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87200000023

第23章 蛮荒之地

顺着长江,过急流险滩,官船终于抵达奉节。奉节乃巴东郡治所,而巴东郡本属益州,不过此时晋国于益州只掌这一郡之地,又偏重于军事,所以任由晋州刺史代为管辖。

杜云和衙差上岸,往奉节城拜见巴东太守。此城局狭,城墙虽新,里面却无多少百姓,与江陵一比有天壤之别。

太守姓李,见了杜云捎带的庾翼书信,笑道:“三位且请用膳,填饱肚子再启程去往南浦。”

衙差于水路奔波,早饿了,和杜云一起拱手道:“谢过太守。”

太守着掾吏代为招待,自去忙于公务。

不一会上菜来,尽是大鱼大肉,没半点素菜,且无酒。掾吏道:“往南浦还需行船,是以未备酒水,还望见谅。”

衙差听了,说道:“无妨,无妨。”这饭食比船上的干粮可好吃多了。

三人用过饭,掾吏派三名府兵以背篼负了粮食,每人各带雨伞,随同启程。乘船往西又行了一天,才于次日清晨赶到南浦码头。这南浦并无城垣,只是个小小集镇,蛮汉杂处,民风彪悍,人们以贩盐为生。杜云等人登岸,见这集镇上的女子多为蛮人,三五成群,青衣盘发,虽有姿色秀丽的,但都说些难懂的蛮语。而她们看杜云这些汉人,则如同看猴儿,不时耳语讥笑,全然不似《九歌》中所言的浪漫:“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杜云一行人在镇上的食肆用饭,店家也没什么好菜招待,上了一盆咸鱼炖萝卜,然后有韭黄、蔓菁、红苕等素菜。衙役尝了尝饭菜,这才觉得在奉节时太守府只给荤腥吃十分有理。

吃罢饭,由府兵引路,穿过集镇,沿山道往西南行。行了五十余里,见天色已晚,就在路边一块大岩石上生起篝火,从背篼里取干粮来吃。吴崚问随行的兵卒:“去戍边之地还需多久?”

这些府兵都是本地山民,脸庞晒得黝黑,见问答道:“只需两日便到了。”

吴崚瞠目结舌:“怎这么远?”

府兵露出朴质的笑容,说道:“不远,不远。”

吴崚觉得噎得慌,问道:“可有水?”

府兵道从背篼里取出竹筒,摇了摇,说道:“没了,不过这山间到处都是水。”

吴崚无奈,只得起身四处寻找,果然在山脚下发现一股泉水,于是用双手掬起来喝,倒也甘爽。夜里,府兵将篝火烧得旺旺的,众人就围着篝火而眠。杜云被远远的狼嚎搅醒,不觉摸了摸枕着的破月刀。

过了一夜,平安无事,众人又启程上路。行了不到十里,连路都没有了。接下来便是跋山涉水,途中又下了场大雨,一行人就在岩洞里躲雨过夜。结果行了有两天半才赶到戍所,衙役的脚都磨破了,还累个半死,早知如此该送到南浦便罢。

戍所设在一座山顶,由一名队率统领。这队率名叫韩丑,一副八字眉,长得精瘦。戍卒见有人来,忙围过来,问是否带了粮食来。府兵并未带多余的干粮,背篼里只剩一半,乃是回程时所用。戍卒见了,不禁叹气,让府兵代为传话,让府衙早日送粮食来。

衙差望见这四周尽是荒山野岭,只有些住人的茅草屋,山上插一面被日晒雨淋失了本色的“晋”字大旗。往西北去是绝壁,绝壁之下大江奔涌而过,对岸就是成国巴郡的地界。吴崚赶忙将杜云交给韩丑,吩咐他宽待些,一刻也不多留,旋踵和府兵一道返回。

杜云拱手问队率:“韩队率,在下该做些什么?”

韩丑皱着八字眉,说道:“只需盯住江面,探查敌情,若有成国水师来,从速禀报即可。”他见杜云长得高大,又问:“你会射箭么?”

杜云道:“在下会。”

韩丑展开眉,说道:“你闲来就去打猎,将猎物上缴。”

杜云拱手道:“遵令!”

杜云得知山上有二十几个戍卒,平时就住在茅草屋里。他四处观瞧,见茅草屋皆以木头为柱,竹篾为墙,墙上敷以泥巴,可以防风和蛇虫,墙上开着方窗,用于采光。屋里的地面正中设有一个围炉,梁上挂着烟笋,靠墙架以竹榻。茅屋多他一个也住得下,无需另盖房子。屋外有一块翻过的土地,似乎原本种过菜,不过现在已只剩杂草。四围尽是松树,山下则有一片竹林,杜云不禁想到归藏山。

杜云的一举一动都被一个戍卒看在眼里,这人正是被流放到此的贼首刘猛,他瞧着杜云不禁目露凶光。

刘猛本该处斩,若非诸葛琴寻回传国玉玺,皇帝大赦天下,此时怕是已坟头长草。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终被流放巴东,戍守边疆。刘猛认为都是杜云在虎背山擒他,才致他落得这般下场,如今阴差阳错竟将仇人送来,岂非天意?

黄昏吃饭,各屋戍卒围炉而坐,釜中煮着粥,再放些野菜、蘑菇。最不缺的就是盐,可惜也不能多放。

刘猛端着碗坐到杜云身边,笑着问道:“杜郎,可记得在下?”

杜云看了他笑起来嘴巴咧开,配上一脸胡须,依旧显得凶巴巴的,但又似曾相识,拱手抱歉道:“恕杜某眼拙,没认出来。”

刘猛道:“我本是那曲阿虎背山的贼首。”

杜云豁然开朗,看他比以前清减得多了,难怪没认出来,说道:“啊,原来是刘兄,恕我眼拙。”又看看其他人,似乎早就知道刘猛的来历,都不以为意。

刘猛笑道:“若非皇上大赦天下,刘某早已身首异处。”

杜云道:“刘兄劫后重生,他日还乡未始不能有所成就。”

刘猛道:“成就?杜郎莫非说笑。”

其他人听了都笑将起来。

杜云不解道:“杜某哪里说得不对?”

