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49900000052

第52章 汉军擒斩赵王歇 递信收降李左车

第五十一回汉军擒斩赵王歇递信收降李左车

回前词《眉妩》

眼见故友亡,虽为敌对,悲怀旧情伤。毕竟相依长。既如此,人死不可复生,敛棺埋葬,立碑记载昔日光。心不平,事忙先撂下,闲暇费思量。忽闻赵王俘获,却被枭首死,无可惊慌。尚有一智士,据城守,惜才递书劝降。却也通达,识时务,归来议商。果是怀睿智,谋划远识无双。

话说韩信张耳率兵进入赵地,却未遇到赵军阻拦抵抗,使韩信大感意外,笑陈余不懂兵略,等接到暗报后,才知另有因由。原来是赵国智将李左车,曾为陈余出谋划策,颇具韬略,可陈余却因耳闻其与张耳有通谋,因此起疑而抛之不用,且让其守卫后关,其实均为张耳使用反间计所误。这样便让汉军兵马,顺利到达井陉关口附近,从而在关前展开决战。韩信利用赵帅陈余轻敌自负,改守为攻的战策失误,采用诱敌出战的策略,外加暗派三路奇兵,一路夺城,两路侧击,形成了四面围攻之势,致使赵军失利战败。而赵帅陈余遭围被斩身亡,赵军从而全面崩溃,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且说张耳见陈余被斩,也是心怀悲伤隐忧,并无高兴之情,韩信问及其因,张耳说出一番道理,竟让韩信心服口服,真正认识了张耳贤德之君。而后两帅进入关城军营中,分派指挥各路人马,收拾赵地残余军伍,等待赵王歇的最后消息,也是忙的不亦乐乎。张耳关心对陈余的埋葬事宜,也是怕离开此地之后,所交代之事不能办好,所以催着军兵去速办,不久便找到一口质地较好的棺木,张耳看后还算满意。随后便让军卒挖好墓坑,就便下葬办理已毕,在起丘造坟之时,为怕雨水冲毁,还让士卒搬来石块,在周围砌起围墙,防止不久毁弃难寻,也是对死者的一份情谊。

除此之外,张耳还书写了墓志铭,内中道:“魏贤士陈余,曾随陈胜王举义击秦,多有功劳,被封赵国大将军之职,后因巨鹿大战欠忠勇受谴,弃军伍寓居南皮,后论灭秦之功,受封南皮候,再后借齐兵复立,被汉军斩杀于井陉关口,年四十七岁,建墓营葬,谨此记述。”写好后,让守军找人刻石以记,同埋在墓丘中,再命造一座墓碑,又亲自写了“原赵国大将军陈余之墓”的刻字,命守将刻碑立于墓前,以防后人忘记。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曾数次到过古战场,如今陈余墓便在井陉关口,建在了关城门右侧山坡向阳处,坟丘颇大,石碑犹存,疑为后人所造。其后山坡高处,便立着一座自然平台,台上立碑一座,刻为韩信指挥台,更似后人所立,却可纵观古战场全貌,也是个观览赏景的好地方。关城内有祠堂祭殿,内中有壁画布于四周,详细描绘了背水之战的全过程,且将陈余画成了白马将军,塑为神像供奉。据说庙会时,多被乡民上香祭拜,也是当地民众的一种看法流传吧!其它均不可考证,或史册中并无记载可查,只能推理想象。本作者还在一部巨著“锋陲铭”书中,曾较为详细写出了井陉关城,及秦皇古驿道景况,如今在网上寻找“天狼啸中山”书名,即可阅览到内容,为距今一千年的宋朝故事。文字量有近三百万字,乃为古今中外,所见巨篇小说之最,若能徜徉书中,领略文学巅峰瀚海奇韵,自是喜读者的饕餮盛宴,尽可一睹为快。

