨何如。倦客伤相思,春风满旧居。晚烟迷杳霭,朝露健扶疏。省傍灵光看,残阳少区。”

扈载以文章驰名一时。王朴曾荐之于宰相,不用。王朴问,宰相言其命薄。果然36岁卒。

同类推荐
  • 三国萌哒哒回忆录

    三国萌哒哒回忆录

    看三国志产生的脑洞,都是小短篇。主体构造参考三国志,适合看不进去古文的小伙伴食用。没有情节,只有流水账。没有虐点,全是轻松。更新时间不好说,主要看脑洞开得大不大。不管脑洞大不大,总之,坑很大。
  • 血战天史

    血战天史

    这是一个乱世之秋,延续四百多年的月华帝国终于走到了末日,腐朽的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百姓再也无法生活下去,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给垂死的王朝以致命的一击。月华帝国,先历天灾人祸,再经农民起义,后陷入无休止的城池镇守的争夺与纷乱之中,终于四分五裂,各诸侯国佣兵自立各自为政,天下最终进入了七国互为倾轧的乱世。中国古代几十位名人名将,悉数登场!三十六计环环相扣,兵法谋略,斗智斗勇!伏笔众多,情节多变,让你看的过瘾!写一部场面壮观、荡气回肠的乱世征战史!或君临天下或战死沙场!
  • 极品小侯爷

    极品小侯爷

    天朝末年、昏君无道、奸宦掌权,内有民怨沸腾、权阀并起,外有胡虏侵扰、肆虐边疆。南唐镇南侯之子杨麟,自幼好学聪伶,顽皮异常。人生最大格言之,有恩不报不算差,有仇不报是人渣。PS:本书已经签约,TJ是绝对不可能的。更新的话为了稳定起见,每天保持1/2章连更。(各位读者看清楚,小江的每章可都是足有三K字甚至是接近4K字以上的章节,分量还是很足的。所以希望各位读者大大多多投票收藏,支持咱啦)书友1群66564690,希望大家进来踊跃投票支持小江哦!(PS:广告的朋友和踢场的勿来,谢谢!!!)
  • 雒阳之影

    雒阳之影

    一位曾将灾祸引入家园的墨家矩子,一名性格木讷却身怀上古力量的后世名将,以及一个年仅十岁却改变了三国格局的小丫头,在黄巾之乱开始的那刻起,就被墨家和血液中的羁绊逐渐牵引着重聚到了一起。面对破乱时局,他们要怎样冲破重围?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将如何忍耐和选择?面对黑与白的较量,他们将如何坚守墨路信义?《墨路》,一部讲述在天下将覆时赵家三兄妹如何成长的故事,更是一部完全独立于三国之外的史诗传奇。原书名《雒阳之影》,现更名《墨路》,感谢您的持续关注。
  •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老师!战场上面实在太危险了,您就不要在这里添乱了,老老实实搞好后勤,有二爷、三爷他们就足够了!”……“老师!您尝尝,这是我征讨南蛮,祭祀用时发明的食品馒头!”……“老师!您看看,这是我发明的热气球,对!和您老人家的孔明灯一个原理,这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老师!天子也已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我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个人问题?小师妹……”“我反对!”“反对无效!师娘他老人家已经同意了!”“我……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您老人家这不就见过了!我倍感荣幸!”——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穿越成刘备元从简雍之子,简杰便知道,匡扶汉室成了自己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还好,公元208年的新野,一切皆有可能!————书友群719723717,欢迎大家
热门推荐
  • 星轨突击队

    星轨突击队

    在星历1433年,一艘飞船从小行星带捕获了一只未知的生物,一年后,疯狂的虫海席卷了整个德萨克斯星球,克里斯.唐和帕克带领一支星轨突击队降落守护人们撤离,却意外发现当地军队的反叛,原来整个虫子入侵竟然是一场阴谋,为了自己所爱的世界与人,唐必须阻止这场危机!
  • 狂帝的极品辣后

    狂帝的极品辣后

    风华国发生了政变,最被看好的八皇子凤千瑾被其兄三皇子当着皇上的面砍下人头,以示三皇子对皇上的忠诚。一朝重生,凤千瑾果断杀伐登上了皇位,同时被贴上的还有恶魔的称号。现代女伊一没啥本事,闲着无事会做的就是盗墓,有一次跟着朋友去了,就把自己赔进去了,还穿到这个什么风华国,当自己眼瞎的吗?风华国?在她看来是就是个烂国,皇帝暴政,民不聊生,无语望青天。一身正宫娘娘的伊一挑眉问道,“相公,三从四得可背好了?”一身龙蟒皇袍的凤千瑾讨好的回道,“我背给娘子听,要对娘子要听从、跟从、服从,要忍得、听得、舍得和打骂不得。”下面的大臣听完,直接汗颜,伟大的皇上啊!您老的尊严呢?凤千瑾:“早卖给我娘子了。”
  • 尤美四少之霸道恶魔

    尤美四少之霸道恶魔

    一个特别的地方让他与她相识,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大学生身世扑所迷离而他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一场拍卖会上一次特别的邂逅,那个静谧的夜晚让他思念成疾。而她雪艺却有心爱之人~他对她低吼道:”总有一天你会爱上我的一切。“而她却也是无所畏惧的讲道:”我的心里只有鑫鑫哥哥我爬上你的床都只为了你的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权眸天下

    权眸天下

    一场夺野战导致四方分据,强强对峙之下,天下似乎有了片刻的祥和安宁。可身处权力漩涡的帝王家,能否真的做到平衡他国、保护自己?再起浩劫,是萧蔷祸起,是仇恨噬骨,还是红颜误国?但见,乱世江山,群雄竞起,谁主乾坤傲凌霄?只是,得尽天下,倾负年华,谁许人间见白头?
  • 桂花糕与女儿红

    桂花糕与女儿红

    一句预言,早在二十年的布局提前被掀起。而她,只是乱世中一枚代替的棋子,从出生起,她早已被安排好了人生。九岁起,她被迫开始卷入大人的权势之争,祖母一家被害的真相到底与谁有关,仇恨是否能够得以报复,她这一生,又到底何去何从。在波涛汹涌的乱世中寻找真相中,嫡女姐姐是凤凰天女,天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垫脚石,她不配说不。这命运,当真是改不掉?命运无情,嫁给了他“你是不爱我?还是不敢爱我?”“辞儿,我这番一去就得两年,以前你不在时,我去便去了,如今有了你,我却舍不得了起来。”甜宠/权谋
  • 青春这种小事

    青春这种小事

    沈沅和白逾洺是从小的玩伴,一起读了小学初中,别人眼中的青梅竹马,但在沈沅看来他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而因白逾洺父亲在商业上欠了不少债,一时还不清,白家就这样离开了南欹,在北欹寻找新的出路……十八年后,沈沅以新的身份来到了白逾洺的世界,优秀的她成功的被北欹大学录取,在欹大会与白逾洺相遇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吾道生

    吾道生

    研发万物互联技术的理工男,穿越后被逼踏上了修行之路.........为了活着,不得已求长生之法!而九天万法,皆非吾道!不得已,吾道生......这是一个另辟蹊径的修行故事......
  • 忘忧少年之初见

    忘忧少年之初见

    “老板!我又来了!”“有意思吗?一天一个来回!”“你的意思是你不想我吗?”“哼!”“那我走还不行吗!”“等,等一下,我和你一起走!”“干嘛?”“以后都要住在一起了,不结个婚怎么成呢?”“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