一两鬓斑白的老卒言道:“某在此已戍守九年,不知何日才能还乡。”

刘猛道:“我若在此守这么久,到了老卒的年纪,怕是连孙儿都没有。”

老卒听了,轻轻一笑。

杜云大吃一惊,问道:“难道没有戍期么?”

另一个脸颊上有处刀疤的汉子说道:“照理戍卒该两年一换,不过被遣送来此的多半是因触犯了军法,若无巴东太守点头,怕是回不去的。”

杜云心道:“那李太守已经看过庾刺史的来信,想必不会为难于我。”

老卒说道:“胡不二说的是。”原来这脸颊上有疤的汉子姓胡,草字不二,至于大名却没人记得。

胡不二接着道:“反而刘叔雄倒是可以早日离开。”刘猛字叔雄。

老卒皱眉道:“此话怎讲?”

胡不二道:“叔雄乃戴罪之身,只需再过两年,等到太后寿诞,皇上必然大赦天下,他又可以罪减一等,不必留在此地。他的来去非巴东太守掌管,只需廷尉府一道文书就可以押走。”

老卒啐了一口,说道:“如此说来,某尚且不如一罪犯?”

胡不二道:“除了轮戍,还有一法可离开此地。”

老卒问道:“快快说来。”

胡不二道:“立功升迁。”

其他人一听都嗤之以鼻,老卒说道:“你这法子说来全然无用,荒山野岭之中如何立功?”

胡不二笑道:“我不过说来解闷,尔等倒当真了。”

杜云想想也是,若不贫嘴,数载下来,怕是连话都不会说了。在归藏山中,二师兄尚能说话,那是因为有三师兄贫嘴。

粥熟了,众人分食,并不偏私。在这蛮荒之地,谁敢行私,必然被众人疏离,那时想活都难。

屋中有两兄弟,老大张一笑吹了吹热粥,说道:“方才不二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想要立功,只需引诱成国士兵越界,而后袭杀。”

老三张三叹听了,叹道:“哎,成国士兵莫非有翅膀可以飞过江来?”老二当然不在此地,需留在家乡传宗接代,律令也不许将一户男丁尽数征召入伍。

张一笑说:“何必有翅膀,不能坐船么?”

张三叹摇摇头说:“哎,敢问兄长拿什么引诱敌兵?”

张一笑道:“我只管杀人,诱敌的事自然交给胡不二。”

胡不二把菜叶嗦进嘴中,说道:“我且问两位兄弟,想不想吃肉?”

张氏兄弟忙睁大眼睛说道:“当然想吃肉,肉从何而来?”

胡不二道:“如果对岸有许多牛羊,两位想不想去抓来。”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张三叹说:“哎,你想以此计引敌兵过来,可惜没有牛羊。”

张一笑说:“何必用真牛羊?用竹子扎其骨架,再蒙以布不就行了。”

张三叹说:“哎,哪来这许多布?”

张一笑说:“我等将衣裳脱了,不就有布了。”

张三叹说:“哎,真乃下下之策,把衣裳脱了,我等岂不光腚?”

张一笑说:“非也,我等再围上芭蕉叶,刚好拌作放牧的蛮人。”

杜云听了,差点将粥喷出来。

胡不二道:“未必要如此,两位只需摔断手脚,应当可以被替换回去。”

张三叹说:“何以是‘应当’?哎,看来胡兄也未有定论。”

胡不二道:“那就要看你手脚断得如何,若只折了骨头,接好伤,将养数月,再发来便是。倘若整个断了,自然是不必再戍边的。”

张一笑说:“你为何不自断手脚呢?”

胡不二道:“我这手脚如钢似铁,摔了好几次,居然没断,所以才请两位贤弟试试。”

张三叹说:“哎,怎不用刀,不如让愚弟来帮你?”说罢摸了摸榻上的腰刀。

胡不二忙摇筷子道:“岂敢累及贤弟,你若用刀伤我怕是有违军法。”

张三叹说:“也对,那胡兄还是自己动刀吧。”

胡不二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伤之已是不孝,岂敢残之?”

张一笑说:“你方才还劝我兄弟二人自残,如今又出言搪塞,实非君子所为!”

张三叹也摇头说:“哎,小人也!”

胡不二说:“那好,拿刀来!”朝张一笑伸手。

张一笑说:“你自己不是有刀么?”

胡不二道:“胡某的刀没有贤弟的锋利。”

张一笑说:“我把刀给你,若生出事端,可算有违军法?”

胡不二道:“应当不算。”

张三叹说:“哎,怎么又是‘应当’?”

张一笑说:“看来胡兄不过是巧言令色。”

胡不二道:“哼,胡某向来说一不二!如若不信,且看我刀。”说罢,放下碗筷,抽出自己的腰刀来。

看来不用刀,难全其令名。众人瞧他刀刃,果然有些钝敝,想必是在这荒山野岭中用得久了。

胡不二道:“瞧好了。”说罢,伸出左臂,刷的一刀劈下去。

众人睁大眼睛,不免惊呼。

杜云以为他闹着玩,想要出手阻止,却被中间的炉锅阻挡。

刀刃在胡不二手臂上斫了一下,又拿开来。众人再看,他手臂固然未断,连衣袖也毫发无伤。

杜云看他手臂微动,心知使的绵劲化解,并不足为奇。本就是说笑解闷,岂能真断手脚?

胡不二朝众人笑道:“说了此刀不利。”

张一笑说:“胡兄好功夫,小弟以为该用刀割。”

张三叹说:“哎,原来耍的花招,何不用刀刺?”砍与割、刺大不相同,胡不二的钝刀未必能砍断柔软的草席,用割却能断之,刺则更不在话下。

胡不二还刀入鞘,说道:“我看时候已晚,不如改日再说。”

张一笑说:“何必改日呢?”