再说韩信张耳两帅,在井陉关城逗留不久,便传来赵王歇被擒获的消息,说是赵王歇本在城外,观看到赵军久攻不胜,又突见两军夹击而来,顿时吓得失措。身边将士便想拥着赵王歇,赶快进关城躲避,可是扭头看到城门紧闭,城上已然换成了汉军旗帜,不仅被惊得魂飞魄散,知道关城遭了偷袭,看来大势已去。只好保着赵王歇从侧边逃窜而出,随着乱兵一通快跑,竟摆脱了汉兵的追击,便决定赶到土门关去,可依靠李左车的军伍返回襄城赵都,再做守城打算。可当他们从间道赶到土门关附近时,却听说李左车警觉甚高,早已断得赵军必败,怕被从内攻破关城,已率军及时离开,赶往南面的丰镐城据守。赵王歇与护卫军兵无奈,只好也便赶去,可走到了封龙山下,走到一个叫故邑的村镇时,已是人困马乏,只好暂且歇息一下,也便想法先弄饭填饱肚子。

可就在他们吃饭时,却被赶来的汉骑军包围,只好上马冲围闯出,可却将少兵乏,竟被汉军骑兵打败,赵王歇便落到汉军手中做了俘虏。这个好消息传来,真是让韩信张耳两人高兴万分,立时消除了被他走脱的担心,于是命将其押到土门关营中待审,两人也赶快率护卫赶到土门关。这井陉关口距土门关城,不过三十余里,内有官道通达,这时赵军多已逃窜,张苍的军伍已经占住,所以韩信张耳很快便到达此地。原来这土门关,便建在太行山东麓山下,再往东便是平原,此关是扼守进出太行山的咽喉要道,有三道城门,门内外均有营垒,便好驻兵守护。此地山坡多为土塬,适合开挖窑洞,军垒便都在高坡底下,面对东边平原,却是居高临下,从东面很难攻进关内。当年李良率赵军攻秦兵,却很难攻破,才去邯郸求援军,此后发生了内乱。而从关内向东攻土门关,却是由高往低攻,很难防守得住,所以李左车知道此关难守,只好撤军逃往南面城池,也是怕孤军难支,而自动放弃的。

汉军到此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了土门关城,当韩信张耳赶到时,兵将早已将关城内安排就绪,使这俩军帅自有驻地歇息,吃饭更是不用愁烦。时过不久,军将便将赵王歇押到,因这土门关距那封龙山,也不过三四十里路程,自是快捷迅速。韩信当即命将赵王歇押入帐下,然后审问些事,却是一问三不知,简直是个废人一般,才知这个赵王只有虚名,其实是个傀儡,留其并无大用,且会成为累赘,索性命推出斩首完事。当张耳知道赵王歇被杀,倒也没何异议,听韩信要派兵去攻打丰镐城,擒捉那智将李左车,张耳便连忙说道:“只要赵歇一死,那李左车便没了指望,凭他的能为,倒可率军与我军对峙,却外无救兵,内无粮接济,不出多时,便会被我军攻破,死伤难料。不如派人携了赵歇的人头,率军前去招降,可带去我的一封劝降信,或许便可不攻自破,岂不省却了攻城之劳吗?”韩信听后,深表赞同,说若不战而降此人,确是莫大功劳,今后或能有大用,当表奏汉王请功,张耳却微笑说无须邀赏。

却说这李左车,深通兵道,知陈余不听良言,定然会中了韩信诡计,也是长时对陈余的了解,心中虽有怨愤,但毕竟是应同仇敌忾,一致对付外侵。所以勉强服从军令,便悉心在土门关镇守,却派人密切探听井陉关大战之事,后听报说陈余率军出关击敌,不禁对属将大惊道:“国相如何能违背固守之策,轻率出击,此战必败!赵王堪忧,我军不保,必速移兵丰镐城,等待国王消息,方为上策!否则我等必被韩信所擒。”属将均为不信,忙问为何?李左车便道:“听说那韩信背水列阵,违背兵道,定有奇谋,此为险中求胜!陈相哪里懂得?所以必败无疑。还恐有杀身之祸哩!”众将听后,都震惊不已,问将如何办?李左车便道:“我们当做好撤军准备,事不宜迟,慢必被困,当连夜速往丰镐!”各将虽然不太相信,还是得遵令执行,却真逃过了一难,待汉军赶到时,却得了一座空城关。