张三叹说:“哎,胡兄无胆。”

胡不二打个哈哈,端起碗来,将残羹倒进嘴里。

众人碗中已空,在锅中烧水洗刷了碗筷,各自安寝。

第二日,队率并不命杜云去放哨,而是去捉虫。果然,山上还养着两只信鸽以沟通奉节,但不喂粮食,只给草籽和虫。

杜云携了破月刀和弓箭,腰上别了个竹筒,往山林里去捉虫。草地中的蚱蜢,泥里的蚯蚓,抓了放进竹筒中。

杜云在林中并未见到什么兔啊、羊啊这些动物,只有鸟儿在树梢上叽叽咕咕。杜云张弓搭箭,射下一只乌鸫,只有几两肉。

回到戍所,把竹筒里的虫子拿去喂信鸽,又将乌鸫交给韩丑。

韩丑掂了掂乌鸫,叹道:“哎,总比没肉吃好。”

杜云问道:“我在附近山里没寻到什么猎物,连蛇都没见着。”

韩丑皱眉道:“附近山中的猎物早被捕光了。”

杜云道:“那就只好去远一点捕猎。”

韩丑提醒道:“南边是青蛮的村寨,可别去招惹他们。”青蛮也是巴人的一支。

杜云心里记住,说道:“何不去集镇买些粮食来吃,又或者买些牛羊鸡鸭喂养?”

韩丑道:“可惜那集镇上只认布帛,不认铜钱。”

杜云想起在集镇吃饭,府兵用一块丝帛付账。府衙也不送活禽,自然是因为路上不便携带,且不相信这些戍卒会将其饲养而非吃掉,所以只送肉干。

杜云道:“山羊好食盐,不如用盐引一些山羊来,捕了喂养。”他想起以前在归藏山捕羊的事。

韩丑半信半疑,他在此一年从未见过山羊,只对杜云道:“试试也好。”

此处山高皇帝远,汉人与蛮人共掌盐贸,自行定价。官府向来笼络蛮人,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汉人也识趣,运来的井盐在南浦价格极低,换得蛮人庇护,再以蛮人的旗号贩去荆州又将价格翻上好几倍,与官盐等价。

戍卒就是空手去集镇溜一圈,也能搂一把盐回。

杜云用竹筒携了盐,去周边寻找水草丰茂且有山岩遮雨之处撒上一些,只要山羊尝过一次“咸”头,必然会再次出现。

过了几日,杜云去披了皮甲,携了刀弓,去崖边放哨。崖边风大,杜云望一眼崖下奔流的江水,不禁心旌摇晃。江上来往的都是商船、客船,只需分辨是否有成国的战船。望向对岸,目测远近,箭矢也射不过去。再四处张望,并无一人,也不知其他的戍卒在哪?

过了一阵,才发现有一个人来。那人正是刘猛,他手扶着腰刀走近,问道:“安之一人在此守望?”

杜云回答:“是,叔雄怎么过来了?”

刘猛笑道:“我本在南边巡视,一人着实无趣,所以才往江边上来。看你在此,倒是可以解解闷。”

杜云点点头。

刘猛又问道:“你可会下棋?”

杜云道:“我只会围棋。”

刘猛挠挠头道:“不如我教你六博。”

杜云也见过六博,市井小民都好此道。六博乃象棋的前身,不过每方只有六子,其中一子称为“枭”,好比象棋的“将”或“帅”,其余五子称为“散”,相当于象棋中的“兵”或“卒”。

刘猛在地上画上棋盘,捡了十二粒石子,黑白各半,白子给杜云,自己使黑子。作为“枭”的石子大一点,倒也好认。

边教边玩,杜云开始几盘老输,下到后来居然赢了两局,心中不免有些得意。

转眼到了午时,阳光晒得正热,刘猛问杜云道:“安之穿着皮甲不热,此处并无敌人?”

杜云脱下皮甲,山风一吹,顿时清爽。

刘猛摸摸肚子,言道:“腹中空空,不如睡上一觉,这棋改日在下。”说罢,扔下棋子,仰倒在草地上。

杜云这年纪当然也吃不饱,也跟着躺在崖边睡觉。

过了一会儿,刘猛抬起头来,看看杜云,见他闭着双眼,不禁露出阴森的笑意。缓缓站起身来四处望了望,不见人影,又瞧瞧杜云,心想一脚把他踹下悬崖,神不知鬼不觉,旁人还以为他不小心坠崖。但见他身长体健,又估摸脚下的力道怕是不够,若然将他惊醒可不是对手。于是左手取下腰刀,右手把住刀柄,盯住杜云的眼皮,缓缓抽出刀刃。

钢刀摩擦刀鞘,发出“嗤嗤”的声音。杜云眼皮动了动,刘猛忙停住手,眼见杜云翻身,又忙坐倒,这时恰巧崖上有一只老鹰“呀”的叫了一声。

杜云听见叫声,睁开眼睛,看见湛蓝的天空,坐起身来,见刘猛正趴着睡觉。

杜云摇摇头,站起身来,喊道:“叔雄。”

刘猛打起鼾声。

杜云不疑有他,摸摸肚子,当真有些饿,更睡不着,起身来四处走动。

刘猛睁开一只眼睛,见杜云走远,正背对着自己,又悄悄的将压在身下的钢刀收入刀鞘。

杜云发现悬崖上一株横生的松树上有一个鹰巢,里边还有鸟蛋。回头看,刘猛已经坐起身来,忙喊道:“叔雄,快来看。”

刘猛起身走了过去,顺杜云手指之处看到那个鹰巢,问道:“安之想取那鸟蛋?”

杜云道:“想是想。”

刘猛喜道:“需用绳索下到那棵树上。”

杜云道:“算了,山鹰在这险绝之地安巢也其勇可畏。”

刘猛见他无意下这绝壁,不禁又失望。

杜云看他脸色,安慰道:“有山鹰自然由猎物,不如去别处寻寻。”

回去披上皮甲,杜云和刘猛一路往南寻猎,果然在草丛中被他们寻到一个兔穴。刘猛道:“该将里面的兔子挖出来?”

杜云摇头说道:“所谓狡兔三窟,只应设下陷阱,待它出来。”

可惜身边没带竹刺笼,只好插一根树枝作为标记,又四处寻了寻,发现另一个洞口。两人趁天色未晚,赶回戍所,取来竹笼、野菜。

那竹笼密织,开口处朝内卷有一圈篾子削成的尖刺,兔子钻进出容易,出来就会被尖刺所挡,若强行钻口,定然被扎入皮肉。

两人将竹笼放在兔子洞穴旁边,里边放进野菜,这等晚上兔子觅食,落入陷阱。布置好陷阱,两人这才收工回营。

次日,两人再去看,果然捕到一只野兔。

戍卒们好久没吃过兔肉,虽仅有一只兔子,也分作四份,各屋拿去做菜炖汤喝。

杜云待了多日,与众人逐渐热络。这天去寻了之前撒盐的地方,并未见到山羊的踪迹,看来果如韩丑所言。这些山上土层浅薄,岩石外露,难见果树,只有杂草虬松。杜云别无所获,只在山下一处泉水边采到一把荠菜而回。

戍所屋前,胡不二正坐在一截树桩上用篾条编织竹席,见杜云背着刀弓回来,手中却只有一把荠菜。瞧了一眼,又低头织席。

杜云看他在织竹席,好奇心起,上前问道:“胡兄编织竹席何用?”

胡不二道:“拿去集镇换双布鞋。”

杜云看看他脚下的布鞋,前边已破,露出大脚趾来,又瞧瞧自己的鞋,尚还结实。于是蹲下来说道:“不如我来帮忙。”说着将手中的荠菜以及背负的刀弓都放在地上,搬了个树桩来垫在屁股底下,他在归藏山也是编织过竹席的。

胡不二倒是来者不拒,见篾条不够,要杜云再劈些竹篾。

杜云抽出破月刀,起身拿起一根竹子,“嚓”的劈开,再分作细条。又坐下来,用胡不二的匕首削出篾条。

胡不二看了杜云的破月刀一眼,问道:“安之的刀似乎不轻。”

杜云愣了愣神,说道:“将就着用。”

胡不二又问:“你刀法师从何人?”

杜云答道:“家师不过是方外之人。”

杜云避讳师承,胡不二也不见怪,说道:“等得闲,你我切磋一二?”

杜云摇头道:“杜某刀法不精,岂敢献丑?”他道法尚冲虚,本无争胜之心,被谪戍至此更不想张扬,若能安稳渡过两年,而后随师父避居深山是最好不过的。

胡不二打个哈哈,说道:“莫不是怕我偷学了你武艺?”

杜云抬眉说道:“正是,家师吩咐我不可显露刀法让旁人学去。”真是打蛇随棍上,这借口谁人肯信?

胡不二道:“人言学以致用,学而不用,岂非无用?”

杜云道:“胡兄教训得是,那就不用了。”这话近乎无赖,却也让人难以反驳。

胡不二听了不禁兴味索然,他在此地待得久了,并无敌手,反而使刀法生疏。心中暗想:“定要寻个机会与他比试比试,倒看使的什么刀法?”

杜云似乎想到什么,问道:“这里的竹子是否可用于制作竹笛?”

胡不二说道:“这竹子也太过于粗,并不适合制作竹笛。”

杜云叹了口气,心道:“以前所学的竹笛怕是要落下了。”他只带了陶埙来,那玉笛贵重依旧留在家中。

胡不二问道:“安之会吹笛?”

杜云言道:“略知皮毛,不过此时我只有一个陶埙。”

胡不二说道:“我也本想做一张琴,可惜没有琴弦。”琴弦一般以蚕丝所制,音色最妙,若无蚕丝马尾也可,不过这荒僻之处莫说是马了,连驴都难得见到。他接着道:“没有音乐,这日子的确无趣。”

杜云点点头,深以为然,这苦闷岁月总需寻点事情来做。

此时,队率韩丑最担心的却是食物,手底下二十多张嘴要喂,谷子已经不多,算了算,就是每顿喝粥也只够十日之用。而附近的野菜都快挖光了,奉节却还没送粮食过来。不得已,他只好动用信鸽,往郡衙讨要粮食。

郡衙回信,说是正往荆州催粮,过些时日再送过来。

韩丑命众戍卒免了巡逻边境,全力采集食物。

这日,刘猛邀了杜云往东边一条溪水去捕鱼。杜云以为这山中并无敌人,也不披甲,只身穿裋褐,背着刀弓,手持一杆鱼枪。那鱼枪不过是平日所用的长枪,在枪刃上开出倒钩来。而刘猛则携带一个鱼篓,并一个竹笱。

两人卷起裤腿,下到溪水中,虽然天气晴好,但这水却凉得很。杜云看溪流里有许多石头,只见刘猛右手拿着竹笱,接着流水,左手翻开石头,不时捉到虾蟹。杜云倒握鱼枪,淌着水,仔细搜寻,并未见到什么大鱼。

“捉到了!”杜云听到刘猛的声音,回头一看,见他手中抓着一条半尺长的小鱼,满脸是笑。

杜云走过去,瞧那小鱼,皱眉问道:“这溪水中就没有大鱼?”

刘猛说:“就是有大鱼也被我等捕光了。”说着将小鱼放进后腰的鱼篓中。

杜云道:“那还不如去山里找找,看是否有猎物。”

刘猛道:“他们都去山里,也轮不到你我。我知这溪水上游有一水潭,里边或许有鱼,只是我水性不佳,不敢去探。”

杜云知他原是青州流民,北方之人不善水并不为奇。于是两人往小溪上游去,果然看到一个水潭,只是树木参天,遮空蔽日,看不清水底。

水从山崖上来,汇入水潭,又从水潭流入小溪中。

杜云看这水潭有五六丈宽,站在水潭边上用鱼枪探了探,往深处走,不过三步,潭水已漫过膝盖,仍不见底。

杜云返回案上,问刘猛道:“这潭水多深?”