这丰镐城便在土门关南面,相距五六十里,也是紧贴太行山底下高坡而建,西依崇山峻岭,南北均有山峰隔阻,只是东边面临平原,如同簸萁形状。土城高大宽厚,周有护城河沟,俯视东面旷野,大有雄城威居之象,是个易守难攻的坚城。本作者曾到此地考察,如今此城东边有个故城村,坐落东城边处,村东南还有遗存城垣旧址,门洞尚在,南面城墙遗址清晰可见,只是城内地方如今已为良田。此城曾为古常山郡治所在地,三国时勇将赵云自称为常山人,即为此郡之人,而非东垣古城之常山郡人,也或说是真定府,如今的正定县人,这是经过历史学家多方考证,得出的结论,而非本人臆想。只是此城后被战祸毁弃,后将常山郡移到东垣城,相距有百里之遥,在石家庄市东北侧,如今已为内市区。本作者曾有一友人张池,是古钱币专家,且喜考古访幽,早年曾在此古城所在的故城村,寻得古代城楼瓦当两片,现存在家,上刻“常山”字样,足以为证,已成历史定论,毋庸置疑。

李左车率军到达丰镐城后,还未安置妥当,便有一支汉军来到城下,领军首将高叫李左车的名姓,叫他出来答话,城上守兵早已传报,说有支汉军队伍逼近城来。李左车此时站立城头观看,竟是原赵将雍齿,正骑在马上举枪高叫,身边却有现赵将赵武陪伴,看是得胜之态,尽都耀武扬威,李左车不禁心头一惊。于是搭话道:“我李左车在此,有何话说?尽管道来!雍齿兄乃为同壕战友,如何逼人太甚!敢是来攻城的么?”雍齿便道:“左车兄错怪于我,我今日来是劝兄投降的,不是来与兄大战的,不信可问赵武,就知我的来意!”身边赵武道:“雍将军说的不错,我们是奉恒山王和韩信将军之命,前来劝降您的!”李左车大怒道:“汝本为赵将,如何便屈膝降汉?还算是赵国之勇士么?”说完竟气的用手中剑,直指赵武诸将。

这正是:汉军得胜赵军摧,君臣死生作同归。战将马革裹尸还,竟获恩待立墓碑。深埋地下应自惭,可惜悔恨已难追。傀儡庸王惊头断,奢望多为伴魂飞。

且说赵武听后,应声便道:“公不必生气,我本就是赵将,曾在贯高将军手下为将尉,从来就未改变过,只不过是为恒山王做卧底而已。今陈余将军已经阵亡,被恒山王善待,已埋葬在井陉关城外高坡处,还亲为其立碑作记,已是仁至义尽。赵王歇已被擒斩之,其头颅奉命带来,不信与公观看,自会认得吧!”说完命身边亲卫捧出一个木匣,上面摆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让城上的李左车观看,哪里看的清楚?只是狐疑道:“别不是又效那汉王之伎,弄个假的来骗我吧?我可不是那愚蠢的陈余,又岂能上此恶当?”说完还是摇头,但却心中发惧,知道这回是怕什么,就给来什么,内心不禁发毛,但嘴上还是不说软话,也是有点色厉内荏之感。赵武见李左车还不相信,便高声说道:“公若不信不打紧,可从城上系下绳索,将这人头吊了上去自看,这里还有恒山王亲笔书信一封,看后自明。如今赵军已皆四散,早晚会被收降剿灭,望公早作决断,王爷正盼见到您呢!如何?”说完看着城上。