刘猛道:“胡不二也曾下过此潭,怕是有两丈深。”

杜云脱去衣裳,将弓箭放在岸上,仍旧背着破月刀以受重潜水,手提鱼枪,深吸一口气,“扑通”钻进水里。

刘猛望望潭水,已瞧不见他身影,恶向胆边生,拾起杜云的弓箭,张弓搭箭,瞄准水面,只待杜云探头,就取他性命。

过了一会儿,仍不见杜云冒头,却见水面上浮出不少血色来。

刘猛一看,心中吃惊,想道:“这水中莫非有什么恶鱼将这厮给伤了?”他手持弓箭,往潭水里走了几步,仔细观瞧。潭水冰凉,头顶的树冠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刘猛只觉得四周阴森森的。

突然,身前涌起水花,一条无鳞怪鱼从水面伸出头来,张开血盆大口。刘猛一瞧之下,大惊失色,在水中连滚带爬,急急逃上岸去。

惊魂未定,再回头来看,只见杜云已从水面冒出身子来,手里的鱼枪叉着一条三尺多长的四脚怪鱼。刘猛看手中,却不见了弓,再看水中,原来方才逃命,将弓落在水里了。

原来杜云在水底杀了一条大鲵,又怕鱼枪上的倒刺勾不住,所以顶着它往水面去,恰好瞧见刘猛的腿,想来方向没错,就冲着他而去。出水来,才发现刘猛受惊,心中又好笑又自责。杜云从水中拾起弓来,走上岸去,对刘猛说道:“叔雄不必害怕,这怪鱼已死。”他也没见过大鲵,四脚的青蛙吃过,四脚的鱼确实吓人。

刘猛醒了醒神,说道:“我看水面涌出血来,还以为安之遭了不测。”又指着大鲵道:“这怪物满身是瘤,丑恶至极,怕是吃不得。”

杜云心生顽皮,笑道:“管他能吃否,拿回去唬唬他们。”

两人收拾好,却发现鱼篓都盛不下大鲵,只好用树藤穿了,由杜云背了回去。两人回到戍所,杜云叫出韩丑,将大鲵交给他。

韩丑一看,不敢伸手去接,只问:“这是什么怪物?”

杜云唬他道:“此鱼乃千年寒潭之灵,吸天地精华,竟长出脚来。”

韩丑半信半疑,又问刘猛,这才得知来龙去脉。他接过栓着大鲵的树藤,掂了掂,说道:“这怪鱼重是重,也不知道能不能吃。”

等到众兵卒都回营,围观此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老卒说道:“此物我曾于蛮寨吃过,并无毒性。”

韩丑见他如此说,便命他将大鲵剖洗了,炖来先尝。若果真无毒,大伙再吃。

老卒眉开眼笑,将大鲵炖了一半,直烧得汤色乳白,发着肉香,才自己先尝。众人看他表情,却见他皱着眉,一勺一勺的舀汤喝,又捞了块肉吃。再要夹鱼肉时,韩丑止住他道:“够了,可有什么不适?”

老卒道:“再尝几块肉就知身体适与不适。”

众人哪轮得他再尝几块,纷纷要舀汤来喝。韩丑命众人不得抢食,各自回屋中去取了碗来,将一锅大鲵汤、肉平均分了。

杜云一尝,果真汤浓味美,比之野菜稀粥好吃得太过。

吃完大鲵汤,韩丑又命将另一半大鲵也炖了,留待明天吃。又命会水的随杜云、刘猛前去水潭,看能否再捉几条怪鱼来。

可惜忙活了两日并未捉到第二条大鲵,而鱼汤已尽,众人又吃起野菜稀粥。

过了几日,大伙要动炉灶上的烟笋,韩丑道:“粮食将尽,我等该如何是好?”

老卒道:“往年要是到了这关口,就该去蛮寨中讨饭吃。”

众兵卒都是汉人,若说去向蛮人讨饭,忒也无地自容。

张一笑说:“这未免有辱颜面。”

胡不二也曾去蛮寨讨过饭,说道:“与其饿死,也只得卑躬屈膝。”

韩丑问:“蛮人若果能施舍,就着你二人前去乞讨。”

老卒心道:“这厮又来这招。”

胡不二睁大眼睛,说道:“蛮人并非凭白施舍,需充当劳力才给饭吃。”

韩丑皱眉道:“劳作什么?”

胡不二道:“那蛮寨制作井盐,需要帮手,若是会建屋、锻铁也能寻碗饭吃。”

杜云心道:“我建屋、锻铁是不会,不过有一身蛮力,前去帮工该能吃到饭。”

张一笑问道:“饭菜可好?”

老卒道:“蛮人耿直,若你做事卖力,自然有干饭吃,菜里则有鱼或肉,不会亏待。”

张三叹问道:“哎,可惜我瘦得皮包骨头,没有几分力气。”

胡不二笑道:“不急,看你姿容尚可,若肯陪那寨中的蛮女一宿,也能吃上饭。”

张三叹摸摸消瘦的脸颊,说道:“哎,本就没有几两肉,那岂不是让人敲骨吸髓?”

老卒嘻嘻笑:“看你那猴样,谁吸谁还不一定。”

旁人听了不禁发笑。

杜云从未听过这般污言秽语,只是惊奇。

韩丑问道:“若我等去蛮寨,谁人留守戍所?”

众人已吃够了野菜稀粥,肚子里全无油水,听蛮寨有干饭吃,自然无人愿意留守,所以皆不应声。

韩丑只好道:“老卒、胡不二,你二人前去蛮寨打探,看寨中是否要人。”

老卒躬身称是,他在此戍边年久,曾在集镇上学了一些蛮话,又去过蛮寨数次,已能与蛮人作简单的沟通。

胡不二也起身,毕恭毕敬的拱手道:“胡某遵命!”韩丑此言乃军令,他再是言语无忌,也不敢稍有怠慢,毕竟从军十余载,早有觉悟。

于是,老卒与胡不二先行去蛮寨打探,看是否缺工,又与蛮人的寨老商议帮工的人手,领了竹符节。

两人回来,禀明韩丑:“蛮寨正缺人手,众人都可前往。”

韩丑道:“那我一人在此留守。”又对老卒道:“老卒,就以你为首,领众人前去蛮寨就食,将多余的饭菜带回来,切莫惹是生非。”

老卒拱手称是。

次日凌晨,众戍卒吃过稀粥,只穿布衣而不携兵刃,跟随老卒前往蛮寨。往南翻过一座大山,便望见一条河水蜿蜒东流,经过丘陵之间,地势逐渐开阔,隐约能望见一处村寨藏于河流之阴。原来,朝廷以此河为界,划河水之南与蛮人为疆,封蛮王以官职,准其互市,使之称臣纳贡。

河上水窄之处架着一根铁索,众人就攀着那铁索渡河。从戍所算起,足足行了一个时辰才赶到蛮寨。有寨门立于山关,关上竖着青色旌旗,旗上绣着蛇纹,巴即蛇也,此为图腾。门前有三名蛮兵把守,关上又有十余人朝他们张弓搭箭以待。

杜云看那些蛮兵一身青衣,又以青布围头,脚穿芒鞋,腰悬砍山刀,手持一柄三股钢叉。

老卒上前拱手,说些蛮话,又拿出竹符节给蛮兵验过。

蛮兵朝门内高声喊出几句蛮话,只见寨门缓缓打开,他又向众戍卒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可以入内。

老卒领着众人进入寨内,道路两边树木参天,走出山谷,豁然开朗,面前是一大片稻田,七个山丘分立于田间,好似青螺,又有溪水穿过,汇入寨外的河流,蛮人的房子就坐落在山丘上。

众人沿田间小路而行,来到一座山下,山前隔着小溪,上边架着木桥,桥下溪水之边有蛮女正在浆洗衣裳,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又几个小童骑牛放牧。

满目诗情画意,杜云心道:“这地虽然是蛮疆,但安宁可比世外桃源。”

走过木桥,看见梯田,再上到山腰便是村落,里边的蛮人忙忙碌碌。村子中央有一栋大屋,垒石为基,立木为柱,盖以青瓦,与汉人居所大致相似。屋前立着神祇,并无蛮兵巡逻。

老卒命众人在屋外等候,自己和胡不二进去拜见寨老。

过了一会儿,两人陪着一个弓背老者出来,那老者也是蛮人打扮,开口却是汉话,虽语调古怪:“尔等会锻铁者去铁匠坊,会算术者去账房,余者去盐作坊。”

众人按早前的嘱咐,朝寨老躬身称是。

原来,这寨老常年与汉人商贩沟通,又最是聪明,因此学会汉语。蛮人村寨需用铁器,最是缺少善于锻造之人。而账房先生已是寨中极少的聪明者,专责清理账目,又要将每日的盐产计量,所以尚需帮手。

杜云既不会锻铁,也不会计量,只得跟着老卒前去作坊制盐,而胡不二则前去锻铁。

来到山坳的作坊,只见蛮人正从一个个井里面汲取卤水,然后挑到屋外的盐田晾晒,又将结晶刮下来装袋。这些粗盐并不能食用,需运去南浦过滤、提纯。

蛮人命众戍卒支锅煮盐,这样可以加快进度。

杜云负责挑卤水,其他人砍柴的砍柴,烧火的烧火,装袋的装袋,搬运的搬运,不敢稍有懈怠。

到了晚饭时,有蛮人女子以竹篮送来饭食。杜云看果然是干饭,菜里还有鱼块,配着黄豆、芹菜。众人就在屋外蹲着吃饭,虽然做工累,但比吃那稀粥好得多了。送饭的女子对着戍卒指指点点,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似乎觉得这些汉人瘦不拉几,远不如他们蛮人汉子健壮。

杜云被她们瞧得低下头去,心道:“可怜我等戍卒在此地怕是与乞丐无异。”

老卒挨个来问:“可还有剩饭留给韩队率?”

众人将碗里的饭菜吃个底朝天,哪还有剩?

张三叹说:“哎,队率只能在戍所喝稀粥了。”

张一笑说:“下一顿不如每人分一口饭给他。”

老卒对他说道:“此话可要算数。”

张一笑说:“自然算数,且听众弟兄怎么说。”

众人都点点头,算是认可。

当夜接着忙碌,众人就在蛮寨过夜。次日清晨,蛮女又送饭来,这次每人的菜里面有三片腊肉。

老卒不待众人动筷子,忙说道:“每人分一口饭出来给队率。”说罢,拿起一个竹筒,到每人面前接一口饭。

众人也不食言,果真分了一口饭。

老卒将竹筒塞好塞子,又道:“该分点肉出来。”

众人看看碗中的腊肉,满眼不舍。

张一笑说:“昨日并未说要给肉啊。”

众人都聒噪:“正是,我等如此辛劳,岂可再分了肉去?”

老卒见压不住,说道:“那给一点素菜总行吧?”

众人这倒可以接受。

于是,老卒又用另一个竹筒从每人那里接了点素菜,再从自己的碗中夹出一片腊肉放进竹筒。塞好塞子,又道:“当选一个人去送饭菜。”

张一笑问道:“若是误了工,有饭吃否?”

老卒道:“若是来晚了,怕是只有剩饭吃。”

张三叹说道:“哎,可惜我走不快,就是走得快,回来怕也无力劳作。”

张一笑指着杜云道:“我看安之身体矫健,可往来行走。”

老卒看看众人,自然是刚来的杜云身体最为健壮,便对杜云道:“安之可愿送饭回去?”