只见城上果然系下一根绳来,赵武便让亲卫兵卒,绑扎好盛人头的木匣和书信,让城头上的人吊了上去,李左车让人将木匣打开,看到分明就是赵歇的头颅,顿时显些悲哀道:“是那陈余误国!也害了我王呀!真是该死!”然后便让盖上匣盒收好,自敛哀翻看张耳书信。只见上面写道:“左车君钧鉴!前时一别,恍如昨日,却今夕不同!天地翻覆,自有缘由!陈余不听吾忠告,至有今日下场。但吾不忘昔日情谊,力阻害命,本意挽留,却被汉王授命,韩将军遵令斩杀,甚为悲怜而无奈!只好建墓安葬井陉关城下,居高坡而立碑缅记。赵王歇欲逃被擒斩,也是他的命运之数所定,不足哀痛至甚!眼下情势,自当认清,君之智识,在吾之上,不会不明,负隅顽抗,何益之有?六国王灭,不复再兴,即便为赵捐躯,难留忠名,只因大势定也!君焉能不知?如今楚汉相争天下,岂容独立称雄?早晚会成一统,此天道也!不可违逆。不若归来,重叙旧情,兵将各司其位,绝不亏待。吾之为人,与余何如?定会善待,一言九鼎!何去何从,敬请斟酌,速决为上,免至自误!”书后署名张耳恭笔!显为真迹。

李左车看完来信,字里行间,理正心贤,都透着高瞻远瞩,为自己前程着想,心下显些踌躇难定。再后一想,觉得张耳做事,并无大过责谴,只是将旧主迁徙代地,这也是当时情势所定,且给予军兵资助,并无虐待轻慢之举。不似陈余那等专横跋扈,使赵王与自己握于股掌中,哪如张耳始终敬重善待,并无嫌隙可寻。就是前时所出守战之策,也是各为其主,难于构成大过,相信张耳肚量,必不深究。再看如今情状,固守必自毙,出城无它往,何能立足?实非善策!不若将此信之意,说与将尉知道,再看大家意见,然后再做决断,还是较为妥当。想到此,便在城头高声说道:“丞相之意已明,请两位将军稍等,待我与诸将商议后,再作最后答复如何?”雍齿赵武两将稍作商议,也便答应等待一时,只是要求快些决断,不要有其它妄想,拖延是不行的,李左车也便答应速决。

于是李左车召集城中将尉,说明赵王歇已死,无可奉举其主,又将张耳劝降书信,展示给诸将观看,并讲明当前国中大势,询问大家定议如何。这些将尉多为其从属,也都是赵王歇的亲信人马,少量为陈余所属军伍,如今听说陈余战死,并已建墓埋葬,也算有了结果,感谢张耳善待。看了赵王歇的人头,并无欺瞒假情,也便是彻底泄了气,知道已无所属,据守孤城,结果可知,难有好的出路。再者这些人多是草莽英雄,靠着勇力武艺才得军职,哪有多少见识!只好听李左车主意办,又听说原丞相张耳,是个贤德卓识的好王爷,降顺后官职不变,使用如前,多是倾向投降汉军。李左车也是无甚良策可施,只好顺从诸将意志,答应投降汉军。只是要求将旧主赵王歇,也择地安葬,不使其身首异处,也算尽到了属下的恩报之意,然后将此话,说与城外的雍齿赵武,两人便说只要肯降,这便是小事一桩,恒山王爷早就交代过,就请李左车自行处置,于是达成了受降之议。

随后,雍齿留赵武率军入城,整编赵军受降队伍,等待韩信将帅的军令,自己带着李左车和赵王歇的人头,返回到土门关交差。当李左车跟随到达之后,这时张耳已带人,到土门关东边三十里处,去接收进驻东垣古城,以便筹划下步事宜,也需有个稳定的城垣才行。所以当雍齿押着李左车,来见韩信将帅交差,韩信听说后很是高兴,即让将李左车带到帐中,便连忙下座相迎,并让给客座高待。李左车连忙施礼道:“败军之将,何敢就坐?”韩信便笑道:“早闻将军高谋,还是巨鹿之战守城的功臣勇士,本将十分敬重!今见君面,果真不凡,就请坐下说话。”李左车只好就座。韩信即道:“总听恒山王爷提及君之才能,还有君之祖上李牧将军,本将很为崇佩!如今赵事将了,若是北向攻燕,东向伐齐,如何才好奏功,想听君之高见!”李左车忙道:“亡国将臣,难论机谋!请将军另择高明,左车何敢乱议?”也为初见,故意矜持。

韩信便道:“吾闻百里奚曾居虞国,却无计救危,从而致亡!后到了秦国,却辅佐秦王成就霸业,这并非为虞则计拙,为秦而计巧,乃是用与不用,听与不听,致使先后结果不同。那陈余自仗曾读兵书,却欠疏兵略,若是听用君计,何至有此败亡呢?吾今虚心请教,请君幸勿推辞!”李左车看其诚恳请论,便直爽说道:“将军东渡黄河,擒魏豹,斩夏说,又东来井陉,仅数日便破赵重兵,诛陈余,毙赵王,名闻四海,威震天下,这是将军谋略超人,能力超凡之功。可迭经战阵,劳师已疲,赵地难平,不堪再战!今若领兵攻燕,其凭城固守,定会欲战不得,攻之难破,情急势颓,日久粮缺,燕齐联手,定临危困!何能奏功呢?到时刘项胜负,终难确定,岂不延时费力,难达成功!古来良将用兵,均为借势而定,不宜只是用强。”韩信听后点头称善,却问当用何策为宜呢?李左车便道:“为将军计,莫若先安兵息甲,镇抚赵民,所献获取,多赏将士,练兵训伍,鼓励军心。却暗中派一说客,持书赴燕,晓示燕王,详陈厉害,威吓并举,那燕王必惧将军声威,不敢不从汉军。待燕听命后,便好东向击齐,其成孤立之势,不亡何待?到时智士也难为谋了。”韩信听后,鼓掌称善,便说与恒山王商议再定。

韩信对李左车给予厚待,然后对其说道:“我已表奏恒山王之功,正速派人赶向汉王报说,其不日便会封为赵王,正等着您去辅佐,可择日赶去东垣城会面,定会高待重用。到时顺便商议给燕王送信之事,因那燕王臧荼,曾在关中项羽封王时,得受其恩荐,才有今之王位,定然会听命行事。若是此计能成,就如君之情形,也就不用去信恐吓喽!”李左车听后,才知张耳同燕王臧荼,还有如此情缘,自己倒是寡闻。于是爽快答应,只是等将那赵王歇安葬之后,才赶去东垣城与张耳见面,自是感谢收用之恩,竟欢恰如初。

这正是:智士能臣解先声,

析断凶信夜撤兵。

王首匣示无虚诈,

书信劝降显真诚。

兵韬谋略知深湛,

良策善计免军攻。

一将难求由来久,

古今情事尽含中。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汉末皇主

    汉末皇主

    老套的三国你们看腻了吗?那么就请来这里吧!这里的三国与众不同,这里的主角天下无敌,这里的谋士智计百出,武将战力超群。这里的将士无所畏惧,这里的战斗悲壮惨烈。
  • 明末王爷之系统在手

    明末王爷之系统在手

    朱平柾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明未崇祯十五年,还光荣的成为了蜀地朱氏子孙。让小朱同学泪奔的是蜀王这一系被张大胡子在崇祯十七年八月就把人头给抢完了。不过幸好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张大胡子,李驿卒,大辫子。都在本王的脚下颤抖吧!
  • 烽烟战图