杜云并不推辞,只道:“我吃罢饭,即刻送去。”

吃完饭,老卒给了他一个竹符节,以及盛着饭菜的竹筒,又向作坊的蛮人头目替他告假半日。

杜云告辞老卒,得其指点,并未沿着来路返回,而是翻过近处的一道山梁回去。从山梁上下去,路过梯田,不经意瞧见水田之中居然还有鲤鱼游来游去,想来必是蛮人放养的,不然定要捉它几条。

梯田往下,田中的水又流入山洼的一个小湖。湖边有一栋盖着青瓦的吊脚楼,一半架在芦苇地里,一半坐落在山坡上。山坡上的门前开出一小块平地、一条山路,平地上还放着一个石磨。杜云也有些奇怪,要知道蛮人多以茅草为屋顶,只有寨老这般贵重之人才能住上瓦房。他瞧着那屋,恰好望见有一只白鹭走在吊脚楼之下的芦苇地里,长嘴一落竟从脚下的泥水里叼出一条泥鳅来,三两下吞入脖颈。杜云心道:“这苇地里的泥鳅该不是蛮人所养吧?”于是留了个心眼,又快步往寨门的方向而去。

他内力不俗,脚程也快,旁人需一个时辰,他半个时辰便赶回戍所。

韩丑刚从江岸放哨回来,顺便捉了些虫子,此时正用虫子喂养信鸽。瞧见杜云回来,脸上难得露出笑容。

杜云上前拱手行礼。

韩丑忙问他蛮寨之中的情形,得知众人安然无恙,这才放心。

杜云将盛着饭菜的竹筒交给韩丑,说道:“此乃蛮寨的饭菜。”

韩丑回到屋里,拔出竹筒上的塞子,将饭菜倒进碗里,闻了闻,并未发馊,于是连碗放到锅里烧水去热。一边说道:“昨日我就吃了烟笋稀粥。”

杜云问道:“稀粥还可以吃几日?”

韩丑说道:“就我一人,吃上半月无妨。”

杜云点点头,料想他每日一顿干饭,一顿稀粥该当无事,拱手道:“在下还需尽快赶回寨中,以免误了工时。”

韩丑一边往锅底下添柴,一边朝他摆摆手道:“去吧,去吧。”

杜云辞别韩丑,往水囊里添了水,又系了两个空竹筒在腰上,启程前往蛮寨。半个时辰赶到蛮寨,虽来往奔波,却不觉得怎么疲累,杜云自觉还算是有用之人。

在寨门出示竹符节,得蛮兵放过,一路行到山脚下,杜云望了望湖旁边的吊脚楼,不见有人,也不见了白鹭。

杜云见四下无人,想着自己脚程快,并未耽误时间,不禁走到湖边,脱了鞋,走到水漫脚面的芦苇地里伸手去掏泥鳅。果然被他抓到几条,拿在手中一看,那泥鳅通体乌黑,鱼鳍却是红的鲜艳,不同寻常。“鸟既吃得,人也吃得。”杜云正想着用什么东西盛,灵机一动,摸摸腰上的空竹筒,将其中一个取下来,把泥鳅连同烂泥装进去。他自言自语道:“带了这些泥鳅给队率,就无需众人再分肉给他。”

正掏泥鳅,忽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谁人敢窃我乌鳅?”

杜云一惊,忙转过身来,瞧见远处站着一个蛮人女子,也不知她为何会说汉话。他扔掉手上的泥巴,面色窘迫,把腿走出泥地。

女子走近,打量着他,却露出笑脸。

杜云看她脸色和善,心中稍安,打量女子,只见她头戴青色牛角帽,身着右礽蓝色衣裙,衣领、袖口镶有花边,腰上系一条绣花腰带,脚下一双翘头履,手腕上各戴一金环,左手提一个黄釉小酒坛,右手持一根齐肩乌木杖,正值妙龄,容貌美丽,体态婀娜。他倒出竹筒中捕捉的泥鳅,朝女子作揖道:“在下鲁莽,不知此物有主,还请尊驾恕罪。”料想此人不比寻常蛮女。

女子娇笑道:“不知者无过,既与公子有缘,不如去家中一坐。”乌木杖指着吊脚楼。

杜云想起来之前胡不二等人的说笑,声言与蛮女共宿可得饭食,连忙推脱道:“在下还需去盐井劳作,恐误了时辰。”

女子娇嗔道:“分明是托词,既怕误了时辰,却又在此逗留!”

杜云道:“这……这实在是无心之失。”

女子道:“我有意请公子饮酒,你若推脱,我便告知寨老,叫他罚你。”

杜云心道:“若是受罚,怕是会被逐出蛮寨。”猜她或是寨老的孙女,只得拱手道:“在下不胜酒力,恐勉为其难。”

女子梨涡浅现,笑道:“公子怕嘴,少喝一点便是。”说着走去吊脚楼,上到廊下门前,朝杜云招手。

杜云不得已,上到楼梯,跟着她进到房里。但见房间四壁都是木板所制,墙边摆着坛坛罐罐,两张木柜。地面乃夯土,中间有一个火盆,其上放着一个砂锅,正炖着什么东西,抬头看房梁,已被熏得乌黑。窗边放着一张桌案,一片竹席。

女子请杜云在竹席上坐了,将黄釉酒坛放在案上,又走到砂锅旁,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散发出来。

杜云以手遮掩喉结,暗暗咽了咽口水。

女子用碗盛了肉汤,取了一双筷子,一并递给杜云。

杜云接过放在案上,问道:“敢问尊驾芳名。”

女子听他说是“芳名”,嘻嘻笑道:“公子叫我阿兰即可,公子姓甚名谁?”

杜云这才发现女子上衣镶边上所绣的为兰花、蝴蝶,不过腰带上所绣的却是红蝎、金蛇。告诉她姓名,又问道:“阿兰怎么会说汉话?”