    烽烟战图

    他曾是一名冷静、甚至冷血的雇佣兵;常年机械式的执行任务让他漠视了一切情感;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背叛让他穿越了时空,在这里他将经历温婉多情的姑娘、尔虞我诈的阴谋、患难与共的袍泽和生死别离的隐痛……两世背叛的愤怒,两世情感的苏醒;且看他如何挥墨谱写复仇的乐章!
  • 新编历史小丛书: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新编历史小丛书: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撰写的司马迁研究。司马迁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的作者,关于他的生平及历史学的研究众多。本书详细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着重论述了司马迁治史的学术观点,其学术观点的形成、在《史记》中的体现、关于司马迁及其历史学的评价等问题。翦老分析起来鞭辟入里,环环相扣,叙述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既有专业知识,又非常适合大众阅读。
  • 兴明

    兴明

    主角回到明末。灭李自成,拒金虏,扫荡草原,发展资本主义,与西方列强争霸。
热门推荐
  • 系统君送了我个男朋友

    系统君送了我个男朋友

    从小的生活就坎坷平淡。身边没有亲人,对这个世界没什么感觉,即不留恋,但也不会去自杀。她就出门拿个快递,因为过马路走神挂了。这个死法真的有些丢脸啊。她会被拿去做反面教材的。没想到却莫名其妙的绑定了个系统。绑定后,她真的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如此幸运的来到这里,遇见了他。从此,不再是她孤身一人。
  • 一梦浮生烬

    一梦浮生烬

    红尘中,叹浮生,应劫而来。繁华梦,醉此间,劫尽而去。万丈软红,谁才是谁的劫?
  • 九大行星的故事

    九大行星的故事

    公元4012年,太阳系九大行星竟出现了生命体,而且还文明车多和我们2000年后的地球差不多,且每个星球都有各自的代表,这九个代表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吞噬星河

    吞噬星河

    22世纪,曲率航行技术趋于成熟,人类开始踏入陌生的领域,古老的武道修行也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个少年偶然得到来自四维宇宙的恒星吞噬者的核心,开始了吞噬星河的旅程。无尽宇宙,武道封神,我为大帝,吞噬星河!PS:求收藏、点击、推荐
  • 诸天剑祖

    诸天剑祖

    倩女幽魂世界,他是与燕赤霞争夺天下第一剑的夏侯;长生界中,他为剑祖;遮天世界,他斩出成仙路;人道至尊世界,他剑指道神;洪荒世界,他一剑开天。主位面全球高武。无尽混沌只有代表起源的洪荒和代表现在的主位面能容纳圣人级别强者。力量体系有些不同。
  • 吸血鬼龙姐妹

    吸血鬼龙姐妹

    三个看似平凡的女生,却没有想到自己身上背负着那么神圣的使命。看三个无忧无虑女生是怎样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吸血鬼龙的
  • 太佩珏

    太佩珏

    所谓江湖,就是海阔天空的生活!在陌生的天地里,可以长啸当歌,可以放浪行迹,可以一日看遍八百里山河,也可以随时邂逅不同的人,缘起无数不可预测的故事!那些眷恋的远方与自由,那些难以泯灭的江湖梦,那些千里奔波,沥血断剑,不顾生死,都只为相约一见,只为一起看看那最高处绝美之景……
  • 寻净记

    寻净记

    净,存在吗?当你看到恶势力,你会嫉恶如仇。可是,他们是被逼的,谁愿意干呢?这是一个少年被变成邪,与正斗争的故事。ps:我不保证更新,基本上一周一更。作者是学生哦!
  • 万影圣王

    万影圣王

    意外穿越到异世界的苏少,附身到一位无法修炼灵脉的灵者身上。但他却离奇的发现,自己没有影子,但却获得了一种可以捕获他人影子而获得修为影子系统!影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一代绝世影主,就此诞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 爱似魔魅

    爱似魔魅

    一个偶然的情况之下被卷入的热血白痴一句:你的伤痛都由我来承受到底是要有多么的迟钝傲娇,才能明白和坦诚对彼此的心意?一个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是有多么的喜欢对方,除非看到对方跟别人在一起之后才能感受到那份痛彻心扉……不过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即使青涩,不过在尝尽了酸甜苦辣之后,依旧能毫无悔恨的修成正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