阿兰道:“乃汉人先生所教。”

杜云心道:“居然还请得起教书先生,她家于这蛮寨自然贵重。”虽闻着碗中的肉香,杜云依旧心结未了,两人独处一室终究不好,推辞道:“无功不受禄,何况方才还得罪了阿兰,且时辰不早,杜某就此告辞。”

阿兰杏目圆睁,说道:“杜郎怎又言走,若嫌弃阿兰招待不周,直说便是。”

杜云听她言语不忿,只好说道:“岂敢,岂敢,既然如此,杜某就却之不恭了。”他端起碗,抿了一口肉汤,说不出的鲜美,赞道:“此汤真鲜。”

阿兰露出笑脸,唇红齿白。

同类推荐
  • 开国第一战1

    开国第一战1

    《开国第一战》是著名军史研究专家双石20年的积淀和心血之作。这部曾以《百战青锋劈泾渭》火爆各大军事论坛的作品,在海内外千万军迷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描写朝鲜战争“最精彩纷呈的佳作”。一位长期受美式教育影响的海外华人称:“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真实感人的记录,从中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军队将士的伟大。”这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波澜壮阔历程的长篇军事作品,详尽记述了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真实再现了战争的原貌,揭秘了战争最隐秘的细节:朝鲜的进攻过程,美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志愿军的出兵经过,美军的战略布局,朝鲜战争的历次战役……
  • 孙子兵法(中华国学经典)

    孙子兵法(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敌军工作是包括伪军在内的,也称敌伪军工作。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军,争取伪军反正,削弱和消来敌人的力量,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的战绩也是显著的,积累的经验也是丰富的。本书为集了中撰写争取和教育俘虏,对伪军则略而未写。二是关于朝鲜独立同盟问题。在侵华日军中有一部分是被强征入伍的朝鲜籍士后,他们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后觉悟起来,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部发动的侵略战争,组建成立了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和在华日人反战团体一起,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敌工部门,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兵王之影子传说

    兵王之影子传说

    在华夏,有这么一支军队,他们被称为影子!他们久经沙场,敌人却连他们的影子都未曾见过。他们有着强大的自信,所过之处,危机化解。这是一个兵,加入影子的故事!(无后宫,不种马,这只是一个兵的铁血旅程!书友群:981986523)
  • 抗战之超级小兵

    抗战之超级小兵

    曹威回到抗战时期,带着“超级小兵”系统,对鬼子进行特种打击,成为抗战最强小兵!鬼子称他为“死神威”,哀嚎:宁见阎罗王,不见死神威!(群号163131169,欢迎加入)
热门推荐
  • 他是他和他

    他是他和他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居士传

    居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的卿涩时光

    我们的卿涩时光

    她跟他成为同桌后,在课堂上他说:“喂,借我支笔”。在课后他说:“喂,把你的作业借我”。考试前他说:“同桌,记得把答案露出来给我”。后来的某一天他说:“黎卿歌,你最后借我一样东西”。黎卿歌:“借什么?”他说:“把你连同你的爱一起借给我”。黎卿歌:“你要怎么还?”他说:“用我的余生来还”。黎卿歌:“说话要算话啊”!
  • 最终证道

    最终证道

    这不是废材逆袭记,也不是后宫种马文。这书文笔很烂,题材很老!这书讲述的只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成长历程,他不心狠手辣,也不滥杀无辜,更不会到处留情。一个孤立无援的天才少年和一把受损严重的绝世神剑相依为命的故事就此展开!!!不求成绩,多多提意见,多多评论。谢谢!!!
  • 重生之江山在手美男我有

    重生之江山在手美男我有

    因为一个温柔的陷阱,她毫不犹豫,跟随他远走异国;因为一句郑重的承诺,她义不容辞,保护他辗转奔波;因为一块神秘的玉玦,她寤寐思服,甘为它千帆皆过;因为一段刻骨的苦恋,她无怨无悔,只愿它开花结果。然而,当骗局揭露,繁华过后,散尽灯火,她一无所获。绝处逢生之后,她如何面对昔年功过?却原来,两次重生,一样苦果。===================================总之就是个虐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剑指渣男,脚踏天下!已有文学网V文《六合往事》,质量保证,欢迎入坑!
  • 后在江湖

    后在江湖

    他说,他日我君临天下,许你一世荣华。她答,此生情断,你若为君,我便扰乱天下!她与她,本是姐妹情深,却为何,反目成仇?她与他,本是情愫相生,却为何,形同陌路?她们,结义金兰,姐妹相称。是事实还是假象?他们,不顾一切,互诉情长。是阴谋还是.。。
  • 剑来5:山水有相逢

    剑来5:山水有相逢

    《剑来》出版精校版!烽火戏诸侯继《雪中悍刀行》后又一巅峰之作!网络文学年度十佳!玄幻武侠不得不看的经典作品!点击量超过1.2亿!常年稳居纵横中文网畅销榜TOP1!万人追读!《剑来》仅评论量就超过400万条!烽火戏诸侯:“我一直希望创造一个宏大的、具有史诗气质的崭新世界,《剑来》就是了。”一本包罗万象的仙侠小说!个体的命运、王朝的传承、诸子百家的知识体系,无所不有!“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剑来》说尽人间百态众生!有名有姓的角色已达到974人!翻开本书,进入一个无奇不有的仙侠世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陈平安,唯有一剑,可搬山,断江,倒海,降妖,镇魔,敕神,摘星,摧城,开天!”练拳练剑,陈平安打造天下最强三境。山水相逢,在卜卦的指引下,陈平安行路万里,再次出镇,向南远游……
  • 十方国土

    十方国土

    一方一国土,谁称百世尊。人族薪火种,燃尽三千界。
  • 邪神琅琊

    邪神琅琊

    一个久战都市的杀手最后与组织反目在这人与人之间的罪恶国与国之间冷面相待中他该何去何从怎样创造自己辉煌的一生
  • 妖妖倾言:前世情续今生

    妖妖倾言:前世情续今生

    前世的情今生来还,上一世没能在一起,他和她这一世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